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课件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合集下载

药物化学第二讲(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药物化学第二讲(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phenobarbital
amobarbital
cyclobarbital
secobarbital
pentobarbital
hexobarbital
thiopental sodium
长时效
中时效
超短时效
短时效
二、巴比妥类药物
理化性质: 巴比妥酸在水溶液中存在三酮式(原形)、单内酰亚胺、双内酰亚胺和三内酰亚胺之间的平衡
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2015四川自贡
第一节 镇静催眠药
第二节 抗癫痫药物
第五节 镇痛药
第四节 抗抑郁药
第三节 抗精神病药物
第六节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
第一节 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
镇静 安静 消除焦虑、激动
生理性睡眠
麻醉、抗惊厥
小剂量
中剂量
大剂量
依赖性! 戒断症状!
四、GABA衍生物
作用于GABA受体发挥作用 对癫痫、痉挛状态和运动失调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口服吸收迅速
药理学作用
四、GABA衍生物
由一个活性药物(原药)和一个可被酶除去的载体部分联结的前药 通常在体内经酶水解释放出原药
四、GABA衍生物
二苯亚甲基使药物极性减少,更易进入脑内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内外被代谢成氨基丁酰胺及进一步代谢而发挥作用
镇静催眠药的分类
结构特点: 苯二氮䓬体系-苯环和七元亚胺内酰胺环并合的母核
作用机制: 当苯二氮䓬类药物占据苯二氮䓬受体时,则GABA就更易打开Cl通道,促进Cl离子内流,导致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和中枢性肌松等药理作用。
一、苯并二氮䓬类药物
早期治疗药物
1938年发现
现代临床抗癫痫药物

抗抑郁药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药物化学课件

抗抑郁药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药物化学课件
2. 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 (SSRI )-氟西汀、氟伏沙明等
3. 其他类抗抑郁药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吗氯贝胺、托洛沙酮)
❖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对中枢神经活动起到抑制 或兴奋的作用,用于治疗相关的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镇静催 眠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抗癫痫 抗精神病 抗抑郁药 镇痛药


神经退行 性疾病治 疗药物
第四节 抗抑郁药
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患
,常有强烈的自杀倾向,伴有自主神经或躯体
性伴随症状。
抗抑郁药
1. 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 –三环类 抗抑郁药(丙咪嗪、阿米替林、氯米 帕明等)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PPT优秀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PPT优秀课件

03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研发 和临床试验
药物设计和筛选
药物设计和筛选是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的重要环节,主要涉及确定药物作用靶点 、设计并合成候选药物、筛选具有药效和安全性的候选药物。
药物作用靶点可以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受体、酶、离子通道等,通过调节这些靶点 来发挥治疗作用。
候选药物的合成和筛选通常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高通量筛选技术,以提高效 率和成功率。
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是身体的控制中心 ,负责处理感知、思考、运动和 情绪等活动,以及协调身体各部 分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和症状
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部疾病(如 脑瘤、脑血管疾病)和脊髓疾病(如 脊髓炎、脊柱裂)等。
症状
症状因疾病类型而异,可能包括头痛 、恶心、呕吐、瘫痪、感觉障碍、语 言障碍、认知障碍等。
热点
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障碍、疼痛等领域的创新药物研究。
难点
如何克服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穿透血脑屏障的难题,提高药物在脑内的浓度和治疗效果。
新型给药方式和制剂技术
要点一
新型给药方式
如靶向给药、缓控释给药等,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 减少副作用。
要点二
制剂技术
如纳米制剂、脂质体制剂等,以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 性。
临床试验是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 发的关键环节,涉及多个阶段的 试验,如Ⅰ期、Ⅱ期和Ⅲ期临床
试验。
临床试验设计应根据试验目的和 前期研究结果来确定,包括试验 人群、给药方案、剂量选择、疗
效评估等。
实施过程中需遵循伦理原则,确 保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同时要 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药物审批和上市后监测
抗精神病药
总结词

药物化学-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苯二氮卓类

药物化学-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苯二氮卓类

首页
(六)其它类
H N H3C N CH2 O
O
CH3
N N N 佐匹克隆 O N N CH3 N O
N(CH3)2 唑吡坦
首页
第二节 抗癫痫药
癫痫是由大脑局部神经元过度兴奋,产生阵发性地放电, 所导致的慢性、反复性和突发性的大脑功能失调。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意识、行为和自主神经功 能障碍等症状。 抗癫痫药可抑制大脑神经的兴奋性,用于防止和控制癫痫 的发作。
首页
(四)奥沙西泮 Oxazepam
本品在酸或碱中加热水解,生成2-苯甲酰基-4-氯胺、乙醛 酸和氨,前者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产生橙红色沉淀, 放置后渐变暗。 用于治疗焦虑症以及失眠和癫痫的辅助治疗。
首页
(五)艾司唑仑
N N Cl N N
Estazolam
化学名:6-苯基-8-氯-4H-1,4[1,2,4]-三氮唑[4,3a][1,4]苯并二氮杂卓,又名舒乐安定。 性质: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易溶于氯仿醋酐,可溶于甲醇,略溶于乙酸乙酯或 乙醇,几乎不溶于水,熔点为229 ~ 232℃。
首页
第二节 抗癫痫药
分类: 1. 巴比妥类及其同型物 苯巴比妥、扑米酮
2. 乙内酰脲类及其同型物 苯妥英钠 乙琥胺 3. 苯二氮卓类 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 4. 二苯并氮杂卓类 卡马西平
5. 脂肪羧酸类
丙戊酸钠
首页
(一)苯妥英钠 Phenytoin Sodium
C6H5 C6H5 HN
化学名
苯妥英钠水溶液在放置过程中会变浑浊,因 此苯妥英钠注射液制备成粉针剂,原因是什 么? 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苯巴比妥钠和苯妥英钠?
首页

药物化学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PPT课件

药物化学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PPT课件

总结词
主要用于治疗双相障碍和抑郁症。
详细描述
抗抑郁药是一类能够改善情绪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双相障碍 和抑郁症。这些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 腺素等的作用,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缓解抑郁症状。常见的 抗抑郁药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
总结词
主要用于缓解焦虑症状。
详细描述
抗焦虑药是一类用于缓解焦虑症状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焦 虑症、强迫症等焦虑相关障碍。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神经递质 的作用,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常见的抗焦虑药包括 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地西泮等。
抗癫痫药的联合应用
1 2
卡马西平与苯妥英钠联合应用
可以增强抗癫痫效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丙戊酸钠与拉莫三嗪联合应用
可以增强抗癫痫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
奥卡西平与加巴喷丁联合应用
可以增强抗癫痫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04
抗帕金森病药
多巴胺类药物
直接补充多巴胺
多巴胺类药物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药物,通过直接补充大脑中的多巴胺来缓解 症状。常见的多巴胺类药物有多巴胺、溴隐亭和卡麦角林等。
药物发展历程
古代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使用一些 具有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药物,
如鸦片、大麻等。
近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 对中枢神经系统药进行深入研究, 发现了许多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现代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 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中枢神经 系统药的作用机制和药物设计有 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新药研发提
新型抗癫痫药物
拉莫三嗪
通过抑制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 来降低神经元兴奋性,主要用于 治疗简单部分发作和复杂部分发

药物化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物ppt课件

药物化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物ppt课件
2
3
Cl 7
65
6' 1'
N4 O
2'
5'
3'
4'
利 眠 宁 ( C h lo rd ia ze p o x id e )
药物化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4
• N上的O和脒的结
结构改造
构都不是活性必要 部分
9 8
1
N
NHCH3
2
3
Cl 7
65
6' 1'
N4 O
2'
5'
3'
4'
利 眠 宁 ( C h lo rd ia ze p o x id e )
结构通式:
O
R1
NH
X
R2
N
O R3
取代丙二酸和脲素缩合而成的环状酰脲
药物化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3
➢三种内酰亚胺结构
OH
H O
HN NH
O 巴比妥酸
O
O
N NH
OH 单内酰亚胺
O
OH
NN
OH 双内酰亚胺
巴比妥酸的互变异构平衡
HO
OH
NN
OH 三内酰亚胺
药物化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4
O NH
O
NH O
17
• 异戊巴比妥钠水溶液不稳定,易水 解,故其注射液须制成粉末,密封 于安瓿,现配现用。
• 鉴别:
1、用过量的硝酸银试液,可生成 白色的二银盐沉淀。(巴比妥类药 物的鉴别通法)
2、与吡啶和硫酸铜试液作用生成 紫兰色的络合物。
药物化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8

药物化学第七版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药物化学第七版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化学信号传递,调控着人 体的感觉、运动、情绪、记忆以及许多其他生理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机制
作用于神经递质
许多药物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合 成、释放、再摄取或代谢来发挥 作用。例如,抗抑郁药通过增加 5-羟色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
来改善抑郁症状。
影响离子通道
离子通道控制着神经元的兴奋性, 许多药物通过调节这些通道来改 变神经元的电活动。例如,抗癫 痫药可以通过抑制某些离子通道
抗焦虑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
依赖性和戒断症状
长期使用抗焦虑药物可能导致药物依 赖和戒断症状,如失眠、头痛、恶心 等。处理方法包括逐渐减少药物剂量 或换用其他药物。
心血管副作用
部分抗焦虑药物可能导致心率失常、 低血压等心血管副作用。在使用过程 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血管状况。
药物相互作用
抗焦虑药物可能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 影响药效。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影 响5-羟色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物同 时使用。
氨磺必利(Amisulpride)
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选择性阻断多巴胺D2和D3受体,用于治疗精神分裂 症和双相情感障碍。
阿塞那平(Asenapine)
另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拮抗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用于治疗精神分裂 症和双相情感障碍。
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
锥体外系反应
包括肌肉强直、震颤、流涎等,可采用抗胆 碱能药物如苯海索处理。
代谢异常
如高血糖、高血脂等,应定期监测并采取相 应治疗措施。
体重增加
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采用药物治疗等措 施。
性功能障碍
如性欲减退、勃起困难等,可采用药物治疗 或心理治疗。
05
抗焦虑药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课件

抗帕金森病药
总结词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症状的药物
详细描述
抗帕金森病药是一类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症状的药物,帕金森 病是由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 常见的抗帕金森病药包括左旋多巴、溴隐亭、培高利特等。
抗精神病药
总结词
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症 状的药物
详细描述
抗精神病药是一类用于治疗精神分裂 症和其他精神病症状的药物,通过影 响脑内神经递质来缓解精神症状。常 见的抗精神病药包括氯丙嗪、奋乃静 、奥氮平等。
这些新型药物将基于新的作用机制和靶点,具有更高的疗效 和更低的副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同时,这些 药物的研发过程将更加注重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和患者的 使用便利性。
个体化用药和精准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个体化用药已成为中枢神经系统药 物领域的重要趋势。个体化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的基因组、 表型和其他生物学特征,为其量身定制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ppt课件
目录
•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分类 •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研发与进展 •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合理使用与注意事项 •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未来展望
01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以及脑和脊髓的各个部分。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 级中枢,负责思考、感觉、运动等功能;脊髓是大脑与身体其他部分之间的主要 通道,传递大脑对身体的控制信号和身体对大脑的感觉信号。
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要点一
适应症
用于治疗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如帕金森病 、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等。
要点二
禁忌症
对某些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过敏的患者,以及患有严重心、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

药化中枢神经系统药gPPT课件

药化中枢神经系统药gPPT课件

药物质量控制与安全性评估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药物质量控制与安全性评估是确保药化中枢神经系统药安 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药物质量控制与安全性评估贯穿于药物研发和生产的始终 ,涉及理化性质分析、杂质控制、稳定性考察等多个方面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而言,由于其作用的特殊性和对 毒副作用的敏感性,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尤为重要。这 一过程中需要借助多种手段如药效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 究、毒理学研究等,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使用方法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通 常在饭后服用。
注意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伤、认知障碍等副 作用,应定期进行检查。
抗帕金森病药的适应症与使用方法
适应症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症状,如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等。
使用方法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抗帕金森病药,通常在饭后服用。
注意
药化中枢神经系统药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研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 镇静剂到现代的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每一种药物的发 现都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新的手段。
发展趋势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研发正朝着 更加靶向、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 体验。
04
药化中枢神经系统药的适 应症与使用方法
镇静催眠药的适应症与使用方法
适应症
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紧 张、过度兴奋等症状。
使用方法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 择合适的镇静催眠药,通 常在睡前服用。
注意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依 赖和成瘾,应避免滥用。
抗癫痫药的适应症与使用方法

药物化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PPT课件

药物化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PPT课件
如何通过结构修饰避免1,2位的水解? 在7位和1,2位有强的吸电子基团存在时,水 解反应几乎都在4,5位上进行(如-NO2或三 唑环等)。 硝西泮、氯硝西泮、三唑仑等的作用之所 以强,可能与此有关。
2、药物代谢
Cl

H N N
O OH

在肝脏进行 去甲基(NHCH3) C-3的羟基化 1位去甲基及3位羟基化的代谢产物仍有活性 羟基代谢产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排出
•体内解离度:在生理pH7.4的条件下,弱酸类
[RCOOH] lg pKa pH [RCOO ]

药物发挥作用应有适当的解离度
分子形式透过生物膜 离子形式产生作用

解离度和解离率
log1 (pH HB] [B ]
N1 6 N 3 N O
作用靶点:

选择性地与苯二氮卓ω 1受体亚型结合

与ω 2、 ω 3受体亚型亲和力很差
作用特点:
具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剂量小,时间短,
对呼吸系统无抑制作用,抗惊厥和肌肉松弛作 用较弱 在正常治疗周期内,极少产生耐受性和身体 依赖性
本节小结



1,基本结构 2,发展及常用药物 3,化学命名 4,构效关系 5,典型药物:地西泮,异戊巴比妥
二、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
一)结构特点

2个苯环与氮杂环骈合而成的二苯并氮杂卓类化合物。
具有尿素的结构
N O NH2
二)理化性质
1、结构为一个大的共轭体系,乙醇溶液在一定波长下有最大吸收。 2、光照条件下形成二聚体和10,11-环氧化物(图),变成橙黄色。避光保存。 3、片剂在潮湿环境中硬化(二水合物),溶解↓,吸收↓,药效↓。干燥保存。

药物化学课件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共103页

药物化学课件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共103页
药物化学课件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C2H5 R2X
H
OC2H5 C2H5ONa H
OC2H5 C2H5ONa
O
O
O R1
R2 O
O
O
OC2H5 H2N C NH2 R1 OC2H5 C2H5ONa R2
NH O
NH
O
苯巴比妥的合成
KCN CH2Cl
CH2CN H2O
CH2COOH
C2H5OH H2SO4
CH2COOC2H5
O
H+
利 眠 宁 ( C h lo rd ia ze p o x id e )
结构改造
9 8
1
N
NHCH3
2
3
Cl 7
65
6' 1'
N4 O
2'
5'
3'
4'
利 眠 宁 ( C h lo rd ia ze p o x id e )
• N上的O和脒的结 构都不是活性必要 部分
• 5位芳环上引入 Cl,F;7位引入 NO2可使作用增强
O Cl3C CH2 O P OH
OH
三氯乙醇磷酸酯
O
CH3 CH2 O C NH2 C
CH3CH2CH2 CH2 O C NH2
眠尔通
O
R
1
3
R1 6 N
5
2X
R2 4 NH
O3
O
O
H2N C OC2H5 乌拉坦
三、巴比妥类药物 (Barbiturates)
结构通式:
O
R1
NH
X
R2
N
O R3
最主要的为C5位取代基的氧化: i. 主要产物醇或酸
ii. 含双键 环氧物 二醇化合物
iii. N-烃基化合物 N-去甲
iv. 含S化合物 脱S反应
v. 开环代谢
O
R1
NH2
O2
1,2
R1
NH 1
O
R2
NH
1,6
O
R2
NH2
O
R1 O O CHCNHCNH2
R2
合成反应
O
H
OC2H5 R1X
O R1
第二节 抗癫痫药 (Antiepileptics)
癫痫发作:突然性、短暂性、反复性 病因:脑灰质神经元群过度放电 症状表现:全身性发作(大发作和小发
• 溶解性 • 钠盐的稳定性 • 鉴别
钠盐水溶液不稳定
O
O
C2H5
NH
[H2O] C2H5
ONa
NH O
N O
H2N
• 异戊巴比妥钠水溶液不稳定,易水 解,故其注射液须制成粉末,密封 于安瓿,现配现用。
• 鉴别:
1、用过量的硝酸银试液,可生成 白色的二银盐沉淀。(巴比妥类药 物的鉴别通法)
2、与吡啶和硫酸铜试液作用生成 紫兰色的络合物。
• 代谢研究:去甲基 和氧化
• 1,2位骈入三氮唑、 咪唑
• 4,5位骈入四氢噁 唑环
• 以噻吩环代替苯环
构效关系
9 1 O • A环部分
8
A
N B
2 3
• B环部分
7 6
5 N 4 • C环部分
C
作用机理
• 与中枢的γ-氨基 丁酸(GABA)的 功能有关。
• 药物占据受体时, 可促进GABA与受 体结合而使Cl-通 F 道开放的频率增 加,而出现镇静、 催眠等作用。
C2H5-
短效 司可巴比妥 7.9 CH2=CHCH2-
超短效 海索比妥 8.4
C2H5-
超短效 硫喷妥 7.6
C2H5-
CH3 CH3(CH2)3CH
CH3 CH3(CH2)3CH
CH3 CH3(CH2)3CH
HO HO CH3 O HS
思考题
• 1. 生理PH7.4,巴比妥酸pKa4.2,5苯基巴比妥酸pKa3.75,苯巴比妥 pKa7.29,试问它们有无镇静催眠活 性,为什么?
取代丙二酸和脲素缩合而成的环状酰脲
➢三种内酰亚胺结构
OH
H O
HN NH
O 巴比妥酸
O
O
N NH
OH 单内酰亚胺
O
OH
NN
OH 双内酰亚胺
巴比妥酸的互变异构平衡
HO
OH
NN
OH 三内酰亚胺
O NH O NH
O
异戊巴比妥 5-乙基-5-(3-甲基丁基)-2,4,
6(1H,3H,5H)嘧啶三酮
异戊巴比妥的理化性质
• 2.应用药物代谢知识比较苯巴比妥、 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硫喷妥 钠、海索比妥作用时间长短,并说 明理由。(结构P11)
理化性质及稳定性
弱酸性 成盐性 水解性
构效关系
O
R
1
3
R1 6 N
5
X
2
R2 4 NH
O3
代C5,位4上—的8取代:两个H必须同时被取
C2-氧的改变 1位N原子上的改变
体内代谢
常见的巴比妥类药物
分类 药物名称 pKa
R1
O R1
R2 O
R2
NH X
N R3
R3 X
长效
巴比妥 7.8
C2H5-
C2H5-
HO
长效 苯巴比妥 7.4
C2H5-
C6H5
HO
中效 异戊巴比妥 7.9
C2H5-
Me2CHCH2CH2- H O
中效 环己巴比妥 7.5
C2H5-
HO
短效 戊巴比妥 8.0
N C O O C 2H 5
N
N
O
CH3
氟马西尼 (拮抗剂)
地西泮的合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H3
N
N
NHCH3
O
O CH3SO4-
Cl
(CH3)2SO4 Cl
Fe Cl
CO
HCl
ClCH2COCl Cl
CH3 O N C CH2 Cl
CO
(CH2)6N4 HCl Cl
CH3OH
CH3 O
N N
3-苯-5氯恩呢的合成
C6H5
COOC2H5
COOC2H5 COOC2H5 C2H5ONa
O
CO
C6H5
NaO
COOC2H5
OC2H5 O
OC2H5
C2H5Br NaOC2H5
H
OC2H5
O
O C6H5
OC2H5
C2H5 O
OC2H5
O H2N C NH2
H
OC2H5
O
O
C6H5
NH O
C2H5
NH
O
四、其它类药物
醛类 氨基甲酸酯类 喹唑酮类 吡咯酮类 咪唑并吡啶类
抗精神失常药:
在不影响意识的条件下能控制躁动、焦 虑、忧郁及消除幻觉,使人产生安定作用, 加大剂量不会引起麻醉。
第一节 镇静催眠药
• 苯二氮 卓 类 • 巴比妥类 • 其它类
一、苯二氮卓 类药物 Benzodiazepines
9 8
1
N
NHCH3
2
3
Cl 7
65
6' 1'
N4 O
2'
5'
3'
4'
CH2CN
NO2
N
O
Cl
Cl
3-苯 -5-氯 恩 呢
机理:
OO N
H CH CN
KOH C H 3O H
Cl O N
KOH
C
CN
Cl
O OH N H C H CN
Cl ON
C CN
Cl
O
N H
— H2O
C
CN
Cl
N
CN
O
Cl
二、巴比妥类药物的发展历史
OH C l3C C H
OH 水合氯醛
Cl3C CH2OH 三氯乙醇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 镇静催眠药(Sedative-hypnotics) • 抗癫痫药(Antiepileptics) • 抗精神失常药(Antipsychiatric
drugs) • 抗抑郁药 • 镇痛药 • 中枢兴奋药
镇静催眠药:
使人的紧张、烦躁、失眠等精神过度兴奋 受到抑制,使人变为平静、安宁,进入睡 眠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