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全程训练)13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写作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
专题十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阅读与文明之根丁刚夜深人静时,捧一本莎士比亚的剧本细读,让经典的纤指轻轻拨动心灵的琴弦……在这个繁忙的网络时代,不知还有多少人会有这样的阅读经历。
人文经典是文明的土壤,是文明延续的血脉。
它饱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凝聚着民族文化的气质,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基础。
经典之中,跃动的是文明的灵魂。
一种文明能否长青,取决于人文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这个民族的子孙后代读什么经典,拥有怎样的人文经典阅读经历。
现代社会的通病,往往与经典的远去相关。
很多人把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应对社交媒体互动,年轻一代花费在电视、客户端和网络游戏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时间,学校课本中仅存的那一点点人文经典,也早就沦落成为考试的工具。
目光由此开始变得短浅,精神多了一些浮躁,胸怀也变得越加狭小。
不止一位美国学者认为,美国文明的真正衰落将从年轻人读书时间,尤其是阅读经典时间大幅减少开始。
当年轻人被现代科技层出不穷的成果搞得眼花缭乱,他们也越来越相信所有的进步都是技术的。
但是,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很多伟大的进步实质上却是人文的。
美国《时代周刊》专栏作家斯坦因为美国大学人文教育的衰退而深感焦虑,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大学新生应当是为了学习伟大的书籍,不应是为了要跟上那些伟大的应用程序而走进校门。
”美国学者马克·鲍尔莱恩则将不再喜欢阅读的年轻人称作是“最愚蠢的一代”。
他在同名著作中略带悲伤地写道,那些坚信“书籍早已被互联网所取代”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在丢弃人类文明的成果啊。
当阅读经典成为奢侈,甚至成为痛苦,文明的光亮也就会变得逐渐黯淡。
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弗格森近年来不断提醒人们注意,能够让西方文明避免衰落的关键就在于人文教育。
文明的传承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继承与培养的。
我们不可能服用一种药丸,就一劳永逸地成为某种文明的成员,而只能通过持续不断、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来延续文明的精神,其主要方式之一就是阅读经典,因为一种文明密码的关键部分往往就隐藏在经典之中。
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周周测 专项演练15 含答案
周周测15诗歌鉴赏+传记阅读+写作训练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①秦观千里潇湘挼蓝②浦,兰桡③昔日曾经.月亮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④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注】①此词是作者被贬郴州途中所作.②“挼蓝”,形容江水的清澈.古代挼取蓝草以取青色,故称“挼蓝”或“揉蓝”.③“桡”,船桨,“兰桡”是对舟的美称.④“妃”,指湘妃.传说潇湘一带,是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哭舜南巡不返,泪洒湘竹的地方.(1)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潇湘夜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正宫]醉太平·怀古张可久翩翩野舟,泛泛沙鸥.登临不尽古今愁,白云去留.凤凰台上青山旧,秋千墙里垂杨瘦,琵琶亭畔野花秋.长江自流.(1)这首元曲开头两句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作者怎样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元曲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二、传记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文化大师钱钟书出生于无锡的一个书香之家.幼时抓周时抓得一本书,得名“钟书”;考大学时数学只有15分,却因国文、英文成绩出色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后留洋深造,恣意读书,因用眼过度而患上头晕的顽疾.学成归国,钱钟书左手创作右手治学.一部《围城》,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神来之笔随处可见,风靡海内外,畅销几十年;一部《管锥编》,博大精深,振聋发聩,妙绝之论,震惊学术界,倾倒读书人.钱钟书著作等身,声名远播,却特别谦逊.对于年轻人,钱钟书一向以友相待,不摆长者和老师的架子.王水照是他指导的研究生,但他收到王水照寄赠的《唐宋文学论集》时,在回信中说:【甲】“吾友明通之识,缜密之学,如孙悟空所谓自家会的,老夫何与焉.”王水照曾师承钱钟书,不敢说自己的本领“如孙悟空所谓自家会的”.一次见面对钱钟书说:“我是您的学生,有‘文’可证.当年我的进修计划和您的审批意见俱在,白纸黑字.”钱钟书听了大笑:“给你写的题签,特地盖上我的印章,已经表示咱们的交情了.”但事后写信,钱钟书仍以平辈待之,称王水照为“贤弟”“贤友”“吾兄”.钱钟书把王水照这个弟子当作朋友,那是他的谦虚.其实,他曾手把手教王水照写论文.王水照执笔写的《唐诗选·前言》全文一万多字,钱钟书为此写的审读意见有一千六百多字.王水照文章开头说:“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阶段,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诚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钱钟书以为不要,指出:“首句‘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宜改为‘我国文学史’更妥,因‘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在语言上血肉联系,且唐诗至今还是有它不可磨灭的价值.此为开宗明义之句,应说得高瞻远瞩些.何况隔一句又说‘我国古代诗歌’,似不须重复如此.鲁迅语可引,但其意(‘到唐已被做完’)是绝后,而把它来承上句‘空前繁荣’,稍觉不贯,至少得说‘鲁迅先生还(甚至)说’这一类字样.”王水照文稿中还有这样一句:“在唐诗研究中,困难不在于描述唐诗繁荣的盛况,而在于正确解释繁荣的原因.我们下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引起进一步的探讨.”“不成熟”三个字引来了钱钟书的软评:“‘不成熟’三字似可删,因主观上是‘成’而大成、‘熟’而烂熟,方敢提出公之于世.此序义非即席临时发言或考场试卷,无人催促,非急就章,如觉‘不成熟’,不妨再加深思熟虑.虽客气话,亦当切合体裁.”钱钟书的谦虚对年轻学者有极大的感染力.学者陆文虎有过这样的体会.陆文虎曾读到一篇讽刺自己的文章,他想到当前学界多吹捧少批评,就将此文收入自己编的一本文集中.钱钟书得知此事后很高兴,说:“欢迎批评的人是有力量的人,一是有实力,批不倒;二是有胸怀,经得起.”钱钟书1979年赴美返国后,美国多所大学邀他去讲学,但钱钟书对所有的邀请都一概婉拒,他在给夏志清的信中多次谈及此事:“Princeton,Chicago等来函,邀弟明年携眷来美‘讲学’,【乙】七十老翁,夜行宜止,宁作坐山虎,不为山林狼,已婉谢矣.”钱钟书的桌上堆满了国外的邀请函,他的外甥女曾问:“舅舅,难道你就从不考虑?”钱钟书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我都没答应,还会答应其他人?”(选自魏邦良《钱钟书的谦逊》,有删改)【相关链接】①实在说,先生赶上的并不是一个“钟书”的人理想的时代,他留学归来,即逢战乱,所谓“海水群飞,淞滨鱼烂”,“忧天将压,避地无之”,安得读书的好环境?此时完成的《谈艺录》,真正是一部“忧患之书”.纵是如此,他仍出入于中西古今,兼采博搜,极深研几,于“诗话”一方领域,打造出一片光天霁月读书的化境,令世上无数读书人折腰.爰至和平建设时期,却又风波迭起,动荡日剧,复有浩劫来临,以一国宝级的大学者,只能去烧开水度日.迨至“文革”收场,纷乱渐靖,先生始能重理书箧,抉剔爬梳,“锥指管窥”,神游八极,立意“使小说、诗歌、戏剧与哲学、历史、社会学为一家”.而此时,先生又因声望大震而多受干扰,乃杜门谢客以拒之.(选自杨联芬《钱钟书评说七十年》,有删改)②1933年夏,钱钟书清华即将毕业,外文系的教授都希望他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光彩,可是他一口拒绝了,他对人家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够资格当钱某人的导师.”钱钟书不愿在清华读研究生、不愿在牛津与人合作写书、不愿长期待在西南联大.钱钟书自视甚高、性情狷介,对同辈学人多有臧否.(选自史飞翔《狂狷钱钟书》,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钱钟书因国文、英文成绩出色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表面上写清华大学“不拘一格”的取人之道,实则写他学贯中西、文理兼长.B.钱钟书的《围城》风靡海内外,《谈艺录》学贯中西古今,他同时对后学十分友善、谦逊,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大师风范.C.弟子王水照写了《唐诗选·前言》,钱钟书对此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做了全面的修改,这既体现他的谦逊,还体现他为人的直率.D.钱钟书以友相待、不摆长者和老师架子的作风感染了陆文虎、夏志清等年轻人,使得他们坚定了为人为学向钱老看齐的决心.E.晚年钱钟书因声望大震而多受干扰,于是他婉拒各种讲学邀请,甚至包括法国总统的邀请,体现了他不为权名所动、低调做人的品格.2.钱钟书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钱钟书的倔强狂狷,在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这种倔强狂狷和他的谦逊温和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郎景和:一个医生的哲学缪炜医学是人学“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学医之前,郎景和通过文学作品对人、人性有过很多感悟.从医之后,他始终用这种人文关怀指导医疗实践,把每一次治病当作是和患者的一次合作.医学的发展,尤其是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被引入之后,很多人觉得去医院看病和大夫之间的沟通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生硬的仪器和一堆堆的化验单.郎景和认为,作为医生,首先要关爱患者,然后才是诊治她的病痛.尤其是妇产科医生,面对的是集为人妻、为人母及家庭责任于一身的女人.诊治一定要考虑病人的意愿,因为她的健康,不仅关系生命,更关系到生活质量、家庭幸福等问题.在妇科疾病中,子宫肌瘤是一种相对高发的疾病,每五个成年女性就有一个肌瘤患者.在治疗上,子宫切除和肌瘤剔除是处理这一疾病常用的方案.郎景和曾经为一位子宫肌瘤患者,先后做了三次手术,送给了一个女人完美的人生.第一刀,当时患者24岁,是广州文工团的演员,患子宫肌瘤,找到郎景和,考虑到患者没结婚,没生孩子,虽然肌瘤很大,郎景和采取的是肌瘤剔除术.术后二三年,她怀孕了.郎大夫给她做了剖宫产手术,因为肌瘤剔除后,子宫上有瘢痕,最好是剖宫产.产后五年,她又长了肌瘤,比较多,比较大,子宫已经完成了生育的任务,与患者磋商,又做了全子宫切除手术.“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考虑病情,是科学原则;又考虑人情,是人文原则.将病情人情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治疗,这就是医生的责任.”最喜欢叫他“郎大夫”“院长、院士、主任、教授、专家……各种称谓,我最喜欢大家亲切地喊我‘郎大夫’.”从1964年毕业踏入协和医院妇产科大门,郎景和一干就是近50年.20世纪90年代,时任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的郎景和,受当时妇产科主任吴葆桢大夫病危之际所托,递交辞呈,回科接手妇产科主任一职.事实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郎景和就一心扎入临床研究,与吴葆桢教授等一起,深入系统地研究卵巢癌的发病机理、转移规律等.1982年,郎景和和吴葆桢教授一起,最早在国内施行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并把这项技术推向全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郎景和开始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提出了“在位内膜决定论”阐述内异症的发病机制,以及“源头治疗说”,制订了规范化诊治方案.郎景和经常告诉年轻医生,医疗是主体,科研和教学是翅膀,没有这两者,临床工作就不能高飞远翔.科普是责任郎景和救治的患者千千万万,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郎景和说,一个大夫每天面对患者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广大公众对健康防病知识的渴求却是无限的.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郎景和在林巧稚大夫的指引下,走上了医学科普宣传之路.“科普是一个医生的社会责任,有时一篇好的科普文章可使千百万人受益,这一点也不是每个医生都认识得到的.”郎景和说,对疾病的防治,目前存在着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事实上,每个人都需要了解科普知识,学习各种健康常识,在对疾病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懂得如何预防.即使那些遭遇疾病的患者,在对该疾病有更全面、清晰的了解之后,才能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疾病,不至于过度恐慌.不过,郎景和提醒,“保健靠自己,看病找大夫”,科普知识不能代替医生,患者不能给自己看病,因为医学是一门高深的技术,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经验积累才能给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相关链接】郎景和说:“去做手术,但不仅仅是去做手术.完成了手术,并没有完成对病人治疗的全部.治疗,并不只是意味着治疗某种疾病,而是帮助病人恢复她精神心理与身体生理的完整性;关心病人,也不意味着只注重疾病本身,更应该体察、尊重、理解病人的伤痛、意愿和要求.”(段文利等《郎景和:医魂守望者》) 除了文学和艺术,医生还要对医学有浓厚的兴趣,在行医过程中能时刻感到快乐.“非典”期间,郎景和教授曾问过钟南山教授:“在充满病毒的环境工作你不怕吗?”钟南山教授说:“不怕,因为我对SARS病毒,对病人,对怎么攻克SARS病毒很感兴趣!”(有删改)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郎景和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获取对人、人性的感悟,然后用这种人文关怀来指导自己的医疗实践,把治病当作是和患者的合作.B.在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后,医患之间的沟通被生硬的仪器和一堆堆的化验单代替了,把医患关系变成了冷冰冰的人和机器的关系.C.郎景和从进入协和医院妇产科,一干就是近50年,其间为了从事心爱的妇科医生工作,主动辞去副院长一职,回科接手妇产科主任一职.D.在长期的医务工作中,郎景和一心投入临床研究,同时又能做到和其他专家精诚合作,一起研发新技术,并把新技术向全国推广.E.为了使更多的人受益,郎景和开展科普工作,以使人们能认识疾病,并在这个基础上更好地预防疾病,体现了一个医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6.文中多处引用郎景和的话,请结合材料说明这种写法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7.文章题目是“郎景和:一个医生的哲学”,郎景和在医学上有哪些充满辩证法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8.郎景和是公认的妇产科领域的专家,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其取得巨大医学成就的内在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春节期间,有一组调侃春运艰辛的照片在网上流转.照片中,很多头绵羊和旅客挤在火车车厢里,场景甚是混乱、滑稽,引来网友的一片指责与嘲笑.后来照片拍摄者在微博上澄清,这组图片摄于四川大凉山深处.过年了,乡亲们须把绵羊赶到县城去卖个好价钱,但当地道路崎岖,交通非常不便,这趟列车是当地百姓出行唯一的一趟慢车.虽然按规定列车上不准携带活的动物,但列车员心疼山里百姓也就默许了,因为百姓家里孩子上学和必要的生活物品全指望它换钱呢.真相披露后,引发更大范围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周周测15诗歌鉴赏+传记阅读+写作训练一、1.(1)上片描绘出一幅月明露清、萧瑟凄凉的潇湘夜景图.月升中天,风已停息,两岸花草上凝结的露水在月光照射下晶莹透亮.潇湘水面平静,没有风浪,浸泡在江水里的满天星斗冷得似乎在发抖,写出了深夜的寒意.(2)抒发了词人的寂寞、怅惘之情.词人泊舟湘江浦,独自靠在高高的桅杆上,静静地倾听远方传来的湘妃清冷的瑟声,这瑟声曲折地透露出词人寂寞凄冷的心境.湘妃的瑟声是清冷哀怨的,抒发了她们对舜帝的思念,也包含了词人的幽怨.结尾两句以景结情,进一步写出了词人的怅惘之情.2.(1)比喻的手法.作者把自己比喻为“野舟”和“沙鸥”.这两句刻画了一个天涯羁旅、湖海飘零的作者形象.(2)本曲通过凭吊往事,发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作者自负不凡的感情和积极用世的态度.二、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解析:A项,“表面上写清华大学‘不拘一格’的取人之道,实则写他学贯中西、文理兼长”错误,清华大学就是不拘一格录取人才,同时钱钟书的“理”确实不好.C项,“做了全面的修改”说法不准确,钱钟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不能说对这个前言进行了全面的修改.D项,“感染了……夏志清等年轻人”于文无据,可以说感染了陆文虎,但文中没有钱钟书对夏志清的影响的表述.2.①博采兼收.他国文功底深厚,同时又博学西学.②治学态度严谨.曾为学生论文写审读意见,对其中内容词斟句酌,不容丝毫疏漏.③研究持之以恒,不为外界所扰.战争期间外界环境恶劣,“文革”期间处境艰难,仍坚持研究,毫不懈怠;“文革”后声名大振,婉拒各种外出讲学的邀请,专心做学问.④倡导接受学术批评.赞扬学者陆文虎接受批评之事.解析:回答钱钟书在治学方面的特点,可以先把钱钟书有关治学的内容筛选出来,然后整合为具体的要点.比如钱钟书的国学有很高的水平,同时他的西学也很好,这就可以概括为“博采兼收”;再如他对自己的弟子王水照写的《唐诗选·前言》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等,说明他“治学严谨”;好多外国学校邀请他讲学,但他没有去,而是专心做学问,可以看出他“持之以恒”;同时,他还赞扬了陆文虎接受批评的事情,以此倡导接受学术批评.3.甲处:这个句子表达了钱钟书对王水照的赞美之意和不以老师自居的谦逊,句中将孙悟空与王水照类比,文笔古朴文雅,诙谐幽默,别有情趣.乙处:这个句子委婉地表达了钱钟书拒绝各种讲学邀请的坚决态度,句中用了“坐山虎”与“山林狼”两个比喻,自嘲之意溢于言表,四字句与五字句的整句句式使用,工整雅致.解析:回答问题,要注重画线句表达的意思和语言特点.比如甲处,王水照是钱钟书的弟子,但钱钟书称他为“友”,这体现了钱钟书的谦逊;用“孙悟空”类比王水照,体现了钱钟书的诙谐、幽默等.乙处是钱钟书拒绝各种讲学的话,“坐山虎”“山林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自嘲的意味,句式十分工整.4.第一问:①对王水照论文中“不成熟”的文人客气话毫不留情地给予否定,是学术上的倔强.②因声望大震而多受干扰,于是杜门谢客拒绝一切邀请,连法国总统的邀请也没答应.③不愿在清华读研究生、不愿在牛津与人合作写书、不愿长期待在西南联大.④自视甚高,对同辈学人多有臧否.第二问:示例一:矛盾.倔强狂狷和谦逊温和是一对反义词,在一个人的性格中同时出现,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从材料中可见,钱钟书的谦逊温和只是对特定的人,如他的一些学生或年轻人,他对于其他人的态度还是很倔强的,比如他对同辈学人就多有臧否;即使是对他的学生,他也只是不以师长自居,但在学问上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表现得很倔强,如他对王水照论文的修改.示例二:不矛盾.倔强狂狷和谦逊温和是钱钟书对不同的人和事表现出的不同态度.从材料中可见,钱钟书对他的学生或年轻人非常谦逊温和,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杜门谢客专心做学问一事上态度坚定倔强,哪怕是法国总统的邀请也加以拒绝.解析:第一问,要注重把握钱钟书的“倔强狂狷”的具体表现,比如对王水照“不成熟”说法的批评,法国总统邀请他他也不去讲学,不在清华读研究生,认为清华没有人能够做他的导师等.第二问,可以认为矛盾或者不矛盾,如果认为不矛盾,可以从倔强狂狷和谦逊温和对待的是不同的人和事的不同态度论述,比如钱钟书对学生或年轻人特别温和,但对打搅自己做学问的人态度十分坚决等.5.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解析:A项,文中介绍郎景和阅读文学作品并对人、人性有所感悟的内容是交代郎景和人文关怀思想的来历,同时介绍郎景和对文学的爱好,不能简单理解成先“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获取对人、人性的感悟,然后用这种人文关怀来指导自己的医疗实践”的目的关系.B 项,说法太绝对,文中说“很多人觉得去医院看病和大夫之间的沟通少了”.C项,“主动辞去副院长一职,回科接手妇产科主任一职”错误,郎景和是受当时妇产科主任吴葆桢大夫病危之际所托,递交辞呈,回科接手妇产科主任一职的.6.①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思想;②更好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③使文章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多彩.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引用的内容体现的人物的性格、思想等,二是引用传主的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该传记多处引用郎景和的话,能够更好地刻画传主的形象,表现传主的思想、追求等;同时,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在表达上更加灵活多变等.7.①既要考虑病情,又要考虑人情,将病情人情结合起来,这才是最好的治疗;②医疗是主体,科研和教学是翅膀,没有这两者,临床工作就不能高飞远翔;③科普知识不能代替医生,患者不能给自己看病,保健靠自己,看病找大夫.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从文中找到相关信息.比如第一部分最后一段,他认为最好的治疗是将病情人情结合起来;第二部分最后一段,他把科研、教学、医疗紧密结合起来,认为没有科研、教学,就没有更好的临床工作等;第三部分最后一段,他认为科普知识不能代替医生,保健是个人的事情,但看病一定要找医生等.8.①对患者的关爱.郎景和认为,“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他诊治时一定要考虑病人的意愿,为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家庭幸福等负责.②对医生工作的热爱.在院长、院士、主任、教授、专家……各种称谓中,他最喜欢“郎大夫”这一称谓.③对医学有浓厚的兴趣.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郎景和就一心扎入临床研究;钟南山教授的话也是郎景和的心声.④对医学的深入理解.如他对手术、治疗的独特看法,他对精神心理与身体生理的同样关注,他注重疾病,更体察、尊重、理解病人的做法.解析:题干明确了具体要求,即郎景和取得巨大医学成就的内在原因.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把握郎景和的具体做法,然后进行概括.比如他认为“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他诊治时一定考虑病人的意愿,可概括出他十分关爱患者;再如他最喜欢“郎大夫”这一称呼,表明他对医生工作的热爱等;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心扎入临床研究,对医疗有着个人独特的看法等,说明他对医学的浓厚兴趣和深入理解等.三、【写作指导】材料分析材料中介绍了大凉山深处的农民把绵羊赶上火车运到县城去卖的事情,这件事情的关键在于列车员的态度,列车员因为同情山里的百姓而违反交通运输的规定,对此,引发了网友的纷纷讨论.依据材料可以想象,网友们讨论的内容应该是列车员的做法恰当与否,写作的角度也应该围绕这个展开,可以赞同列车员的做法,也可以否定列车员的做法.立意坚守规则;学会变通;以人为本;关心弱者.【参考素材】(1)理论素材①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莱蒙特②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张居正③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王通④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毛泽东⑤真诚的关心,让人心里那股高兴劲儿就跟清晨的小鸟迎着春天的朝阳一样.——高尔基(2)事实素材①绥宁县贫困山区学校环境艰苦、基础薄弱、部分学生家庭困难,引起了长沙市望一高塘岭中学的高度关注.该校多次与绥宁县教育部门衔接,以多种形式关心帮助贫困山区学校的发展和贫困学生的成长.2015年,该校积极响应望城区教师支援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计划,派出2名骨干教师深入绥宁县民族中学、第九中学支教,并组织“送教助学慰问团”走进绥宁开展教育援助交流活动,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到山区.2016年3月,该校与盐井学校开展“情暖三月,心系绥宁”联谊活动,为盐井学校捐助现金1万元,为学生赠送了140套学习用品、2 880支牙刷,并对4名贫困学生每人资助1 000元.②一次,周恩来总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
全程训练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12语言文字应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
周周测12 语言文字应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坚持稳中求进的核心是稳政策、稳预期,“稳”是基石,“进”是目标,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②演员甄子丹凭借电影《笑太极》出道,因《叶问》这部电影而声名鹊起....,被圈内人士誉为新一代的“功夫之王”。
③一架载有巴西足球队员的飞机在哥伦比亚坠毁,几十人遇难,噩耗传来,不少家属在电视机旁就已长歌当哭....。
④学术不端行为有个人的投机原因,而一些学校和科研团体也是急功近利....,默许甚至鼓励科研人员不择手段。
⑤内地的援藏干部表示,我们一定会对藏区人民鼎力相助....,让藏族同胞早日脱贫,圆满完成这次的援藏任务。
⑥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安土重迁....,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A.④⑤⑥ B.②③⑥C.①②④ D.①③⑤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使用正确。
②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使用正确。
③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
望文生义。
④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
使用正确。
⑤鼎力相助: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
对象用错。
⑥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专家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对全球是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也有利。
B.张老师本着以少教多学、提高质量为原则,在课堂上首次运用“读写导学”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C.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中华大地正在兴起新的创业创新热潮。
D.教育部表示,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是为了实现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周 专项限时练1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周专项限时练1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0分)①这是一个自拍——还有自拍杆的时代。
不要误解我:自拍真是件令人欲罢不能的事儿,而且在两年前的毕业典礼演讲上,我还特意鼓励毕业生们多给我们发送一些自拍照,让我们知道他们毕业后过得怎么样。
但是仔细想想,如果每个人都过着整天自拍的生活,这会是怎样一个社会呢?对于我来说,那也许是“利己主义”最真实的写照了。
②韦氏词典里,“利己主义”的同义词包括“以自我为中心”“自恋”和“自私”。
我们无休止地关注我们自己、我们的形象、我们得到的“赞”,就像我们不停地用一串串的成就来美化我们的简历,去申请大学、申请研究生院、申请工作——借用Shepard的话来说,就是不停进行地“自我放大”。
③正如一位社会评论家所观察到的那样,我们都在不停地为打造自己的品牌而努力。
我们花很多时间盯着屏幕看,却忽视了身边的人。
我们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经历不是被我们体验到的,而是被保存、分享并流传于Snapchat和Instagram等APP上的——最终它们呈现出的是一种由我们所有人合成的自拍照。
④当然,适度的利己是我们的本性。
正如我们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E.O.Wilson教授最近写的:“我们是一个充满无尽好奇心的物种——只要对象是我们自己以及我们自己知道或想知道的人们。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这种自我迷恋会有两个令人不安的后果:⑤首先,它削弱了我们对于他人的责任感——一种服务他人的意识。
这种意识正是Thomas Shepard所描述的哈佛大学的使命:让毕业生们不断成长,超越自我。
这种成长并不仅仅是为了每个人自身的利益,更是为了他人和整个世界——这也是这所大学一直以来努力为之奋斗的使命。
⑥我们的学生和教授已经通过服务周围的社区以及整个世界,身体力行地践行这种使命。
从为哈佛所在Allston小镇的中小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到去利比亚参与缓解埃博拉病毒危机的工作,哈佛人改变着无数人的生活。
全程训练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周周测14 名句默写+小说阅读+写作训练不分版本
全程训练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周周测14 名句默写+小说阅读+写作训练不分版本周周测14 名句默写+小说阅读+写作训练一、名句默写1.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鱼儿好似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琵琶女弹奏后,四周船只悄然无声,从侧面表现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女子认为自己在这样痛苦的婚姻中无法与男子白头偕老,想起以前白头偕老的愿望就怨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醉翁亭记》中,欧阳修表达“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描写鹏迁徙到南冥时击水和上升时的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女子认为男子对待爱情没有定准,经常改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郑传敏妞儿第一次见假设兰时只是闭着眼咧着嘴哭,哭得脸儿皱成了“核桃〞。
假设兰用一根手指伸向那挥舞着的“小鸡爪〞,妞儿紧紧抓住,竟止住了哭声。
那时假设兰47岁,妞儿出生一小时。
妞儿满月时,小脸儿慢慢地鼓起来,撑开了“核桃皮〞,成了粉嫩粉嫩的小人儿一个。
假设兰趴在摇篮边,看不够那小模样。
看不够的还有远在百里之外的三娘娘。
三娘娘有四个儿子,做梦都在想闺女。
于是,三娘娘死缠硬磨要把妞儿抱回家。
妞儿的父亲有些心动: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就够他操心的了,这第九个整日哇哇哭的小肉团儿让他心烦。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13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写作_63
周周测13 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写作一、名篇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大量运用对比描写阿房宫的奢靡,其中将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相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表现出的生活哲理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似。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醒统治者北伐当有万全准备,否则会像刘义隆一样,落得“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答案:(1)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赢得仓皇北顾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1)呕'(2)残'(3)皇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作为普通人,历数我们的种种焦虑,为基本保障,为生活条件,为梦想实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没有安全感,缺乏确定性,觉得得不到承认和肯定,体会不到信任与支持,凡此种种,这不正是我们“无家”的感觉吗?尽管在家和家园之中我们还会面临其他的问题,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是安全的,我们不会遭受恶意的伤害甚至不会感受到敌意,我们可以得到呵护,在遇到困难时会获得照顾支持。
人类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生产迈入工业化,从传统礼俗社会进入现代科学理性与法律社会的过程,也是人类一步步失落家园的过程。
现代的工业市场生产、大规模城市生活、科技理性支配和无情的科层制与形式主义法律统治,将人类从与自然界密切联系的共享天地之中抽离,而将其投入以功利效率的工具理性为核心的逻辑组织和运作的各个“系统世界”中,人类身处自己打造的机器般的“铁笼”之中,既失温馨家园,又怎能免得恒久的焦虑?从赋予政府更多的福利保障职能,到重新看待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发挥信仰的功能,或以人本主义来平衡科学精神,直到重建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在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内核基石上的这一切,看起来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周周测 专项演练13 含答案
周周测13语基+论述文阅读+写作训练一、语基练习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随着微博等各种网络传媒的快速发展,许多人认为报纸等纸质传媒最终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对此观点我________.②当前,美韩军事演习所激发的朝鲜核问题正日益加剧,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朝有开战风险,而朝鲜当局却________.③我们常常会因为“牙痛不是病”的俗语而对牙疼________,但事实上,牙疼有可能会导致面颊部红肿热痛、化脓,甚至出现发热、全身疼痛等症状.A.不敢苟同不以为意不以为然B.不敢苟同不以为然不以为意C.不以为意不敢苟同不以为然D.不以为然不以为意不敢苟同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与贪污腐败相比,虽然庸官懒政的“软腐败”表面上不会造成太多的经济损失,但是会直接严重损害干部队伍形象,损害党和政府威信.B.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享受着各式各样的服务形式,但是,稍不小心,你就可能遇到你不愿意掏钱却又不得不消费,或者说是“过度”消费的情况.C.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当代话剧《中山码头》正是为这一天特别策划创作的.D.6月7日下午,中美两国元首第一次会晤,双方讨论了各自国内发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公园管理员法比安·布伦森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条长椅上坐着的两个人最多相距50厘米,可内心世界像隔了十万八千里.这让布伦森认识到,________A.人和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除了生和死外,还有两个人紧挨着,并且各自关注着另一个世界.B.两个人紧挨着,却各自关注着另一个世界,这是不是比生和死还要遥远的距离?C.人和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两个人紧挨着,却各自关注着另一个世界.D.不论生和死,还是两个人紧挨着,却各自关注另一世界,都是人和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G系统能够以100 Mbps的速度下载,比目前拨号上网快2 000倍,上传速度也能达到20 Mbps,①________________.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与固定宽带网络不相上下,②________________,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处,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相较于3G,③________________.5.2016年元宵节,南京秦淮灯会主景区设在夫子庙大成殿,主办方规定了游客观赏的进、出路线.请根据示意图写一段文字,简要说明游客赏灯的进、出路线.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二、论述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讨论孔子的政治思想,首先遇到的难题是确定春秋后期的社会性质.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那是孔子在《春秋》中便揭露的.问题在于,这种动荡不安是好事还是坏事?自先秦到清朝中叶,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是坏事,不但儒家如此说,道、墨、法诸家也都如此说.尽管他们倾向不同,论证的角度也不一样,但判断所谓好坏的逻辑却是相似的,那就是把社会秩序看作圣人贤人的创造,因而现存秩序的崩溃,自然就是非圣无法的结果.根据这种逻辑,必然会推导出“世愈古而治愈盛”的结论(法家有所不同).只有当他们争论谁是圣贤、如何取法时,人们才可能判断出他们各自的实际立场.到近代,由于接受进化论的学者逐渐增多,对于春秋时代社会状况的意见才有所改变.人们开始说,先圣未必比后圣聪明,先王之道也未必能成为后王之法,因此社会的变动不能都说是坏事,很可能倒是社会进化的表征.这样的历史观,自然是个大进步.但进化是怎样取得的呢?大多数学者仍然以为是出于人们意见的改变,就是说后代圣贤的社会政治见解比起尧、舜、禹、汤、文王、周公的要成熟、进步,于是社会制度就改变了.正因如此,以上两个时代的学者在评论孔子思想的时候,尽管不乏真知灼见,但不同程度的唯心史观,使他们都不可能正确地估计春秋时代的社会变化,从而也不可能正确地评价孔子的政治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愈来愈多的学者相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道理.人们开始认真探讨春秋时期的社会性质,试图为包括孔子在内的那个时代的观念形态找出存在的基础.不过,相信道理的正确,不等于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历史的实际问题.即使在熟悉历史唯物论的学者中间,由于种种原因,主观的或客观的,对同一历史问题也会出现认识上的分歧.例如关于春秋时期的社会性质,便至少有四种见解:奴隶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领主封建社会,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社会.每种见解都有自己的根据和理由,至今仍很难确定哪种见解称得上完全正确.确定观念的存在基础已如此之难,进而分析观念本身自然更难.事实上,无论研究者对春秋时期的社会性质持有何种见解,对于孔子的政治思想,都可以给予肯定、否定或半肯定半否定的结论.目前这些意见都有,而且都从历史材料中找到了依据.因此,确定材料的性质及其所反映的时间,便成为讨论孔子思想的必要前提.这一点对于研究他的政治见解尤其重要.孔子一生的经历很复杂,他发表的政见自然也有复杂的背景.不了解他说话的时间、场合和对象,便不能正确判断他政见的是非.而现在的研究水平还没有达到使人们可据此进行精确判断的程度,于是要取得一致的结论尚不可能.问题的复杂性,使得讨论孔子的政治思想只能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不断缩小分歧,以期最终通过争论来弄清历史的真相.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反映了春秋时代社会的动荡不安,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家认为这种动荡不安不是好事.B.先秦到清朝中叶,虽然学者们的倾向、论证角度、判断逻辑不同,但几乎所有学者都认同圣贤创造了社会秩序,社会动荡不安是坏事.C.依据“圣贤创造社会秩序,现存秩序的崩溃是非圣无法的结果”,古代学者推导出“世愈古而治愈盛”的结论,法家观点有所不同.D.受进化论的影响,不少学者对春秋时代的动荡不安有了新的看法,他们认为社会的变动很可能就是社会进化的表现.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近代接受进化论的大多数学者认为,后代圣贤的社会政治见解比尧、舜、禹、汤、文王、周公的认识要成熟、进步,社会制度也因此改变.B.“世愈古而治愈盛”和“先王之道未必能成为后王之法”这两种观点虽然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受到了唯心史观的影响.C.愈来愈多的学者接受了唯物史观,他们开始认真探讨春秋时期的社会性质,找到了当时的观念形态存在的基础.D.相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用它解决历史实际问题是两码事,由于种种原因,对春秋时期社会性质的认识仍有分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谁是圣贤、如何取法的意见,就可以判断出对孔子的政治思想是肯定、否定还是半肯定半否定的实际立场.B.确定春秋时期社会性质四种说法中的哪一种完全正确已经很难,分析孔子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政治思想自然更难.C.受研究水平的限制,不完全了解孔子说话的时间、场合和对象,不能精确判断他政见的对错,学者们的结论就不可能一致.D.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讨论孔子的政治思想,求同存异,不断缩小分歧,就有可能通过争论从而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真相.(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在和谐的统一体中,壮美包含着某种对立、冲突的因素,它在直观上表现出某些动荡、严肃、奇伟、巨大、豪放、刚正等不太和谐的状态和形式,但总体上却不给人以压抑和痛苦,而给人以自由、愉悦的感受.这与近代充满对立和痛感的崇高之美大不相同.壮美的深层内涵是主体对客体的渴望和追逐,即主体要求在对象世界中实现自己,但不时遇到来自对象世界的某种抗拒,这就必然会使它们表现出一定的对立、冲突、矛盾色彩.然而古典美学中,主体和客体、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是不存在深刻分裂的,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和谐的,因此,来自对象的抗拒必然会被克服,主体也就通过对对象的获得和占有显示出自己的人格高度或生命力量.由于壮美理想是在外向性的主客关系结构中呈现出来的,因而它必然要规定着审美和艺术偏重于模拟、写实、再现,是“诗在画中”,即表现统一于再现.而优美则与此不同,它强调的是矛盾双方的互依、均衡与和谐,因而一切动荡、对立的因素都被淡化和融会在宁静、整一的和谐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它所表现出来的感性特征是柔婉、圆润、娇小、清丽、淡雅、自然等.它给人的感受没有壮美感中那种亢奋高扬的情绪,而是一种单纯、平和的愉悦和享受.优美理想的深层动因是主体在静守中同对象形成的自由关系,也即是说,主体不是通过外向的追求来实现同对象的拥抱与合一,而是在心灵的内省、直觉的感性中达到物我两忘、意境相融、形神统一、情理结合,亦即在对对象的超越中达到同对象的融合统一.由此避免了主体在外向追觅中同客体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同客体保持一种和谐、自由的统一关系.优美理想的这种内向性、自省性结构也决定了审美和艺术的重心必然是表情的、写意的,是“画中有诗”,即再现统一于表现,形质统一于神意.也即是说,审美和艺术不再为对象的感性特征所制约和局限,而是自由地超越着它们,在它们的具体有限性之外或之上寻求无限的韵味、神趣、意兴等.审美理想的壮美与优美两大形态,既是相对的逻辑范畴,又是发展的历史范畴.就整个中国美学的历史发展来看,宋元审美文化实现了由古典壮美向优美的转化.中唐以前,以阳刚为主的壮美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盛唐时期,充满雄浑博大之气的壮美形态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而中唐以后,特别是宋元至明中叶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审美理想和文化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历史转型,即在刚柔结合、壮美和优美的并列中,以柔为主的优美理想以及由此规定的偏于写意缘情的表现倾向,获得全面发展和确立.这一点从宋元时期的美学思想、艺术的表现形式(如诗、散文、词、书画、杂剧、雕塑、建筑等),到实际生活中的审美趣味、工艺(如园林、瓷器、服饰、饮食与茶艺等),都无不以鲜明的时代特色表现出来.(节选自《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宋元卷》,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尽管壮美在直观上表现出诸多不太和谐的状态和形式,但它仍能给人以自由、愉悦的感受,总体上并不会让人感到压抑和痛苦.B.壮美的深层内涵是主体对客体的渴望和追逐;主体在自我实现时会不时遇到来自对象世界的某种抗拒,这使它们表现出一定的不和谐的色彩.C.古典美学中主客体、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不存在明显的分裂,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和谐的,主体仍能显示出自己的价值.D.在外向性的主客关系结构中呈现出的壮美理想,必然要规定着审美和艺术表现统一于再现,即偏重于模拟、写实和再现.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优美强调矛盾双方的互依、均衡与和谐,一切动荡、对立的因素皆融合在宁静、整一的和谐关系中,从而表现出圆润等感性特征.B.在优美理想中,因为主体不通过外向的追觅来实现同对象的和谐关系,而是向内静守,由此则避免了同客体的矛盾和冲突.C.体现优美理想的审美和艺术突破了其对象感性特征的制约和局限,在对象具体有限性之外或之上寻求着无限的韵味、神趣、意兴等.D.中唐之前壮美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到宋元开始被以柔为主的优美取代,体现了审美理想两大形态的历史转型.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壮美给人亢奋高扬的感受与近代充满对立和痛感的崇高美给人的感受大相径庭,也不同于优美给人的单纯、平和的愉悦和享受的感受.B.古典美学中壮美和优美各自主客体之间虽然都存在着矛盾冲突,但由于其关系结构的不同,最终也都显示出融合、统一与和谐的状态.C.“诗在画中”与再现统一于表现、形质统一于神意的“画中有诗”不同,“画”是艺术审美的重心;而“画中有诗”的重心则是“诗”.D.宋元时期美学思想、艺术表现形式及实际生活中的审美趣味、工艺偏于写意缘情,刚柔结合中以柔为主,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来.三、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聊天群和朋友圈中,常能看到有人津津有味地在分享地铁里、公交车上斗嘴打架的视频.视频里,当事人暴戾毕露,女的“撕衣大战”,男的“拳击比赛”,围观者要么侧目以对,要么举起手机拍照,极少有人拉架劝和.视频分享到网络上,一些看客如看动作电影一般不亦乐乎.有的人甚至从专业格斗的角度对打架者进行评论.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周周测13语基+论述文阅读+写作训练一、1.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不敢苟同: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2.C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关联词与主语位置不当,“虽然”应该移到“软腐败”后.B.“享受”和“形式”动宾搭配不当,可删掉“形式”.D.句式杂糅,应删掉“交换意见”,或者把“讨论了”改为“就”,在“交换”后加“了”.3.C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上下文的衔接一定要把握整个语境.语段中,“认识到”的前提是两个人同坐一条长椅这一幕场景,而这一幕场景突出的是身体之间的距离很短而心理的距离很长.另一方面,布伦森是由点到面,由两个人的表现,上升为一种普遍现象,而这一种普遍现象根本没有涉及“生和死”.综合上述因素,故选C项.4.①并能满足用户对网速的要求②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③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①前“下载速度”和“上传速度”快来看,可以推知第①空内容应该是“能满足用户对网速的要求”;根据“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可知,第②空应该是说“计费方式灵活”;最后一句应该是对上面内容的概括,并且整段内容主要是从网速、计费、方式说明4G有很多优越性,由此可以推知第③空内容.5.示例:游客可以从北面健康路经贡院西街或金陵路进入,也可以从东面平江府路往贡院街东口进入;再从西牌坊出口退出,或从夫子庙小学北面路口退出.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首先要注意题干要求“简要说明游客赏灯的进、出路线”,明确答题要求;然后认真读示意图,从上往下认真分析示意图的内容,特别注意示意图的方位.认真看示意图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游客赏灯的进入景区路线有三条,走出景区的路线有两条,按示意图组织语言即可.二、1.B理解错误.“判断逻辑不同”错误,原文为“尽管他们倾向不同,论证的角度也不一样,但判断所谓好坏的逻辑却是相似的”.2.C“找到了……基础”错误,原文是“试图为包括孔子在内的那个时代的观念形态找出存在的基础”.3.A理解不当.“根据谁是圣贤、如何取法的意见”,人们才可能判断出道、墨、法诸家各自的实际立场.而无论研究者对春秋时期的社会性质持有何种见解,都可以对孔子的政治思想给予判断.4.C“不存在明显的分裂”错误,原文是“不存在深刻分裂”,“明显”“深刻”在表述的意思上有明显的区别.5.D“……壮美……到宋元开始被以柔为主的优美取代”错误,原文是“在刚柔结合、壮美和优美的并列中,以柔为主的优美理想以及由此规定的偏于写意缘情的表现倾向,获得全面发展和确立”,由此可以看出在宋元时,“柔美”并没有“取代”“壮美”.6.B“但由于其关系结构的不同,最终也都显示出融合、统一与和谐的状态”强加因果.三、【写作指导】材料分析材料中涉及两类人,一类是因为一些小事,轻则粗口相向,重则拳脚相加的人,另一类是围观或传播这类丑恶事件的人.前者的行为毫无疑问是不文明的、不理性的,应该批评.但材料的重点是后者,评论时应抓住重点.先指出后者行为的性质——以看别人打架为乐,以传播社会戾气为荣,其实是比打架者更为恶劣的负能量传播者;然后指出其危害性——会给社会传染一种冷漠病,造成正义没人伸张,丑恶没人指责,这样歪风邪气就会上升,社会就会混乱不堪,不仅会影响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且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最后提出解决的办法,如“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兼爱主义者,对他人有一种情动于衷的关怀,一种发自内心的热忱.只要良心不沉睡、关怀不陨落,我们就能在道德上变得更有力量,社会和国家也会充满温暖和阳光.立意(1)宽容,忍让;(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3)传递太阳的光辉;(4)爱心温暖他人;(5)拒绝冷漠.【参考素材】(1)理论素材①开诚心,布大度.——康有为②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清]金缨③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中国谚语④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明]冯梦龙⑤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肖楚女⑥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罗曼·罗兰⑦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2)事实素材①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②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忍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③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百度文库、精选试题所感悟,效法董家.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④鲁迅住在北京砖塔胡同的时候,有一位邻居叫俞芳,现已年近九旬,当年还是个小女孩.鲁迅工作繁忙,在几所大学兼课,早出晚归,一张冷面,一双冷眼,神情严肃,让人望而生畏.但他同这些小邻居相处得很好,送积木,取绰号,买萝卜,吃元宵,还和他们在阳光下以放大镜取火……在俞芳的回忆中,还有这样一幕:有一次夜深人静,伏案写作了一天的鲁迅先生刚刚睡下,西屋周家的帮工王妈和俞家的帮工齐妈发生口角,愈吵愈响,以致鲁迅整夜失眠,第二天还精力不支,生病了.其实只消咳嗽一声,便可“喝止”了,但他摇摇头,说:女人吵嘴,彼此心里有气,若制止,虽然不会再吵,但心火不消,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睡不着,不如我一个人睡不着,所以还是让她们吵一吵,等话说清楚了,心里的气也就消了.试题习题、尽在百度。
全程训练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7语言文字应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2018032117
周周测7语言文字应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两项是()A.各大门户网站在报道角度上费尽心思,另起炉灶,用各种轻松好玩的传播方式将“两会”信息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
B.穿越岁月的重重帐幕,透过古代名人家书,我们能看到其背后悲欣交集的人生历程和向上向善的谆谆教诲,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C.近几年,叙利亚国内战争连续不断,导致大量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D.有舆论认为,特朗普就任后的首次日美首脑会谈对安倍来说正如阪上走丸,因为特朗普此前不断就贸易和汇率问题对日本发表批评言论。
E.对屡屡发生的坑蒙殴打游客事件,如不依法严肃处理,势必会影响旅游市场的发展,所以丽江旅游业须谨防养痈成患。
答案:BE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或另立门户,另搞一套。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B项,“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
符合语境。
C项,“毁家纾难”指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缓解危难。
此处用来形容“叙利亚的大量难民”不合语境。
D项,“阪上走丸”多比喻形势发展迅速。
与“发表批评言论”的语境相矛盾。
E项,“养痈成患”比喻姑息坏人坏事,结果受到祸害。
符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4月1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会见林郑月娥,颁发任命林郑月娥为第五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国务院令。
B.当前,一些基层民众对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保密能力比较淡薄,使得一些非法测绘活动易于得逞,这为国家安全埋下了隐患。
C.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从国家某部委项目处一位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开始,一步步揭露出错综复杂的官场内幕,剧情中涉及的最高官员为副国级。
D.中国科技大学2017年将继续开展“自强计划”招生活动,主要招收边远贫困地区德才兼备、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为主。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全国)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13.doc
(全国)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1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人工智能,新起点上再发力去年出尽风头让人惊叹的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5月将来到中国,在浙江乌镇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上演人机大战。
黑白子此起彼落之间,柯洁探寻的是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围棋“真理”,而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人工智能称得上是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
无论将其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还是关于它会不会比人更聪明甚至取代人的各种争论,都在说明,人工智能又一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与以往几十年不同的是,这次人工智能的高潮,是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而来,它是科技进步的水到渠成,也嵌入了十分广泛的生活场景。
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对大众来说,人工智能充满着科幻色彩;对科学家来说,人工智能可能是最受内心驱动、最具理想色彩的一门科学。
从1956年的美国达特茅斯会议算起,明确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开始科学上的研究,到现在已有61年的历史,并经历过至少两个“冬天”。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仍然走不出实验室。
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一直梦想着的是创造出类似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那个小机器人的形象——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这也是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既向往又恐惧的原因之一。
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
2019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 周周测13 含解析
周周测13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写作一、名篇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大量运用对比描写阿房宫的奢靡,其中将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相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表现出的生活哲理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似.(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醒统治者北伐当有万全准备,否则会像刘义隆一样,落得“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答案:(1)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赢得仓皇北顾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呕'(2)残'(3)皇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作为普通人,历数我们的种种焦虑,为基本保障,为生活条件,为梦想实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安全感,缺乏确定性,觉得得不到承认和肯定,体会不到信任与支持,凡此种种,这不正是我们“无家”的感觉吗?尽管在家和家园之中我们还会面临其他的问题,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是安全的,我们不会遭受恶意的伤害甚至不会感受到敌意,我们可以得到呵护,在遇到困难时会获得照顾支持.人类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生产迈入工业化,从传统礼俗社会进入现代科学理性与法律社会的过程,也是人类一步步失落家园的过程.现代的工业市场生产、大规模城市生活、科技理性支配和无情的科层制与形式主义法律统治,将人类从与自然界密切联系的共享天地之中抽离,而将其投入以功利效率的工具理性为核心的逻辑组织和运作的各个“系统世界”中,人类身处自己打造的机器般的“铁笼”之中,既失温馨家园,又怎能免得恒久的焦虑?从赋予政府更多的福利保障职能,到重新看待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发挥信仰的功能,或以人本主义来平衡科学精神,直到重建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在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内核基石上的这一切,看起来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类的家园并未真正得以恢复,家园失落之痛和如影随形的普遍焦虑之感,至多只能说是稍有缓和而已.到了全球化阶段,情形变得更为复杂.借助全球流动性增长的各种媒介手段突破时空界限将全世界的人更近距离地聚拢在一起,经济市场、科学技术、科层组织这些系统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进一步地深入侵吞蚕食人们的家园,大到各国,中到各地方、各种人群共同体,小到各个家庭,其所能提供的保护屏障被一一穿透,个体越来越深地被卷入其普遍的支配逻辑中.而焦虑中的人们也将逐渐明了,如果曾经是为了正当的梦想而宁愿舍弃家园,离家逐梦,那么,该到重新回家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天性是社会的存在,我们绝不可没有家园.我们不是简单地返回最初的家和家园.人类要往前走,我们不可能退回到过去.现代化过程不可逆转,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不可能倒流.但是,我们的确需要不时地停下匆促的脚步,反问和澄清这一切的初衷,明白有哪些要继续坚持,又有哪些必须纠正,哪怕需要为此付出更多.之所以说我们正面临重建家园的重大机遇,在于焦虑的普遍性和日益被人们认识到的焦虑的深沉性.如今,焦虑是普遍的、持续的、深刻的,不独属于某一个人、某一个群体、某一个民族,而是全人类的.而且,我们既有的生活方式、存在状态,在客观上也越来越不可持续.我们绝不可能在不重建人类共同家园和不同人群的家园的条件下,继续指望多数人能够过上满意的生活.中华民族和中国人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可以担负更大的责任,这既是由其历史的位置决定的,也是因其潜在的能量注定的.当然,其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是把握这位置和转化这能量的关键.在这方面,中国知识分子需要更多的自觉性、勇气和信心,也需要创造力.(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园给了我们安全感,在家园中我们会得到承认和肯定,会得到呵护、照顾、支持,可以免遭恶意的伤害,甚至感受不到敌意.B.人类在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化迈入工业化,从传统礼俗社会进入现代科学理性与法律社会的进程中逐渐失落家园.C.我们都曾为了正当的梦想而舍弃、离开过家园,但我们绝不能放弃家园,因为我们的天性是社会的存在,理应重新回家.D.我们的生存状态在客观上越来越不可持续,我们应该重建人类共同家园和不同人群的家园,让多数人过上满意的生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我们都曾为了正当的梦想而舍弃、离开过家园”错误,原文“如果曾经……离家逐梦”是假设,不能说“我们都曾……”.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家园的失落是时代病症,我们没有安全感,缺乏确定性,觉得得不到承认与肯定,体会不到信任与支持,并有种种焦虑.B.如果只是从个人主义与工具理性出发,人类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失去家园的问题的,家园失落之痛和焦虑之感也不会得到缓解.C.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种媒介手段把人们的距离拉得更近,人们的家园正在被一些系统世界进一步地深入侵吞蚕食.D.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是不可倒流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返回最初的家园;面对不可逆转的现实,我们需要对过去的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也不会得到缓解”错误,原文第二段末尾说“至多只能说是稍有缓和而已”.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的工业市场生产、大规模城市生活等割裂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密切关系,人类处在机器般的“铁笼”之中,在失去家园的同时,还承受焦虑.B.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各国、各地方、各种人群共同体、各个家庭失去了保护屏障,个体也被卷入了普遍的支配逻辑之中,焦虑的人们意识到需要重建家园.C.现代人的焦虑具有普遍、持续、深刻的特点,正因为如此,为了让多数人能够过上满意的生活,我们需要为重建家园而努力.D.历史的位置与潜在的能量决定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而我们也是把握这位置和转化这能量的关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扩大范围,“把握这位置和转化这能量的关键”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①夏商周三代,学在官府,那个时期文化知识的主体是由王室贵族垄断的王官之学;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产生了脱离王室贵族垄断的诸子百家之学.自汉代以来,学术界有一个影响很大的学术观点:诸子百家之学出于西周王官之学.班固《汉书·艺文志》转引刘歆《七略》提出了诸子百家之学可能出于周朝官守的学问,各学派均与西周王官之学有知识学问上的渊源关系.但是,近代以来,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特别是胡适针锋相对地提出“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他认为诸子之学的产生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已经脱离贵族统治集团的天下之治的轨道;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士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而就形成了不同学派.②其实,当我们考察诸子起源问题时,会发现近代以来学界将诸子起源简单归结为“诸子出于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论”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其实是并不合适的.从学术资源、文化背景来考察诸子之学,应该说诸子之学确实是源于西周的王官之学.诸子百家不同学派的知识基础和文化渊源,离不开王官之学的学术文化母体.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之学出于王官”的说法是有一些依据的.但另一方面,从诸子之学所欲解决的问题意识、建立理论体系的思想焦点来考察诸子之学,可以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均是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失范、诸侯争霸的现实关怀有关,诸子之学提出的思想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亦可以说“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③这一视角特别能够说明儒家的起源.强调“诸子之学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的渊源;强调“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非常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政治功利追求.儒学的形成离不开这两个方面的考察和探寻.在先秦诸子中,真正能够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结合得最好的正是儒学.儒学推崇的“六艺之学”,就是源于三代时期的王官之学.儒学本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儒家那些最为杰出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其实就是儒家子学.将儒家的“六艺之学”与诸子之学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儒学.儒学之所以能够在诸子百家中取得最大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学派是最为重视对夏商周的文明体系继承的学派,他们自称“述而不作”,通过“六艺之学”的整理、传播,继承了三代时期的优秀华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儒学又希望通过切近的血缘观念、家族伦理来建立维护社会关系、国家秩序、天下安泰的价值体系、文化理想.④因此可见,儒家的“经”与“子”各有自己的思想特点和文化功能.从文化的渊源与地位来说,“经”是文化根本,“子”不过是文化枝叶;从思想创新与建构来说,“子”是思想主体,而“经”则不过是思想资源.和其他诸子学派比较而言,儒家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和思想创新的结合.以这个观点来考察儒学,可以找到儒学能够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选自朱汉民《儒学的六经、诸子与传记》,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①-③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汉代以来,学者们都认为诸子百家之学与西周王官之学有渊源关系,诸子百家的主张可能出自王官之学.B.近代以来,对“诸子出于王官之学”持怀疑态度的学者提出了诸子之学产生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的新看法.C.儒家那些最为杰出代表人物所著的包含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政治功利追求的代表著作都属儒家子学.D.相对于诸子百家,儒学能够取得最大的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儒家学派最重视对夏商周的文明体系的继承.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原文中说“自汉代以来,学术界……班固《汉书·艺文志》转引刘歆《七略》提出了……的渊源关系”,可见并非是“学者们都认为”,说法绝对.6.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前两段对“诸子出于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辨析,为下文对儒学的论述提供了支撑.B.对于“诸子之学”的起源,作者没有简单倾向于诸子之学“出于王官”或“不出于王官”,而是提出了自己认为更合理的看法.C.文章第③段以儒学为例,证明了诸子百家之学的完整性取决于其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其他诸子之学真正结合的程度.D.文章对儒学的阐述从历史传承和现实关怀两个方面展开,表明儒家的“经”与“子”各有特点,并阐明了两者间的关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在先秦诸子中,真正能够将……正是儒学”,并没有提到诸子百家之学的完整性问题.7.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于诸子百家之学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汉代以来影响很大的“诸子之学出于王官”的观点在近代受到了挑战.B.诸子百家的形成离不开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离不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C.儒学在发展中致力于文化传承和积累自己的思想资源,这是其学术思想体系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D.儒家的“经”是其文化根本,代表了儒家的文化传承,而“子”是其思想主体,代表了儒家的现实关怀,二者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儒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儒学能够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是“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和思想创新的结合”.三、写作集训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近日,一张照片刷爆网络:在漆黑的路上,一名男子骑着三轮车,三轮车上载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一辆警车打开了大灯在三轮车后缓慢前行,为三轮车照亮回家的路.如一位网友所说,“你们不仅照亮了回家的路,也温暖了这个寒冷的冬天”.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探索: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讲述了一辆警车打开大灯缓慢前行,为三轮车照亮回家的路的温暖人心的故事.该材料充满正能量,符合当今社会正在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考生应围绕材料所彰显出的大爱善行,根据自己的思考,写自己的体验或感悟.写记叙文,可以叙述一个彰显大爱而让人感受到温暖的故事,注意要做到感情真挚,描写细腻,以情动人.写议论文,可以从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展开论述,注意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说理充分.如下立意可供参考:善意让生活更美好;温暖真情,一生相传;心有善念,温暖他人;等等.佳作展台暖'冬一阵寒风迎面吹来,路旁的老树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冬夜里,路上的行人寥寥无几,我把头包在围巾里,一路小跑,想逃离这寒冷.经过一条小巷,我不自觉地放缓了脚步.在街角,一位环卫工人像是刚工作完,两只红肿的手拿着打扫的工具,微微颤抖的身子缓缓向前行.我心想,我穿得这么厚实也抵挡不住这冬日的寒风,他穿得那么单薄,怎能抵御得了这寒冷?我的心中顿生一丝怜惜,可我却什么也帮不了他.正在这时,一声吆喝,把我从思绪中拉回.“大哥,来喝碗热汤吧!”我循着这声音,将目光投向了小巷中的一家还未打烊的小餐馆,一个像是老板的中年男人站在门内,手里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环卫工人听到叫声没有马上望向那头,而是左右望了望,发现旁边没有其他人,便明白是在招呼自己,他转向餐馆老板,用一只已冻僵了的手边摸头边说:“没事嘞,再走走就到家了.”老板拍拍身旁的桌子,示意他过来.环卫工人也没再拒绝,他将工具放在路边,不好意思地走了过去,说了一声:“谢谢哩!”他没有挨着桌子坐下,而是捧着热汤站在桌子边,手中的汤热气腾腾,他那冻红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好意思而又满足的笑容.喝完了汤,再道了一声谢后,他便离去了.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觉得他的脚步轻快了许多.之后的一天早上,我起得很早,准备到公交车站等公交车去学校,又途经那条小巷,无意间一瞥,只见那位环卫工人在帮那个小店清理前日堆在门口未扔的垃圾.我看见这一幕,思绪又被拉回到那个夜晚,那个寒夜里发生的一幕幕像放电影一般在我脑海里闪现,不知不觉间,清晨的阳光洒了下来,阳光照在环卫工人默默离去的背影之上,柔和而温暖.小店这时也开门了,只见老板端了一大锅东西,盖子一揭,热气腾腾,阳光照进锅里,那一锅汤金灿灿的.我走在去站台的路上,只觉得阳光格外温暖,可以温暖我的一整个冬天.名师点评:本文叙述了“我”目睹一位小店老板在寒冷的冬天的晚上,端起一碗热汤给环卫工人喝,而环卫工人清早主动帮小店老板清理垃圾的感人故事,符合题意.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环境描写细腻,情节感人至深,结构完整,主旨鲜明.总之,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记叙文.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大象因为不堪老鼠的骚扰,去向狮王求猫.不料,狮王却将老虎派给了它.大象觉得奇怪,问道:“大王,我是因为怕鼠才向您求猫,您为何派老虎给我呢?”“老虎不是比猫更勇猛一些吗?”狮王颇为自信地说,“虽然本大王没有见过老鼠,但却可以断定,老鼠一定很强大!不然,你怎么会怕它呢?老实说,本大王甚至担心连老虎都不是老鼠的对手哩!”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探索: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首先看故事的主要内容:大象去向狮王求助,要猫去解决老鼠的问题,狮王却派了一只老虎.由此可见,狮王是错误的.狮王不知道猫才是老鼠的天敌,捕鼠不是老虎的专长.狮王没见过老鼠,就认为既然大象都怕它,它一定很强大,所以需要派更强大的对手.狮王犯错的根本原因是不知道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专长,没有见过老鼠就根据固有经验去想问题,妄加推测.由此可得出以下立意角度: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技能,科学而切实的做法应该是各司其职,各专其能.②有调查才有发言权.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凭主观想象办事.佳作展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象求猫灭鼠,狮王却派了一只猛虎.读罢寓言,我不由得想起了宋代诗人卢梅坡的名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生动地说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道理容易懂,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却往往既看不到“尺有所短”,同时又忽视了“寸有所长”.比如,在选拔人才问题上,有的人往往求全责备,非要找个什么都懂、各方面都优秀的全才,并不明白“尺有所短”的道理.要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个手指还有长有短,一个人怎么可能三百六十行,行行称状元?又比如,有的工厂生产技术出现了问题,明明我国的技术人员、专家完全有能力解决,却非要出高薪聘请洋专家来,不相信“寸有所长”.就是再平凡的人身上总也能找到闪光点,有长处就要会利用,怎么能想当然地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尺是有所短的.牛顿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是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但他却不善辞令;赵括熟读兵书,他的父亲名将赵奢都辩不过他,但如果让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却未必能行;陈景润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是著名的数学家,但他却不是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诚然,我们必须承认他们三人都是名副其实的天才,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天才也有短处.寸是有所长的.小草再渺小,也能用绿色装点大地;泥土再普通,也能孕育生命;水滴再微小,时间久了也能穿石.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也都会有自己的优势和强项.我们不能只盯着短处吹毛求疵,而应该考虑怎样才能弥补短处;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肯定自己,找到自己的长处,然后去利用长处.所以管理者在用人时,要有全面的思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一刀切”.有的人擅长思考,对研究比较感兴趣,那就应该让他安心地搞科研;有的人交际能力比较强,喜欢与人打交道,那就应该让他负责公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正确看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只有知道自己的短处和长处,才能把事情做好.名师点评:文章开篇紧扣材料,引用宋代诗人的诗句引出中心论点,切合材料主旨;论证部分,说理精辟而透彻,举证详实而有力,并且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最后,以两个段落回扣标题,清晰准确地重申了观点.另外,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切中时弊,颇具现实意义.。
每周一测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团结、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伟大精神力量。
这种凝聚力是我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存斗争,繁衍生息,在创造灿烂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积累凝聚而成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刚健奋发的民族气派,“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抱负,“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高贵品德,兼容宽厚、世界大同的恢宏气度……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是哺育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经久不衰、发扬光大的根底所在。
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合力”是多向的、合一的,大体说来可分为纵向力和横向力两种。
纵向力是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凝聚力,有大一统的社会结构,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精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中华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六个方面。
横向力是纵向力这一纵向系统的积淀,表现为某种剖面的横向结构;这种剖面横向结构由中华民族领导核心内部的内聚力、核心对核外群体个体的吸引力、核外群体个体对核心的向心力、核外群体个体之间的亲和力、中华民族的总体协合力五项力构成。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历史的产物,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或历史存在,它具有历史性。
与此同时,任何一个时代的民族凝聚力又都离不开该时代的特定现实,离不开该时代的时代背景。
它在历史中形成,却要在特定的时代中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且体现该时代的时代精神,因此,它又具有时代性。
历史性与时代性在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得到了紧密的统一。
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连通过去、现实和未来的力量,是一种传统。
既然是一种传统,它就具有稳定性和变化性。
这种稳定性和变化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结构不改变的同时,内容中会有新的成分增加,如当代就增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容;其二,中华民族凝聚力不可能消逝,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度会发生变化,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这与传统文化是否被重视有关。
每周一测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艺术批评切勿顾及面子张瑞田不管怎样,在我看来,艺术批评必须讲真话,艺术批评必须以美学标准为纲领,艺术批评不应该有限制,因为艺术批评是人类智慧的表达、社会良知的体现。
一位书法爱好者请我评议一卷书法,有大字“天道酬勤”,没有生气可言,轻轻一瞥,就知道作者的轻重了。
依常理,应该说折中的话,让作者有面子。
可是,如此一来,他一定会以为自己真有两下子,依旧“天道酬勤”下去,对他没有好处。
于是我采取“电击”的方法,对其彻底否定。
第一,我认为他的书法啥也不是,破败不堪;第二,我建议他多临帖,不要写“毛体”,这一体不应该是书法家的专业选择。
我想,我的话如果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他的学书之路不无裨益。
古人讲,知耻而后勇,一旦幡然醒悟,将有极大的超越。
我希望这样的结果,等待这样的结果。
事与愿违,这位不速之客在我的博客上留言,对我的批评相当不满。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真理的代言人,我努力的目的是回归理性,忠于理性。
他的埋怨和愤怒,我无权干预。
然而,对我来讲,这是一件好事,它让我思考起当代书法评论的方式和方法。
显然,我的“电击”方式和方法不合时宜。
那么,合时宜的话语方式是什么呢?一定是甜言蜜语,一定是褒扬有加。
那种轻佻、柔媚的文字,那种世俗、浅显的感受,是书法家的征婚启事。
不愿意倾听真话,不愿意忠于事实,不愿意面对批评,成为顽固的社会心理,并成为强大的社会痼疾,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选择。
因此,空洞的书法评论见诸报端,阿谀奉承几成常态。
这样的书法评论当然没有思想深度,当然不会有理论价值。
那么,人类审美和生命理想所崇尚的博大、高贵、优雅、淡泊的精神品质,难道就遗忘了吗?遗忘的后果,会给我们带来多么大的伤害,又有谁能估量?说到底,超越世俗,坚持艺术第一的书法评论,才是我们需要的评论;考问人类灵魂,思考审美的书法评论,才能承担起文化的责任。
基于此,我不会改变自己的评论立场,把说真话的勇气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全程训练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3语言文字应用+名句默写+小说阅读20180321167
周周测3语言文字应用+名句默写+小说阅读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初冬时节,雁栖湖畔,碧绿的湖水、湛蓝的天空、金黄的柳树、别致的建筑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②无论是从医护人员的群体荣誉出发,还是从社会的公共利益出发,全面深化改革都刻不容缓。
这次改革能不能让医生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呢?我们刮目相看。
③几十年飞云掣电,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能量,让远隔万里的人们“鸡犬之声相闻”,将人类发展的进程调整到同一节奏上来。
④在今天留存下来的古桥中,多数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和修补,这就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古代桥梁已是凤毛麟角。
⑤在韩国,教育支出跟家庭收入挂钩,极大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均衡分配,继而造成教育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⑥这个周末,适逢秋阳高照,朗朗乾坤,金灿灿的柑橘挂满枝头,红彤彤的柿子频频点头,碧水青山相映成趣,令人赏心悦目。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⑤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合乎语境。
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不合语境,可改为“拭目以待”。
③飞云掣电: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合乎语境。
④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合乎语境。
⑤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使用对象错误。
⑥朗朗乾坤: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年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滇剧、花灯的鼓乐唱腔无论是在云岭村村寨寨还是京城古都都可看到。
B.恶意炒作对文艺形成了一种整体矮化,甚至对致力于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艺人是不公平的,“贵圈真乱”几乎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C.短短两年多,在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间,一个活力四射的创客生态圈已然形成,处处彰显着互联网革命带来的酷炫科技范儿。
D.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互联网人口渗透率已超过50%左右,那么未来的机会在哪里呢?我认为,在人工智能。
每周一测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位置尹全生胡集镇最棒的摄影师早把照相的家伙架好了,镇机关全体人员也都各就各位摆开阵势了,就等市、县领导到位,合影照就可以开拍了。
电话约定的时间是上午九点,这时间已经到了呀。
负责组织照合影的镇文化站站长心里着急,便拨打手机询问。
市文联主席回话说,距胡集镇10公里的地方公路塌方,正在疏通。
消息一传开,本已各就各位的人便“放羊”了。
站长放开嗓子吆喝:“大家都不要远离,要招之即来呀!”他特地嘱咐王夏有:“市、县领导说不准啥时候到,你半步也不要离开这里!”王夏有是这次合影的主角。
他本是国企的下岗工人,托人帮忙才到镇螺丝钉厂打工,电工兼搬运工。
就是这么个小人物,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写了部中篇小说,被国内某权威文学刊物刊发,且该刊物准备推荐其作品参评“鲁迅文学奖”!王夏有用不起手机。
该刊物编辑部急需了解其个人情况,站长说刊物编辑部是乱点鸳鸯谱:胡集镇就这么个屁股大的地方,哪个人能写出较顺溜的广播稿,哪个人曾在市、县报刊上发表过打油诗,站长心里还是有数的;别说胡集镇了,就是县文联的笔杆子们、市里的专业作家们,也没有参评“鲁迅文学奖”的能耐呀!可是一了解,王夏有确有其人;再找到其本人询问,王夏有在某刊物发表中篇小说确有其事!小镇突然冒出了个打工的“文曲星”,这一来动静就闹大了:市、县文联主席及分管领导,一起前来召开座谈会,会前安排了个合影的活动。
过了半点钟了。
又过了半点钟了。
市、县领导还没有来!站长心急火燎的。
他不但要安排照相,又要安排座谈会,还要安排中午会餐、领导午休……因此便交代王夏有继续原地等候,自己则见缝插针,离开照相现场忙活别的事去了。
站长忙完宾馆忙会场,到酒店后为件小事与老板争吵起来。
正吵得天昏地暗时,他的手机响了。
文联主席说市、县领导的车队已经通过塌方地点,马上就到!站长看表已经十一点了,撇下老板冲出酒店,脚跟打屁股奔向照相现场。
站长满头大汗找到市文联主席请示问安,却遭到了一通责怪:“你起初不是说没有王夏有这么个人吗?”站长解释说自己办公室座机有毛病,接听时噪声最少有100分贝,把王夏有误听成“王家牛”了:王夏有是我们文化站多年培养起来的,哪能……这边还没解释完呢,镇长又过来催促,说是座谈会改到下午,现在十一点多了,上级领导该进餐了,马上安排照相吧!站长就扯起嗓子喊:“各就各位啦——”位置座次早上八点就排好了,领导还有王夏有的位置都预留在前排。
2019级高一下学期周考练语文试卷教师版
2019级高一下学期周考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少年时期是培养法治意识、学习法律知识的最佳时期。
但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问题。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有将近2.5亿儿童和青少年因各种原因遭受欺凌,呈现高发态势。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行为。
“校园欺凌”侵犯了学生的生命权、财产权、名誉权等人身权利,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
“校园欺凌”的存在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治安秩序,严重影响学校周边治安环境,也影响了学生(包括施暴者和旁观者)的健康成长。
造成“校园欺凌”现象长期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在当今各种文化交织、价值追求多元、思想思潮多变的大环境下,青少年很难辨别是非,容易被不良文化、不良生活方式影响。
部分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逐渐扭曲了自己的成长轨迹。
长此以往,便会滋生恶意,逐渐衍生出以强欺弱、助纣为虐等不良观念。
第二,父母教育缺位。
家庭是培养孩子成才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管理,或者溺爱孩子,不能及时纠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
更有甚者,有些家长不仅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还会教唆孩子“不吃亏”“以牙还牙,以狠斗狠”,误导孩子成长。
第三,学校法治教育缺位。
部分学校和老师过分注重青少年的学业成绩,轻视法治教育,且法治教育资源有限,缺乏生动有效的教育形式,导致不少青少年法制意识薄弱,不能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校园拒绝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学校必须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
一要坚持正面教育。
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教育,启迪和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和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全程训练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1语言文字应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
周周测 1 语言文字应用+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应用( )1.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一谈到近期研发成功的一种新式抗电磁扰乱资料,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便会不由自主地津津乐道说个不断。
....②市场看管局在“春安行动”节日蚀品大排查中,帮助两家环境脏乱差的馒头店进行规范整顿、面目一新,除去了食品安全隐患。
....③作为军工生产战线的技术带头人,游洪建填充了国内硬铝合金薄板淬火改正工艺的空白,他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达到了运斤成风的境地。
....④2月 3 日是鸡年首个交易日,央行闻鸡起舞,全线上浮公然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0.1%,....引起国债期货狂跌。
⑤在与瑞典的对决中,因德尔波特罗和摩纳哥受伤,阿根廷的排兵布阵顿显捉襟见肘....,幸亏纳尔班迪安尚能披挂上阵。
A.①⑤ B .②③C.①④ D .③⑤答案: D分析:此题考察正确使用词语( 包含熟语 ) 的能力。
①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讨论。
此处与“说个不断”语意重复。
②面目一新: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 ( 含贬义 ) 。
此处感情色彩不妥。
③运斤成风:形容手法娴熟,技艺高明。
此处使用正确。
④闻鸡起舞:指志士实时奋发。
此处不合语境。
⑤捉襟见肘:指力量不足,对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
此处使用正确。
技巧点拨:辨析成语意义的方法:第一,从成语中的重点词下手。
第二,从成语的根源下手。
成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根源:①古代寓言。
如“刻舟求剑”“多此一举”。
②历史故事。
如“物归原主”“程门立雪”。
③古代诗文。
如“后起之秀”“真相大白”。
第三,从成语的感情色彩下手。
第四,从成语的语义轻重下手。
第五,从成语的合用对象和使用范围下手。
第六,从成语和其余词语的搭配习惯下手。
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VR体查收费较高,据检查数据显示,38%的花费者能接受的VR 体验价钱在30 元以内,仅有14%的花费者即便人均100 元也愿意体验。
全程训练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15名句默写+新闻报道阅读+写作_65
周周测15 名句默写+新闻报道阅读+写作一、名篇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现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用比喻手法描写水声清脆悦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如鸣珮环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根据(1)句中的“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这一关键信息,可得出答案;根据(2)句中的“内外两个方面”“国家灭亡的原因”等关键信息,可得出答案;根据(3)句中的“比喻手法”“水声清脆悦耳”等关键信息,可得出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材料一: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未。
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自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今天,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故道,“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编织沿线国家深入交往的全新图景。
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开放是民族成长的催化剂,文明更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
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
“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和参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三年,已有7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响应,30多个国家与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
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周测13 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写作一、名篇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大量运用对比描写阿房宫的奢靡,其中将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相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表现出的生活哲理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似。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醒统治者北伐当有万全准备,否则会像刘义隆一样,落得“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答案:(1)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赢得仓皇北顾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1)呕'(2)残'(3)皇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作为普通人,历数我们的种种焦虑,为基本保障,为生活条件,为梦想实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没有安全感,缺乏确定性,觉得得不到承认和肯定,体会不到信任与支持,凡此种种,这不正是我们“无家”的感觉吗?尽管在家和家园之中我们还会面临其他的问题,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是安全的,我们不会遭受恶意的伤害甚至不会感受到敌意,我们可以得到呵护,在遇到困难时会获得照顾支持。
人类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生产迈入工业化,从传统礼俗社会进入现代科学理性与法律社会的过程,也是人类一步步失落家园的过程。
现代的工业市场生产、大规模城市生活、科技理性支配和无情的科层制与形式主义法律统治,将人类从与自然界密切联系的共享天地之中抽离,而将其投入以功利效率的工具理性为核心的逻辑组织和运作的各个“系统世界”中,人类身处自己打造的机器般的“铁笼”之中,既失温馨家园,又怎能免得恒久的焦虑?从赋予政府更多的福利保障职能,到重新看待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发挥信仰的功能,或以人本主义来平衡科学精神,直到重建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在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内核基石上的这一切,看起来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人类的家园并未真正得以恢复,家园失落之痛和如影随形的普遍焦虑之感,至多只能说是稍有缓和而已。
到了全球化阶段,情形变得更为复杂。
借助全球流动性增长的各种媒介手段突破时空界限将全世界的人更近距离地聚拢在一起,经济市场、科学技术、科层组织这些系统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进一步地深入侵吞蚕食人们的家园,大到各国,中到各地方、各种人群共同体,小到各个家庭,其所能提供的保护屏障被一一穿透,个体越来越深地被卷入其普遍的支配逻辑中。
而焦虑中的人们也将逐渐明了,如果曾经是为了正当的梦想而宁愿舍弃家园,离家逐梦,那么,该到重新回家的时候了。
因为,我们的天性是社会的存在,我们绝不可没有家园。
我们不是简单地返回最初的家和家园。
人类要往前走,我们不可能退回到过去。
现代化过程不可逆转,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不可能倒流。
但是,我们的确需要不时地停下匆促的脚步,反问和澄清这一切的初衷,明白有哪些要继续坚持,又有哪些必须纠正,哪怕需要为此付出更多。
之所以说我们正面临重建家园的重大机遇,在于焦虑的普遍性和日益被人们认识到的焦虑的深沉性。
如今,焦虑是普遍的、持续的、深刻的,不独属于某一个人、某一个群体、某一个民族,而是全人类的。
而且,我们既有的生活方式、存在状态,在客观上也越来越不可持续。
我们绝不可能在不重建人类共同家园和不同人群的家园的条件下,继续指望多数人能够过上满意的生活。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可以担负更大的责任,这既是由其历史的位置决定的,也是因其潜在的能量注定的。
当然,其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是把握这位置和转化这能量的关键。
在这方面,中国知识分子需要更多的自觉性、勇气和信心,也需要创造力。
(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园给了我们安全感,在家园中我们会得到承认和肯定,会得到呵护、照顾、支持,可以免遭恶意的伤害,甚至感受不到敌意。
B.人类在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化迈入工业化,从传统礼俗社会进入现代科学理性与法律社会的进程中逐渐失落家园。
C.我们都曾为了正当的梦想而舍弃、离开过家园,但我们绝不能放弃家园,因为我们的天性是社会的存在,理应重新回家。
D.我们的生存状态在客观上越来越不可持续,我们应该重建人类共同家园和不同人群的家园,让多数人过上满意的生活。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我们都曾为了正当的梦想而舍弃、离开过家园”错误,原文“如果曾经……离家逐梦”是假设,不能说“我们都曾……”。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家园的失落是时代病症,我们没有安全感,缺乏确定性,觉得得不到承认与肯定,体会不到信任与支持,并有种种焦虑。
B.如果只是从个人主义与工具理性出发,人类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失去家园的问题的,家园失落之痛和焦虑之感也不会得到缓解。
C.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种媒介手段把人们的距离拉得更近,人们的家园正在被一些系统世界进一步地深入侵吞蚕食。
D.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是不可倒流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返回最初的家园;面对不可逆转的现实,我们需要对过去的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也不会得到缓解”错误,原文第二段末尾说“至多只能说是稍有缓和而已”。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的工业市场生产、大规模城市生活等割裂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密切关系,人类处在机器般的“铁笼”之中,在失去家园的同时,还承受焦虑。
B.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各国、各地方、各种人群共同体、各个家庭失去了保护屏障,个体也被卷入了普遍的支配逻辑之中,焦虑的人们意识到需要重建家园。
C.现代人的焦虑具有普遍、持续、深刻的特点,正因为如此,为了让多数人能够过上满意的生活,我们需要为重建家园而努力。
D.历史的位置与潜在的能量决定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而我们也是把握这位置和转化这能量的关键。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扩大范围,“把握这位置和转化这能量的关键”是中国的知识分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夏商周三代,学在官府,那个时期文化知识的主体是由王室贵族垄断的王官之学;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产生了脱离王室贵族垄断的诸子百家之学。
自汉代以来,学术界有一个影响很大的学术观点:诸子百家之学出于西周王官之学。
班固《汉书·艺文志》转引刘歆《七略》提出了诸子百家之学可能出于周朝官守的学问,各学派均与西周王官之学有知识学问上的渊源关系。
但是,近代以来,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特别是胡适针锋相对地提出“诸子不出于王官论”。
他认为诸子之学的产生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已经脱离贵族统治集团的天下之治的轨道;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士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而就形成了不同学派。
②其实,当我们考察诸子起源问题时,会发现近代以来学界将诸子起源简单归结为“诸子出于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论”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其实是并不合适的。
从学术资源、文化背景来考察诸子之学,应该说诸子之学确实是源于西周的王官之学。
诸子百家不同学派的知识基础和文化渊源,离不开王官之学的学术文化母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之学出于王官”的说法是有一些依据的。
但另一方面,从诸子之学所欲解决的问题意识、建立理论体系的思想焦点来考察诸子之学,可以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均是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失范、诸侯争霸的现实关怀有关,诸子之学提出的思想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亦可以说“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
③这一视角特别能够说明儒家的起源。
强调“诸子之学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的渊源;强调“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非常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政治功利追求。
儒学的形成离不开这两个方面的考察和探寻。
在先秦诸子中,真正能够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结合得最好的正是儒学。
儒学推崇的“六艺之学”,就是源于三代时期的王官之学。
儒学本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儒家那些最为杰出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其实就是儒家子学。
将儒家的“六艺之学”与诸子之学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儒学。
儒学之所以能够在诸子百家中取得最大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学派是最为重视对夏商周的文明体系继承的学派,他们自称“述而不作”,通过“六艺之学”的整理、传播,继承了三代时期的优秀华夏文化传统。
另一方面,儒学又希望通过切近的血缘观念、家族伦理来建立维护社会关系、国家秩序、天下安泰的价值体系、文化理想。
④因此可见,儒家的“经”与“子”各有自己的思想特点和文化功能。
从文化的渊源与地位来说,“经”是文化根本,“子”不过是文化枝叶;从思想创新与建构来说,“子”是思想主体,而“经”则不过是思想资源。
和其他诸子学派比较而言,儒家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和思想创新的结合。
以这个观点来考察儒学,可以找到儒学能够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
(选自朱汉民《儒学的六经、诸子与传记》,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①-③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汉代以来,学者们都认为诸子百家之学与西周王官之学有渊源关系,诸子百家的主张可能出自王官之学。
B.近代以来,对“诸子出于王官之学”持怀疑态度的学者提出了诸子之学产生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的新看法。
C.儒家那些最为杰出代表人物所著的包含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政治功利追求的代表著作都属儒家子学。
D.相对于诸子百家,儒学能够取得最大的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儒家学派最重视对夏商周的文明体系的继承。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原文中说“自汉代以来,学术界……班固《汉书·艺文志》转引刘歆《七略》提出了……的渊源关系”,可见并非是“学者们都认为”,说法绝对。
6.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两段对“诸子出于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辨析,为下文对儒学的论述提供了支撑。
B.对于“诸子之学”的起源,作者没有简单倾向于诸子之学“出于王官”或“不出于王官”,而是提出了自己认为更合理的看法。
C.文章第③段以儒学为例,证明了诸子百家之学的完整性取决于其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其他诸子之学真正结合的程度。
D.文章对儒学的阐述从历史传承和现实关怀两个方面展开,表明儒家的“经”与“子”各有特点,并阐明了两者间的关系。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在先秦诸子中,真正能够将……正是儒学”,并没有提到诸子百家之学的完整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