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知识归纳(新版)教科版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②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③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公式:V=t S (S=Vt t=V S ) (Sm ts vm/s) 国际单位:m/s(米每秒)。
如v = 10m/s 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
7、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km/ h(千米每小时)8、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9、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 平=总总t S =2121t t S S ++;路程相等速度不等:V 平=21212V V V V + 10、注意:过桥过洞、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超错车时间、水流问题、平均速度、比值问题。
11、能量形式:太阳能、化学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光能等。
(注意能量之间的转化)12、运动的分为宏观物体运动和微观世界运动。
(三种运动:分子运动、机械运动、天体运动)✓ a 宏观: ○1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2天体运动,。
✓ b 微观:○1分子热运动:(先看课本认识下物体微观结构,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不能有外力作用,例:花的香味,炒菜会变咸;○2原子运动:例: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核电站以及核武器的使用;○3电磁运动:就指电磁波,例:宽带上网,光纤,使用 ,红外遥控,无线电通信等等。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是由岩石组成,岩石是由矿物组成。
组成地壳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
岩石圈:岩石组成了固体地球的坚硬外壳,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一 地壳物质组成(二)矿物1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
主要的化学元素有: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2矿物:具有确定的化学成、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存在的基本单元。
它是组成地壳物质的最基本单元。
如盐、石墨、石英、铁矿石等。
矿产:在各类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就是矿产。
它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3 矿物形态:气态(天然气)、液态(石油)、固态。
最多的是:石英。
4 矿物的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类。
常见的金属矿有: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
常见的非金属矿有:石英、长石和云母(这三种常见于花岗岩中)、方解石(主要在石灰岩和大理岩中),滑石、石膏和磷灰石等。
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造岩矿物: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 (二)岩石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地壳中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按照一定规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岩石。
A 岩浆岩喷出地表 喷出型岩浆岩(火成岩) 如:玄武岩沿地壳薄弱地带 侵入地壳上部 侵入型岩浆岩 如:花岗岩 B 1、形成过程: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地表岩石 碎屑物质(砾石、沙子、泥土) 沉积岩2、沉积岩按沉积物分: 颗粒由大到小分有 —— 砾岩、砂岩、页岩等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是石灰岩。
3、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性、含有化石)岩层和化石 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①可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 ②还可重塑古地理环境C 变质岩例如:石灰岩 大理岩 、页岩 板岩、 花岗岩 →片麻岩、 砂岩→石英岩二、物质循环(一)地质循环1、地质循环: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初中物理能量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能量知识点归纳一、能量的定义与分类1.能量的定义:能量是使物体产生变化或者运动的物理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事能力。
二、机械能1.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是物体由于运动或者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2.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E_k=1/2m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3.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三、热能1.热能的定义:热能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2.热能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热辐射。
3.热能的转化:热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电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四、光能1.光能的定义:光能是由光波传播而形成的能量。
2.光能的转化:光能可以被吸收后转化为电能(光伏效应)、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3.光能的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
五、电能1.电能的定义:电能是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能量。
2.电能的计算:电能的计算公式为E=QV,其中Q为电荷量,V为电压。
3.电能的转化: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等。
六、化学能1.化学能的定义:化学能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具有的能量。
2.化学能的转化:化学能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
3.化学能的应用:化学反应可以用于能量的存储和释放,如电池、燃料电池等。
七、核能2.核能的转化:核能可以通过核裂变或者核聚变反应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
3.核能的应用:核能可以用于发电、航天、医疗等领域。
综上所述,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事能力,可以分为机械能、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不同形式。
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为我们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了解能量的知识,合理利用和管理能源资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
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理论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
其基础在于牛顿力学,也称为经典力学。
本文将总结理论力学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牛顿定律、动量、能量等概念。
1.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理论力学的基石,共分为三个定律。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它指出,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
第二定律是物体的运动状态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的关系。
其公式为F = 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第三定律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存在的。
这些定律对于解释物体的运动行为和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
2. 动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重要物理量,定义为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动量为矢量量,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动量的变化率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这一关系可以表示为F = dp/dt,其中F为物体的受力,p为物体的动量,t为时间。
动量在碰撞、运动和相互作用等情况下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守恒定律的基础之一。
3.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形式,定义为物体质量与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动能可以表示为K = 1/2 mv^2,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是运动状态的指示器。
势能是与物体位置有关的能量,通常体现为引力和弹性力。
势能是因物体在某一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动能,也可以从动能转化为势能,满足能量守恒定律。
4. 转动理论力学不仅研究物体的直线运动,还涉及到了转动的问题。
刚体的转动是指刚体绕固定轴线旋转的运动。
转动的物理量包括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角位移表示物体绕轴线旋转的角度,角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角位移的变化率,角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角速度的变化率。
转动存在着转动惯量、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和角动量定理等重要概念。
5. 平衡在理论力学中,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平衡可以分为静平衡和动平衡。
物理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理运动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它是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2. 运动的分类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的不同,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等。
3. 运动的描述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考虑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方面。
位置用坐标系描述,速度用矢量表示,加速度用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表示。
二、运动的机械基础1. 运动的基本规律根据牛顿定律和运动定律,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外力决定,力和运动状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2. 运动的原理运动的原理包括惯性原理、相对性原理、相似原理等,它们描述了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特性和规律。
3. 运动的衡量运动的衡量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力和功等物理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运动的能量和动量1. 运动的能量根据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分析物体在运动中的能量变化规律和能量转换过程。
2. 运动的动量根据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分析物体在运动中的动量变化规律和动量守恒的实际应用。
3. 运动的功和功率根据功的定义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分析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能量变化和能量转换的关系。
四、运动的振动和波动1. 运动的振动振动是物体围绕平衡位置周期性运动的一种形式,它包括简谐振动和非简谐振动等不同的特性。
2. 运动的波动波动是由物质传递的振动传播过程,波动包括机械波和电磁波等不同的类型和传播特性。
3. 运动的波动理论根据波动的性质和波动方程,可以分析物质和能量在波动传播中的特性和规律,包括波长、频率、速度和能量传递等方面。
五、运动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1. 运动的相对论相对论描述了高速运动和引力场下物体的运动特性和规律,它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个方面。
2. 运动的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世界下物体的运动特性和规律,包括波粒二象性、波函数和不确定性原理等概念和方法。
3. 运动的新理论和方法根据新物理学理论和方法,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质和能量在运动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和宏观表现。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1. 基本概念1.1 力(Force):作用在物体上的推或拉,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2 质量(Mass):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1.3 惯性(Inertia):物体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1.4 运动(Motion):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1.5 速度(Velocity):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1.6 加速度(Acceleration):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 力的作用2.1 重力(Gravitational Force):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2 摩擦力(Friction):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阻力。
2.3 弹力(Elastic Force):物体由于形变产生的恢复力。
2.4 流体阻力(Fluid Resistance):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3.1 合力(Resultant Force):多个力作用在一点时的等效力。
3.2 分力(Component Force):合力的分解,按照一定规则分解为若干个力。
4. 牛顿运动定律4.1 牛顿第一定律(Inertia Law):物体若未受外力,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2 牛顿第二定律(F=ma):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3 牛顿第三定律(Action-Reaction Law):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动量与能量5.1 动量(Momentum):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矢量量。
5.2 动能(Kinetic Energy):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5.3 势能(Potential Energy):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5.4 机械能守恒定律(Conservation of Mechanical Energy):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6. 圆周运动6.1 向心力(Centripetal Force):使物体沿圆周路径运动的力。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知识点即时练)
第⼆章运动与能量(知识点即时练)第⼆章运动与能量⼀、重点、难点:1. 认识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然界⼀切物体都在运动。
2. 认识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运动是机械运动。
3. ⽐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法及速度是如何定义的。
4. 会⽤公式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
5. 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
6. 知道不同能量间可以相互转换⼆、知识点分析(⼀)认识运动1. 宏观物体的运动: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先要选⼀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对参照物的理解:①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②不能选取所研究的物体本⾝做参照物。
③同⼀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④如果两个物体的运动快慢和运动⽅向相同,它们彼此相对静⽌。
运动和静⽌的相对性:判断⼀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的,以及他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的相对性。
2. 微观世界的运动:(1)⼀切物质都是由分⼦组成的,分⼦由原⼦组成的。
(2)原⼦由原⼦核和核外电⼦组成。
(3)原⼦核由质⼦和中⼦构成。
(⼆)速度、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和平均速度1. 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国际单位:⽶/秒常⽤单位:千⽶/时换算:1⽶/秒=3.6千⽶/时3. 匀速直线运动及其速度:(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速度计算:①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s与t成正⽐,s与t的⽐值是不变的,即v是不变的。
4. 变速运动及其平均速度:(1)变速运动:常见运动物体的速度都是变化的,叫做变速运动。
(2)平均速度:①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
科教版八上物理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中能量部分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1.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
2.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
3.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4.几种最基本的能量形式: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核能。
知识点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
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移和转化的过程。
能量的转移:用热水加热袋装牛奶;冬天暖气片不停地向外辐射热量。
能量的转化:
电灯:电能转化为光能、内能
电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视:电能转化为光能、内能
电热毯:电能转化为内能
热水器:电能转化为内能
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水电站: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发电: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热水器烧水: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给蓄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蓄电池放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造成地表上下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上下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拟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拟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局部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局部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上下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
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初二物理能量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能量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能量作为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在初二物理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初二物理学习中的能量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概念。
一、能量的定义和单位能量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基本属性,是物质具有的做功能力或产生热的能力。
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国际单位制中也可以用千焦(kJ)或兆焦(MJ)来表示。
二、机械能的概念和分类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者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根据机械能的来源和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势能和动能两种:1.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等。
重力势能与物体的重量和高度有关,计算公式为Ep = mgh,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弹性势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计算公式为Ee = (1/2)kx²,其中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x为物体的位移。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k = (1/2)mv²,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呈正比,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三、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可以在物体之间相互转化,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有:1. 动能转化为势能:当物体高度增加时,动能减小,而重力势能增加;当物体弹性形变时,动能减小,而弹性势能增加。
2. 势能转化为动能:当物体下落时,重力势能减小,而动能增加;当弹簧恢复原状时,弹性势能减小,而动能增加。
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在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不变,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四、摩擦力和能量损失在现实的物理世界中,能量转化过程总会伴随着能量的损失。
摩擦力是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摩擦力产生的热量将会使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使能量损失。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感觉到摩擦产生的热量。
五、效率和能量的有效利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总会有一部分能量被损耗掉,没有被有效利用。
初中物理动能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动能的知识点总结1. 动能的定义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它是一种贮存在物体运动状态下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就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动能用符号K表示,公式为K=1/2mv²,式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动能的计算动能可用公式K=1/2mv²进行计算,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在这个公式中,K为动能,m为质量,v为速度。
当质量不变时,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这意味着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3. 动能的单位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
1焦耳等于1千克·米²/秒²。
在国际标准单位制中,J是物理量的测量单位,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是指: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并且在力的作用下发生运动时,物体的动能将发生变化。
动能定理的表述为:物体的动能变化量等于外力所做的功。
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述为K2−K1=W,式中K1为物体运动开始时的动能,K2为物体运动结束时的动能,W为外力所做的功。
动能定理可以用来分析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变化。
5.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在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当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运动时,它具有的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时,动能也可以转化为势能。
例如,一个高处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可以通过下落转化为动能,反之,运动的物体也能通过抬升转化为势能。
因此,动能和势能之间存在着相互转换的关系。
6. 动能和车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动能的应用。
例如,汽车在行驶时就具有动能,这是由于汽车的质量和速度都很大。
汽车在行驶时,动能会随着速度的改变而改变。
当汽车加速行驶时,动能会增加;当汽车减速行驶时,动能会减小。
这说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具有动能。
当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时,它的动能会通过碰撞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由此可以看出,动能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初二物理运动与能量知识点
初二物理运动和能量知识点1.运动和力【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要点诠释: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5.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要点二、惯性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利用: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尘;甩掉手上的水珠。
3.惯性的危害: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酿成交通事故;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车里的乘客如果没有系安全带,会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飞出车外;走路时不小心,可能会被台阶绊倒。
要点诠释: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运动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运动与能量知识点总结一、能量的基本概念1. 能量的定义:能量是物体在作用力的作用下所具有的做功能力。
2. 能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3.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如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电能、光能等。
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能量不可能自行减少或消失,也不可能自行增加或产生,只能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
二、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1. 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是指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 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的计算公式为E_k=1/2mv^2,其中E_k为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3. 势能的计算公式:势能的计算公式为E_p=mgh,其中E_p为势能,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受摩擦和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即一个封闭系统内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三、动力学的基本概念1. 动力学的定义:动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 动力的定义: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 动力的计算公式:动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其中F为动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4. 动量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动量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量,其计算公式为p=mv,其中p为动量,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四、运动的基本规律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作用在外力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五、动能与势能的转化1. 动能转化为势能:当物体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上升,其动能逐渐减小,势能逐渐增大。
2. 势能转化为动能:当物体从高处下降时,其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
3. 动能与势能的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动能与势能可以平衡,例如摆锤在最高点和最低点处。
运动与能量知识点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1.认识运动2.运动的描述3.运动的速度4.能量一、宏观世界的运动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 机械运动的判别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宏观物体的运动;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3) 位置变化:一指两个物体间距离的变化,二指两个物体间方位的变化。
二、微观世界的运动1)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 物质的三态:固态物质、液态物质、气态物质;3)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它几乎集中的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质量几乎为零。
(1909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三、运动的描述:1) 宇宙由物质组成,且处于运动和变化发展中。
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静止是相对的,而运动是绝对的。
2) 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标准物叫参照物。
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改变了,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说它是静止的。
3) 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4) 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 相对静止: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相同的两个物体称为相对静止。
6) 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四、运动的快慢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
2) 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匀速直线运动。
3) 速度:物理学中,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4) 速度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 速度公式:v=s/t,v速度:米/秒(m/s)、s路程:米(m)、t时间:秒(s)6) 速度的单位:国际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km/h),换算关系为1 m/s=3.6 km/h,1 km/h=1/3.6 m/s,可见1m/s大于1 km/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一、运动得描述1、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得物质结构、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得自然科学.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就是宇宙中最普遍得现象。
(3)机械运动:(三种运动:分子运动、机械运动、天体运动)(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①曲线运动②直线运动4、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就是否运动与如何运动,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得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选取得原则:①假定性:参照物就是假定不动得②任意性:参照物得选取就是任意得③不唯一性:可以选择不同得物体作为参照物④排己性:一般不取自身为参照物⑤方便性:生活中大部分时候都选择地面为参照物5、运动与静止得相对性(1)总结:同一个物体选取得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不同。
(2)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得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就是静止得;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就是运动得。
(3)练习①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瞧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瞧山山不动,就是船行”其中“瞧山恰似走来迎”与“就是船行”所选得参照物分别就是船与山。
②坐在向东行使得甲汽车里得乘客,瞧到路旁得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瞧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得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③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得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瞧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她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瞧到地球上许多河流.二、运动得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得方法:I、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同时启程得步行人与骑车人快慢)II、裁判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百米运动员快慢)III、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得路程。
(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2、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相同时间内,通过得路程始终相等得直线运动。
(2)特征:①运动路径就是直线;②运动快慢保持不变.(3)匀速直线运动得速度①定义:做匀速直线运动得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得路程。
②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得物理量ﻩ即: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③计算公式: 变形,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1m/s它表示得物理意义就是:1秒ﻫⅡB、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得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得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得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得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得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得平均速度为v1、v2、v则v2>v>v1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与无线电波3×108m/s注意:1 运动与静止得相对性:同一个物体就是运动还就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得参照物。
2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得路线就是直线得运动。
这就是最简单得机械运动.3、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得物理量。
4、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就是变化得运动.5、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得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得快慢程度,这就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得速度多数情况下就是指平均速度。
6、能量形式:太阳能、化学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光能等.(注意能量之间得转化)7 人类发明得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二、练习题选择题1、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得参照物就是()A、轻舟 B 、山 C 、河中得水 D 、轻舟上得人2、已知,炮弹飞行得速度为900m/s,发射宇宙飞船得最小速度为7、9km/s,列车运动得从图象中可以瞧出匀速运动得物体速度v就是个恒量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t s v= v ts =v s t=速度为180km/h,则( )A、炮弹飞行得速度最大B、宇宙飞船得速度最大C、列车运动得速度最大D、无法确定3、小华同学从家中到学校通常步行10min,小华家到学校得距离最接近于( )A、5000mB、500mC、50mD、5m4、某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前进了500m,已知前4s得路程为40m,那么在第8s时得速度就是( )A、5m/sB、10m/sC、12、5m/sD、62、5m/s5.甲乙两人分别坐在并列得两个升降机中,甲瞧到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瞧到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下降得快。
C。
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降得慢. D、以上三种分析都不对。
6。
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A.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得电子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与电子就象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C.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质子与中子则由更小得粒子组成D。
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瞧到电子7、P、Q就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得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点出发向Q运动,它们运动得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
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B。
经过6s,乙车离P点10mC。
甲车比乙车早3s通过Q点D。
经过3s,甲、乙两车相距6m8、甲、乙两小车运动得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得速度为10米/秒,乙得速度为2米/秒。
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ﻩ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得路程均为10米。
9、某物体用V1得速度运行了t秒钟,接下来又用V2得速度运动了t秒钟。
那么该物体在这两段时间内得平均速度就是( )A.v v122+B。
ﻩC. D.10、某小车从甲地到乙地,前半段路程得速度为V1,后半段路程得速度为V2。
那么该小车在整过路程内得平均速度就是()A。
v v122+ﻩ B. C。
D.11、如图所示,汽车上得速度计,一辆汽车以此速度通过一座长1600m得大桥,则( )A、该汽车得行驶速度就是80m/sC、该汽车通过大桥得时间为20sB、该汽车通过大桥得时间为2minD、该汽车通过大桥得时间为72s12.右图就是表示丁、乙、丙三个物体运动情况得图象,其中速度最快得就是()A。
丁B、乙C、丙D、不能确定。
13。
利用焚烧垃圾来发电,此过程中得能量如何转化( )A。
化学能→内能→电能B.太阳能→内能→电能C.核能→内能→电能 D.电能→太阳能→内能14、下列关于运动与静止得说法正确得就是( )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就是静止得B。
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就是静止得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路灯为参照物,汽车就是静止得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就是静止得15、下列现象中就是由于分子热运动引起得就是( )A.春天,柳絮飞物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16、在南北方向得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得人瞧到b车匀速向南,c车上得人瞧到a车匀速向北,b车上得人瞧到路旁得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得就是( )A、只有a车B、只有bC、只有cD、a车与c 车17、物体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得路程就是15m,则物体( )A、一定就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就是变速直线运动C 、 每分钟得平均速度一定就是0、25m/s D、 每秒钟得平均速度一定就是0、25m/s18、、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汽车经过一座桥,汽车就是运动得而桥就是决对不动得;B 、宇宙就是由运动着得物体组成得,绝对不动得物体就是不存在得;C 、地球与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就是绝对不动得;D、一座房屋造好后,它就固定在原来得位置上不会移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得物体就是绝对不动得.19、、甲乙两物体通过得路程之比为就是4:3,速度之比为3:2,则两行驶时间之比为:( )A、9:8 B 、8:9 C 、2:1 D 、1:2 ﻫ20、。
《龟兔赛跑》得寓言故事,说得就是兔子瞧不起乌龟。
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 。
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C .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得方法D 。
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得方法填空题1、小琳利用图5得方法测量细铜丝得直径,图中线圈得圈数就是__________,线圈得长度就是_______,细铜丝得直径就是__________。
图52、如图所示用一把刻度尺与两块三角板测一枚硬币直径得示意图,由图示可得 硬币得直径就是 cm 。
3、乘电梯上升得乘客,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乘客就是 得;选择其所在电梯厢为参照物时,乘客就是 得。
如图1所示得就是一辆桑塔纳小车得速度表,从表中可以知该汽车此时得速度为 km/h,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 得路程需要 h。
4、如图所示为小明描绘甲、乙两个物体运动得速度图象。
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记时开始时,即t=0 时,甲得速度就是 m/s 。
(2)从记时开始,经过 s ,乙得速度就是15m/s.乙 120 km/h 60 80 20 100 40 甲(3)在前3s内, 物体运动得路程较长。
5、、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瞧见前面得小车与她得距离保持不变,后面得卡车离她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就是________ 得(选填“静止”或“运动”),卡车就是_____ _得(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她所选得参照物就是______ 。
6、一列火车以54千米/时得速度完全通过一个山洞,耗时40秒,已知这列火车长100米,则山洞得长为米.7、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先以10m/s得速度匀速行驶了100m,接着以20m/s得速度行驶了15s钟,则汽车在全程中运动得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 m/s、8、如图,就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得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__________cm得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得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s.9、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运动得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4:3,则它们得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若所用时间之比为2:5,则通过得路程之比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