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政治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经复习要点
考研政经复习要点考研政治经济学(简称政经)是考研政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考生理解社会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政经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和复杂,需要我们系统地进行复习和掌握。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考研政经的复习要点。
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货币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理解商品的二重性以及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现实经济中的现象。
二、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的波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
复习这部分时,要掌握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理解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价值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
三、资本与剩余价值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在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深刻理解资本的本质和剩余价值的来源,掌握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能够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剥削本质。
四、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本质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资本积累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即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增大,可变资本所占的比重缩小。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经济学概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制度、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政策的一门学科。
它旨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分为两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二、价值与价格价值是商品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体现,而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它调节着社会资源的配置。
三、货币与信用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信用是借贷行为的总和。
货币政策和信用政策是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货币供应量、利率和信贷规模等因素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行。
四、国民经济循环与增长国民经济循环是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连续运动。
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生产率的提高。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五、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旨在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发展。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主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调节总需求,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
六、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关系是指各国在经济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国际经济关系愈发紧密。
对外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是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运行规律和政策。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总结: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详细版)
【复习范围】第一讲政治经济学绪论1.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生产研究对象——生产关系(3页)生产力(物质生产)的三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生产工具(21页)2.经济规律的定义、特征以及类型(8页)•定义: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特征: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人对经济规律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经济规律的三个层次(三种类型):①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都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②第二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存在几个社会的商品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等。
③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如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等。
第二讲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1.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27页)•(一)关于经济制度(补充)•经济制度:亦称“社会经济制度”。
指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它是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的基础。
•(二)关于经济体制(补充)•经济体制: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一般是指,一国经济结构和组织管理经济活动的方式方法、组织形式、组织机构的总称。
关系: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是,经济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经济体制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经济制度。
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
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
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
•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本质特征(120页)•(一)资本主义的制度基础•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对雇佣劳动的统治、资本对剩余价值的占有与分割,构成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高三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高三政治经济学知识点1. 介绍经济学的定义和作用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生产、分配和消费物质财富的科学。
它涉及资源的利用、决策的制定以及社会福利的分配。
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的本质,并提供经济决策的理论基础。
2. 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是指通过市场交换来配置资源的经济组织形式。
市场经济制度的核心是供求关系的自由调节和自由竞争。
3. 怎样衡量经济发展国民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
除了GDP,还有人均收入、人口增长率、贫富差距等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经济发展。
4. 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需求是指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
供求关系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
5.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并非完美无缺,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
市场失灵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等问题。
为了修正市场失灵,政府需要进行干预和调控。
6.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物质财富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经济发展则包括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发展不仅仅关注经济的规模,还要关注经济的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7.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长期的波动变化。
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供需关系、投资、信贷等因素引起的。
8. 国际经济与全球化国际经济研究国际间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间金融等方面的经济活动。
全球化是国际经济一种趋势,指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9. 政府角色与公共政策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的调节和监管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实现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经济稳定等目标。
10. 税收与社会福利税收是政府从个人和企业收取的用于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资金。
税收的合理征收和使用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总结:以上是高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的运行规律和政府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进行经济决策和参与社会事务。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50个)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规律;商品、使用价值、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通货膨胀、价值规律;资本、劳动力商品、必要劳动、剩余劳动、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资本主义占有规律、资本有机构成、相对人口过剩、无产阶级的贫困、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产业资本、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总周转;经济周期、经济危机;成本价格、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金融资本、金融寡头、商业信用、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土地价格。
二、问答题(45个)1、简述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3、商品经济的含义、产生条件和特点是什么?4、怎样理解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重性?5、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6、试述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7、什么是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8、为什么说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9、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何意义?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何联系和区别?11、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12、为什么说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3、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的源泉问题?1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的商品性?15、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16、在资本主义下,商品所有权规律是如何转化的?17、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怎样影响资本积累。
18、如何理解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必然性。
19、相对人口过剩是怎样形成的。
20、什么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21、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过哪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它要采取哪几种职能形式,其职能又各式什么?22、产业资本的循环形式有哪些?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3、如何衡量资本周转速度,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24、简述生产资本两种划分方法的依据、内涵和意义有什么不同?25、什么是固定资本磨损,造成固定资本磨损的原因有哪些?36、怎样考察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37、“不变资本与固定资本都表现为生产资料,具有完全相同的物质内容,因而不变资本实际上就是固定资本。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基本看法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②经济规律分为三种:1.适应于所有社会经济形态的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经济规律拥有客观性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必然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
人们不能够违犯、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能够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别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基根源理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三要素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情况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较为活跃,生产关系较为牢固。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但研究生产关系必定联系生产力。
基本看法①商品(同时满足)必定是个适用物;必定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经过有代价(经济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
二要素:价值、使用价值。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价值量与表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钱币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成了钱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钱币形式。
历史:实物钱币、金属钱币、信用钱币。
未来:电子钱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钱币。
实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别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钱币主权)③钱币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派生职能:积蓄手段、支付手段、世界钱币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颠簸。
价格经常背叛价值其实不违犯价值规律:一种商品的价格不能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总是受价值拘束,上下颠簸。
政治经济知识点
政治经济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规律及其原因。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常见核算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总消费(C)、国内总投资(I)、净出口(NX)等。
通过核算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结构和增长情况。
2. 经济增长与循环波动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经济总量的增加,而循环波动则是指经济在短期内周期性的波动。
经济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劳动力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因素,而循环波动则由经济周期性波动引起。
3. 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或需求超过供给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失业是指有就业意愿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数。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菲利普斯曲线。
当经济运行过热时,通货膨胀率上升但失业率下降;相反,当经济出现衰退时,通货膨胀率下降但失业率上升。
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另一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微观经济学知识点: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研究市场上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和需求情况。
供给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出售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曲线则表示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通过供求关系可以确定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2. 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对总效益的影响,边际成本则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对总成本的影响。
在决策时,比较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最优选择。
3.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研究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企业的定价和利润水平。
三、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与政治相互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点:1. 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税收、补贴、价格管制等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社会。
以下是一些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1. 社会制度:研究不同社会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比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体系。
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研究政府如何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包括税收、政府支出、货币供应等。
3. 阶级分析:通过研究社会中的阶级结构,理解不同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和权力关系。
4. 市场结构:研究市场的不同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和竞争性市场,以及这些结构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祉的影响。
5. 国际政治经济学:探讨国际间经济关系,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全球化等。
6. 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绩效和发展的影响,关注法律、规则和组织结构。
7.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如何形成,以及政府在资源配置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
8. 发展经济学: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包括贫困、经济增长、资源分配等。
9. 环境政治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政策和制度如何影响可持续发展。
10.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市场、工资、职业选择等与劳动力有关的经济问题。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政治经济学的多个方面,它不仅关注经济现象本身,还强调政治、社会和制度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经济活动及其在社会中的背后驱动因素。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重点一、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1、自主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指参与市场活动的一切当事人,包括个人、企业、政府和非盈利机构。
其中市场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自由企业制度是自主的市场主体的核心。
为保证企业的独立自主性,企业必须具备独立的财产权,自主的决策权。
2、完备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指包括各类市场在内的有机统一体。
市场机制是以市场体系为载体,没有较完备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就难以有效地协调资源配置,促进竞争,提高效率,完备的市场体系应是完整的,统一的,开放的和竞争有序的。
3、健全的体系:法律体系的任务在于维护自由的企业制度和平等的经济关系。
标准市场主体和政府的行为,消除公平竞争。
其包括市场经济关系法制化和契约化和契约化,经济管理的标准化和制度化。
4、间接的宏观调控:原因:市场经济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市场机制是事后调节,会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市场经济不能对经济活动的外部影响进行评价和补偿;根底设置、国防安全、文化教育等需要由政府来提供。
5、必要的社会保障:社保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支撑系统,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
二、供求机制:1、供给:企业、行业和社会为市场所生产或提供的商品总量影响因素:市场预期;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企业应变能力;资源稀缺程度;价格水平2、需求:整个社会对某种商品和劳务的有支付能力购置总量影响因素:购置者收入水平;社会总人口;购置者偏好;价格水平。
3、供求机制:供给与需求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和动态平衡机制,最终使价格趋于平衡的规律性4、调节供求关系的方式有两种:数量调节和价风格节数量调节:也称供给调节。
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厂商会主动调减产量,通过关停并转,减小对这一商品的社会总供给量;当供不应求时,厂商会主动增加生产量,通过满负荷工作,扩大投资,吸引其他企业进入来增加产品供给总量。
厂商数量调节使供求关系趋于平衡。
价风格节:也称需求调节。
供过于求时,生产者为销售商品剧烈竞争,价格下跌,市场需求增加;供不应求时,购置者在市场上竞相购置,引起价格上涨,需求减少。
政 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运行规律以及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二、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三、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质。
资本家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种方法来增加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增加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
四、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后果是一方面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即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的提高;另一方面导致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即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
五、资本循环与周转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政治经济常用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常用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1.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分配的科学,研究人类活动的一门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价值理论、供求关系、成本效益分析、市场均衡和政府干预等内容。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以及政府的政治行为和经济政策等内容。
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分析、统计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和理论建模等方法。
二、政治经济学理论1.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研究单位数量的变化对整体效果的影响,分析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确定最优决策。
2.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根据资源投入和产出效益的关系,分析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问题,确定最优决策。
3.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根据商品的需求和供应情况,确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分析市场均衡和资源配置的问题。
4.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税收和补贴、管制和监管等手段,调整市场秩序和资源配置,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目标。
三、经济制度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自由竞争和自由交易的经济制度,通过价格机制和利润动机,调节资源配置和分配。
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一种以国家计划和指导为基础,实行垄断和垄断经营的经济制度,通过行政指令和资源配置,实现国家利益和社会目标。
3.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结合体,既有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又有国家干预和调节,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的目标。
四、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提高,通过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
2.经济循环经济循环是一种经济活动的循环和流动,包括生产和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过程,实现资源的再生和利用。
政治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1、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或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价值---商品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而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枢纽。
具体劳动也称做有用劳动。
具体劳动的多样性,形成了使用价值的多样性。
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
3、私人劳动(个别劳动):商品生产者按着自己的打算和利益而进行的劳动。
社会劳动:为生产他人需要的使用价值而进行的劳动。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源。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中各种矛盾如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的基础。
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4、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简单劳动:事先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的训练和学习、每个体魄健全的人都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
5、商品价值的大小即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决定。
衡量劳动量的单位是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是由生成商品的劳动时间长短决定。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比例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
马太效应:穷者越穷,富者越富。
7、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②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③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形式1、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产生货币。
政 治经济常用知识点归纳
政治经济常用知识点归纳《政治经济常用知识点归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政治经济似乎总是以一种高大上、难以捉摸的形象出现。
但实际上,当我们仔细去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像每天吃的饭菜一样平常。
先来说说政治方面的一些常用知识点。
比如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这可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枯燥概念。
想象一下,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大公司,而政权组织形式就是这个公司的管理架构。
有的国家像个层级分明的大企业,权力高度集中,决策迅速;有的国家则像个民主的合作社,大家一起商量着来,各抒己见。
这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决策效率、社会稳定以及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再讲讲政治制度中的选举制度。
选举就像是一场大选秀,只不过选的不是明星,而是能为大家办事的人。
在一些国家,选举热闹非凡,候选人到处演讲拉票,选民们则像评委一样,认真审视着每个候选人的表现和承诺。
这过程中,有人靠口才,有人靠实际行动,有人靠背后的团队运作。
而最终选出来的人,将决定着这个地区或者国家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
还有政治中的国际关系,这就像是邻里之间的相处。
国家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有时还会闹点小矛盾。
比如贸易战,两个国家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互相设置贸易壁垒,提高关税,搞得企业们叫苦连天,消费者也跟着受影响。
但也有友好合作的时候,共同应对全球性的问题,像气候变化、疫情防控,大家携手合作,一起想办法解决。
接下来聊聊经济方面的知识点。
首先是供求关系,这可是市场经济的核心。
举个例子,前几年猪肉价格飙升,为啥?因为供应少了,需求没变甚至还增加了,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这可苦了爱吃红烧肉的人,钱包瘪了不少。
而养殖户们看到价格高了,纷纷扩大养殖规模,结果供应多了,价格又慢慢降下来了。
这就是供求关系在起作用,像一只无形的手,调节着市场的价格和产量。
再说说经济中的宏观调控。
政府就像是市场的“大家长”,当市场这孩子调皮捣蛋或者走偏了的时候,就得出来管管。
比如经济过热了,通货膨胀严重,政府就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收紧银根,让经济降温。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
学整理
1. 定义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分析经济活动的政治背景和对政治的影响。
2. 经济制度
- 市场经济制度:由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决定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计划经济制度:由中央计划机构安排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混合经济制度:结合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经济制度。
3. 经济增长与发展
- 经济增长:指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实际产出的增加。
- 经济发展:指国民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善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4. 经济循环
- 市场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 社会主义经济循环:包括计划、配置、分配和再生产等环节。
5. 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
- 政府干预:指政府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和
干预。
- 市场调节:指市场机制自身运行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分配资源。
6. 政治经济学理论
- 古典经济学:强调自由市场和个人利益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和社会主
义革命等议题。
-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以上是对政治经济学知识点的简要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深入了解,请查阅相关资料。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一、主要概念:1. 生产: 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 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 生产关系: 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 生产方式: 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 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 即经济规律。
2. 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 生产起决定作用, 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 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 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 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 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 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 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导论1.研究对象: 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
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
生产究其单方面形式也决定于其他要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 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 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的要研究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任务是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 也就是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即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经济规律的层次:由经济规律所以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 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第二个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 如存在于几个社会的市场经济规律, 包括价值规律、市场竞争等各种市场经济的规律。
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规律, 如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剩余价值规律,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按劳分配规律。
(小简答)名词解释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 即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称为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政治经济学考点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经济活动的规律及其与政治、法律、文化等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国家、政府、政党和其他政治组织在经济生活中的职能和作用,以及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考点: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关系、经济利益和经济政策等。
-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
2. 社会经济制度的分类和特点- 社会经济制度的分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
- 各种社会经济制度的特点: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分配方式、交换方式和消费方式等。
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私有制、雇佣劳动、剩余价值生产、资本积累和市场竞争等。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等。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表现:生产过剩、资本过剩、有效需求不足、金融泡沫破裂等。
4.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阶段:传统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等。
5.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阶级与阶级斗争:阶级是社会经济制度中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表,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 国家与政治权力: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政治权力是国家行使统治权的手段。
6.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或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价值---商品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而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枢纽。
具体劳动也称做有用劳动。
具体劳动的多样性,形成了使用价值的多样性。
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
3、私人劳动(个别劳动):商品生产者按着自己的打算和利益而进行的劳动。
社会劳动:为生产他人需要的使用价值而进行的劳动。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源。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中各种矛盾如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的基础。
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4、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简单劳动:事先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的训练和学习、每个体魄健全的人都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
5、商品价值的大小即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决定。
衡量劳动量的单位是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是由生成商品的劳动时间长短决定。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比例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
马太效应:穷者越穷,富者越富。
7、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②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③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形式1、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产生货币。
四个发展阶段: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前三者属于物与物直接交易,后者属于有货币媒介的交换。
2、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3、货币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全部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5、通货膨胀: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使物价下跌的现象。
第四章1、资本特性:①增值性。
资本具有不断地和无限地追求自身价值增殖的性质。
这是资本区别于一般商品和货币的根本特征②运动性。
指资本只有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中才可能增殖。
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③返还性。
资本的运动和增殖,是以垫支一定量的货币资本为起点的,目的是收回资本并取得增殖额④风险性。
收益和风险并存,收益愈大,风险也愈大。
投资者只能通过提高市场预测的科学性和增大资本实力或适当分散投资等方法,尽量降低风险。
2、资本流通与一般货币流通的区别:资本流通公式:货币一商品一货币G-W-G´。
商品流通公式:商品一货币一商品W-G-W两种流通在形式上的区别:(1)买卖顺序相反:前者先卖后买,后者先买后卖。
(2)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后者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
(3)媒介不同: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两种流通在实质上的不同:(1)动机和目的:前者为买而卖,即为了换回自己需要的另一种商品;后者为卖而买,即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
(2)内容不同:前者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后者是公式两端的货币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但量上收回的货币比付出的货币多。
(3)流通限度不同。
买卖结束后,前者退出流通领域,后者继续进行。
3、资本积累: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因积累而增大。
特点:一是依靠单个资本的自我积累;二是积累过程缓慢。
资本集中:指由若干个分散的较小的资本合并为较大的资本。
特点:一是依靠若干资本的联合,二是在短期内可以迅速膨胀。
资本集中的途径:并购;联合;社会融资。
4、实现产业资本循环的必要条件①空间上并存性②时间上继起性5、预付资本周转次数=固定资本比例×固定资本周转次数+流动资本比例×流动资本周转次数预付资本周转次数=(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6、固定资本的磨损:分为有形磨损(物质磨损)和无形磨损(精神磨损)。
第五章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简单再生产:生产过程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生产过程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3、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①必须有追加的生产资料Ⅰ(v+m)>Ⅱc Ⅰ(c+v+m)> Ⅰc +Ⅱc ②必须追加的消费资料4、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①第I部类4400c可通过本部类内部的交换得以实现。
②第I部类的1100v+500m要和第II部类的1600c交换,这样第II部类的全部产品需要进行重组,公式:Ⅱ1600c+(800v+600m)=3000 ③第II部类的800v+600m可通过本部类内部交换得到实现。
5、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除了两大部类之间进行交换以外,第I部类内部和第II部类内部的交换也必须能够实现。
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第I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必须同第II部类的不变资本相等,即Ⅰ(v+m)=ⅡcⅠ(c+v+m)=Ⅰc+Ⅱc含义:第I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的不变资本的总和。
Ⅱ(c+v+m)=Ⅰ(v+m)+Ⅱ(v+m)含义:第II部类的总产品的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
7、生产资料的生产要优先增长三层含义:(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I部类的增长要快于第II部类的增长。
(2)第I部类中为本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为第II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增长速度。
即Ic 的增长速度>I(V+M)的增长速度(3)第II部类中为第I部类制造生活资料的部门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为第II部类为本部类制造生活资料的部门的增长速度。
即IIc的增长速度大于II(V+M)的增长速度第八章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劳动力成为商品。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具有的人身自由。
②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不占有生产资料。
3、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劳动不仅可以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己价值更大的价值。
4、劳动力的价值包括①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用于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②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③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用于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对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劳动力的要求。
5、6、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依靠绝对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在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相同点: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的角度来看,是一致的。
不同点:(1)技术基础不同。
2)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不同。
第九章1、利润的本质是剩余价值。
两者区别(1)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利润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2)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同时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P′=剩余价值÷预付资本=m÷(c+v)2、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3、利润通过部门之间竞争转化为平均利润。
4、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①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②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5、商业资本的利润来源: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6、商业流通费用:商品流通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
分类: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也称非生产性流通费用)。
流通费用的补偿生产性流通费用的补偿:由于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这部分费用通过商品价值的实现而获得补偿。
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纯粹流涌费用只能由剩余价值来补偿,它是剩余价值总额的一种扣除。
7、利息率=一定时期的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额8、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一定的利息而暂时借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9、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的远近不同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土地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1)土地经营的垄断,使农业中的超额利润经常地、稳定地存在。
(2)土地经营的垄断,使得农产品的生产价格只能由劣等条件的土地来决定。
级差地租的源泉:农业工人创造的超额分配剩余价值。
11、绝对地租的形成条件: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成价格的超额利润。
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绝对地租的实质和来源: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绝对地租是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劣等地虽不提供级差地租,但必须提供绝对地租,而优、中等地不仅要提供级差地租,也要提供绝对地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