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最大区别——保护性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差异及推行措施
关 键词 : 态旅 游; 统旅 游 ; 生 传 可持 续发展 ; 和谐
Ke y wor :e o o rs ;rdio a o rs s tia l e eo ds e —tu im ta t n ltu m; usan b ed v lpme ; a mo y i i nth r n
中 图分 类 号 :5 F9
摘 要 : 过旅 游 的定 义和特 点进 行 阐述 , 通 分析 了生态旅 游 和传 统旅 游 的差异 , 出了生 态旅 游的 优势 , 提 最后 展 望 了生态旅 游的前 景 。
Ab ta t s r c :Th o g te d s rpin o e nto a h r ceitc ftu s ,t i a e nay e h fee c so e turs r u h h e ci to fd f iin nd c a a trsis o o r m i i hs p p r a lz s t e di r n e fe o— o i m a d heia e f n rtg tu s o r m a d u sf r r h d a tg so c turs i n p t owad t ea v na e fe oo im,Fial,t u u eprs csfre o o rs ae lo d a e d n l heft r ope t o c —tu im r o ke h a . yBiblioteka 马 雪 M aX e u
( 庆职 业学 院人 文科 学 系 , 庆 1 3 0 大 大 6 0 0)
D qn c t n lC l g,h ma ie e .D qn 6 0 0, hn ) a igVoai a ol e teHu nt sD p , a ig1 3 0 C ia o e i
生态旅游有什么特点和优势
生态旅游有什么特点和优势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正逐渐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
那么,生态旅游究竟有哪些特点和优势呢?生态旅游的特点之一是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更加注重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游客们被要求遵守相关的规定和准则,例如不随意践踏植被、不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不丢弃垃圾等。
旅游开发者和管理者也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如限制游客数量、建设环保设施、进行生态监测等。
这种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使得生态旅游成为了一种可持续的旅游方式。
另一个特点是注重游客的教育和体验。
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为了让游客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让游客了解自然、认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专业的导游讲解、科普展示、参与生态保护活动等方式,游客能够深入地学习到生态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
生态旅游还具有较强的社区参与性。
当地社区往往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
他们可以通过提供住宿、餐饮、向导等服务,参与到旅游活动中,从而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社区的参与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使游客能够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
生态旅游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上。
许多拥有丰富生态资源的地区往往经济相对落后,而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为这些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游客的到来会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的收入。
而且,与传统的工业开发相比,生态旅游对环境的破坏较小,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其次,生态旅游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地区,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可以为保护工作筹集资金,同时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度。
游客在观赏珍稀动植物的过程中,会更加意识到保护它们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一种社会监督力量,促进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水利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探析
保护。 生态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最大的差异是保护, 水利旅
游 为 了实 现可 持续 发展 , 须 结合 生态 旅 游 , 必 形成 保 护性 开
发导 向模式. 具体包含 3 个原则。 2 . 保护性原则。 .1 2 保护性开发导 向模式 , 即将“ 保护” 作为 其旅游开发的首选导 向因素考虑。 它是基于“ 生态旅游= 欣
理联片共管 、 资源保护联防协作 、 资源利用联手合作 , 其优
点在 于使 水 利风 景 和 当地 社 区资 源都 得 到 保 护 , 水 利 风 使 景 和 当地 社 区经济 都得 到发 展 。 体 做 法 是 把与 水 利 风景 具
水上进行 的康乐体育活动f 游艇 、 帆板等) 和水上农业观光 ; 周边层是水库观光和休 闲运动 , 包括观赏候鸟 、 族馆 、 水 湖 滨浴场等 ; 扩散层是环湖观光带 , 包括依托水库而存在的更 大范 围内的所有观光、 休闲、 疗养 、 会议和考察活动 的区域。
有步骤的开发旅游资源 。 该模式认为水利生态旅 游应强调 保护 , 要求开发商在水利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保护 自然 、
保护水 资 源 、 护水文 化 。 保
保护性开发导向模式 的行为主体是水利风景区及周边
的社 区或 村庄 。 两者 对 水利 生 态 旅 游 资源 的“ 三联 式 ” 理 管 是 实 现保 护开发 导 向模式 的基础 。三联式 ” “ 管理 , 即资源 管
生态旅游复习题
生态旅游复习题名词解释1、狭义的生态旅游者:指的是对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负有责任的游客。
根据这个定义,生态旅游者仅指来到生态旅游区的,对环保与经济发展负有一定责任的那部分游客。
2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构成危及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3、休闲时间:就是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的时间,为了休息,为了消遣,或为了培养与谋生无关的智能,以及为了自发地参加社会活动和自由发挥创造力,是随心所欲活动的总称。
4、生态旅游:是"回归大自然"的"绿色旅游",生态旅游是"保护性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
5、综合型生态旅游者:综合型生态旅游者是指观光、参与或专门等旅游目的或方式两种以上的有机组合,这类生态旅游者是生态旅游者类型中的主体,占多数,主要原因是,生态旅游者的出游一般都是多种动机或方式并存,需求多样化。
6、狭义的旅游行为:主要指旅游者在旅游区内具体的游乐活动,即与旅游资源的性质和特色密切相关的那部分行为。
7、生态旅游业: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为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从定义不难看出,生态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是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的三大要素。
8、自然资源环境:主要指水资源、土地资源、自然能源等自然资源对生态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与作用,也包括自然资源对生态旅游活动的敏感程度9、外部生态经济旅游环境:是指满足生态旅游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一切生态经济条件。
众所周知,经济条件或经济环境是旅游活动的物质基础条件和质量好坏的关键,包括基础设施条件、旅游设施条件以及对旅游投资能力大小和接纳旅游投资能力的大小等。
10、旅游资源中的“三S":热带优质沙滩海滨所特有的充足的阳光(Sun)、温暖的海水(Sea)及优质的沙滩(Sand)被誉为旅游资源中的上品“三S”。
苏州水域景观生态旅游与生态管治体系构建
“ 品名园名府名曲, 游小桥流水人家” 的水域景 则: 并应" - 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减少过度消费 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3公平地获得分 观旅游。同时, 弥补传统旅游只顾眼前利益忽 和污染, 配旅游业社会经济效益的机会。 只有旅游资源 保护多样性, 将旅游纳入国家或地区
图1
协调发展; 对于游客而言, 保护性体现在环境
意识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
3可持续性理论。 、 判断生态旅游的三个核 和环境;对于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而
旅游为基础、 休闲度假旅游为重点, 特色旅游 心标准, 保护性体现在对苏州整体产业结构进行合 即以自然为基础、 具备教育性或学习 言, 为补充的产 品战略 , 出发展 城市 旅游和休闲 性因素、 突 理的规划和布局, 谋求苏州长久的最佳综合效 要求可持续性。根据可持续旅游的概 度假旅游产品,重点发展水上旅游和夜间旅 念和 目标,旅游关注 和世界 自然基金会 益 上。 游, 全面丰富“ 东方水城” 的旅游内涵, 形成了 ( ) WWF 提出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
保护区 职工 I
J 社区管 理
源环境容量范围内的旅游利用,杜绝型向质量型转变之中, 苏州 摒弃资源的“ 同质” 开发和产品的“ 克隆”在分 , 析苏州旅游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确定了
苏州旅游产 品的发展 战略时空布局, 即以观光 可持续发展
一
任的旅游营销,进行旅游发展相关问题的研 平地 获得分享 旅游业 的社会经济 效益 的权利 生态旅游 内涵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及相 究。 旅游可持续性的实现依赖于和某地环境、 也是生态旅游保护性的内容之一。 “ 关实践进展 社会 、 经济相关 的规划制定 、 贯彻实施和 持续 3 、水域生态旅游具有比较高的科学文化 1生态旅游的内涵。 、 生态旅游是环境旅游 的旅游管理。”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 旅游 旅游路 《 中确 内涵。这就要 求旅游设 施 、 项 目、
生态旅游的特点
生态旅游的特点生态旅游相对于传统的大众旅游而言,是一种自然取向的观光旅游,并被认为是一种兼顾自然保护与发展目的的活动。
学者赫克特认为,生态旅游是到相对未受干扰或未受污染的自然区域旅行,有特定的研究主题,且体验或欣赏其中的野生动植物景象,并且关心区内的文化特色。
生态旅游包含科学、美学、哲学方面的内容,但并不表示从事生态旅游的旅游者要变成这些方面的专家;重点在于一个人从事生态旅游,就有机会沉浸在自然环境中,摆脱日常工作、都市生态的压力,然后慢慢潜移默化,变成一个关心环境保护、自然保育的人。
柯特则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发展模式,在选定的自然区域中,规划出旅游基地以及生物资源部分,并标示出其与社会经济方面的联结。
另一方面,相对于一般旅游大块头式的规划,生态旅游可被视为是一种有事先妥善计划、详细谨慎思考其利益和影响的旅游,它可同时促进地方文化的整合,可将规划重点放在提高地方知识、技能与生活形态,促进当地传统价值的保存,并通过此渠道向游客介绍他们的文化。
国际生态旅游学会认为生态旅游为一种负责任的旅行,其负有环境保育以及维护地方居民福利的双重使命。
综合上述可了解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的形式,主要立基于当地自然、历史以及传统文化上。
生态旅游者以精神欣赏、参与和培养敏感度来跟低度开发地区产生互动,旅游者扮演一种非消费者的角色,融合于野生动物及自然环境间,通过劳动或经济方式,对当地环境保护和居民做出贡献。
所以,生态旅游的概念不仅可应用于保护区,其他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方式都应注人生态旅游的观念。
所以说,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具有特定目的的具体的旅游形式,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一种途径和工具,是可持续旅游原则在自然区域和特定社会文化区域的具体运用和实践。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旅游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包括:0 将对环境的冲击减到最小,不损坏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的永续;0 以最尊重的态度对待当地文化,以最大的经济利润回馈地方;0 给参与游客最大的旅游满足;0 通常出现于相对少受干扰的自然区域或文化区域;0 游客应成为对自然环境保护、管理的正面贡献者;0 以建立一套适合当地的经营管理制度为目标。
什么是生态旅游如何发展生态旅游
什么是生态旅游如何发展生态旅游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正逐渐受到大家的青睐。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旅游呢?简单来说,生态旅游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
它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
生态旅游强调的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欣赏,更重要的是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更注重游客的体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比如,在生态旅游中,游客可能会参与到一些生态保护的活动中,了解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学习如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旅游的特点有很多。
首先,它具有天然性。
生态旅游的目的地通常是那些未被过度开发、保持着原始自然风貌的地方,比如原始森林、草原、湿地等。
其次,生态旅游具有保护性。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规定,不破坏生态环境,甚至要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再者,生态旅游具有教育性。
通过参与生态旅游,游客能够了解到生态系统的运作、物种的多样性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此外,生态旅游还具有高品位性,能够让游客获得独特而深刻的体验。
那么,如何发展生态旅游呢?首先,要加强生态旅游的规划和管理。
在开发新的生态旅游景点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评估,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旅游活动不超出生态环境的承受范围。
其次,要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如宣传册、导游讲解、标识牌等,向游客传递生态旅游的理念和环保知识,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自觉遵守环保规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再者,要加强当地社区的参与。
生态旅游的发展应该为当地社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让当地居民成为生态旅游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慎重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
生 态上 可持续 管理 的旅游 。 ”
2 、生态旅 游的特 点
建立 自然 保护 区 的 目的就是 为 了完整地 保存 自 然环 境 的本来 面 貌 ,可 以为 人类 研究 自然 发动 的自然保 护 区中 ,有 3 %产 生 了空 气污 染 ,1% 出现 了水 污 2 染 ,1%有噪声污染 ,4 %存在垃圾公害 。由此可 1 4 见 ,随着 越来 越多 的人加 入 到生态 旅游 的 队伍 ,由 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现了出来。 生 态旅游 及 对我 国 自然保护 区 的认识
古 国 ,中国的 自然 已经与 文化融 为一 体 ,所 以 ,中
国生态 旅游 的对 象不 仅仅 是 自然景 观 ,而且 包括与 自然 和谐 的文 化景观 。
3 .对我 国 自然保护 区的认识
关于 “ 生态 旅 游 ” 一 词 ,澳 大 利 亚 联 邦 旅 游
部在制定其 《 国家旅游战略》 (94 中对生态旅 19 )
、
地 文化 明确要 求 的较高 层次 的游 客 。
( )普 及 性 。在 我 国 ,生 态 旅 游 的普 及 性 不 3 仅 体现 在 生 态 旅 游 者 的 普 及—— 普 通 的工 人 、农
1 。关 于 “ 态旅 游” 生
全 球绿色 浪 潮 的兴 起 和 “ 持 续 发 展 ” 的 思 可
的 自然 遗迹 等保 护对象 所有 的陆地 、陆地 水 体或者
作者 简介:张萌 (9 9 ) 17 一 ,女 ,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 院历史文化学院助教。
・
6 ・ 7
维普资讯
自然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区别
自然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区别生态旅游最初不仅表征对自然景物的所有观光旅行,而且强调观光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生态旅游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及文化背景。
人类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在增强了人类认识和开发地球的能力的同时,也严重地扭曲了人类与地球之间的正常关系。
一方面,人类把地球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来源,以自私的心态近乎疯狂地索取地球的各种资源;另一方面,人类的行为遭到了地球的严厉报复:空气、水质、食品、噪声以及垃圾等各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各种环境公害,人口急剧增加,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不仅使人类的居住环境日益恶化,而且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种情况表明,人类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并找到新的发展模式。
经过反思和探索,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人类在本质上仅仅是地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之一,人类的生活、生产及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地球的自然环境,而地球的各种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地球",也是生活在地球上其他动植物的地球,人类和其他动植物是平等的伙伴和朋友关系,而不是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环境和自然保护的绿色浪潮开始在世界各国兴起,人类逐步调整其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导致了80年代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诞生并不断的发展和深入人心,并最终成为全球发展的共同指导思想。
旅游业一度被认为是"无烟工业"、"朝阳产业"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但是,由于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是遵循产业革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旅游对象采用的是"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使得旅游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破坏了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降低,阻碍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全球绿色浪潮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生态旅游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它实际上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形式之一。
《生态旅游》题库---选择题
《生态旅游》题库---选择题1、关于生态旅游内涵描述不正确的是()A、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B、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场所C、一种专项的自然旅游形式D、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2、关于生态旅游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获取最大的旅游经济效益B、欣赏、享受和认识大自然C、为当地居民提供经济机会D、为社会提供公共环境教育3、生态旅游的对象是()①自然生态景观②人文生态景观③历史文化知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4、下列不属于九寨沟生态旅游景区荣获的国际桂冠的是()A、世界自然遗产名录B、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C、4A级旅游景区D、绿色环球215、九寨沟景区是生态极品旅游区,其拥有的最壮丽的自然景观不包括()A、翠海B、云海C、叠瀑D、彩林6、九寨沟因为下列何种原因而得名()A、景区内有九条沟B、景区内现住有九个村寨C、景区内原住有九个村寨D、地处九寨沟县境内7、九寨沟生态旅游景区开辟的绿色通道是指()①开通以石油液化气为燃料的绿色观光车②铺设黑色柏油路③修建木质战道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8、九寨沟景区生态旅游坚持开发与保护双赢的重要举措是()①沟内游沟外住②限量旅游③使用生态厕所④保景富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九寨沟生态旅游景区实行限量旅游标准是每天最大游客容量为()A、8000人B、1 0000人C、1 2000人D、1 5000人10、生态旅游活动的首要原则的是()A、旅游者行为约束原则B、旅游地生态保护原则C、旅游业经济发展原则D、旅游地经济发展原则11、下列不属于生态旅游主要判定标准的是()A、生态旅游对象是否为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B、生态旅游对象是否受到保护C、社区居民是否参与旅游开发D、旅游者是否受过环境保护教育12、生态旅游追求的目标是()A、利益最大化B、享乐为基础C、价格为导向D、环境资源和文化完整性展示与保护13、生态旅游主要受益者是()A、开发商B、游客C、当地社区居民D、三者都受益14、生态旅游管理理念是()A、游客第一、无计划的空间拓展、交通方式不加限制B、保护第一、有计划的空间安排、有选择的交通方式C、游客第一、有计划的空间安排、有选择的交通方式D、保护第一、无计划的空间拓展、交通方式不加限制15、生态旅游追求的最大效益是()A、经济效益最大化B、社会效益最大化C、生态效益最大化D、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融合16、生态旅游产生的社会背景是()A、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B、旅游市场需求的拉动C、行业内部寻求持续发展D、传统大众旅游形式存的弊病17、生态旅游产生的内在动力是()A、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B、旅游市场需求的拉动C、行业内部寻求持续发展D、传统大众旅游形式存的弊病18、生态旅游产生的外部原因是()A、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B、旅游市场需求的拉动C、行业内部寻求持续发展D、传统大众旅游形式存的弊病19、开创世界生态旅游先河的是()A、美国的黄石公园观光B、肯尼亚的野生动物观赏C、哥斯达黎加的国家森林公园游览D、拉丁美洲的亚马逊热带雨林游憩20、世界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黄石公园建立于()A、1870年B、1871年C、1872年D、1873年21、最早提出“生态旅游”一词的学者是()A、美国的赫克特B、美国的柯特C、黑西哥的谢贝洛斯D、三人同时提出22、最早在文章中使用“生态旅游”概念的学者是()A、美国的赫克特B、美国的柯特C、黑西哥的谢贝洛斯D、三人同时使用23、生态旅游概念最早出现在文章中的时间是()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24、国际上,最重要的生态旅游行动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由132个国家1000多名代表参加的峰会,会议出台了发展生态旅游活动的《魁北克生态旅游宣言》,会议举行的时间是()A、2000年5月B、2001年5月C、2002年5月D、2003年5月25、1995年1月8日中国召开了第一届生态旅游研讨会,提出了《关于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倡仪》,会议举行的地点是()A、北京B、上海C、云南西双版纳D、四川九寨沟26、由武汉市外事局和旅游局共同主持召开的生态旅游规划与发展国际研讨会的时间是()A、1995年B、1996年C、2001年D、2002年27、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发起的“中国生态旅游论坛”通过了一项《关于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倡仪书》其时间是()A、2000年11月B、2001年11月C、2002年11月D、2003年11月28、我国于1956年成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A、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B、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C、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D、四龙卧龙自然保护区29、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时间是()A、1980年B、1981年C、1982年D、1983年30、生态旅游发展主要经历三个时期,其中描述不正确的是()A、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初的生态旅游兴起阶段B、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中叶的生态旅游蓬勃发展阶段C、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中叶的生态旅游概念创立阶段D、20世纪90年代中叶至今的生态旅游稳定成熟阶段31、下列不属于生态旅游功能的是()A、观赏游览的旅游功能B、尽量满足游客需求功能C、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D、促进社区协调发展功能32、据估算,目前全世界生态旅游的年均增长率远高于世界传统旅游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已达到()A、15%—20%B、20%—25%C、25%—30%D、30%—35%33、有人预算过,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区每头公狮子在其一生中可从外国游客身上赚进514 000美元,而杀死它所出售的肉、毛皮等只可得到()A、5 000美元B、8 500美元C、10 000美元D、50 000美元34、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森林公园旅游每年接待游客量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00多万人次和80年代末期的1000多万人次,上升到2001年的()A、2000多万人次B、5000多万人次C、8300多万人次D、100 000多万人次35、美籍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于1933年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一书中描述的“世外桃园”是指()A、四川的九寨沟B、云南的泸沽湖C、云南的香格里拉D、湖南的张家界36、关于生态旅游环境伦理观不正确的是()A、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关系B、人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C、人应该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D、人类是自然的主人,可以主宰自然37、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的原则是()①实现生态旅游者代际的利益公正②实现生态旅游者代内的利益公平③实现“人——地”公正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38、生态环境伦理的规范是()①合理、健康地消费②控制环境容量③适度发展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39、墨西哥一生态旅游景点有一美州豹24小时被铁链锁住供旅游都观看,这有违生态旅游环境伦理观,此种行为属于()A、不尊重自然B、侵犯生物生存权利C、不爱护环境D、破坏生物多样性40、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三区圈层功能结构生态旅游规划模式从内到外依次为()A、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B、实验区、核心区、缓冲区C、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D、实验区、缓冲区、核心区41、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时,可向游客开放的区域是()A、核心区、缓冲区B、核心区、实验区C、缓冲区、实验区、D、全可开放42、森林公园开发生态旅游时,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不同之处在于()A、有特定保护对象,只有部分区域向游客开放B、无特定保护对象,整个公园均可向游客开放C、无特定保护对象,但只有特定区域向游客开放D、有特定保护对象,但整个公园均向游客开放43、关于生态旅游资源描述不正确的是()A、开展生态旅游的物质基础B、供旅游者观光游览等的基本吸引要素C、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客体D、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主体44、下列不属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是()A、自然保护区B、森林公园C、风景名胜D、田园风光45、下列不属于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是()A、风土人情B、农事劳作C、世界自然遗产D、古典园林46、下列不属于生态旅游规划内容的是()A、生态旅游产品设计B、生态旅游容量标准的制定C、生态旅游营销方案的制定D、生态旅游规划报告的评估47、下列不属于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内容的是()A、生态旅游活动项目B、生态旅游市场营销C、生态旅游路线D、生态旅游商品48、中华五岳的东岳是指()A、衡山B、华山C、嵩山D、泰山G、恒山49、中华五岳的南岳是指()A、恒山B、衡山C、华山D、嵩山G、泰山50、中华五岳的北岳是指()A、泰山B、恒山C、衡山D、华山G、嵩山51、中华五岳的西岳是指()A、恒山B、衡山C、华山D、嵩山G、泰山52、中华五岳的中岳是指()A、恒山B、华山C、嵩山D、泰山G、衡山53、下列不属于中国十大名胜的是()A、万里长城B、安微黄山C、桂林山水D、江西庐山54、下列不属于中国佛教名山的是()A、五台山B、峨嵋山C、青城山D、普驼山55、下列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的是()A、桂林龙胜温泉B、桂林资源八角寨C、桂林兴安猫儿山D、桂林国家森林公园56、下列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目》的中国生态旅游胜地是()A、九寨沟风景名胜区B、武陵源风景名胜区C、苏州古典园林D、安徽黄山57、下列属于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喇嘛教58、下列不属于佛教建筑的是()A、佛塔B、寺庙C、石窟D、道观59、关于生态旅游资源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广泛性和齐全性B、综合性与整体性C、垄断性与脆弱性D、强再生性60、生态旅游者是生态旅游活动的()A、客体B、主体C、媒体D、载体61、生态旅游环境是生态旅游活动的()A、客体B、主体C、媒体D、载体62、生态旅游业是生态旅游活动的()A、客体B、主体C、媒体D、载体63、生态旅游者与传统大众旅游者的本质区别在于()A、回归大自然B、欣赏大自然C、认识大自然D、自觉保护大自然64、国际生态旅游者,是指()A、外国生态旅游者的统称B、暂时离开自己的定居国,入境到其他国家进行生态旅游的游客C、从外国入境到我国境内进行生态旅游的游客D、到中国境内进行生态旅游的外国人65、通常将参与旅行社或其他旅游组织统一计划、集体行动进行生态旅游的游客称为()A、团体生态旅游者B、散客生态旅游者C、个体生态旅游者D、自助生态旅游者66、生态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不包括()A、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环境B、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C、个人经济能力D、个人旅游动机67、关于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市场发育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基础市场大而实际规模小B、生态旅游市场正在成长,且发展很快C、生态旅游市场游客都是具有高素质和经济富裕的人D、国家公园和保护区是生态旅游的主要场所68、生态旅游市场开拓的主要工作是()①培养高素质、责任感强的生态旅游者群体②培养对环境保护有诚意的开发商和经销商③建立健全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③69、下列不属于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的是()A、估测生态旅游需求水平和旅游环境容量B、在杂志、报纸和电视、广播电台等宣传媒体上作广告C、参加全国和地区旅游交易会,并设展台专题介绍本区生态旅游项目D、把有关生态旅游的信息存入国际、国内传播网络,供生态旅游者随时查阅70、关于生态旅游业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旅游业是一个投资数量较大、投资风险较大和投资回收期较长的产业B、生态旅游业是一个受资源限制性较强的产业C、生态旅游业是一个与政府部门、各种利益组织或团体关系不紧密的独立型产业D、生态旅游业是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产业71、生态旅游导游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①具有一般导游的基本综合素养与技能②掌握大量的自然生态文化相关知识③有非常强的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72、绿色饭店指运用环保健康安全理念,坚持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
旅游行业的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如何平衡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
旅游行业的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如何平衡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意识的增强,旅游行业蓬勃发展。
然而,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后,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
为了实现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的平衡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旅游行业的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平衡机制,以实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存。
一、理解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在讨论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的平衡之前,有必要明确这两个概念。
生态旅游是指在旅游活动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尊重当地社区文化和传统的一种旅游形式。
它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倡导低碳环保的旅行方式,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损害。
自然保护是指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一系列行动。
它包括保护自然景观、野生动物和植物的栖息地,防止非法狩猎和盗采,提倡可持续的资源利用等。
二、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之间的挑战1. 旅游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大量旅游者的涌入往往加剧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压力。
游客涌入景区,过度开发、过度使用景区资源,导致景区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
2. 旅游业与保护措施的矛盾:一些旅游目的地为了吸引游客,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对环境的保护。
例如,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一些目的地可能开发高消耗的旅游设施,而忽视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3. 旅游者的意识和行为:个别旅游者对生态环境保护缺乏足够的意识,他们可能在旅行过程中破坏环境,例如乱扔垃圾、捕捉野生动植物等。
这使得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平衡更加困难。
三、平衡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策略1. 制定合理的旅游政策:政府应制定并执行旅游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政府还应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管,确保其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时遵循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加强生态教育和宣传:提高旅游者的生态意识,让他们了解旅游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举办生态保护讲座、设置环保标语等方式,引导旅游者遵守环境保护规范,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行动。
生态旅游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生态旅游的相关知识点总结生态旅游的特征1. 保护环境:生态旅游注重保护自然环境,避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污染。
2. 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尊重当地社区和文化,对旅游地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3. 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强调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体验,游客能够了解当地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和艺术。
4. 教育性质:生态旅游强调教育性,通过学习自然和文化知识,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文化素养。
生态旅游的重要性1. 保护自然环境:生态旅游能够引导游客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 促进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3. 促进社区参与:生态旅游能够促进当地社区的参与,增强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参与和管理。
4. 文化传承:生态旅游有助于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历史遗迹和传统手工艺,弘扬地方文化。
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1. 多样化体验:生态旅游将注重提供多样化的自然和文化体验,如徒步旅行、乡村体验、生态农庄等。
2. 科技融合:生态旅游将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供更便捷的预订和导览服务。
3. 跨界合作:生态旅游将更多地与自然保护组织、文化机构和地方政府进行合作,共同推动生态旅游发展。
4. 可持续管理:生态旅游将更多地采取可持续的管理措施,包括节能减排、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 客户体验:生态旅游将注重提升客户体验,包括提供更舒适的住宿、健康的饮食、丰富的活动等,满足游客的需求。
生态旅游的实践案例1. 大熊猫保护地旅游:中国四川的大熊猫保护中心开设了生态旅游项目,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大熊猫生活状态,了解它们的保护状况和生存环境。
2. 非洲野生动物保护区游览:非洲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也开放了生态旅游项目,游客可以乘坐越野车深入保护区,观赏野生动物的生活。
3. 亚马逊雨林生态旅游:亚马逊雨林地区开设了生态旅游项目,游客可以乘船进入雨林深处,欣赏原始植被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我觉得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一、生态旅游既注重经济效益,也注重环境效益;传统旅游倾向于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传统旅游忽视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我觉得生态旅游最大的特点是在保护环境和对维护当地正常生活承担义务的同时,仍能把商业性的旅游业与旅游地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以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
传统的旅游与观光地区的生态学及特点无关,其目的在于消遣和娱乐。
而生态旅游则是为自然区域本身所吸引,研究和欣赏其自然特征,并对野生生物和自然资源进行非消耗性的利用。
侧重于文化特征的旅游可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二者经常互为补充。
其次,生态旅游是一种计划性活动,依赖于严格的管理以防止严重的环境危害,所以事先要进行影响和效益评价,避免了传统旅游常因计划不周而带来的环境负效应。
经过精心设计的说明性计划还能使保护区成为一个支持地方传播知识、技能和生活方式,以保存当地居民的传统价值并向外界传播其文化的中心,促进文化繁荣。
再者,生态旅游所需条件不同于传统旅游,其基础设施的投资费用很低,仅相当于传统旅游1/4左右。
总体来说,生态旅游最重要的是保持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和社
会文化的完整,并教育旅客如何欣赏及尊重自然,以商业经济收益为次要之考虑。
但若一保护区内有一完整的管理架构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再加上生态旅游投资再基础建设的费用较少,其经济收益仍是可比美于传统旅游,收保护、教育及发展经济之效。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
有关人士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年增长率达30%以上。
在我市,随着蓬莱阁西苑、田横山文化公园和兴瑞庄园等景区(点)的出现,生态旅游已经不知不觉地加入到了蓬莱大旅游的队伍中。
在对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开始,而在我市、甚至在全国范围内,生态旅游研究都还是一个刚刚开始探索的新课题。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一)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一词的最早出现可追溯至1965年,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的环境伦理观开始向旅游领域渗透,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其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人们对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也日益关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将环保与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的新的旅游方式。
但对于“生态旅游”这一新词语,世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将之定义为:以生态为基础理论的旅游,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生态旅游学会则解释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域会议认为:生态旅游应为倡导爱护环境,或者提供相应的设施及环境教育,以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感受自然及文化地域。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的概念可以这样归纳: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
生态旅游者1
二、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
(一)旅游动机
1、动机、旅游动机 动机指激发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 旅游动机指促使一个人出去旅游、选择何种旅游方式的内在心理原因。 2、旅游动机的产生
客观条件
旅游需求
心理紧张
旅游动机
紧张消除
旅游需求的满足
旅游行为
旅游动机产生和满足过程模式图
环境解译系统
向导式解译系统 自导式解译系统
1212传统大众旅游者与生态旅游者的比较传统大众旅游者生态旅游者旅游对象以人工景观为主如城镇主题公园古建筑自然景观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化景观如地质地貌水体生物民俗风情旅游形式形式较为单一大多只是观光游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自然为舞台寓教于乐旅游参与被动式一般不参加旅游环境管理活动主动式主体与客体密不可分自身是整个综合水体系统的一部分达到天人合一旅游体验走马观花心灵感受往往不深积极地亲近大自然接受水体环境保育熏陶心灵与自然共鸣人的情感得到升华自身素质不作很高的要求就能完成传统的大众旅游活动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对大自然与特色文化充满热爱有较强的环保意识13一生态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一经济能力1可自由支配收入全部收入社会费用生活必需品费用保障性费用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扣除社会花费个人所得税健康和人寿保险老年退休和预支失业补贴的预支等和日常生活必需消费衣食住行等以及预防意外开支的储蓄突发事故所需费用后剩下的部分
8
第一节 生态旅游者的概念
(1)Elizabeth Boo认为生态旅游者是指:以风景和野生动、植物为特定目标,为实现 学习、研究、欣赏、享受等目的而到干扰较少或没有干扰的自然区域进行旅游活动的 旅游者。 (2)1993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会议提出:生态旅游者是 在不损害当地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享受自然及文化的旅 游者。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最大区别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最大区别——保护性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H. 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年首先提出的。
生态旅游最初不仅表征对自然景物的所有观光旅行,而且强调观光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生态旅游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及文化背景。
人类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在增强了人类认识和开发地球的能力的同时,也严重地扭曲了人类与地球之间的正常关系。
一方面,人类把地球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来源,以自私的心态近乎疯狂地索取地球的各种资源;另一方面,人类的行为遭到了地球的严厉报复:空气、水质、食品、噪声以及垃圾等各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各种环境公害,人口急剧增加,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不仅使人类的居住环境日益恶化,而且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种情况表明,人类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并找到新的发展模式。
经过反思和探索,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人类在本质上仅仅是地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之一,人类的生活、生产及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地球的自然环境,而地球的各种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地球”,也是生活在地球上其他动植物的地球,人类和其他动植物是平等的伙伴和朋友关系,而不是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环境和自然保护的绿色浪潮开始在世界各国兴起,人类逐步调整其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导致了80年代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诞生并不断的发展和深入人心,并最终成为全球发展的共同指导思想。
旅游业一度被认为是“无烟工业”、“朝阳产业”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但是,由于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是遵循产业革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旅游对象采用的是“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使得旅游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破坏了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降低,阻碍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全球绿色浪潮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生态旅游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它实际上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形式之一。
四川电大一网一《生态旅游》形考任务一
试卷总分:20 得分:20
1.中华五岳的北岳是指()
A.衡山
B.泰山
C.恒山
D.华山
答案:C
2.生态旅游者是生态旅游活动的()
A.主体
B.媒体
C.载体
D.客体
答案:A
3.生态旅游者与传统大众旅游者的本质区别在于()
A.认识大自然
B.欣赏大自然
C.回归大自然
D.自觉保护大自然
答案:D
4.中华五岳的南岳是指()
A.华山
B.嵩山
C.恒山
D.衡山
答案:C
5.据估算,目前全世界生态旅游的年均增长率远高于世界传统旅游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已达到()
A.30%—35%
B.20%—25%
C.25%—30%
D.15%—20%
答案:D
6.非州是世界生态旅游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野生动物资源为世人瞩目,尤其是南部已成为当今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是肯尼亚、坦桑尼亚、南非、几内亚等。
其中被称作“自然旅游前辈”的国家是()
A.坦桑尼亚
B.南非
C.几内亚。
2020年乌兰浩特市公需课程《生态文明建设》考试题83分
2020年乌兰浩特市公需课程《生态文明建设》考试题一、判断题(每题2分)1.“霾”是自然的天气现象,和人为污染没有必然联系。
正确错误2.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之后,明确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是现代社会文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错误3.生态旅游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环境的教育、解释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
正确错误4.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对历史文化名城加强保护和管理,要认真贯彻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的方针。
正确错误5.在十八大上,胡锦涛在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
正确错误6.在气象学上,雾和霾是同一个气象概念,一种自然天气现象。
正确错误7.在生态平衡状态中,生物有生有死,有迁进迁出,每个物种的数量常处在一个动态变化之中。
正确错误8.为观察不同水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设计并制作了小生态瓶,其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的特殊性表现在缺少分解者。
正确错误9.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是因为人工控制的结果。
正确错误10.在2017年6月公布的第二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名单中,海口入围。
正确错误11.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口最大的发展本钱与核心竞争优势。
正确错误12.道路畅通是绿色出行的核心。
正确错误13.国家提倡的夏季空调温度是25度。
正确错误14.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物质文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社会建设(社会文明)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正确错误15.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共同并列正确错误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16.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国,生态旅游的普及性不仅体现在生态旅游者的普及,也体现在旅游资源的普及。生态旅游是建立在传统旅游基础上的,因此,中国的生态旅游不应是高消费和高素质者的特权,只要以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为旅游目的,并能够自觉地保护和珍视旅游资源和环境,普通的工人、农民、职员、学生等都可成为生态旅游者。从旅游资源上说,西方国家将生态旅游仅仅定位于自然景观,而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自然已经与文化融合为一体,所以,中国生态旅游的对象不仅仅是自然景观,而且包括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景观。
生态旅游具有比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旅游设施、旅游项目、旅游路线、旅游服务的设计和管理均要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以使游客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回归大自然的精神享受和满足,启发和提高游客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进而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同时,旅游管理的专业性也是旅游资源和环境得以保护和持续利用以及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再者,专业性还体现在游客的旅游心理上。生态旅游者不是没有自己确定的旅游目的、被卷入旅游时尚潮流的盲目旅游者,也不是为追求豪华奢侈的物质享受、认为金钱可以买断自然的旅游者,而是具有欣赏、探索和认识大自然和当地文化的明确要求的较高层次的游客。
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体现在旅游业中的各个方面。对于旅游开发规划者而言,保护性体现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核算,在科学的开发规划基础上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对于管理者而言,保护性体现在资源环境容量范围内的旅游利用,杜绝短期行为,谋求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对于游客而言,保护性体现在环境意识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对于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而言,保护性体现在对当地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谋求当地长久的最佳综合效益。
旅游业一度被认为是"无烟工业"、"朝阳产业"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是遵循产业革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旅游对象采用的是"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使得旅游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破坏了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降低,阻碍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全球绿色浪潮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生态旅游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它实际上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形式之一。
与传统旅游业一样,生态旅游也会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但是,生态旅游是针对传统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而提出的,保护性是它区别于传统旅游的最大特点。生态旅游保护性的实质是要求旅游者和旅游业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例如在卢旺达原始森林中观赏野生动物时,传统旅游允许旅游者进入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并随意地嬉戏野生动物,而生态旅游采用对旅游资源(野生动物)影响最小的用望远镜进行远距离观察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H. 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年首先提出的。生态旅游最初不仅表征对自然景物的所有观光旅行,而且强调观光对象不应受到损害。生态旅游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及文化背景。
人类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在增强了人类认识和开发地球的能力的同时,也严重地扭曲了人类与地球之间的正常关系。一方面,人类把地球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来源,以自私的心态近乎疯狂地索取地球的各种资源;另一方面,人类的行为遭到了地球的严厉报复:空气、水质、食品、噪声以及垃圾等各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各种环境公害,人口急剧增加,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不仅使人类的居住环境日益恶化,而且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表明,人类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并找到新的发展模式。经过反思和探索,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人类在本质上仅仅是地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之一,人类的生活、生产及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地球的自然环境,而地球的各种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地球",也是生活在地球上其他动植物的地球,人类和其他动植物是平等的伙伴和朋友关系,而不是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环境和自然保护的绿色浪潮开始在世界各国兴起,人类逐步调整其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导致了80年代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诞生并不断的发展和深入人心,并最终成为全球发展的共同指导思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从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生态旅游概念以来,随着生态旅游在世界各国的实践和普及,世界各国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地理、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充实。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公认的一致看法。美国的生态旅游学会1992年将生态旅游限定为:"为了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的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而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在制定其《国家旅游战略》(1994)中对生态旅游所下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到大自然中去的、将自然环境教育和解释寓于其中的、受到生态上可持续管理的旅游"。我们认为,生态旅游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另外,传统旅游的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当地水资源和食物的消耗、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往往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景观和生态环境、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各样污染等)则主要由当地居民承担,使旅游业与当地社区之间处于对立状态,不利于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甚至造成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生态旅游则强调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应当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业社会经济效益的机会,只有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让当地居民受益,才可能实现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当地居民公平地获得分享旅游业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权利也是生态旅游保护性的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