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女性绘画——女性意识的觉醒

浅谈中国女性绘画——女性意识的觉醒
浅谈中国女性绘画——女性意识的觉醒

浅谈中国女性绘画——女性意识的觉醒

摘要

女性意识的形成、发展关系到一个群体的进程。18世纪西方的女权运动影响

了全世界,20世纪初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引导中国妇女们冲击封建传统束缚。随着时代进步,她们从封建个体自我走向群体社会,将女性绘画创作与社会历史

进程联系在一起,为女性绘画创作注入新的生命。女性画家在认识,超越自我,

在“人”的基础上去完成优秀绘画创作。

关键词:女性绘画自我主体意识觉醒

随着中国社会发展,文化不断兼容,人身自由也达到了一定的顶峰。男女平

等已不再是社会呼吁的重点,但中国现今仍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尤其是在绘

画的舞台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绘画学习者不断增多,最终真正成为女画

家的却不多,成为有名气的画家更少。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受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众多艺术人士发现中国女

性绘画是一片肥沃的空地,便开始在史书中寻找寥寥无几的女性画家。相比西方,中国“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以后是社会革命,为妇女的解放清除了诸多障碍。

中国妇女艺术创作借助了革命的东风,独立人格可以说是社会灌输给妇女的而不

是自发领悟到的。女性绘画的发展可以总结为从尊重父权艺术到摆脱父权传统,

从自发到自觉,从个体到群体的女性主题觉醒的过程。从形式到主题都经历了从

盲目模仿到自觉创新的艺术过程。

一中国古代女性绘画——任人晃动下的自我

艺术是物质对精神世界作用后的表达,是对外界环境感知后的折射。如果艺

术是人的感知,就不应该分男女。

中国古代美术史纪录最早的女性画家是赵夫人,善于画画,有一手出色的针

绣活,又织得好锦,史称“三绝”。《历代名画记》中所载从轩辕黄帝至唐会昌元

年370名画家中的唯一的女性。书中对她的称赞是站在男性文人的立场上,是以

对男性中心社会和男权最高理想作出的贡献的表彰。此后最重要的绘画史籍《图

画见闻志》中没有记载一位女性画家。继它之后的南宋邓椿的《画继》也只记载

了6名北宋到南宋94年间的女性画家。到元、明、清诸朝,女画家的记载才多

了起来,但与男性画家数量相比较其比例相当小。

中国绘画史中记载的女性画家一般是闺阁名媛和风尘名妓。管道昇的墨竹,

用笔劲力而洒脱,呈现出豪放不羁的气度。她书写的感慨和性格都是源自内心的,与现实社会没有直接的关系。明代名门之后仇珠和文淑生活优越、清闲、稳重,

但家庭环境也更加封闭。仇珠的模式化的观音大士、仕女图;文淑的“幽花异草,小虫怪蝶”。她们的画风技法多承袭家传,其用笔都精细而拘谨。风尘名妓中的画家代表有薛素素、马守真,相对闺阁名媛她们的作品更加自由率性,画风更显大气。题材多选兰竹,因兰竹简单,纵情涂抹三两下即可完成,达到助兴作用。

二近代女性绘画艺术——女性意识的萌动

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们推翻了统治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中国近代的女

性解放运动伴随着反封建的斗争诞生。革命是资产阶级“男性”发动和领导的,男

性是为“革命”而不是“女人”,女性追随着男性,保持着她原有的“本性”。

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美术有两种状态:一是传统的中国画,在西洋画的冲击

下仍继续发展;一是留洋学生回国建立美术院校培养西画家,使西洋画在中国生

根发展。形成了“中国画”和“西洋画”两大门类。

中国绘画--美女系列作品欣赏

中国绘画--美女系列作品欣赏 朝妆缓步图王树毂立轴绢本设色纵83.8厘米横30.1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王树毂,生于1649年,卒年不详。清代画家。字原串,号无我、鹿公,一作丽公,又号方外布衣,一作文外布衣,晚号栗园叟、慈竹君、一笑先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工写人物,笔法出陈洪绶,所作衣纹秀劲,设色古雅。传世作品有《学士校书图》《弄胡琴图》《煮茶图》《人物图》。此图中一名仕女身裹披风,一手支颐,一手执扇,婷婷娜娜,缓步而行,一边回头观看,似被什么所吸引。背景不置一物,却通过人物的装束和动态,体现出早晨清露未退、凉风微动之感。用笔圆润细劲,得陈老莲之笔意。图上方有另一名清代画家张庚所题诗跋。 李清照像崔错轴绢本设色纵56.7厘米横56.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崔错,生卒年不详,字象九,一作象州,三韩(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人。曾官同知。工人物、仕女,擅写真,宗法焦秉贞,受宫廷西法影响,描染净丽,格调婉约。亦能画梅。与黄鼎友善,时常合作。此图画的是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像。画中描写李清照淡妆素服,斜倚奇石而坐,右手托腮,左手抚膝,

默默无声作沉思状。人物神情刻画入微,衣纹体态,平缓自然,线条流畅工细;奇石勾染皴斫,用笔粗简。背景不落一墨,大片空白烘托出一种虚空渺茫、寂寞无主的情绪,可谓简洁素净,主体鲜明突出。作者师承焦秉贞画法,擅写真,格调婉约,在人物立意传神上有独到之处。此画是其一幅佳作。 孝庄文皇后朝服像佚名立轴绢本设色纵155.5厘米横116.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孝庄文皇后,姓博玺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后金天命十(1625)二月,被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聘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改元,五宫并建,被册封为永福宫庄妃。顺治元年尊为圣母太后,在清初顺治、康熙两朝曾参与政事多年。图中孝庄文皇后身着华丽的服装,坐在宝座上,庄重威严。面部吸收西洋画技法,立体感较强,凤椅及地毯尚无采用焦点透视。笔法精工,设色富丽,是一幅肖像画佳作。 豳风图吴求册页绢本设色纵26.5厘米横23.6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豳风”是指今陕西及邻近地区的民风民俗,作者据此画出

论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局限

论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局限 ——《红楼梦》与《安娜卡列尼娜》对比研究 摘要:《红楼梦》与《安娜·卡列尼娜》是两部著名的经典长篇小说,并且都以描写女性的命运为重要内容。通过这两部小说,研究女性对于自身价值的发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具有重要意义。《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代表的女性,在爱情和生活中追求人格的独立和灵魂的自由。《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对自己的爱情执着追求,体现了贵族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性质。虽然,她们都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对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探索具有同样深刻的意义。本文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对《红楼梦》和《安娜卡列尼娜》进行比较分析。两部书中的女性都走了一条反抗旧的、腐朽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争取理想、爱情和个性解放的道路。她们大胆的追求爱情与人格的独立,反对封建势力下对女性的禁锢同样执着、热烈。文章从黛玉的恋爱与奴婢的反抗中,我们看到了与传统女性迥异的独立自主的人格的凸显,尽管在当时的条件下,这还只是一种朦胧的追求,但毕竟代表了一种新的观点,她们争求着平等,渴望着自由。而安娜不仅艳丽迷人,雍容优雅,而且表里和谐,还以其精神的美而具有魅力。她真挚、单纯、自然、善良,同时又有旺盛的生命力,炽热的感情和一个“复杂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在卡列宁那儿安娜得到的只是形式上的虚无的婚姻。安娜生活在不幸的婚姻中,她追求新的爱情,正是要求平等的一种追求。平等意识的觉醒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女性的解放首先应从精神层面上展开,只有当一个女人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的时候,识到自己与男性一样应该而且可以平等地分享这个世界的时候,才有可能建立一种新的两性伦理关系,女性解放才有可能。 关键词:女性意识;平等;自由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简.爱》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简.爱》 摘要:《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四个生活场景展示了简爱反抗性格的萌芽、产生、发展和高潮四个阶段。 关键词: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女性主义 作者简介:王佩(1982―),女,陕西榆林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欧亚学院英语教师,助教,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任静(1983―),女,陕西铜川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助教,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 夏洛蒂?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简?爱》自出版以来受到读者和文学评论者的广泛关注和欢迎。从很大程度上讲,《简?爱》被认为是作者的心理历程的自传体小说。夏洛蒂把自己的很多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都赋予了她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一简?爱。夏洛蒂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敢与命运抗争的女性新形象,反映了生活在父权制社会底层的妇女内心的呐喊,给当时的英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小说以简?爱生活的四个生活场景在盖兹海德府,在劳渥德学校,在桑菲尔德,在圣约翰家,展示了简爱反抗性格的萌芽、产生、发展和高潮四个阶段。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对作品中女主角简?爱成长环境的分析,揭示这部小说中所反映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和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从而进一步了解作为女性作家的夏洛蒂在作品中反映出的女性作家的性别颠覆意识。 一、女性意识的萌芽――在盖兹海德府 简?爱还在幼年时,父母就染病去世。她被送到盖茨海德庄园的舅母里德太太家抚养。里德太太是一个冷酷、自私的人。她把简爱当作佣人对待,而对自己的三个掌上明珠却百般溺爱。简?爱在里德太太家的地位,连使女都不如,受尽了表兄表姊妹的欺侮。“他欺侮我,虐待我,不是一周三两次,也不是一天两回,而是经常如此……”(p.6)一天表兄又打她了,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红房子里,她的舅舅里德先生就死在这间屋子里。她被幻想中的鬼魂吓昏了过去。但这次不畏强暴的反抗壮大了简?爱的胆量,挫伤了表兄约翰的威风。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简?爱幼小的心灵就这样受到了一次比一次更深的伤害。痛苦促使她对现实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她感到,自己一定要顽强地生存下去,取得和别人一样的公正平等的待遇,而唯一的出路就是反抗。 二、女性意识的发展――劳渥德 如果说简?爱在舅妈家萌发了她的反抗性格的话,那么在劳渥德学校,她的反抗性格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了惩罚简?爱,也为了摆脱简?爱,她被送进了孤儿院,那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清规戒律极其森严,孩子们受冻挨饿,惨遭挨打、罚站、剪头发等凌辱,每天都得背诵枯燥的经文,吃即使再饥饿的人都会拒绝的食物。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简?爱的反抗性格更为鲜明,这和她的朋友海伦忍耐顺从的性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海伦虽遭迫害,却信奉“爱你的仇人”,在宗教的麻痹下没有仇恨,只有逆来顺受。在孤儿院,简?爱对冷酷

中国的女权主义

其实近两年关于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伸张,现代女性做得确实够多、也确实不错。曾经轰动一时的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就是最好的例子。 xx的女权主义 中国的女权主义,是指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体现女性自我精神与能量的一种女性思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男女平等是女权主义最基本的目标,在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同时,女性还要注重自我的价值表现,展示女性的独特魅力,挖掘并发挥女性的社会力量,为社会各阶层女性的思想与行为解放而努力,要将全世界妇女的利益放在同一个起点,协助官方处理女性主义面临的问题。 构建xx特色女权理论 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发展阶段不同于西方,不能用西方语境中的术语和理论直接和中国对应,关于女权主义,同样有一个中国化的问题。在中国语境下,可以有女权,也可以强调尊重女权,但不可以上升为女权主义,因为中国的思维模式中,女权主义是和男权主义对应的,男权主义不对,女权主义同样不对。真正和谐的男女关系是有区别的平等,有些事情侧重于男人更好,有些事情侧重于女人更好,根本就不存在绝对的平等,因为男女的确存在区别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在西方的思维中,往往采用矫枉过正的方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然后发现问题再纠正问题。 女权主义哲学概括起来,对各类共同关注的理论问题和对各种成功理论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如下十大方面: 1.女性境遇的考察,女权主义发现,女性在社会地下的地位和悲惨境遇,不是男性统治者所说的那样,不是天经地义的。无论是女性的性别,或是女性的社会地位\身份和角色等,都是社会不平的的现实给与的.女性是被构造的,没有选择的权力和能力; 2.女性存在的缺失,在研究中,人们发现,女性遍布存在于这个社会里,他们只是非存在的,是男性的附属者和屈从者;女性非存在的状态是社会男性强权统治和不合理的历史造成的,表现力人类整体的存在的缺失。

中国传统绘画文化的程式化倾向

中国传统绘画文化的程式化倾向 摘要:中国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从文化传承性来讲,没有断代,形成了璀璨的文明。在文化的发展之中具有一大特点,那就是程式化倾向。在绘画上也体现的很明显,从中国绘画的发展来看,也是逐步的在完善这种特点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程式化绘画发展 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与行为习惯具有很大的沿袭与继承性,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审美习惯有别于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符号。形成独特的文化魅力,被世人所尊崇。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独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生俱来的程式化倾向,以及这种倾向于艺术发展之间的正负融合的复杂辩证关系。 所谓“程式化”其实质是笔墨形式的成熟、稳定、反复运用的形式。所谓“程式化”也可以理解成表现形式的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和稳定的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韵文、文学作品、戏曲音乐表演艺术、书法艺术皆受到程式化的约束。程式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标签。 相对如此强烈的城市化的中国文化,在西方艺术世界里则强调艺术的个性宣泄,虽然在其艺术的发展中十四行诗、歌剧、舞蹈、建筑也都或多或少存在程式化的概念在其艺术行为中,但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程式化有质的区别。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的差异所造成的。中国自儒家学说占领统治地位之后,崇尚

法度,遵循体制,传承道德传统的思想始终占据着学术界的优势,文化艺术中的程式化倾向正是学术思潮的体现与折射。在中国古代绘画体系中,程式化的师承倾向也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其中有山水、花鸟、人物的科目设置;重彩、水墨、浅绛的形式分类;勾绘、没骨、泼墨写意的技法区别,卷轴斗方、扇面的制式规定,各种皴法、点法、勾法、描法,三远法,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这些都是体现程式化性质的实例佐证。到明清这种倾向达到极致,时人王概所编的《芥子园画谱》将程式化表现方法系统的,规范的集于成册,这是中国画程式成果的集中体现,标志着中国绘画程式化发展的高度成熟。 程式化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其显著的特点,都能找出作品内在的师承关系,这一点既是中国式的绘画的一个优点也是一块发展的绊脚石。程式化道路极端表现会导致绘画本身的僵化,没有自身探索与发展的空间与动力,在继承与被继承之间徘徊。并且同时陷入一种思考:如果中国绘画失去这一特点,又无法体现中国绘画艺术几百年来发展所形成的独特审美趣味,丢失本体,而无法展现其内在的气韵精神?关于中国画的本体化及程式化之下的一种潜在表现形式的结果。当一位中国画的创作者作画时,其主体选择性事先已在某种程度的局限和规范,其实创作主体并非是自由的,依然要服从于程式化的客体来表达胸臆。 宋元时代基本确立了中国绘画的程式,到了明清,画家们均可从

“花意象”在中国女性绘画中的题材表现与象征喻意

【摘要】女人仿佛与花有不解之缘,在花意象上,欧洋、雷双、夏俊娜、朱冰、闫平等拥有不同背景和不同性格的女性艺术家不约而同的对花卉题材进行关注,这些女画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花进行着自己的解读,赋予花意象不同的象征喻意。 【关键词】花意象;女性绘画;题材;象征喻意 中国当代女性画家不断的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思考,给予自己和自己内心更多的关心,她们的每一幅作品都离不开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活中的种种情境。“花意象”则是女性画家生活中最乐于表达的,她们将自己的切身感悟,通过丰富的色彩和意象的形象,感性的表达,赋予了花更多不同的深层次内涵。这些艺术作品体现的其深层感觉直接对应着对生命的体验以及来自自身生存状态、方式的叙述。 一、花意象 花是植物繁衍生息的象征,拥有着优美的姿态,拥有着属于自己的花语。而女性同样担任着相同的繁衍的角色和共同特性,而且中国古典诗词中文人骚客笔下总会钟情于“花”,以花赞美形容女子的美和性格:“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于子归,宜其室家”、“人面桃花相映红”“弱花临水”、“闭月羞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现代作家张爱玲、安妮宝贝等更是创作了许多“花”的诗词文章,创作一系列的“花”意象······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更是充分利用花意象塑造出十二衩不同的性格和故事。女人与花总是有着不解情缘,相同的角色和特性、相似美的气质和性格,再通过文学对花形象的描绘和拓展,都为女性画家创作素材提供了较多的情感依据,欧洋、雷双、申玲、夏俊娜、喻红、闫平等拥有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女性艺术家,都不约而同的对花卉题材进行关注和描绘。女性画家选择花卉作为创作题材,在于女性对花这一“意象”的认同和对自身角色的思考。花意象是中国当代女性油画家所钟爱的题材,对花的描绘,不仅仅出于女性天生的喜爱,更多的成为了女性画家一种自觉的选择,成为一种关照自我的途径,成为一个表达女性心理和女性立场的媒介。“女画家们画花的美、花的艳、花的秀、花的媚、花的雅,赋予她多少情和爱,多少的赞美与颂歌,真是一花一性情,一花一世界。历来留下了不少佳作”[1]。 二、中国女性绘画之“花意象” 花,作为女性绘画中的典型意象之一,一般暗示以下几种意义:表现自我的影射;对生命的热爱和感叹;性的暗喻;生活中闲暇情绪的表达等。“花意象”在女性绘画中的题材表现形式与象征喻意笔者归纳如下: (一)借花隐喻,注重性别观念 花自身不具备隐喻性,但女性艺术家根据花自身的生理习性、生长特征,赋予新的内涵形成一种新的意象,以此来表达较强的性别意识和明显的女性主义色彩,具有一种主动进取的精神和挑战。 蔡锦在借助“花意象”隐喻性别观念上是较为突出的代表,以美人蕉为主要描绘对象,借助对美人蕉外在表皮的层层剖析,表达一种丰富细致缠绵的感觉。蔡锦的生命经验赋予了美人蕉通体红色的蔓延与渗透,是多种生命与非生命的痕迹重叠与交叉在一起的阐释机制[2]。申玲的作品充满了调侃和戏谑的意味,构图饱满富有张力,画面中每一细节都焕发着生命的热情想象力和表达欲望。她作品花题材更是充满了奔放的气息,在都市情感母体影响之下,花意象则更表达出她内心深处情感冲动的自由表达,花的形态在自由的变化,色彩在自然奔放的流淌,透露出对申玲最本我的自由和性别观念的表达。 正是基于此,女性画家利用较有视觉冲击的色彩和笔触,赋予花独特的解读背景,充分表达出自身对生命的狂热追求,同时,又流露出与性有关的焦虑、冲动等复杂的内心意象。 (二)借花自喻,注重自我关照 贾方舟先生在《自我探寻中的女性话语》中提出“花不是纯粹的客体,而是作为'自我'

国内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我们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按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以张铨、江宏伟、贾广键、赵蓓欣、喻慧等为代表的现代中青年画家为现代院体画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

An Analysis on Jane Ey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t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简爱》

本科生毕业论文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简爱》 An Analysis on Jane Ey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t

摘要 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简爱》因其独特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一直被看作是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自从作品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尤其是作品中对女性独立与平等的追求,使得小说中女主人公简爱的形象负载了西方妇女在19世纪开始觉醒的女性意识。英国文学不乏叛逆女性的形象,但像简爱那样卑微、平凡、孤苦无依而又相貌平平的“弱势”女性,如此自觉地对抗强大的父权社会,算是空前的。 此篇论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作品中女主人公简爱的分析,揭示小说中所反映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和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在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地位得到了提高,女性意识得到了发展,但是仍然受到社会等级和社会地位的限制。但总体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地位和女性意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简爱;夏洛蒂.勃朗特;女性主义;平等和自由

Abstract Charlotte Bronte is an outstanding woman writer in the 19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her work Jane Eyre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classics of the English literature due to its unique content and way of expression. Since the work has been published, it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literary critics. Especially the pursuit of female independence and equality, making the heroines of Jane's image loads the Western women's awakening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the 19th century. There is no lack of the image of rebellious women in English literature, but like Jane Eyre, as humble, ordinary, plain but who have no “minority” women, so consciously against the strong patriarchal society, be regarded as unprecedented. This paper reveals the wake of the gender conscious and the social position of women in Victorian perio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The status of women in the Victorian period has improv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but still affected by social class and social status. Key words: Jane Eyre;Charlotte Bronte; female; equality; freedom

中国女权主义

中国的女权主义 摘要:人类文明几千年历史的长河之中,绝大部分的社会都是一种崇尚男权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体制下,相当于男性,女性享有更少的权利,位于被支配的社会地位。这种情况在古代中国显得尤为突出。“女权主义”是一个近代才出现在中国的词,但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中国仅用了差不多100年的时间,就大体上把之前5000多年的男权观念颠覆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心中有着一个观念:追求性别平等。这篇文章概述了中国女权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男权社会的本质与物质基础做了剖析,对理想的性别制度做出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女权主义平等性别制度男权 一、女权主义 (一)女权主义在中国的产生 1903年8月,金一写的《女界钟》由上海爱国女校发行。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作者第一次喊出了“女权万岁”的口号。 金一在写《女界钟》中开宗明义写得非常生动,并未用太多华丽的辞藻,震撼到了我们:“梦想欧洲白色子,当此时日,口卷烟,手榔仗,肩随细君,挈带稚子,昂头掉臂于伦敦、巴黎、华盛顿之大道间,何等快乐,何等快乐!何等自在!吾恨不能往!(那些欧洲的白人男性啊,这会儿正嘴里叼烟斗,手里拿着斯地克,挽着爱人,带着小娃儿,昂首勾肩搭背在伦敦、巴黎、华盛顿大街上啊……我恨自己不能那样!)”高彦颐教授对此评论说:“金一在开头写得很坦率,他讲的是女权主义、男女平等,但动机实际是他认为中国男人在欧洲白人面前丢脸,他自己不能昂首,矮人一截,回过头来要去解放比他更该出色的女人。原来近代中国的女权主义的萌芽和原动力竟是男人在帝国主义冲击下所产生的自卑!”【1】那么来分析一下,在当时金一提出“解放女性”这样一个口号下,国内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这个口号代表着部分中国男人什么样的心态呢? 首先,当时欧美的性别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女性大多接受了先进的思想教育,而且很多女性不再依附于男性,开始努力追求自身的价值。在婚配制度上,男女自由恋爱,维持双方之间关系的是美好的爱情而不是其他约束。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男人“羡慕嫉妒恨”了,他们看外国男性可以有那么美好(受过教育、大方得体、和他们有共同思想)的女性陪伴,而且拥有爱情这个东西。然后转过头来看自己身边的女性,却基本上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甚至连感情都没有,心中自然产生一种落差感,于是,中国男性转过头来说,中国的女性你怎么能这样啊,你应当受教育,应当和男性平等啊! 其思想大概可以这样表示: 眼界变开阔→见到更多欧美男女生活→羡慕外国女性的思想、修养及爱情→渴望得到这样的伴侣→中国的女人普遍综合素质较低→解放女性,男女平等的口号提出这也难怪高彦颐教授感慨“近代中国的女权主义的萌芽和原动力竟是男人在帝国主义冲击下所产生的自卑!” 因为虽然男性提出了解放女性的口号,但毕竟这是一种唯男独尊的想法,因为这样的解放女性,其目的还是男性想要享受女性,只是自己的眼界高了,对女性的要求也高了,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只能提升女性的内涵,比如受教育。然后男性美其名曰“解放女性,女权主义”。 当然,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这种思想,因为不管出于那种动机,毕竟它开启了中国女权主义的先端,让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在这方面思想有了萌芽。毕竟历史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要男性在男权至上的社会环境中突然认真反思性别制度,提出“解放女性”不大现实,所以无

从文化内涵看古代中国传统绘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a3179573.html, 从文化内涵看古代中国传统绘画 作者:张衡 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5期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是有着完整审美体系和强大的艺术表现语言,在上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文化艺术内涵,艺术家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修养决定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产生的艺术价值与高度。我通常说的韵味就是是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艺术境界,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具备文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中国传统绘画其实是门综合艺术,“诗书画印”,“琴棋书画”不分家,它们彼此之间有着独立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准则。 【关键词】:国画文学艺术审美 中国传统绘画是有着完整审美体系和强大的艺术表现语言,在上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文化艺术内涵,中国传统绘画不只是一门视觉艺术,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精神。中国画经过上千年的变革与发展,其承载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并非是一般的艺术形式所能相媲美的,是"文之极",能"与六籍同功",甚至是"文未尽经纬,而书不能形容,然后继之于画"。因此,视觉冲击力不是中国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成教化,助人伦",文质彬彬,温 文尔雅,求"中庸",达"和谐"才是符合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美学素养,也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 中国传统绘画创作源于中国传统文人的思维活动,倘若没有思想和文化,中国传统绘画就不能成为独立的艺术范畴。而这欧取决于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对自然物象和规律的深层次的理解。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艺术的发展过程、认知进程同源不同步。在中国古代,华夏先祖中的高人就提出哲学的思维方法和理论。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分析和表达了中国人的思维活动特征,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哲学开始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论。 中国传统绘画中中国画是典型的的例子,中国画的发展和进步是伴随中国传统哲学哲学思潮的意识发展形态下逐渐实现的。整个认知过程是中国古人潜意识里的返璞归真,其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思想折射。 中国古代文人是中国画继承和发扬的主力军,所以中国画从最初就深深的烙下文化内涵的印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画同源”很好地诠释和印证了了中国传统绘画与古代文学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也赋予追求艺术的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家向高度、深度、广度的思想境界探索与创新的历史责任。包括儒家、佛家、道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温床,提供了前提性的艺术理论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画的关系可以用“诗情画意”四个简单的文字来凝练。从物质形式上看,中国古代诗词是以思想存在于延续着的时间,而画则是以线条与色彩对空间的占有。从表现形式上看,中国古代诗词是抒情的、言志的,画是写神的、写意的。故而,古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必须寻求表现形式上的沟通与物质形式上的交叉。而这只能建立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表现境界的同一性上。由于传统绘

中国女性画史钩沉剖析

中国女性画史钩沉 张子刚辑录 张萱《凝耀》曰:许氏《说文》云,画嫘舜妹,画始于嫘,故曰画嫘。沈颢《画尘》亦云,世但知封膜作画,不知自舜妹嫘始。因此说,中国自原始社会就已经开始有了萌芽状态下的绘画艺术。中国的绘画史可谓源远流长。历代涌现出的画家多如繁星,其中女画家也不乏其人,有些还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老夫在目力所至之内,搜集、遴选、整理了三国至清代120名女画家的姓氏、成就及其他人的评价,汇编成册,与诸君分享,并请斧正。其结构仍按《中国女性书史钩沉》的体例编排,期望使之与前者构成姊妹篇。 1

三国—五代 吴王赵夫人,张远彦《历代名画记》云,赵夫人丞相达之妹,善书画,巧妙无双,能于指尖以彩丝织为龙凤之锦,宫中号为机绝。孙权尝叹魏蜀未平,思得善画者图山川地形。夫人乃进所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夫人又于方帛之上,绣作五岳列国地图,时人号为针绝。又以胶续丝发作轻幔,号为丝绝。 东光县主,李华江《东光县主神道碑》云,县主太宗子纪王第三女,降尊而处下,去泰而从约,诣绣绘之妙,适饮膳之和。 和政公主,颜真卿《和政公主神道碑》云,公主肃宗第二女,幼而聪慧,长而韶敏,金石丝竹之 2

音,绘画工巧之事,耳目之所闻见,心灵之所领略,莫不一览悬解,终身不忘。 王衍后金氏,吴任臣《十国春秋》云,金氏名飞山,成都人,生时有山风至后家,因名之。姿容绝世,兼擅绘事。乾德初选入掖庭,及高后废,立为皇后。 耿先生,军大校耿廉女,郑文宝《耿先生传》云:好书善画。往往有佳句,雅通黄白之术,能拘制鬼挽救奇怪恍惚,莫知其所由来,为女道士,自称天自在山人。保大中,因宋齐邱以入宫,元宗处之别院,号曰先生。常被碧霞帔,手如鸟爪,题诗墙壁,自称大比先生。 苏蕙,字若兰,东晋列国前秦武功人。施德操《北窗炙輠录》云,苏蕙纤锦回文诗,所传旧矣, 3

《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觉醒

《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觉醒田佳宁 摘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绘了一个色彩绚丽的女性人物世界,其中就包括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形象和具有女性意识觉醒的人物形象。所谓女性意识觉醒就是女性在客观的世界中,对自身的价值、地位的主观意识觉醒。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邢夫人和鸳鸯、袭人与晴雯、尤二姐和尤三姐这四组经典形象能够非常鲜明的突出女性意识的对立,更能体现在当时封建礼教的背景下,女性意识与时代对抗的伟大。 关键词:红楼梦;女性意识;人物对比 引言:众所周知的是,我国在过去的传统社会中,一直是男性占据主导地位,在残忍的封建礼教的约束下,女性的生活简直是苦不堪言,比如缠小脚、一夫多妻、借妻生育等陋习,不仅对于女性的身体,对于女性的精神上也是很大的折磨。即使到了相对比较开明的明朝和清朝也有约束妇女的“三从四德”这就像一把枷锁,牢牢地把女性的精

神囚禁在监牢中。而女性意识作为时代进步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历史中就一步步的瓦解了男权至上的封建礼教社会。下面就结合《红楼梦》的几个经典形象浅谈女性意识的觉醒。 1.林黛玉和薛宝钗 《红楼梦》塑造的这两个人物形象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林黛玉作为文学史上一个崭新的额形象,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她有如天上仙子一般的美貌、有湘娥啼竹素女愁的感伤,有李清照般的才华,最重要的是有敢于蔑视权贵的独立自主的思想,总的来讲,林黛玉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形象。然而薛宝钗则是一个经典的传统主义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态度选择无条件遵循和绝不质疑,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选择明哲保身。 从古至今,我们中国人好像都信奉一种“中庸”之道,此处并不是完全否认中庸之道,而是如果过分的强调中庸之道,则会造成人们先天创造力的流失,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封建礼教下尤为重要。 《红楼梦》中有一个很经典的场景,就是元春省亲之时,黛玉宝钗二人各作诗一首,林黛玉的诗中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语言简洁大方,诗中既礼貌的表达了对于元妃到来的欢迎也将景色描绘的生动形象,寓情于景。而薛宝钗所作的诗则华而无实,用典颇多,刻意的去赞美皇恩浩荡和元妃归省,总之目的性极强。 黛玉就是一个敢于追寻自我的形象,在大观园也是独树一帜。宝钗则是小心谨慎,生怕哪里做得不对触犯了封建礼教。《红楼梦》通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名利场》中贝基的女性主义思想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A Feminism Analysis of Becky's Characters in V anity Fair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年级(班):110801 学号:110801104 姓名:杨冲 指导教师:张莎莎 2014年11月25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填写并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审阅。 3.开题报告字数应在1500字以上,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外文文献至少3篇),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参考文献”应按附件中《参考文献“注释格式”》的要求书写。 4.年、月、日的日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例:“2005年11月26日”。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及目的: 1.1选题依据 本论文以这部诞生于维多利亚的小说《名利场》为依据,从女性主义角度论述小说主人公蓓姬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的社会环境中追求独立,自主,平等的女性主义形象。 作者萨克雷(1811-1864年),英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48年发表成名作《名利场》,此书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坛上的地位,萨克雷也因此与狄更斯齐名。小说描写了蓓姬不甘受歧视,她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才智不断努力往上爬。友情,亲情和爱情对她而言都没有她的目标重要。她因此受到大多数人的批判,但是从女性主义角度来评价,我们会认为她身上这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1目的:小说《名利场》塑造了蓓姬.夏普这一个充满女性意识,野心勃勃,渴望成功的人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她身上天生具有一种追求男女地位平等的天性。蓓姬的形象打破了男权社会里人们对女性的认识。 1.2.2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名利场》中的女主人公蓓姬.夏普性格的遭遇的解析,揭示了蓓姬不甘卑微,鄙视男人,努力追求理想,进入上流社会的女性主义形象。本文还将对十九世纪英国女性的社会生活的地位进行描写,进而帮助读者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十九世纪英国的社会背景。 1.2.3现实意义:当今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女性身份地位的不平等,无论是 西方还是东方,女性身份地位的不平等现象一直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论 文将以积极的态度去看蓓姬那跌宕起伏的人生,进而提倡女性反思自己,勇敢追 求属于自己的生活。 二.女性主义的定义:女性主义,是指以消除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平等为目标的 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贾巍巍在《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蓓基·夏普》—重读《名利场》中指出,在《名利场》这部小说里蓓姬·夏普是独立的,她敢于挑战父权制权威,父权家庭模,挑战传统的婚姻模式。刘风山,萨克雷与蓓姬.夏泼的道德清白一重读《名利场》写道:蓓姬凭借自己的能力融入上层社会,公然背离父权社会为女性规定的关乎贞洁,爱情,家庭友情等方面的道德标准。卲晶晶在《<名利场>两位主人公对比》中提到贝基的世界是很宽广的,爱情只不过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她有着更高的理

中国现当代女性主义的发展

中国现当代女性主义的发展作为人类性别文化转型的重要潮流之一,女性主义在世界各国己呈现出出丰富多彩的形态,并在其广泛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呈现出开放多元的理论建构面向。女性主义力图通过教育来实现女性的自我解放进而直接参与人类文化转型,通过思想和文化而不是战争与暴力来达到改变人类现状并使之变得更美好的目的,因而,女性主义对于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女性主义思想的多样性不仅为我们理解始女受压迫的根源,理解性别歧视如何与其他危害人类的各种偏见提供无限开阔的思路与启示,也为我们所生活的多元文化时代提供了对自我与他者的关系的最丰富的思考。 女性写作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初的"五四"以"人的觉醒" 为标志的新文学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冰心,其他主要作家还有陈衡哲、石评梅、庐隐、冯況君、凌叔华、谢冰盖等。 冰心发表作品的时间虽然晚于陈衡哲,却是新文学创立以来第一位可以与当时著名的男作家平起平坐的女作家,并且在小说、散文和诗歌多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在上学期,我们曾学习过她的散文,她写的"美文"(艺术散文)曾与大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一起,被看作是现代白话文的典范。她在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下创作的小诗^主要有《繁星》和《春水》两部诗集),被称作"繁星体",曾开创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她的小说在主题上与她的散文和诗歌是"三位一体" 的,都是歌颂母爱、童真和大自然,并以提出问题的广泛性和现实性而引人注目。冰心的创作风格和主题虽然都有女性的特点,而强调"个性解放"、"恋爱自由"正是"五四"

新文学的主要特点,但她并不有意识地强调自己的女性角色,她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憶俾》、《去国》,以及《庄鸿的姊姊》等小说所提出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女性问题,而主要是当时社会问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与冰心一样,当时的其他女性作家大多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创作题材,如庐隐的《海滨故人》、《曼丽》,冯況君(涂女士)的《卷蔬》、《春痕》,凌叔华的《花之寺》、《绣枕》等,但也仅仅是把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并不特别在意"女性"的身份。在教材中,将谢冰营的名字排在其他作家之前并无道理,虽然她是一位多产作家,也写过一些女性题材的作品,如《空各幽兰》、《一个女兵的自传》、《女兵十年》等,但在"女性文学"的创作上并不比其他作家更突出,且成名较晚,其主要作品多发表或出版于1928年以后。 倒是在这个高潮出现之后,随着文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家们的性别意识开始觉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丁玲在1930年代前后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的第一批作品,以大胆表现女性内心的"性苦问"而起到了惊世骇恪的作用。但这种出色表现也只是兽花一现,随着她加入"革命文学"的创作后,女性意识逐渐消失。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还有几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如萧红、张爱玲、苏青等,她们虽然各有成就,但并没有在"女性文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50年代以后,情况更不容乐观,一是女性作家本来就不多,比较有名的也就苑志駒、宗琐等几位,二是这些女性作家创作中騰跋的一点女性意识刚一薪露头角,就遭到以男性

浅谈萧红女性意识觉醒原因

浅谈萧红女性意识觉醒原因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成熟的女性意识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被人们称作“20时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除社会因素外,萧红的女性意识来自于她人生的种种苦难经历,她将这些经历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来展现了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及她们艰难的生存环境。她的作品,鲜明的以女性意识来关怀女性的生存、爱情、命运。本文就简单的探索萧红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社会因素:中古自古以来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一直处在弱势的地位,“男女卑”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人们。在五四运动爆发后,“民主、科学”的大旗直指封建礼教,封建父权意识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女性意识逐渐得到觉醒和重视。五四运动给萧红的文学之路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她的作品在关照“人”的解放下展现出来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突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以她亲身的经历来表达女性的心声。她描写劳苦的被侮辱的女性人群,她将女性的苦难置于民族、社会之中,普遍的呈现她们的生存状况。 2、良师益友鲁迅的影响:鲁迅是萧红的良师益友,萧红受鲁迅的影响很大。萧红在文学创作上吸收了鲁迅的技巧,秉承了鲁迅风骨,但她又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表现出了女性特有的文学创造力,具有鲜明的创作特性。她对麻木愚昧的封建妇女做了深刻的揭露。 二、内部因素 1、童年的影响:萧红的童年生活是不幸的。在《呼兰河传》中可见,在她的童年中就只有外祖父给她疼爱,而她的父母亲人却没有给她任何的温暖和关爱,甚至还有外祖母对她的虐待。虽然这些都是童年模糊的记忆,但是却对她的人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叛逆性格,使她成为一个敏感多愁又孤傲叛逆的人。 2、爱情婚姻的带来的意识觉醒。萧红在童年时就是一个孤傲叛逆的人。在她上初中得知包办婚姻后,她毅然的离家到北京求学。但是后来讽刺的是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和逃离的未婚夫同居并被当作人质留在旅馆的经历让她认清一个现实:她战胜父权离开家庭,但却终究被男权社会所束缚,只恨她不是一个男人。之后她以为她和萧军是真爱,她为萧军全身心的付出,真心的爱着这个男人,愿意为这个男人柴米油盐,苦守清贫与饥饿。而她真心的付出却换来了萧军无尽的背叛与折磨,最终也只得离开。感情的经历让萧红明白一个道理: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繁重的。所以她的女性意识开始成熟起来,并且通过其文学作品表现出来。 萧红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她的人生经历是悲惨的,但是也因为这些坎坷和悲惨使她的女性意识得到觉醒并成长。

中国古代女性意识觉醒

爱情婚姻是文学领域古往今来永恒的主题之一,代表着人类的最大幸福和美好未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写爱情婚姻的可谓汗牛充栋。《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是写爱情的文学杰作,作为爱情缔造者的一方——女性都是重点刻画的对象,描写了她们爱情的幸福甜美,对爱情的主动追求及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 一 《西厢记》在爱情的追求上表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崔莺莺带着青春的郁闷上场,“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这“花落水流红”引起的“闲愁”是什么呢?是红娘所说的“愿俺姐姐早寻一个姐夫”?不是。因为在第一折的楔子中,老夫人交代过:“老相公在日,曾许下老身之侄——乃郑尚书之长子郑恒——为妻,因俺孩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既然终身有主,为何“心中无限伤心事”?原来自己要嫁的丈夫郑恒是个人品卑劣的人。从第五本第三折郑恒争婚的行为可以看出他纯粹是一个无赖:既会造谣,凭空捏造张生中举后做了王尚书家女婿,以骗娶莺莺;又会使野,要将莺莺“着二三十个伴当,抬上轿子,到下处脱了衣裳,赶将来还你一个婆娘。”莺莺是为自己将来嫁非其人而伤心发愁,她想追求两情相悦的真正爱情。这是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蔑视门第和权势的。她在佛殿与张生邂逅相遇时,对这个陌生男子的注视,并没有感到害羞或者躲避,而是“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临走还“回顾”、“觑末”。这与崔莺莺以前“往常但见了外人,氲的早嗔;但见个客人,厌的倒退;但见了那人(指张生),兜的便亲”的表现很不一样,她已经感觉到对方磁石般的吸引力,对张生萌生了爱慕之情。她这一“回顾”与“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封建礼教箴规是相违背的。而且事情发生在佛寺六根清净、修心养性的场所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