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教案-公开课
2023最新-《黄河,母亲河》的优秀教案设计【优秀4篇】
![2023最新-《黄河,母亲河》的优秀教案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4c8b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1.png)
《黄河,母亲河》的优秀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黄河,母亲河》的优秀教案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黄河,母亲河》的优秀教案设计篇一一、目的要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黄河文化的情感,关注母亲河的现状,树立环保意识。
2、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将环保意识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
3、尝试让学生从生活中,从互联网上自主搜集黄河文化资料,并与同学合作制成PowerPoint 演示文稿,配合活动在课上展示。
二、主要方法:谈话法、表演法。
三、会前准备:1、两位主持人做好组织准备工作。
2、提前四周让学生从书报、影视、网络多种渠道查找,收集与黄河文化有关的资料。
3、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共同制成一个PowerPoint演示文稿。
4、五位同学准备一个“专题新闻”(综述篇)5、六位同学准备一个配乐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综述篇)6、准备一个有奖问答(有关黄河的诗句)7、八位同学准备一个小品“壶口之旅”(风景篇)8、十位同学准备一个小品“道德法庭”(忧思篇)9、八位同学准备一个小品“与黄河的较量”(忧思篇)10、十位同学准备一个综合剧“黄河幻想”(治理篇)11、大合唱《保卫黄河》四、班会过程:⑴引言:主持人自我介绍,致欢迎辞,明确班会主题(保护黄河)⑴有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
可大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接下来请看我们的记者从黄河源头发来的报道。
多媒体配合展示。
⑴作为专题新闻片尾节目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
⑴游戏:黄河的诗句。
⑴黄河三日游为世界游客中意,看,又是一批……请欣赏小品《壶口之旅》⑴黄河变了,变得遍体鳞伤,黄河母亲把人类告上了法庭。
⑴小品:“与黄河的较量”⑴我们人类觉醒了,你看杜博士的黄河大会。
请欣赏综合剧《黄河幻想》⑴最后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高唱“保卫黄河”。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教案-公开课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647ab0a859eef8c75fbfb3cb.png)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内容: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一、教材分析:《我们的母亲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未来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壮丽的山河》的第一课。
教材以祖国的山和水为主线,将我国的疆域、领土面积、行政区划、有代表性的名山大川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起来,内容生活化,易于学生接受。
《我们的“母亲河” 黄河》是本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之一,该内容在承接了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的基础上整合了地理、政治、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注意了将品德教育与知识的学习相融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与知识技能的掌握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社会生活现象,来认识和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并进一步认识祖国山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走近、了解、热爱、赞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中国政区图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
2、通过开展有关母亲河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明白母亲河的含义。
3、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母亲河的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母亲河的概况,培养学生的指图、识图、认图的能力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母亲河的含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树立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使学生明白母亲河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教师:1、查阅有关母亲河资料,了解有关母亲河历史,收集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母亲河图片、故事、歌曲、诗词、童谣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间准备教师出示课件歌曲《龙的传人》。
(配长江、黄河流域图片)2、谈话导入:同学们,江河是大地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江河孕育文明、哺育文化。
黄河,母亲河教案
![黄河,母亲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d1c9ea31b765ce04081456.png)
“少教多学”参评教研成果《综合性学习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教学案例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
2、积累有关黄河的古诗文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2、培养学生在综合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黄河文明,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活动重点】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语言、文化、历史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成果展示,加深自己对黄河及其文化的了解。
【活动安排】本单元以“探寻黄河文明”为活动核心,以学习课文《黄河颂》为活动契机自然导入整个活动,将众多活动分解穿插在三周的课内外教学活动中,只用一课时来展示,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
【活动过程】小老师导入: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走进黄河,领略黄河文明,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反思黄河忧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首先让我们随着同学的脚步走进黄河。
一、走进黄河1.了解黄河的概况。
a 学生展示搜集成果b 教师用投影展示相关资料2 考考你:黄河是我国第几大河?黄河发源于哪座山?黄河注入什么海?黄河全长多少公里?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流域的哪一个省?(1)它是黄河下游的一个省;(2)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孔子在这里诞生;(3)高高的泰山就耸立在这里,黄河也在这里入海。
3.小老师小结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以其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势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无数文人墨客歌颂她,赞美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黄河文明吧。
二、黄河文化1.讲黄河传说考考你:“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哪位治水英雄,他用的治水方法是什么?(大禹疏导引流)2.说黄河俗语(学生展示搜集成果)考考你:除了这几位同学所说的你还记得哪些有关黄河的俗语?3.谈黄河成语(学生展示搜集成果)考考你:1.英语六级对高中毕业生而言,难度实在是太大了,许多高中毕业生只能- 。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f7a39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6.png)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活动: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黄河,母亲河》,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这条著名的河流。
1.2 学生活动:学生倾听教师的介绍,对黄河产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1.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如流经省份、全长等,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黄河的起源与发展2.1 教师活动:向学生讲解黄河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古籍中的记载和现代科学研究。
2.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听讲和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起源和发展,对黄河的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
2.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第三章:黄河的地理特征3.1 教师活动:向学生介绍黄河的主要地理特征,如流域面积、流域地形等。
3.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对黄河的地理位置有更直观的认识。
3.3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黄河的地理特征,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第四章:黄河的生态环境4.1 教师活动:向学生讲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包括生物多样性、水资源等。
4.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听讲和阅读教材,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认识到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章:黄河的文化底蕴5.1 教师活动:向学生介绍黄河流域的文化底蕴,包括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
5.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听讲和阅读教材,了解黄河流域的文化底蕴,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5.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第六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6.1 教师活动:向学生介绍黄河自古以来的人类治理与开发活动,如大禹治水、水利工程等。
6.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听讲和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历程,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6.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黄河我的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教案
![黄河我的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4e99c476a20029bd642de0.png)
书
设
计
黄河,母亲河
保护母亲河,爱护大自然!
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
教学后记
(三)颂黄河
1.展示收集的关于黄河的歌曲
2.有关黄河的成语,俗语
3、关于黄河的诗词
(四)忧黄河
1,黄河的现状怎样
2,保卫黄河
三、润情智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总结点拨,大屏幕出示有关的知识,学生齐读。
四、练为用。1、缓解黄河断流的基本对策
2、设计保卫黄河的广告语。
五、拓展延伸:面对家乡河流被污染,你怎么做?
公开课教案
学科
语文
课题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活动
教材(学生)分析
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活动,本单元学习了黄河颂,学生对黄河都有一些了解,学习积极性就较高。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黄河。2、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3、了解黄河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4、关注黄河,加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黄河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关注黄河,加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Ppt
班班通使用(是、否)
是
教学过程
一、起于情
1、课前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增添气氛。
2、播放黄河视频,学生观看后说出感受。
3、教师情景导言 :
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进行一次黄河文化巡礼,去捡拾那些
沉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4、出示活动目的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ຫໍສະໝຸດ 过程二、动于智
初中历史教材:黄河,母亲河的活动5篇教案
![初中历史教材:黄河,母亲河的活动5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0ef77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5.png)
初中历史教材:黄河,母亲河的活动5篇教案活动一:黄河的概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 培养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2. 黄河的流域面积、全长和流域人口。
3. 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湖泊。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询问学生对黄河的了解。
2. 讲解:介绍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3.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黄河知识,鼓励学生提问。
4. 总结:强调黄河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黄河的基本概况。
2. 学生能积极参与互动,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黄河知识。
活动二:黄河的演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演变过程,包括古籍中的黄河、黄河的改道等。
2. 培养学生对黄河历史变迁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古籍中的黄河:介绍古籍中关于黄河的记载,如《尚书》、《史记》等。
2. 黄河的改道:介绍黄河历史上的改道情况,包括改道的次数、原因和影响。
3. 黄河的治理:介绍历代政府对黄河的治理措施和成效。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古籍中关于黄河的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询问学生对黄河历史变迁的了解。
2. 讲解:介绍古籍中的黄河,黄河的改道和治理。
3.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黄河历史变迁的知识,鼓励学生提问。
4. 总结:强调黄河的历史变迁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和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黄河的演变过程,包括古籍中的黄河、黄河的改道等。
2. 学生能积极参与互动,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黄河历史变迁的知识。
活动三:黄河文明的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文明的发展,包括古代文明、农业文明和现代文明。
2. 培养学生对黄河文明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内容1. 古代文明:介绍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如夏、商、周等。
2. 农业文明:介绍黄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发展,包括耕作技术、水利工程等。
黄河教学设计-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黄河教学设计-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3b02cd580216fc710afdb7.png)
滔滔黄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主要支流、流经省区、地形区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理解黄河被称为“母亲河”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阅读黄河水系图,理解黄河中游多泥沙,下游形成“地上河”的成因。
(2)、阅读“地上河”示意图,了解黄河多灾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立志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黄河的源流概况和各河段的自然特征。
(2)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2、难点:利用“地上河”示意图,理解黄河多灾的原因。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黄河)四、教学方法小组探究活动为主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中国的第一长河——长江,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我国的另一条河流,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几幅景观图,说说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哪一条河流(教师讲述)提到黄河,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滔滔黄河。
[新课讲授]第一篇识黄河(活动一)自学课本第49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什么海洋2、黄河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单位,主干很明显的呈什么图形3、黄河依次流经哪些地形区4、黄河的上、中、下游是怎样划分的界点分别在哪各河段自然特征是什么5、在水系图中找出主要支流:汾河、渭河(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学生上台通过幻灯片进行展示讨论的结果)(活动二)小组讨论:读下表,讨论“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第二篇颂黄河(教师引导)观察以下图片,你来说一下黄河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奉献(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总结出黄河的功劳。
)(教师总结)展示幻灯片内容:母亲河的奉献(功开发利用:--兵马俑水能丰富--龙羊峡水电站、小浪底水利工程等塑造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沿途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观光旅游--壶口瀑布、小浪底水利工程等--沿途城市的居民饮用水、工业用水等第三篇忧黄河(活动)1、让学生观察图片,谈谈黄河的忧患有哪些填表:【探究一】草地退化、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探究二】黄河凌汛的形成凌汛就是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a85f2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10.png)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如流经省份、全长等。
2. 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黄河的流经省份、全长等基本信息。
2. 讲述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对黄河有直观的认识。
2. 提问解答: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特点及其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地位。
教学步骤:1. 展示黄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黄河的流经省份、全长等。
2. 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强调其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3. 提问: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第二章:黄河的地理特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如流域面积、河道形态等。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黄河的流域面积、河道形态等地理特征。
2. 分析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教学方法:1. 地图展示:展示黄河流域地图,让学生对黄河的地理特征有直观的认识。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教学步骤:1. 展示黄河流域地图,引导学生观察黄河的地理特征。
2. 讲解黄河的流域面积、河道形态等地理特征。
3. 分析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第三章:黄河的历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如文明起源、重要历史事件等。
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黄河文明起源及其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2. 讲述黄河流域的重要历史事件。
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黄河文明起源及重要历史事件。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教学步骤:1. 讲解黄河文明的起源,强调其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2. 讲述黄河流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大禹治水、春秋战国争霸等。
3. 提问: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e9328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7.png)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黄河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以及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我国母亲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观察等方法,了解黄河的相关知识。
(2)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源,分析黄河的流域分布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黄河的自然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 黄河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黄河有哪些了解?(2)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黄河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以及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2)教师组织全班讨论,总结各组的研究成果。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图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原因。
(2)学生讨论解决途径,教师总结。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总结并强调保护黄河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7. 作业布置(1)绘制黄河流域分布图。
(2)写一篇关于保护黄河的倡议书。
六、教学拓展1. 黄河文化(1)教师介绍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2)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文化的了解,教师总结。
2. 黄河流域的古文明(1)教师介绍黄河流域的古文明,如夏、商、周等。
(2)学生讨论黄河流域古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教师总结。
七、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1. 生态环境现状(1)教师展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97998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e.png)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第一章:黄河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
2. 使学生认识到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母亲河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发源地2. 黄河流经的省份和重要城市3. 黄河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河的基本情况和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2. 难点:黄河对我国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黄河的美丽和雄伟。
2. 采用讲解法,详细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和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对我国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黄河的了解。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黄河的美丽和雄伟。
3. 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
4. 讲解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强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5. 分析黄河对我国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第二章:黄河的演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演变过程,包括上游、中游、下游的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黄河演变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演变过程2. 人类活动对黄河演变的影响3. 保护母亲河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河的演变过程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演变的影响。
2. 难点:如何保护母亲河,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的变化。
2. 采用讲解法,详细介绍黄河的演变过程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演变的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如何保护母亲河,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黄河的了解。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的变化。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案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0f1e8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f.png)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案《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案1一、活动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黄河的发源、历史,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全面深入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
2、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分组搜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热情。
二、活动重点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成果展示,加深自己对黄河及其文化的了解。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四、活动时数:一课时五、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历史的巡礼,来唤醒我们心中的黄河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板书,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1、首先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我们的母亲河。
(播放一段动态黄河图)同学们感受到黄河了吗?那谁能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感觉?(汹涌澎湃的黄河、波澜壮阔气势震撼、黄河的壮美)2、让我们再次跟随诗人光未然到黄河边去,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学生配乐齐诵《黄河颂》3、过渡:诗歌中作者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屏障、臂膀,赋予它深刻的意义。
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
经过各小组课后对有关黄河的知识的收集与整理,请各小组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进行成果展示,让我们随着同学们的脚步进一步了解黄河,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全面深入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
二、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大摇篮:(12分钟)1、请“地形环境”小组的代表给我们介绍探寻黄河的情况(3分钟)地理组代表利用多媒体播成果展示(地理环境、流域慨况)过渡: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在悠久的历史中,他以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势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
《黄河,母亲河》教案
![《黄河,母亲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8110ff7cd184254a353582.png)
《黄河,母亲河》教案《黄河,母亲河》教案《黄河,母亲河》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黄河的发源、历史,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全面深入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
2、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5、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1、引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3、指导学生选定活动主题。
4、通过书刊、音像、影视、网络、音乐、个人采访、图书馆等途径搜寻有关黄河材料。
5、指导学生选择材料,做到有所取舍。
6、训练主持。
教学设想:本节课分二大环节由师生轮流主持:l师由动态黄河图导入,引出学生活动一:(学生主持)黄河知识竞答: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l然后由两则材料引出学生活动二:不废江河万古流。
(师主持)l最后进行反思,了解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语(1分钟)课件(1)(大屏幕:以澎湃汹涌的黄河为背景,展示课题《黄河,母亲河》及师激情讲述)“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
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今天,就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来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出示课题)。
首先让我们欣赏一组动态的黄河实景。
请同学描述观后的感受。
师引出活动:我们在第6课学习了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颂》,这一首《黄河颂》使我们澎湃,壮怀激越。
它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那么,有关黄河的知识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进行本节课第一个活动:黄河知识竞答。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16e63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3.png)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伟大和祖国的壮美。
1.2 学生活动: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黄河的伟大和祖国的壮美。
1.3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黄河简介2.1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地图,介绍黄河的发源地、流经地区和注入的海洋。
2.2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和地图,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2.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发源地、流经地区和注入的海洋。
第三章:黄河的地理特征3.1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黄河的地理特征,如流域、河岸、河谷等。
3.2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
3.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如流域、河岸、河谷等。
第四章:黄河的生态与环境保护4.1 教师活动:教师介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存在的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4.2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黄河生态环境的问题和对策。
4.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章:黄河文化5.1 教师活动:教师介绍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如壶口瀑布、三门峡等。
5.2 学生活动:学生欣赏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图片,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5.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六章:黄河的历史变迁6.1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历史变迁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演变过程。
6.2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和数据,了解黄河的演变过程。
6.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变迁,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第七章: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7.1 教师活动:教师介绍黄河流域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等经济发展情况。
7.2 学生活动: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讨论其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7.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初中历史教材:黄河,母亲河的活动5篇教案
![初中历史教材:黄河,母亲河的活动5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20c4a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c.png)
初中历史教材:黄河,母亲河的活动5篇
教案
教案一:黄河的形成和发展
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形成及其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内容:
- 黄河的源头和流经的地区;
- 黄河的形成原因;
- 黄河的发展历程;
- 黄河对中国文明的贡献。
教案二:黄河的洪水和治理
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洪水灾害及中国对黄河进行的治理。
内容:
- 黄河洪水的原因和影响;
- 黄河治理的历史;
- 黄河治理的方法和成果;
- 黄河治理的意义。
教案三:黄河流域的农业和经济发展
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情况。
内容:
- 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特点;
- 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情况;
- 黄河流域的特色产业;
- 黄河流域的经济影响。
教案四:黄河文化和旅游资源
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
内容:
- 黄河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 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
- 黄河旅游的景点和特色;
- 黄河文化和旅游的意义。
教案五:黄河生态环境保护
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内容:
- 黄河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
- 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 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 个人责任与黄河生态环境保护。
以上是初中历史教材中关于黄河的活动的5篇教案,每篇教案都以不同的主题为内容,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黄河的形成、发展、洪水治理、农业和经济发展、文化和旅游资源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些教案,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黄河的重要性和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对黄河的保护意识。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教案-公开课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7137508f3b3567ec112d8a54.png)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内容: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一、教材分析:《我们的母亲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未来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壮丽的山河》的第一课。
教材以祖国的山和水为主线,将我国的疆域、领土面积、行政区划、有代表性的名山大川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起来,内容生活化,易于学生接受。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是本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之一,该内容在承接了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的基础上整合了地理、政治、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注意了将品德教育与知识的学习相融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与知识技能的掌握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社会生活现象,来认识和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并进一步认识祖国山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走近、了解、热爱、赞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中国政区图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
2、通过开展有关母亲河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明白母亲河的含义。
3、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母亲河的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母亲河的概况,培养学生的指图、识图、认图的能力。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母亲河的含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树立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使学生明白母亲河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教师:1、查阅有关母亲河资料,了解有关母亲河历史,收集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母亲河图片、故事、歌曲、诗词、童谣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间准备教师出示课件歌曲《龙的传人》。
(配长江、黄河流域图片)2、谈话导入:同学们,江河是大地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江河孕育文明、哺育文化。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3篇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fbfe6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1.png)
《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2活动目标:1、热爱祖国河山,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从而歌颂黄河,学习黄河的精神。
2、关注母亲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索、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5、培养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
2、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诗歌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活动内容:知黄河--颂黄河--忧黄河--救黄河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设计:一、音乐激情,设场引读《黄河颂》音乐播放,壮丽的黄河景色展示,一方面给同学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导入活动课。
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这条奔腾不息的黄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谱写一首新的《黄河大合唱》。
二、黄河巡礼,合作交流第一站:“知黄河、颂黄河”1、黄河知识知多少在活动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收集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现在我们检阅一下搜索成果,下面进入我们的竞赛环节。
组织竞赛:学生分组,每组派出代表,轮流回答。
2、诗文欣赏: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悠悠历史中,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下面请同学们把搜集、整理、筛选的歌颂黄河的(诗、俗语、谚语、成语、文章、图片、音像)等资料展示出来,共同欣赏。
教师可引用程铎的《话说黄河》片段导入。
各小组可用合作制作的课件展示。
3、诗歌诵读:集体朗诵诗歌《黄河颂》学生朗诵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自写或小组合写的一首歌颂赞美黄河的诗。
初中历史教材:黄河,母亲河的活动5篇教案
![初中历史教材:黄河,母亲河的活动5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3cc55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5.png)
初中历史教材:黄河,母亲河的活动5篇教案教案一:黄河的源头与流经地目标- 研究黄河的源头和流经地- 了解黄河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影响活动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关于黄河的知识。
2. 研究:教师呈现黄河的源头地图,让学生了解黄河的起点在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
3. 探究:学生分组自主查找资料,了解黄河流经的主要省份和城市,并记录下来。
4. 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全班介绍黄河流经地的特点。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黄河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教案二:黄河的水土流失问题目标- 了解黄河的水土流失问题及其影响- 探讨保护黄河的重要性活动1. 导入:教师播放有关黄河水土流失的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
2. 研究:教师向学生介绍黄河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影响,并展示相关图片。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有效地保护黄河水土资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4. 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保护黄河方案。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黄河水土流失问题的影响,并强调保护黄河的重要性。
教案三:黄河的治理和利用目标- 了解黄河的治理历史和现状- 探讨黄河的利用方式和效益活动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黄河治理前后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
2. 研究:教师讲解黄河的治理历史和现状,并介绍黄河的利用方式和效益。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黄河的利用方式和效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 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建议。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黄河的治理历史和现状,并强调合理利用黄河资源的重要性。
教案四:黄河的洪水灾害目标- 了解黄河的洪水灾害及其影响- 探讨应对洪水灾害的方法和策略活动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黄河洪水灾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
2. 研究:教师讲解黄河的洪水灾害原因和影响,并介绍应对洪水灾害的方法和策略。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应对洪水灾害的方法和策略,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黄河七上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黄河七上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2edb6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1.png)
黄河七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以及对中国的重要性;2.了解黄河的流域面积、流域居民人口以及流域的主要地理特征;3.了解黄河的发源地以及流经的主要省份;4.了解黄河的上中下游划分以及各个段的地理特征;5.了解黄河的洪水问题以及治理措施;6.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措施;7.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黄河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2.黄河流域的主要地理特征;3.黄河的发源地和流经的主要省份;4.各个段的地理特征;5.黄河的洪水问题和治理措施;6.黄河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
三、教学内容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拥有着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地资源,对于中国的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黄河流域的面积约为74.28万平方千米,流域的主要地理特征有高原区、丘陵区和平原区。
其中,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地形特征之一,也是黄河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黄河流域由于多年的冲积作用,形成了广阔的平原地带。
黄河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的玉树藏族自治州。
然后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等8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根据地理特征的不同,黄河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段落。
上游从青海省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势险峻,流速较快,河水清澈。
中游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到河南省,河道宽阔,水流平缓。
下游从河南省到山东省,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水流缓慢。
由于黄河的水量大,水源来自于雪水和降雨,导致黄河容易发生洪水灾害。
为了解决洪水问题,中国多次进行了治理,其中著名的工程有修建水坝、挖掘堤防、加强泥沙治理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黄河的洪灾,保护了周边地区的安全。
此外,黄河的开发利用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中国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黄河的开发力度,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提高了黄河的防洪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对黄河水的保护,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a903a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7.png)
《黄河,母亲河》上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全长等。
2. 使学生认识到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意义,如水资源、农业、交通、历史和文化等方面。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黄河的基本概况。
2. 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2. 黄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黄河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教学PPT。
4. 小组讨论问题。
教案内容依次按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进行编写。
每个章节的内容包括引入、新课内容、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结和作业等环节。
具体内容请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黄河有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介绍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全长等。
接着讲解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意义,如水资源、农业、交通、历史和文化等方面。
3. 案例分析:分析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以及黄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保护措施,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呼吁学生珍惜和保护黄河资源。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黄河的基本知识和保护意识。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在保护黄河资源方面的意识,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母亲河”
教学内容: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一、教材分析:
《我们的母亲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未来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壮丽的山河》的第一课。
教材以祖国的山和水为主线,将我国的疆域、领土面积、行政区划、有代表性的名山大川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起来,内容生活化,易于学生接受。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是本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之一,该内容在承接了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的基础上整合了地理、政治、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注意了将品德教育与知识的学习相融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与知识技能的掌握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社会生活现象,来认识和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并进一步认识祖国山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走近、了解、热爱、赞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中国政区图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
2、通过开展有关母亲河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明白母亲河的含义。
3、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母亲河的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母亲河的概况,培养学生的指图、识图、认图的能力。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母亲河的含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树立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使学生明白母亲河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教师:
1、查阅有关母亲河资料,了解有关母亲河历史,收集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母亲河图片、故事、歌曲、诗词、童谣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间准备教师出示课件歌曲《龙的传人》。
(配长江、黄河流
域图片)
2、谈话导入:同学们,江河是大地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江河
孕育文明、哺育文化。
刚才听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我们都知
道我们是——(龙的传人!)华夏大地上有两条大河就像两条巨
龙用它们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谁知道
它们的名字?
3、她们就是——我们的母亲河!(他们像两条巨龙,一条横亘在
我国北方,一条在我国南方飞腾)板书课题:我们的母亲河。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了解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二、学习新课(走近母亲河——黄河)
1、观看视频:《黄河概况》思考:发源地、流经哪些地方?
2、教师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
提问: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
26页,找一找黄河都流经了哪些省份?(学生读图)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政区图,归纳总结:(PPT出图)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和山东9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全长5500千米。
4、那么,黄河流经的地方都是什么样的,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黄河景观PPT出图---指明学生小导游介绍)黄河美不美?
还有一些黄河的照片大家要不要看?
5、PPT出示黄河美景图(配乐欣赏)
6、怎么样黄河美不美?生:美。
谁能用一个词语、一句话或者
诗句来赞美一下黄河?你想知道古人是如何赞美黄河的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PPT出示关于母亲河的诗句)
7、这样的一条大河被称为母亲河,仅仅是因为她很美,很壮观
吗?那么他为什么被誉为母亲河?(小组讨论)
8、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总结:黄河流经的省区多,说明流域
广。
浇灌的土地广说明养育的人口多。
中华文明发祥地。
总结: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各种资源应有尽有。
黄河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祖国母亲的象征,所以,人们把黄河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9、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条伟大的河,历史上却被称为害河?(出
示图片黄河泛滥改道)
10、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大家知道为什么这条母亲河叫做黄
河吗?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11、地上悬河-----新中国政策措施
断流------近些年南水北调(长江流域调到黄河流域)
三、拓展延伸、情感教育(为母亲河重新梳妆)
1、横贯祖国大地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千百年来,它们用甘
甜的乳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这么美好的母亲河,
我们这样爱她,但是我们的母亲河现在流泪了。
2、课件出示【母亲河被污染】
出示问题:(1)、我们的母亲河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2)、你们看到这样的图片有哪些担忧?
(3)、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3、师:母亲河被污染的很严重,造成城市水源不能饮用。
挨着
黄河、长江的城市向河流排放污水、生活垃圾,几乎每个城市都是
如此。
长江、黄河的生态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4、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有关的法律法规,植树造林,爱护
花草树木。
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母亲河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保护黄河标语)
5、我们也有母亲河: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我们的家
乡也有自己的母亲河。
无论是有名的江河还是无名的溪流,清澈的河水就是我们生命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张掖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河流?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如何保护她?
6、宣誓、保护母亲河行动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在这里赞美我们的母亲河,我们必将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也表达不尽我们对您的无限热爱,唯有化作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报答你。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保护母亲河的小作文
六、板书设计:
我们的母亲河:
黄河5500千米第二长河
流域面积广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