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会实务】停工损失的界定及会计处理

合集下载

停工损失账务处理

停工损失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简称《制度》)规定:需要单独计算停工损失的企业,可以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下设置“停工损失”明细科目,以汇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因停工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也可以单独设置“停工损失”科目;停工损失包括停工期内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对于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应当采用待摊、预提的方法,由开工期内的生产成本负担,不作为停工损失。

笔者认为,对于非季节性生产企业的停工损失,无论是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停工损失”科目核算,还是在“停工损失”科目核算,都存在下列问题:1.《制度》只说明用“停工损失”科目来归集停工期内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没有明确规定该费用的最终归属。

2.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停工损失”科目来归集停工期内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如果当期期末结转,则停工期内没有相应的核算对象(产品)来承担该费用;如果当期期末不结转,那么该科目就有余额,而余额反映的内容与《制度》的规定是不相符的。

因为《制度》规定:“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各项在产品的成本。

笔者认为,企业成本核算,除采用分批法核算的外,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都是按月进行的。

企业停工的原因及时间各种各样,可以视工作中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我们可以把停工分为企业计划内停工和企业计划外停工。

对于企业计划内停工,如每年安排设备大修理,是每个企业的正常停产,这期间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可以采用待摊、预提的方法,由开工期内的生产成本负担,不作停工损失处理。

对于企业计划外停工,如市场原因产品暂时滞销,企业安排停产,这期间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可以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停工损失”或“停工损失”科目归集后,期末直接结转到“管理费用-停工损失”科目。

停工损失的会计准则

停工损失的会计准则

停工损失的会计准则(原创实用版)目录1.停工损失的定义2.停工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3.停工损失的会计准则4.停工损失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5.我国的停工损失会计准则正文一、停工损失的定义停工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生产原料短缺、员工缺勤等原因造成的生产中断或生产量减少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这种损失包括了生产成本的增加、产出的减少、固定资产的折旧等多方面的影响。

二、停工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在会计处理上,停工损失一般分为直接停工损失和间接停工损失。

直接停工损失是指直接参与生产的员工工资、设备折旧等直接成本的损失,通常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间接停工损失则是由于生产中断导致的销售收入减少、固定成本分摊增加等间接成本的损失,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摊和计算。

三、停工损失的会计准则在会计准则中,停工损失的处理方法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程度。

对于短期停工损失,通常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长期停工损失,可能需要根据其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分摊或准备。

四、停工损失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停工损失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利润的影响,停工损失会减少企业的销售收入,增加企业的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二是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停工损失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存货增加、应收账款增加等,从而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

五、我国的停工损失会计准则在我国,停工损失的会计处理主要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根据该准则,停工损失应当根据其实际发生的情况和影响程度,分别计入当期损益或准备金。

对于短期停工损失,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长期停工损失,则需要根据其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分摊或准备。

停工损失账务处理

停工损失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简称《制度》)规定:需要单独计算停工损失的企业,可以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下设置“停工损失”明细科目,以汇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因停工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也可以单独设置“停工损失”科目;停工损失包括停工期内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对于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应当采用待摊、预提的方法,由开工期内的生产成本负担,不作为停工损失。

笔者认为,对于非季节性生产企业的停工损失,无论是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停工损失”科目核算,还是在“停工损失”科目核算,都存在下列问题:1.《制度》只说明用“停工损失”科目来归集停工期内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没有明确规定该费用的最终归属。

2.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停工损失”科目来归集停工期内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如果当期期末结转,则停工期内没有相应的核算对象(产品)来承担该费用;如果当期期末不结转,那么该科目就有余额,而余额反映的内容与《制度》的规定是不相符的。

因为《制度》规定:“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各项在产品的成本。

笔者认为,企业成本核算,除采用分批法核算的外,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都是按月进行的。

企业停工的原因及时间各种各样,可以视工作中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我们可以把停工分为企业计划内停工和企业计划外停工。

对于企业计划内停工,如每年安排设备大修理,是每个企业的正常停产,这期间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可以采用待摊、预提的方法,由开工期内的生产成本负担,不作停工损失处理。

对于企业计划外停工,如市场原因产品暂时滞销,企业安排停产,这期间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可以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停工损失”或“停工损失”科目归集后,期末直接结转到“管理费用-停工损失”科目。

企业停工损失以及会计处理【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企业停工损失以及会计处理【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入,一项资产遭受未能预料的损坏或盗窃等,都属于损失。停工损失,
即指因为停工而造成的损失。根据前述对“损失”的理解,企业停工并 非都会带来损失,如季节性停工、计划内的大修理停工、技术改造及革 新停工、固定资产的改建和扩建停工,属于正常停工,是企业生产经营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 Nhomakorabea多的知识!
企业停工损失以及会计处理
【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第一,停工损失的界定。停工,即停止工作,就制造业企业而言,是指 因为各种原因而停止产品生产。从时间方面看,有长期停工(如因季节 停工)和临时停工(如因停水、停电等停工);从范围方面看,有全面停 工(如因自然灾害、停业整顿而停工)和局部停工(如因某一条生产线 检修而停工);从原因方面看,有计划内停工(如计划内大修理停工)和 计划外停工(如因待料、机械故障停工);等等。从管理的角度看,我们 可以把停工分为正常停工(计划内停工)和非正常停工(计划外停工)。 无论是哪一种停工,只要企业继续存在,停工产品以后还要继续生产, 在停工期间都会发生一些必须或必要的支出。损失,即损坏丧失,如物 力、化学性质变化造成损坏,市场贬值、停工待料等造成价值丧失等。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认为,损失是某一个体除出于费用或 派给业主款以外出于边缘或偶发性交易以及出于一切其它交易和其它事 项与情况的权益(净资产)之减少。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2006本准则》认为,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 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 利益的流出。上述两项定义虽然表达不同,其含义大致是相同的。二者 均指出了损失的本质是由丧失的无利益获得的资源而导致的权益(净资 产)之减少。如一项支出的发生或资产的耗用并未提供相应的营业收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停工损失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停工损失

【定义】
停工损失是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

【注意】
应由过失单位或保险公司负担的赔款,应从停工损失中扣除。

不满一个工作日的停工,一般不计算停工损失。

企业的停工可以分为正常停工和非正常停工。

【正常停工】
正常停工包括季节性停工、正常生产周期内的修理期间的停工、计划内减产停工等;
【非正常停工】
非正常停工包括原材料或工具等短缺停工、设备故障停工、电力中断停工、自然灾害停工等。

季节性停工、修理期间的正常停工费用在产品成本核算范围内,应计入产品成本。

非正常停工费用应计入企业当期损益。

停工损失可单独核算,也可直接反映在“制造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科目中。

辅助生产一般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

对于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停工损失,如果停工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应将“停工损失”科目归集的费用计入该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停工损失”项目;如果停工车间生产多种产品,一般按照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停工损失的会计准则

停工损失的会计准则

停工损失的会计准则
停工损失是指因为某种原因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营而引起的损失。

会计准则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能够准确、一致地记录和报告其经济活动的财务信息。

在处理停工损失时,会计准则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1.损失确认原则:停工损失应在发生时确认并计入企业的损益
表。

根据会计准则,公司应识别、测量和记录停工损失,以反映企业的真实经济状况和业绩。

2.准确性原则:停工损失应根据可靠的证据和合理的估计进行
确认。

如果停工期间的损失能够合理地估计,那么它应该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相应的记账。

3.连续性原则:停工损失应被视为企业连续经营的一部分。


使企业遭受了停工损失,仍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持续记录和报告其其他经济活动。

4.建议披露原则:在财务报表中,企业应提供关于停工损失的
充分披露。

这包括说明导致停工的原因、停工期间的影响、已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预期的未来损失。

停工损失与废品损失二者有何区别该怎么进行账务处理

停工损失与废品损失二者有何区别该怎么进行账务处理

停工损失与废品损失二者有何区别该怎么进行账务处理停工损失、废品损失傻傻分不清楚?最近看到有人在问,废品损失与停摆损失有废品什么区别啊?让我想起当年在学习的时候就经常把这两个科目搞混,更别提怎么做账了,今天就帮助大家区分一下停工损失与废品损失的账目废品处理吧!“停工损失”和“废品损失”科目设置方法(1)停工损失是指生产制造车间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发生的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

停工损失不包括应由过失单位或保险公司负担的赔款。

停工时间不超过一个工作日的,一般不计算停工损失。

辅助生产一般而仅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

(2)废品损失废品损失是在生产修复中发生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过程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布匹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不需要返修、可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入库后保管不善而损坏的损失;实行“三包”企业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均不包括在废品损失内。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利用率,可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求解计算,也可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

(3)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科目设置①可以不在生产成本下设置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科目,仅仅管理核算。

或直接反映在“制造费用”或“营业外支出”等科目中。

辅助生产一般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停工损失。

②若单独测算损失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可以在成本房地产项目下设置“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科目。

(4)账务处理1)发生停工损失费用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停工损失)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制造费用等2)属于自然灾害的停工损失转出到营业外支出借:营业外支出(属于自然灾害部分)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停工损失)3)由过失人或严重损失保险公司负担的损失借:其他应收款-某过失人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停工损失)。

【税会实务】停工损失的核算范围

【税会实务】停工损失的核算范围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停工损失的核算范围
列入停工损失核算范围的主要有四种情况:
1.由于停电、停水、待料等原因发生的停工损失;
2.由于机器设备发生故障或进行大修理造成的停工损失;
3.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停工损失;
4.由于计划减产造成的停工损失。

停工损失就其损失的内容来说,它包括了在停工期间所耗用的燃料动力费、职工薪酬及其它费用。

对停工损失,必须经车间填写停工报告单,会计部门必须依据停工报告单,才能进行停工损失的核算。

停工不满一个工作日的,通常不计算停工损失。

需要指出的是:属于季节性生产,在季节性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不作为停工损失核算,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要通过预提或待摊的方法处理,并由开工期间的生产成本负担。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同时,由于会计又分很多行业,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处理,关键是思路,因为课堂上不可能教给你所有行业,怎么样才叫学会了实操呢,就是你有了一个基本的账务处理流程,知道一些典型的业务金额是怎么由凭证最后转接到到报表的。

也就是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每一笔业务发生后,你都知道最后会影响到报表上那个栏目的数据。

这是学习的重点,要时刻思考这个问题,想不明白,多问老师。

等你明白了,会计真的很简单了。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停工损失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停工损失

初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 经济法基础
第1页 【定义】 停工损失是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

【注意】
应由过失单位或保险公司负担的赔款,应从停工损失中扣除。

不满一个工作日的停工,一般不计算停工损失。

企业的停工可以分为正常停工和非正常停工。

【正常停工】
正常停工包括季节性停工、正常生产周期内的修理期间的停工、计划内减产停工等;
【非正常停工】
非正常停工包括原材料或工具等短缺停工、设备故障停工、电力中断停工、自然灾害停工等。

季节性停工、修理期间的正常停工费用在产品成本核算范围内,应计入产品成本。

非正常停工费用应计入企业当期损益。

停工损失可单独核算,也可直接反映在“制造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科目中。

辅助生产一般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

对于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停工损失,如果停工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应将“停工损失”科目归集的费用计入该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停工损失”项目;如果停工车间生产多种产品,一般按照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停工损失计算标准

停工损失计算标准

停工损失计算标准
一、工人工资损失
在停工期间,企业需要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固定的,即使工厂停工,工人也需要按照规定领取工资。

因此,工人工资损失是停工期间的一项重要损失。

二、设备闲置损失
工厂在停工期间,设备处于闲置状态,这将会导致设备的折旧和磨损加快,从而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此外,如果设备需要进行维护和保养,还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

三、原材料损失
在停工期间,企业可能会面临原材料的损失。

如果原材料无法储存或保存,企业需要重新购买并承担相应的费用。

四、订单违约损失
如果停工时间过长,企业无法按时完成订单,将会面临订单违约的风险,这将会导致企业支付违约金或赔偿金。

五、生产效率降低损失
停工期间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这将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

六、能源消耗损失
即使工厂停工,企业仍需要支付一定的能源费用,如电力、水、燃气等。

这些费用将会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

七、环境污染损失
工厂在停工期间可能会产生废弃物和污染物,这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环保责任并支付相应的费用。

八、保险费用损失
如果工厂停工是由于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企业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但是,如果停工时间过长或损失过大,保险公司可能会提高保费或拒绝理赔。

因此,企业需要承担保险费用损失的风险。

停工损失账务处理

停工损失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简称《制度》)规定:需要单独计算停工损失的企业,可以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下设置“停工损失”明细科目,以汇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因停工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也可以单独设置“停工损失”科目;停工损失包括停工期内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对于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应当采用待摊、预提的方法,由开工期内的生产成本负担,不作为停工损失。

笔者认为,对于非季节性生产企业的停工损失,无论是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停工损失”科目核算,还是在“停工损失”科目核算,都存在下列问题:1.《制度》只说明用“停工损失”科目来归集停工期内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没有明确规定该费用的最终归属。

2.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停工损失”科目来归集停工期内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如果当期期末结转,则停工期内没有相应的核算对象(产品)来承担该费用;如果当期期末不结转,那么该科目就有余额,而余额反映的内容与《制度》的规定是不相符的。

因为《制度》规定:“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各项在产品的成本。

笔者认为,企业成本核算,除采用分批法核算的外,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都是按月进行的。

企业停工的原因及时间各种各样,可以视工作中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我们可以把停工分为企业计划内停工和企业计划外停工。

对于企业计划内停工,如每年安排设备大修理,是每个企业的正常停产,这期间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可以采用待摊、预提的方法,由开工期内的生产成本负担,不作停工损失处理。

对于企业计划外停工,如市场原因产品暂时滞销,企业安排停产,这期间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可以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停工损失”或“停工损失”科目归集后,期末直接结转到“管理费用-停工损失”科目。

停工损失的计算方法

停工损失的计算方法

停工损失的计算方法停工是指企业或项目工程因为一些无法避免的原因而暂停生产或施工活动的情况。

停工通常会导致生产和经营的中断,进而造成一定的损失。

为了准确计算停工损失,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1.停工原因及持续时间停工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灾害、设备故障、政府政策等等,每种原因都需要细分考虑。

例如,自然灾害可以细分为水灾、火灾、地震等等。

停工的持续时间也非常重要,因为长时间的停工会导致更大的损失。

2.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指停工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生产损失和业务中断所导致的经济损失。

生产损失可以通过计算停产期间的平均日产量和产品销售价格来计算。

业务中断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计算停工期间业务收入的丧失来计算。

3.间接损失间接损失是指停工导致的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员工工资、设备折旧、租金、税费等各种费用的浪费。

这些费用通常是企业或项目在停工期间无法避免支付但无法产生相应收入的。

4.保险赔偿停工损失往往可以通过保险来获得一定程度的赔偿。

企业可以购买停工保险来缓解停工期间的经济压力。

保险公司通常会根据被保险企业的行业、规模、历史经营状况等来确定保险金额和赔偿比例。

5.财务记录和数据分析为了准确计算停工损失,需要对企业或项目的财务记录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

这些数据包括生产记录、销售记录、成本记录、费用记录等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停工所造成的损失。

6.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在计算停工损失之前,企业或项目应首先进行风险评估,找出可能导致停工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来降低风险。

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可能导致停工的因素,从而减少停工损失。

总结起来,停工损失的计算方法包括考虑停工原因及持续时间、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保险赔偿、财务记录和数据分析等。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停工损失,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损失。

停工损失账务处理

停工损失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简称《制度》)规定:需要单独计算停工损失的企业,可以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下设置“停工损失”明细科目,以汇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因停工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也可以单独设置“停工损失”科目;停工损失包括停工期内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对于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应当采用待摊、预提的方法,由开工期内的生产成本负担,不作为停工损失。

笔者认为,对于非季节性生产企业的停工损失,无论是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停工损失”科目核算,还是在“停工损失”科目核算,都存在下列问题:1.《制度》只说明用“停工损失”科目来归集停工期内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没有明确规定该费用的最终归属。

2.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停工损失”科目来归集停工期内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如果当期期末结转,则停工期内没有相应的核算对象(产品)来承担该费用;如果当期期末不结转,那么该科目就有余额,而余额反映的内容与《制度》的规定是不相符的。

因为《制度》规定:“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各项在产品的成本。

笔者认为,企业成本核算,除采用分批法核算的外,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都是按月进行的。

企业停工的原因及时间各种各样,可以视工作中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我们可以把停工分为企业计划内停工和企业计划外停工。

对于企业计划内停工,如每年安排设备大修理,是每个企业的正常停产,这期间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可以采用待摊、预提的方法,由开工期内的生产成本负担,不作停工损失处理。

对于企业计划外停工,如市场原因产品暂时滞销,企业安排停产,这期间所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可以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停工损失”或“停工损失”科目归集后,期末直接结转到“管理费用-停工损失”科目。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停工损失

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停工损失

初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 经济法基础
第1页 【定义】 停工损失是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

【注意】
应由过失单位或保险公司负担的赔款,应从停工损失中扣除。

不满一个工作日的停工,一般不计算停工损失。

企业的停工可以分为正常停工和非正常停工。

【正常停工】
正常停工包括季节性停工、正常生产周期内的修理期间的停工、计划内减产停工等;
【非正常停工】
非正常停工包括原材料或工具等短缺停工、设备故障停工、电力中断停工、自然灾害停工等。

季节性停工、修理期间的正常停工费用在产品成本核算范围内,应计入产品成本。

非正常停工费用应计入企业当期损益。

停工损失可单独核算,也可直接反映在“制造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科目中。

辅助生产一般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

对于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停工损失,如果停工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应将“停工损失”科目归集的费用计入该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停工损失”项目;如果停工车间生产多种产品,一般按照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停工损失的界定及会计处理【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停工损失的界定及会计处理【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基于“停工损失”的理解并结合“费用”的内涵,笔者认为,对于停 工比较多的企业,根据重要性原则,应单设“停工损失”账户对停工损 失进行核算。考虑到非正常停工有客观原因和管理原因(如停水可能是 自来水公司的原因、自然灾害原因,也可能是企业不能及时交费的原 因、内部爆管的原因),可在其下设置“非管理停工损失”和“管理停工 损失”两个二级科目,再根据具体原因如停水、停电等设置三级明细 账。以满足绩效考核等管理需要,期末将“停工损失”转入损益,结转 后本科无“期末余额”。对于偶尔有停工的企业,可以在“营业外支出” 账户下设置“停工损失”明细账进行核算。这样做,既能反映“停工损 失”的真实内涵,又能满足管理的需要;既可以确保产品成本信息的真 实性与一致性,又可避免利用“停工损失”人为调节利润;既明了又简 单。
解,企业停工并非都会带来损失,如季节性停工、计划内的大修理停 工、技术改造及革新停工、固定资产的改建和扩建停工,属于正常停 工,是企业生产经营中可预见的活动,是为了以后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 开展,其停工期间发生的各种支出与未来提供相应的营业收入有关,因 而不能界定为停工损失。而因为停电、停水、待料、机械故障、不可抗 力造成机器大修等停工,属于非正常停工,其间发生的各种支出均是丧 失的无利益获得的资源,因而属于损失。因此,就制造业企业而言,停 工损失,是指企业或生产车间、班组在非正常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支 出。
上述两项定义虽然表达不同,其含义大致是相同的。二者均指出了损 失的本质是由丧失的无利益获得的资源而导致的权益(净资产)之减 少。如一项支出的发生或资产的耗用并未提供相应的营业收入,一项资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产遭受未能预料的损坏或盗窃等,都属于损失。 停工损失,即指因为停工而造成的损失。根据前述对“损失”的理

停工损失的会计处理

停工损失的会计处理

停工损失的会计处理
停工损失的会计处理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1. 确定停工损失的金额:停工损失是指由于设备故障、原材料短缺、劳动力不足等原因导致生产线或工厂无法正常运作,从而导致生产和销售损失的金额。

确定停工损失的金额需要进行详细的成本分析和损失计算,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损失。

2. 记账处理:停工损失应该以费用形式计入损益表,在利润表上进行列示和记录。

具体的会计分录如下所示:
借:停工损失账户(损益类科目)
贷:制造费用账户(损益类科目)
在年末结算时,停工损失应该进行相关比例的分配,以反映停工所导致的损失对每个期间损益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停工损失一般属于非经常性损失,应该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明确的注释和说明。

此外,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可能产生的停工损失,并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和风险控制。

停工损失科目核算内容

停工损失科目核算内容

停工损失科目核算内容
停工损失科目核算内容包括:
1. 具体收支:指在停工期间因劳动收入、失业保险金等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

2. 直接损失:指停工期间因设备折旧和设备维修、工资和补贴、物料损耗等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

3. 间接损失:指停工期间因投资、市场营销、品牌形象等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

此外,企业的停工可以分为正常停工和非正常停工。

正常停工包括季节性停工、正常生产周期内的修理期间的停工、计划内减产停工等。

非正常停工包括原材料或工具等短缺停工、设备故障停工、电力中断停工、自然灾害停工等。

正常停工费用在产品成本核算范围内,应计入产品成本,而非正常停工费用应计入企业当期损益。

如果企业计划外停工的损失在以后生产期内分摊,那么就不能真实反映生产当期产品成本情况。

若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或几个月停工,该费用处理方式:不可能由以前月完工产品承担,也不可能把今年的停工损失结转到下年度,否则不能真实地反映当年的经营状况。

因此,企业计划外停工的停工损失应单独核算,并于期末结转到“管理费用——停工损失”科目。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核算内容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定。

如有需要,可以咨询会计专业人士。

财会实操-车间停工损失的账务处理

财会实操-车间停工损失的账务处理

财会实操-车间停工损失的账务处理1、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的停工损失,应按规定转作营业外支出;2、其他停工损失,如季节性停工、修理期间的停工等原因发生的停工损失,应计入制造费用。

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内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停工期内支付的生产工人的薪酬费用、所耗直接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

过失单位、过失人员或保险公司负担的赔款,应从停工损失中扣除。

营业外支出、制造费用的核算内容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盘亏损失、罚款支出、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包括固定资产处置损失和无形资产出售损失。

固定资产处置损失,指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价款或报废固定资产的材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不足以抵补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清理费用、处置相关税费所发生的净损失;无形资产出售损失,指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价款,不足以抵补出售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出售相关税费后所发生的净损失。

盘亏损失,主要指对于财产清查盘点中盘亏的资产,在查明原因处理时按确定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

罚款支出,指企业由于违反税收法规、经济合同等而支付的各种滞纳金和罚款。

公益性捐赠支出,指企业对外进行公益性捐赠发生的支出。

非常损失,指企业对于因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失,在扣除保险公司赔偿后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净损失。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核算内容包括: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差旅费;取暖费;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交通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生产用工具费;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试验检验费;水电费;运输费;技术组织措施费;保险费;其他制造费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停工损失的界定及会计处理
第一,停工损失的界定。

停工,即停止工作,就制造业企业而言,是指因为各种原因而停止产品生产。

从时间方面看,有长期停工(如因季节停工)和临时停工(如因停水、停电等停工);
从范围方面看,有全面停工(如因自然灾害、停业整顿而停工)和局部停工(如因某一条生产线检修而停工);
从原因方面看,有计划内停工(如计划内大修理停工)和计划外停工(如因待料、机械故障停工);等等;
从管理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停工分为正常停工(计划内停工)和非正常停工(计划外停工)。

无论是哪一种停工,只要企业继续存在,停工产品以后还要继续生产,在停工期间都会发生一些必须或必要的支出。

损失,即损坏丧失,如物力、化学性质变化造成损坏,市场贬值、停工待料等造成价值丧失等。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认为,损失是某一个体除出于费用或派给业主款以外出于边缘或偶发性交易以及出于一切其它交易和其它事项与情况的权益(净资产)之减少。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认为,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上述两项定义虽然表达不同,其含义大致是相同的。

二者均指出了损失的本质是由丧失的无利益获得的资源而导致的权益(净资产)之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