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

合集下载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非经常性损益。

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可以包括一次性收入或费用,如处置资产、股权转让、法律诉讼等。

上市公司往往会利用这些非经常性项目来影响盈余,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操纵财务报表来达到特定的盈利目标或者影响股价走势的行为。

这种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公司的业绩表现,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影响。

研究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对于加深我们对公司财务报表真实性的认识,增强监管部门对公司财务数据的监管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达到200字,可继续补充】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揭示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深入分析这种行为对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信息真实性和投资者关系的影响。

探讨监管与规范对于非经常性损益使用的限制和规定,提出可行的建议和启示,以帮助提高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通过这一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上市公司在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时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为相关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参考,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构建公平公正的资本市场环境。

1.3 研究意义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其背后涉及到公司治理、财务透明度、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重要议题。

了解上市公司如何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也有助于监管部门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通过深入研究上市公司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方面的案例,可以揭示这种行为对公司盈余质量、股价表现、投资者信心等方面的影响,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参考。

分析影响和风险也有助于提醒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注意相关风险因素,避免盲目跟风投资,保护自身权益。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

者具有一次性和偶发性特点 , 其带来 的收益是暂时 的, 资者 投 无法通过其预测企业未来 的发展前景 。我 国证券监管机构 自 19 年 以来对相关监管政策 ( 99 包括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和 披露规范 ,配股资格的认定 以及对上市公 司暂停上市及退市 处理规定等 ) 进行 了多次修改。本文将采用描 述性统计方法 , 对相关监 管政策出 台后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 R  ̄I < OE <
ROE -2  ̄
6 <R ≤7 0E
参 照组
ROE 8 >
( 文所 选 亏损 组 为首 度 亏损 公 司 , 为据 孙 诤 和 王跃 堂 的研 究 结 本 因

样 本 选 取
论, 首度亏损公司在亏损 已无可避免的情况 下, 动机利用盈余管理将 有 亏损 面 做 大 )
盈余 管理研 究
周 宇 霞
余管理动机 。因此本文选取2O 一20 年 间沪深两市上述三 O l 04 类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年度报告 中公布的净资产收益率 大小将其分为微利组 、 重亏组和配股组 以及参照组( 根据研究 需要 ,样本 中剔除了金融类企业 、股上市公司以及所有者权 B 益为负的公司 )分类的依据如下 : ,
表 1 样 本 分 组 情 况
组 别
微利 组
亏损 组
配股 组
会计盈余信息是影响股价的一个极为重要 的因素,企业
的会计盈余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 经常性收益和非经常性收益 。 其中 , 前者是企业 的核心收益 , 具有持续 性的特点 , 投资者 可
以据 此 预 测 企 业 的未 来 盈 利 能 力 和 判 断 未 来 发 展 能 力 ;而后
S d
单 期 标 的资 产 价格 和 期 权变 化 过 程 的三 叉 树 过程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上市公司为了维持业绩和股价稳步增长,往往会采取一些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在正常经营业务之外的活动中所产生的损益,包括但不限于处置资产、处置子公司、重组费用等。

本文将选取一家上市公司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如何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以及背后的盈余管理动机和影响。

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是一家知名的制造业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生产和销售电子产品。

在2019年年度报告中,该公司公布了其盈余管理的情况,其中涉及到了运用非经常性损益对盈余进行管理。

公司在报告中披露称,2019年度非经常性损益为1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处置资产所产生的收益8000万元和重组费用支出2000万元。

在该公司的财务报表中,这部分非经常性损益被单独列出并在净利润中予以调整。

盈余管理动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盈余管理的动机通常包括维持盈利稳定、增加投资者信心、提升公司价值等。

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可以帮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净利润的波动,使盈利看起来更加稳定。

通过调整非经常性损益,公司还可以改善自身的业绩指标,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进而提升公司的股价和市值。

适度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还可以通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的调整,为股东和管理层创造更多的激励机制。

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投资者的兴趣,并提升公司的盈余稳定性,但是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这种做法可能扰乱了市场对公司盈利水平的真实认知,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误判,进而影响其投资决策。

频繁地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也会使公司的盈余质量受到质疑,短期内或许可以掩饰问题,但长期来看将对公司的信誉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公司管理层可能会因为过度依赖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而忽视了内部经营管理的问题,降低了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

结论在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中,运用非经常性损益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探讨了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

首先介绍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与作用,然后分析了三个公司的案例:公司A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掩盖实际亏损情况,公司B虚增经营利润,公司C操纵股价。

在讨论了这种行为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并提出了监管与防范措施。

未来展望部分指出需要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公司自律意识,以防止非经常性损益被滥用。

本研究有助于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案例研究、风险、监管、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中通常会运用非经常性损益来影响其财务表现,进而达到操控股价或投资者心理预期的目的。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之外发生的与公司正常经营无关的收入或支出,通常包括一次性收入、重组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等。

这些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会影响公司的税前利润和净利润,从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并不合规,因为其虚增或减少了公司的实际盈利水平,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一些公司会通过将正常业务成本纳入非经常性损益,或频繁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稳定盈利水平,掩盖真实的经营状况,甚至操纵股价。

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不仅欺骗了投资者,也会给公司自身带来风险和挑战。

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影响和原因,对于完善监管机制、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揭示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机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深入探讨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从而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借鉴和警示。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及其在财务报表中的作用,揭示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2.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上市公司如何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掩盖实际业绩状况,虚增经营利润,以达到操纵股价的目的;3. 研究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影响,探讨监管部门应该如何加强监管,防范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4. 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提供参考,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以外产生的收入和支出,这些项目通常不属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但却会对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影响。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处理和调整来影响其盈余水平,以达到某种预期目标的行为。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析来探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近年来业绩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但在某年度内突然出现了一笔非常规损益项目。

该项项目是因为公司投资的一家关联企业出现了重大亏损,导致公司需要对其进行减值准备,从而影响了当期盈余水平。

管理层在面对这一情况时,面临如何处理这笔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问题,进而对公司盈余水平进行管理的挑战。

分析与讨论:在处理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时,管理层需要审慎考虑,并举一反三,因为这些项目一旦计入财务报表,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盈余水平,甚至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股价产生潜在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公司管理层需要权衡,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并且避免过分地影响当期盈余,以及对未来业绩的可持续影响。

对于本案例中的公司,其管理层首先需要对投资的关联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实质性的价值判断。

如果认为该关联企业的亏损是暂时性的,且该企业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公司可能会决定将部分亏损进行准备,以应对未来的风险,而不是全部计提减值准备。

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当期盈余水平不受太大影响,同时也为未来盈余的增长留下了更多的空间。

管理层还需要考虑如何向外部利益相关方公开这一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虽然这一项损益是非常规的,但对公司盈余水平的影响却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公司需要向外部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说明,保证他们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未来业绩的正确理解。

这一过程需要公司的管理层在沟通中注意真实性和透明度,避免对公司形象和信誉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

结论:管理层在面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时,需要审慎权衡,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来进行盈余管理。

非经常性损益真实盈余管理研究——以T公司为例

非经常性损益真实盈余管理研究——以T公司为例
根据t公司半年报2011月15日公司五届20次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成立t公司天宁科技园暨将t公司纺织工业园进行转型升级的议案同意公司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调整目前主要生产基地的规划与天宁区政府共同建设t公司天宁科技园根据园区规划与建设的需要为了使园区开发建设符合国家相关土地管理需求常州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拟将位于园区的部分土地和地上附着物进行收储
同的利 益驱 动 , 其 目标都是约束条件下 的效用最大化。 企业 的外部
真实盈余 管理是 “ 通过改变企业投资时间或其他财务决策来改变 报告盈余 。 相对于应计盈余管理 , 真实盈余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 ( 1 )
真实性 。 真实盈余管理是企业真实发 生的交易活动 , 具备正 常交易
契约方一般是分散 的 , 他们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或其他因素 , 并不 直接获取企业 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 ,而只能借助某种经济可行 的 方 式来了解企业 的经营成果 , 并据 以做 出经济决策 ; 而作为代理人
盈余管理的问题一直都 是会计领域甚至经济领域的热点关 注 问题 , 因为它不仅关 系到投资者的利益 , 而且还有可能因为管理者
的操纵导致公司的价值受到损害。 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 , 我国
资本市场迅速且繁荣的发展 ,包括股权分置改革等一系列改 革的 成功 , 使得资本 市场成为我 国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 。 由于资本
二、 盈余管理研究理论综述
( 一) 盈 余 管理 研 究理 论 基 础
主要研究决策 主体 的行为在相互直接作用 时的决策 和该决策 的均
衡。博弈论 的本质是理性的经济主体 根据 已知 的条件来判断对方
( 1 ) 现代契约理论。现代 契约理论认为 , 企业 的职能是为 了个
的行 为 , 从而使 自身利益最 大化 。 经济主体理性在这里指 的是 个体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非常态性损益项目,如投资收益、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等,对企业盈余管理和财务报告具有一定的影响。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财务报表中的盈余进行调节,以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如达到业绩目标、影响股价或未来的投资者信心等。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盈余管理主要是针对这些非常态性损益项目进行管理,以维护企业盈余质量、规范财务报告,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下面,我们将以某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实际案例为例,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在2018年的财务报表中,披露了一笔高达1亿人民币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一次性的投资收益。

该投资收益来自于公司的一笔非常规性投资项目,属于一次性收益。

该笔投资收益对公司当年的盈余水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将公司当年的盈余增加了50%。

案例分析对于这种非经常性的投资收益,公司如何进行盈余管理,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以下是对该案例的分析和探讨。

针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管理,公司应当遵循会计准则和规范,确保其合法合规。

对于一次性的投资收益,公司应当充分披露其来源、性质、金额等信息,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盈余状况的真实情况。

公司应当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核查和审计,防范潜在的财务风险和漏洞。

公司应当审慎慎重地对待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盈余管理,避免过度依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盈余的影响。

一次性的投资收益可以为公司带来短期的盈余增长,但过度依赖这种非常态性收益可能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和稳健经营造成负面影响。

公司在进行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时,应当从长远的发展和利益考虑,避免盲目追求短期盈余的增长,而忽视了公司的稳健经营和长期投资价值。

公司应当加强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信息披露和沟通,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关系。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探讨了这一现象对公司盈余、股价和投资者的影响。

首先分析了公司A 如何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以及公司B和公司C相应的盈余管理策略及影响。

然后通过对非经常性损益管理对股价和投资者的影响进行研究,揭示了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讨论中强调了非经常性损益管理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总结指出了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展望未来,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管措施,确保市场的公平与透明。

【关键词】上市公司, 非经常性损益, 盈余管理, 案例研究, 股价影响, 投资者影响, 研究现状, 问题讨论, 影响总结, 未来研究, 结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日益普遍,造成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关注。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一些与公司正常经营活动无关的收入或费用,如出售资产、重组费用、法律诉讼等。

上市公司往往利用这些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盈余,以达到市场预期或者操纵股价的目的。

在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上市公司面临着业绩压力和市场预期的挑战。

为了维持股价稳定或者达到业绩指标,一些公司会通过操纵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盈余,使其看起来更为稳定和正面。

但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不仅可能误导投资者,也可能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和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其中的问题和挑战,有助于监管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促使上市公司更加透明和规范地运营,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及其影响,以期揭示其背后的动机和效果。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上市公司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以及这种管理策略对公司财务状况、股价和投资者的影响。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一些不经常、非常规的收入或支出,这些收入或支出并不代表公司日常经营的正常状况,而对公司盈余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为了达到其所期望的财务表现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包括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处理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等。

下面我们将以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来探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案例:某上市公司在2019年发生了一笔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因为公司项目推迟导致收入减少了5000万元,而支出却增加了2000万元。

公司管理层决定将这笔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计入盈余管理,以缓解对公司盈余的影响。

我们来探讨公司管理层在面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时的盈余管理决策。

面对这样的情况,公司管理层有多种盈余管理决策可供选择。

他们可以选择不计入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将其视为一次性事件,并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盈余下滑,比如增加其他收入或减少其他支出。

但在这个案例中,公司管理层决定将这笔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纳入盈余管理中,这表明他们更愿意通过对盈余进行管理来应对这一突发情况。

在这个案例中,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决策将其视为一次性事件,并将其计入财务报表中,这意味着公司在短期内会面临盈余下滑的挑战。

但这也表明了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盈余的预期。

他们相信,虽然这个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当期盈余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在未来公司盈余将会出现正常的增长。

我们来讨论公司管理层如何通过其他措施来弥补受损的盈余。

面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导致的盈余下滑,公司管理层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弥补其盈余。

他们可以加大对其他业务的投入,通过拓展新市场或推出新产品来增加公司的收入。

他们可以优化成本结构,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受损的盈余。

他们还可以考虑通过资本运作来增加盈余,比如进行股权融资或债务重组等。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公司的盈余管理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机遇。

公司管理层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做出正确的盈余管理决策,将其视为一次性事件,同时通过其他措施来弥补盈余的下滑,以确保公司未来盈余的增长。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中非经常性损益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激增公司利润,并日益演变成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重要手段。

因此,研究我国现有制度环境以及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现象有着迫切的需要以及重要的意义。

企业的会计盈余主要包括持续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

持续损益作为依据预测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和判断未来发展能力;而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和偶然性的特点,与主营业务无关且通常数额巨大,极易被管理当局操纵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研究在很多方面也没有到位的落实。

整体上,我国证券市场并不发达,许多盈余管理完全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

盈余管理方面,特别是非经常性损益方面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的制度环境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下的上市公司非经常性盈余管理的整体情况,探索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在我国的研究情况,将有利于我国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

1相关概念的界定1.1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1999年中国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上首次提出,定义为“公司正常经营损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发性损益。

”其要求在年度报告正文中“主要财务数据与指标”项下增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指标,同时披露所扣除的项目与涉及的金额。

这次定义是我国会计改革中对“损益”观念的重大革命。

但是将持续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的判断标准定义在损益发生的频率上有一定的缺陷,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未来获利能力作出错误的判断。

此后,在2001年,中国证监会又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更为详细的界定,定义为“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旨在探讨企业在面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时如何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最佳的财务绩效。

本文将从概念解析、影响因素分析和具体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关如何应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合规建议。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如重大合并、重组、资产减值等。

这些项目往往会对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重要影响,挑战企业管理者对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出现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盈余水平,还会影响外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认知和信任度。

正确处理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避免过度盈余管理,实现真实、可靠的盈余管理,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字数200】"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在企业盈余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概念和盈余管理的概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来展示实际企业在应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时所采取的盈余管理策略及其效果。

本文旨在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未来企业在面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时的风险警示和合规建议,以及展望未来盈余管理领域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多关于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企业盈余管理水平的提升。

2. 正文2.1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概念解析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是指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与核心业务不直接相关的收入或支出,这些收入或支出通常是一次性的、偶发的或与非常规业务有关的。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通常反映了公司在特定时间段内所面临的特殊条件或事件。

这些项目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资产处置损益、重组费用、诉讼费用、自然灾害损失等。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出现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都会产生影响。

非经常性损益与盈余管理研究_基于我国ST和PT公司的实证分析

非经常性损益与盈余管理研究_基于我国ST和PT公司的实证分析

非经常性损益与盈余管理研究
— — —基于我国 ST 和 PT 公司的实证分析
安徽工业大学会计系 林钟高 肖 亭
【摘 要】本文对 2008—2010 年间我国 ST 和 PT 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发生频率的统计分析发现 ,非 经常性损益各项目发生频率在总体截面水平和个体序列分布上均存在着差异, 进一步通过实证方法 对非经常性损益具体项目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非经常性损益具体项目提升 了我国 ST 和 PT 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 【关键词】非经常性损益 ST 和 PT 公司 盈余管理
的非经常性损益具体项目发生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在 我国 ST 和 PT 公司中, 存在频繁使用非经常性损益项 目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并针对非经常性损益各具体项 目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实证检验,分析在 新准则和新规范实施后, 非经常性损益各项目对我国 ST 和 PT 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专题:公司盈余管理
CAIZHENG JIANDU
编者按: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日趋频繁,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亦成为学术界的 热点。 公司作为盈余管理的主体,其经营行为频繁变动势必会形成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 当前,我国 会计改革发展迅速,宏微观经济环境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有抑制盈余管理的方面,也有为盈余管理 留下空间。 本期专题就公司盈余管理进行探讨。
少数股东权益
-4.84E+06 7.32E+07 -9.13E+07 -0.06% 1.32% -1.15% 0.07% -3.91% -1.91% -1612.86% -224.65%
表 1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总体状况年度比较
项目
本期发生额
占非经常性损益比率

非经常性损益与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非经常性损益与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非经常性损益与盈余管理研究综述对国内外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以及其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在理清国内外对非经常性损益概念界定的不同,以及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关结论。

标签: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非常项目F23我国证券市场已发展十余年,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市场规范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优化资源配置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中国证券市场毕竟还处于发展初期,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上市公司利用各种手段出于各种动机粉饰利润,使得股票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公司实际的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随着作为核心指标的会计盈余信息被广泛关注,非经常性损益已成为上市公司操纵会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1 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在国外,与非经常性损益相关的概念是非常项目(Extraordinary items)。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在1973年的第30号意见书(APB Opinion No.30)中将非常项目定义为:非正常的和非经常的事项和交易。

其中,非正常是考虑到企业经营所处的环境,具有高度的反常性,并且与企业正常和典型的活动明显不相关或仅仅偶然相关。

非经常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能合理地预计其发生。

在界定一个项目是否属于非常项目时,非正常和非经常发生这两项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在1992年颁布的第3号财务报告准则(FRS3)中将其定义为“异常项目”,主要包括例外项目和非常项目。

其中非常项目是指性质高度异常的事项和交易,该项目因企业日常业务活动以外的交易或事项产生,并预期不会再发生。

例外项目是指企业日常业务活动范围内的个别累计项目或性质重大的项目。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93年发布的第8号国际会计准则(IAS8)中规定非常项目是由明显区别于企业正常经常活动的事项或交易所产生的收益或费用,因此不会经常或定期发生。

IAS8特别指出,事项或交易是否属于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取决于企业正常业务相关的事项或交易的性质,而不是取决于这些事项预计发生的频率。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某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进行深入分析。

案例分析部分详细描述了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的具体做法和效果。

然后,问题分析部分探讨了这种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影响。

接着,盈余管理手段部分提出了公司可能采取的盈余管理手段以及其影响。

风险与建议部分从管理层和投资者角度提出相应建议以降低潜在风险。

未来展望部分展望了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综合分析后,本文得出结论认为,上市公司应谨慎使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注重透明度和稳健性,以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盈余管理、非经常性损益、上市公司、案例研究、风险、建议、未来展望、盈余管理手段1. 引言1.1 引言在上市公司的经营过程中,盈余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利用各种手段来调节和操纵财务报表,以达到控制盈余水平、影响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等目的。

非经常性损益作为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偶发性的损益项目。

在财务报表中,公司可以通过调整非经常性损益的数额来影响盈余水平,进而影响公司的股价表现、投资者信心等。

很多上市公司会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提升企业形象、推动股价上涨等目的。

本文将以实际案例为基础,深入探讨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

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分析、盈余管理手段、风险与建议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的探讨,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非经常性损益这一重要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2. 正文2.1 案例分析本文选取了某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使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进行研究。

该公司在年度财务报告中通过多次调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使其净利润达到市场预期,从而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和公司的股价表现。

该公司在一季度报告中,通过将一笔巨额的非经常性收入计入利润表,使得当期净利润大幅增长,引起市场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展开分析。

首先介绍了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及其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然后解析了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盈余管理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的应用与效果。

还分析了在盈余管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最后对问题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盈余管理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的作用与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应对相关挑战和风险。

【关键词】关键词: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案例分析、挑战、风险、应对措施、问题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在财务报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活动无关的一次性或偶发性收入或支出。

这些项目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资产处置损益、重大诉讼赔偿、自然灾害损失等。

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合理处理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影响着盈余管理的效果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某些特定目的而采取的管理行为,旨在调节财务表现以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或盈利增长率。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探讨相关的挑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通过深入探讨这一议题,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对于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的更深入理解和思考。

1.2 问题提出在进行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时,我们面临着一些重要问题。

如何确定哪些项目属于非经常性损益,以避免过度使用这些项目来美化财务状况。

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评价,因此如何平衡盈余管理与真实财务表现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挑战。

一旦公司过度依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来实现盈余管理,可能会带来风险,如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可能会加剧公司的财务风险。

在进行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时,需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潜在的风险。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公司被曝出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财务报表,从而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的认识。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在正常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损益,通常出现在财务报表中的“其他收入”或“其他费用”中。

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往往会对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影响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表现。

在这种背景下,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讨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及监管部门应对此现象采取的措施。

同时也将对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警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以期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参考,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正。

1.2 问题提出不够,格式不对等提示。

【问题提出】的内容如下: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经常会出现非经常性损益的情况。

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往往可以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些公司可能会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进行盈余管理,以掩盖真实的经营状况,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

如何正确理解和监管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成为了当前财务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解释、案例分析及影响因素的讨论,探讨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一些监管措施和建议措施,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一些参考。

2. 正文2.1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概念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概念是指公司利用非经常性项目或事件对财务报表中的盈余数据进行调整,以达到掩盖或美化公司真实盈利情况的目的。

非经常性损益通常是指一次性的收入或支出,例如出售资产、处置子公司、重组费用、法律诉讼费用等。

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这些项目来在报告期内操纵盈余数据,以影响投资者和市场对公司的看法。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改革开放发展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断完善,资本市场也逐渐放开,更多的投资者选择把资金投入资本市场中。

资本市场的不断放开,对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的盈余指标是投资者在分析被投资企业财务信息时重点关注的指标之一。

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业绩不好时,管理层会选择在遵守会计准则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人为增加一些项目金额的方式来调节企业盈余,使得盈余指标看起来更好,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这种行为就是盈余管理。

根据企业本期盈余在未来是否可以持续,通常,把盈余分为可持续的盈余,即常说的经常性损益和不可持续的盈余,即常说的非经常性损益。

经常性损益是最能体现企业内在价值的收益;非经常性损益是企业不经常发生的,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内在价值。

非经常性损益的特点决定监管层在监督时要比经常性损益更加困难,因此,就导致上市公司经常选择通过它进行盈余管理。

如果非经常性损益占企业净利润的比重过大,会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尤其是盈利信息失真,盈余质量无法反映企业内在价值,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虽然我国通过对会计准则的修改和其他一些手段来遏制上市公司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但由于会计准则修改的滞后性和非经常损益的特点,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

本文开篇通过阐述论文的写作背景和写作必要性,指出论文的写作意义,并分别从理论和现实意义进行论述,同时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并指出创新点和不足。

其次,在对国内外关于非经常性损益和盈余管理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并进行评述,指出本文的研究重点。

然后介绍国内外对于非经常性损益和盈余管理界定的不同和概念的演进,并指出本文采用的定义。

同时介绍相关理论,从理论上推导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各种影响。

概念的界定和理论的分析是本文写作的基础,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同方股份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影响。

首先介绍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和作用,然后探讨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

接着以公司A和公司B为例,分析了它们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上的实际操作。

结论部分探讨了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本文旨在揭示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案例研究、影响、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很多上市公司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预期和推动股价走高,会采取一些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

其中一个常见的手段就是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公司的盈利水平。

背景介绍: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不会经常发生的一次性损益或收益。

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可能是因为公司出售资产、收购其他公司或者进行重组等特殊事件所产生的。

在财务报表中,公司可以将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单独列出,以便投资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公司除去这些特殊因素后的真实盈利情况。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探讨这一现象对公司经营和投资者利益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希望能够揭示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通过对盈余管理和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进行界定和阐述,进一步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特别关注公司A和公司B在盈余管理中采用非经常性损益的情况,分析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

最终,总结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并提出建议和展望,以促进上市公司健康经营和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案例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其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是一个常见的议题。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是指公司在特定时期内发生的不经常性、与正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联并影响盈余的收入或费用,例如重组费用、诉讼费用、自然灾害等。

这些项目不仅对公司的盈余产生影响,还可能导致盈余波动,影响公司的财务稳定性和投资者信心。

为了应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带来的影响,许多公司采取盈余管理手段来平滑盈余波动,达到稳定盈利的目的。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操纵财务报表等方式,对外界传递一种盈利状况,以影响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

盈余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负面影响,需要公司谨慎对待。

本文将从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的概述、识别与分类、盈余管理手段、案例分析以及对公司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盈余管理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和影响机制。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揭示盈余管理对公司的重要性和挑战,为企业提供对策建议和指导。

1.2 问题提出本文将围绕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展开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相关概念、识别分类、管理手段、案例分析以及对公司的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应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公司盈余的影响,并采取合适的策略进行盈余管理,以维护公司财务稳健。

盈余管理在公司经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盈余管理的风险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最终对整个议题进行总结。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概述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是指在公司经营活动中偶发发生的、与正常经营活动无关的收入或支出项目。

这些项目通常是一次性的、非常规的,不会在公司日常经营中频繁出现。

对于公司来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会对盈余管理造成一定的挑战和难度。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各种手段和策略,调整和操纵财务报表中的盈余数据,以达到某种目的或目标的行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日益提高,也更加注重投资分析的运用。

企业的会计盈余指标在进行相关的投资分析时是十分重要的,而整个市场对这一指标的重视促使很多上市公司管理层选择了主观的利用一些会计政策对其进行“调节”以谋求更优秀的指标表现,这也就催生了我们所谓的“盈余管理”。

在会计盈余中我们通常将公司盈余分为经常性损益与非经常性损益。

经常性损益往往具有可持续性,是企业的核心收益,也可以成为投资者在分析判断时重点考虑的对象;而非经常性损益具有偶发及一次性等特点,这种不可持续性使得投资者难以对企业的真实价值进行正确判断。

但非经常性损益特有的偶然性使得企业通过这一项目对会计盈余进行“主观管理”成为了可能,因此非经常性损益变成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渠道。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非经常性损益占会计盈余中的比重也一直有增无减,这也使得投资者在分析和判断的时候容易出现偏差,妨碍了资本市场有效的资源配置。

自证监会1999年首次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界定至今,五次的修改补充可以体现出其对规范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重视程度,但上市公司不规范的年报披露行为仍然随处可见。

深入分析研究非经常性损益的具体项目有利于投资者正确理解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做出科学正确的投资;同时能帮助规范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提高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广大投资者的经济利益。

本文所选取的案例公司——汉王科技,由于在上市后的几年内多次发生盈余管理的行为,并集合了多种常见的手法,因此用于进行案例分析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代表性,能更好的达到本文的写作目的——通过案例公司的分析介绍来更好的揭示我国资本市场上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不良现象的存在,并寻找更好的方法约束这种情况的发生。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非经常性损益的研究成果以及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有关文献,表明对于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存在国内外学者早已持有不争的态度,且学术界认为其对经营业绩,市场反应和投资者的影响不容忽视。

然后,比较国内外相关规定的内容以及区别;介绍盈余管理的有关理论,即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理论;总结了最容易出现盈余管理的具体非经常性损益科目,即政府补助,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债务重组损益,投资收益以及其他营业外收支五个科目,为对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进行分析思考做了重要的铺垫。

通过对案例公司——汉王科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汉王科技的盈余管理是发生在公司经营不善,管理层变动的情况下,为避免两年的连续亏损“带帽”,而进行了的“洗大澡”,并利用了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投资收益在内的多个科目达到了“盈余管理”的目的,此举对整个市场的所有投资者影响巨大,并与已有的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的相关规定有所违背,其结果就是面临了证监会的处罚,非标准的审计报告以及投资者的不再信赖。

最后,结论及政策建议部分,作者首先得出案例公司的确利用了包括了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政府补助,投资收益,债务重组以及其他营业外支出在内的手段进行了盈余管理的最终结论。

而后提出了我国现有的界定披露问题,并对相关监管政策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意见,建议包括采用表内披露,附注说明或者计入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办法;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以及加强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

本文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意的分析思考:第一,在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上市公司“惯用”的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科目及手段;第二,结合中外先进的监管经验,提出了我国的披露界定原则应采用原则为主、原则与列举相结合的方式的建议;第三,通过揭示汉王科技盈余管理扭亏这一丑陋行为来更直观的证明目前资本市场上所普遍存在的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现象,运用实际案例来更加直观简洁的介绍了其常用方法及手段,这有别于我国目前大多采用实证分析通过数据证明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存在的研究,更加注重是“如何存在,如何操作”,而不是“是否存在”的问题,也为投资者分辨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提供具体的案例以更形象的介绍识别的方法。

由于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早已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在继承前人的观点的基础上,难以再形成新的论点;并且由于个人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可能会造成文章存在某些缺陷,这也将成为作者未来学习中不断完善补充以及拓展相关专业知识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