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域文化”复习题“简答题”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地域文化”复习题“简答题”部分

三、简答题

6、老庄哲学对于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恢弘,其中尤其以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为早期学术思想的代表。如果将中华文化之树的主干看成儒家文化及其繁衍的话,那么其根则是道家文化,老庄哲学成为这一文化的初创,老子和庄子也成为道家哲学的代表。老庄哲学的主要思想包括:通天下一气的宇宙论;逍遥、齐物的自由境界;至仁无亲、贵真的伦理主张;虚静无为的社会管理;共利共给的经济主张。

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看,老子开辟了一条从天地万物、社会人生的根源探寻人类社会的依据、准则、行为方式和理想状态之路,这与同时代的儒家从文化传统和现世伦理中寻求人生、社会法则、规范、价值和理想状态的探索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庄子是继老子之后的思想家,他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挥,成为先秦道家学术的集大成者,并使道教文化真正得以流行并产生巨大影响,庄子前承老子之学,后启玄学之风,在道教思想史上居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8、如何正确认识朱子之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

朱熹继承了程颢、程颐的人性论思想,认为“理”表现在人这方面就叫作性。他将人性作了“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区分,前者来自作为世界本源的“理”,后者得之于人生来固有的感情、欲望等构成身体的“气”。人是理与气结合而生成的,由于理是至善的,因此天命之性也是无有不善的,至于气质之性则有善有恶。他一方面把道德看成为人人固有的天赋本性,另一方面又以所谓气禀的清浊不同来解释天生的贤愚差别和富贵贫贱的根源,并肯定了后天的教化对于人复归善性的意义。人心和道心是同一个精神主体,从追求和满足于耳目的欲望来说,就是“人心”,从追求和实行天理上来讲,就是“道心”。朱熹肯定了正当的饮食之类的欲望乃人之本能需要,也认为人人都有道心,所谓圣人

就是精察道心,不杂耳目私心杂念,专一于天理的人,一般人通过“去人欲,存天理”的修养方式可以达到,前提是要求人们的一切思虑,一切动机,都必须符合道德标准,一切有违“天理”的要求都必须消除干净。

9、徽州的理学家对于新安理学的发展起了哪些作用?

南宋既是理学的集大成时期,也是新安理学崛起的时代。除了朱熹以外,新安还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理学家,如:程洵(字允夫,婺源人)、程大昌(字泰之,休宁人)、吴儆(字益恭,休宁人)、程永奇(字次卿,休宁人)等等。他们大多是朱熹的学生和学术酬唱之友,在学派上以朱熹为中心,学术上以朱子之学为宗旨,因而形成了以朱熹为核心的学派。宋元两代,徽州涌现了无数杰出的具有影响力的理学家,将新安理学推向了顶峰。明代是新安理学由盛转衰时期,明代新安理学的“三大家”——朱升、郑玉和赵汸,提出了求“本领”、求“真知”、求“实理”的新的治经主张,形成了元明之交及在明初新安理学中,反对元代先儒盲目迷信、循途守辙的思潮。明末清初,随着新安理学内容人才的凋零和学术界风气由“宋学”向“汉学”的转移,理学的发展已到了穷途末路,尽管新安理学家仍有不少人以弘扬朱子之学为己任,但无法改变新安理学走向终结的命运。

11、在青铜冶炼和铁器制作方面安徽有哪些突出技术成就?

安徽冶炼青铜和制作使用青铜器的历史是很古老悠久的。春秋战国时期,安徽青铜器的铸造、纹饰技术的进步更是突出。在铸造技术上,不仅过去使用的浑铸、分铸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出现了新的焊接技术。寿县朱家集楚王墓出土名为“铸客鼎”的大鼎,造型优美,纹饰繁丽,通高113厘米,口径93厘米,重400多公斤,仅次于河南安阳出土的著名司母戊鼎,是现存周代以来最大最重的铜鼎,这一重鼎的铸造就表明了当时安徽浑铸技术的发展。西汉前期,皖南的工匠们就已掌握了铜镜的抛光技术,成书于西汉前期的《淮南子》记录了这一工艺过程:铜镜铸就后,抹上锡汞剂,再用白毡布在镜面上反复研磨,直至达到平整光亮、纤毫毕现的程度。这种抛光技术一起沿用到近代。丹

阳铜镜行销全国,在各地出土的铜镜中,多次发现其上有“汉有善铜(或嘉铜)出丹阳”之类的赞誉字句。

安徽战国时代江淮间已相当普遍地使用铁器。在灵壁县城关七里乡,曾出土战国时期的铁犁两把,犁铧呈“V”形,前锐后阔,外侧为刃,锐端起脊,套在木制犁床上使用,构造虽比较原始,但已具备后来铁铧犁的基本形态。1933年,寿县楚王墓相映成趣出土有铁镊、铁弩矢等器物。汉代庐江郡的皖县(今潜山)是全国铁器生产基地之一。武帝在全国设置了40多处管理铁业的“铁官”机构,其中之一就设在皖县。在寿安丰塘、寿春城遗址和淮南的东汉遗址中,出土了一批犁、锄、镰、锸、斧、锯、凿、叉等铁工具。它们是皖县铁工业发展的证明。皖县铁器还销往周边地区,在湖北黄石铜绿山铜矿中,就出土了皖县铁器作坊的铁器。以芜钢为原材料打制出来的剪刀、菜刀、剃刀和错刀,合称“芜湖四刀”,是闻名全国的安徽手工特产,其中又以剪刀最为著名。芜湖铁画则是这些生活用具之外的艺术品。

12、梅文鼎有哪些科技成就?

梅文鼎一生活了89岁,著书88种之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天文、历法和数学著作。梅文鼎历法著作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其一,对中国古代历法的考证、补订和研究;其二,对西洋新法的疏解,并融会中西;其三,回答别人的疑问和授课的讲稿;其四,天文仪器的考察和说明;其五,方志中的天文部分。其对天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仅解释《授时历》、《大统历》中未载的计算原理、校补一些计算用表,就给后人阅读原历本带来很大便利。如平立定三差法及弧矢割圆术等,就是由于梅文鼎等人的阐发才使后人得明其真谛的。梅文鼎还对当时已经传入中国的西方天文学知识,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撰述多部著作,并参照中西星表,绘制了较为完备的星图。新的星图的绘制是他会通中西天文学方面一项较大的工作,主要是将托勒密的星表、《崇祯历书》的星表、Bayes的星表以及《天文实用》、《天学会通》等记录进行系统整理,统一名称,并有所增补,对研究我国关于恒星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他还创制了月道仪等天文仪器。梅文鼎

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江永曾称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梁启超说他是清代天文算学的“开山之祖”。

天文、历法的推算与研究,需要数学作为工具,梅文鼎身为清初著名的历算大家,对清代数学的贡献也很大。梅文鼎数学著作据记载有26种,从种数来说不如其天文、历法著作多,但其卷数和篇幅却大有超过,其内容遍及遍及初等数学的各个门类——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和球面三角等。梅文鼎将他的26种数学著作总其名为《中西算学通》,充分表达了他会通中国数学的思想。

14、什么是书院制度?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独立于官学制度之外的学校制度,又是与教育密切结合的学术研究机构。它发轫于唐,至宋形成制度,南宋时大盛,迄明、清发达完备,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制度。书院制度对于传递我国古代文化,传播学术思想,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学术人才,丰富教育理论与经验。

16、试述近代安徽教育变革的背景及表现。

鸦片战争以后,安徽封建教育事业同全国一样,呈现衰落现象。甲午战争后,随着维新思潮的兴起,要求创办新式教育的吃亏日益高涨。安徽近代教育也在这一背景下兴起。

在清末,废科举,行新学,安徽的文化教育仍位于全国前列。早在清同治十一年(1872),安庆就曾办有尚文小学堂;安徽第一所高等学堂——安徽省求是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85),比清政府正式颁布学堂章程还早4年。1901年,清政府重申将各省书院改为学堂,之后安徽各地先后建起了一大批中小学堂。从新式学堂的创办到辛亥革命的十几年间,乃是安徽新教育的草创时期。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各类近代学堂,已开始用资本主义教育方法施教。课程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和实业教育,各级学堂都有具体的学习年限与培养目标,因此,较之封建教育大大前进了一步。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良主义的新学思想。但新式学堂的创办和发展,毕竟为宣传科学文化知识、启迪民主自由、开通民智,和为后来的新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