氯化物的测定(铁铵矾指示剂法)

氯化物的测定(铁铵矾指示剂法)
氯化物的测定(铁铵矾指示剂法)

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氯化物

邱燕飞杜玉辉杨麟

摘要目前水中氯化物的测定采用的是铬酸钾指示法,不适用于含有能与Ag+生成沉淀水样的测定,而锅水中能与Ag+生成沉淀的干扰物质含量较高,特别是采用锅内加药处理,锅水氯离子的测定误差就更大,无法真实反应锅炉水实际情况。通过试验,在酸性条件下,采用铁铵矾做指示剂,进行沉淀滴定,可消除干扰,获得较高的测定结果。

主题词铁铵矾指示剂氯离子测定消除干扰

0 前言

现有GB11896-89《氯化物的测定》,不适用于含有碳酸根(CO32-)、亚硫酸根(SO32-)、磷酸根(PO43-)、聚羧酸盐和有机膦等水样的氯化物的测定。而锅水中上述干扰物质含量较高,测定误差很大,特别是锅内加有聚羧酸盐和有机膦等防垢剂时,氯离子的测定误差高达20%,无法真实反应锅炉水实际情况。而在工业锅炉上,排污率的计算和溶解固形物的控制,都是根据锅水氯离子来进行的,因此,常常导致现在锅炉过量排污,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制定快速、简捷、准确测定锅水氯化物的试验方法十分必要。作者通过论证和大量试验制定了用铁铵矾作为指示剂,以硫氰化铵作为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的方法,并论述了试验条件、分析试剂的配制与标定方法、试验方法准确度的检验、试验注意事项等。

试验原理:根据在酸性条件下(pH≤1)加入过量的硝酸银(AgNO3)标准溶液,溶液中CO32-、SO32-、PO43-、聚羧酸盐和有机膦等干扰离子不能与Ag+生成沉淀,而Cl-仍能与Ag+生成沉淀的原理。设计用铁铵矾[NH4Fe(SO4)2]作指示剂的测定方法,过量的Ag+用硫氰化铵(NH4SCN)标准溶液返滴定,当达到终点时,SCN-与Fe3+生成红色络合物,使溶液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Cl- + Ag+→AgCl↓(白色)

SCN- + Ag+→AgSCN↓(白色)

SCN- + Fe3+→FeSCN2+(红色络合物)

这种试验方法的相对误差约为0.2~0.5%,加标回收率为99.5~99.8%。可满足锅水氯化物的测定要求。

1 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氯离子的方法

1.1 试剂配制

1.1.1 氯化钠标准溶液(1 ml含1 mg氯离子):取基准试剂或优级纯氯化钠3~4g置于瓷坩埚内,于高温炉内升温至500℃灼烧30 min,然后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准确称取1.6480g氯化钠,溶于Ⅱ级试剂水并稀释定容至1000ml。

1.1.2 10%铬酸钾指示剂。

1.1.3 1%酚酞指示剂(以乙醇为溶剂)。

1.1.4 0.1mol/L氢氧化钠溶液。

1.1.5 0.1mol/L1/2H2SO4溶液。

1.1.6 硝酸银标准溶液(1ml相当于1mg Cl-)。

(1)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5.0 g硝酸银溶于1000 ml Ⅱ级试剂水中,贮存于棕色瓶中。

(2)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标定:于三个锥形瓶中,用移液管分别注入10.00mL氯化钠标准溶液,再各加90 ml Ⅱ级试剂水,加2~3滴1%酚酞指示剂,若显红色,即用硫酸溶液中和至无色。若不显红色,则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微红色,然后以硫酸溶液滴回至无色,再各加1.0 ml 10%铬酸钾指示剂。均用硝酸银标准溶液(盛于棕色滴定管中)滴定至橙色,分别记录硝酸

银标准溶液消耗量V 0,以平均值计算,但三个平行试验数值间的相对误差应小于0.25%。另取100 ml Ⅱ级试剂水作空白试验,除不加氯化钠标准溶液外,其他步骤同上,记录硝酸银标准溶

液消耗量V 1。硝酸银溶液滴定度T 0(mg Cl -/ml )按式(1)计算:

1

000

.110V V T -?=

..................(1)

式中:V 0 — 氯化钠标准溶液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ml ; V 1 —空白试验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10— 氯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1.0—氯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g/ ml 。

(3)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的调整:使其成为1 ml 相当于1 mgCl -的标准溶液。Ⅱ级试剂水加入量按式(2)计算:

)0.1(0-?=?T L L ..................(2)

式中:△L — 调整硝酸银溶液浓度所需Ⅱ级试剂水加量,ml ; L — 配制的硝酸银溶液经标定后剩余的体积,ml ;

T 0—硝酸银溶液标定的滴定度,mgCl - / ml ;

1.0 — 硝酸银溶液调整后的滴定度,(1ml 相当于1mg Cl -)。

1.1.7 20mol/LHNO 3溶液 1.1.8 10%铁铵矾指示剂

1.1.9 硫氰酸铵标准溶液(1ml 相当于1mg Cl -)。

(1)硫氰酸铵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2.3gNH 4SCN 溶于1000ml Ⅱ级试剂水中。

(2)硫氰酸铵标准溶液的标定:于三个锥形瓶中,用移液管分别注入10.00mlAgNO 3标准溶液,再各加90ml Ⅱ级试剂水及1.0ml10%铁铵矾指示剂,均用NH 4SCN 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记录NH 4SCN 标准溶液消耗体积A 0。同时另取100ml Ⅱ级试剂水作空白试验,记录空白试验NH 4SCN 标准溶液消耗体积A 1。硫氰酸铵溶液滴定度T 1按式(3)计算:

1

010

.110A A T -?=

..................(3)

式中:A 0 —硝酸银标准溶液消耗硫氰酸铵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ml ; A 1 —空白试验消耗硫氰酸铵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10—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1.0—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滴定度,mg/ ml 。

(3)硫氰酸铵标准溶液浓度的调整:使其成为1ml 相当于1mg Cl -的标准溶液。Ⅱ级试剂水加入量按式(4)计算:

.11-=

?T Q

Q ..................(4)

式中:△Q — 调整硫氰酸铵溶液浓度所需Ⅱ级试剂水加量,ml ;

Q — 配制的硫氰酸铵溶液经标定后剩余的体积,ml ;

T 1— 硫氰酸铵溶液标定的滴定度,mgCl - / ml ;

1.0 —硫氰酸铵溶液调整后的滴定度,(1ml 相当于1mg Cl -)。

1.2 氯化物的测定方法

水样中Cl -含量应小于100 mg/L ,若超过100 mg/L ,应稀释后再测。

准确吸取100 mL 水样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1ml 20mol/LHNO 3溶液,使水样pH ≤1。加入V Ag =15.00 ml 硝酸银标准溶液,摇匀,加入1.0ml 10%铁铵矾指示剂,用硫氰酸铵标准溶液快速滴定至红色,记录硫氰酸铵标准溶液消耗体积a 。同时作空白试验,记录空白试验NH 4SCN 标准溶液消耗体积b 。

水样中氯化物(Cl -)含量C 按式(5)计算:

1000)2(??--=

-S

Ag Cl V T

b a V C (mg/L) .

.................(5) 式中:V Ag — 硝酸银标准溶液加入的体积,ml ;

a — 滴定水样时消耗硫氰酸铵标准溶液体积,ml ;

b — 空白试验时消耗硫氰酸铵标准溶液体积,ml ;

T — 硫氰酸铵标准溶液的滴定度,mgCl - / ml ;

V S — 水样的体积,mL 。

2 检验试验方法的准确度

2.1 测定标准水样Cl -

Cl -含量为100mg/L 标准水样的配制:准确称取经500℃灼烧的基准氯化钠1.648克,溶于

1000ml 除盐水中,此溶液Cl -含量为1000 mg/L ,作为基准溶液。然后将基准溶液稀释10倍即

为Cl -含量为100mg/L 的标准水样,标准水样中不含干扰物质。

分别用铬酸钾指示剂法(GB1576附录A7规定的试验方法,下同)和铁铵矾指示剂法(本

文1.2试验方法,下同)测定标准水样中Cl -含量,对比这两种试验方法的测定误差。 2.1.1 用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标准水样,其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标准水样

2.1.2 用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标准水样,其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标准水样

从标准水样分析结果来看,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Cl-相对误差为-0.3%,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Cl-相对误差为-0.5%,在没有干扰物质存在的条件下,这两种试验方法的测定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

2.2 测定合成水样Cl-

合成试样的配制:在Cl-基准溶液中加入碳酸钠、亚硫酸钠、磷酸三钠,然后用除盐水稀释,配制成Cl-含量为100 mg/L、CO32-含量为200 mg/L、SO32-含量为20 mg/L、PO43-含量为20 mg/L的合成试样。

分别用铬酸钾指示剂法和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合成试样中Cl-含量,对比这两种试验方法的测定误差。

2.2.1 用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合成水样,其测定结果见表3。

表3 用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合成试样的结果

2.2.2 用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合成水样,其测定结果见表4。

表4 用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合成试样的结果

从合成水样分析结果来看,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合成水样Cl,相对误差仍为-0.3%,水中CO32-、SO32-、PO43-在酸性条件下,不能与Ag+发生沉淀反应,因此,不会干扰测定。

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合成水样Cl-,相对误差为4.7%,在有CO32-、SO32-、PO43-干扰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测定结果明显比真实值要高,相对误差增大,说明CO32-、SO32-、PO43-在中性条件下,与Ag+发生沉淀反应,消耗了部分Ag+,造成测定结果偏大。

2.3 在合成试样中加入含聚羧酸盐和有机膦缓蚀阻垢剂,再测定Cl-的含量。

在1000ml Cl-含量为100 mg/L、CO32-含量为200 mg/L、SO32-含量为20 mg/L、PO43-含量为20 mg/L的合成试样中,加入1ml SW-101缓蚀阻垢缓蚀剂,SW-101阻垢缓蚀剂含有聚羧酸盐和有机膦等药剂。

分别用铬酸钾指示剂法和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试样中Cl-含量,对比这两种试验方法的测定误差,以检验聚羧酸盐和有机膦对Cl-测定结果的影响。

2.3.1 用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含聚羧酸盐和有机膦合成试样的Cl-,测定结果见表5

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Cl-存在一定量的负误差,根据分析查证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加

入过量的AgNO3标准溶液后,Cl-没有与Ag+定量反应完全,溶液中有少部分Cl-被AgCl沉淀吸附,使终点控制滞后,测定值低于真实值,产生负误差;另一个原因是由于AgCl的溶解度比AgSCN要大,在滴定接近化学计量点时,AgCl可能与SCN-发生反应:

SCN- + AgCl →AgSCN↓ + Cl-

从而引进负误差。消除这两方面原因造成的误差,本文在Cl-测定注意事项中另行论述。

表5 用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含聚羧酸盐和有机膦合成试样的Cl-

2.3.2 用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含聚羧酸盐和有机膦合成试样的Cl,测定结果见表6。

表6 用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含聚羧酸盐和有机膦合成试样的Cl-

含有CO3、SO3、PO4、聚羧酸盐和有机膦的合成试样,用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Cl的含量,测定误差很大,比真实值要大22.7%,说明聚羧酸盐和有机膦对Cl-测定干扰要比CO32-、SO32-、PO43-强的多,其干扰原因尚不清楚。

从复合水处理药剂的使用情况来看,锅炉加药后,用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锅水Cl-,锅水Cl-增加很快,导致锅炉用户过量排污。若用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锅水Cl-变化则不明显,说明复合水处理药剂Cl-并不高,而是干扰物质影响测定所致。当锅炉加有机复合水处理药剂时,不宜采用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Cl-。

2.4 加标测定回收率

取加入有机复合型阻垢缓蚀剂锅水,用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锅水Cl-含量,然后再加入标准Cl-溶液测定回收率。

2.4.1测定锅水水质。取加有SW-101复合型阻垢缓蚀剂锅水,其锅水水质如表7

表7 锅水水质

2.4.2检测铁铵矾指示剂法的加标回收率

取四个1000 ml容量瓶,分别加入20ml、30ml、40 ml、50 ml Cl-含量为1000 mg/L的基准溶液;将上述锅水用除盐水稀释4倍使Cl-含量降至85mg/L,再分别用稀释4倍的锅水倒入

容量瓶至刻度。检测铁铵矾指示剂法的加标回收率、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测定结果如表8。

表8 铁铵矾指示剂法的加标回收率及测定误差

通过各种试验对比了铬酸钾指示剂法和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Cl准确度,表明了铁铵矾指示剂法可消除溶液中阴离子的干扰,经测定铁铵矾指示剂法的加标回收率、绝对误差、相对误差,证明了其完全可满足锅水Cl-的测定要求。

3 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Cl-注意事项

3.1 当水样中氯离子含量大于100mg/L时,须按表1中规定的体积取水样,用Ⅱ级试剂水稀释至100 ml后测定。

表1 氯化物的含量和取水样体积

3.2 如水样中氯离子含量小于5mg/L时,可将硝酸银溶液稀释为l ml相当于0.5 mg Cl后使用。

3.3 混浊水样,应事先进行过滤。

3.4 被测溶液pH值的控制。被测溶液pH≤1时,溶液中CO32-、SO32-、PO43-、聚羧酸盐和有机膦等干扰物质才不能与Ag+发生沉淀反应。但不同的锅炉锅水碱度、pH值大相径庭,因此,测定前,加HNO3酸化时,HNO3的加入量应以水样应以被测溶液pH≤1为准。

3.5 由于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Cl-采用的是返滴定法,溶液被酸化后,加入AgNO3的量应比被测溶液中Cl-的含量要略高,否则就无法滴定。

3.6 加入过量的AgNO3标准溶液后,应充分摇动,防止AgCl沉淀吸附溶液中的Cl-,产生负误差。

3.7 AgCl与SCN-发生反应会引进误差,但因这种沉淀转化缓慢,影响不大,只要注意在接近滴定终点时,快速滴定,摇动不要太剧烈,就可基本消除其造成的负误差。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教材,《分析化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

2. GB1576《工业锅炉水质》中附录A7。

THE DETERMINATION OF CHLORIDE COMPOUNDS BY THE METHOD OF FERRIC AMMONIUM ALUM

INDICATOR

QIUY ANFEI DUYUHUI YANGLIN

( Guangzhou Institute of 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Inspection ) Abstracts: The indicator of determining chloride compounds is now potassium chromate.but it can not use in determination of containing Ag+ water sample. if the water of boiler contained some silver ion, the deviation of determination in determining boiler chloride compounds is bigger. The result can not reflect the true of boiler water.The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engaged by ferric ammonium alum indicator under acid medium.The test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disruption was eliminated,the accuracy was raised. keywords:ferric ammonium alum indicator determining chloride ion eliminating disruption

镍电解液净化除铁的生产实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镍电解液净化除铁的生产实践 镍电解液净化除铁的生产实践镍电解厂通常都采用空气中的氧伯化剂,使 阳极电解液中的Fe2+氧化成Fe3+,然后水解沉淀。除铁反应过程受Fe2+氧化 反应速度控制,溶液中存在有少量铜离子时,对Fe2+的氧化有催化作用。因 此,通常都将除铁过程安排在除铜之前。镍电解阳极液水解沉淀所得的含镍 铁渣经酸溶和用氯酸钠氧化后,用黄钠铁矾法除铁。一、阳极电解液净化除 铁除铁作业有连续和间断两种作业方式。大型镍电解厂采用连续作业;小型 工厂则多采用间断作业。连续净化方式质量稳定,设备生产能力大,是这一工 艺发展的方向。除铁过程包括亚铁离子氧化和三价铁水解沉淀反应:除铁 过程有H+生成,须在鼓风同时加入中和剂。为了避免过多的钠离子进入生产 体系常以NiCO3 作除铁中和剂:4H++2NiCO3=2Ni2++2CO2↑+2H2O提高反应 P 可以加速除铁反应,但PH 值过高会引起渣含镍升高。溶液中铜离子的存 在,可以加速Fe2+的氧化反应。这是因为铜离子在Fe2+的氧化过程中起传递 电子作用:Cu+-e=Cu2+Cu2++Fe2+=Cu++Fe3+ 净化水解铁渣还呆带走溶液中 1/3~2/5 的铜,减轻了除铜负担。在除铁过程中,由于使用空气作氧化剂所形 成的溶液电位不足以使Ni2+、Co2+氧化成高价态,但部分Ni2+会以碱式盐的 形式水解沉淀:3NiSO4+4NiCO3+4H2O=3NiSO4.4Ni(OH)2↓+4CO2↑Fe(OH)3 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在除铁过程中,一定量的锌能与Fe(OH)3 产生共沉淀而被 除去,同时部分铜也会水解沉淀: 3CuSO4+2NiCO3+2H2O=CuSo4.2Cu(OH)2↓+2NiSO4+2CO2↑某工厂的除铁过程,是将阳极电解液经钛管换热器加热至65~75℃后,再连续经过5 个75m3 帕 秋卡式空气搅拌槽。往槽内鼓入空气,既作氧化剂,又为搅拌用。在第一个搅拌 槽入口处,加入碳酸镍,中和除铁反应所析出的酸,使除铁反应控制PH 为3.5~4

黄钾铁钒法沉铁

A 黄铁矾法除铁原理 a 黄铁矾沉淀组成及热力学稳定性 黄铁矾的分子式通常可以写成A 20·3Fe 2 3 ·4S0 3 ·6H 2 0或AFe 3 (S0 4 ) 2 (OH) 6,或A 2 [ Fe 6 ( SO 4 ) 4 (OH) 12 ,式中A代表一价阳离子,即可以是K+、Na+、 NH 4+、Rb+、Ag+、—Pb2+或H 3 +O等,例如: 黄钾铁矾:KFe 3 (S0 4 ) 2 (OH) 6 ,其化学组成:K 2 0 9.41%,Fe 2 3 47.83%, S0 331.97%,H 2 0 10.79%。黄钠铁矾:NaFe 3 (S0 4 ) 2 (OH) 6 ,其化学组成:Na 2 0 6.4%; Fe 20 3 49.42%;S0 3 33.04%,H 2 0 11.14%。黄铵铁矾:NH 4 Fe 3 (S0 4 ) 2 (OH) 6 ,其 化学组成:(NH 4) 2 O 5.43%,Fe 2 3 49.93%,S0 3 33.37%,H 2 0 11.27%。 这些化合物通常称黄钾铁矾或黄铁矾。在自然界里,有些矿物具有类似的组成,相同的结构和结晶形态,即所谓类质同晶。所谓矾,是一系列类质同晶矿物的总称,而黄钾铁矾是矾中的一种。 波北兹涅克和麦尔文研究了Fe 20 3 -S0 3 -H 2 0三元系在某些温度下的平衡情 况,如下图所示。所有碱式盐、酸式盐及正盐都位于三元系相图内部,这是由于 它们都含有结晶水的缘故。无水硫酸高铁位于Fe 20 3 -S0 3 二元系线上,但它在50℃ 和75℃的条件下不是平衡相,即不会从溶液中以这种成分析出,因而没有在图上出现。按照平衡固相来分类,图大致可分成以下三类区域:

K2Cr2O7法测定铁铵矾中铁的含量(有汞法)

K2Cr2O7法测定铁铵矾中铁的含量(有汞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重铬酸钾法测定铁铵矾中铁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用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应用; 3、了解预氧化还原的目的和方法。 二、方法原理: 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在此介质中,用SnCl2将Fe3+还原成Fe2+,过量的SnCl2用HgCl2氧化除去,生成白色丝状Hg2Cl2沉淀。然后在H2SO4—H3PO4混酸介质中,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紫色为终点。主要反应是: 2FeCl4-+SnCl42-+2Cl-2FeCl42-=SnCl62-SnCl42-+2HgCl2SnCl62-+Hg2Cl2↓ (白色丝状) 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指示剂:二苯胺磺酸钠无色到紫色(经过灰绿色)样品式中MFe—铁原子的摩尔质量(55.85 g/mol)。 三、实验步骤 1、0.017 mol/L K2Cr2O7标准溶液的配制 精确称取已在150~180°C烘干2h,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K2Cr2O71.2~1.3 g(精确至0.0001g),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250mL。MK2Cr2O7—重铬酸钾的摩尔质量(294.18 g/mol)。 2、滴定 准确称量铁铵矾(0.20~0.22g)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 3mol/lHCl和50蒸馏水进行溶解,然后逐滴滴加SnCl2至锥形瓶中至无色,再多加1~2滴,然后滴加10MLHgCl2,静止5min,最后滴加5~6滴二苯胺磺酸钠,立即用MK2Cr2O7滴定至紫色。平行滴定三份,不能同时预处理几份后再分别滴定。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1、K2Cr2O7的浓度 C=(m/M)/(250*10-^3) 2、铁含量 W=((6(cv)K2Cr2O7*10-^3*MFe)/ms)*100% 五、实验注意问题: 1、Fe3+还原条件的控制: 试样溶液不要过分稀释,酸度要高,以避免水解。用SnCl2还原Fe3+时,应注意 溶液温度应不低于60℃,否则还原反应进行太慢,黄色退去不容易观察,使SnCl2过量太多,在下步中不容易完全除去。SnCl2加入量要适量,必须慢滴多搅,当溶液从棕黄黄无色,说明已还原完全,再多加1~2滴。如加HgCl2后得到带灰色的白色沉淀,则需重做

湿法炼锌酸浸液除铁-黄钾铁矾法沉淀除铁

湿法炼锌酸浸液除铁-黄钾铁矾法沉淀除铁 A 黄铁矾法除铁原理 a 黄铁矾沉淀组成及热力学稳定性 黄铁矾的分子式通常可以写成A 20·3Fe 203·4S03·6H 20或AFe 3(S04)2(OH)6, 或A 2[ Fe 6( SO 4)4(OH )12,式中A 代表一价阳离子,即可以是K +、Na +、NH 4+、Rb +、Ag +、—Pb 2+或H 3+ O 等,例如: 黄钾铁矾:KFe 3(S04)2(OH )6,其化学组成:K 20 9.41%,Fe 203 47.83%,S03 31.97%,H 20 10.79%。黄钠铁矾:NaFe 3(S04)2(OH )6,其化学组成:Na 20 6.4%;Fe 203 49.42%;S03 33.04%,H 20 11.14%。黄铵铁矾:NH 4 Fe 3(S04)2(OH )6,其化学组成:(NH 4)2O 5.43%,Fe 203 49.93%,S03 33.37%,H 20 11.27%。 这些化合物通常称黄钾铁矾或黄铁矾。在自然界里,有些矿物具有类似的组成,相同的结构和结晶形态,即所谓类质同晶。所谓矾,是一系列类质同晶矿物的总称,而黄钾铁矾是矾中的一种。 波北兹涅克和麦尔文研究了Fe 203-S03-H 20三元系在某些温度下的平衡情况,如下图所示。所有碱式盐、酸式盐及正盐都位于三元系相图内部,这是由于它们都含有结晶水的缘故。无水硫酸高铁位于Fe 203-S03二元系线上,但它在50℃和75℃的条件下不是平衡相,即不会从溶液中以这种成分析出,因而没有在图上出现。按照平衡固相来分类,图大致可分成以下三类区域:

《分析化学Z》答案

《分析化学Z 》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 型题: 1.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物质的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式是: A .C 1V 1=C 2V 2 B . C =n /V C .n =m /M D .CV =n /m E .C 1:V 1=C 2:V 2 2.以下除那项以外都是基准物应具备的条件: A .物质的组成要与化学式完全相等 B .纯度要高 C .性质稳定 D .不含有结晶水 E .分子量要较大 3.测量值8.342g, 真值8.340g ,测量相对误差 A. 2% B. 2.3% C. 0.24‰ D. 0.24% E. 0.23‰ 4.32.645-1.5正确的答案是: A .31.14 B .31.1 C .31 D .31.140 E .31.2 5.用0.1000mol/L HCl 标准溶液滴定等浓度的NH 3·H 2O 溶液,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 A .pH>7.0 B .pH=7.0 C .pH<7.0 D .[H + E .以上均非 6 A .H 3O +——OH - B .NH 4+——NH 3 C .H 3AsO 4——HAsO 42- D .H 2CO 3——CO 32- E .H 2PO 4———PO 43- 7.以下说法除……以外都是错误的 A.定量分析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为零; B.指示剂的酸式色是溶液pH <7时显示的颜色;指示剂的碱式色是溶液pH >7时显示 的颜色; C.NaAc 的碱性太弱,不能用盐酸直接滴定,可采用回滴的方式测其含量; D.凡氧化剂和还原剂两电对电位之差大于0.4V 的氧化还原反应就能用于滴定分析; E.用EDTA 法测定Ca 2+含量,蒸馏水中含有少量Mg 2+,可用空白实验来消除所引起的误差 8.下列H 2C 2O 4共轭酸碱对p K a 与p K b 的关系是: A .p K a1+p K a2=p K w B .p K b1+p K b2= p K w C .p K a1+p K b1= p K w D .p K a1+p K b2= p K w E .p K a2+p K b2= p K w 9.下列各碱(浓度均为0.1mol/L),除…外都不能用标准酸直接滴定。 A .NaAc(K HAc =1.8×10-5) B .HCOONa(K HCOOH =1.8×10-5) C .Na 2CO 3(32CO H K = 4.2×10-7;3HCO K =5.6×10-11) D .C 6H 5COONa(K 苯甲酸=6.2×10-5) E .C 6H 4OHCOONa(K 对羟基苯甲酸=1.0×10-3) 10.一般常量滴定分析的误差要求为±0.1%,一般滴定时的浓度也不低于0.010mol ·L -1。则EDTA 配位滴定中滴定反应的实际条件常数至少应为: A .≥106 B .≥10-6 C .≥10-8 D .≥1010 E .≥108 11.以下除…… 外均影响配位滴定突跃的大小。 A.C B.M 的摩尔质量 C.K ’MY D.α Y(H) E.αM(L) 12.EDTA 滴定Ca 2+离子反应的1gK CaY =10.69。若该反应在某酸度条件下的Y 4-离子的酸效应系数1g α=2.00, 则该条件下1ogK CaY ’等于: A .8.00 B .2.69 C .10.69 D .-2.00 E .8.69 13.KMnO 4滴定H 2C 2O 4开始时反应速度很慢,为了加快反应速度,采用的合适措施是: A .增大KMnO 4标准液浓度 B .增大酸度 C .增加H 2C 2O 4浓度 D .加热溶液 E .以上均非

分析化学(A)

分析化学试卷(A) 准考证号: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你认为最合适的答案序号填在答题纸表格中) 1. 对于25mL滴定管,每次读数的可疑值是±0.01mL,欲使消耗滴定液读数的相对误差不大于0.1%,则至少应消耗滴定液: A 不少于10mL B 不少于20mL C不多于20mL D 不少于15mL 2. 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和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A 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 B 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 C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D 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3. 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偶然误差: A 加样回收试验 B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C 对照试验 D 空白试验 4. 下列物质中可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A NaOH B Na2S2O3 C EDTA D AgNO3 5. 定量分析中的基准物质含意是: A. 纯物质 B. 标准物质 C. 组成恒定的物质 D. 纯度高、组成恒定、性质稳定且摩尔质量较大的物质 6. 从有效数字和准确度判断下面哪种操作是正确的: 配制1000mL 0.1mol/LHCl标准溶液,需量取8.3mL 12mol/L浓HCl() A 用滴定管量取 B 用量筒量取 C 用刻度移液管量取 7. 定量分析中的基准物质含意是: A. 纯物质 B. 标准物质 C. 组成恒定的物质 D. 纯度高、组成恒定、性质稳定且摩尔质量较大的物质 8. 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A CaO%=25.30 B [H+]=0.0235mol/L C pH=10.46 D 420kg 9. 下列各项定义中不正确的是: A 绝对误差是测定值与真值之差 B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分析化学(第7版)习题参考解答共7页文档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 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 系统误差(操作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 6、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 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 d d d d d 321n ++++= Λ 0.241=d 0.242=d 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7、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分析化学试A卷汇总

分析化学试题(A卷) 姓名: 班级:学号: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0分) 1、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是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要求的是(D)。 A.反应必须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B.反应必须完全 C.反应速度要快 D.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要大 2、滴定管可估读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至少耗用体积(B) A.10 B.20 C.30 D.40 3、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C) A、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 B、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 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4、用分析天平(精确度为0.0001)准确称取0.2g试样,正确的记录应是(D) A.0.2g B.0.20g C.0.200g D.0.2000g 5、下列四个数据中修改为四位有效数字后不是0.2134的是(A) A.0.21334 B.0.213450 C.0.21336 D.0.213351 6、测定试样CaCO3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0.956g,滴定耗去EDTA标准溶液22.60mL,以下结果表示正确的是(C) A.47.328% B. 47.33% C. 47.3% D. 47% 7、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检验或消除系统误差的是(D) A.空白试验 B.对照试验 C.校正仪器 D.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8、以下标准溶液可以用直接法配制的是(C) A.KMnO4 B. NaOH C. K2Cr2O7 D. FeSO4 9、在滴定中,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转变点称为(C) A.变色点 B.化学计量点 C. 滴定终点 D. 滴定中点 10、准确称取10.6000g基准NaCO3,溶解后定量转移至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则NaCO3的浓度为(B) A.0.100mol/L B.0.1000mol/L

标准黄钾铁矾法

黄钾铁矾法 黄钾铁矾法(jarosite process) 使锌浸出液中的铁形成黄铁矾类晶体沉淀而被除去的锌热酸浸液除铁方法。在锌焙砂进行高温高酸浸出时,随着锌焙砂中的锌较彻底溶出的同时,也有大量铁(5~20g/L)进入溶液。黄钾铁矾法是一种从锌热酸浸出液中除铁的有效方法,它与锌焙砂热酸浸出组成完整的锌焙砂浸出系统。 1853年在西班牙首次发现一种含水的碱性硫酸铁复盐矿物,被命名为黄铁矾(jarosite)。1960年澳大利亚电解锌公司(Electrolytic Zinc Co of Australia Ltd.)在里斯登(Risdon)的锌精炼厂发展并应用了一种称为黄钾铁矾法(jarosite process)的从溶液除铁的新方法,用于除去锌热酸浸出液中的铁。与此同时,挪威锌公司(Det Norske Zinc一Kompani A.S.)的埃特雷姆(Eitrheim)电锌厂和西班牙阿斯土列安公司(Asturiana de Zinc S.A.)也成功地开发了这种方法。这三家公司均获得了这种方法的发明专利权,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随后在黄钾铁矾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转化法和低污染铁矾法。 黄钾铁矾法黄铁矾的分子式为MeFe3(SO4)2(OH)6,式中Me代表一价离子,如K+、Na+、Rb+、Cs+、Tl+、Li+、Ag+、NH4+、H3O+等。锌热酸浸出液中的硫酸铁在碱金属或铵离子存在下,溶液接近沸腾温度时,便转变成黄铁矾晶体析出: 3Fe2(SO4)3+Me2SO4+12H2O=2MeFe3(SO4)2(OH)6+6H2SO4析出的晶体经沉淀、过滤除去。 工艺条件在相同条件下,黄铁矾形成的难易程度和其一价离子半径大小有关,离子半径接近或大于100pm者比较容易生成矾的结晶。如r k+=133pm,r Na+=98pm,r NH4+=143pm等,它们常被用作除铁沉淀剂。影响黄铁矾生成的

有色冶炼中铁矾渣的资源化利用

有色冶炼中铁矾渣的资源化利用 秦树辰王海北苏立峰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摘要:本文分析了铁矾渣物相组成,对铁矾渣综合利用方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高温焙烧分解、酸法浸出、碱法浸出工艺的特点、铁矾渣处理新思路以及工业化应用情况。建议根据各种废弃渣的特性,有效利用其所含成分,与铁矾渣进行协同处理,有利于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置铁矾渣等其他废弃渣。 关键词:铁矾渣综合利用无害化资源化协同处理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of jarosite of nonferrous metallurgy Qin shuchen Wang Haibei Su Lifeng 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the composition and phase of jarosite was analyzed,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jarosite was analyzes and summarizes,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roasting decomposition、acid leaching、alkaline leaching、new idea of treating with jarosite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was introduced. The researcher pointed that coprocessing jarosite with other industrial waste slag is conducive to process jarosite and other slag in harmless、reclamation and reducing quantity method. Key words: Jarosit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Harmless Reclamation Coprocessing 1.前言 铁矾渣是湿法炼锌厂除铁过程中产出的固体废弃渣,通常含有铁、铅、锌和铜等有价金属,也会夹杂有铟、银等高附加值金属,具有一定经济回收价值。铁矾渣在一定的酸性条件下能够稳定存在,但当环境PH升高或受热时,会发生分解或者水解,溶出重金属离子,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因此,铁矾渣不易长期堆放,应及时进行处理合理利用,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也会给周边环境带来污染隐患。 铁矾渣一般含有铁25-30%,铜0.2-0.8%,铅0.5-10%,锌5-12%,有些含有镓、锗、铟和银等稀散贵金属,其物相主要是六方晶系的铵铁矾、黄钾铁矾或铅锌铁矾等混合铁矾、Fe3O4、铁酸锌(ZnFe2O4)和ZnSO4。经分析可知[1],铟主要存在于铁矾中,是铁矾法沉铁过程中以类质同象的形式替代铁离子,占据铁矾晶格形成铟铁矾。银元素也会以类质同象赋存于铁帆中,绝大多数为铁矾所包裹[2-3]。铁矾类物质受热晶格会被破坏,在不同温度段会有发生失重,逐步脱水,脱氨分解,分解形成不同的晶体物质,利用此性质,通常采用热分解或者还原热分解处理铁矾渣[4-5]。 2.铁矾渣综合利用现状 综合处理铁矾渣是提取其有价金属,无害固化处理无价物质,有火法和湿法两大类工艺方法,火法主要是高温焙烧分解处理;湿法主要有:酸浸分解、碱浸分解。 2.1火法工艺 火法处理主要是高温焙烧分解法,是指先在高温下焙烧破坏铁钒晶体结构,使其分解,再利用碳热还原成金属,挥发后再氧化成氧化物进行收集。温度一般为1100~1300℃,配入焦粉或碎煤形成还原性气氛。铁、硅进入渣中进行选矿分离送炼铁系统,铅、锌和铜等金属富集与烟尘中回收利用。 2.1焙烧-磁选法 曹晓恩等人提出直接还原-磁选-反浮选工艺,指出在碱度为2.5,配碳比为1.4,温度为1300℃还原30min金属化率达到98.47%,铅、锌挥发率分别达到86.25%和98.54%,渣在

针铁矿法除铁

砖红壤及其矿物表面对重金属离子的专性吸附研究本文对Cu ̄(2+)、Zn ̄(2+)、Co ̄(2+)、Ni ̄(2+)和Cd ̄(2+)在砖红壤、针铁矿、无定形氧化铝和高岭石表面上的专性吸附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pH是影响重金属离子吸附过程的最重要因素,而表面带电性质对吸附过程的影响不大。针铁矿表面的吸附顺序是Cu2+>Zn2+>Cd2+>Ni2+>Co2+;重金属离子在四种材料上的吸附过程符合三层络合模式:(式中S为表面;M为重金属离子;K_M(int)是本征络合常数;Q_M是表观络合常数;exp为指数函数;e为电子电荷;ψ_0为表面电位;ψ_β为Stern层电位,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用吸附数据求得的-LogQ_M与σ_0(表面电荷密度)之间呈极显著直线相关(α=0.01)。模型参数K_M(int)和内层电容θ_1可用来表征表面与M ̄(2+)吸附亲和大的大小。在本文所测试的五种离子中,Cu ̄(2+)与表面 (4)针铁矿对4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Pb2+>Cu2+>Zn2+>Cd2+>Ni2+>Co2+。 (5)针铁矿对重金属离子吸附主要是物理化学吸附,并可形成稳定化合物。所以,针铁矿可作为重金属污水处理的有效吸附剂,并有调节pH的作用。 3.1 针铁矿吸附Cu2+ 试验表明,针铁矿对Cu2+的吸附取决于pH值,存在一个较窄的pH值范围使吸附率急剧增至98%,并且随着pH值增高而稳定;在pH值为4.3时出现增高趋势,大于4.3吸附率急剧上升,到pH值等于7.3时吸附率达到最大值。因此,在针铁矿吸附Cu2+的过程中,pH值为4.3是其吸附边界pH值,详见图3。

钴溶液中除铁工艺的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钴溶液中除铁工艺的研究 作者:孙亚丽, 李涛, 黄新, 唐楷, 余祖孝, 金永中, SUN Ya-li, LI Tao, HUANG Xin , TANG Kai, YU Zu-xiao, JIN Yong-zhong 作者单位:孙亚丽,黄新,唐楷,余祖孝,金永中,SUN Ya-li,HUANG Xin,TANG Kai,YU Zu-xiao,JIN Yong-zhong(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四川,自贡,643000), 李涛,LI Tao(中昊晨光化工 研究院有机硅厂,四川,自贡,643201) 刊名: 化学工程师 英文刊名:CHEMICAL ENGINEER 年,卷(期):2008,22(11) 参考文献(7条) 1.唐吉旺;黎永祥黄钠铁矾渣及其浸出液中铁的测定[期刊论文]-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3) 2.于淑秋黄钾铁矾法除铁新发展 1987(04) 3.陈远强;林娟黄钠铁矾法除铁在钴系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四川有色金属 2002(01) 4.Chrlslofei Johannes;Van Niekerk用热沉淀法从硫酸盐溶液中除铁 1987(06) 5.R.V.Pammenter;C.J.Haigh采用低污染黄铁矾法提高金属回收率 1983(05) 6.L Soriano;M Abbate;A Femandes Oxidation stale and size effects in CoO.nanoparticles 1999 7.<有色金属提取治金手册>编辑委员会有色金属提取手册 1999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f72169626.html,/Periodical_hxgcs200811002.aspx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

第七章沉淀滴定法 一、内容提要 本章讨论了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沉淀滴定法,并重点阐述了银量法的三种指示终点的方法。 对于沉淀滴定法,所用的沉淀反应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沉淀的溶解度必须小于10-6g/mL;(2)反应必须迅速、定量进行、且无副反应;(3)沉淀的吸附作用不影响滴定结果;(4)有适当的指示的方法。 应用最多的是银量法,即利用生成难溶性银盐的沉淀滴定法。根据所采用的指示剂不同。可分为铬酸钾指示剂法(Mohr法)、铁铵矾指示剂法(V olhard法)和吸附指示剂法(Fajans 法)。 铬酸钾指示剂法是用铬酸钾为指示剂,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用AgNO3标准溶液直接滴定Cl-或Br-,微过量的Ag+与K2CrO4生成砖红色的Ag2CrO4沉淀指示终点。此法宜测定Cl-和Br-,而不宜测定I-和SCN-。 铁铵矾指示剂法包括直接滴定法和返滴定法。直接滴定法是在酸性溶液中以铁铵矾为指示剂,用NH4SCN标准溶液滴定Ag+。返滴定法是在酸性条件下,在被测溶液中加入已知过量的AgNO3标准溶液,以铁铵矾为指示剂,用NH4SCN标准溶液返滴过量的AgNO3,稍过量的SCN-与Fe3+生成淡红色Fe(SCN)2+的表示达滴定终点。此法可以测定Ag+,Cl-,Br-,I-,SCN-等离子。 吸附指示剂法是以AgNO3为标准溶液,以吸附指示剂确定终点的沉淀滴定法,根据沉淀吸附的选择性,计量点前沉淀吸附过量的构晶离子,引起表面电性的变化,计量点时发生对带异性电荷指示剂离子的吸附作用,引起颜色变化而指示滴定终点的到达。此法可测定Ag+,Cl-,Br-,,I-,SCN-等离子。 本章重点和难点是银量法的三种指示剂法的比较。 二、习题 (一)判断题 ()1.不论是AgNO3固体,还是配制成的AgNO3溶液都应放在密闭的棕色瓶中避

针铁矿法除铁

针铁矿沉淀法是在高温中性硫酸锌溶液内通入分散的空气,使其中的Fe2+氧化为Fe3+,同时形成与天然针铁矿在品形和化学成分上相同的化合物沉淀。针铁矿晶体易沉淀和过滤。其反应是: 4FeSO4+O2+6H2O=4FeOOH+4H2SO4 在硫酸铁溶液中沉淀铁时,随Fe2(SO4)3的浓度不同,可以在硫酸铁溶液中形成各种化合物。 在很稀的溶液中:生成α—FeOOH(针铁矿); 在浓溶液中:生成Fe2(SO4)3?5Fe2O3?15H2O; 在更浓溶液中则生成4Fe2(SO4)3?5Fe2O3?27H2O(草黄铁矾)在生产上得到的高温高酸浸出液中一般含有30~40g/L的Fe2+,此浓度唯一能生成的沉淀将是不利于沉淀和过滤的草黄铁矾。所以,要想采用空气氧化法得到α—FeOOH,就必须将溶液中的Fe3+全部还原成Fe2+,而后再向溶液中通入分散的空气,使Fe2+氧化成Fe3+,同时形成针铁矿沉淀。 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用分散空气来氧化Fe2+时,硫酸亚铁氧化成硫酸铁的水解产物,将随溶液的pH值不同而异。当pH值降低时,溶液中的Fe3+升高,这时将生成一种像草黄铁矾一样的碱式硫酸盐;当pH值升高时,溶液中Fe3+降低.这时将生成a—FeOOH,即针三价氧化铁的水合物,故分子式又可以a—Fe2O3?H2O来表示,一般为棕黄色针状结晶。另有一种γ型三价氧化铁的水合物γ—FeOOH,叫做臂状针铁矿,为红色鳞状结晶。针铁矿是三价氧化铁中比较最为固定的一种。a—FeOOH叫偏氢氧化铁,在水溶液中呈酸性,其等电点的pH

值为5.2,而γ—FeOOH也叫正氢氧化铁,在水溶液中呈碱性,其等电点的pH值为7.7。在生产和科研的实践中还发现:当亚铁离子在水溶液中通氧快速氧化时可生成a—FeOOH,而徐缓氧化时则生成γ—FeOOH。由此可见,a—针铁矿的生成沉淀除要求溶液有一定pH值外,如何通入空气以加快氧化速度关系极大。 在标准状态下,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的还原电位是0.77伏,要使三价铁全部还原成二价铁就必须使用其还原电位低于0.77伏的物质。此类物质是很多的,但要选择合适的。在湿法炼锌厂硫化锌精矿是最普遍易得的,以此作为还原剂,是比较经济的。其还原反应: Fe2(SO4)3+ZnS=2FeSO4+ZnSO4+S 采用空气氧化Fe2+,已在少数工厂使用,并且对溶液中的Fe2+被空气中氧的氧化作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e2+被氧化成Fe3+的反应速度,除了与Fe2+本身浓度有关外,还与溶液中氧分子的浓度及溶液的酸度有关。溶液中氧分子的浓度越高,反应速度便越小;溶液的酸度越低,即pH值越大时,Fe2+被氧化的速度便越快。 当溶液温度为80~90℃以上时将空气喷射压入溶液内,并加入焙砂中和溶液中的酸,使pH升高到4.5~5,Fe2+可以很好地被氧化为Fe3+,然后以α-FeOOH析出。 针铁矿沉淀法与黄钾铁矾沉淀法比,具有下列优点:不消耗碱金属或铵试剂;便于富集稀散金属;针铁矿渣经过挥发处理可以作为炼铁原料。它的缺点是;需要高质量的硫化锌精矿作为还原剂,针铁矿渣含锌(约10%左右)比黄钾铁矾渣含锌(约5%左右)要高。

单元四沉淀滴定法(DOC)

第四章 沉淀滴定法 第一节 概述 沉淀滴定法(precipitation titration )是基于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生成沉淀的反应很多,但能用于滴定分析的沉淀反应却不多。 能用于沉淀滴定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以下四点要求: 1.沉淀的溶解度足够小(一般小于10-6g/ml ); 2.沉淀反应必须迅速、定量地完成,没有副反应; 3.沉淀的吸附现象不影响滴定结果和终点的确定; 4.有适当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实际上符合上述条件的沉淀反应的沉淀并不多,而能用于沉淀滴定的主要是一类能生成难溶性银盐的反应: 利用生成难溶性银盐反应来进行滴定分析的方法称银量法(argentimetry ): 银量法可用于测定Cl -、Br -、I -、CN -、SCN -和Ag + 等,也可以测定含有这些离子的化合物(测定前,须经过处理)。本单元主要讨论银量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第二节 铬酸钾指示剂法 铬酸钾指示剂法又称莫尔(Mohr )法,是以铬酸钾(K 2CrO 4)为指示剂的沉淀滴定法。 一、基本原理及滴定条件 (一)滴定原理 指示剂:K 2CrO 4 滴定液: AgNO 3 pH :6.5~10.5 终点前:Ag + + Cl - →AgCl ↓(白色) K sp =1.8×10-10 终点时:2Ag + + CrO - 24→Ag 2CrO 4↓(砖红色) K sp =1.12×10-12 (二)滴定条件 1.指示剂的用量 指示剂CrO -24的用量多少直接影响滴定分析的准确度。CrO - 24的量加多了,会造成终点提前,产生负误差;反之,CrO -24-的量太少,又会造成终点延迟,产生正误差。 理论上,在化学计量点时: mol/L)(1025.11056.1]Cl []Ag [510sp ---+?=?===K 要恰好生成砖红色的Ag 2CrO 4,必须满足: 12CrO A g sp,-242101.1]CrO []Ag [42-+?==K 则溶液中的浓度为: mol/L)(101.7) 1025.1(101.1][Ag ]CrO [3 2 5122 CrO A g sp,-24 42---+?=??== K

氯化物的测定(铁铵矾指示剂法)

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氯化物 邱燕飞杜玉辉杨麟 摘要目前水中氯化物的测定采用的是铬酸钾指示法,不适用于含有能与Ag+生成沉淀水样的测定,而锅水中能与Ag+生成沉淀的干扰物质含量较高,特别是采用锅内加药处理,锅水氯离子的测定误差就更大,无法真实反应锅炉水实际情况。通过试验,在酸性条件下,采用铁铵矾做指示剂,进行沉淀滴定,可消除干扰,获得较高的测定结果。 主题词铁铵矾指示剂氯离子测定消除干扰 0 前言 现有GB11896-89《氯化物的测定》,不适用于含有碳酸根(CO32-)、亚硫酸根(SO32-)、磷酸根(PO43-)、聚羧酸盐和有机膦等水样的氯化物的测定。而锅水中上述干扰物质含量较高,测定误差很大,特别是锅内加有聚羧酸盐和有机膦等防垢剂时,氯离子的测定误差高达20%,无法真实反应锅炉水实际情况。而在工业锅炉上,排污率的计算和溶解固形物的控制,都是根据锅水氯离子来进行的,因此,常常导致现在锅炉过量排污,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制定快速、简捷、准确测定锅水氯化物的试验方法十分必要。作者通过论证和大量试验制定了用铁铵矾作为指示剂,以硫氰化铵作为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的方法,并论述了试验条件、分析试剂的配制与标定方法、试验方法准确度的检验、试验注意事项等。 试验原理:根据在酸性条件下(pH≤1)加入过量的硝酸银(AgNO3)标准溶液,溶液中CO32-、SO32-、PO43-、聚羧酸盐和有机膦等干扰离子不能与Ag+生成沉淀,而Cl-仍能与Ag+生成沉淀的原理。设计用铁铵矾[NH4Fe(SO4)2]作指示剂的测定方法,过量的Ag+用硫氰化铵(NH4SCN)标准溶液返滴定,当达到终点时,SCN-与Fe3+生成红色络合物,使溶液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Cl- + Ag+→AgCl↓(白色) SCN- + Ag+→AgSCN↓(白色) SCN- + Fe3+→FeSCN2+(红色络合物) 这种试验方法的相对误差约为0.2~0.5%,加标回收率为99.5~99.8%。可满足锅水氯化物的测定要求。 1 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氯离子的方法 1.1 试剂配制 1.1.1 氯化钠标准溶液(1 ml含1 mg氯离子):取基准试剂或优级纯氯化钠3~4g置于瓷坩埚内,于高温炉内升温至500℃灼烧30 min,然后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准确称取1.6480g氯化钠,溶于Ⅱ级试剂水并稀释定容至1000ml。 1.1.2 10%铬酸钾指示剂。 1.1.3 1%酚酞指示剂(以乙醇为溶剂)。 1.1.4 0.1mol/L氢氧化钠溶液。 1.1.5 0.1mol/L1/2H2SO4溶液。 1.1.6 硝酸银标准溶液(1ml相当于1mg Cl-)。 (1)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5.0 g硝酸银溶于1000 ml Ⅱ级试剂水中,贮存于棕色瓶中。 (2)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标定:于三个锥形瓶中,用移液管分别注入10.00mL氯化钠标准溶液,再各加90 ml Ⅱ级试剂水,加2~3滴1%酚酞指示剂,若显红色,即用硫酸溶液中和至无色。若不显红色,则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微红色,然后以硫酸溶液滴回至无色,再各加1.0 ml 10%铬酸钾指示剂。均用硝酸银标准溶液(盛于棕色滴定管中)滴定至橙色,分别记录硝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