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暴露后处署的工作规范培训

合集下载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全球范围内每年有 数百万人死于狂犬 病。
目的和范围
规范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 作,降低狂犬病发病率和死亡
率。
对狂犬病暴露者进行评估、分 类、处置,确保其生命安全。
对暴露者采取及时、有效的预 防措施,防止狂犬病病毒传播

工作原则与流程
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范。
建立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流程,确保各环节衔 接顺畅、操作规范。
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
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水 平。
02
暴露分类与风险评估
暴露定义与分类
狂犬病暴露定义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 、抓伤、舔舐皮肤或者粘膜破损处,导致狂犬病病毒进入人 体,从而导致感染。
狂犬病暴露分类
根据咬伤、抓伤、舔舐皮肤或粘膜破损处的部位、程度以及 是否有出血等,可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I级、II级和III级。

其他预防措施
预防宣传教育
加强狂犬病预防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对狂犬病预防知识的认
识和意识。
动物管理
加强对动物的管理和饲养,防 止动物咬伤人或其他动物。
及时就医
如被咬伤后出现发热、头痛、 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
免延误治疗。
04
效果评估与后续管理
效果评估内容与方法
评估内容
主要包括疫情控制效果、预防接种效果、健康教育效果和社会参与度等方面。
后续接种
狂犬疫苗一般需接种5针 ,应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全 程接种。
特殊人群预防处置
孕妇
孕妇如被咬伤,应尽快进行伤 口处理和免疫接种,同时应向 医生咨询是否需要特殊关注和
处理。
免疫功能低下者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评估结果与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工作 规范。
通过定期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完善工作规范 ,提高预防处置工作的质量。
工作规范更新与完善
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工作规范进行更新 与完善。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狂犬病暴露,建立更加完善的 预防处置工作流程和操作指南。
03
狂犬病暴露预防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狂犬病疫苗分为人用疫苗和兽用疫苗,根据不同接种对象可 分为二倍体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
接种原则
狂犬病疫苗接种应当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疫苗,不同品牌疫苗 应当尽量减少接种针次,避免重复接种。
暴露前预防
预防对象
暴露前预防主要针对具有高度狂犬病感染风险的人群,如接触狂犬病病毒的 实验室工作人员、狂犬病患者密切接触者等。
根据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 物,以预防感染。
监测病情
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 施。
05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实施
实施机构与职责
职责分工
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分工,建立狂犬病预防控制协作机制。
组织协调
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公安等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共同做好狂犬病预防控制工 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工作制度与程序
工作制度
建立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制度,包括预防接种、病例监 测、疫情报告等制度。
工作程序
制定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程序,包括预防接种、伤口处 理、疫苗接种等程序。
培训与演练
培训
加强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演练
定期组织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的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局部浸润
在伤口周围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 白或狂犬病疫苗,以增强机体免疫 力。
预防接种
根据暴露程度和风险评估,进行狂 犬病疫苗接种,一般需要接种5针。
暴露后预防处置的时限要求
1
伤口处理应尽快进行,最好在受伤后立即进行 。
2
预防接种应在暴露后24小时内开始,并尽可能 早地进行。
3
对于严重暴露或高风险人群,被动免疫制剂的 应用也应尽早进行。
02
根据暴露程度和风险评估,给予狂犬病疫苗接种,以预防狂犬
病的发生。
被动免疫制剂应用
03
对于某些高风险暴露人群,可以考虑使用被动免疫制剂以增强
免疫效果。
暴露后预防处置的步骤
伤口清洗
使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对伤口进行 清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彻底清 除污物和细菌。
消毒处理
使用碘伏、酒精等消毒剂对伤口进 行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风险。
了解患者狂犬病暴露史、既往免疫接种史、 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
免疫接种情况
评估患者的伤口情况、免疫状态、其他疾病 等。
了解患者狂犬病疫苗接种情况,判断免疫效 果。
风险评估的结果分析与处理
风险分析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分析患者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的风险。
处理措施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加强免疫接种、使用免疫球蛋白等 。
果。
加强培训教育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教育,提高 预防处置技能和水平。
对未来狂犬病预防工作的展望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进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 。
开展科学研究
积极开展狂犬病预防控制科学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预防技术和 方法。
提高公众参与度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一、暴露前处臵根据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以下三级,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处臵原则。

分级与宿主动物的接触方式暴露程度处臵原则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接触或喂养动物2.完好的皮肤被舔无确认病史可靠则不需处臵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轻度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I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2.破损皮肤被舔3.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严重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动物源性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接诊医生在判定暴露级别并告知患者狂犬病危害及应采取的处臵措施后,应立即开展以下处臵工作。

二、暴露后处臵流程人被犬、猫等宿主动物咬、抓伤后,凡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为健康动物的,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

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就诊时,只要伤口未愈合就应按以下步骤进行伤口处理。

(一)彻底冲洗。

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

(二)消毒处理。

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

(三)冲洗和消毒后伤口处理。

1.只要未伤及大血管,尽量不要缝合,也不应包扎。

2.伤口较大或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时,确需缝合的,在做完清创消毒后,应先用动物源性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作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数小时后(不低于2小时)缝合和包扎;伤口深而大者应放臵引流条,以利于伤口污染物及分泌物的排除。

3.伤口较深、污染严重者酌情进行抗破伤风处理和使用抗生素等以控制狂犬病以外的其它感染。

三、暴露后处臵及免疫(一)首次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

原则上是越早越好。

但对已暴露一段时间而一直未接种狂犬病疫苗者也可按接种程序接种疫苗。

一旦不能排除伤人动物为可疑狂犬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应按规定程序注射狂犬病疫苗。

接种程序:一般咬伤者于0(注射当天)、3、7、14、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儿童用量相同)。

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狂犬病暴露后处署的工作规范培训

狂犬病暴露后处署的工作规范培训

狂犬病暴露后处署的工作规范培训一、狂犬病概况狂犬病又名“恐水症”、“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引起的人兽共患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为主要特征,病死率几近100%乙类报告传染病病原体狂犬病病毒易为紫外线、碘酒、酒精灭活100℃加热2分钟灭活,低温冷冻可存活数年传染源主要传染源是犬,其次为猫野生动物(食肉目、翼手目)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病犬咬伤传播,也可通过带毒唾液经各种伤口和抓伤、舔伤的粘膜、皮肤传播。

少数因宰杀、剥皮等间接接触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临床特征⏹潜伏期:一般1~3个月,短至4天,长至>19年。

⏹临床表现一、狂躁型:1、前驱期(侵袭期)低热、倦怠、头痛、恶心、食欲不振,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压抑、易激动,伤口及周围有痒、痛、麻及蚁走感。

2、兴奋期(痉挛期)高度兴奋,恐惧、怕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伴脱水,血压上升,体温升高。

3、麻痹期全身弛缓性麻痹,由安静进入昏迷,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二、麻痹型与狂躁型的前驱期和麻痹型相似,无兴奋期。

☐临床特征⏹一旦发病,进展迅速,病程多数在3-5天,很少超过10天⏹病死率可达100%☐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血象:外周白细胞总数偏高,中性粒细胞偏高。

☐尿常规:轻度蛋白尿,偶有透明管型。

☐脑脊液:白细胞升高⏹特殊检查☐免疫荧光抗原检测☐血清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染色☐分离病毒☐诊断标准(GB17014—1997)☐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

⏹流行病学史:有被犬、猫或其他宿主动物舔、咬史⏹临床症状☐愈合的咬伤伤口或周围感觉异常、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

出现兴奋、烦躁、恐惧,对外界刺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

☐“恐水”症状,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涎、多汗、心律快、血压增高),继而肌肉瘫痪或颅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律不齐)。

⏹实验室检查☐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抗原: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角膜印片、皮肤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

狂犬病疫情及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培训

狂犬病疫情及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培训

分级处置原则
• I级暴露: • 确认病史可靠则不需处置 • “病史”特指“接触史”。如能确认与动
物接触过程中皮肤完好、接触方式没有感 染危险,则不需要进行处置。
可编辑课件
分级处置原则
• II级暴露 • 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 确认为Ⅱ级暴露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或
者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 定健康时,按照Ⅲ级暴露处置。
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接触或喂养动物 2.完好的皮肤被舔
可编辑课件
暴露分级释义
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在难以用肉眼 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为II 级. ,无疼痛为I级.不能够肯定时算II级
可编辑课件
• 一般伤口不缝合包扎 • 伤口表面不使用外用药
可编辑课件
伤口缝合
• 伤口较大或者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 时,确需缝合的,在完成清创消毒后,应 当先用抗狂犬病血清或者狂犬病人免疫球 蛋白作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使抗体浸润 到组织中,以中和病毒。数小时后(不少 于2小时)再行缝合和包扎;伤口深而大者 应当放置引流条,以利于伤口污染物及分 泌物的排出。
接种程序、剂量、部位:
• 疫苗效价≥2.5IU/ml(药典) • 0(注射当天),3,7,14,28天各1剂 • 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 婴幼儿在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
注意:如不能确定暴露的狂犬病宿主动物的健康状 况,对已暴露数月而一直未接种狂犬病疫苗者也 应当按照接种程序接种疫苗
可编辑课件
注意:
如果非流行区明显健康的猫或狗被隔离观 察或被实验室检验后证实未感染狂犬病毒, 则可以终止治疗。本条款不提倡在中国国内 使用。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ppt课件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ppt课件
风险评估工具来自狂犬病暴露评估问卷01
用于收集患者被咬伤或抓伤的详细信息,包括伤口部位、大小
、深度等。
狂犬病暴露风险评估表
02
用于记录患者的病史、身体检查和风险评估结果,判断狂犬病
暴露风险级别。
狂犬病预防处置记录表
03
用于记录患者预防处置的具体措施、疫苗接种情况等。
04
暴露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等。
02
种类和使用时机
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种类和时机,以达到协同预防狂犬病的效果。
03
不良反应
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增加感染狂犬病病毒的风险,同时也会对人体免
疫系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需要注意监测和防治。
其他预防措施
伤口处理
对于犬咬伤、抓伤等狂犬病暴露伤口,需要彻底清洗伤口、消毒,并在必要时进行缝合处 理。
控制狂犬病疫情
规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有助于控制狂 犬病疫情的扩散,减少人畜间狂犬病病毒传播 。
提高防治效果
加强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提高防治效果 ,有效降低狂犬病发病和死亡人数。
工作原则
科学、规范、有序
01
开展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有序的原
则,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毒。
02
消毒处理
用2%-3%碘酒或75%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可有效杀灭狂犬病病毒。
03
外科处置
对伤口进行适当的清创和缝合,以减少病毒的感染范围。
疫苗接种程序
1 2
咬伤后预防
咬伤后应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一般不超过24 小时。
首剂接种
首次接种应在咬伤后48小时内完成,分别在第0 、3、7、14和28天接种。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培训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培训

患者随访
观察症状
关注患者的任何异常症状,保持与患者的沟通,以便及时发现 并处理早期症状。
定期检查
对接受过狂犬病暴露后预防的患者进行定期健康检查,观察其 免疫状况和潜在病症。
心理支持
01.
心理疏导方法
针对因暴露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提供心理 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健康。
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02.
家庭成员的理解与支持对患者心理康复至关 重要,鼓励家庭提供积极的环境,增强患者 抗击心理压力的能力。
PART 04
医院内处置流程
接诊与评估
医学检查项目
完成必要的医学检查,包括血液观察、免疫球蛋白检测等,以 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病历记录
详细记录患者病历,包括曝光情况、伤口评估和相应处理情况, 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疫苗接种
PEP(暴露后预防)方案
根据不同的暴露情况和风险水平,制定个性化PEP方案,通过 疫苗接种减少狂犬病的发生几率。
伤口恢复情况
记录伤口的愈合情况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为 后续就医提供参考。
就就医
如果伤口出现异常,需立即采取行动并就医, 尤其是狂犬病潜伏期内应格外注意。
家庭卫生与预防
宠物管理
确保家庭宠物定期免疫,并采取措施降低其咬伤他人的风险,特别是儿童接触时 的管理。
环境消毒
定期对家庭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尤其是宠物活动的区域,以控制可能的病毒传 播源。
全球约有59000例狂犬病死亡,绝大部分发 生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有数百万暴露者接受 后暴露预防(PEP)治疗。暴露者的分布、流 行程度及病毒传播形式因地区而异。
临床表现
狂犬病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疲劳、 局部水肿等,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焦虑、 狂躁、神经瘫痪和呼吸衰竭,最终可能导致 死亡。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理。
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加强预防接种教育
公众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社区活动、学校讲座等,普及狂犬病预 防知识,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预防接种宣传
鼓励公众定期为宠物接种狂犬疫苗,并强调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暴露后处理宣传
宣传暴露后应如何正确处理,如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前往医疗机构 就诊等。
不良反应类型
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热、乏力、 头痛等。
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严 重者可对症治疗。
暴露后狂犬病发病与处理措施
发病原因
发病处理措施
狂犬病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 入体内,导致发病。
立即就医,隔离治疗,使用镇静剂、 解痉剂等减轻症状,同时进行免疫治 疗。
发病表现
03
预防接种与免疫程序
疫苗选择与接种程序
疫苗类型
狂犬病疫苗可分为动物源性和人 源性疫苗,其中人源性疫苗包括 VERO细胞、CHO细胞和MDCK
细胞等。
接种程序
暴露后预防接种应尽早开始,一般 是在发生暴露后的24小时内开始接 种,接种程序包括注射免疫球蛋白 和狂犬病疫苗。
接种剂量
根据暴露程度和疫苗类型,接种剂 量和接种次数有所不同,一般需要 注射3-5针,其中暴露程度较高的需 要注射免疫球蛋白。
舔舐、接触等其他暴露类型与风险评估
舔舐
被感染的动物的唾液舔舐人体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如眼睛、口腔、生殖器等部位,存在一 定的传播风险。
接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感染病毒的动物直接接触,如拥抱、亲吻等行为,虽然较为罕见,但仍有可能导致病毒 传播。
风险评估
对于舔舐和接触等其他类型的暴露,应根据接触的频率、持续时间、接触部位以及被暴露 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对于高风险的暴露,应尽快就医并接受预防处置;对 于低风险的暴露,仍需及时就医并接受预防处置。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免疫球蛋白使用
对Ⅲ级暴露者,应立即浸润注射免疫球蛋白20IU/kg,并同时接种疫苗。
联合疫苗接种程序和方法
联合疫苗接种
咬伤后预防可采用4针法或5针法程序接种联合疫苗,即在0、 3、7天各接种1剂疫苗,第14天和第28天各接种1剂联合疫苗 。
加强免疫
对Ⅲ级暴露者,在第1针联合疫苗接种后的第14、28天再各 接种1剂联合疫苗。
补救措施
对于免疫失败者,应立即就医,采取伤口处理、被动免疫制 剂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等措施,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种疫 苗和后续治疗。
06
其他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禁忌症
01
对狂犬病疫苗成分过敏者
狂犬病疫苗中含有某些蛋白成分,如鸡肉提取物、甲醛等,部分人群
可能对其产生过敏反应。
02
免疫系统受损者
艾滋病、白血病等患者因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低下,接种疫苗后
疫苗接种
咬伤后预防
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 膜或者破损皮肤处,应于0、3、7、14、28天各接种1剂疫苗。
暴露前预防
接触狂犬病病毒的职工和医务工作者等高危人群,应于0、7、21天各接种1剂 疫苗。
被动免疫制剂使用
血清制备
咬伤后尽快于受伤部位浸润注射免疫血清,然后接种疫苗。
03
联合疫苗接种需要遵循不同的接种方案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
04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的程序和方法
伤口处理
彻底冲洗
用流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同时挤压伤口周围组织,尽可能除去污染物。
清洁伤口
彻底冲洗后,用肥皂水清洗伤口,然后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
消毒伤口
清洁伤口后,用75%酒精或2%-3%碘酒对伤口周围皮肤消毒,避免伤口感染。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及暴露后免疫操作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及暴露后免疫操作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及暴露后免疫操作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犬类的咬伤传播。

为了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和控制其传播,我们需要制定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并严格执行。

以下是一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及暴露后免疫操作的建议。

一、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1.加强疫苗接种:对所有居民及可疑犬只进行狂犬疫苗接种,按时完成免疫程序。

2.宠物管理:对所有宠物进行登记、标识,并确保其接种狂犬疫苗。

定期进行宠物的健康检查,发现异常要及时隔离。

3.动物控制:对于无主流浪犬和可疑犬只,要采取措施进行捕捉和隔离观察,确保不再对人群造成威胁。

4.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和养犬人员的狂犬病知识宣传,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报告和监测:建立完善的狂犬病事件报告和监测体系,确保病例及时得到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当人类发生与疑似患有狂犬病或狂犬病的动物接触后,根据接触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

1.非咬伤暴露:如被狂犬病患动物的唾液或其他体液接触到开放性伤口、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应立即洗净伤口并使用肥皂清洁,然后用消毒剂处理。

因为非咬伤患者感染风险较低,无需进行狂犬疫苗免疫。

2.咬伤暴露:如被狂犬病患动物咬伤,应立即用流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用肥皂清洗伤口,尽量挤出伤口上的血液。

再次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然后用碘伏或碘酊液处理伤口,完成后涂上狂犬疫苗。

咬伤暴露的患者会进行狂犬疫苗免疫。

3.患免疫缺陷者暴露:医疗机构内发生咬伤暴露的患免疫缺陷者,需立即进行免疫球蛋白注射。

4.动物暴露处理:对于可疑狂犬病动物,应立即隔离并观察10天,如果10天后动物健康状态正常,则排除狂犬病的可能性。

5.进行疫苗免疫:根据不同暴露情况,进行不同剂量和时间的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由专业医生指导进行。

总结:狂犬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必须高度重视。

制定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和暴露后免疫操作,对于减少病例的发生和控制疫情的传播非常重要。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
LOGO
III级暴露
伤口处理
注射被动 免疫制剂
接种疫苗*
分级及其处臵原则
狂犬病预防处臵门诊的医师在判定暴露级别后, 根据需要,要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在告知暴露者 狂犬病危害及应当采取的处臵措施并获得知情同 意后,采取相应处臵措施。 判定为I级暴露者,无需进行处臵 判定为Ⅱ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 犬病疫苗。
LOGO
再次暴露后处臵
再次暴露后的伤口处理 再次暴露后的疫苗接种 再次暴露后的被动免疫制剂注射
LOGO
再次暴露后伤口处理
无论前次暴露是否(全程)接种狂犬 病疫苗,也不管距离前次免疫时间长 短,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当首先、及 时、彻底地进行伤口处理。
LOGO
再次暴露后的疫苗接种
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1 年。
LOGO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臵工作规范
接触或喂养动物 如能确认皮肤完好且无感染危险
I级暴露
完好的皮肤被舔 如不能确认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II级暴露 无出血的轻微 抓伤或擦伤
一般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或 暴露位于头面部 且致伤动物 不能确定健康时
伤口处理
接种疫苗
单处或多处贯穿性 皮肤咬伤或抓伤 破损皮肤被舔 开放性伤口、 粘膜被污染 *疫苗注射应当在伤口处理和注射完被动免疫制剂后进行
初次免疫时间
0 3 7 14 28
全程免疫后 半年
全程免疫后 全程免疫后 1年 3年
继续原有程序
再次暴露后 免疫方法
一般不主 张再次免 疫
2剂: 0 、3
3剂: 0 、3、7
全程接种疫苗
LOGO
再次暴露后的被动免疫制剂 使用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狂犬病基础知识•暴露分级与评估•预防处置流程•狂犬病疫苗接种•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的监测与控制•结论与建议01引言1背景与意义23狂犬病是致死人数最多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之一,全球范围内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死亡。

我国狂犬病疫情形势严峻,每年发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前列。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是预防狂犬病发病的重要手段,因此制定本工作规范。

规范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目的和范围02狂犬病基础知识03病毒变异狂犬病病毒易发生变异,尤其是在与宿主的免疫应答过程中。

狂犬病病毒01病毒形态狂犬病病毒为弹状病毒科,外形呈子弹状,直径约75~80nm。

02病毒结构狂犬病病毒具有包膜,其内含有病毒基因组、病毒蛋白等成分。

狂犬病病毒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并逐渐出现神经症状,如肌肉痉挛、意识障碍等。

狂犬病感染症状与后果感染症状狂犬病病毒感染后,病情会迅速恶化,患者一般在出现症状后3~10天内死亡。

病程发展狂犬病病毒感染的致死率几乎为100%。

致死率黏膜接触狂犬病病毒也可通过黏膜接触传播,如眼结膜接触患者唾液等。

动物咬伤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患病动物咬伤传播给人类。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狂犬病病毒后,病毒可经胎盘传播给胎儿。

狂犬病传播途径03暴露分级与评估一级暴露二级暴露三级暴露被动物咬伤或抓伤,皮损被咬破,但无出血;被动物咬伤或抓伤,皮损被咬破,且有出血。

03暴露分级02 01接触或喂养动物,或被动物舔、咬皮损,但无出血;明确暴露源是否为狂犬病动物、存在狂犬病病毒的传播风险;确定暴露源评估暴露部位的状态、程度及范围,以及是否有出血等;暴露部位评估评估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部位等。

暴露途径评估暴露评估特殊情况的暴露评估咬伤部位在手指或脚趾咬伤部位在手指或脚趾,伤口较深、污染较重时,应考虑三级暴露;被咬动物状况被咬动物处于狂犬病发病期、未接种或接种不全、有接触其他患病动物等情况时,应考虑三级暴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犬病暴露后处署的工作规范培训一、狂犬病概况狂犬病又名“恐水症”、“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引起的人兽共患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为主要特征,病死率几近100%乙类报告传染病病原体狂犬病病毒易为紫外线、碘酒、酒精灭活100℃加热2分钟灭活,低温冷冻可存活数年传染源主要传染源是犬,其次为猫野生动物(食肉目、翼手目)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病犬咬伤传播,也可通过带毒唾液经各种伤口和抓伤、舔伤的粘膜、皮肤传播。

少数因宰杀、剥皮等间接接触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临床特征⏹潜伏期:一般1~3个月,短至4天,长至>19年。

⏹临床表现一、狂躁型:1、前驱期(侵袭期)低热、倦怠、头痛、恶心、食欲不振,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压抑、易激动,伤口及周围有痒、痛、麻及蚁走感。

2、兴奋期(痉挛期)高度兴奋,恐惧、怕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伴脱水,血压上升,体温升高。

3、麻痹期全身弛缓性麻痹,由安静进入昏迷,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二、麻痹型与狂躁型的前驱期和麻痹型相似,无兴奋期。

☐临床特征⏹一旦发病,进展迅速,病程多数在3-5天,很少超过10天⏹病死率可达100%☐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血象:外周白细胞总数偏高,中性粒细胞偏高。

☐尿常规:轻度蛋白尿,偶有透明管型。

☐脑脊液:白细胞升高⏹特殊检查☐免疫荧光抗原检测☐血清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染色☐分离病毒☐诊断标准(GB17014—1997)☐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

⏹流行病学史:有被犬、猫或其他宿主动物舔、咬史⏹临床症状☐愈合的咬伤伤口或周围感觉异常、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

出现兴奋、烦躁、恐惧,对外界刺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

☐“恐水”症状,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涎、多汗、心律快、血压增高),继而肌肉瘫痪或颅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律不齐)。

⏹实验室检查☐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抗原: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角膜印片、皮肤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

☐存活一周以上者做血清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检测抗体、效价上升者,若曾接种过疫苗,中和抗体效价需超过1∶5000。

☐死后脑组织标本分离病毒阳性或印片荧光抗体染色阳性或脑组织内检到内基氏小体。

⏹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流病史加临床症状之一☐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加实验室检查任一条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治疗 therapy•抗病毒治疗•镇静、麻醉性镇痛药、抗癫痫药和肌松剂•营养支持:停止经口进食、饮水•脏器支持:心血管、肺、脑、抗凝、透析等•心理支持•宗教支持•病房舒适:完全隔离、孤独?避免光、声音、微风的刺激狂犬病的抗病毒治疗•狂犬病疫苗–至少1周产生免疫–加速免疫反应•免疫球蛋白–病毒清除?狂犬病的抗病毒治疗•16各病人接受16-400 mg利巴韦林,无效(中国)•利巴韦林(1)和干扰素(3)静脉和鞘内给药,无效•免疫血清:静脉和鞘内给药,无效狂犬病的抗病毒治疗•3个病人给予了干扰素治疗–无明显疗效–未在发病后8d、14d内给药?镇静、抗焦虑•氯胺酮(ketamine )(N-甲基-D-天冬氨酸盐拮抗剂)•苯二氮卓和巴比妥类 (GABA-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不推荐•老鼠模型:增加病死率、缩短潜伏期“Milwaukee疗法”(密尔沃基疗法)•ICU•支持治疗•诱导昏迷:深度催眠、镇痛、抗惊厥•抗病毒•15岁,女,蝙蝠咬伤后1个月发病•氯胺酮、米达唑仑•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病程第8天脑脊液抗体阳性•病程第31天解除隔离•第76天出院随访•18 个月–构音困难、步态异常明显改善,但未恢复到之前的运动水平–返回中学,无学习或记忆困难•27个月•持续波动的构音障碍和步态异常•间断的足部冷觉异常•正常演奏乐器和驾驶•2007年中学毕业,准备上大学•无心理紊乱•头颅MRI:正常•血清和脑脊液:•发病后6d,狂犬病中和抗体才检测到•未分离到病毒•其它研究中:•21/23的病人狂犬病病毒RNA可在入院的第1天阳性•MRI :在尚无脑部症状时就可显示异常改变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传染病防制所暴露的定义问题⏹什么是狂犬病?⏹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狂犬病的传染源有哪些?⏹人是传染源么?狂犬病能不能人传人?⏹被人咬了后要不要打狂犬疫苗?⏹狂犬病毒侵入人体并在人体移行扩散的过程⏹什么是狂犬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家畜和野生动物都可以感染,因临床表现以恐水为特征,又称恐水病。

人狂犬病主要是通过动物咬人时动物唾液中的狂犬病病毒经咬伤处的伤口侵入人体而感染人,伤人动物以犬多见,我国民间也称“疯犬病”。

人狂犬病一旦发病,其进展速度很快,病程多数在3-5天,很少有超过10天的,几乎为100%死亡。

⏹狂犬病的病原体狂犬病毒归属于弹状病毒科的狂犬病毒属,形态呈子弹状⏹狂犬病的传染源有哪些?狂犬病的自然宿主包括:狼、狐、豹、野犬、猴、猫、臭鼬、浣熊和蝙蝠等。

犬也是敏感动物,由于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养犬密度很高,所以犬已经成为狂犬病毒的长期宿主和人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

狂犬病的传染源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如非洲85%以上的国家和亚洲地区国家(除以色列和孟加拉以外)以犬为主,而南非、北美和欧洲地区主要是野生动物。

我国绝大多数人的狂犬病为犬伤所致,偶有猫、牛等家畜和其他动物所伤的报道。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动物咬伤后,唾液中的狂犬病毒经破损皮肤侵入体内传播;宰杀、剥患畜皮感染;犬舔伤口或肛门感染;病毒污染物刺伤皮肤感染;护理病人,被其唾液污染手经伤口感染。

❑呼吸道感染:通过气溶胶吸入感染。

曾有报道在蝙蝠群居的山洞中进行探险的科学家以及在狂犬病实验室工作的人员通过气溶胶途径感染了狂犬病毒。

❑消化道感染:吃病畜肉感染或动物间残食感染,通过口腔粘膜感染。

❑先天性感染:孕妇被咬伤2个月后发病,剖腹产,婴儿出现抽搐口吐白沫,被诊断为狂犬病,认为系垂直感染。

狗、牛等实验动物也有此种实例。

❑器官移植:2004年美国、2005年德国均有报道。

⏹易感人群人类对狂犬病一般都没有免疫力,由于不同的人群暴露于狂犬病的机会不同,因此感染和发病有所不同。

统计数据表明,农村居民发病数远远高于城市居民,农民为最高发病职业人群。

这与许多因素有关,比如:农村养犬密度高、犬的免疫率低、暴露(感染)后得不到及时治疗等;男性比女性多,一般认为男性好动,外出的机会多、被咬伤的机会也多,尤其是5~14岁的儿童,表现好动、爱玩犬、逗犬、也爱寻衅,因此易被咬伤。

据亚洲狂犬病统计报告,亚洲地区15岁以下儿童占狂犬病发病数的40%以上。

除了儿童暴露率高以外,还与这一年龄段儿童自身特点有关,如:身体尚未长高,一旦受到攻击极易被咬伤头面部、颈部及上肢,患病危险大;被动物抓伤或咬伤后,自身意识不到存在感染的危险,未及时告诉监护人,未能得到及时处置,所以丧失了预防治疗的时机。

⏹人与人接触能传播狂犬病吗?(被人咬伤后要不要打狂犬疫苗?)人与人的一般接触不会传染狂犬病,理论上只有发了病的狂犬病人咬了健康人并将病毒传给对方,才有传播狂犬病的可能;感染了狂犬病毒的人体在未发病之前一般不会向外界排出病毒。

直接接触狂犬病人或病人发病前几天的排泄物,如唾液、尿液等也有传播的危险;间接接触狂犬病人污染的用具,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很小;狂犬病人的器官、组织(如角膜、肾)移植给健康人则有极高的传播狂犬病的危险性。

⏹病毒怎样侵入神经系统?病毒在咬伤部位侵入,在局部组织中短时间停留,可到1-2周。

狂犬病毒通过咬伤处神经肌结合处的运动神经元或神经束的感觉神经进入神经组织内复制,然后从一个神经元进入下一个神经元,沿着脊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NS)。

根据动物的种类,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都可能受累。

根据侵入的病毒量和侵入部位,潜伏期2周到6年不等(平均1~2 个月)。

狂犬病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病毒从外周神经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距离,病毒侵入部位越靠近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就可能越短。

病毒在神经通路的移动速度估计为每天15-100mm。

⏹病毒怎样在全身扩散?❑狂犬病毒在神经轴内运行时是不繁殖的,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内后开始大量复制,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顺向轴浆流动进入周围神经,通过周围神经进入神经分布的组织器官,导致非神经组织(如唾液腺的分泌组织)的感染。

❑此时病毒已广泛分布于身体内,才会出现临床症状,才能查出狂犬病毒抗原,抗体则在发病晚期才会出现。

❑临床上通常采集病人头颈部皮肤、唾液进行实验室诊断。

⏹能不能在咬伤后尽快进行检测排除病毒感染?在自然感染情况下,狂犬病毒通常由被疯动物咬伤时通过其带有病毒的唾液进入机体伤口内,在入侵部位狂犬病毒短暂停留或少量增殖,一般也不侵入血流,故不能形成病毒血症。

因此,在感染后的一段时间内狂犬病毒或其抗原不能与机体免疫系统广泛接触,不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

狂犬病的晚期因血脑屏障作用被破坏,脑内大量病毒抗原得以进入血流,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

因此,许多狂犬病人在发病早期血清中查不到抗体或抗体滴度很低,狂犬病特异性抗体只在临床疾病的晚期出现。

因此,狂犬病毒抗体的检测不能用于狂犬病的早期诊断。

⏹关于隐蔽期狂犬病毒能在入侵部位停留一段时间,为隐蔽期,这是它进入神经轴索前的一个重要的准备过程。

为什么狂犬病毒会在局部隐蔽一段时间?隐蔽期内病毒是否发生改变?如何改变?目前还有待研究。

病毒在局部隐蔽期的长短与动物发病潜伏期无直接关系,而是和动物个体的抵抗力有关。

在隐蔽期内,若能将狂犬病毒清除,则是遏制病毒的最有利、最关键的时机。

这就是暴露后预防处置的理论基础。

暴露分级⏹Ⅰ级: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有接触未受伤)⏹Ⅱ级: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受伤了但没有出血)❑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在难以用肉眼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为Ⅱ级,无疼痛为Ⅰ级.不能够肯定时算Ⅱ级。

⏹Ⅲ级: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被污染。

❑粘膜污染的常见情况有:与家养动物亲吻、小孩大便时肛门被舔以及其它粘膜被动物唾液、血液及其它分泌物污染。

各级暴露的相应处置⏹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的医师在判定暴露级别后,根据需要,要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及应当采取的处置措施并获得知情同意后,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判定为Ⅰ级暴露者,无需进行处置。

⏹判定为Ⅱ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确认为Ⅱ级暴露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按照Ⅲ级暴露处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