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地理大纲

合集下载

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820中国地理考试大纲

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820中国地理考试大纲

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820《中国地理》考试大纲2019年8月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一、考试科目设立目的
地理学最基本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区域性,《中国地理》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科基本特点的课程之一。

《中国地理》考试侧重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区域分析能力。

二考察主要知识点
1.区位与疆界
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与变化(到最近年度),区位与疆界
2.中国的主要山脉、地形单元
3.中国气候特点与经济社会意义评价
4.土地资源结构及其评价
5.水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
6.矿产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
7.风景旅游资源结构与开发评价
8.海岸及海域
海域环境概况与评价;海岸特点与海岸带开发
9.人口与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数量、结构与迁移特点;水利及其开发建设;工业发展与布局;交通运输与邮电业;旅游业
10.城市化进程特点与城镇建设方向
11.区域文化分异特点
12.自然灾害与减灾建设
13.景观与区划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自然区划主要方案
14.区域发展战略
15. 八个大区(东北区、华北区、晋陕内蒙古区、长江中下游、东南区、西北区、西南区、
青藏区)的地域特征;比较各个大区之间的差异。

16. 根据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考研大纲:839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考研大纲:839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考研大纲:839地理信息系统1500字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考研大纲中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指以地理空间信息为核心,通过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实现对地理现象、地球环境和地理空间关系的描述、分析和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考研大纲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需要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这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基本功能等。

学生要了解地理信息系统是如何利用计算机和其他技术手段来进行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的。

其次,学生需要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与数据库。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组织和结构的抽象表示,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数据模型,如栅格数据模型和矢量数据模型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熟悉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和管理技术,学习如何有效地存储和管理大量地理信息数据。

第三,学生需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是指获取和收集地理空间数据的过程,包括遥感数据获取、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采集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方法和技术工具,并学习如何处理和预处理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数据清理、数据转换等。

第四,学生需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和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是指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的过程,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如空间插值、空间关联等。

最后,学生需要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地理信息系统在不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领域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案例,并了解地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云计算、大数据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考研大纲:803自然地理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考研大纲:803自然地理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考研大纲:803自然地理学考研大纲频道为大家提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考研大纲:803自然地理学,一起来看看吧!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考研大纲:803自然地理学科目代码:803科目名称:自然地理学第一部分大纲内容第一章地球1.掌握恒星的概念,熟悉太阳及太阳系的各大行星。

2.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地理意义,掌握四季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了解天球坐标。

4.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第二章地壳1.了解地球构造,理解构造运动的特点、基本方式及地质构造。

2.掌握岩石的三大类型及其转换。

3.掌握海陆分布及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4.熟悉火山、地震的概念及其分布规律。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1.了解大气成分,掌握大气垂直结构及各层的特点。

2.掌握大气的主要物理性状、温度、大气湿度、大气降水的概念及其分布。

3.了解作用于空气的多种作用力的作用及其表达方式。

4.掌握大气环流和局地环流的概念,熟悉大气环流的特点。

5.了解影响中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6.掌握气候、气候系统的概念,理解气候形成因子。

7.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史实,熟悉近代气候变化的特点。

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掌握水循环和水平衡的概念。

2.了解海水的组成,了解海水温度的分布。

3.理解海洋潮汐现象及洋流的形成,熟悉各大洋的主要洋流。

4.了解海平面变化。

5.了解海洋资源,理解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理解河流、水系、流域的概念,熟悉水情要素径流计量及其表达式。

7.了解河流的补给形式和特点,理解流域水量平衡。

8.理解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9.熟悉湖泊、沼泽的概念及成因,了解地下水物理和化学的特征,熟悉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0.熟悉冰川概念,理解冰川消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地貌1.了解地貌成因,熟悉地貌类型,理解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掌握风化的概念和类型,了解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的特征。

中国地理知识提纲

中国地理知识提纲

中国地理知识提纲第一章中国的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一、中国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2、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二、中国的疆域1、领土面积2、四个至点3、陆上疆界与邻国4、我国海域5、隔海相望的国家6、岛屿、半岛、海峡、内海三、中国的行政区划1、三级划分2、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形状、简称、行政中心3、面积最大: 新疆跨经度最广:内蒙古跨纬度最广:海南省邻国最多:新疆邻省最多:内蒙古和陕西海岸线最长:广东岛屿最多:浙江少数民族种类最多:云南第二章人口和民族一、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总人口数:第六次人口普查:13.47亿,世界第一人口数量前五位的省区:河南、山东、广东、四川、江苏二、人口分布不均1、密度: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的3倍2、人口空间分布特点:东南多,西北少,以黑河----腾冲线为界(分口分布地理界线)原因:东南地区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农业交通经济人口和城镇密集;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交通和经济不发达,人口稀少。

三、中国的人口增长1、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缓慢。

原因是2、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

原因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困难?3、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进入现代型。

原因:计划生育政策四、中国的民族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56个民族2、汉族人最多,占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最多3、各民族的分布特征: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一、中国的主要地形区(一)主要山脉 (二)四大高原(三)四大盆地熟记书上相应的表格内容 (四)三大平原(五)三大丘陵小结:山脉构成我国地形骨架二、中国地形地势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三、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 1、地震(1)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 、 三大板块交界处,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 和 (2)我国四大地震带:2、火山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4、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分布在山区的陡坡。

中国矿业大学805地理信息系统2020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中国矿业大学805地理信息系统2020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不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 算器。 3.试卷题型结构
考试试卷包括以下五种题型: 名词解释 6 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简答题 5 题,每小题 8 分,共 40 分 论述题 2 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分析题 2 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综合题 1 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地球空间参考、地图投影、空间坐标转换、空间尺度、地理格网 地理空间与空间抽象、空间数据概念模型、空间数据与空间关 系、空间逻辑数据模型 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矢栅一体化数据结构、镶嵌数 据结构、三维数据结构 空间数据库概述、空间数据管理、空间数据组织、空间索引和 空间数据库查询语言 空间数据采集、数据编辑、数学基础变换、数据重构、图形拼接 、拓扑生成 空间数据查询、属性查询、图像查询、空间关系查询、距离量算 与方位量算、线状物体的量算、面状物体的量算 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窗口分析、网络分析 数字高程模型、空间关系与空间量算、空间查询分析、数字地 形分析、可视化分析 空间统计分析、基本统计量、探索性数据分析、分级统计分析、 空间插值、空间回归分析 空间信息输出方式与类型、可视化的原则、可视化的表达形式 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无线网络通信协议、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的网络服务 三、试题结构(包括考试时间,试题类型等)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
设计的技术方法等内容,具体包括:地理空间数学基础、空间数据结
构、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空间数据
查询与空间度量、基本空间分析、DEM
与数字地形分析、空间统计分析、地理信息可视化及地理信息传输
等地理 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应发展。
二、考试范围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发展概况、组成、类型、与其他学 科的关系、应用范畴、发展历程

835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835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

要求考生具备以下能力: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了解,掌握自然地理各分支部门的研究内容,并理解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掌握自然地理学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一熟悉区域自然地理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

本《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自然地理学及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相关分支专业,同时也适用于土地科学、生态学等相邻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二、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和试卷结构(题型)《自然地理学》考试为闭卷形式,考试时间总共为180分钟,满分为150分。

试卷结构包括三个部分:1)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5分,总分50分。

2)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总分50分。

3)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总分50分三、考试内容(一)地球与地质基础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3.地球的运转4.地理坐标5.地球的圈层构造6.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7.地壳的物质组成8.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9.大地构造学说10.火山与地震11.地壳的演变(二)大气与气候1.大气的组成与热能2.大气水分和降水3.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4.气候形成因子分析5.气候变化6.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三)海洋与陆地水1.地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2.海洋起源与海水物理化学性质3.海水的运动4.海平面变化5.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6.河流,包括流域7.湖泊与沼泽8.地下水9.冰川(四)地貌1.地貌的成因与类型2.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3.流水地貌4.喀斯特地貌5.冰川与冰缘地貌6.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7.海岸与海底地貌(五)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1.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2.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3.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4.土壤类型特征5.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六)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1.地球上的生物界2.生物与环境3.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4.生态系统5.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6.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7.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七)自然地理综合研究1.自然地理的整体性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3.自然区划4.土地类型研究5.人地关系研究四、考试要求(一)地球与地质基础1.了解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2.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岁差和极移的基本概念3.理解地球形状、位置和运动的地理意义4.理解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的概念5.了解地球圈层分化、内部构造和外部构造6.理解海陆分布、海陆起伏曲线、岛屿和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7.了解地壳的组成物质,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成因、类型及特征8.了解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理解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的接触关系,掌握地质构造的含义及类型9.掌握板块构造学说、槽台学说、地洼学说和地质力学学说10.了解火山与地震的概念及成因11.了解地质年代和地壳演化简史(二)大气与气候1.理解大气成分、大气结构、大气热能和气温的概念2.理解大气湿度、蒸发和水汽凝结的概念,掌握大气降水的概念及成因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环流和主要天气系统4.掌握气候与气候系统的概念、气候形成、气候带与气候型5.熟练掌握气候变化的历史、原因和未来趋势6.熟练掌握气候变化的影响、适应性和脆弱性(三)海洋与陆地水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理解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含义2.了解海洋起源、大洋及其区分、海及其分类、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3.理解潮汐与潮流、波浪、洋面流与水团运动4.掌握七万年和近百年来的海平面变化、二十一世纪海平面上升预测5.理解海洋资源、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海洋环境保护6.掌握河流、水系与流域、水情要素、河川径流、河流补给的含义,理解流域水量平衡、河流分类和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7.了解湖泊与沼泽的成因及分类8.了解地下水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理解岩石的水理性质,掌握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以及埋藏分类9.掌握冰川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冰川分布、冰川对环境的影响(四)地貌1.掌握地貌的成因、基本类型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2.理解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的含义3.理解流水作用、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准平原与山麓面4.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含义、发育过程与地域分异5.理解冰川与冰缘地貌、冻土地貌6.理解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7.理解海岸与海底地貌、海岸分类海底沉积(五)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1.理解土壤及土壤肥力概念,掌握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壤形态;物质组成及相互作用2.掌握成土因素学说、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和主要成土过程3.了解土壤分类、空间分布;了解耕作土壤分布;世界土壤分布4.了解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等的特征5.掌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六)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1.了解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的概念2.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掌握生态因子与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3.掌握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4.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分与结构和功能5.了解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6.了解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7.掌握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全球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受威胁现状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七)自然地理综合研究1.掌握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2.熟练掌握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地域分异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3.熟练掌握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等级系统4.掌握土地的含义和土地分级;土地分类;土地评价5.熟练掌握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五、主要参考书目1.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田连恕、张建明,自然地理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赣南师范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地理教学论

赣南师范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地理教学论

学科教学(地理)初试考试大纲及参考书《地理教学论》考试大纲一、考核评价目标通过《地理教学论》的学习,要求考生能:1、举例说出地理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2、结合地理课程目标的历史演变,说出对当前课程目标的认识;3、把握核心素养理念,提出之后日常教学中的“变与不变”;4、理解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内涵与表现;5、认识地理知识的类型及特点;6、掌握地理位置、分布、概念、特征、过程、联系知识的教学视角;7、会利用地理位置、分布、概念、特征、过程、联系知识的相关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8、结合地理学科能力结构图说明中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结构;9、结合具体课例说明地理学科特殊能力有哪些,并举例说明其培养途径;10、结合具体课例说明地理学科一般能力有哪些,并举例说明其培养途径;11、领悟地理学思想对于地理教学的价值;12、理解人地关系思想及其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13、理解区域思想及其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14、理解尺度思想及其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15、理解整体性与差异性思想及其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16、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及意义;17、理解地理学科情感陶冶的内容与方法;18、理解地理学科中态度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法;19、理解地理学科中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法;20、体会到不同教学逻辑的教学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21、知道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教学的常见逻辑偏差;22、了解合理教学逻辑的主要特质;23、了解地理教学媒体的发展和分类;24、理解语言媒体、图像媒体的特点、功能和价值;25、了解地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要求;26、了解地理教学媒体选择和应用的原则及依据;27、初步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培养地理学科能力;28、初步学会运用谷歌地球培养地理空间素养;29、明确地理学习方式的含义及分类;30、理解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31、了解地理学习方式改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32、掌握地理接受式学习的内涵、基本环节和注意事项;33、掌握探究式学习的内涵、基本环节和注意事项;二、考核内容第一章地理课程的价值与目标第一节地理课程的价值第二节地理课程的目标第三节“人地协调观”解析第四节“综合思维”解析第五节“区域认知”解析第六节“地理实践力”解析第二章地理学科知识及其教学第一节地理知识的类型及其特点第二节地理位置的教学第三节地理分布的教学第四节地理特征的教学第五节地理过程的教学第六节地理联系的教学第三章地理学科能力及其培养第一节中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结构第二节地理学科特殊能力及其培养第三节地理学科一般能力及其培养第四章地理学思想的教学指向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及其教学指向性要求第二节区域思想及其教学指向性要求第三节尺度思想及其教学指向性要求第五章地理学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第一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第二节地理学科中的情感陶冶第三节地理学科的科学态度教育第四节地理学科的价值观教育第六章地理教学逻辑及其案例分析第一节地理教学逻辑的内涵阐释第二节自然地理教学逻辑例析-以大气环流为例第三节人文地理教学逻辑例析-以区位选择为例第四节合理地理教学逻辑的主要特质第七章地理教学媒体第一节地理教学媒体的发展与分类第二节地理教学中的语言媒体第三节地理教学中的图像媒体第四节地理教学中的地理信息技术媒体第八章地理学习方式第一节学习方式概述第二节地理接受式学习第三节地理探究式学习三、参考书目1.《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袁孝亭等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

重庆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综合分析

重庆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综合分析

重庆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综合分析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类。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是地理学中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们在地理研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从重庆市的角度出发,对重庆市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进行综合分析。

一、自然地理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山地城市,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重庆市的地形地貌。

重庆市横跨长江和嘉陵江两江交汇处,地势起伏较大,形成了众多的山地,其中包括长江三峡、巫山等著名的地貌景观,这些地貌景观为重庆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重庆市的气候特点。

重庆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春秋季温暖宜人。

这样的气候特点为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再次,我们来看一下重庆市的水资源状况。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具有丰富的水资源。

重庆市境内有长江、嘉陵江等多条大江大河流经,而且还有许多湖泊和水库。

这些水资源不仅为当地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为重庆市的水利发电、航运等产业提供了保障。

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辅相成,人文地理研究的是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重庆市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城市,拥有着独特的人文地理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重庆市的人口分布情况。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重庆市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山间盆地,平原地区相对较少。

而且由于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人口密度较高。

重庆市人口众多,具有多民族、多文化的特点,这为人文交流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重庆市的城市发展。

重庆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中国的直辖市之一。

在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重庆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尤其是在重庆市的交通建设和产业布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了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

再次,我们来看一下重庆市的文化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地理教学论》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39)
学院名称(盖章):教育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2014年9月5日
《地理教学论》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39)
一、考核要求
1、考核形式
闭卷笔试
2、考核时间180分钟
二、考核评价目标
通过《地理教学论》的学习,要求考生能:
1、说明早期地理教学论、发展时期地理教学论和当代地理教学论的主要特征
2、列举组成地理教学系统中的基本要素,并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列举地理教学事项,说明地理教学论的地理科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学习理论基础和教育技术学基础
4、概括说明地理教学论的主要研究认为
5、理解国外学校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6、解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地理课程内容的发展变化及原因
7、说出地理课程的含义与基本类型,并举例说明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8、简述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9、解释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0、分析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结构
11、举例说明影响地理教材设计的影响因素,并说出地理教材设计的基本流程
12、从教材内容的选择、组织、表达等方面分析我国现行某一版本地理教材的编写情况
13、简述新课程地理教材的时代背景和整体结构
14、学会分析地理教材的基本方法
15、掌握地理教材的选择、梳理、整合、拓展等的策略
16、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7、简述地理教学设计的含义、功能及基本特征
18、解释地理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
19、熟悉常用的地理教学方法,说明地理教学媒体的基本特征
20、掌握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技术,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的优化选择与设计
21、掌握地理新课程常用的教学过程模式,并运用模式理论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
22、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进行完整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23、简述说课的含义,并以某一地理教学内容为例,撰写说课稿
24、简述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含义与分类
25、掌握地理课堂语言技能的特点和习得途径
26、掌握地理课堂教学推进和地理教学“三板”的基本技能
27、说出地理教学评价的含义与功能
28、解释地理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掌握评价的主要方法
29、简述地理试卷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30、说出地理教师发展评价的内涵,明确其基本要求
31、表述地理实践活动的理念、功能及组织原则
32、简述地理实践活动的类型,设计和开展各种地理实践活动
33、表述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和要求,能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34、说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地理学习的影响
35、结合实例说明地理学习方式的选择
36、掌握学习理论,并运用学习理论设计教学策略
37、概括说明地理教师本体性、条件性、实践性和素养性知识的含义及内容
38、简述教师专业化的含义和地理教师专业化的意义
39、简述地理教师的成长阶段,并说明地理教师的主要职责
40、说明什么是行动研究、如何开展行动研究以及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41、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地理教学课题研究的选题
42、说出地理教学课题研究的内容,掌握地理教学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43、说明地理教学论文的结构以及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发展
第二节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基础与研究任务
第二章地理课程发展
第一节国外中学地理课程发展
第二节我国中学地理课程发展
第三章地理课程改革
第一节地理课程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地理课程改革的目标
第三节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地理教材的设计与编写
第一节地理教材的设计
第二节地理教材的编写
第三节发展中的中外地理教材
第五章地理教材的分析与运用
第一节地理教材分析
第二节地理教材运用
第六章地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理设计概述
第二节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第三节地理教学方法选择
第四节地理教学媒体选择
第五节地理教学过程设计
第六节说课
第七章地理课堂教学实施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地理课堂教学语言技能
第三节地理课堂教学推进技能
第四节地理教学“三板”技能
第五节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运用技能
第八章地理教学评价
第一节新课程地理教学评价
第二节地理学习评价
第三节地理试卷的设计
第四节地理教师评价
第九章地理实践活动
第一节地理实践活动概述
第二节地理实践活动类型
第三节地理研究性学习
第十章现代地理学习论
第一节地理学习概述
第二节地理学习方式
第三节学习理论与地理学习策略
第十一章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节现代地理教师的素养
第二节现代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三节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十二章地理教学课题研究
第一节地理教学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二节地理教学课题研究的方法
地理教学研究论文的撰写
四、参考书目
1.《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新理念地理教学论》,李家清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