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
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功能主治
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功能主治1. 头部与颈部穴位•百会穴:位于头顶部的最高点,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等问题。
•风池穴:位于颈椎第一椎间凹陷,主治头痛、颈肩痛、目赤肿痛等。
•天柱穴:位于颈椎第七椎的两侧凹陷处,主治颈背痛、肩膀僵硬等。
•听会穴:位于耳朵下缘,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等。
2. 上肢穴位•曲池穴:位于手掌尺侧头级横纹与尺骨头之间,主治肘臂疼痛、肩臂酸痛等。
•合谷穴:位于第一掌骨之间,主治头痛、眼痛、耳聋等。
•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腹侧,主治心悸、胸闷、失眠等。
•太宗穴:位于手背尺侧横纹的太白骨上方,主治肩背痛、上肢麻木等。
3. 腹部穴位•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主治腹胀、泄泻、消化不良等。
•关元穴:位于小腹部,主治月经不调、腹痛等。
•天枢穴:位于脐中上3寸,主治腹痛、消化不良等。
•中脘穴:位于脐中上1.5寸,主治呕吐、腹胀等。
4. 下肢穴位•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主治下肢麻木、腰酸腿软等。
•巨阙穴:位于大腿外侧上部,主治下肢水肿、腰痛等。
•委中穴:位于膝盖内侧凹陷处,主治脚肿、膝关节痛等。
•足五里穴:位于脛骨前外侧,主治下肢肿痛、腹泻等。
5. 背部穴位•膀胱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主治背痛、腰痛等。
•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七椎棘突下,主治肩颈痛、颈椎病等。
•肺俞穴:位于背部肩胛骨下角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主治呼吸困难、哮喘等。
•命门穴:位于背部腰椎下凹陷处,主治腰酸腿软、泌尿系疾病等。
以上列举了常用的一些穴位及其功能主治,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和治疗的效果。
不过,在进行穴位按摩前需要明确穴位的具体位置,并遵循正确的按摩方法。
此外,人体穴位按摩是一种辅助疗法,如果遇到严重的疾病应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1.急性腰椎痛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
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
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
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
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
3.急性咽炎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
采用寸针,刺向印堂。
进针3/4寸,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4.急性结膜炎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寸针,直刺入骶后孔。
尽可能确定行经的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
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
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
两侧穴位都要针刺。
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的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最全人体穴位图及常见病按摩手法(带图)
人体穴位全图附加: 人体12个重要穴位(从上到下)1、合谷穴。
合谷穴的取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
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2、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
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
属于手太阴肺经。
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
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3、神门穴: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
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
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4、内关。
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
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
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5、后溪穴: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
人体40个常用穴位功效(建议收藏)
人体40个常用穴位功效(建议收藏)1百会穴——引气血上行百会穴:解决脱发烦恼第一要穴 ( 脱发、发质不好)操作方法:以手握空拳,用急速、间歇性手法敲打点压百会穴,每次5分钟左右。
注意力度要适中。
或者用梳子梳理头部,直至头皮微微发烫为止。
或者用手指干梳头每天起床和睡前各做一次。
穴位定位: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两耳直上连线中点。
2大钟+天柱——醒神健脑大钟、天柱:醒神健脑、大脑保健用于精力不足昏昏沉沉者。
操作方法:按揉大钟穴和天柱30--50次,也可用指腹按住此处6秒钟然后慢慢松开。
如此反复按压,不拘时做。
穴位定位:大钟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内踝下方,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往下1厘米。
天柱穴位于后脑骨正下方凹处。
在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
3率谷穴——偏头疼率谷穴:偏头疼气血瘀阻型,症状:眼冒金星视力模糊一阵阵跳疼重者伴有恶心想吐平时爱生气。
操作方法:每天晚上11点按摩率谷穴,每天一次,每次10分钟。
也可不拘时做。
不仅治疗偏头疼还可以促进睡眠。
穴位定位:率谷穴位于耳尖上边、正对着耳朵尖1.5寸的地方。
4解溪穴是头晕目眩的解药解溪穴:气血不足头晕目眩者一起身头晕眼前发黑睡觉不踏实爱做梦易遗忘。
操作方法:每天按压解溪穴10次,每次10秒钟后松开,再按下一次,坚持一个月;做转脚腕运动。
(盘腿坐在床上,双手分别握住脚踝和脚掌缓慢转动;坐在椅子上脚尖着地,以脚腕为轴转动。
每次左右脚各转动100下早晚各一次长期坚持保健效果很好的)。
穴位定位: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脚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5神庭配印堂——精神疲惫神庭配印堂:(头昏脑胀精神疲惫的经常使用电脑、重脑力劳动者)操作方法: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从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然后在此两穴进行点按,每次3--5分钟至有微热,不拘时做。
如果睡前按揉两穴可让你睡得香甜,失眠多梦的症状会消失不见。
穴位定位:神庭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中医常用100个穴位
中医常用100个穴位中医学认为,人体有361个主要穴位,其中有100个是应用频率较高的常用穴位。
这些穴位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通过调理气血、通畅经络、调和阴阳来促进身体健康。
以下是中医常用的100个穴位。
1. 头部穴位- 百会穴: 位于头顶顶骨后部,具有疏风清热的作用。
- 风池穴: 位于两耳后,可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 太阳穴: 位于太阳眼周围,可缓解偏头痛和眼部不适。
2. 面部穴位- 额白穴: 位于眉毛中央,可缓解头痛、目眩等症状。
- 眉心穴: 位于两眉正中,可调节心情、缓解压力。
- 迎香穴: 位于鼻翼旁,可畅通鼻窍、缓解鼻塞。
3. 颈部穴位- 天柱穴: 位于颈椎下方凹陷处,可缓解颈部疼痛、肩周炎等症状。
- 风府穴: 位于颈椎两侧,可改善头晕、失眠等不适。
- 风市穴: 位于颈椎外侧,可缓解颈椎病、肩颈紧张等问题。
4. 胸部穴位- 太渊穴: 位于胸骨下方凹陷处,可缓解心悸、气短等症状。
- 中脘穴: 位于胸骨下方,可调理胃肠功能、缓解消化不良。
- 曲池穴: 位于乳房下方,可缓解乳房胀痛、乳腺增生等问题。
5. 腹部穴位- 关元穴: 位于脐中,可调理生殖系统、改善尿频等问题。
- 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可缓解胃脘痛、胃胀等症状。
- 气海穴: 位于肚脐下方,可调理脾胃功能、缓解腹泻等问题。
6. 背部穴位- 大椎穴: 位于颈椎与胸椎交界处,可缓解颈肩痛、头晕等问题。
- 腰阳关穴: 位于腰部正中,可缓解腰酸背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 命门穴: 位于腰部下方凹陷处,可调理肾脏功能、缓解腰腿疼痛。
7. 手部穴位- 劳宫穴: 位于手腕背侧,可缓解手腕酸痛、手指无力等问题。
- 阳谷穴: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可缓解头痛、牙痛等症状。
- 曲泽穴: 位于手背近大拇指根部,可调理肩周炎、手腕疼痛等问题。
8. 足部穴位- 太冲穴: 位于足底部,可缓解失眠、焦虑等问题。
- 关元穴: 位于脚背正中,可调节生殖系统、改善尿频等症状。
人体常用穴位位置图及作用与好处-人体准确位置图
人体经常应用穴位地位图及感化与利益导读:经由数千年的研究和沉淀,穴位摄生的平庸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中医以为,人体经脉上有361个穴位,假如再加上经脉之外的穴位,就有上千个.要控制这些常识,对于通俗人来说十分艰苦,是以穴位摄生似乎离人们的日常生涯还有点远.本文总结出便于大家记忆的十个主要摄生穴位,日常平凡按揉几下,可助您强身健体,祛病摄生.一、风池穴:明目醒脑中医讲“头子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的地位: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合营,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合营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四周肌肉,可以有用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表里风邪激发的头痛,以及长时光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惫.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清除疲惫的感化.二.中脘穴:养胃中脘穴的地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衔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斯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合营治疗.三.关元穴:补肾固元关元穴的地位: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按揉关元穴可填补肾气,延缓年轻.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失落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懈弛解许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瞄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到发烧.四.内关穴:养护心脏内关穴的地位:张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段,可以看到手臂中央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段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 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疏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阁下,直至局部觉得酸麻.除了呵护心脏,内关穴照样个济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时代,合营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痛苦悲伤的后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痛苦悲伤等病症.五.合谷穴:清热止痛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张开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沉着止痛的感化,仇人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感化.因为风热伤风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克不及立时奏效,均可经由过程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觉得酸.麻.胀为宜.假如伴随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四周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六.委中穴:解腰背酸痛委中穴的地位: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态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畅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行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持续按压20次阁下.值得提示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照样要以补肾为本.七.阳陵泉:舒筋活络阳陵泉的地位: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刻要危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崛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地位.日常平凡按揉阳陵泉,再合营运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四周的痛苦悲伤.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感化.八.足三里:“万能”穴平易近间一向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地位: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假如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别的,足三里对高血压.冠芥蒂.肺芥蒂.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感化.白领和亚健康人群,天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惫.九.三阴交穴:滋阴养颜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感化.从经期前三天开端,天天按揉三阴交,保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竖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阁下,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感化,所以不合适妊妇.十.涌泉穴:安神健体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平易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天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阁下,有助睡眠.神经虚弱的人,可将时光延伸为半个小时.气象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漫步,刺激涌泉穴.专家提示:平凡按揉穴位可以治疗懈弛解疾病,有摄生保健的感化,但其实不料味着包治百病.除下场部按揉外,还要调剂全身的状态.值得留意的是,穴位按揉固然简略有用,也其实不是人人合适,尤其是孕产妇和体弱者要在大夫的指点下操纵,不要随便测验测验.【免责忠言】本站宣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干操纵请咨询当地病院医师,或参加穴位摄生③群:82716593 交换评论辩论.。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人体穴位是人体上一些特殊的部位,经络在这些部位上汇聚,具有控制身体功能的作用。
按摩这些穴位能够有效的缓解身体疲劳,增强免疫力,调节生理功能等,被广大人们所喜爱。
以下是十大人体穴位以及保健按摩法。
一、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的凹陷处,是一处十分敏感的部位。
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将食指和中指放在太阳穴处,轻轻旋转按摩20次。
二、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颈椎第一根棘突下缘的凹陷处,是头颈部保健的重要穴位。
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椎疼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食指捏住风池两侧的凹陷处,轻轻按摩。
三、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心中央,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按摩涌泉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涌泉穴5分钟。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正中间,第一、第二掌骨之间。
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口渴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合谷穴2-3分钟。
五、天宗穴天宗穴位于脚背部,第一、第二跖骨骨间凹陷处。
按摩天宗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关节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天宗穴3-5分钟。
六、肩井穴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往前约3个手指宽的凹陷处。
按摩肩井穴可以缓解肩颈疼痛、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肩井穴2-3分钟。
七、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间。
按摩神阙穴可以缓解腹部胀气、腹泻、便秘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神阙穴2-3分钟。
八、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腿内侧,胫骨下缘前1/3与后2/3的交界处。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失眠、前列腺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三阴交穴3-5分钟。
九、液门穴液门穴位于脊骨最下端凹陷处。
按摩液门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肾虚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液门穴5-10分钟。
十、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缘下3个指宽处。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缓解消化不良、便秘、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5分钟。
40个常见病穴位按摩大全(收藏版)
40个常见病穴位按摩大全(收藏版)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保健按摩;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之功效。
人体的穴位有409个,每个穴位有它独特的功能,生活上常出现的头痛、牙痛、肩部疼痛、腰椎酸痛等,都可以通过按摩穴位进行缓解。
1.扁桃腺疼痛——合谷穴“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指压“合谷”对于缓解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还对于缓解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2.消除失眠症——摩擦涌泉“涌泉穴”在脚心斜走处,用手摩擦脚也可以。
但是使用脚心相互摩擦,能同时刺激双脚的“涌泉穴”是比较合理的。
如此反复做三十六回,不久就会安稳入睡了。
3.自汗、盗汗——阴谷、肾俞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支配。
所以,在膝盖关节内侧的“阴谷”与在第2腰椎左右2厘米处的“肾俞”,对多汗症非常有效。
4.低血压——百会穴“百会”在头的最上部之中心,将两手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气,强力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血液循环会变为良好。
在感到头重、头昏脑胀时,稍微强力的指压叫“百会”的穴位,会觉得很舒服。
5.风湿疼痛——内关、外关、百里上半身疼痛,以指压“外关”和“内关”最有效。
“外关”位于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
“内关”位于“外关”的反面。
下半身疼痛,以指压“百里”最有效。
指压上述穴位时,必须左右交替,一面吐气一面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每天操作数次。
如果患处肿胀、发炎的话,不可按压患处,在患处附近缓缓的压即可。
6.感冒、发烧——大椎挺直身体、颈部向前倾,在颈根处有块隆起的骨头。
在此隆起骨中,最接近颈部上面的骨称为第7颈椎、其下降之骨(第一胸椎)间凹洼的中心,即是称为“大椎”的穴位。
强力按压此穴位,能帮助退烧、快速缓解感冒的各种症状。
7.高血压——“高血压点”在脚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横纹,其中央是称为“高血压点”的穴位。
常用养生保健穴位介绍
常用养生保健穴位介绍养生保健穴位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有365个穴位,通过按摩、敲击或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养生保健穴位。
1.风池穴(GB20):位于颈部头后正中线,两侧有突出的骨头,就是风池穴。
按摩风池穴可以舒缓头痛、眼痛和颈肩酸痛,促进血液循环。
2.四白穴(SI3):位于手臂腕关节背侧,手掌侧腕横纹的尺侧。
按摩四白穴可以缓解手臂疲劳、头痛和眼痛,还可以提高免疫力。
3.鱼际穴(UB67):位于脚趾尖的外侧,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鱼际穴可以缓解头痛、眼痛、鼻塞和失眠,促进深度睡眠。
4.阳陵泉穴(GB34):位于小腿外侧,膝盖下方约2寸的凹陷处。
按摩阳陵泉穴可以缓解腰痛、关节疼痛和消化不良,还可以提高免疫力。
5.合谷穴(LI4):位于手背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牙痛、鼻塞和颈肩酸痛,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6.内关穴(PC6):位于手腕掌侧中央腕横纹处,掌根部的凹陷处。
按摩内关穴可以缓解恶心、呕吐、焦虑和失眠,还可以调节心脏功能。
7.三阴交穴(SP6):位于小腿内侧,距踝骨上缘4横指(拇指和小指自然张开时的宽度)处。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和消化不良,还可以调节血压和血脂。
8.丰隆穴(KI3):位于足底中央突起处,距足后跟约1寸。
按摩丰隆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失眠和便秘,还可以促进肾脏功能。
9.中渚穴(CV17):位于胸骨下端凹陷处。
按摩中渚穴可以缓解焦虑、心悸和胸闷不适,还可以调节心脏功能。
10.厉兑穴(LV13):位于腹部,脐下丹田凹陷处。
按摩厉兑穴可以缓解胃痛、腹胀和消化不良,还可以调节肝脏功能。
人体的穴位图及功能主治
人体的穴位图及功能主治穴位图人体的穴位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们是人体上特定位置的一些敏感点,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缓解疾病症状。
下面是一张常用的人体穴位图,图中标示了一些常用的穴位和它们对应的功能主治。
头部穴位•百会穴(Bai Hui):位于头顶正中线的后发际正中点,可以提神醒脑、舒缓头痛、眩晕等症状。
•印堂穴(Yin Tang):位于两眉间的凹陷处,可以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失眠等问题。
面部穴位•迎香穴(Ying Xiang):位于鼻翼两侧的凹陷处,可以缓解鼻塞、鼻窦炎等鼻部问题。
•四白穴(Si Bai):位于面部侧线与头骨上缘的交点,可以缓解面部疼痛、痤疮等问题。
上肢穴位•曲池穴(Qu Chi):位于肘横纹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可以缓解手臂疼痛、肩周炎等问题。
•内关穴(Nei Guan):位于手腕横纹与掌横纹之间的凹陷处,可以调节心脏功能、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
躯干穴位•涌泉穴(Yong Quan):位于足底正中线最后一个趾骨之下的凹陷处,可以帮助入眠、缓解焦虑等。
•气海穴(Qi Hai):位于脐中下方1.5寸,可以缓解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
下肢穴位•足三里穴(Zu San Li):位于小腿前外侧突起边缘,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等。
•太冲穴(Tai Chong):位于足背第一、二蹠骨之间的凹陷处,可以缓解失眠、焦虑等问题。
穴位的功能主治•百会穴:调节神经系统、改善记忆力、缓解头痛、头晕等。
•印堂穴:平衡心情、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头痛、眩晕、失眠等。
•迎香穴:通鼻窦、缓解鼻塞、鼻炎、鼻窦炎等问题。
•四白穴:缓解面部疼痛、口腔溃疡、痤疮等。
•曲池穴:缓解手臂疼痛、肩周炎、关节疼痛等。
•内关穴:调节心脏功能、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
•涌泉穴:帮助入睡、缓解焦虑、失眠、健脑。
•气海穴:缓解消化不良、腹泻、胃胀等问题。
•足三里穴: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缓解疲劳等。
•太冲穴:缓解失眠、焦虑、月经不调等。
常用穴位汇总分类
常用穴位汇总分类穴位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部分,是身体上特定的点位,通过按压或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下面是常用的穴位汇总,按照功能进行分类:1.头部穴位:-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上,后发际正中点处。
-头维穴:在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点的头部后方.-神庭穴:在前发际正中点的头部前方.-四神聪穴:位于耳垂与前额连线的中点.-神门穴:在头顶及头发的分界线上,两耳垂连线的中点.-大林穴:位于耳后下方.-陶道穴:在头侧面,耳下角前方.-玉枕穴:在颈椎第一、第二关节的旁小窝.-头陷穴:在额骨窝的最低点处.2.颈部穴位:-风池穴:后项部,两侧颈椎棘突旁.-天柱穴:在颈椎棘突下方凹陷处.-天宗穴:两颈椎棘突与耳后连线的中点.-颈巅穴:在头部中线上方,头顶与后发际骨连线之中点.-颊车穴:在下颌角前方颈侧面.-颧压穴:在颧骨下缘.-手三里穴:在肩胛骨下方,第一肋间隙内.3.胸腹部穴位:-大椎穴:在胸骨上角两侧凹陷处.-俞府穴:背部肩胛骨中点.-承浆穴:在胸骨下端凹陷处.-心俞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方凹陷处.-足三里穴:在胫骨前外侧面,距膝盖外侧缘3寸处.-大包穴:在脐中下3寸处.-中脘穴:在腹直肌脐中点与胸骨下端连线中点处.-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处.4.背部穴位:-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上,后发际正中点处.-脊中穴:在背部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方凹陷处.-腰五穴:在腰椎顶骨棘突下方凹陷处.-肺俞穴: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方凹陷处.5.腰骶部穴位:-命门穴:在脊椎棘突最低的一点处.-大杼穴:在第五腰椎棘突下方凹陷处.6.上肢穴位:-阳池穴:在手背与食指肌腹之间的凹陷处.-尺泽穴:在前臂尺侧,桡骨与尺骨之间,当手腕横纹与尺头相连的中点处.-曲池穴:在肘横纹尺侧端旁开1.5寸处.-肩井穴:在肩部外侧,当颈项肌腱与肩峰肌腱交叉之处.7.下肢穴位:-足三里穴:在胫骨前外侧面,距膝盖外侧缘3寸处.-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踝关节下方外缘.-至阴穴:在脚背尺侧趾甲下0.1寸处.-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踝关节下方内缘.。
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
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神庭穴的作用:治疗头痛、鼻病阳白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丝竹空穴的作用: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睛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诸疾患四白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巨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水沟穴的作用:治疗昏迷、中暑、休克兑端穴的作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上星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痛、鼻痛攒竹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瞳子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承泣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迎香穴的作用: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禾髎穴的作用: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地仓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承浆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天突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璇玑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神藏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华盖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膻中穴的作用:治疗气短、哮喘、噎嗝鸠尾穴的作用: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上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梁门穴的作用: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中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气喘下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水分穴的作用: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神阙穴的作用: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气海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关元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中极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曲骨穴的作用: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横骨穴的作用: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人迎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缺盆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项强水突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云门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闷气舍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气户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肋胀痛中府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痛灵墟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神封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期门穴的作用: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不容穴的作用: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章门穴的作用: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太乙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天枢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大横穴的作用: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外陵穴的作用:治疗脐周痛带脉穴的作用: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水道穴的作用: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府舍穴的作用:治疗腹痛气冲穴的作用: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冲门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尿闭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定喘穴的作用:治疗哮喘肩中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肩外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肩井穴的作用: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秉风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肩凝天宗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臑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臂酸痛膈俞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魂门穴的作用: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脾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京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三焦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气海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痔疮关元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膀胱俞穴的作用: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秩边穴的作用: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白环俞穴的作用: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会阳穴的作用: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商阳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脑充血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合谷穴的作用: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阳溪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阳池穴的作用: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支沟穴的作用: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四渎穴的作用:治疗齿痛、肘臂痛手三里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半身不遂曲池穴的作用: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肩髃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曲垣穴的作用: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肩髎穴的作用: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肩贞穴的作用: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臂臑穴的作用: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消泺穴的作用:治疗颈痛、麻痹、头痛清冷渊穴的作用:治疗肩痛、头痛天井穴的作用:治疗喘息中魁穴的作用:治疗手指不伸少泽穴的作用: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液门穴的作用: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前谷穴的作用:治疗吐血、耳鸣、手痛后溪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麻、耳聋中渚穴的作用: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腕骨穴的作用:治疗腕痛、麻痹、指肿阳谷穴的作用: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养老穴的作用:治疗肩臂痛麻、弱视外关穴的作用: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支正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小海穴的作用: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青灵穴的作用:治疗肘关节伤痛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曲泽穴的作用:治疗肘痛、热病少海穴的作用: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间使穴的作用: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列缺穴的作用:治疗头痛内关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大陵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热病神门穴的作用: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鱼际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头痛少府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劳宫穴的作用:治疗中风、齿痛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伏兔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阴市穴的作用: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梁丘穴的作用:治疗膝部麻痹犊鼻穴的作用: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上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条口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丰隆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痉挛、痛麻下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胀痛、盗汗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筋箕门穴的作用:治疗腿痛、生殖器病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血海穴的作用: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阴谷穴的作用:治疗膝痛、阳痿、带下风市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木阴陵泉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腰病中渎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膝阳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地机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阳陵泉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漏谷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三阴交穴的作用: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三阳交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颈椎痛阳辅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悬钟穴的作用: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复溜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太溪穴的作用:治疗四肢麻痹照海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病、肾病公孙穴的作用:治疗一切气病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承扶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殷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委中穴的作用:治疗腰背痛浮郄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委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合阳穴的作用:治疗脊髓病、抽筋承筋穴的作用:治疗一切筋痛筑宾穴的作用:治疗腿痛承山穴的作用:治疗内外伤痛飞扬穴的作用: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跗阳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昆仑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眩晕、腰痛申脉穴的作用: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金门穴的作用:治疗癫痫、筋病京骨穴的作用:治疗脚痛仆参穴的作用:治疗足跟骨痛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涌泉穴的作用: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丘墟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中封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足临泣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痛、眩晕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太冲穴的作用:治疗腰痛、调经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腹行间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腹痛、腰痛侠溪穴的作用: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厉兑穴的作用: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
中医穴位常用穴位的功效与应用
中医穴位常用穴位的功效与应用中医学认为,人体有数百个穴位分布在经络中,这些穴位与身体的脏腑器官相连接,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常用的穴位及其功效与应用。
1. 风池穴(Fēng Chí Xué)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颈椎旁突起的肌肉凹陷处。
按揉风池穴能缓解颈椎病、头痛、眩晕等症状,同时还有清热、退烧的效果。
2. 太渊穴(Tài Yuān Xué)太渊穴位于足底第一跖骨关节孔,按揉太渊穴能缓解腹痛、腹泻、腰腿酸痛等症状,对于调节肠胃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
3. 三阴交穴(Sān Yīn Jiāo Xué)三阴交穴位于脚内侧踝骨上方三寸的凹陷处。
按揉三阴交穴可以调节月经不调、经期痛经等妇科问题,同时还能增强体内的气血运行。
4. 合谷穴(Hé Gǔ Xué)合谷穴位于大拇指与食指第一骨关节之间的凹陷处。
按揉合谷穴能缓解头痛、牙痛、失眠等问题,还可以调节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
5. 降压穴(Jiàng Yā Xué)降压穴位于手腕横纹下三寸处。
按揉降压穴有利于降低血压,对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帮助。
6. 鱼腰穴(Yú Yāo Xué)鱼腰穴位于脚背外侧第五跖骨与小腿骨胫骨之间的凹陷处。
按揉鱼腰穴能缓解腰酸背痛、下肢疼痛等问题,对于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等症状有效。
7. 足三里穴(Zú Sān Lǐ Xué)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缘与胫骨前缘之间的凹陷处。
按揉足三里穴可以缓解胃肠问题、腹胀、便秘等症状,并能增强体力,改善疲劳状态。
以上只是中医常用穴位中的一部分,每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功效与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或针灸,以达到调理身体、促进健康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穴位疗法时,要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尤其是对于针灸这一种需要专业技术的疗法,不可自行尝试。
图解手脚上12个穴位防治百病
图解手脚上12个穴位防治百病中医认为,手和脚上有很多重要的养生穴位,在家庭生活中常按摩这些养生穴位,可以解决或减轻一般疾病,还能达到强体保健的作用。
不妨常常按摩这些穴位,以防治百病。
1、少商手太阴肺经,此穴在大拇指里侧、指甲下方0.1寸处。
主治:胸闷胀满、缺盆痛、喘咳、气逆烦心、掌中热,中风小便数而欠,喘渴桡背痛、咽喉肿痛、肩背痛。
2、商阳手阳明大肠经,此穴在食指上,靠大拇指一侧,距指甲根0.1寸处。
主治:下牙痛、咽喉肿痛、鼻衄、鼻流清涕、口干、目黄、颈肿,上肢伸侧前缘及肩部疼痛或运动障碍等。
3、中冲手厥阴包心经,此穴在中指尖的中央,距指甲大半米粒。
主治:心悸、心烦、胸腹支满、心痛、精神失常、上肢痉挛、手心热,腋肿、面赤、目黄等。
4、少冲手少阴心经,此穴在小指靠无名指一侧,距指甲跟脚一分多的地方。
主治:心痛咽干、口渴、胸肋痛、上肢屈侧后缘疼痛,厥冷、手心热、目黄等。
5、关冲手少阳三焦经,此穴在无名指指甲下方一分处,距指甲根米粒大小。
主治:耳聋、咽喉肿痛、颊部,耳后疼、肩部,前肩痛或小指障碍,汗出等症。
6、历兑足阳明胃经,此穴在二脚趾外侧(靠小趾那边),距趾甲根脚约一分处。
主治:高热汗出、鼻衄、唇诊、口渴、头痛、咽喉肿痛、颈肿、惊厥、发狂、脘腹胀满、肠鸣、腹水、腹股沟、下肢前外侧、足背及第三脚趾疼痛或运动性障碍。
7、隠白足太阴脾经,此穴在大脚趾内侧,距指甲跟脚一分处。
主治:舌本强、食则呕,善意、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不下、脘腹胀痛、大便溏泄、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黄疸等。
8、至阴足太阳膀胱经,此穴在小趾外侧,距趾甲根脚一分处。
主治:头颈强痛,痔、虐、狂、癫疾,目黄、泪出、腰疾痛及运动障碍,眼球胀痛、鼻衄、半身不遂,腘窝、腓肠肌、足小趾等处疼痛或运动性障碍。
9、窍阴足少阳胆经,此穴在四脚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距趾甲根脚一分处。
主治:往来寒热、口苦、肋痛、偏头痛、瘰疬(老鼠仓)、疟疾,股、膝、小腿外侧、四脚趾等处疼痛、运动性障碍等。
保健按摩师人体常用穴位
保健按摩师人体常用穴位保健按摩师人体常用穴位(92+8个穴位)一、头面部(21穴+8)1.印堂穴(经外奇穴)定位:两眉头连线之中点。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鼻塞,高血压,小儿惊风,鼻炎病。
近视,远视上星穴(督脉)前发际正中上1寸处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头皮肿,目不远视。
2.神庭穴(督脉)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
主治:头痛,眩晕,目眩,惊悸,不眠通天穴: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
5寸主治:头痛,眩晕,鼻塞,鼻出血,鼻渊。
3.睛明穴(足太阳膀胱经)定位:闭目,眼内眦的内上方0.1寸处。
主治:眼部疾病,面瘫。
耳门穴:屏上切际前,下颌骨踝状突后缘凹陷,张口取穴。
主治:耳聋耳鸣,耳痛,齿痛,聍耳(中耳炎)听会穴: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踝状突后缘处,张口取穴。
主治:耳聋,耳鸣,口吃,头痛,面痛。
翳风穴: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间凹陷处主治:耳聋,耳鸣,颊肿,口吃。
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主治:头痛,头晕,目赤,肿痛,项背,强痛,中风,热病,感冒。
风府穴: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主治:中风不语,半身不遂,头项强痛,咽喉肿痛。
4.攒竹穴(足太阳膀胱经)定位:两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
主治:头痛,目眩,眼部疾病,面瘫等。
5.鱼腰穴(经外奇穴)定位:两目正视,眉毛中点,直对瞳孔处。
主治:目赤肿痛,眉棱骨痛,眼睑颤动,目疾,面神经麻痹,眼肌麻痹等。
6.丝竹空穴(手少阳三焦经)定位:眉毛外端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目昏花,齿痛。
7.阳白穴(足少阳胆经)定位:两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
主治:头痛,目疾。
8.太阳穴(经外奇穴)定位:颞部,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后1寸处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感冒,眼疾,面瘫。
9.四白穴(足阳明胃经)定位:目下1寸,眶下凹陷中。
主治:赤目肿痛,面疾痉挛,口眼歪斜,头痛,目眩,眼痛。
10.鼻通穴(经外奇穴)定位:鼻骨下凹陷处,鼻唇沟上端尽处。
主治:头痛,鼻渊。
十大按摩养生穴位
十大按摩养生穴位按摩养生的好处在现代已经被广泛接受和实践。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十大按摩养生穴位,这些穴位不仅可以帮助缓解身体的疲劳,还能够有效改善多种疾病的症状。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十大穴位按摩的方法和功效。
一、涌泉穴涌泉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穴位之一,位于足底最前端,是起到调节人体阳气的效果。
想要按摩这个点,可以先沿着足底找到一个凹陷的点,在凹陷点下方1.5寸出的位置就是涌泉穴。
按摩可以使用手指或者按摩器,由轻按到重按,每次按摩1-2分钟。
二、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背最凸起处的中央,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以及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穴位。
想要按摩这个点,可以利用手指或者按摩球,由轻按到重按,每次按摩1-2分钟。
三、中极穴中极穴位于人体手掌最中央的位置,是调节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的重要穴位。
找到这个穴位后可以使用拇指用力按压,按摩1-2分钟。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和手腕的中央,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缓解手部的疼痛和不适感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使用手指或者按摩器,每次按摩1-2分钟。
五、下巨虚穴下巨虚穴位于大腿外侧,从髌骨外侧缘下3寸处,找到一个穴位。
它是控制人体生殖系统,并改善月经痛,治疗失眠等多种疾病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用手指或按摩器,按摩1-2分钟。
六、膻中穴膻中穴位于胸骨与剑突之间,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缓解心口痛,胃痛等多种疾病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使用拇指或按摩球,按摩1-2分钟。
七、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部正中央,是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并改善腰痛,头痛等多种疾病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用手指或按摩器,按摩1-2分钟。
八、命门穴命门穴位于人体腰部的最下方,是治疗腰痛,肾虚等疾病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使用按摩球或手掌,按摩1-2分钟。
九、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的最顶部,是调节人体神经系统,改善头痛,眩晕等症状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用手指或者按摩器,每次按摩1-2分钟。
十、太阳穴太阳穴位于人体头侧,与眉毛连线从眉毛外侧向上走1厘米,向太阳穴处偏移1厘米的位置,是缓解头痛,眼疲劳等症状的有效穴位。
保健推拿常用穴位介绍925
④癫狂痫
潮热
⑤吐血 鼻衄
脾俞
(脾的背俞穴)
胃俞
(胃的背俞穴)
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主治: 共性 ①胃痛 呕吐 腹胀 泄泻
肠鸣 痢疾 ②腰背痛 ③衄血 便血 崩漏 ④水肿 肌肉萎缩
肾俞(肾的背俞穴)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主治:①月经不调 带下不孕 不育 遗精 阳萎 遗尿 水 肿 小便不利 ②腰腿痛 ③耳鸣 耳聋
②癫狂痫
神阙
定位:脐的中央 主治:①虚脱 脱肛
②腹痛 腹胀
泄泻 水肿臌胀
天枢(大肠的募穴)
定位:脐中旁开2寸。 主治:①绕脐腹痛 呕吐
腹胀肠鸣 泄泻 痢疾 便秘 肠痈 ②月经不调 痛经
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 脐下1寸半。
主治:虚脱、形体赢瘦、 乏力等气虚病证;
腹泻、便秘等肠腑病证;
命门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 主治:①月经不调 带下
阳萎 遗精
②腰脊痛 ③下肢痿痹 ④泄泻
夹脊
定位:第一胸椎至第五 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
线旁开0.5 寸。
主治:
上胸部穴位主治心肺、上 肢的疾病;
下胸部穴位主治胃肠疾病 疾病;
腰部的穴位主治腰、腹、 下肢疾病。
定喘
定位:大椎穴旁0.5寸。 主治:1 哮喘、咳嗽;
迎香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 当鼻唇沟中。
主治: ①鼻疾:鼻塞 鼻衄 鼻渊 ②面瘫 面肿 面痒 ③胆道蛔虫症
太阳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 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
目眩、目涩、口眼喎斜。
风池
定位:后发际正中上1寸,斜方肌 上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
常见保健穴位定位与作用
三阴交
合谷穴
❖ 别名虎口,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2掌 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
❖ 作用: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主 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
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 经,经闭,滞产等。孕妇慎用。
合谷穴
内关
❖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 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法:伸臂仰掌,在腕横纹上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足三里穴
❖ 位于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 缘一横指。
❖ 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 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 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
❖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器官疾病、头痛、牙痛、 神经痛、鼻部疾病、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 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胀满、呕吐等一切胃肠、 腹部不适之主穴。此外,对更年期障碍、腰腿疲劳、 皮肤粗糙也很有效。该穴是人体最重要的治病穴道 之一。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 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 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 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 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曲池
神门
❖ 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 腱的桡侧凹陷处。
❖ 作用:主治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 失眠,癫狂痫,胸胁痛等疾病。
环跳穴
❖ 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 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 作用:腰胯疼痛、下肢痿痹等腰腿病证。现 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骶 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配阳陵泉、委 中、昆仑主治下肢痹痛;配风池、曲池主治 风疹。
(完整版)常用穴位的定位和疗效表
(完整版)常用穴位的定位和疗效表常用穴位的定位和疗效表
以下是一份常用穴位的定位和疗效表,供参考:
头部
1. 咬肌穴:位于下颌角后缘,对缓解头部紧张和颈部痛有疗效。
2. 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可缓解头痛和鼻塞。
颈部
1. 风池穴:位于颈椎第一椎骨两侧,对缓解颈部疼痛和肩膀紧
张有效。
2. 天突穴:位于颈椎第七椎骨的后突处,可缓解颈部痛和头晕。
肩部
1. 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中央,对缓解肩部酸痛和僵硬有疗效。
2. 臑俞穴:位于肩胛骨上缘与脊柱之间,可缓解肩部痛和肩关节炎。
背部
1. 腰阳关穴:位于背部正中线腰椎骨的凹陷处,对缓解腰痛和腰肌劳损有效。
2. 脊中穴:位于背部正中线第四胸椎棘突下方,可缓解背部疼痛和肩颈部不适。
手部
1. 颈椎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凹陷处,对缓解颈椎痛和手臂酸痛有效。
2. 太冲穴:位于足底第一、二跖骨之间,可缓解头痛和手指关节炎。
足部
1. 阳陵泉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凹陷处,对缓解腰腿酸痛和足部肿胀有效。
2. 太溪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可缓解腰痛和足底筋膜炎。
这份定位和疗效表只是供参考,具体的使用方法和疗效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有差异。
在使用任何穴位疗法时,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史上最全!人体最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建议收藏)
史上最全!人体最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建议收藏)人体头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头维穴的作用:治疗目痛、眼跳、头痛上关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下关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翳风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颊车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颧髎穴的作用: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大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神庭穴的作用:治疗头痛、鼻病阳白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丝竹空穴的作用: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睛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诸疾患四白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巨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水沟穴的作用:治疗昏迷、中暑、休克上星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痛、鼻痛攒竹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瞳子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承泣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迎香穴的作用: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禾髎穴的作用: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地仓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承浆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璇玑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神藏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华盖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膻中穴的作用:治疗气短、哮喘、噎嗝鸠尾穴的作用: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上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梁门穴的作用:治疗胃肠胀痛、腹泻、不思饮食中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气喘下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水分穴的作用: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神阙穴的作用: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气海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中极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曲骨穴的作用: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横骨穴的作用: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人迎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缺盆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项强水突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云门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闷气舍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气户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肋胀痛中府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痛灵墟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神封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期门穴的作用: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不容穴的作用: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章门穴的作用: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太乙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天枢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大横穴的作用:治疗腹泻、便秘、小腹痛、胃下垂外陵穴的作用:治疗脐周痛带脉穴的作用: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水道穴的作用: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府舍穴的作用:治疗腹痛气冲穴的作用: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冲门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尿闭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定喘穴的作用:治疗哮喘肩中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肩外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肩井穴的作用: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秉风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肩凝天宗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臑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臂酸痛魂门穴的作用: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脾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三焦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气海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痔疮关元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便秘、腹泻、腹胀膀胱俞穴的作用: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秩边穴的作用: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白环俞穴的作用: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商阳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脑充血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阳溪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阳池穴的作用: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支沟穴的作用: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四渎穴的作用:治疗齿痛、肘臂痛手三里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半身不遂肩髃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曲垣穴的作用: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肩髎穴的作用: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肩贞穴的作用: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臂臑穴的作用: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消泺穴的作用:治疗颈痛、麻痹、头痛清冷渊穴的作用:治疗肩痛、头痛天井穴的作用:治疗喘息中魁穴的作用:治疗手指不伸少泽穴的作用: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液门穴的作用: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伏兔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阴市穴的作用: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梁丘穴的作用:治疗膝部麻痹犊鼻穴的作用: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丰隆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痉挛、痛麻下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胀痛、盗汗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筋箕门穴的作用:治疗腿痛、生殖器病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血海穴的作用: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阴谷穴的作用:治疗膝痛、阳痿、带下风市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木阴陵泉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腰病中渎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地机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阳陵泉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漏谷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三阴交穴的作用: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三阳交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颈椎痛阳辅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悬钟穴的作用: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复溜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太溪穴的作用:治疗四肢麻痹照海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病、肾病公孙穴的作用:治疗一切疾病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承扶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殷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中封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足临泣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痛、眩晕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太冲穴的作用:治疗腰痛、调经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腹行间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腹痛、腰痛侠溪穴的作用: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厉兑穴的作用: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针灸、按摩无副作用,疗效显著,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手段来治病。
经常按摩以下5个常用的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药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穴位按摩手法分补法、泻法等,补法是较柔和地按摩,泻法则是力道比较大的刺激,具体来说可以用屈曲的指关节顶穴位。
足三里,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
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三阴交,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
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神门,在手腕的腕横纹尺侧端稍上方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被喻为神气游走出入的大门。
用补法,有宁心安神、补心气的作用,类似于酸枣仁、柏子仁的功效;用泻法,可清心、开窍,类似于
中药紫雪丹及石菖蒲、琥珀等药的功效。
关元,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
《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
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
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气海,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
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穴位在临床中很常用,人们在选择它们进行保健时,所用到的只是其众多作用中的一二,如果要用来治疗疾病,还需要去专科就诊。
经过数千年的钻研和沉淀,穴位养生的神奇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中医认为,人体经脉上有361个穴位,如果再加上经脉之外的穴位,就有上千个。
具体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普通人来说十分困难,因此穴位养生似乎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有点远。
中医院推拿康复科副主任医师总结出便于大家记忆的十个养生要穴,平时按揉几下,可助您强身健体,祛病养生。
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
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
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
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
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
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
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
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
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
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养护心脏穴:内关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
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
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
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
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委中穴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
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
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
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
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
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
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
“全能”穴:足三里
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
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
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白领和亚健康人群,每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
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
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
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
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
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所以不适合孕妇。
安神健体穴:涌泉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
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
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
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
天气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涌泉穴。
最后,专家提醒,平常按揉穴位可以治疗和缓解疾病,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包治百病。
除了局部按揉外,还要调整全身的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穴位按揉虽然简单有效,也并不是人人适合,尤其是孕产妇和体弱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随意尝试。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