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得体会教师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3篇
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13篇
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13篇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篇1我从教已经30年,一直工作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在这个似乎短暂而又漫长的教学过程中,自己对语文《大纲》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是近2年来,自己有幸参加了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大家都在研究语文《新课标》,实施和发展素质教育,自己通过不断研修、实践、摸索,对初中语文《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尽管主要任务是要顽强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但是课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
因此,在语文学科实施新课标,进行课改中,不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发生巨大转变。
大致体现在以下14个方面。
1、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不少时候会把教师请下讲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与此同时,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服务质量的评判。
这种角色意识和授课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基础。
2、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8种习惯:1)、默读和“速读”习惯。
;2)、圈点批注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3)、置疑和发问习惯;4)、使用工具书和看书下注释的习惯;5)、按照先指明X页X段X行再回答问题的习惯;6)、分析字结构记忆生字的习惯;7)、写完作文先读一遍和修改__的习惯;8)、集体讨论的习惯。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质疑等过程。
3、走出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坚持多元化教学形式。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这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课改教师个人心得体会
课改教师个人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我深感到课改对于教育的深远影响。
以下是我个人在课改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课改使我的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信息的主要来源,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而在课改中,我被鼓励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活动,通过互动和合作,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其次,课改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兴趣和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将所有学生都按照相同的节奏和要求教学。
但在课改中,我被鼓励采用个别化和差异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来进行教学。
比如,对于学习进步较快的学生,我可以提供更高难度的挑战题目;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可以采用更多的辅助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掌握基本概念。
通过这样的个别化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再次,课改让我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都在追求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更有意义的教学内容。
在课改中,我被要求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现实情况。
例如,过去我往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课改中,我开始关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调整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课改让我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权威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但在课改中,我不再充当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我不再强调自己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索和发现知识。
新课改实施后老师学习的心得体会 (3)
新课改实施后老师学习的心得体会
实施新课改后,作为一名老师,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并且有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改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为老师,我之前很喜欢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现在我更加关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
我会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合作,探索新知识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合作能力等。
作为老师,我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我会引导学生参与一些跨学科的课程或项目,让他们能够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全面发展。
最后,新课改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
作为老师,我会与学生保持良好的
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我会经常与学生进行小
组讨论或个别交流,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总结起来,新课改实施后,作为老师,我学习到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并且能够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学生建立更好的互
动和反馈机制。
这些经验和体会让我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也让我更加热
爱我的教育事业。
高中课改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国的高中课改已经进行了多年。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有幸见证了这场教育变革的整个过程,并在其中不断成长、收获。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在高中课改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高中课改的核心是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1. 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
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3. 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方式多元化,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
二、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努力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1.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2. 注重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心得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加强课堂管理。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注重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表扬优秀、纠正错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关注学生发展,实现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1.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看新课改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应运而生。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将我在新课改中的感悟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新课改的核心价值观新课改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新课改的引领下,我国基础教育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课改带来的变革1. 课程改革新课改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强调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人文性和实践性。
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改革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评价方式改革新课改对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强调评价的多元化、过程性和发展性。
评价方式不再局限于考试成绩,而是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
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为学生提供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新课改中的感悟与体会1. 教师角色转变新课改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需要具备以下素养:一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二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三是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024年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3篇)
2024年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师,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课标培训课程。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培训中,我收获颇丰,下面是我对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标要求我们将学生放在学习的核心。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是主导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新课标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升,学习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知识的探究与构建。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辅助学生进行学习。
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方法。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新课标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不再只是单纯地讲课和做题,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
这些方法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掌握这些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再次,新课标提倡跨学科教学,强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
在传统的教学中,不同学科之间往往有隔阂,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而新课标强调学科之间的互通有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整合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需要我们更多地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教学内容,扩宽自己的知识面。
同时,我们还需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共同制定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新课标要求教育教学改革。
在培训中,我们了解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改革思路。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倡导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
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求我们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
我们需要改变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品德培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中学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中学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中学教师新课标学习篇1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
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小学语文教学这些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孩子、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
可喜的是,我们参与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课堂教学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
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
以下我就围绕这几点谈谈自己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一、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
”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
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
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是否民主、尊重、有亲和力,对教学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学生心贴着心,听听他们心中的疑惑,了解他们的喜怒好恶,帮助解决他们想努力解决的问题。
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给孩子真正的欣赏,就要给学生以心理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因为“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无穷的希望。
”在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觉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
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考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发表感受,谈自己的见解。
教师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近年来,教育界一直为如何促进新课程改革而努力,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新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也积极参与了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实践,有了一些体会和收获。
首先,新课改学习让我明确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让我重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其次,新课改学习使我意识到了教育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越来越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能力。
这让我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拘泥于教材和考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再次,新课改学习让我注重了课程的整合和跨学科性。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的整合和跨学科性成为了教育的重要方向。
不再是机械地教学科目,而是将不同的学科之间联系起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这让我明白了知识的综合性和学科的交叉性,也让我更加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
最后,新课改学习让我意识到了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在新课程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这对于教师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实践,我更加明确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更加注重了教育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更加关注了课程的整合和跨学科性,更加强调了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我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3篇)
2023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3篇〕2023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3篇〕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1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展。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形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那么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理论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进步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施行课程改革的关键。
先后召开了“课改的意义”、“课改中教师角色怎样转变”的交流会。
使全体教师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论,并根据这些理论进展课堂教学,施行课程改革的教师也实现了旧教材,新理念、新方法。
二、课程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客观存在的问题1、积极研究探究,实事求是,重本质,少把戏。
我国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在借鉴西方教育兴隆国家的课程改革理念、思想和做法的根底上形成和建立起来的。
西方获得的成功经历我们应该拿来,但不应盲目照办,引进不是目的,创新才是最终目的,创新就是在消化吸收的根底上,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另立新经。
关于这一点,一线的教师在教学理论中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要大胆创新,积极探究,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课改形式和方法。
2、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课改的社会环境。
课改不单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情,也不是单靠教育系统内部的调整和自适应就能顺利完成。
课改涉及到政府、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文化传统以及社会言论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这些因素都能被很好的调动起来,形成促进课改“合力”,课改才能顺利的推进。
因此,必须加强对本次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寻求各个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有利于改革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
应借鉴山东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3、结合升学实际进展设计,选择课程内容。
课改使高中教师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也使学生有了一定的选择权,比方新课标只给新课程提供了宏观的指导,在学科内容等细节问题上并没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这就给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留下了不小的空间。
比方新课程增加了选修模块,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开展丰富自己的个性提供许多可供选择的学习材料和内容。
教师对于新教材课改的心得体会
教师对于新教材课改的心得体会教师对于新教材课改的心得体会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材课改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工作。
教材课改是指对学生所使用的教材进行全面修改和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目标和需求。
作为一名教师,我积极参与了新教材课改工作,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教材课改的重要性。
教材作为教学的核心资源,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过去的教材存在内容陈旧、结构松散等问题,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因此,对教材进行全面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教材课改,可以使教材内容更接近现实生活,更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我发现教材课改需要教师与教材紧密结合。
教材课改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将新的教材内容有机融合进教学中。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对新教材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在参与教材课改过程中,我需要认真研读新教材的内容,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积极尝试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教材课改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过去的教材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死记硬背,而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材课改,我深切感受到学生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他们变得更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此外,教材课改也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进行个性化教学。
通过教材课改,我采用了差异化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兴趣,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任务。
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教育资源,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满意度。
最后,教材课改需要教师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想层出不穷。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观念。
新课改的教师观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新课改的实施,深感新课改对教师角色、教学方式、教育理念等方面的深刻影响。
以下是我对新课改教师观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改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裁判员、演员、家长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探讨者、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这种转变意味着教师需要放下权威,与学生共同成长,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探讨者。
我们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再次,教师应成为学生指导者。
我们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实现自我超越。
此外,教师还应成为学生组织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设计学习活动,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下是我对教学方式转变的一些体会: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善于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知识、体验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共同成长。
3. 案例教学,提高实践能力。
教师要注重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拓宽教学资源。
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育理念的转变新课改要求教师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下是我对教育理念转变的一些体会:1.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成长。
2024年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本2024年的语文新课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亲身参与了新课改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实践,有幸见证了学生在新课改下的成长与变化。
以下是我对于2024年语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改强调了学科整合和多元发展。
过去,语文教学往往是以文字阅读和写作为主,而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绘画等则被边缘化。
但新课改将各个学科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他们能够跨学科思考和解决问题,不再将知识局限在语文领域中。
例如,在学习一篇古代诗歌时,学生不仅仅可以欣赏其艺术价值,还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能够让学习更加全面和有意义。
其次,新课改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过去,语文教学往往注重学生对经典文本的背诵和默写,缺乏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和思考。
而新课改则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文和任务,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发表意见。
例如,在学习一篇小说时,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解故事情节,更要能够分析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这样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再者,新课改强调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过去,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新课改中,教师更多地扮演了一个导师和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展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灵感,并培养他们的阅读思考和交流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大的成长。
最后,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过去,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的培养。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三篇)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在经历了一学期的语文课改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语文教育的变革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影响。
这次的语文课改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体验。
下面是我对这次语文课改的心得体会,具体如下: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往的语文教学草率地给了学生太多的背诵作业,所以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抵触情绪。
而新的课改中,老师注重了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培养了我们对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根据图画进行讨论,引导我们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内容。
通过这样的交流互动,语文课上的学习变得有趣而丰富多彩。
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地找回了语文的乐趣,开始主动地思考和表达。
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重点放在课文的背诵和理解上,却很少关注文学欣赏和实际运用。
而新的课改中,老师通过引入更多的文学作品和实际语言运用场景,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更有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会给我们介绍一些比较有名的文学作品,带领我们欣赏和分析其中的文学技巧。
同时,老师还会让我们进行语法和写作的规范训练,提高我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这些教学内容的变化使我们的语文学习不再单调枯燥,而是充满了乐趣和挑战。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逐渐对语文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新的语文课改中,老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
在课堂上,老师会经常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鼓励我们自由思考和思考。
例如,在读完一篇文章后,老师会让我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这样的学习方式促使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提高了我们的思考能力。
同时,老师还会组织一些辩论赛和写作比赛,培养我们严谨的思维和批判的意识。
这些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方式,让我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和自由。
教师教学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
老师教学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老师教学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老师教学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考虑;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泼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老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
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
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我们应因材施教,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开展。
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那么,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
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安康成长。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承受学习外,动手理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数学于生活。
因此我教学时必须严密联络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论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2024年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_1
2024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2024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1从教十多载,一直在喊素质教育,但实际一直在应试教育这片泥潭中角逐、跋涉。
为新课改的第一批参与者,在假期培训过程中,我再一次感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的重大,但一想到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师们要做的事情将越来越多,偶尔地也有一丝丝懒意、一丝丝埋怨、一丝丝想墨守成规的念头袭来。
如今,这些斗争已经过去,想想自己已经坚定为祖国教育事业奋斗了,难道还要止步吗?——我不课改谁课改!新课程变“一纲一本”一统天下为“一标多本”百花齐放新课改势在必行,教师应该做一个积极的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
第一、把握新课标,吃透新教材新教材的着眼点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给予,而是把形成知识的过程的体验、把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放到了突出的位置。
我们在给予学生知识的时候,并不是像过去那样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要个学生提供案例、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选择、去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值不值,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第二、自觉转变教师角色,大力推进开放式教学新课改势在必行,教师应该做一个积极的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老师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
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却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第三、深入学生,交流情感,打造民主和谐课堂有时学生往往认为老师所讲的,除了应付考试外,和自己再无任何关系。
这时要与学生沟通,及时转变其思想,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
2024年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2024年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总结2024年,我有幸参加了新课改培训,对于我而言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
在这次培训中,我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并且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下面我将就本次培训的收获和心得进行总结。
首先,培训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新的教育理念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我们了解了课堂教学的多种技巧和策略。
特别是在小组讨论环节中,我不仅与其他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思想碰撞,还向他们学习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
例如,我在与一位科学老师的交流中了解到了一种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我将尝试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以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此外,培训中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堂观摩和互评活动。
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我不仅发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还学到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通过与其他教师进行互评,我也获得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和反馈。
这些观摩和互评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今后,我将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最后,培训中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践性的活动,例如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新课改对于教育教学的要求,也锻炼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特别是在课件制作方面,我学会了使用一些新的教学工具和软件,使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灵活和高效。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这些实践经验将会对我起到很大的帮助。
通过这次新课改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教师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精选5篇)
教师课改心得体会(精选5篇)教师课改心得体会1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首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创设“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最后,转变教学评价标准。
传统的教学评价重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多用激励性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二、正确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如某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时,通过课件演示教材P64主题图,老师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数出10人、10只鸽子,通过比一比、填一填等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抽象10的过程,感受10的组成,培养10的数感,形成和建立数10的概念,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数学抽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与提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的抽象美。
新课改教研活动心得(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于近期开展了新课改教研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认识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新课改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此次教研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应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课改的实施,旨在提高我国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2.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新课改强调教育公平,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二、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学习了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学生为本。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素质教育。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发展、身体素质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学方法改革。
新课改提倡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
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改革。
新课改强调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参与新课改教研活动,我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认识到以下问题:1. 教育观念滞后。
2024年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例文(3篇)
2024年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例文____年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已经是____年了。
在这一年,我正处于新课改的学习阶段。
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挑战,我在这一年里经历了许多成长和收获。
在这里我要分享一下我在新课改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新课改中,我们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发挥自己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和有趣,老师让我们进行各种实践活动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比如实验、观察、调查等。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者,更成为了实践者和创造者。
我记得在一次科学实验课上,我们用自己制作的实验仪器进行了一次材料测试实验,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实践的重要性。
其次,新课改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
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大多是个人解决问题,缺少互动和合作的机会。
而在新课改中,我们经常被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和合作。
在小组里,我们可以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小组合作中,我们一起完成了一份调查报告,每个组员都各自承担了一部分的工作,最后汇总成一份完整的报告。
通过这样的合作,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还提高了我们的组织和分工能力。
此外,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而新课改则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等。
在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进行实践、思考和创新。
在我参加的一次科技创新展中,我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智能车。
通过这个项目,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如电子电路的搭建、编程语言的使用等。
这不仅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我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新课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3篇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下面是带来的教师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教师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在学习新课改,掀起了一股新的学习的浪潮也是改革的浪潮,这是中国政府重视青少年教育的一个具体体现,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这亦是一个福音。
前一段时间,对课改的概念只是有所听说,但在头脑中并没有实际印象。
通过这几周来的学习,不仅对其性质和内容有所了解,而且明白了课改的重要意义,使我更加坚信,给学生减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的付诸于行动了。
众所周知,我国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学习压力太大,这也是很难改变的一个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也愈加激烈,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那成才的通道就是考所好的大学,有个好的工作,于是父母便不惜一切代价地培养孩子。
在学校学习,在课外补习,在特长班学音体美,在外语班学韩日俄。
学生为了能顺利地通过高考的独木桥,只能被迫接受这一切安排,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所以才有了付老师讲的毕业后,狠狠地把课本撕掉的事情发生。
这些现象的出现,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孩子的压力是否太大了;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吗;学是否能以致用;怎样才能让孩子带着兴趣去学,而且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留有美好的回忆......从隋朝的科举制度开始就在不断关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其实,的改革中进步,针对现如今我国中学生学习压力大的问题,国家没有忽视,而是积极组织相关力量研究变通,经过数年的研讨,终于决定由点到面地在中国实行新课改。
新课改犹如一场及时雨,降落在中国教育这片土地上,虽然它能否大获成功还是个未知数,但至少我们努力地改变过,与其一味地抱怨应试教育,不如积极地做些改变。
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们这些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对课改的宏伟蓝图有所了解,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很有信心地接受新课改,虽然我们知道前方的道路崎岖坎坷,但我们能够做到齐心协力克服困难,为中国孩子的健康成长献出我们的一点微薄之力,如果这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任务,那我们会为此而感到骄傲和光荣。
在这次培训中,实际上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更多的还有能够亲聆专家的教育经验。
例如,赵老师在促进教与学的发展性评价中讲解了老师在课堂中容易出现的一些虚拟表扬,郭华老师讲解了为什么高中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回答问题等我们平时也遇到但总是忽视的问题。
这些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总之,新课改培训使我们受益匪浅,也增添了我们工作的热情和信心。
相信新课改一定会在全国各界人士的努力下获取成功的,让我们怀着胜利的信心期待它的到来吧!篇二:教师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作为课改的一线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课程改革是全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
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
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我个人认为其内容表现为:1 、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
面对共同的处境,各实验区、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集体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
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
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
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
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2 、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
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3 、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
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
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
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
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尿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
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
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总而言之,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
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篇三:教师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鼓励音乐创造;重视音乐实践;注重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好为动力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大纲中没有阐述的,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把握的依据和支撑。
那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工作中,音乐教师应如何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做新课程改革的最直接受益者呢?我想,我们可以尝试着先从以下的几点做起:一、让学生真正做主。
一单元唱歌+乐理,一单元欣赏+音乐知识的单一教学内容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活动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生机,有活力。
有科学证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最多能集中15分钟的时间。
所以,我认为不妨利用这高效率的15分钟,对课堂内容的引入、结尾总结、中间重点和难点做蜻蜓点水、画龙点睛的精讲。
剩下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去演唱、演奏、创作、交流、教授和赏析等等。
此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思考,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
每节课留出10~15分钟的时间,请学生进行教授活动和表演活动。
教授活动就是由学生自选内容(比如某位音乐家,某件乐器,某个音乐知识等等),在课下像老师一样备课(查出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像老师一样把知识传授给其他同学,其他同学有补充或者反驳都可以交流。
表演活动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用才艺表演的方式向新同学介绍自己,我也通过表演活动对学生的艺术素质有了深入了解。
刚开始几节随着参与学生还有个别学生觉得不好意思或者其他原因放不开,课,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主动走到大家面前展示自己了,而且他们发现在教授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学习着,这样,我的课堂开放时间逐渐增加到15~20分钟。
我很高兴地看到了学生的进步,从最初的照本宣科,到使用版书和教具;从个人表演到集体合作;从扭捏不自信到大方自如,参与的过程本身就是个学习的过程。
二、给学生充分的权力。
让出(一部分)权利。
过去教师的权力是很大的,说话是绝对的权威,容不得学生有任何质疑。
我认为教师的权力过大,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禁锢作用。
我们是否可以将部分权利下放给学生?1、表现权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思想和感情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们对音乐的喜爱和追求不应该,也不可能会在纪律优良,绝对安静的音乐课中被束缚的。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感教育是审美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因素,而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门情感艺术。
学生在音乐的喜怒哀乐中获得丰富的情感,通过情感的体验,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是自己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当学生陶醉于扣动心弦的旋律中时,很可能会禁不住有随之哼唱、击掌合拍等行为,我想此时的一句乐感不错\节奏感很强啊要比一句斥责引起的效果更显而易见。
、评价权2此次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发展性的评价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其核心是重视过程,评价是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评价作为一种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中,只有强调评价双方的沟通、协商,评价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另外,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给多次机会,重视评价对象在过程中的转变,再形成终结性评价之前,评价主体会对评价对象进行指导帮助,并给予再次改正、修正的机会。
在我们的音乐考试中,不妨加入平日成绩的记录,加入对学生在音乐学习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的评价,加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组评。
实践证明,如果重视了过程评价,就会发现终结性评价成绩会更好。
三、总结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提高了。
对每一位教师而言,除了观念上的改变,能力的提高外,在知识结构等多方面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新型的教师一是要学会选择,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方法、形式、手段有了许多改进和拓展,要判断它是否符合学校的实际,符合教师本人的教学个性、风格、知识结构,符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是要学会加工,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不能全盘照搬的,必须要经过教师的个性化、本土化的加工,才会适合于地区、学校、教师、学生,这实际是课程二度开发的能力。
可以想见,要真正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来,没有一番对比、思索和研究,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成效的。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摸索出的几个方面和一点心得体会,让我们教师共同携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与新课程改革同行,不断探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