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中中老年教师的困惑和出路
中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中年教师问题描述中年教师的问题主要有三个:职业倦怠、发展高原与竞争威胁。
职业倦怠。
这是一种三维结构的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去个性化)和成就感降低。
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日复一日流水线般的工作已经让这些中年教师丧失了工作的热情,疲惫、麻木、日渐封闭、退化。
发展高原。
虽能胜任常规工作,但找不到“更上一层楼”的路径。
看书?收效甚微;写作?不知道写什么;信息技术?又不知从哪里开始……竞争威胁。
就在这些中年教师找不到发展突破口时,新人又接踵而至,他们学历高、有活力、有特长。
而这些自诩老资格的中年教师,论文没有发表过、课题没有做过、特长也没有……二、中年教师消极影响分析中年教师在学校教师中占绝大比例,这个群体的问题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是对年轻教师的影响。
年轻教师会很容易受群体同化,当他们没有榜样可循、习惯于松散的工作节奏时,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与方向。
其次,中年教师发展的停滞也会使学校的发展放缓。
延迟退休的政策出台后,学校血液更新推迟,如果成熟期老师不能实现自我更新,整个学校的文化都会出现“老龄化”。
这样的教师队伍显然无法满足家长学生的要求,难以实现“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中年教师问题解决路径作为校长,如何珍惜、帮助这些为学校奉献了大半生的中年教师?我认为,灌输知识与训练技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关爱他们的生命质量,关注他们的生命体验,激发他们的生长动力,使他们获得职业幸福。
(一)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教师作为具体的人,其生命需求是多样的,既有作为维持生命成长的物质需求,更有精神需求———愉悦的情绪、丰富的精神生活、高质的生活状况及幸福感。
有鉴于此,学校主动联系老年大学,让两位教师去学习摄影课程,为她们调整课时安排,保证每星期五上午半天安心学习,并将学校的照相机借给她们使用。
渐渐地,她们的摄影水平越来越高,学校的大型活动也常是她们练手的机会,众多老师也争相成为她们的模特。
学校还积极鼓励她们展示摄影成果,校园网站的图片、对媒体的宣传照片,都大量采用了她们的作品。
浅谈新课改给教师带来的困惑及教师如何应对
浅谈新课改给教师带来的困惑及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自2001年实施以来,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
这十年里,我从学生转变成了教师,和新课改一起成长。
新课程改革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注入源头活水,使教育工作者焕发了极大的热情,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逐渐形成,熔知识、趣味、合作、探究为一炉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教师产生了困惑。
本文就对教师所面临的困惑及如何应对提出几点体会。
一、教师面对新课改的困惑1、课时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经常出现。
2、教参、教具、学具的缺乏,教师只能依靠自己制作课件。
3、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不足。
在探索学习的实践中,他们却想动而不知如何动,敢做而不懂如何做。
如果老师启发、诱导不够,他们或者缩手缩脚、或者手忙脚乱、或者毫无头绪、或者乱七八糟,往往无法达到教师的预期目的。
4、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
教师对交流的内容、时间却不好把握。
太难了,不易讨论出所以然;太易了,又缺乏讨论的必要性。
时间久了,影响教学内容;时间太短,又停留于形式。
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
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
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
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
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二、教师如何应对新课改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材,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权威,发挥角色作用。
新时期中老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浅谈
浅谈新时期中老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陆春秀我从教三十年,经历过经济改革政治体制的浪潮,也经历和实践教育改革,由于教师群体的扩大形成的竞争、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引起观念的更新,以及人们对教育的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小学教师面临着更多挑战,这些挑战或者引起了他们的心理冲突,或者导致他们的心理失衡,或者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挫折感。
总之,都会使教师产生焦虑、不安、紧张的状态,给教师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产生了不少教师心理问题,出现了心理适应不良问题。
人到中年感觉自己总有些变化,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也许正是人们所说的心理健康问题,环顾同仁,似乎同病相怜者甚多,尤其是中老年教师身心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面对学生失望与冲突所带来的心理失望:教师在既定教学目标和计划下,往往存在“单相思”的现象,与学生实际相脱离,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多种多样的需求;在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上由于显得也较为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在与学生相处上缺少沟通交流,往往得不到同学的尊重,甚至年龄的差异也成了学生取舍教师与学习科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中老年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权威”和良好形象无法得到体现,最主要的是师生的亲和力难以体现与延续。
2、教师群体的合作与竞争所带来的心理楚痛:教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工作环境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能和睦、快乐地相处,共同工作,共同进步。
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同伴成了自己工作业绩的竞争对象。
新教师的生机勃勃,新教学手段的拥有,各种各样的奖罚制度,自身能力的差异这就自然引起教师的心灵伤痛。
3、领导集体的要求或工作方法或强权思想带来的心理压力愤懑。
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只关注自己学校的业绩,或者只对上级指示负责,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要求过高,对教师的情感关心较为欠缺,甚至无视教师的权益任意作为或不作为,职效工资成了官效工资。
特别是对中老年教师来说,被作为教学的中坚,任意加压,要求更高,在其不足之处或失败时,却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帮助。
教师的困惑与解决:教师成长中的困惑与反思
教师的困惑与解决:教师成长中的困惑与反思在教育领域,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们的引路人和榜样。
然而,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挑战,而如何解决这些困惑,进行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
1. 教师成长中的困惑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惑。
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紧跟时代的发展,而这也带来了教学内容更新的压力。
教学过程中的挑战也是一个很大的困惑,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等。
教师还需要面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如何应对各种不同的学生,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也是一个不小的困惑。
2. 解决困惑的方法针对教师成长中的困惑,一些应对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更新知识,紧跟时代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授知识,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这些都需要持续的反思。
教师还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3.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教师的成长困惑是非常正常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面对困惑,才能更好地成长。
而解决困惑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调整的过程。
教师不应该把困惑看作是负担,而应该看作是成长的机会。
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更好地解决困惑,推动自己的成长。
总结与回顾教师的成长中的困惑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解决困惑,进行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成长。
困惑不是负担,而是成长的机会。
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更好地解决困惑,推动自己的成长。
教师成长中的困惑,是每个教师都会面临的挑战。
在教育领域,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这些困惑可能来自于教学内容、学生个体差异、教学环境等方面。
农村中老年数学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
农村中老年数学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摘要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我们农村中老年教师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
每个农村中老年教师只有投身于课改之中,大胆创新与实践,不断学习新理念,转变旧观念,才能在当代教学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农村中老年教师新课程改革数学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已被大部分教师所接受。
新课程的理念、内容和学习方式方法和以往大有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发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正在成为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新课程改革给农村中老年教师发出了新的挑战,很多人觉得难以应对。
那么,农村中老年教师应该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呢?一、转变旧观念,应用新理念,大胆进行创新新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发挥潜能、施展才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活动空间,那么农村中老年教师的唯一出路就是投身于改革之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一)转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新课程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着眼于促进学生当前和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已不再适应新课程观念,作为中老年老师必须接受这个挑战。
在课堂上要大胆实践、大胆放手,让学生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要善于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方法与体会,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生动、丰富和富有个性的实践过程。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数学学习不应是一个简单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学生自己体验、探索实践的过程,所以我们以往的学习方式必须转变过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体验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做”数学、“想”数学。
这就需要我们放得开、收得拢。
(二)转变教师在课堂上角色,让孩子们能轻松地学习数学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带学生走,农村中老年教师已经应用了几十年。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所以教师就要转变观念,大胆尝试自身角色的转变,在备课时考虑到课堂上如何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1】。
教师工作中的困惑与解决
教师工作中的困惑与解决教师作为一种具有重要社会责任的职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惑。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可能会遇到与学生、教学、管理等方面有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教师工作中常见的困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教学困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面临一些困扰。
例如,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一学科的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态度消极,不愿参与课堂讨论。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实验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学习。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通过分组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二、与学生沟通的困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然而,有时教师可能会遇到学生沟通困难的情况,例如学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或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
同时,教师也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和回答问题。
2.倾听学生的声音。
教师应注重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回应。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促进良好的沟通氛围。
三、管理困惑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可能会面临一些困惑。
例如,学生纪律问题可能会困扰教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明确的纪律规范。
教师应制定明确的纪律规范,并向学生解释相关的规定和制度。
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违纪行为采取适当的处罚措施,以维护学校纪律的稳定。
2.与学生家长合作。
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学习情况。
在学生违纪问题上,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共同协商解决办法,可以更好地改善学生的纪律问题。
四、职业发展困惑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困惑。
例如,一些教师可能会感到自己的教学方法已经过时,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技能。
中_老年教师职业困境及对策的研究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教师成长 01/2008 71 中、老年教师职业困境及对策的研究◆赵婷中、老年教师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存在特殊性,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更年期,老年教师的衰退,使得他们在教育生涯中面临了相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更多的困境。
中、老年教师由于自身多年的经验和历练,对于教学工作和教育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中、老年教师的关注对于学生、学校、教师自己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如何正确认识中老年教师职业困境,并且为中老年教师寻求一条更为顺遂的职业道路,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本文从中、老年教师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他们的职业困境,并且提出了一些对策。
中、老年教师 职业倦怠 新课改 中、老年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组成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中年教师,在教师的总数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他们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已经进入到一个特殊的时期。
例如,中年教师的更年期波动,长久教学产生的职业倦怠,老年教师生理的衰退和退休之前的无为之治,都对中老年教师和教学工作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我们该如何认识中老年教师职业的困境,如何突破困境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优势呢?要了解中老年教师的生理和心理水平,就要了解中老年教师的含义和范围。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对中、老年人的划分提出了新的标准,将45到59岁的人群称为中年人,60到74岁的人群称为年轻的老年人,75岁以上的才称为老年人。
在我国,大多数教师在65岁就已经退休了,即便还在工作,也只是从事教学研究,并且,45岁到65岁之间的教师在教师数目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个年龄段中的教师。
一、中、老年教师职业的困境1.生理和心理的困境《高校部分中、老年教师身体成分特点研究》显示,中、老年教师的身体健康程度呈现让人担忧的态势,患有慢性病的人数众多,身体健康水平普遍低下。
中年教师大多数已经进入更年期,在这段时间里,内分泌不协调,身体还无法一下子适应年龄的变化,常常使人表现为身体虚弱,情绪激动,甚至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新课改中的中年教师困境:问题、原因与对策
随着教材的更新,一些中年教师难以适应新教材的变化,对教材 的把握不够准确,影响了教学质量。
对现代教育技术接受较慢
新课改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但一些中年教师对新技术接受 较慢,难以将其应用到教学中。
04
解决新课改中年教师困境 的对策
加强教师培训
01
02
03
培训内容
应包括教育教学理念、教 学方法、教育技术等,以 帮助中年教师更好地适应 新课改的要求。
识方面存在缺陷。
培训内容过时
一些培训内容过于陈旧,无法满 足新课改的需求,使得中年教师 无法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
培训方式单一
传统的培训方式往往以讲座和理论 学习为主,缺乏实践操作和案例分 析,使得中年教师难以理解和应用 新的教学技能。
教师评价机制不合理
01 02
过分注重考试成绩
许多学校的评价机制主要依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的考试成绩,这使得中年教师难以 适应新的评价标准,因为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精力来提高学生的考试 成绩。
结论二
这些困境与教育体制、学 校管理和教师培训等多方 面因素有关。
结论三
中年教师的困境也受到个 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来寻找对策。
研究展望
展望一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年教师在新课改中的角色转变和适 应问题,以及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展望二
可以从跨学科、跨地域和跨文化等角度出发,研究不同背景下 中年教师的困境及其解决方案。
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这使得中 年教师感到不公平和挫败。
03
评价标准模糊
一些评价标准过于模糊,导致教师难以理解并遵循这些标准,从而影
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随着国家人口的老龄化的出现,中年教师的比例加大已经成为学校教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年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牢固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学素质,成为学校学科教学权威,同时他们又面临着角色转化困难、职业倦怠感强、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课改等问题。
这既有中年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体制的原因。
要使中年教师适应新课改,站好站稳讲台,两方面都要做出相应努力。
中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由于中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长,大多学历一般,精力有限,思维不够敏捷,知识结构不合理,接受新知识难度大等因素,加之学校大环境和评价机制使然,很多中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几乎陷入停止状态。
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的角色转换困难。
中年教师已在三尺讲台"战斗"了十几年,几十年,与学生之间明显存在着代沟,对自己的学生缺乏与时俱进的认识和理解,仍用几年前、十几年前甚至自己刚毕业时的学生标准衡量当前的学生。
用以前的教学方式和处事方法对待眼前的学生,缺乏应有的角色转换。
第二,教学奖励、评价制度的不公平,导致其积极性不高。
由于目前中小学的评价制度、教学奖励大多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而没有把学习成绩与作业占用时间结合起来考察,没有建立一种把学生眼前成绩与长远发展潜力结合起来的考查机制,在现行机制中,中年教师在与青年教师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导致中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
第三,缺乏理论支撑,专业上难以实现质的飞跃。
与大学教授的学术经验丰富、人脉资源雄厚、功成名就的状况相反,处于中年阶段的中小学教师,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大多缺乏研究习惯和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撑,所以在经验与反思的结合上、在把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问题上面临着很大困难,难以在专业发展上实现突破。
第四,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课改形势的要求。
新兴起的第八次课改对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很大的冲击。
很多中年教师对新课改变化一知半解,难以走出传统教育教学的模式:继续对教材奉为"圣经",照本宣科;继续施行师讲生听、师念生记、生背师查的旧教学方式,这种教育教学方式难以在以素质教育为特点的新课改中继续立足。
中老年教师的困惑
争鸣中老年教师的困惑汤杰摘要:高中阶段的地理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地理学科是培养学生地理认知能力,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地理教学发生较大的转变,这对中老年教师而言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新课改后,中老年教师在地理教学存在诸多的困惑,对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本文主要总结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困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改;教学困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地理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都已经应用新版教材,许多中老年教师因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上较为传统,对新教材的适应能力较差,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诸多困惑。
为此,如何顺利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解决教师的教学困惑,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研究的重点话题。
一、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困惑(一)新课改教材编排差异较大高中地理教材是根据新课改标准制定的,教材的各个模块在设计上属于相互并列,无先后之分,这导致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较大转变,教师在对教材的把握上增加了难度。
同时高中地理教师各自对新教材的理解不同,教学模式也各有特点。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和方法,忽视知识和技能,认为只要教学方法合适,学生就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而有些教师则认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整体的把握,一味的注重方法和形式而不重视教学结果,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整体教学目标。
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对这两方面把握不好,而导致教学出现问题和困惑。
(二)教师对地理新教材不适应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新版地理教材不适应也是众多地理教师遇到的现实问题。
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出现很多新概念,同时对知识点的概括更加集中,针对这一部分内容,地理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合理把握。
新版本的教材在内容上将传统版本教材一章的教学内容融合到一个小节中,在教学时间不变的前提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增多,在有限的时间内即使完成教学内容讲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反思老年大学教师的教学困惑与解决
教学反思老年大学教师的教学困惑与解决教学反思——老年大学教师的教学困惑与解决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
老年大学作为一种教育模式,为追求知识的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
然而,在老年大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年大学教师常常面临各种教学困惑。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些教学困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老年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学员的学习能力差异带来的困扰。
老年学生的学习能力因年龄、教育背景和个人兴趣等因素而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员的不同特点,采取差异化教学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员的学习背景和需求,设计灵活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供多种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学习或互助学习活动,让学员之间相互帮助,促进学习效果。
其次,老年大学教师常常会遇到学员的学习动力问题。
老年学生由于年龄较大,可能会面临身体上的困难、学习上的失去兴趣等问题,因此他们的学习动力可能相对较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增加学习的乐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实用的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的教学方式,引起学员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员互相分享学习成果和体验,增加学员的学习动力。
第三,老年大学教师在课堂管理上也可能面临一些困惑。
老年学员由于教育背景和学习习惯的不同,可能导致一些课堂管理上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课堂纪律和规则,引导学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还可以采用积极的激励手段,如表扬、奖励等,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员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
最后,老年大学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面对自身的不足。
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知识和教学能力的限制,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培训、研究学科最新发展动态、与同行交流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中老年教师遭遇“90后”学生——浅谈当代中老年教师的心理困惑和对策
的价值判 断都可 能产 生分歧 。
如:
中老年教 师求 同 、
内敛 的做
人风格与
后 “ 9 0
”
学 生求异 、
张扬 的处事 风 格 .
中老年教 师
的长幼尊卑观念与
后 “ 9 0
”
学 生 的平等散漫作风 ,
中老年教
师 的教 育执 著与
后 “ 9 0
”
学生 的固执偏激 。
可 以说 ,
中老年
教 师所 教 导 的 是生 活 的意义 ,
观念更新成为教育领域普遍担心 的问题 : “ 90 后 ” 学生呈 现
新特点 ,
其个性身心 发展 和道德培养始终是社会关注 的热点 。
在 教 育改革 和 生 源转 型 中 , 中老 年教 师所 承 受 的矛 盾 与 压 力 。
以及 由此 派 生 的心 理 健 康 问题 , 往 往 被 教育领 域 和 社 会 所 忽
攻关 、 指导青年教 师 、 教学示 范 课等形式被很 多学 校广泛 采
用。
发动中老年教师开 展专题 讲座 、
组 织教学沙龙 。
也可 以让
中老 年 教师作 为专业 评 委 参 与 到学 校 教 育评 价 中。 教 育领 导 者
课程改革的重心 理解为教育手段 的更新和 电化教育的普及 就 .
势必 把 中老 年教师 当成假想
敌 人 “
”
,
消磨 中老 年教 师 的革新
精神和激情 。
当我们大谈教育过程 中的
“ 情感 、
态度 、
价值
观”
时 ,
常常忽视教 师 的
“ 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 ” .
使部分 中
老年教师对学校和 学生 发展情感冷漠。 诸如此类 产生 的中老年
老教师的新思考
老教师的新思考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
而在这个不断追求创新的时代,老教师们也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思考进行更新和调整。
本文将探讨老教师们在教育改革中面临的挑战,并分享一些新思考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教育改革中的老教师们面临的挑战1. 技术应用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老教师们需要适应使用电子设备、在线教育平台等新技术,以提升教学效果和与学生的沟通。
2. 教学理念的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素质。
老教师们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3. 学生特点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老教师们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老教师的新思考和解决方案1. 接受技术培训:老教师们可以主动参加技术培训班或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学习如何使用新技术。
掌握电子设备、网络应用和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可以帮助老教师们更好地与学生互动和开展创新教学。
2. 沟通与合作:老教师们可以积极与年轻教师交流经验和技巧,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
另外,老教师们也可以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需求,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3. 建立良好的教学互动:老教师们可以尝试构建更加互动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馈。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老教师们可以以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5.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老教师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个性化地设计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帮助每个学生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发展。
总结:在教育改革中,老教师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老教师适应新课改,难在哪儿?
核心提示:□根据教育部规划,2010年高中新课程将在全国全面铺开。
老教师是新课改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教育观念还来不及转变,年龄已临近退休,有进取心,又受到教研活动45岁以下的限制,再加上农村地区落后的硬件设施,一些老教师困惑多了,积极性低了。
□作为农村教学改革的主力军,一线教师尤其是老教师,怎样才能改善现有状态,尽快适应新课改?教育部门又该怎样调动老教师的积极性,为老教师“输血”,让其发挥经验优势?“不服老还是不行啊。
”老王把课本摔在桌上,深深地叹了口气。
老王是语文高级教师,在汉口一所重点高中教了30多年语文。
原以为对课堂驾轻就熟的他,如今却面临诸多挑战,而不久前一位年轻教师的公开课,更是让他多年建立起来的自信和骄傲跌到了谷底。
闻所未闻的内容,怎么教给学生?许多农村老教师自己都没用过全自动洗衣机,如何告诉学生它的工作原理?农村校师资不足,结构不合理,老教师被推上了新课改一线。
“快退休的老头子也得从头学起”,压力可想而知。
前不久,老王去听一位新任教师的公开课,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他没想到语文课还有这种上法:“一篇《滕王阁序》,融合了建筑、音乐、美术、政治、历史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视频、图片资料应有尽有,老师讲的不多,都是学生在发言,一节课上得热热闹闹,课后学生们都说没想到枯燥的文言文还可以这么生动。
”相比之下,老王按部就班、大卸八块式的教学方法多少就显得有点寡淡无味,学生的积极性也自然高不起来。
2009年秋天,高中新课改在湖北省全面铺开,42.3万名高一新生面临全新的课堂学习模式,这也给高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老王任教的语文为例,新课改之前的高中语文教材共有6本,课改之后则增加到16本,包括5本必修教材和11本选修教材。
据武汉市江岸区高中语文教研员郑圣祖介绍,现在武汉市高一到高二年级的语文课时由每周5节课减少到4节课,每册课本的学习课时实际上只有两个月左右,“语文课所包含的内容增加了,教师必须将所有的内容整合起来,利用有限的时间,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
课改中中老年教师的困惑和出路
课改中中老年教师的困惑和出路饶爱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疑虑和困惑也越来越多,语文课到底应该怎么教,成了现在一线语文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模式,在课改的浪潮中,更是迷惑,于是常听他们感叹:“语文课怎么越来越难教了。
”那么,中老年教师在课改中常常会有哪些困惑呢?一、难以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既然是改革,那么肯定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改”而“革”之。
但是改哪些?怎么改?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总感很难把握。
于是常常会出现两种极端。
中老年教师习惯的课堂模式是:教学目标问题化,问题系列化,系列效益化。
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结论。
于是他们的课堂往往是“满堂问”,教师只要用一些问题作牵引,机械地、一步步地把学生带进其预先设定的答案中就行。
答案知道了,目标就达成了。
在课改中,不少中老年教师还是固守陈旧的语文课堂模式,执著地延续着几十年不变的讲授方法,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法消耗着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热情。
也有部分教师,很怕被戴上“守旧派”“老顽固”的帽子,于是为了赶上改革的步伐,盲目求新,完全抛弃了语文教学的一些优良传统,极力翻出各种新招,使出十八般武艺,结果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学生讨论却是信马由缰,教学目标不明确,基础性的学习任务完不成,反而把很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内容引入语文课,还美其名曰“延伸拓展”。
二、难以处理知识落实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在传统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知识更多的是“经验”,因此,那时智育的主要目的甚至唯一的目的就是传授知识,让经验一代代传下去。
但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的信息时代,学生在学校学的大多数知识今后直接被派上用场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现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学以致用,而在于学习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
正因为如此,习惯了扎扎实实落实“双基”的中老年教师又有了一个困惑,即大力倡导培养能力,是不是基础知识不要落实了?该如何处理落实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呢?带着这些疑问,一部分老师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点拨遮遮掩掩,“欲说还休”。
帮助农村学校中老年教师走出课改困境
帮助农村学校中老年教师走出课改困境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农村地区学校也由“吹风”阶段转入全面实践阶段。
许多年轻的农村教师顺利实现了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而农村中老年教师则仍对新课改持消极应对的态度。
他们年纪偏大,生活困难,有些病痛缠身,存在着职业倦怠的情绪。
如何帮助这些中老年教师摆脱课改困境、克服焦虑情绪,是各级教育机构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深入了解农村中老年教师课改焦虑的来由,正视他们的困难处境,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上要有根本性的转变,这对于农村中老年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和超越。
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已经根深蒂固地植根于脑海之中,要放弃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教育定式,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他们在消极地观望和等待,在无奈地徘徊和思考。
几种情况使他们心情复杂而充满焦虑。
一种是轻视思想。
一些中老年教师满足现状,对新课改热情不高,进取心不够强,认为学历合格了,职称到手了,荣誉证书也有了,既有功劳又有苦劳,只要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完成教学任务,得到学生认可和家长满意就行了。
一些中老年教师认为课改来来去去都是玩些新花样,最后还是“万变不离其宗”。
他们习惯于“时间加汗水”、“苦干加巧干”的传统模式,对新课改持怀疑态度。
其次是畏难情绪。
有的中老年教师觉得,自己一大把年纪了,还搞什么课改呢?既浪费时间和精力又影响教学质量。
第三是急功近利、半途而废。
有一些中老年教师也曾跟着教研组里的年轻人尝试过,刚开始感觉还不错,学生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教法新颖、气氛活跃而兴奋,教师也因为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觉得轻松很多。
但是,一年半载过去,段考、期考、毕业考成绩都出现波动,于是又觉得还是传统教法更保险,至少在升学考试中不会影响学生的前程,对学校领导和学生都好交代。
这几种复杂矛盾的焦虑情绪困扰着中老年教师,需要帮助他们摆正心态,提高认识,客观地反思自我,正确地面对现实。
课改,别忽略了中老年教师
课改,别忽略了中老年教师作者:刘红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4年第10期本学期至今已听课15节,其中听年轻教师上课9节,听老教师上课6节。
随着这种听课活动的深入开展,我越来越有这么一种感觉:在小学,中老年教师也在努力改变他们以前陈旧的教学方式,他们课改的热情有时比部分年轻教师还要高。
1. 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以今天兰华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可能性》为例。
兰华教师已经54岁了,再过一年就要退休,但是她的课同样充满年轻的活力、改革的朝气,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落实,还是民主教学氛围的营造,都让人振奋。
在她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意识明显得到了增强。
下面以此课中的一个案例来说明。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事情可能性的大小,兰老师准备了甲、乙两个袋子,分男生和女生两队组织开展了一场摸球比赛。
规则是摸到红球多为胜、摸到红球少为败。
男队选择了甲袋,并轮流前来摸球;女队选择了乙袋,也轮流前来摸球。
结果女队获胜,男生颇有不服。
师:同学们,你们对教师有何看法?生1(男):老师不公平!生2(男):老师不喜欢男生!师:为什么说老师不公平?生(男):因为老师给男生的这个口袋根本就没有装红球。
师:是吗?生1:可能有红球!生2:一定有红球!师:把两个袋子揭开一看,果真甲袋里没有一个红球。
生:哇!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老师公平与否?生(女):我认为老师公平,因为男生选择甲袋,只是没运气。
其他学生也点头表示同意该生的看法。
师:其实,男生和女生老师都一样喜欢。
在教学中,兰老师以“摸球—猜想—验证”的方式,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探究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数学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明显增强。
2.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俗话说,“少若成天性,老大成习惯”。
从小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一教学行为在中老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纾解--基于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思考
jsjylt@-队伍更设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纾解——基于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思考江欢(江苏开放大学人事处,南京210036)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过程,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
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给中老年教师带来巨大挑战。
促进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对建设一支适应开放教育特点、擅长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而当前开放大学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专业发展意识不强、专业发展能力不足、专业发展渠道不畅、专业发展机制缺失等困境。
纾解开放大学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则需转变固有观念,提高专业发展意识;增强政策供给,构建专业发展模式;促进培训转化,增强培训实效;搭建教学共同体,突破专业发展场域。
关键词:开放大学;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中图分类号:G7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19)07-0028-05开放大学作为一种新型高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其师资队伍构成更加多样,教师专业发展更加复杂。
从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来看,在成人高校中,专任教师共计23990人,其中45周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为8255人,约占总人数的34. 41%m。
开放大学作为成人高校的主力军,其教师队伍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老龄化的趋向。
为进一步推进开放大学转型发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明确提出:“围绕课程建设和学生自主学习,加快建成一支适应开放教育特点、擅长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专兼职结合教师队伍”閃。
这无疑对开放大学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的角色、职责、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关于开放大学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当前学界的关注。
以“中老年教师”为主题,涵盖“专业发展”进行高级检索,发现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基础教育阶段“乡村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仅1篇论文就中职向高职转型时期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
以“开放大学中老年教师”为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并未找到与之相关的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改中中老年教师的困惑和出路饶爱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疑虑和困惑也越来越多,语文课到底应该怎么教,成了现在一线语文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模式,在课改的浪潮中,更是迷惑,于是常听他们感叹:“语文课怎么越来越难教了。
”那么,中老年教师在课改中常常会有哪些困惑呢?一、难以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既然是改革,那么肯定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改”而“革”之。
但是改哪些?怎么改?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总感很难把握。
于是常常会出现两种极端。
中老年教师习惯的课堂模式是:教学目标问题化,问题系列化,系列效益化。
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结论。
于是他们的课堂往往是“满堂问”,教师只要用一些问题作牵引,机械地、一步步地把学生带进其预先设定的答案中就行。
答案知道了,目标就达成了。
在课改中,不少中老年教师还是固守陈旧的语文课堂模式,执著地延续着几十年不变的讲授方法,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法消耗着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热情。
也有部分教师,很怕被戴上“守旧派”“老顽固”的帽子,于是为了赶上改革的步伐,盲目求新,完全抛弃了语文教学的一些优良传统,极力翻出各种新招,使出十八般武艺,结果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学生讨论却是信马由缰,教学目标不明确,基础性的学习任务完不成,反而把很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内容引入语文课,还美其名曰“延伸拓展”。
二、难以处理知识落实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在传统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知识更多的是“经验”,因此,那时智育的主要目的甚至唯一的目的就是传授知识,让经验一代代传下去。
但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的信息时代,学生在学校学的大多数知识今后直接被派上用场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现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学以致用,而在于学习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
正因为如此,习惯了扎扎实实落实“双基”的中老年教师又有了一个困惑,即大力倡导培养能力,是不是基础知识不要落实了?该如何处理落实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呢?带着这些疑问,一部分老师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点拨遮遮掩掩,“欲说还休”。
三、难以处理知识补充更新与时间、精力不济间的矛盾。
进入课程改革,一些中老年教师会蓦然发现自己需要做的事情突然变多了。
比如:课堂开放了,备课难度提高了。
以前的备课,不少教师就是直接将教学参考书上的现成结论写到教材上或备课笔记上,以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为教学的唯一依据,对作品只是粗粗读过一遍便可走上讲台,教师只要在课堂上直接的或者变着花样和形式,将现成的结论再传递给学生就行了。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个性化解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老师以昏昏然的情状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丰富多彩的理解就会觉得心虚气短。
这就逼得老师在课前不得不化很多时间去钻研教材。
新课标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而那些必读、必背的内容老师自己还有许多空白,这就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去补充。
还有网络知识更是需要恶补的……而要完成这些事情,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
伴随着电视机、电脑长大的一代,尤其城市里的孩子,他们每天接收的信息量不比我们成年人少,我们再用20年代传统教育方法教育现代社会的学生,他们肯定不会买帐。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学会熟练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去恶补网络知识。
四、难以协调与学生的关系从古至今,“老师”一直是一种权威的化身,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
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地讲解,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专心听讲。
直到现在“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中老年教师中仍然存在,而事实上在社会普遍追求“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之下,老师的权威地位已渐被打破。
同时中老年教师在管理上更习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这种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也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
由于网络教育的到来,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而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也由于对网络的不熟悉,获取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这也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
于是,便会出现师生相互抱怨的情况。
那么,受诸多困惑困扰着的中老年教师该怎么办呢?消极地逃避当然不是办法,改变自己的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积极地补充自己、提高自己则能找到出路。
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学科理念,作为中老年教师首先要努力改变原有的旧观念,接受这些新理念。
因为一个人的行为是受其思想支配的,认识上进入误区,行为上就会发生偏差。
尽管这个蜕变的过程是痛苦的,但这是改革的大势所趋,只有适者才能生存。
其次,还要把这些理念落实到教学中。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行为。
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便成了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否则,理念再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落实,只是空头理念;方法再新,手段再新,服务于不良的教学行为,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必然对教师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首先是应该把握语文学科学习的基本规律,还要把握科学教学的基本规律。
时代发展到今天,学生要想获得准确的知识,打开互联网,什么都能看到。
那么,教师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儿呢?也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导他们掌握本学科的学习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决定了教师就要把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在教师引导、指导下,学生自行摸索、自己发现的过程。
新理念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强调了“过程观”。
如果教师依旧只是演绎教案,注重讲授,依据教参生吞活剥地搬弄一般定性化的词语,把本该异彩纷呈的语文课“讲”成了“一花独放”的说教。
那么学生的学习便会十分被动,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十分低下。
当然,课改并不是对过去的全盘否定,从当年孔子的兴教办学到当今的教书育人,在几千年的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产生并形成了一系列的传统的优良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这中间有不少可以说是超越时空的即使是处在现在还是很有实用价值,作为中老年教师,不妨自信一点,对于自己在以往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办法要坚持下去。
反之,则可能闹出邯郸学步的笑话,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教学个性。
课改强调能力的培养,于是有些人据此就高喊反对“死记硬背”,古诗文不背了,名言警句不背了,成语不记了,连新词、生字也不记了,语言积累失去了保障,错别字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如果这样一种基础,那又如何奢谈能力呢?可见,课程改革绝不是淡化知识与能力,而是进行整合、筛选。
我认为语文是工具课,该教的基础知识还要理直气壮地去教,老师完全不必碰到知识就退避三舍。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把握自我,正确对待继承和创新问题,既不做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传声筒”,又不做盲从所谓“全新”模式和方法的“追风族”。
新课标把文学作品的阅读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文学素养,对于不同的文化现象和文学因素要有自己的较深入的理解。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的中外名著,作为教师总应该首先读过。
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的要求,作为教师总应该首先达到。
21世纪语文课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比以前大大提高了,这是有目共睹的。
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国古代教师是这样要求学生的,而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在新的形势下,语文教师孜孜以求,好学不倦显得尤为重要。
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有成为古董的危险。
而与之相反,我们面临的学生,却是头脑敏锐,视野开阔,见识广博。
如果一味自信大学中文系的专业学习就足以使自己在学生面前应付自如的话,是很无知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永葆生机,要保持心灵的澄净,必须及时地补充新知,否则在教学中就可能会感到江郎才尽,捉襟见肘。
教师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桶水”的要求,而应该是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要。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语文教师只有广泛涉猎,才能去伪存真,披沙拣金,才能真正做到居高临下,游刃有余。
一直以来,作为教师的我们,太多地在乎自己的学识,自己的尊严,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
他们喜欢什么?渴望什么?这些问题只有当我们所教的知识不被学生接受的时候,也许才会想到。
其实,他们渴望人性中的亲切,渴望人格中的平等,希望被重视、被尊重,希望在宽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生活,建立一种合作互助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想,未来社会一个成功教师最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就是永远明白学生心里最渴望的是什么。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以教师之心度学生之腹,以人为本,切实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顺应学生的实际心理,切忌把教师的意志强加于学生。
教师不仅凭借教材去熏陶感化学生,还应该以自己的人格修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实际上,影响学生决没有时空的局限,你伏案苦读的身影,你严谨规范的板书,你认真细致的作业批改,你的勤学勉思、细致严谨会根植于学生的心田。
你一个眼神透出的关爱,一个手势传递的温情,一句“谢谢”“对不起”体现的尊重,都会让学生铭记于心。
总之,你的年龄和严肃的表情不可能助你征服学生。
只有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用你的才华和人品去打动学生,你才可能真正赢得学生。
当然,作为中老年教师,还渴望各教科研机构能努力完善与语文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辅导类图书的编写,为一线教师提供更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料,为教师准确把握课文意蕴提供可靠的拐杖。
课改的洪流已滚滚而来,改变旧的教学方法中的弊端已是时代的需要,中老年教师也要跟上时代的节拍,把新的教育理念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尽快转变课堂教学行为,享受新型的师生关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