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劫》观后感
大明劫观影感
《大明劫》观影感
《大明劫》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国产历史佳剧,虽无宏大的战争场面,但刻画整个国家危难之时社会动荡之时,官、军、百姓各个阶层生活思想状态。
一个国家的崩塌一定是从每个小家的崩塌开始,小家不兴,强国何谈;土地不断的被乡绅富族所侵占,百姓生活在生死线上,一旦遇到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加剧,百姓揭竿而起为生而战,造成社会的动荡;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在孙传庭领命组织关中部队抗击李自成的闯军,关中部队军备破败、粮草不足,将军应对皇帝猜疑、属下欺瞒,社会瘟疫肆虐,还有既得利益者暗中破坏;孙传庭也无奈感叹李自成可以输十回八回,自己一次也输不起,面对如此困难,孙传庭也无法聚心凝力,纵然有不世之材也难挽将倾之大厦。
企业之兴,必兴于员工的同心同德,企业文化不仅仅存在于几个口号里,更存在于整个企业的日常运作中,企业每一项重大决定都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体现,员工都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企业利益之上,企业发展如同不断被分流之水,越流越少,员工在企业有存在感、获得感,员工与企业同心同德则会汇成奔流之势,势不可当!。
这部电影《大明劫》,你竟然没看?
电影《大明劫》观后感2019年3月20日,坐在北上武汉的火车上,西边是落日的余晖,身后是飞驰的大地,耳边是咔嚓咔嚓的传动声。
漫漫旅途,随性的搜寻着一部部电影列表,无意中看到一部电影《大明劫》,便在此停留了下来。
关于明朝,记得曾看过《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张居正大传》,可是,又不觉得脑海中还记得些什么。
通过电影简介可知,这是一部没有青春活力小鲜肉,靓丽美艳大美女,影视巨星参演的电影,能够得到8.7分的评分,想是是不错的。
或许,是一种缘分吧,100分钟的电影荡气回肠,令人颇有感触。
一、临危受命,为国为民古语云: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此刻,大明王朝已经病入膏肓,摇摇欲坠。
在此江山社稷倾覆之际,崇祯皇帝想到了牢狱中的孙传庭,派近使去大牢释放,让他即可前往潼关平叛闯王造反。
身为人臣的孙传庭,临危受命,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重任一肩担起,率领5000精兵,开赴潼关。
孙传庭到达潼关后做的3件事:1、诱杀贺人龙,肃清军纪。
从今天开始没有贺家军,只有大明的军队2、检验军备,操练军队。
一方面,作战用铳数量不足,部分已经损坏无法使用,维修经费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士兵患病死去。
3、检查粮草,诛杀仓管。
检查粮食时,发现库粮早已严重不足,而可怜的仓管用沙子企图蒙蔽过关,无奈死在将军剑下,留下孤儿寡母。
历朝历代,无论是鼎盛时期,还是衰落之时,确有一批志士仁臣,只要皇帝一生令下,刀山火海,万死不辞。
只是,为什么一定要等到王朝没落、繁荣不再的时候才想到志士仁臣?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江山变得千疮百孔、百姓已经民不聊生的时候才想到励精图治?王朝兴衰的国运如此,企业兴衰的原因又何尝不是?党派林立、推诿扯皮、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祸起萧墙自古以来屡见不鲜,企业往往不是死在竞争对手的手上,而是死在自己的内耗中,把自己推向了坟墓。
世间什么药都有,可就是没有后悔药。
二、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乱世之道,吴又可擎着行医的大旗,投奔恩师赵川。
《大明劫》观后感
《大明劫》观后感《大明劫》观后感第一章:影片简介《大明劫》是一部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历史题材电影。
影片主要讲述了明朝末年,崇祯皇帝自缢、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
第二章:剧情梗概影片以明朝末年的政治动荡为背景,展现了崇祯皇帝玩弄权术、奸臣当权的情景。
随着明朝的衰落和外族入侵的威胁,农民们纷纷走上反抗的道路,最终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导致明朝灭亡。
第三章:角色分析1:崇祯皇帝:影片中的明朝末代皇帝,虽然继承了明朝的衰落局面,但对政务处理能力不足,最终沉溺于宫廷权谋,导致明朝灭亡。
2:李自成:领导农民军起义,具有军事天赋和领导能力,最终攻破北京,结束明朝统治。
3:奸臣:在影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崇祯皇帝进行操纵,加剧了明朝的衰落。
第四章:影片风格和艺术特点1:史实还原:影片在剧情和场景设置上力求忠实于历史事实,给观众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2:叙事手法:影片运用了多个线索和角度来展示明朝末年的政治动荡,使故事更加丰满和有深度。
3:艺术表现:影片通过精美的场景、服装和道具,再现了明朝时期的文化氛围,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第五章:观后感《大明劫》是一部能够真实还原历史事件的电影,通过展示明朝末年的政治动荡和农民起义,让观众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影片中的角色形象鲜明,剧情跌宕起伏,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触动和思考。
附件:1:电影剧照2:电影海报法律名词及注释:1:反叛罪:指以武力或其他违法手段推翻当时统治者的行为,在法律上被视为犯罪行为。
2:颠覆国家政权罪:指以暴力、武力或其他手段,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在法律上被视为犯罪行为。
3:农民起义:指大规模的农民反抗社会压迫和剥削的行动,常常以武装冲突的方式出现。
大明劫观后感
大明劫观后感在忙碌的生活中,终于有了那么一段闲暇时光,让我能静下心来观看《大明劫》这部影片。
观罢,心中像是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泛起层层涟漪,久久难以平静。
影片开篇,那沉重的历史氛围就如同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将我带入了那个风雨飘摇的明朝末年。
战场上的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士兵们的面容充满了疲惫与恐惧。
我仿佛能闻到那刺鼻的火药味,感受到他们每一次挥刀时的绝望和挣扎。
故事的主人公孙传庭,一个怀揣着救国之志的将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无奈。
他所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外部的敌军,还有内部的腐败、混乱和人心的离散。
当他看着自己手下那一群士气低落、装备简陋的士兵,心中的焦虑可想而知。
我特别注意到一个细节,孙传庭在视察军营时,他弯腰捡起地上一把生锈的刀,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凝重。
那把刀,不仅仅是一件武器的腐朽,更是整个军队、整个国家衰落的象征。
而另一边,游医吴又可的出现,则为这部沉重的影片带来了一丝别样的色彩。
他游走于民间,见识了各种各样的病症和苦难。
他没有华丽的医馆,没有成群的助手,有的只是一颗治病救人的心和一个简单的药箱。
在他治疗病人的过程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那是一个贫困的小村庄,一位老妇人带着她生病的孙子来找吴又可。
孩子发着高烧,满脸通红,神志不清。
吴又可二话不说,立刻开始诊治。
他仔细地观察孩子的症状,摸摸额头,看看舌苔,然后从药箱里拿出几味草药,耐心地告诉老妇人如何煎服。
老妇人那充满期待和感激的眼神,吴又可专注而认真的神情,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在那个乱世中,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敬畏。
随着剧情的推进,孙传庭为了整顿军纪,重振军威,不得不采取严厉的手段。
他下令斩杀那些虚报战功、贪污军饷的军官,那一幕幕血腥的场景让人心惊胆战。
但从他那决绝的眼神中,我也看到了他破釜沉舟的决心。
与此同时,吴又可在军营中面对着可怕的瘟疫,他没有退缩,而是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来控制疫情。
他日夜研究,累得双眼通红,却依然不肯放弃。
大明劫观后感
《大明劫》观后感(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大明劫》观后感落木萧萧,西风又紧,壮士出关,功不成,誓不还,破虏杀贼,义胆忠肝。
悬壶济世,神游天下,不循常理,以一己之力,驱邪瘟,存医理,开医道先锋,造福后世。
本片主要是围绕两个中心人物来展开的——孙传庭和吴又可。
以“瘟疫”作为线索,将一个志在医人的郎中和一个志在医国的军人巧妙的结合展开,成功塑造了一个忠臣和一个医者的不同宿命。
他们一个是临危受命、统领明朝最后一批精锐之师的督师,一个是倦怠于太医院庸医弄权的官场的腐败而辞官做了江湖游医的落魄医士。
孙传庭欲救国,故操练士兵,整饬吏治,然而吏治积弊已久,又兼乡绅豪强横行。
吴又可求医道,故判别疫情,寻找瘟疫传播机理,却不为恩师所理解。
当瘟疫越演越烈,并夺走了恩师的生命时,孙传庭请吴又可出任军医。
至此,使地位和际遇的悬殊本不可能产生交集的人,因一场瘟疫让他们的人生和命运从此联系在了一起,一场场悲欢离合和人间惨剧也至此开始上演。
最终,医国者身死异乡而国破灭,医人者急流勇退,选择隐世着书终而医道常存。
虽然影片主要是围绕瘟疫展开,但不难看出,造成大明王朝的灭亡不单单是这样的天灾,而是种种积弊造成,这些原因都是造成大明王朝最终走向没落的因素。
影片中孙曾问吴:“大明朝是否气数已尽”吴答:“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历朝历代皆是始兴终衰,其中道理又可以为皆是重驭世之术,轻经世之道。
我朝积弊已久,非一味猛药可以痊愈。
”此处道理可以看出,医人与医国殊途同归,历代王朝总是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过程,而凡王朝久而未亡者,均是统治者有忧患意识且重视百姓的利益,把民放于首位,所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此为经世之道。
而统治者若总是想着如何剥削统治百姓而非想着如何为民谋福,王朝危矣。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
人患病而未能及时医治,亡去的仅是一人。
国患病而久未能治,亡去的却是整个国家。
《大明劫》影评
两个人物,一个时代——评《大明劫》郝凤玲汉语B122班 201206014233 在《大明劫》还没有上映之前,我已经通过各种媒体报道对这部电影的内容及情节有了大致的了解。
关于这部电影,媒体界大都认为它可能是我国历史题材剧的一个新的突破,是一部典型的正剧。
如此高的评价,令我迫不及待的观看了这部影片。
我虽然不懂什么才算对历史题材剧的突破,但是和我以往看过的历史题材剧(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电影)相比,《大明劫》没有如《戚继光》一样,构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英雄人物来表现主题,而是从两个人物的视角透视社会发展趋势及影片思想主题;《大明劫》也没有如《步步惊心》一样,以穿越来虚构历史,以男女情感为故事中轴,而是真实的再现历史,以明末经济凋敝,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等社会现状为史实,证实大明已穷途陌路;《大明劫》更没有如《美人心计》一样,着重表现宫廷中女性的争权夺利,《大明劫》全剧几乎没有女性角色,有也只是充当配角。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艺术文学的来源。
《大明劫》之所以能真实的反应历史,除了导演坚持反应历史真实外,更重要的是编剧创作时立足于社会生活。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可以选取的历史题材很多,这为剧本的创作提供了史料支撑。
“《大明劫》这个剧本创作大约历时两年半,其间改稿约32次”王竟导演一席话,这更使我明白一部文学作品,先不谈好坏,它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
然而,作者之所以能写出《大明劫》这一剧本,关键在于历史上真实的存在这件事情,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也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作者站在时代的潮流中从现代人的角度出发,述说着明末腐朽的统治阶级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矛盾日益激化,从而爆发了农民起义。
这部电影一开始就以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攻打开封切入,双方的激战使矛盾更加尖锐化,也为主角的出场奠定了基调。
“《大明劫》从两个人物的视角剖析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是明朝的末年,是一个乱世、末世,就有一种末世的感觉,从两个人物透视一个时代,这是一个吸引点”王竟导演根据贯穿全剧的两个中心人物,向我们展示了明末社会现状以及明朝灭亡前的种种挣扎和残酷现象。
《大明劫》观后感作文5篇
《大明劫》观后感作文5篇《大明劫》观后感作文(篇1)整个系列共有6集,每集约25分钟,分别是迷城幻影,丹凤朝阳,日月当空,盛世荣光,繁华如梦,凤凰涅槃。
绚丽的特效和诗化的讲解词充满了整个影片,时而婉转低回时而浑厚跌宕的曲子更平添一分遐想与浪漫。
它给予每一个看它的人一种深情,一种只要看见唐这个词便从嘴角扬起微笑的冲动,在某个花香吹暗尘的午后,可以回想起它幽微柔软,细腻缱绻的低语就心生向往。
我想导演一定和我一样也有着一个盛唐梦,被吞没在士子游女,锦衣珠翠,油壁香车,檀香墨块这些词语的堆砌与交叠里,不愿醒来。
很喜欢导演所述说的唐玄宗的故事,温婉而缠绵,像是不知出自那一家梨花深院里渺茫而哀愁的歌声。
世人皆苛责玄宗宁为美人误天下,而后又为天下弃美人。
而然我宁愿相信,他只是一个不知世事的顽童,外表上沉然自假设挥洒中州,实那么耽于梦想天马行空。
假如说唐太宗李世民是务实派,那么唐玄宗李隆基那么是一个不知不扣的梦想家,他可以接纳仗剑执酒狂放不羁的李白,可以许诺李白以一介布衣之身出入皇庭内苑,便说明他和李白其实骨子里是同道中人,他或许也是从内心歆羡这个白衣茹素的谪仙人的吧。
如假设没有这浩荡无涯的羁绊,他或许明日便携三尺青锋,醉一江春水,凤歌笑仲尼,散发弄扁舟而去了。
可是命运不会给他这样一个时机,他便只能醉卧于温顺乡美人膝。
上元佳节,大明宫鎏金朱雀灯璀璨而辉煌的光影里,香气杳杳飘散,透过芙蓉蕙帐,在那个穿着霓裳羽衣的身影周围氤氲出一片迷离的幻影。
飘举的长发,婉转的腰肢,漫卷的琼丝裙裾,叮当的环佩朱玉,假设断假设续好似要乘风归去。
浮生假设梦,为欢几何?此时的他和她,亦尚且不觉华宴终有散,世事总无常吧。
于是我便不愿再往下看,不愿看见动天柝地的渔阳鼙鼓只一夕间就打碎了他们的海誓鸳盟,不愿看见这座锦绣的宫殿被纷乱的马蹄肆意践踏与践踏。
骊山语罢清箫半,泪雨零铃终不怨,命如飘蓬,倾覆,生离死别,天下易主,飞光不过须臾。
于是再到上元佳节,就只剩他一人灯下独酌,一瞬间,不堪许多怅恨,难掩怆然。
大明劫观后感
大明劫观后感作为一部大型史诗电影,近期上映的《大明劫》可谓是备受关注。
这部电影将中国明朝末年的历史故事搬上了银幕,让观众们得以深入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本文旨在分享我个人对该电影的观后感,并就其中的几个方面作出评价和思考。
首先,我认为《大明劫》在电影结构上做得非常好。
整部电影分为了四个部分,为观众们呈现了清明上河图、靖难之役、嘉靖内阁和大同之役四段历史。
每个部分都按照时序进行了顺序讲述,并引入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使得观众们可以有机会了解这段历史的多面性。
电影中画面美妙、音乐悠扬,完美地展现了明朝末期社会的风貌和特点,令观众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
其次,在内容和情节方面,《大明劫》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通过生动的镜头和复杂的情节,电影描绘了朝廷内部的权力争夺和社会的混乱,展现了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和生死存亡。
电影中层出不穷的暴力场景以及血淋淋的残忍场面,令观众们感受到无力和悲哀。
同时,还为人物塑造加入了浓郁的人文色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残酷和死亡,更有的是人的弱点、人性的美好与丑恶的周旋。
第三,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整部电影有着极高的制作水平,画面质量和音乐表现都非常出色,无论是在视觉还是听觉上,这都是一次完美的表现。
从电影故事本身来看,也有着很高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
这部电影力图呈现出一个威权国家的发展和朝代更替,非常贴切地揭示了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它的制作、故事、演员的表演尽显华夏文化魅力,为观众们提供了一次别样的历史学习和生命探究。
最后,我也想谈谈这部电影给予我的启示和思考。
观看《大明劫》之后,我意识到历史对于我们个人和国家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历史上的每一次事件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教训,这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远离浅薄和肤浅,立足于制作人的视角去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下时代的价值观前行。
尤其在当下,越发要珍视文化传承和创新,守住民族文化的根源,才能在追求个性化的今天中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精髓。
大明劫观后感600字结合中医
《大明劫》是一部以明朝末年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大明王朝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医者吴又可凭借其高超的医术和坚韧的意志,救治病人并最终研制出针对瘟疫的特效药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中医的元素贯穿始终,成为了影片的核心之一。
首先,电影展示了中医在救治病人方面的巨大作用。
在瘟疫横行的时期,中医的针灸、草药等治疗方式成为了当时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吴又可凭借其深厚的医术和经验,针对疫情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法的创新,最终研制出了特效药,为救治病人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次,电影也展示了中医在生活哲学方面的内涵。
中医强调的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应该相互协调、相互融合。
在电影中,吴又可不仅治病救人,也在教导人们如何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
这种生活哲学的体现,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医的内涵和价值。
最后,电影还强调了中医在传承和创新方面的意义。
在电影中,吴又可研制的特效药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不断尝试、总结和反思中逐渐发现的。
这种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是中医发展不可或缺的驱动力。
同时,电影也展示了中医在传承方面的困难和挑战,这使得观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保护和传承中医的重要性。
总之,《大明劫》结合中医的元素展示了明朝末年的历史背景和人性的伟大。
这部电影不仅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重要作用,也激发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大明劫观后感精选
大明劫观后感说实话,这部电影拍的很成功,把明朝末年百姓的贫苦与地方豪强的富有进行了鲜明的比照,将明末朝廷官吏的腐败无能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真实〞,因为在那个时代确实如此,朝廷动乱不安,内忧外患,根本不存在太平的可能。
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带着农民起义,决心推翻明朝的统治,数年来转战了大半个中国,蚕食了不少明朝的领土,但是却屡次败在了明朝大将孙传庭的手中,在潼关第一场战役中更是被打的丢盔弃甲,仅剩十八骑与他一同逃走,可惜却是没有抓到李自成。
明朝当时还不了解李自成的力量,他所代表的是基层农民阶级的大群体,依靠无产阶级而活,所有的农民都是他的帮手,所以在孙传庭被崇祯皇帝关进监狱这几年,他一直在招兵买马,稳步开展自己的'势力,为自己所用。
因此,在几年后,李自成的军队就开展壮大,与当初潼关被打得狼狈不堪的他已经完全不同。
他再度攻城,明朝却是屡战屡败,尽管后来孙传庭再度出征,可当时的明军却已是强弩之末,装备、实力、钱财都是极度匮乏,而孙传庭曾经所率领的秦军精锐也在他坐牢的这几年全军覆没。
于是他决定先养兵,培养新兵的锐气;可是崇祯皇帝却不依,他怕再养出一个不听皇命的将军,于是他不想让孙传庭去养兵,反而是下旨让他直接出关迎敌。
其实在明朝那么多位皇帝中,崇祯不能算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可“自古皇帝多疑〞,他更是如此,在崇祯的手中:孙传庭、袁崇焕、卢象升等都是名将,颇具才华,但是却没有打出一手好牌。
袁崇焕:在北方满军入侵时,杀败努尔哈赤,打的满军溃不成军,可是却因与魏忠贤不和,在宁锦之战后辞官归乡,不再管理朝政大事。
卢象升:担任兵部尚书,力主抗清,守卫京师,连战皆捷,但却被高起潜陷害,免去职务,最后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高起潜却是拥兵不救,最终战死沙场,年仅三十九。
在明清时代,潼关是仅次于山海关的第二大关,地势易守难攻,只要肯防守,粮草充足,即可立于不败之地,而崇祯下旨出关作战,当时军中又爆发瘟疫,死的将士不计其数,军队本就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又经此大疫,早就被磨了锐气,虽然孙传庭是一代名将,却也是无力回天了,故有“传庭死,明朝灭〞这一说。
大明劫观后感
大明劫观后感
一直担心自己不够成熟,因此心急如焚地步入“大明劫”的影院,它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末世世界。
播放期间,影片充满恐怖、惊吓和紧张,像卷入一场恶梦般令人窒息,影片中流着传统中国式的情节,更强调的是超能力的面貌,即使穿越时空开启布鲁斯的本能,知道怎么做以突破任何挑战。
这部影片强调的是,每个人身上都有非凡的力量,能够支配人的命运。
生活的痛苦可能让大家忘记这一点,所以大明劫带给了我一种强烈的感悟,就是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勇敢去挑战,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并且,无论处境多么艰苦,要坚持自我,永不气馁!。
《大明劫》电影观后感(一)
《大明劫》电影观后感(一)《大明劫》是一部具有警示意义的影片,通过导演王竞抽丝剥茧之手,以战将孙传庭和游医吴又可的视角,分别从军、民两个方面,来解构大厦将倾的必然性与无可拯救性,诚然,国之将倾并非两人所直接导致,历史的悲剧也并非一天所写就,但临危受命的大将孙传庭,同样有很多人性弱点,虽然自己免于被杀,却在整军过程中大开杀戒,令人胆寒,唯有冯波扮演的孙传庭夫人冯氏,算是给大明这个即将翻页的封建王朝留下了一丝端庄与贤淑。
孙传庭由戴立忍扮演,作为从死牢中被突然放出,并委以重任的阵前大将,他人生的戏剧化逆转,也同样影响了整个家庭,包括妻与子。
孙传庭,从名字上看,似有“传宗接代,延续朝廷”之意,但及时历史使命降临,全民打拼,依然无力回天。
夫人冯氏,如古代千千万万女子一样,只能以“有姓无名”的方式存在于滚滚的历史洪流中。
如果回过头来揣摩《大明劫》,其实对于大明气数将尽苟延残喘这一段真实的历史,是从上至下,通过崇祯帝和孙传庭来进行的,尤以孙传庭戏份颇为吃重,无论是朝廷事,社稷事,地方事,事事操心,唯有家事,令他完全无忧,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贤内助——冯氏。
如果说崇祯帝在闯王破城之际,上吊于景山的老槐树,足以证明在大明的若干年统治中,总算造就出了一个有气节的贵族,那么随着丈夫战败而投井自尽的冯氏,也是代表了名门闺秀的英烈与忠贞,同样令人记忆深刻。
扮演冯氏的冯波,其实可谓经典的“竞”女郎,在《大明劫》之前,就参演过《圣殿》、《我是植物人》和《无形杀》三部王竞导演的作品,并在国际上斩获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奖项。
能有今天的成绩,以及导演的深度认可,并非是几个奖项可以代表和说明,冯波对表演艺术的追求以及在影视作品中的入木三分的角色刻画,才是她作为优秀演员的关键。
《大明劫》中留给冯波可供发挥的空间很少,但她并未因此而敷衍了事,据导演介绍,冯波曾为片中惊鸿一瞥的弹琴场景,自寻专业老师一学几个月,挑战八级曲目《将军令》,只为呈现最写实的表演而已。
观《大明劫》有感(大全五篇)
观《大明劫》有感(大全五篇)第一篇:观《大明劫》有感观《大明劫》有感五分监狱张一前段时间,看过一本关于明末的片子,极少的场次,极低的上座率和悲剧的结局,或许不为世人所好。
但它却有着不错的评分,至少豆瓣上7.5,足矣。
《大明劫》讲述了明末一官一民——孙传庭和吴又可“医国”、医民的故事。
影片中冯远征所饰演的大夫吴又可戴着斗笠,摇着虎撑穿行在大街小巷,穿过了瘟疫的阴霾,也穿越了历史的尘烟,缓缓走来。
历史上真实的吴又可在他59岁那年(公元1641年),江苏、河北、山东、浙江等省时疫流行甚剧,他的家乡吴县也不例外。
《吴江县志》有载:“当时连年瘟疫流行,一巷百余家,无一家幸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幸存者。
”又可在行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医用药风格。
在孙传庭命他为部队医官后,更是敢于突破传统,提出戾气治病说,终见成效。
又可先生后著《瘟疫论》,创用了达原饮等方剂,在“非典”期间发挥过重要作用。
人若不追求名利,又自身修德有才,必然对世有所作为。
他让我想起一个词,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精”与“诚”不分主次,相辅相成。
凡大医者,无不严谨诚爱、乐于奉献,凡大医者,无不严谨治学、恪守医德。
然而,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面对充满疑惑的世界,极少数医务人员忘记自己的神圣使命,暗中收受“红包”、“回扣”等,这些不正之风,是医患关系紧张的催化剂,破坏了人们心中的医生形象,给这个神圣的职业抹上了一层阴影。
在法制日益完善的今天,医疗事故的官司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医院和医生不断卷入医疗纠纷中。
在科学对某些疾病的局限性和病人的期待之间的矛盾中,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和病人要求之间的矛盾中,医生作为矛盾的中间者被矛盾推到了风口浪尖。
面对医疗体制的不完善,面对日益高呼的:“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行医似乎有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
我所庆幸的是在社会上恨医、伤医、甚至杀医频见报端的时候我考取了监狱人民警察,我想这不是逃避,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
《大明劫》观后感
《大明劫》观后感《大明劫》观后感(通用8篇)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明劫》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明劫》观后感篇1在连续三部现实题材影片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后,编剧谢晓东和导演王竞再接再厉,联手推出第四部作品。
这次,他们把笔触放到了历史上的明末时期,以一场瘟疫切入了当时社会的悲剧性。
转战历史题材,二人依旧保留了写实的风格,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史书中对明末时期的各种细节记载,让整部影片的历史风味达到了教科书和馆藏的级别。
正是在这样写实的历史氛围中,片中的两大主人公孙传庭和吴又可跃然银幕之上。
通过这两个人的内心挣扎,我们看到了在那个历史洪流中,即便是看清时事的人,也终究摆脱不了身不由己的宿命。
王竞导演之前的作品,女性主角和女主演的表现都十分亮眼。
《我是植物人》中的冯波、《万箭穿心》中的颜丙燕,都是影后级的表现。
而《大明劫》中的角色设置则更像香港双雄片。
戴立忍饰演的孙传庭和冯远征饰演的吴又可之间,有着鲜明的角色对立和戏剧矛盾。
孙传庭的史料记载较多,戴立忍则着重表现该角色在历史事件中的内心世界。
吴又可的史料记载很少,冯远征便将其独特的性格和对疾病的新认知凸显出来。
一收一放,相得益彰。
两位演技派大咖的碰撞,令人赞叹不已。
谢晓东编剧的作品,往往注重悬念的铺设和照应,以及细节上的社会深意。
《无形杀》和《我是植物人》,都是看到结局后才恍然大悟到让人脊背发凉的真相。
《大明劫》也不是温情的作品。
尽管这部戏中没有悬疑的戏份,但是谢晓东依旧用了很多暗示来讲述一些残酷的现实。
在他细研史料后,已经了解到明末时期,当社会积弊已久,历史洪流已经不可逆地像下一个时代涌去,个人的悲剧就已经无法避免。
孙传庭为了保证出关作战,最后对军营中的传染病采取了根除性解决,是一种取短痛免长痛的悲情。
谢晓东曾提醒来观影的朋友“这部戏会很冷”,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态度。
《大明劫》的观后感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大明劫》的观后感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大明劫》是一部由王竞执导,冯远征 / 戴立忍 / 冯波主演的一部剧情/ 历史 / 古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明劫》观后感(一):简单感想这部片子场面不大,情节不啰嗦,色调,背景,服饰等很写实,很喜欢,这部片子细节做得不错,功课也做得好,很喜欢里面光影,吴又可和老师观点对立时,冯远征那表情演的特好,不足是人物深度不足,节奏不够紧凑,里面有几个地方导演有想法,但没爆发出来(如杀管粮仓那段,躲在暗处的孩子喊爸爸,后来对比孙传庭自己孩子跑来喊爸爸,而孙传庭才杀了一个父亲,身上还有他的血渍),导演功力稍差,总觉得欠了点什么,总体,比冯导的“电视剧”《1942》好多了。
另外,根据看过的零星资料,其实中国一直和欧洲有交流,技术并不落后,明朝就使用火器是真的事情,而且中国人自己能制作枪支,甚至比欧洲还好,清朝也有枪支,不是拿刀去杀敌,至于清朝为什么被灭,我觉得我没看到真正的历史。
《大明劫》观后感(二):历史的教训和当下的改革四星半,难得的国产历史剧,难得的题材和角度。
打败大明的究竟是什么?潼关都要破了,乡绅们还在想着自己搜刮来的财富,还要用平民的尸体换军饷。
而不管外面的地方,百姓因为一口粮食流离失所,成为流寇。
所以孙传亭才会讲,这就是为什么他李自成可以输个十回八回,而我孙传亭连一回都输不起。
从历史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吸取很多教训,比如税制,比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比如货币的控制。
非常佩服孙将军的决断和家国情怀,可惜英雄生在了末世,碰上了昏君,不被皇帝信任。
吴又可又是另外一种人生了,乱世游医,医者仁心。
在行医方面颇能杀伐决断,出其不意,这点倒是和孙将军很像,可惜乱世中的医生能救一两个人之外,也只是乱世种的浮萍罢了。
联想到当下,反腐精准扶贫,更加重视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强党建,增强凝聚力,路子都是对的。
当下的处境可能更像王安石变法,统治者看到了问题,要解决,但解决问题依然要依靠这个官僚体系,如果这个官僚体系出了问题,好的东西也会落实不下去。
大明劫读后感
《大明劫》读后感
《大明劫》顾名思义,讲述一场大明朝的劫难。
看完《大明劫》,我久久不能缓过来,令我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很多,首先是吴又可的师父,他过于拘泥于祖宗经方,不懂得变通,此为医家大忌,但他所具有的奉献精神令我佩服不已。
吴又可在治疫情中,思想非常先进,领先世界200年开创性的提出病毒学说及病毒传播的方式。
他坚持自己的方法并去证明,不惧疫病,大胆的去治疗将士们,医者仁心,对患者一视同仁。
孙传庭很清楚地知道,人心乃是粮食,作为将领,他是一个极其负责又有计谋的人,但他太过无情,他能毫不留情的下令斩杀百余还在病情中的将士。
影片塑造吴又可和孙传庭的形象非常饱满。
让我想到了本次新冠肺炎的疫情,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医者无私奉献的治疗,他们奔赴一线,用毕生所学,不留余地的治疗患者,这让我深受感发,将来将走上医学道路的我,将以此为榜样,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坚守医学信仰。
大明劫的观后感作文范文
大明劫的观后感作文范文先说这孙传庭,那可是个有抱负的将领啊。
他就像一个在暴风雨中想要堵住堤坝漏洞的人,可是那漏洞太多了,还越捅越大。
他一心想挽救大明,可面对的是朝廷的猜忌、缺粮少饷还有那一群不听话的兵。
你看他训练士兵那段,那些兵啊,就像一群散漫的羊,完全没有军人该有的样子。
他只能下狠手整治,可这就像治病时猛药下得太猛,自己身体也会虚啊。
他满心无奈,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往前冲,就盼着能有奇迹发生,把这大明的江山给撑起来。
再说说吴又可,这个神医在电影里也是很出彩。
他治病的理念在当时就像是一股清流。
那些传统的大夫啊,守着老祖宗的规矩,不懂变通,就像现在有些人抱着老观念不肯接受新事物一样。
吴又可呢,他通过观察和实践,摸索出一套对付瘟疫的办法。
可他也不容易啊,在那乱世之中,既要治病救人,又要在各方势力之间周旋。
他和孙传庭之间的互动也很有趣,一个想治病救人,一个想拯救大明,都是心怀天下的人,可走的路却不一样。
电影里对瘟疫的描写那是相当真实,看着那些人在病痛中挣扎,就觉得生命在那个时候是多么脆弱。
这瘟疫啊,就像是压垮大明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些士兵和平民百姓,就像被收割的麦子一样,一批批地倒下。
这也让我想到,一个国家要是没有良好的医疗体系和应对灾难的能力,那可就危险喽。
还有啊,电影里的画面和氛围渲染得特别到位。
那种灰暗的色调,破旧的城墙,病恹恹的人们,一下子就把我拉进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感觉自己就像站在明朝的土地上,看着这个王朝一步步走向灭亡,心里那个堵啊。
从这部电影里,我也看出了很多人性的东西。
那些官员的贪污腐败,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百姓死活,这就是人性中的贪婪在作怪。
而孙传庭和吴又可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又让我看到了人性中的光辉。
在绝境中,有人选择堕落,有人选择坚守,这就是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命运。
这部电影也给了我们现代人不少启示。
就像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团队,如果内部管理混乱,像大明军队那样纪律松弛,人心不齐,那肯定是走不长远的。
《大明劫》:孙传庭们的命运一开始就是被注定的
《大明劫》:孙传庭们的命运一开始就是被注定的趁着过年休息,便在电视里随意的点击能看的电影,一来看起来快,很容易便能看完剧情,二来也当打发时间。
随手点开了《大明劫》,对历史有好感,便也有了看完的勇气,这年头看电影电视,都是需要勇气的,有些刚开几分钟,便没有了兴趣,有些看一会才能进入剧情,还有些一开始就能引人入胜,《大明劫》是属于那种看一会才能进入剧情越看越想看的电影。
《大明劫》看着是一部战争影片,讲战争也讲瘟疫,但这些都只是表象,本质上还是讲自古王朝兴衰的秘密,就是因为只讲“驭世之术”,忽视“经世之道”,本身就是劫数,只是集中爆发而已。
孙传庭不能不说是个优秀的将领,在面临没兵又没钱,崇祯的猜忌,下属的不作为,地方豪强的不配合,兵部催着出关解开封之围,还面临瘟疫的情况下,想办法筹钱,防瘟疫,最终出关,却又战死在出关的路上。
他的每一步,走的都的恰到好处,有远见也有魄力,甚至连他自己都问吴又可,大明王朝的气数是不是已尽?其实,在他心里,他是有答案的,却又不愿意相信自己心中的答案,尽忠职守,完成自己的宿命。
按照孙传庭的手腕,胜了是死,败了一样的死,这么聪明的人,他的内心里一定想到了结局,只是,在战争面前,在皇帝面前,他最终要完成自己的大写,至少是完成自己作为一个将领的使命。
再说吴又可以及吴又可的师傅,这个药局的赵川赵提领。
从判断病情开始,他们便发生了分歧。
赵提领是以祖宗的“伤寒论”来下药的,而吴又可却是按“瘟疫论”来下药的,不同的结论开出不同的药方,及至隔天吴又可便想回苏州,只是路遇上游飘来的尸体,让吴又可有返回潼关,他知道这一次,已经不是对病理对用药的分歧而是对“生命”的分歧。
赵提领按伤寒论医治,结果瘟疫规模性爆发,自己也染上瘟疫死于军中。
在临时之前,他自己都开始怀疑他医治的方向以及对顽疾的不甘心。
甚至在争论的时候,他和吴又可之间有段对话,明明像是风寒,为什么就不能用风寒的方式去治疗,一定要采取其它方式,他遵循的都是祖宗之法,他觉得自己是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明劫》观后感
在连续三部现实题材影片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后,编剧谢晓东和导演王竞再接再厉,联手推出第四部作品。
这次,他们把笔触放到了历史上的明末时期,以一场瘟疫切入了当时社会的悲剧性。
转战历史题材,二人依旧保留了写实的风格,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史书中对明末时期的各种细节记载,让整部影片的历史风味达到了教科书和馆藏的级别。
正是在这样写实的历史氛围中,片中的两大主人公孙传庭和吴又可跃然银幕之上。
通过这两个人的内心挣扎,我们看到了在那个历史洪流中,即便是看清时事的人,也终究摆脱不了身不由己的宿命。
王竞导演之前的作品,女性主角和女主演的表现都十分亮眼。
《我是植物人》中的`冯波、《万箭穿心》中的颜丙燕,都是影后级的表现。
而《大明劫》中的角色设置则更像香港双雄片。
戴立忍饰演的孙传庭和冯远征饰演的吴又可之间,有着鲜明的角色对立和戏剧矛盾。
孙传庭的史料记载较多,戴立忍则着重表现该角色在历史事件中的内心世界。
吴又可的史料记载很少,冯远征便将其独特的性格和对疾病的新认知凸显出来。
一收一放,相得益彰。
两位演技派大咖的碰撞,令人赞叹不已。
谢晓东编剧的作品,往往注重悬念的铺设和照应,以及细节上的社会深意。
《无形杀》和《我是植物人》,都是看到结局后才恍然大悟到让人脊背发凉的真相。
《大明劫》也不是温情的作品。
尽管这部戏中没有悬疑的戏份,但是谢晓东依旧用了很多暗示来讲述一些残酷的现实。
在他细研史料后,已经了解到明末时期,当社会积弊已久,历史洪流已经不可逆地像下一个时代涌去,个人的悲剧就已经无法避免。
孙传庭为了保证出关作战,最后对军营中的传染病采取了根除性解决,是一种取短痛免长痛的悲情。
谢晓东曾提醒来观影的朋友“这部戏会很冷”,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态度。
如果大家只是注重了影片的故事,那么会误以为《大明劫》是中医名家吴又可的传记片。
因为影片几乎详尽完整地叙述了吴又可发现传染病、提出瘟疫传染的理论、以及用理论去实践救治、最后将起初不被认可的理论总结成了流传后世的《瘟疫论》。
其跌宕起伏的经历,以及角色鲜明的个性表现,都是一部优秀传记片所应该包含的。
不过王竞和谢晓东的野心可不止于一部吴又可传记片那么简单。
王竞明确其努力,是为了把《大明劫》做成一部史诗片。
于是我们看到,《大明劫》的细节考究程度达到了令历史学家都佩服的程度。
影片中的明代武器,让我们看到了那些被遗弃的文明是多么珍贵;士兵们的铠甲、平民和官绅们的服装,以及各种建筑和室内装饰,都还原了史料中的描述。
尤其是三眼铳和可以换“弹夹”的大炮,让影片开场的攻城战,显出了无与伦比的气势。
据说《大明劫》中根据史料打造的诸多道具,已全数被电影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可见用心做电影的内地电影人仍在,内地的史诗片,也将会区别于古装片而为观众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