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7年高考冲刺预测卷(六)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
2017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高考逐渐实现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具体体现在: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渗透社会史观;重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17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礼记·礼器》云:“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
君亲制祭,大人荐盎。
君亲割牲,夫人荐洒。
”材料中“君”的行为意在A.表达对周王虔诚和崇敬B.突显自己特殊政治地位C.强化皇权神圣不容僭越D.彰显家国一体祥和精神2、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3、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姒姓诸候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陈国。
它反映了周初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诸候崛起冲击分封制度C.君臣通过联姻确立宗法关系D.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均田是郡县制度下的井田,井田是封建制度下的均田。
”下面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是A.均田制与井田制在本质上并无任何不同B.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C.井田制和均田制都推动了精耕细作模式出现D.均田制全属中央政府,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5、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
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哪一思想A. “和而不同”B.“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D.“周而不比”6、“孔子问老子,儒家弟子墨子另创墨家,儒家荀子的弟子韩非、李斯又为法家代表。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冲刺卷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冲刺卷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汉武帝时,任用品秩低下的少府尚书处理天下章奏,参与“中朝”事务。
隋唐时期,尚书台发展成为尚书省,成为外朝最重要的行政机关。
这种转变反映出( )A. 皇帝的好恶决定机构职能B. 尚书从位卑权重走向位高权轻C. 中央决策机构实现外朝化D. 皇帝的集权方式出现了新倾向据此可知唐代A. 士族价值观念发生变化B. 士族进步垄断仕途C. 进士科的录取比例最高D. 门第仍是录取的依据3.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 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到一个新的机构里。
这一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A.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B. 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C. 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D. 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4.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
据此推断,该思想家( )A. 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B. 主张限制君主专制C. 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D. 反对废除宰相制度5.鸦片战争后,姚莹写下《康輶纪行》,“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
该书的意义在于( ) A. 引起了清政府对边防问题足够的重视 B. 推动了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 C. 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 D. 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主动融入世界 6.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
新高考历史冲刺卷(附答案)
新高考历史冲刺卷一、单选题1.在春秋战国之际,有大批奴隶主贵族因没落被抛进了平民阶层,成了士人的一个重要来源,如《左传》云:三代帝王后裔,“于今为庶”,栾、郤、胥等大贵族“降在皂隶”,《国语》也有“天所崇之子孙,或在畎亩”的记载。
这一社会变动()A.导致士人阶层演变为新兴地主B.全面改变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C.动摇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基础D.客观上促进了上层文化下移民间2.嵇康《家诚》:“人无志,非人也”。
魏晋时期,知识分子归隐山林,远离俗世,向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生活,上述现象反映了()A.儒家修齐治平的社会意识的弱化B.归隐生活更有利于文学创作灵感C.门阀制度影响下的社会运行异化D.庄园经济影响下的国家财政极剧减少3.明初,承宣布政使司负责地方民事,按察使司负责地方法律诉讼和监察地方官员,都指挥使司负责地方军事。
后来,巡抚作为中央官被派至地方参与整顿与管理,逐渐成为地方“钉子户”,但跨省问题又使巡抚间“顶牛”,“总督”应运而生。
清朝更是将巡抚与总督作为地方官常态化。
明清地方行政的变化()A.有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B.削弱了中央集权C.促使官僚集团内部开始分化D.实现了军政合一4.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
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
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
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
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5据此可知()A.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下滑B.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迟滞C.工业革命后西欧社会经济发展迅猛D.人口不断增长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6.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増。
湖南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卷
40.(1):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严重对立;中国“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限制;美国推行遏制政策的影响;朝鲜战争的冲击等。
(8分) (2)为“一五”计划的开展营造安定的周边环境;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外交封锁;和平解决中印边界纠纷等问题。
(6分)(3)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方针,具有鲜明的革命外交的色彩,主要建交国是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强调阶级斗争,意识形态色彩浓厚。
(5分)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此后的中国外交把国家作为外交的对象,更务实地以国家利益作为外交出发点和落脚点。
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的主张和行为,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也是国家外交的体现。
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从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
(6分)41. 一、论题分(0,2,4分)能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论题。
这里的思想解放可以是古今中外的思想解放运动,如西欧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中国的“百家争鸣”“西学东渐”“五四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等。
社会转型就是社会形态、社会体制、经济结构、价值观念等发生变迁,如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等。
(一)以下3种情况,论题分计4分。
1.能具体体现“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的论题,如:启蒙思想与法国大革命;2.能阐述“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之间逻辑关系的论题,如: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3.整体上阐述“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对社会的影响的相关论题,如:思想解放的深度影响社会转型的程度。
(二)以下3种情况,论题分计2分。
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高三高考历史猜题卷 含答案 精品
2017届猜题卷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1.《大雅·瞻卬(音仰yǎng)篇》指出,“人(指领主)有土田,汝(指幽王)反有(夺取)之;人有民人,汝覆夺之。
”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已开始走向崩溃B.周王剥夺了土地所有权C.领土享有土地的所有权D.分封下的领主权力大增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由“反有(夺取)之;人有民人,汝覆夺之”可知,分封之下的领主享有土地所有权,周天子不该无故侵犯的,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井田制崩溃的信息,A项错误;B项与材料的意思相反;材料强调土地所有权问题而非分封制之下领土权力问题,D项错误。
2.董仲舒声称,他的学说完全由他在《春秋》中所发现的原理推导出来。
他说的许多道理是因袭传统的:道之具是仁、义、礼和乐。
这反映出董仲舒的学说()A.将《春秋》之说发展至完善B.是专业性和杂糅性的结合体C.迎合儒学传统和新时代需要D.对传统经典的基础性较凸显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由“由他在《春秋》中所发现的原理推导出来。
他说的许多道理是因袭传统的”可知,材料强调董仲舒学说对传统儒家经典的继承,故D项正确。
对《春秋》之说的继承并非代表发展到完善程度,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杂糅性,B项错误;材料并非涉及董仲舒学说的发展状况,C项错误。
3.1926年3月13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一项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坚持“国民党与共产党人的战斗联盟”;谴责党由于在吸收工人时的“狭隘的宗派主义观点”而使组织发展缓慢。
据此可知()A.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矛盾重重B.国共第一次合作已频临破裂C.共产国际错误指导中国革命D.国民大革命出现的叛逆倾向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国民大革命。
“坚持‘国民党与共产党人的战斗联盟’”、“狭隘的宗派主义观点”反映了1926年国共两党内部矛盾和中共党内存在的错误倾向不断,体现出当时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危机日渐突出,故A项正确。
2017届高三高考冲刺押题卷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高考冲刺押题卷文科综合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D.统一国家初露端倪25.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A.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B.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C.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D.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26.“士子外用儒术以处世,而内修禅学以修身,宋代这种修禅之风在士大夫中流传日盛。
”这表明()A.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三教在互补中呈现融合C.儒学具有与时俱进精神D.儒学发展一度出现困境27.明中叶,《华亭县志》记载:“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
”《松江府志》记载明人诗云:“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这说明明代()A.松江垄断了全国棉纺织业B.棉纺织业纺和织出现分离C.江南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D.江南地区农业的衰落28.洪仁玕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 ,使用这些“轻污字样,是口舌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
人教版湖南长沙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湖南长沙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这一事件()A: 建立了封建制国家B: 实行了禅让制度C: 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 确立了皇帝制度【答案】C【解答】通过材料可以看出,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取了王位,使天下由传贤到传子,标志着王位世袭制的形成,故C正确,排除B;我国在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排除A;皇帝制度是秦始皇开创的,排除D。
故选C。
第2题.根据下边图示,正确的说法是()A: 公元前7世纪西周结束,进入东周时期B: 东周时期分两段: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C: 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475年D: 东周时期是从公元前70年至公元前256年【答案】B【解答】西周结束是在公元前771年,属于公元前8世纪,故A项错误;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从公元前770~前256年属于东周时期,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段,故B项正确;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故C项错误;东周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故D项错误。
故选B。
第3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实现了国家短暂统一的是()A: 西晋B: 东晋C: 南朝D: 北朝【答案】A【解答】略第4题.下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解答】依据表格可知,两宋时期宰相祖辈任官分布有高级官员、中级官员、低级官员以及无官职记录,其中无官职记录人数最多,结合所学可知,宋朝进行科举制改革,使得做官范围大大扩大,社会阶层流动加强,故B项正确。
南宋时期高级官员的数量大大下降,说明世家大族影响削弱,故A项错误。
表格反映的是两宋时期宰相祖辈任官分布情况,不能得出宰相权力日益下降,故C项错误。
宋朝科举制度的功能是强化,故D项错误。
第5题.某学者在其论文中谈到,唐朝统治者通过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赈灾送药、战争之后下诏埋葬骸骨等手段防控疾病。
2017年高考历史冲刺专题(含答案)
2017年冲刺阶段训练试题说明:1.试题以选编、改编为主。
2.不局限于试卷的结构及题量,供老师们根据需要再进一步选编组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1.考古学家在江西贵溪发现了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的岩墓群,这些墓葬,有的联洞而葬,有的单洞而葬,还有一墓同埋几代人的情况。
有的墓室,规模宏大,内置十余具棺木,应当是几代人的聚葬。
可见当时A.社会的等级结构层次分明B.周天子宗族礼制下移民间C.地方的宗族力量依然强大D.地方的宗族力量由弱变强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凡军国大事,则(由中书省)中书舍人各执己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门下省)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
”其相似作用是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 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限制、监督了皇权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3.2015年,在江西南昌发掘一座汉墓,而且还有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对于西汉历史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以下出土文物和结论之间相符的是4.《宋刑律》的律文内容基本上承袭了《唐律》,但在律之后附录了敕令,宋朝立法史上出现了敕律并行和“以敕代律”的情况。
这主要说明宋代A.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B.法律内容更加丰富C.立法部门权力削弱 D.执法的随意性加强5.北宋时,“苏、湖、常、秀等州出米浩瀚,常饱数路,漕输京师。
白杭、睦以东衢、婺等州,谓之上乡,所产微薄,不了本土所食。
里谚云:‘上乡熟,不抵下乡一锅粥。
’盖全仰苏、秀等州商旅贩运以足官私之用。
”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农业生产地域分工扩大C.粮食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D.重农抑商取得明显效果6.元代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
这种区划规制的主要意图是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C.因俗而治加强竹理D.完善基层行政组织7.清乾隆年间纂修了主要囊括了我国清代乾隆以前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天象、文艺等内容的《四库全书》,清政府在修书过程中查禁焚毁书籍、石刻等,其数量几与《四库全书》中保存的相当。
湖南省衡阳市十校调研2017年高考历史冲刺预测卷(含解析)
2017年湖南省衡阳市十校调研高考冲刺预测卷文综(历史卷)一、选择题(共12题;共24分)1、范蠡认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编者注:这里的二十、九十是指每石粮的价格)。
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
”这种观点实质上()A、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B、肯定了农商并重的思想C、片面强调农业的重要性D、反对提升商人的地位2、董仲舒提出要“立义以明尊卑之分,强干弱枝以名大小之职”(《盟会要》),“强干弱枝、大本小末,一指也”(《十指》)。
这反映董仲舒主张()A、以纲常名教为指导思想B、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文化“大一统”的重要性D、延续黄老清静无为思想3、《隋书》卷二十六《百官志》说:“尽规献纳,纠正违阙。
”“献纳得失,省诸奏闻文书。
意异者,随事为驳。
”由此可知()A、三省体制走向完备B、尚书省权势日重C、门下省职责为封驳D、宣政院监察宗教4、《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写到:“福州一地解试,(宋)哲宗时每次参加者达3000人,(宋)孝宗时增至2万人;南宋时建宁府(今建瓯)每次参加解试者达1万余人,连只有三县的兴化军(今莆田)也达6000人。
”这反映宋代()A、福建教育处于全国前列B、科举制选拔的范围和人数很有限C、印刷术促进了教育发展D、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没有得到落实5、下表是摘编自陈蕴茜、叶青《论民国时期城市婚姻的变迁》,该表反映()A、民国初年婚礼仪式日趋简化B、政府保护男女婚姻自由的行为C、西方文明影响人们婚俗观念D、自古以来人们就追求自由平等6、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流通的本位币即有银两、银元,其中银两又有规元、库平、关平等,银元有鹰洋、墨洋、龙洋、袁头等。
辅币则有铜毫、铜元、制钱和各种各样的纸币。
对此,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实行了“废两改元”和“法币政策”。
这一措施()A、加重了民族企业经济负担B、降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解决内战所需的军事费用7、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鄂豫皖赣闽等地大力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
2017年湖南省常德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2017年湖南省常德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公元前11世纪,兴起于陕西关中的周国,击败了强大的商王国,代之而为中国的主人。
对此,周人提出“天命糜常,惟德是亲”的理论。
以下相关评论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了解这一史实最有价值的材料B.周克商,显现出周人的文化制度优势C.周人认为天命和道德是政权存亡的关键D.周克商,开启了古代王朝更替的序幕【答案】C【解析】A.材料没有反映出甲骨文的信息,主要记述的是西周取代了商朝统治,提出了自己的统治理论.B.材料反映出西周取代了商朝,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没有反映出西周文化优势,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该知道当时西周在文化上与商朝没有本质的差别.C.从材料中天命糜常,惟德是亲可以看出,周朝人认为,政权能否巩固取决于统治者是否有德,选项符合材料意思.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开启王朝更替序幕的应该是商朝取代夏朝.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要求学生街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具体内容来分析材料.西周的统治思想,指以周公姬旦为代表的统治者提出的“修德配天、敬德保民”为核心的政治伦理思想;从制度来讲周相对商代的3大制度上的进步:1、立长立嫡之制;2、庙数之制;3,同姓不婚之制,这些都是当时周代之所以纲纪天下、协和万邦的根本统治思想.2.1960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1号汉墓(东汉晚期)中,发现有描绘豆腐作坊的画像石。
画面完整地表现了浸豆、磨豆、虑浆、点卤、榨水等制作豆腐的主要工艺流程。
这则材料()A.是东汉晚期发明豆腐的有力证据B.说明东汉时豆腐已成为南北方主要食材C.有助于研究确定豆腐发明的时间D.反映出中西交流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发现有描绘豆腐作坊的画像石.画面完整地表现了浸豆、磨豆、虑浆、点卤、榨水等制作豆腐的主要工艺流程”可知,这有利于研究确定豆腐发明的时间,故C项正确.A项中的有力证据说法错误,应排除.题干只是反映东汉晚期出现豆腐作坊,不能说明东汉时豆腐已成为南北方主要食材,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不出中西交流,故D项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需要掌握史料研究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史料的重要作用解答即可.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考查对史料研究的作用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3.“缁衣之众,参半于平俗;黄服之徒,数过于正户。
湖南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卷
24.直至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人殉现象仍相当普遍,战国时期上有余风,其中以秦国人殉之风最为兴盛,东周列国与秦国人殉较为接近的是保存了东夷人习俗的齐国,但人殉规模还是比秦国稍逊一筹,二齐国一山之隔的鲁国,人殉现象就很少。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人殉制得以维持的关键B.生存环境和社会阶段影响社会习俗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D.周礼文化与儒家思想决定社会习俗25.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B. 孰优孰劣十分明显C.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26.明代大学士徐阶说:“国家建都燕蓟,百官六军之食咸仰给于东南。
漕运者,盖国之大计也。
自海运罢,而舟之转漕,独兹一线之渠,其通与塞,又国之所谓大利大害也。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的分离存在矛盾C.明朝商品生产区域分工明显 D.保障漕运是明朝维护统治的根本大计27.中美《望厦条约》明确规定鸦片为违禁货物,禁止美国商人及他国悬挂美国国旗从事鸦片贸易。
这主要是因为A.鸦片贸易违背国际道义 B.美国人民和传教士反对C.忙于西进运动侵华受限 D.美国商业利益原则制约28.两江总督张之洞奏称:“苏州开埠通商,所有筹办缥丝、纺纱各厂及内河行驶小轮各事宜,除江宁、苏州、上海各设商务总局,派员督伤办理外,并照会在籍绅士分别经理。
”这主要反映出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主要手段 B.市场扩大刺激了苏州丝织业发展C.开埠通商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D.官僚资本不断挤压吞噬民营企业29.《新学伪经考》初刻于1891年秋七月,1894年遭清政府禁毁,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中再刻并进呈光绪皇帝,不久再度遭禁毁。
下列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是西学东渐的开山之作B.屡遭禁毁实际影响有限C.其“伪经”系指今文经D.“新学”之“新”并非新旧乃是国号之意30. “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也有土药烟灯捐。
2017届高考历史预测试题(含答案)
2017届高考预测试题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
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 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 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25.《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
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门阀士族的政治作用显著提高C.豪强势力推动了国家政权发展 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26.南宋袁采在其《世范》一书中多有“富家置产当存仁心”、“兼并用术非悠久计”等规劝世人处事保全之道的治家格言。
这些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A.租佃关系难以维持 B.政府放任经济发展C.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D.小农经济趋于衰退27.据1637年《澳门纪略》记载,1570-1636年间,日本的长崎成了葡萄牙血统的日本人活跃的城市。
可是到了1636年,住在这里的所有欧亚混血儿以及他们在日本的妻子、母亲大批迁居到澳门,成为澳门居民中的另一新的群体,以致于形成了一条日本人街区。
对这一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A.澳门在远东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B.东亚朝贡体制阻碍了中日民间贸易C.英国航海条例削弱了葡萄牙的霸权 D.中国政府鼓励澳门的海上贸易活动28.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
201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六)教师版
湘潭县二中2018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六)1.有学者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
它最大的局限在于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
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主权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答案:D解析:材料中说明我国古代政治主要是为了君主的统治,古代政治制度的共同规律是“统治性政权”,即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统治,故D项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古代君主专制统治实质的正确理解。
2.某教授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
作者认为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D.行省制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可分析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
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
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
3.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
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B.皇室权威更趋强化C.世俗文化蓬勃发展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答案:B解析:所谓“现代性”在政治上应该是指越来越进步,古代则指皇权专制的趋势逐渐减轻或者是出现类似于民主色彩的东西或者现象。
2017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温馨提示: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注意事项: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公元前9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古希腊和古中国均在思想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在“轴心时代”两者的文化却有相通的地方。
这是指A. 摆脱原始宗教的束缚B.用哲学的思维、道德的视角认识世界C.奠定各自文化形态的基础D. 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2.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数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时顾虽利而不污。
”上述主张A.体现了“工商立国”的思想B.反映了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C.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D.肯定了商人的作用3.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的最大比重。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推动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C.国家疆域辽阔和社会相对稳定D.对外贸易顺差和商品经济发展4.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中说:“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
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以下解释中,最贴近材料的是A.前者主张建立松散的邦联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B.后者主张建立紧密的联邦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C.革命派与联邦派都笃信启蒙思想并主张保护个人权利D.革命派与联邦派在保护个人权利问题上是截然相反的5.“一方面对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人和社会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经常受金钱、权力和荣誉的诱惑,不时地以伪善的手段对待伪善的环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2017年高考冲刺预测卷文科综合(六)历史试题24.血缘是社会稳定的力量。
在这样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两者不分离。
下列行政区划比较典型地体现出这一论断的是A.诸侯国B.郡C.县D.省25.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政府放任自由的土地政策以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这些因素成为两宋时期租佃契约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
材料表明,两宋时期的租佃制度A.是新形成的生产关系B.属于土地兼并的恶果C.是均田制下的新发展D.发展源自于多种因素26.中国人的宗教观念相当淡薄,而民间信仰非常强烈。
如刘猛将军是驱黄英雄,所以在北方蝗灾区最受重视;二郎神是李冰化身,善治水,得到四川人供奉;江南司桑发达,有蚕神庙,崇拜蚕华娘娘;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祈求航海平安。
这反映了A. 民间信仰与农耕文明休戚相关B. 北方地区的经济出现急剧衰退C. 民间信仰与地方利益密切相关D. 儒学的思想对民间的影响有限27.下表反映了1873-1926年中国的进出口税率(%)的变化。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的经济结构出现根本性该表B.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顺差地位C.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宽松28.民国初年,军队不属于国家,军政就是政权。
民众只知忠于给他们衣食的官长。
军权就是政权。
民众只知忠于给他们衣食的官长,忠于他们同乡或同族的领袖,不知忠于国家。
工商界不知民权为何物,顺民思想在其身上还有着很深的烙印。
传统知识分子沉迷于古文字,思想腐旧,留学生引进各种思潮,思想分裂。
这主要说明当时A.思想分裂严重 B.辛亥革命没有促进中国近代化C.民众思想落后 D.实现民主共和的条件还不成熟29.国统区有报纸刊登文章,标题为《战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之后,该报一周内因故停刊两次。
另有报纸对此特发消息,并附标题《报而时停之,不亦乐乎?》。
上述现象反映出A.媒体报道粉饰太平B.一党专政不得人心C.传统文化有待弘扬D.舆情活跃言论自由30.“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鼓励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互相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
”文中‘它'的提出A.表明中苏关系出现重大转折B.表明中国外交出现明显转折C.促成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说明中苏关系出现严重恶化31.1962年2月曾希圣在安徽搞的“责任田”被宣布为犯了“方向性”错误,曾希圣为此作了检查。
同样8月,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在批判“单干风”时,指名批评曾希圣是“代表富裕中农利益”这最终宣布了承包责任制的夭折。
该事件可以说明A.承包到户责任制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B.中共在政治上的“左倾”思想依然存在C.调整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D.“大跃进”运动的指导思想仍然在蔓延32. 《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并且在第九表第三条:“经长官委任的承审员或仲裁员,在执行职务中收受贿赂的,处死刑”。
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确保财产不受侵犯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33.19世纪60-80年代,英国议会不断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料限制,并改革选举投票法,使选民能够自愿表达自己的意志,并确定按照人口的多少分配议会席位的原则。
这些举措本质上A.普遍选举的原则得以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取得统治权C.议会选举的限制不断降低D.民主政治制度得到了完善34.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不得不对本国经济采取某种保护政策,但这种政策必须是开放性的,如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或共同市场就是这种保护政策。
他们对进入本地区的地区外国家商品进行限制。
下列对“这种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A.推动了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B.加剧了全球化下的市场竞争C.导致本区内国家经济利益受损 D.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全球化35.关于作品《等待戈多》中的主人翁——戈多,有学者指出,这个虚无缥缈的神秘人物是一个抽象化的符号。
充当的是等待的替代物,“一切都寄托在他身上,没有他,我们就完了,因此,我们一直等待戈多”。
该作品的创作实际上表达了A.对理性的孜孜以求B.对工业社会的期许C.对人生意义的探寻D.对现实世界的绝望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在《国富论》传播的过程中,伦敦、曼彻斯特、爱丁堡等地先后成立了由工厂主、商人及其代理人组成的地方商会及商业组织,开始集体地积极地反对保护关税政策:他们不仅频繁机集会,还纷纷向议会提交请愿书,要求实行《国富论》的主要主张——自由贸易。
1819年,李嘉图当选为英国下院议员。
此后,他利用议会作为宣扬自己思想的舞台,积极开展宣传自由主义思想的活动。
到1831年前后,乔治•坎宁、威廉•哈斯基森等托利党内的自由派先后进入利物浦功勋爵内阁担任重要职务,他们以亚当•斯密学说的信徒而知名,在当时享有崇高的自由主义声望。
在他们的推动下,英国政府着手对传统的商业政策进行了调整,在经济领域执行了多项温和的改革措施。
由此,英国在经济领域开始向完全的自由主义阶段过渡。
——摘编自龚小刚《启蒙与实践之间:1823年前《国富论》在英国的传播》材料二列宁时代重视市场调节或许有些声音,但从斯大林掌权开始,《国富论》在苏联经济学中已无任何生存空间。
在斯大林的掌控下,苏联在1928年-1938年十年间,铁和钢的产量增长了三倍,煤增长了两倍半,苏联成为世界上农用拖拉机和铁路火车头的最大制造者。
......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年均通货膨胀率达到20%以上,而是美国工厂的开工率只有三分之一,实业再次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祸害,在这一时期上任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发起了反对国家干预的新自由主义运动,而美国总统里根也很快加入进来。
美国经济学者弗里德曼在其《自由选择》一书中,饱含激情地对亚当•斯密学说进行了颂扬,他写道“美国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奇迹和政治奇迹同时发生的历史,经济奇迹得力于《国富论》思想的付诸实践,亚当•斯密是当之无愧的现代经济学之父。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英国得以快速传播的原因。
(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和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对《国富论》持不同态度的背景及积极影响。
(15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
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作出了回应: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接受两者;接受前者,拒绝后者。
(注:即拒绝主义、基马尔主义和改良主义)下图用图解法表示三种行动路线:拒绝主义可能停留在A点上;基马尔主义可能沿着对角线移向B点;改良主义可能水平地移向C点。
......马兹鲁伊甚至认为埃及和非洲已经沿着“没有技术现代化的文化西方化的痛苦过程走向D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有关史实,指出由A到E点的反应方式,并探讨中国的反应过程和结果。
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多角度论证。
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4.【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任何国家从农耕文明步入工业文明都同样经历过服装革新,传统繁琐的长袍长裙必然让位于现代简洁的端庄短裙。
显而易见,快速高效的机器生产无法与“长裾雅步”相融。
何况革命党人正是以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为榜样,以西方民主政体为摹本,要求民国新政权换上新装,终结满清帝国顶戴花翎。
1912年10月3日,参议院公布《民国服制》,明确规定:男子礼服分为大礼服、常礼服2种。
其中大礼服分日用、夜用2种,日用大礼服为西式大衣;夜用大礼服类似燕尾服。
但后摆呈圆形,裤用西式长裤。
常礼服也分2种:一种为西式,一为袍褂式,均为黑色,衣料采用国产丝、毛织品或棉、麻织品。
女子礼服则只有1款,上用长与膝齐的对襟长衫,下用长裙,衫裙均加绣饰。
民初服制的选样,基本上采用西洋服式为主,其中不乏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组合。
《民国服制》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法律的方式将西洋服饰直接地、自上而下地引入中国,并以此为社会政治变革的手段之—。
——摘编自高华芳百年来中国服饰流变:民国易服,拿来洋装》(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年“民国易服”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12年“民国易服”的影响。
(9分)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事件。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
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
日本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这路畅通无阻,必须先摧毁珍珠港,于是日本策划了珍珠港突袭。
1941年12月7 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国,轰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战舰和军事目标。
美军毫无防备。
他们在爆炸的巨响中醒来,仓促进行自卫,整场先发制人的袭去在90分钟内结束。
彼时,日本炸沉了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艇,炸毁188架飞机,受损的建筑、船只和飞机则更多。
攻击中约有2400名美国人丧生,另有1250人受伤。
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他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
几日之内,纳梓德国与意大利向美国宣战,而美国也迅即予以了宣战回应。
——摘编自《二战辞典:偷袭珍珠港》(1)指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偷袭珍珠港所带来的影响。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