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蹲在家里也不愿去读大学是流行趋势吗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现代人的方式和行为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一些年轻人在空闲时间内选择“宅”,即宅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刷微博等,而不愿意出去走动或与他人社交。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宅”现象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宅”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一、大学生“宅”的原因:1、课业压力大对于绝大部分大学生来说,课业是最大的压力。
无论是考试还是作业,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
因此,一些学生认为在家里“宅”着可以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以达到更好的成绩。
2、社交不畅一些大学生有社交障碍,不善于与人交流。
他们不愿意去参加活动和聚会,也不善于与同学打交道。
在这种情况下,“宅”成了他们逃避社交的一个方式。
3、缺乏娱乐资源一些大学生所处的城市资源丰富,但是他们缺乏了解和利用这些资源的能力。
另一些大学生所处的城市资源匮乏,缺乏娱乐活动和场所。
1、身体健康大量的宅在家,长时间的不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健康受损。
缺乏运动会减缓新陈代谢,影响身体机能,还可能导致肥胖、脂肪肝和心脏病等疾病。
2、心理健康大量宅在家里,很难去体验真实的社交和人际关系,可能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孤独等。
3、职业发展大量宅在家里,缺乏外部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可能会影响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从而影响到未来的职业发展。
三、如何缓解大学生“宅”的现象?1、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可以扩大社交圈,建立新的社交关系,从而缓解大学生的宅现象。
定期进行运动,保证营养均衡,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为外部世界提供充足的精力。
3、发展兴趣爱好。
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拓宽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宅现象。
综上所述,大学生“宅”现象虽然有一些原因和影响,但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和外部帮助去缓解和解决。
大学生们应该注重身体健康,发展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思维,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健康、自信。
“家里蹲”的年轻人,如何走向社会
“家里蹲”的年轻人,如何走向社会作者:侯金芹来源:《教育家》 2020年第46期“家里蹲自救同盟”是一个豆瓣小组,有2万多名小组成员。
该小组介绍指出:“家里蹲”们之所以变得足不出户、沉默寡言,通常是因为社会压力。
当下,伴随着失学失业青年数量的增加,“家里蹲”群体(又称“尼特族”或“蛰居族”)不断壮大,他们不出家门、不上学、不上班,逐渐将自我封闭。
这一现象的出现折射出什么社会心理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应如何努力?文 | 侯金芹“家里蹲”的年轻人是指不上学、不工作、没有任何社交活动、居家不出超过半年(不是因身心疾病导致的)的蛰居一族,又被称为“尼特族”。
日本内阁府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5~39岁的人口中,青少年蛰居者达到54.1万人,2019年的调查显示年轻无业者人数已增至71万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自2005年开始统计15~29岁青年中尼特族(not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 NEET)的比例,有41个国家参与了调查(中国未参加),结果显示,2005—2019年,全球的蛰居族比例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010年的比例最高,为16.03%。
在所有的参与国中,尼特族比例最高的为土耳其(2005年,43.58%),比例最低的为卢森堡(2019年,5.55%)。
虽然目前没有关于中国尼特族发生率的权威数据,但是豆瓣上2万多人自发组织的“家里蹲”互助群体已然折射出些许讯号。
长期蛰居在家,一方面会带来劳动力资源的缺失,对国家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另一方面会给个体带来一系列的情绪、行为与社交问题。
研究发现,比起正常同龄人,蛰居一族的抑郁和焦虑水平更高,社交与沟通技能更低,对网络以及暴力游戏的依赖更严重,暴力行为出现的比率更高。
本该踏入社会,逐渐肩负起社会责任的青年群体为何会选择“家里蹲”?经济社会发展低迷导致就业市场需求萎缩,学历内卷化严重。
对大学生躺平现状的看法
对大学生躺平现状的看法
最早源自“躺平任嘲”一词,诞生于2016年,表示不回应不反抗的一种心理态度,现在被用来表示当代年轻人看淡社会高强度竞争之后,追求低欲望生活的一种社会现状。
现在“躺平”之所以流行,原因在于社会日益内卷化后,年轻人想奋斗又看不到希望的一种无奈,更是一种对抗。
其实,“躺平”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青年群体身上,而且还发生正在校园里读书的孩子身上。
“虎妈”、“狼爸”、“教育内卷”一波波教育词汇流行的热潮背后,折射出社会对于教育难以平复的焦虑情绪。
而出现学生时代的”躺平”的现象,不是因为我们给予太少,而是给予太多,导致孩子找不到自我。
孩子缺少思考和休闲的时间、空间,周一到周五白天孩子忙着上学,晚上不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完成家长额外布置的任务;到了双休日和节假日,更是忙得不可开交,现今很多学龄的孩子的休息日都是在培训班里度过的,有的补课甚至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考试科目一门都没有落下。
重视培养孩子,已然成为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变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父母们不断加大投入,进行“军备竞赛”,但是缺少的是引导孩子去探索自我和外部世界,探索人生的意义。
“剧场效应”下,孩子像一个不断被抽打旋转的陀螺,一刻都没有停下来,却找不到自我。
慢慢地,他们丧失了独立面对世界和探索自我的能力,不知道如
何与朋友相处,与世界相处,更不会追问人生的意义,更无法养成成熟的心智。
很多学生觉得他们学习、生活甚至人生对他们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和手机的普及以及各种新型电子产品的推出,宅在家里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更为显著。
然而,宅在家里的结果往往是耽误学业和身体健康。
因此,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宅”现象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途径,并提出个人建议。
1、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是大学生“宅”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网络覆盖了整个社会,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到网络带来的便利,如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等。
所以,当大学生遇到学习的瓶颈或压力过大时,他们往往会逃避现实,沉浸在网络世界中,以此来缓解压力。
2、学习压力和竞争激烈局面的影响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如高考、考研、求职等方面的竞争。
而这些竞争不仅是外部环境给予的,更多来自于内部环境。
考试、考研不断,重重压力下,大学生想要获得成功感、安全感,而宅在家里不需要面对困难、挫折,这被成为他们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3、经济负担现代大学生经济压力大,许多人选择了省钱、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宅在家里就可以减少外出消费,达到节约开支的目的。
4、社交与人际交往的困难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的一天应接不暇、努力学习,对于人际交往的需求大幅度降低,而且在社交网络那里已经可以很好的进行自主性交流与得到反馈。
此外,常常不自觉地陷入人际关系困扰中,也是大学生不愿意出门的原因之一。
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能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学会相互协作,发展个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
1、身体健康久坐不动的宅在家里,大学生们容易出现肌肉萎缩、缺少户外运动导致的健康问题,如近视、肥胖、颈椎疾病等。
2、心理健康长时间孤独,宅在家里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心理医生表示,一个人过度地关注自己的问题而忽视了周围人关注的事情,以及缺乏美好的目标和意义,都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这种情况下,大学生需要通过与朋友、同学的交流,以及社会实践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灵。
3、学习问题宅在家里不利于大学生进一步学习与积累知识。
大学生“宅文化”现象的心理成因及运动改变对策
大学生“宅文化”现象的心理成因及运动改变对策作者:方梦雅来源:《体育时空》2016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40-01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了“宅男宅女”,喜欢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宅”字甚至成为90后大学生的标签。
过分依赖网络交往的形式满足其人际沟通的需求,这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严重影响。
本研究具有现时性,旨在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大学生“宅”的现状及对其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探索,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宅心理宅兴起于日本上世纪80年代。
在我国,“宅”一词多用于形容一种生活状态。
御宅大学的生活里,直接形式的人际传播大多仅限于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更多的形式便是寄托于各种媒介,尤其是网络。
随着高校校园网的完善和手机移动网络的兴起,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日益增强。
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发布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300余名大学生中,66.3%在学校生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超过3至4小时。
他们的生活几乎全在网上进行,例如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等,俨然就是“御宅族”。
一、现状及心理成因(一)高校不同于家庭,它的生活环境呈现集体化状态、管理模式也是制度化的,在校大学生需要自主面对各种压力。
同时,在校大学生也具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各种因素环境也滋生了高校“御宅族”的出现。
(二)高校“御宅族”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情绪低落、心情烦躁、自闭等现象。
“御宅族”的心理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痴迷某一事物:例如宿舍、网吧;2.依赖性:例如上网;3.生物钟紊乱:没有明确的时间观念,沉迷自己的事情,没有昼夜之分;4.自闭:极少出门;5.逃避心理:“宅”是一种典型的逃避现实的行为,大学生把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的挫折转移到网络世界,以获得自我心理的平衡感,寻找自己的关注点。
高校“御宅族”一旦进入属于他们自己的虚拟世界便神采奕奕,而面对现实的生活就心烦意乱,无所适从。
毕业生放弃就业
毕业生放弃就业
如今每年都有很多大学生毕业,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努力,出来工作后却非常认真,受到很多公司的喜欢。
一些重点高校所谓的985毕业生,却选择在家里蹲着,为何985毕业生放弃就业当“蹲族”呢?一起去看看吧。
985毕业生当蹲族
其实985毕业生选择蹲在家里找不到工作。
主要原因是在校期间没有提高综合专业技能,毕业后没有做短期职业规划,与个人生活态度和机遇有关。
目前,城市“蹲族”除了出现在一线城市,也在二三线城市蔓延开来。
985毕业生在生活中不如意,原因有很多方面的,也有对于生活的态度问题,也有生活条件和婚姻等事情的羁绊。
与其这样蹲着,还不如站起来努力,让自己体验到更多的尊严和自我实现。
大学平民化的趋势
大学平民化的趋势
大学平民化的趋势是指大学教育越来越普遍、广泛地普及到更多的人群中,不再局限于少数精英阶层。
这一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政府投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意识到高等教育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加大了对大学教育的投资。
政府资助的学费减免、奖学金和助学贷款等政策,使更多的家庭有能力支付大学教育费用。
2. 多元入学条件:传统上,大学入学的条件主要是考试成绩和学术能力,而随着大学平民化的趋势,许多大学开始采用多元化的入学条件,例如综合素质评价、面试、社会贡献等,这使得更多不同背景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
3.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大学教育通常是全日制的,但随着在线教育和远程学习的发展,学生们可以选择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
这降低了学习的成本和时间限制,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
4. 提升就业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他们认识到大学毕业证书和学位对于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和薪资待遇的重要性,因此愿意接受大学教育。
总的来说,大学平民化的趋势是好事,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和人力资源能力,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经济的发展。
但也需要注意,平民化趋势需
要适当的政策和资源支持,才能确保大学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宅化现象成因探究
大学生宅化现象成因探究摘要:近年来,很多年轻人以“宅男”、“宅女”自居,“宅”已不仅仅成为了时下青年男女一种日渐普遍的生活方式,更是在全球范围内衍生出了一种文化——“宅文化”。
高校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自然走在了“宅文化”的前端,并衍生出校园“宅一族”。
面对日益壮大的大学生“宅一族”,对其背后形成的原因作细致的探讨从而了解整个现象出现的前因后果会对大学生的行为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宅化、成因如果要了解宅文化则需对其产生根源作一番阐释。
我们知道,“宅一族”又被叫做“御宅族”,“御宅族”这个词出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本意指“贵府上”。
“御宅”(日语作おたく,罗马拼音作 Otaku)一词的出现及意义衍化与日本动漫文化有莫大关系。
在日语中,“おたく”被作为敬语指称他人的房屋或家庭。
1982 年,在日本动画片《超时空要塞》中,女主角林明美以“おたく”作为第二人称敬语指称男主角一条辉。
随着这部动画片的风行,“おたく”开始在动漫从业者中流传。
1983 年,日本专栏作家中森明夫在其系列文章《Otaku 研究》中提到:在诸如河森正治、佐藤晴彦等动漫名人间,以“Otaku”互称已然非常普遍。
在这一时期,“Otaku”主要指动漫作品的创作者。
这些动漫产业的先驱人物对作品品质精益求精,富于创新精神,开一代风气之先。
出于敬意,动漫迷们纷纷仿效这些创作者,彼此以“Otaku”称呼。
“Otaku”由此转而指称对动漫、游戏产品及文化极度痴迷的特定社会群体,其成员以青少年为主。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御宅族”现象早已不是日本的独有现象,而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影响着各国青少年的成长。
今天“御宅族”这一网络名词,特指那些痴迷于某事物,足不出户,依赖电脑与网络,厌倦上班或上学,另伴有个人癖好的新新人类。
具有这些特点的人群被统称为“御宅族”。
近年来,随着《电车男》等有影响力的日本影视作品出现,“御宅族”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知,依赖电脑与网络生活的年轻一代也非常喜欢用“宅男、宅女”来称呼自己。
大学生中“宅男宅女”现象的分析
在 ,“御 宅族 ”已在 中 国渐 渐 成 为 潮 流 ,在 年 轻 的 高校 学 子 中 学 ,除 了正 常 的 上课 时 间 外 ,其 他 的 时 间 就 基 本 上 是 用 于 自
间也 渐 成 风 潮 。
己的 安 排 ,有些 同学 会 选 择 做 兼 职 ,也 有 些 会 参 加 一 些 社 会
族 ”,所 以这 个 词 剐 出 现 时 态 度 并 不 友 好 ,有 人 认 为 “宅 男 宅
5.沉迷 网络
女 ”是 孤 僻 、沉 迷 网络 、不 擅 长 社 交 的 社 会 边 缘 人 群 。[2 但 现
根 据调 查 发 现 。许 多 大 学 生 离 开 自 己的 家 来 到 大 学 里 求
女 生”。 正 因 为这 些 “宅 男 宅 女 们 ”躲 在 房 间 里 ,忽 略 了在 现 将 来 工 作 的 压力 等 等 。在 这 些 压 力 面前 ,“宅 人 族 ”开 始 变 得
实 世界 中该 扮 演 的 角 色 、承担 的责 任 ,成 为 消极 被 动 的 “屏 幕 无 所 适 从 ,于 是 他 们 开始 寄情 于 网络 ,
· 34 ·
内江 师 范 学 院 学报 JOURNAL OF NEIJIANG NORM AL UNIVERSITY
第 25卷 (增 )
(ZO10)
大 学 生 中“宅 男 宅女 ’’现 象 的分 析
陈 丹 丹 , 陈 霖 , 亢 晓莉 , 敬 丽君
(内江 师 范 学 院 教 育 科 学 学院 , 四 川 内江 641112)
收 稿 日期 :2010—04—2O 基 金 项 目 :内江 师 范学 院大 学 生 科研 项 目(09NSD- 029)。 作 者 简 介 :陈 丹 丹 (1989年 一 ),女 ,四川 成 都 人 ;陈 霖 (1989年一 ),女 ,四川 南 充 人 ;亢小 莉 (1989年一 ),女 ,四 Jtl眉 山 人 。 皆 系 内 江 师范 学 院
大学生“宅生活”现象透视及其成因分析
经济管理91大学生“宅生活”现象透视及其成因分析李 娜 刘艳华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选择“宅生活”,他们长期深居简出,通过网络来满足自身各种精神和物质需求、实现自己与外界的接触。
不可否认,“宅生活”现象对大学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于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弊大于利。
本文通过对“宅生活”现象的深入透视,从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分析大学生“宅生活”现象的成因,以求能针对原因探究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为大学生“宅一族”早日走出“宅生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宅生活”;“宅一族”;成因中图分类号:C913.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3-0091-01一、大学生“宅生活”现象概述(一)大学生“宅生活”现象的内涵大学生“宅生活”现象是指大学生这个群体长期性、习惯性地把自己的生活范围局限在家、宿舍等室内,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痴迷于某一种或某几种事物,依托网络来满足自身各种精神和物质需求、实现自己与外界的接触,凭借“宅”来逃避现实压力和挫折,很少参与真实社会生活和现实社交的自我封闭的现象。
(二)大学生“宅一族”的特征首先,大学生“宅一族”不喜外出且不善社交,他们喜欢在闲暇时间“宅”在室内进行各种活动,平时除了上课和参加必要的活动,几乎都足不出户。
他们欠缺人际交往的技巧,在与人面对面交流时有一定障碍,因而热衷于网上社交,很少参与现实社交。
其次,他们痴迷于某一种或某几种事物,喜欢在闲暇时间“宅”着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例如烹饪、绘画、唱歌、追剧、写小说、玩网游、逛论坛、养花花草草等。
最后,他们“宅”着多是为了逃避压力和挫折,当现实压力压得他们无法喘息时,他们依靠“宅”在室内来缓解压力、逃避现实。
当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屡屡受挫时,他们通过把自己“宅”到虚拟世界中来缓解挫败感。
二、大学生“宅生活”现象成因分析(一)内在原因1.盲目效仿朋辈群体近年来,“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认同和追捧。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分析报告1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目的网络的发展及普及迅速催生了“御宅族”这个群体,宅文化在全球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我国的在校大学生逐渐成为“宅人大军”中的主力。
大学校园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没课的时候宅在宿舍,更有甚者为了宅而逃课。
他们的电脑几乎二十四小时开机,被用来聊天、逛论坛、看网页、打游戏、写博客、看视频、网上购物等等。
他们饮食不规律,常吃零食、泡面,或让同学带饭。
也有人宅在网吧,饿了叫外卖或在网吧买泡面,困了就躺在椅子上休息。
还有一些专业的学生,学习要通过电脑完成,所以经常坐在电脑前不动弹。
在大学食堂,经常可见穿着拖鞋睡衣、头发散乱的学生去打饭。
这种宅的状态甚至还延续到家中,很多大学生寒暑假也宅在家里,宅的内容无非还是睡觉、上网,有的人除了吃饭、上厕所就是躲进自己的房间,很少与父母交流。
“放假了我成了宅男”、“天冷,我在家宅了一个星期了”,“宅男OUT(过时)了,被窝男出现了”之类的帖子在网上比比皆是。
从学校到家,从宿舍到起居室,变换的是空间距离,不变的是这些大学男女难以自拔的“宅”生活。
像这种校园“宅”现象,引发了众人的思考和讨论,不少家长也为此与孩子争执过。
于是,我们小组以此为调查主题,提出了“大学生宅现象调查分析报告”这个实践课题。
二、人员组成和分工组长: XXX 负责做网上调查问卷,走访当地大学组员: XXX 负责上网搜集有关资料,打印材料,组织资料XXX 负责编写报告,修改报告,编制表格XXX 负责采访同学,统计数据,对调查报告进行分析三、调查方法1随机抽样法:采取问卷的方式,在网上通过同学们的配合,得出数据。
2观察法:我们在宿舍观察留在宿舍的人数,还有中午在饭堂的人数从而得出数据。
3访谈法:我们通过随机的方式,采访同学,得出数据四、调查过程我们调查小组召开“关于大学生宅现象的调查报告”讨论。
制定了调查的初步方案和分工,然后讨论决定展开本次调查。
我们采用调查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还有随机抽样法。
蹲在家里的“年轻人”
蹲在家里的“年轻人”作者:孟鹏婷来源:《记者观察》2021年第03期当很多人还挣扎在“996”的工作制中时,有一部分人却默默按下了“退出键”,退出了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拒绝上学也拒绝工作和社交,将自己与社会隔绝,这部分群体被称作“家里蹲”。
“家里蹲”这个词来源于日本的“蛰居族”,最早由日本心理学家斋藤环提出,其日文定义为过半年不接触社会、不上学、不上班,不与外人交往,生活自我封闭。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家里蹲年轻群体,他们的“逃避”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人连自己的房间都不迈出,与父母也很少接触;有的人昼夜颠倒,白天睡觉,在夜深的时候才走出家门看看;有的人还维持着一点正常生活,必要的时候外出,平时宅在家里利用互联网赚取生活费。
关上門,退回到自己的世界这是来自知乎上一位家里蹲网友的经历。
29岁的小李,已经在家里蹲半年了。
成为家里蹲既有主动也有被动的成分。
他生活在北方,住在市区里,之前一直在郊区的一家化工厂工作,常年的倒班(夜班长达十六小时)以及长时间的通勤(通勤每日共三个半小时)让他觉得痛不欲生,变得暴躁,每天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于是2020年的8月,小李选择了辞职。
好像只有辞职才能让他回归到正常的状态。
在休息了两个月之后,小李调整好状态开始找工作。
“总不会比上份工作更糟糕吧”,于是怀揣希望的小李踏上了找工作的路程。
现实却没有他想得那么容易,小李的所学和所有的工作经验只与化工厂有关,而这是他极力想逃离的。
他想找一个市里的工作,简历投向了各种不同的行业、各种不同的初级岗位,但是一直没有面试的机会,于是开始了他的家里蹲生活。
“其实内心对未来是挺迷茫的,再过几天过完生日就变成三十岁的人了,但是未来想干什么或者能干什么自己都没有答案。
若是找不到工作,一直蹲着倒是也没什么不好的,人生难得几回闲,我将好好体会这段人生的长假。
”对于目前的状态,小李似乎并不排斥。
其实如果在生活圈里询问的话,会发现身边就有这种喜欢长期窝在家的人。
大学生“宅”现象研究
学校教育的引导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和生活态度,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
学校应该提供多元化的课程设置 和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和
需求,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社会环境的改善
01
社会应该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限制不良信息的传播,保护 青少年免受不良影响。
大学生“宅”现象受到家庭、 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 响。
对大学生的建议
积极调整心态,树立 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减少过度依赖科技的 现象。
积极参与校园和社会 活动,拓展社交圈,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增加户外活动和体育 锻炼,培养健康的生 活方式,提高身体素 质。
对社会的建议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关注大学生 的“宅”现象,加强教育和引导。
睡眠不足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出 现失眠、多梦等问题,影响身体健康。
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焦虑和抑郁
长期“宅”在家中,缺乏社交和 情感支持,容易导致焦虑和抑郁 情绪的产生,影响心理健康。
自闭和社交障碍
过度依赖虚拟社交平台,缺乏面 对面交流的机会,可能导致自闭 和社交障碍等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 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为大学生营造 健康的网络环境。
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针对大学生 的社交和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交流 机会。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自我评价下降
长期“宅”在家中,缺乏社会比 较和自我评价的机会,可能导致 自我评价下降,影响自信心和自 尊心。
对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影响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现代大学生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大学生“宅”现象。
所谓“宅”,是指大学生追求宅在家里,不愿意外出并且沉迷于虚拟世界的一种行为习惯。
宅文化代表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通过网络和虚拟世界来获得满足和快感。
大学生“宅”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包括学业压力、社交压力等,这些压力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愿意选择“宅”在家里来缓解压力。
通过网络游戏、动漫等方式,他们可以暂时忘却现实中的困扰,并在虚拟世界中找到一种安慰和满足感。
大学生“宅”现象和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
如今,网络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各种信息和娱乐资源,更容易迷恋于网络世界。
互联网的普及也为大学生提供了追求“宅”生活的条件,他们可以在家里上网购物、看电影、玩游戏,而不必外出消费和社交。
家庭环境也是大学生“宅”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对个体成长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家庭是否能够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引导孩子健康的消费观念等对大学生“宅”现象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大学生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喜欢宅在家里,享受一个人的宁静和自由。
大学生“宅”现象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宅在家里缺乏社交,容易导致身心健康问题。
长时间沉浸于虚拟世界,缺乏现实社交经验和锻炼,容易导致沟通能力下降、孤独感增加等问题。
过度追求“宅”生活方式,忽视了现实的责任和任务,容易导致学业上的落后和懈怠。
宅在家里容易使大学生与现实社会脱节,对于社会的认知和了解不够全面,缺乏实践经验。
针对大学生“宅”现象,应该积极引导,找到合理的平衡。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现实生活的重要性,学会面对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与挑战。
大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主动与人交流和互动,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
学校、家庭和社会也应该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和资源,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活动。
御宅现象研究
御宅现象研究御宅现象研究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一个新的社会现象正在不断涌现,即御宅现象。
御宅文化,又称为宅文化,指的是成年男性或女性在家中追求自我兴趣,沉浸于动漫、游戏、网络等虚拟世界,而忽略了现实社交生活的一种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御宅现象的成因、影响和相关研究。
一、成因分析1.1 社交焦虑许多御宅族群常常会出现社交焦虑的问题,即不愿意和外界交流,尤其是面对陌生人。
这会导致他们躲在家里,寻找虚拟世界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1.2 生活压力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
对于御宅族群来说,家是他们躲避工作和社交压力的避风港,而御宅行为因此而产生。
1.3 兴趣爱好御宅族群对于动漫、游戏和网络世界有着极大的热爱,他们将这些兴趣作为追求生活乐趣的途径。
这些爱好给予他们满足感和成就感,使他们沉浸其中。
二、影响分析2.1 社交障碍御宅族群缺乏对外界的真实社交经验,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陌生人或者社交场合感到不自在和无措。
这种社交障碍限制了他们拓展人际关系网和实现自身发展的可能。
2.2 健康问题长时间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御宅族群往往忽视了身体的健康,缺乏运动和户外活动。
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容易导致肥胖、心理问题和各种代谢性疾病。
2.3 精神闭塞御宅族群过分依赖虚拟世界,缺乏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导致他们逐渐与外界脱节,产生精神闭塞的状态。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可能会导致孤僻、自卑、抑郁等精神问题。
三、御宅现象相关研究3.1 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心理学通过对御宅族群的心理特点和生活样态的研究,揭示了他们的社交障碍、内向性格以及对虚拟世界的依赖程度。
3.2 健康学研究健康学研究御宅现象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发现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缺乏运动的御宅族群存在诸多慢性疾病风险,推动了大众健康意识的觉醒。
3.3 互联网社会学研究互联网社会学着重研究御宅族群在网络世界中的行为特点和社交模式。
他们通过网络获得强烈的社交满足感,但却带来了与现实世界脱节的问题。
大学生“宅”现状及其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宅”现状及其心理健康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进步,大学生“宅”现象在我国逐渐呈现出一种普遍的趋势。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一部分,在学业压力、社交压力、经济压力等多方面的影响下,越来越倾向于宅在家里,通过网络进行娱乐、学习和社交。
而且,这种宅在家里的生活方式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大学生“宅”现状及其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探讨。
大学生“宅”现状的特点大学生“宅”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社交的回避。
大学生在面对社交压力时,往往会选择躲避社交场合,或者选择通过网络社交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他们倾向于选择在宿舍或者家里通过手机或电脑与朋友交流,而避免到人多的场所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二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在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会选择通过看电影、玩游戏等方式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压力,而不愿意主动面对生活和解决问题。
三是对家庭关系的依赖。
受家长的溺爱和照顾,一些大学生在离开家乡来到学校后,往往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不愿意离开家人,习惯性地依赖家庭,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宅”在家里的生活方式。
四是对个人情感的寄托。
一些大学生由于感情经历不顺,或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感到沮丧,因此会通过宅在家里来寻求安慰和慰藉,放纵自己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情感寄托。
以上几点就是大学生“宅”现状的主要特点,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体现了当前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压力时的一种应对方式,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大学生“宅”现象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一是增加焦虑和抑郁情绪。
在宅在家里的状态下,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容易感到焦虑和抑郁,因为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得到一种逃避现实的满足感,而一旦面对现实就会感到沮丧和无助。
二是加大身心疲惫感。
长时间地宅在家里,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会感到疲惫,因为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世界中,使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而忽视了身体的休息和锻炼,使得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一种疲惫状态。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近年来,大学生“宅”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所谓“宅”指的是宅在家中,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不愿外出参与社交活动,甚至忽视学业和工作。
这种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和思考。
本文将针对大学生“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成因和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一、调查背景大学生“宅”现象存在已久,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这一现象呈现出加剧趋势。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轻松地获取各种信息,享受各种娱乐活动,满足各种需求,而不需要走出家门。
许多大学生越来越喜欢宅在家中,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
这种情况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也对他们的学业和未来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调查内容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群体,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等各年龄段的学生。
2.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通过问卷了解大学生宅在家中的原因和习惯,通过访谈了解大学生对“宅”现象的看法和体验。
3.调查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大学生的宅在家中的频率和时长;(2)大学生宅在家中的主要原因;(3)大学生宅在家中的主要活动;(4)大学生宅在家中的心理体验和社交需求;(5)大学生认为对于“宅”现象应该怎样加以改善。
三、调查结果1.宅在家中的频率和时长: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每周宅在家中的次数超过3次,而且宅在家中的时长多集中在2至4小时之间。
2.宅在家中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宅在家中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互联网娱乐活动,比如玩游戏、看视频等,占比超过60%;二是学业压力和社交焦虑,占比超过30%;三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占比不足10%。
3.宅在家中的主要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宅在家中的主要活动包括玩游戏(60%)、看视频(20%)、学习(10%)、购物(5%)以及其他娱乐活动(5%)。
大学生为何成赖校族
大学生为何成赖校族赖校族指既不深造,也不就业,而是继续“赖”在学校的大学毕业生。
那么,大学生为何成赖校族呢?大学生因为贪恋学校的环境,而不愿离开校园,其中固然有对学生时代难以割舍的留恋,但更多的是不敢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压力,因此本能地逃避困难,不愿意失去学校的庇护。
本期乔布简历小编将为大家深度解析大学生为何成赖校族,下面就来看看吧~毕业生不去找工作,选择“留守”当“赖校族”,从表面看似乎是个人私事,却不能不引起重视。
究其原因,是大学生对社会不适应而重回学校当起“赖校族”,还是家庭溺爱,或是学校教育的不当?1、个人原因:对学校安逸生活的依赖和对社会竞争的逃避,学生们虽然毕业了,但是躲在大学避风港里,不愿意走向社会。
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时碰壁一两次就不想再找了,心理上产生不适、焦虑感。
赖在学校可以让他们在熟悉的学校生活中找到心理安慰,进而产生依赖心理成为“赖校族”。
2、家庭原因:关爱子女是人之常情,但做父母的过分宠爱孩子,就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妨碍他们将来独自走向社会。
有子女毕业后当“赖校族”的,家长无论主动支持还是被动接受,都应当明白一个道理,不“断奶”的孩子是长不大的。
3、学校原因:一所高校仅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而不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不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这样的教育岂是成功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校园“赖校族”的出现,正是对“短腿”教育的一种报复。
乔布简历小编认为,从情感上讲,“赖校族”是可以理解的,但时间不能过长。
大学生要更好地融入社会,在大三大四就应该开始做毕业前的准备,对社会有一个通盘的考虑,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毕业了不去就业,赖在家里或者学校都不是长久的办法,光靠逃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困难和压力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而机遇对于每一个人也都是平等的,自己必须去迎接挑战。
本文来源简历 /。
不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当今大学生宁愿待在家中也 步入社会现象原因分析 - 副本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当今大学生宁愿待在家中也不步入社会现象原因分析【导读】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2016事业单位面试复习资料,包括2016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事业单位面试技巧,了解面试题目类型,掌握面试技巧顺利进军面试。
上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原以为人生可以这样按部就班地过下去。
可谁知,既定轨迹才刚行进到第二步,就意外地卡了壳。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许多大学生眼高手低与缺乏工作经验,渐渐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毕业后不愿意步入社会锻炼待业在家。
种种原因,造就了一支庞大的“大学生失业军团”也就是“啃老族”。
,这种现象显然是不正常的,大学生在家待业不进行锻炼,既不利于年轻人自己的成长,也不利于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
大学毕业生,顶着“高学历、高素质”的光环,理应走出校门之后,回报社会,赡养父母,但是当今大学生宁愿在家中待业,也不愿步入社会锻炼原因多方面的。
一是大学生月薪太低,和动辄以万元计的学费相比,低月薪让大学生心中产生落差,尤其是在生活水平较高的一些地区,月薪无法维持大学生个人的生机,因此大学生就有了不如不就业的思想。
二大学毕业生普遍缺少所在行业的工作经验,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常常不相契合,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也普遍不高。
三就业压力大,很多大学生在心怡的城市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不能吃苦,不愿意去偏远的基层工作锻炼。
除此之外,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大班上课,不讲究个性化培养;传统教学,不能与社会变化接轨;只重知识,忽略通用技能培训;缺乏实践,永远都在纸上谈兵。
这些都导致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不足,与职业要求存在巨大差距。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难并非中国仅有,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现象。
所不同的是,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各国努力推出一些举措的行动值得我们借鉴。
如韩国政府鼓励高中毕业生“先就业后升学”,让年轻人真正学以致用。
德国“慕尼黑就业模式”,由大学、企业、劳动局三方合作,共享信息,互相联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愿蹲在家里也不愿去读大学
是流行趋势吗
阿尔诺的完美主义
上次见到阿尔诺是在两年前的圣诞节,那时17岁的他即将高中毕业,和大家兴高采烈地分享着自己的入学目标及人生规划。
而眼前的阿尔诺,低着头,默默在厨房准备8人份圣诞晚餐。
正想夸奖阿尔诺懂事孝顺,体贴父母工作劳累,假期在家帮忙分担家务时,才得知原来他担任家中“掌勺”已近一年。
故事是这样的:高中毕业后,阿尔诺顺利注册了比利时南部法语区的那慕尔大学,主修文哲专业。
但萧条的就业形势让酷爱哲学的阿尔诺在入学后不久便意识到:想要找到一份和哲学有关的工作基本没戏。
“如果一辈子做的工作不是自己的兴趣,那也太痛苦了!”于是阿尔诺结束了哲学学习,转投了自己的第二志向:城市规划—一个可以生钱也不失乐趣的专业。
天生的设计天赋加上后天建筑师父母的潜心栽培,即便是插班也没让他感觉困难。
但很快,天赋极高的阿尔诺又觉得学校课业枯燥单调。
“很多教授上课真的很无聊,感觉是在浪费时间。
”
“我想要我的脑子和心一块在上大学。
”他的理想主义代表了一群人的心声。
只是很多梦想在自己兴趣领域创造更高造诣的追梦者往往在苦苦挣扎后败给了现实。
当梦想与就业冲突,认为上大学理所当然是为了就业的现实主义者显然没那么多纠结,宁为填饱肚子吞掉梦想。
没想到这一休学,便成了现在的辍学。
阿尔诺既没有找到自己向往的大学课程,也渐渐对城规就业前景产生了怀疑。
“最近来我爸妈工作室咨询的客户没前几年那么多了。
经济不好,买房建楼的人越来越少。
”
“欧洲的黄金(1204.80,1.00,0.08%)时代已经过了,下坡路还不知道要走多久。
”阿尔诺同其他很多欧洲青年一样不看好欧洲经济的未来。
听他们描述自己眼中的欧洲,满是秋风扫落叶特写镜头般的悲凉沧桑。
比起高考厮杀后才能上得了大学的中国学生,沉重债务傍身的美国学生,还有不论工种只要有工就做的南欧学生,还在找寻自己“第三专业”的阿尔诺无疑是幸运的。
而替他背负这理想背后不幸代价的,便是他的父母及所有纳税人。
在很多欧洲国家,凡是登记在册的失业者及求职者,每月都可享领政府发放的救助补贴。
以比利时为例,像阿尔诺这样毫无工作经验的18-20岁年轻人每月也至少可以领取438欧元救助金(约人民币3600元),再过两年,这个数目还会涨到726欧元。
如果不巧父母也失业在家,那阿尔诺每月
可以领到981欧元。
根据欧盟统计局Eurostat公布的数据,在2011年—欧洲史上就业率最低年,欧洲家里蹲问题就给欧盟造成了153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相当于欧盟GDP经济总量的1.2%。
其中,希腊家里蹲更是耗了希腊国内生产总值的3.0-3.5%。
家里蹲不单单只是一个社会现象,连带的巨大经济影响力也让欧盟从2011年开始正式统计各国NEET(家里蹲)率。
目前,家里蹲率最高的几个欧盟国家为:保加利亚24.6%,意大利22.7%,爱尔兰22%,西班牙21.1%。
而在荷兰,NEET 率只有5.5%,卢森堡6.6%,丹麦7.6%,瑞典7.8%。
爱丽莎的一半一半
欧洲变革监测中心(EMCC)的研究报告显示:欧洲的家里蹲往往比一般同龄人更不关心政治,更低投票率,更低信任度,更不愿参与社会活动。
除了失业群体及坐等更好机会的理想派,父母离异、父母为移民、受教育度过低、精神异常或身体伤残、居住在偏远地区的青年沦为家里蹲的风险更高。
父母离异后陷入抑郁的爱丽莎便是一个例子。
父亲为大学教授,母亲是一名画家,从小就显示艺术天才的爱丽莎,却在父母离异后饱受抑郁症折磨。
初见到爱丽莎时,恰逢她发病后的平静期。
除了没穿裤子、裙子,只穿丝袜,她似乎别无异常。
家中挂满的艺术作
品、多次个人画展的经历,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个20岁女孩的超群天赋。
但爱丽莎的天却是黑白各一方。
她可以是魅力四射的年轻艺术家,也可以头顶老鼠跃出吓你。
退学后接受专业治疗的爱丽莎如今虽已基本康复,却习惯了终日宅家的日子,无意再返校园。
相比追求完美的阿尔诺,纳税人对救助爱丽莎这样的特殊家里蹲似乎更无法抱怨。
不管是何种原因致使他们“家里蹲”,人口老年化日趋严重、经济复苏缓慢的欧盟都无法对这一千多万年轻人的迷惘坐视不理。
欧盟一边制定政策处理毕业与就业的脱节,避免学生辍学早退;一边鼓励辍学青年重返校园,为青年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及其他工作便利。
拯救迷失的年轻人,无论对经济、对社会,都意义太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