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一种道德冷漠的心理基础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类恐惧的本源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类恐惧的本源恐惧是人类情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它在人类的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
无论是面对危险、陌生环境,还是面对未知的东西,恐惧常常会激发人们的保护本能和适应能力。
心理学家们在探讨人类恐惧的本源时,提出了多种解释和理论。
进化心理学解释恐惧的本源是源于进化过程中的生存需求和适应性反应。
根据进化心理学的观点,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潜在危险的恐惧反应,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
例如,对于高处恐惧的现象,进化心理学解释认为,人类祖先面对高处时的一种逃避反应,是为了避免在危险高处发生摔落的情况,从而提高自身的生存几率。
行为主义心理学解释恐惧的来源与环境刺激的关系。
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恐惧是通过对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射而获得的。
通过经历或观察到一些负面的情境或事件,人们会形成与之相关的恐惧条件反射。
例如,一个人在童年经历了一次被狗追咬的事件,之后他可能会对狗产生恐惧的反应,即使这只是一只友善的狗。
认知心理学解释恐惧与个体对外界情境和刺激的理解有关。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们对恐惧情绪的产生和维持与他们的认知处理方式密切相关。
个体对一种情境或刺激的理解、评价和解释会影响他们在其中感受到的恐惧程度。
例如,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动物的认知是恶劣的,他可能对这种动物产生恐惧;而对于对该动物持正面评价的人来说,可能不会产生恐惧反应。
除了以上的心理学解释,还有其他一些理论也对恐惧的本源提出了自己的解释观点。
比如,生物学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恐惧是脑内相关神经途径的活动所引起的;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强调恐惧的本源与个体的成长经历和环境密切相关。
这些不同的解释和理论为我们对恐惧的了解提供了多个视角和思考角度。
在实际应用中,对人类恐惧的本源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和行为,也可以应用于心理咨询、治疗和教育等领域。
通过了解恐惧的本源,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人们的恐惧情绪,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什么是冷漠心理
什么是冷漠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冷漠不是一个道德缺陷,而是一种心理的“疾病”。
冷漠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症状是丧失了自己正常的能力:爱他人的能力,关心他人的能力,设身处地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
失去这种能力的后果没有盲人失去视力那么明显,但其危害不亚于失明。
瞎子看不见光,冷漠看不见爱,爱是灵魂之光。
有了爱,这个世界才真的美好,才值得活下去。
冷漠的产生主要源于两种情绪:一是愤怒,当人有很多愤怒却压抑了下去之后,就会转变为冷漠。
例子之一是,夫妻在吵架久了之后,有时会转为冷漠:“我已经懒得吵了”。
二是恐惧,当人受到伤害,而又没有办法保护自己时,就会产生冷漠,就像多次挨打的孩子一样,麻木了。
我们的社会冷漠也是这两种情绪的后果:人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愤怒的事情,但是也害怕“多管闲事”反而会危害自己,所以变得麻木、冷漠。
听到有的人救了人,结果被讹诈,人们不仅愤怒,而且害怕自己惹上麻烦。
这类事情多了,人们封闭了自己的心灵,于是,变成像那个出租车司机,说被烧死的人“味儿跟烤羊腿味儿差不多”。
这个司机见死不救,倒不是他当时想了多少,而是他已经失去了体会别人感受的能力,所以他体会不到被烧的人的痛苦。
这就是鲁迅说的“麻木的看客”。
上面所说的冷漠的原因,有一些是外在的。
是的,在社会生活中肯定会有不合理的事情,但是我们还是有办法自己治疗自己的“冷漠病”的。
我们自疗的第一步,就是自己担负起一份责任,让自己尽量在行为上不冷漠。
在我们看到歹徒行凶时,至少去打一个报警电话;在我们看到有人落水时,至少去找一根竹竿;在我们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时,至少伸一下手。
也许你所做的,对改变这种冷漠的社会风气所能起到的效果并不大,就像故事里小孩只能救几条鱼,而对成千上万的鱼的死很无奈一样,但是“这条鱼在乎”当你帮助别人时,你知道你在帮助谁吗?你在帮助你自己。
当你在救人的时候,你知道你在救谁吗?你在拯救你自己的灵魂。
冷漠的“冷”字,代表没有温暖、关怀,“漠”字代表心灵如荒漠,没有水的滋养。
河北电大《心理咨询入门》形成性考核作业三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心理和生理是密不可分、互相影响的。
【答案】:正确
2.()是源于自己的社会尊重需要未获满足而产生的不良好情绪。
【答案】:冷漠
3.心理咨询分治疗型和发展型。
【答案】:正确
4.()就是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从而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答案】:挫折
5.心理咨询师必须无条件的遵守保密原则,这是心理辅导或咨询的职业道德。
【答案】:错误
6.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医生西蒙设计编制了智力测验量表,用于诊断智力落后的儿童,被称作()。
【答案】:比纳—西蒙量表
7.()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答案】:性格
8.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依照的理论是一致的,所以没有什么区别。
【答案】:错误
9.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态度。
【答案】:正确
10.人们通常根据心理活动的性质和形态不同,把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 )。
【答案】:意志过程
11.()是一种身心的紧张和不安,是人们对身心构成潜在威胁的未来情境所产生的一种担忧、害怕的反映。
【答案】:焦虑
12.嫉妒心作为人的天性人人有之,只是多少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答案】:错误
13.()是人常见的一种心理冲突,指人们在活动中同时具有两个或多个起作用的动机,而又不能同时满足时在心理上呈现出紧张不安和彷徨不定的状态。
【答案】:动机冲突。
恐惧的原理
恐惧的原理恐惧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通常伴随着对某种具体或抽象事物的感知,比如危险、威胁、未知等。
恐惧作为一种普遍的情感,往往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反应,并且具有一定的生存意义。
要理解恐惧的原理,需要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
生物学上,人类拥有一套与生俱来的防御机制,其中包括恐惧反应。
这一反应是通过大脑中的杏仁核来调控的,杏仁核是视觉和情绪信息的处理中心,尤其是与恐惧相关的信息。
当个体感知到潜在的威胁,杏仁核会立即激活,向大脑其他区域发送信号,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心跳加快、呼吸加深、肌肉紧张、注意力集中等,以帮助人体做出快速反应。
心理学上,恐惧是一种条件反射,人们通过经验和学习形成对特定刺激的恐惧反应。
这种恐惧可以是通过直接经历某种威胁事件而产生,比如遭遇过的意外事故或遭受过的攻击;也可以是通过间接经历或观察他人经历而形成,比如通过媒体对恐怖事件的报道。
人们在这些事件中建立起对特定刺激物的恐惧,当再次面对这些刺激时就会产生条件反射的恐惧反应。
社会学上,恐惧还与文化、环境和社会因素紧密相关。
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对恐惧的认知和表达方式可能不同。
社会化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也会对恐惧的形成和表达产生影响。
比如,某些社会或文化对于特定事物的恐惧程度较高,可能是因为这些事物被视为与社会道德或价值观相悖。
此外,个体的经验、个性特质和情绪调节能力也会影响恐惧的形成和表达方式。
一些人由于过往的经历或生活环境中的不安全感,可能更容易形成恐惧。
而另一些人则能够通过积极的情绪调节和心理应对来减轻或控制恐惧。
总结起来,恐惧的原理可以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解释。
生物学上,恐惧反应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存机制,通过大脑中的杏仁核来调控。
心理学上,恐惧是一种条件反射,通过学习和经验形成。
社会学上,恐惧与文化、环境和社会因素紧密相连,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对恐惧的认知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此外,个体的经验、个性特质和情绪调节能力也会对恐惧的形成和表达方式产生影响。
心理学角度看待恐惧为什么我们害怕
心理学角度看待恐惧为什么我们害怕心理学角度看待恐惧:为什么我们害怕恐惧是人类情绪中常见的一种,它可以是一种自然的警觉反应,也可以是一种心理上的障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恐惧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我们会害怕?本文将从几个方向来解答这个问题。
一、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根据进化心理学的观点,人类的恐惧反应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其目的是确保个体的生存。
恐惧可以帮助我们避开危险和威胁,促使我们采取逃避或者反击的行动。
例如,当我们面对面临生命危险的情境时,比如被猛兽追赶,我们会感到恐惧并迅速逃跑。
这种恐惧反应是自动的、即刻的,与我们的生存需求紧密相关。
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认知心理学认为,我们害怕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潜在威胁的误判和错误评估。
人们的恐惧往往是基于认知偏差、消极思维模式和错误的信息处理。
我们的思维和感受往往受到个体经验、社会文化背景和个人信念的影响,导致对某些事物或情境的恐惧反应。
例如,一个人可能害怕飞行,是因为他对飞行过程产生了不合理的担忧,认为乘坐飞机一定会发生事故。
这种恐惧是因为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导致的,与实际飞行的安全性无关。
三、经典条件作用的角度心理学研究还发现,恐惧可以通过经典条件作用而形成并加强。
当一个人在某种情境下经历了恐惧的体验,如果这个情境中的某个情景或物体与恐惧刺激相关联,那么下次遇到这个情景或物体时,就会自动引起恐惧的反应。
比如,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曾经被蜜蜂蛰过,以后只要看到蜜蜂,就会感到恐惧。
这种恐惧是通过经典条件作用而形成的,与个人的意识或评估无关。
四、社会学角度恐惧往往也是通过社会学习和社会化过程而形成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父母、同伴、媒体等的影响,他们会教导孩子某些事物是危险的、可怕的,从而引起孩子的恐惧反应。
例如,父母告诉孩子晚上外出要小心,警惕陌生人,这样的教育可能导致孩子对陌生人或者黑暗的恐惧。
这种恐惧是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的,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学习而形成。
总结起来,心理学角度看待恐惧,我们害怕的原因可以有多个方面,包括进化心理学的生存需求、认知心理学的思维偏差、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过程以及社会化的影响。
对恐惧的理解和看法
对恐惧的理解和看法恐惧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时无刻不伴随在我们身边。
在自然界里,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食肉类的动物,当遇到天敌的时候,它们首先想到的是逃跑,而很少有听说过它们和天敌搏斗的事情;而那些食草类的动物,当它们遇到天敌的时候,往往是勇敢地迎上去,与天敌拼个你死我活。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所以它们中的很多个体都非常明智地选择了逃跑,当然也包括人类自己。
由此可见,对付敌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要么共存,要么毁灭。
人类对恐惧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知道它真正的内涵。
恐惧在古代被称为“百病之长”,被描述得淋漓尽致。
不同的人对恐惧的理解不同,对恐惧的态度也不同,其结果也大相径庭。
像《菜根谭》中所说的:“非心胆怯,亦非全神懈,盖恐惧之念,无时或息,一息尚存,此身犹在,即此身是我敌,欲心不起,即此身无恐怖处,此身无恐怖,方是人间净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恐惧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你心中无恐怖,便是天堂,否则就是地狱。
“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在我们耳边经常响起,可大部分人都把它挂在嘴边,真正用行动去落实的又有几人?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如何让它更加美丽、更加精彩,便成了人类最伟大的课题。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难免会碰到困难、挫折和痛苦,就连太阳都有黑子,何况我们的生命呢?这个问题应该是大家都关心的吧!在我们面前还有许多动物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例如大熊猫,据报道,有个人不顾工作人员的反对,私自掏钱买下一只奄奄一息的大熊猫,他对这只熊猫照顾得无微不至,就连给熊猫翻身、擦洗身体这样的事情都亲自动手。
可好景不长,这只熊猫在吃饱喝足后安详地离开了人世,这个人也因此赔进了不少钱。
此外,还有一次,有个大学生居然抓了一只蝙蝠回寝室玩耍,因为嫌蝙蝠丑陋,他就连夜将蝙蝠浸泡在染色剂中,一次次撕扯蝙蝠的皮肤,弄得蝙蝠鲜血淋淋,结果这只蝙蝠很快就死了,这位大学生从没见过这样残忍的人,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再美丽的生命也经不住这般摧残。
什么是恐惧?
什么是恐惧?
恐惧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是因为面对惊恐的事物,而产生的紧张
不安、惊恐不安的感受。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恐惧是一种自然、必要
的情绪反应,是人类在生存过程中的一种保护机制。
一、恐惧的生理机制
当我们感到恐惧时,身体会自动地释放皮质醇等荷尔蒙物质,这种荷
尔蒙物质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迅速进入应激状态,刺激我们的神经系
统和心血管系统。
同时,我们的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身体变得兴奋,这些生理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危险。
二、恐惧的心理效应
恐惧可以影响人的行为和情绪状态。
在恐惧的情况下,我们往往感到
无助、焦虑、害怕等不良情绪。
恐惧可以影响我们的思考和决策,有
时可能会使我们变得疑虑重重,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三、如何克服恐惧?
1.了解自己的恐惧:通过了解自己的恐惧对象,及其肆虐的原因和根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并减轻它们对我们的影响。
2.寻求专业帮助:考虑寻求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等专业帮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恐惧。
3.正视恐惧:面对恐惧,不要逃避或遮掩,通过积极的思考和行动来逐渐克服它。
4.放松技巧:通过放松的方式来缓解恐惧的情绪反应,如深呼吸、艺术疗法、瑜伽等。
4、恐惧在我们生活中的表现
恐惧不仅在我们的行为和情绪状态上表现出来,还可以在我们的生活方式中表现出来。
例如,某些人因为害怕接受社交活动会觉得困难或害怕、无法入睡。
5、结语
恐惧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正视它而不是遮掩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它。
通过了解自己的恐惧、寻求专业帮助、正视恐惧和放松技巧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恐惧。
《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小题)。
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A.认知过程B.能力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2.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A.投射B.反射C.映射D.折射3.从众与服从相比:()A.二者都是自愿的B.二者都不是自愿C.从众更出于自愿D.服从更出于自愿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A.1859年B.1869年C.1879年D.1889年5.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
这一时期被称为:()A.关键期B. 危机期C. 好动期D.危险期6.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
这属于:()A.感知觉B.记忆C.想象D.思维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A.机能主义B. 联想主义C. 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8.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9.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A. 经典条件反射B. 操作条件反射C. 第一信号系统D. 第二信号系统10.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什么特性?()A. 理解性B. 选择性C.整体性D. 恒常性11.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是:()A.习得B.延迟C.分化D.消退12.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观察学习D.认知学习1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A.卡特尔B.比奈C.推孟D.韦克斯勒1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A. 双趋冲突B. 双避冲突C. 趋避冲突D. 双重趋避冲突15.足球比赛时,若己方的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作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A.去个性化现象B.群体极化效应C.社会促进作用D.模仿作用16.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A.方位知觉B.深度知觉C.时间知觉D.爬行知觉17.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A. 胆汁质B. 多血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8.某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2岁,其比率智商(IQ)为:()A.125 B.120 C.110 D.10019.下列何种事例不属于学习现象:()A.入乡随俗B.熟能生巧C.察言观色D.喜极而泣20.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是个常数,这个定律叫:()A. 费希纳定律B. 韦伯定律C. 格拉斯曼定律D. 韦伯-费希纳定律2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对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提问,随时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测验法C. 实验法D.访谈法22.林黛玉式的“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23.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血型B.体型C.体液D.社会生活条件24.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A.功能固着B.迁移C.强化D.模仿25.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A.巴甫洛夫B. 桑代克C.斯金纳D. 班杜拉26.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中的什么现象?()A.定势B.功能固着C.迁移D.酝酿效应27.通过下列哪种过程,人们可以对各种感觉信息按事物的一定关系和联系,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映像?()A.记忆B.感觉C.知觉D.学习28.用大猩猩解决问题的实验解释顿悟学习的心理学派是:()A.行为主义学派B.人本主义学派C.认知学派D. 格式塔心理学派29.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这一现象被称为:()A.定势B.功能固着C.迁移D.酝酿效应30.有这样一个实验,让幼儿识记两类图片,第一类图片上画着幼儿熟悉的物体图形,如:小旗、西瓜等;第二类则画着一些叫不出名称的不规则图形,结果是:()A.第一类图片的正确再现率高于第二类图片B.不清楚C.第二类图片的正确再现率高于第一类图片D.无法测量3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不包含下面的哪一项:()A.生理需要B.尊重的需要C.爱与归属的需要D. 自我和谐的需要32.按照记忆的干扰理论,晚上睡觉前记忆的效果好是因为少了:()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自然消退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33.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A. 性格B. 气质C. 需要D. 价值观34.当进行数学运算的时候,主要是用的脑的哪个部位:()A.左半脑B. 右半脑C.小脑D. 胼胝体35.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种现象属于:()A. 注意范围B.注意稳定性C. 注意转移D. 注意分配36.当我们按顺序识记一系列历史年代时,发现首尾部位的数字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的数字不易记住。
对恐惧的理解和看法
对恐惧的理解和看法恐惧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没有对它正确的理解和看法。
恐惧,大多数人都不陌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
对于自己的未知、内心深处最脆弱的地方被人揭开了伤疤,面对着别人的冷嘲热讽,就会感到一阵的胆战心惊。
他们心中似乎有什么东西沉寂下去了,变得更加沉默了。
大多数人的脸上甚至带着浓重的恐惧之色。
同时伴随着身体的不由自主地颤抖。
恐惧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令人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当中。
不过也不必过分担心,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恐惧。
在这种情况下要摆脱恐惧,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树立正确的认识,懂得如何对待恐惧,并且在你应该恐惧的时候能够坦然面对。
在他们看来,人是无所畏惧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吓到他们。
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错误思想。
为什么恐惧不能够吓倒一个人呢?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还要将恐惧当作洪水猛兽般看待,甚至成为“虎”,而非“人”。
为什么在有了高科技之后,人类却比原先恐惧得多呢?难道人类不应该是很勇敢的吗?这一切都归结于没有正确理解恐惧,缺乏勇气。
这么一来,反而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原本,人类已经能够很好地驾驭这一恐惧感。
只要明白了它的形成原因,就能够更好地控制住它,消灭掉它。
因为这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相互联系的,只有掌握住了其中的规律才能找出克服恐惧的办法。
恐惧心理不仅存在于人类身上,就连动物也是如此。
有一次,我去动物园游玩,突然一只老虎朝我扑了过来,我吓得转身就跑。
在平时,只要我从小路走,一定会没事的。
但在那时,我偏偏走了另一条路,没想到竟然被老虎追了上来。
一路上我紧张得汗都流下来了,一想到刚才惊险的情景,真是心有余悸啊!后来,通过多次训练,我终于征服了它。
一些所谓恐怖事件其实都是用一些外表吓人的东西做的,以此来引起受害者的注意。
他们把自己装扮得惟妙惟肖,穿上妖艳的衣服,吸引游客的目光,使受害者产生恐惧的心理。
而人们在恐惧心理的驱使下,往往出现不理智的行为,以致做出荒唐的举动。
学会面对恐惧
学会面对恐惧恐惧是人类最根深蒂固的情绪之一,无论是面对未知的挑战,还是面对现实中的困境,我们时常感到恐惧。
然而,正如尼尔·盖曼所说,“你要么面对恐惧,要么成为恐惧的奴隶。
”学会面对恐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跨越障碍,还能够促进个人成长和自我超越。
本文将探讨学会面对恐惧的重要性,并为读者提供几种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恐惧的起源和影响恐惧源于人类的本能反应,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机制。
恐惧可以帮助我们在面临危险时做出迅速的反应,但当过度恐惧的情绪掌控了我们,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害怕未知、害怕失败、害怕被拒绝等不同的恐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存在。
二、学会分析和面对恐惧的重要性1. 克服困境:当我们面对恐惧时,往往会退缩和避免。
然而,恐惧只有在我们面对它并挑战它的时候才会减弱。
学会分析和面对恐惧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自身的困境,并逐渐变得更加强大和自信。
2. 个人成长:面对恐惧并克服它,可以让我们吸取经验教训,并不断成长。
挑战自己的恐惧,可以扩展我们的舒适区,并让我们变得更加勇敢和有信心。
3. 自我超越:学会面对恐惧是一个重要的自我超越过程。
当我们敢于面对恐惧并战胜它,我们会发现内心的力量和潜力远远超过我们想象的。
这种自我超越不仅改变了我们对自己的看法,还为我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有效的方法和策略1.正视和分析恐惧:首先,我们需要识别和正视我们的恐惧,理解它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恐惧常常是一种对未知和不确定性的反应,而非现实的事实。
通过理性分析,我们可以减少恐惧对我们行动的阻碍。
2.迈出第一步:行动是克服恐惧的关键。
选择一个小而具体的目标,并付诸行动,逐渐渗透到自己的舒适区之外。
每次行动后,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恐惧减少了一点,自信心却增加了许多。
3.寻求支持和鼓励: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恐惧和挑战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支持和鼓励。
朋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和建议,让我们更有信心面对恐惧。
本科自考护理学导论名词解释集中复习
本科自考护理学导论名词解释集中复习1.1.ICN对护理学的定义是:护理学是帮助健康的人或患病的人保持或恢复健康,预防疾病或平静地死亡的一门科学。
1.2.ICN:是世界各国自治的护士协会代表组织的国际护理人员的群众团体。
1.3.ANA对护理学的定义:护理学是判断和处理人类对已经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科学。
1.4.南丁格尔时期: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使护理学逐渐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这是现代护理的开始。
也是护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国际上称这个时期为南丁格尔时期。
1.5.独立性护理功能:护理人员应用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来决定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服务。
1.6.合作性的护理功能:护理人员必须与医疗小组的其他人员密切配合及协作才能完成的护理功能。
1.7.依赖护理功能: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师的处方及医嘱对服务对象实施的护理。
2.1.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2.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和生活意识.2.3.生存质量:WHO对生存质量的定义是生存质量是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个体对他们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报关心事情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况四个方面。
2.4.健康促进:(WHO定义)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各自所负的责任。
2.5.促进健康: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的实施是通过护理人员的努力,使病人(公众)建立和发展促进健康行为的活动。
2.6.疾病:一般是指根据医学科学的知识及理论对疾病状态所做的病理生理学的解释和说明。
2.7.患病:患病是指病人本人或他人对其疾病的主观感受,常常是病人对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厌恶、不愉快或难受的一种自我感觉和体验2.8.疾病状态:是对自我感觉或他人认为患病的人的各种症状进行测量或测定的一种表述,或者是用病理生理等各种医学术语概括及解释的可观察、可感知的现象。
恐惧的概念豆瓣
恐惧的概念豆瓣恐惧是指一种情绪状态,人们在面对某些危险或不确定性的情况时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
恐惧是基于对可能发生的威胁或伤害的预期而产生的,它是一种生存本能的体现。
恐惧的概念在人类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既有保护作用,又会对人们的心理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首先,恐惧是一种生物学反应。
当人遇到潜在威胁时,身体会迅速发出反应,如心跳加快,呼吸加深,肌肉紧张等,这是身体为了应对潜在危险而做出的生理准备。
这种自动的生理反应是人体的保护机制,帮助人们迅速做出反应避免危险。
其次,恐惧不仅是一种生物学反应,也是一种心理状态。
人们在面对恐怖的情境和对象时会产生恐惧的心理感受。
这种感受通常带有强烈的不安、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色彩,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恐惧会使人变得胆小、消极和疑虑,阻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恐惧的产生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取决于个体的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和心理特点。
例如,一些人可能对高空、深水、动物等特定的事物感到恐惧,而另一些人可能对社交场合、表演、公共场所等产生恐惧。
恐惧可以是特定的恐惧,也可以是广泛的恐惧,表现为一种持续存在的强烈情绪。
恐惧还可以通过社会化和文化化的方式传播和强化。
社会因素如家庭、教育、媒体和社会环境等都会对个体的恐惧感产生影响。
人们通过社交交流、传媒报道和文化传统等方式获取关于恐惧对象的信息,并在心理上对其产生恐惧。
社会化的恐惧也可以通过制度化的手段来强化,如利用恐惧来控制人们的行为或观念。
对恐惧的控制和管理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首先,了解恐惧的原因和机制,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恐惧。
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等方式,人们可以学习如何管理和控制恐惧,从而减少其对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
其次,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和生活方式也是控制恐惧的重要途径,包括健康的饮食、良好的睡眠、适度的体育锻炼等。
最后,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网络和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减轻恐惧的影响,与他人分享恐惧的经历可以获得情感支持和建议。
对“见死不救”的思考
03
道德观念的培养
见死不救的行为可能源于 个人道德观念的缺失,因 此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 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道德判断力的提高
通过教育、经验和反思, 可以提高个人的道德判断 力,从而在面对生死抉择 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道德行为的坚持
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行善 、助人,培养良好的道德 品质,有助于在关键时刻 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在一些情况下,特定职业或身份的人如 医生、警察等可能被视为有提供紧急救 助的义务。如果这些人见死不救,他们 的行为可能被视为违反了这一义务。
VS
防卫过当与紧急避险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见死不救可能涉及防 卫过当或紧急避险的问题。这需要根据具 体情境和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04
个人与心理
个人道德成长
01
02
内疚与自责
在做出见死不救的行为后,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内疚和自责。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也可 以通过自我反思、道歉或寻求专业帮助来减轻这种负担。
与个人价值观的关系
01
个人价值观的体现
见死不救的行为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一个 重视生命、尊重他人的人更有可能在面对生死抉择时选择 伸出援手。
02 03
问题的普遍性
普遍性
见死不救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 有一定的普遍性,尤其是在某些 社会环境下,如冷漠的社会风气 、道德观念的缺失等。
分析
这种普遍性反映了社会中一些人 对于他人的生命和安全持漠视态 度,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
问题的影响
影响
见死不救的行为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还会对社会的道德 风尚和公共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法律制度的完善
对于那些确实涉及法律责任的“见死不救”行为,应通过完善法律 制度来加强对这类行为的打击和惩处。
你看见恐惧时,恐惧就消失了。
你看见恐惧时,恐惧就消失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恐惧来自未知,是你还没有见到它之前,头脑已经把它塑造成怪物的样子,而害怕无法去面对。
恐惧只是一种情绪状态,当你不去评判时,它和兴奋的情绪都是一样的。
只是能量在振动,当你看着它流经你的身体,不抵制就会慢慢消融。
恐惧里面包含着能量,能量能转化成智慧,也就是烦恼即菩提。
恐惧是不断挑战,引发你信念的极限。
让你产生情绪,情绪来时很难受,这时也是收回力量的好时机。
当你不愿意接纳这股能量,她就会变个象形在次来到,直到你接纳为止。
当你知道恐惧也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就不会在抗拒,抗拒痛
苦这个对心智伤害远以超越痛苦本身。
所以不要错过任何收回力量的时刻,他是你人生,幸福,财富,健康呈现圆满的关键。
恐惧只有你面对它时,才能转化收回,当你想逃避或转移都会变强,当它再次来临时,你可能更加痛苦。
当你有情绪时,停下手中的一切事情,等情绪过去时,在做事。
不要在愤怒时做任何让自己后悔的事。
和平时候去做事,往往都是你的最佳利益。
人贵语迟,水深则缓。
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绪左右的奴隶。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恐惧和恐怖感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恐惧和恐怖感恐惧和恐怖感是人们在面对危险、威胁或者不确定性时常常会出现的情绪。
心理学研究了这种情绪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心理学是如何解释人们的恐惧和恐怖感的。
一、恐惧和恐怖感的定义恐惧和恐怖感是人们在遇到威胁或对于不确定情况的反应。
恐惧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它使我们提高警觉感,以便应对危险。
然而,当恐惧感变得过度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可能会演变成恐怖感,导致我们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
二、先天和后天的影响因素1. 先天因素:研究表明,某些人对于恐惧和恐怖感可能有遗传上的倾向。
通过基因传递,个体可能会具有对特定情境或刺激更敏感的生理反应,导致更容易产生恐惧和恐怖感。
2. 后天因素:环境和社会因素对于恐惧和恐怖感的形成也起到重要的影响。
个体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等都会对恐惧和恐怖感的形成和表达产生影响。
三、心理学理论解释1. 神经生理学解释:根据神经生理学理论,恐惧和恐怖感与大脑的嗅觉和听觉系统密切相关。
大脑的杏仁核是情绪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面临威胁时会产生自动的恐惧反应。
2. 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们的恐惧和恐怖感是通过与特定刺激的联系形成的。
例如,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经历过一次痛苦的经历,那么他可能会对类似的情境感到恐惧和恐怖。
3.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对于恐惧和恐怖感的反应依赖于他们对于威胁、危险和不确定性的认知。
个体的认知偏差例如过度的预测和错误的解读都可能导致恐惧和恐怖感的加剧。
四、应对与解决策略1. 教育和认知重建:了解恐惧和恐怖感的产生原因,并通过认知重建的方法来调整不合理的认知偏差,有助于减轻恐惧和恐怖感的程度。
2. 暴露疗法:通过暴露于恐惧的刺激和情境中,个体逐渐习得对恐惧的适应和应对能力,以减少恐惧和恐怖感的影响。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学疗法等也可以帮助个体探索恐惧的根源,并提供相应的干预和处理策略。
《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五篇》
《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五篇》第一篇: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却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矛盾。
首当其冲的是公民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为道德冷漠,“老人倒地无人扶”、“小悦悦事件”等报道屡见不鲜,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道德冷漠现象已成为阻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1道德冷漠产生的原因分析道德冷漠是指“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个体在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识的基础上而在特殊的情况下所选择的一种‘不作为’的道德现象”。
简单地说,就是对善的缺失,对道德的冷淡与不关心。
道德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自身素质四个方面。
1.1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作为社会成员的人,必然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首先,大众媒体社会责任缺失。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大众媒体理应肩负起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社会责任,致力于传播真、善、美。
但是,现在很多大众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消极化、虚假化、过度商业化等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大众的价值观,负面信息接收多了,势必会导致群众对事物的认知偏差。
其次,社会榜样示范的缺失。
上个世纪全社会都号召学习雷锋好榜样。
但是在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已经淡化了对雷锋的认识,甚至出现了很多对雷锋同志的另类解读,雷锋榜样形象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
现在很多年轻人心中的榜样都是一些明星或者商界精英,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容易被他们光鲜的外表所吸引。
但在道德领域,这些所谓的榜样却经常曝出负面新闻,如吸毒、暴力等。
由于传统道德榜样的逐渐退场,人们无法从这些所谓的榜样身上汲取强有力的道德力量。
长期以往,便会造成群体道德冷漠,遇事旁观而不作为的悲哀现象。
1.2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子女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角度看待恐惧与克服恐惧的方法
心理学角度看待恐惧与克服恐惧的方法恐惧是一种强烈的情绪体验,经常伴随着焦虑和不适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对于恐惧的感受来源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克服恐惧并不容易,但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并逐渐战胜恐惧。
认知角度下,变换思维方式是克服恐惧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人们遇到恐惧的情境时,他们往往会有一些负面的自我评价,比如觉得自己无能、害怕失败等。
这些消极的认知会进一步加剧恐惧的情绪,使人们更难克服恐惧。
因此,要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恐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恐惧的时候,并不是因为个人的弱点。
同时,思考过去克服其他困难的经历,回想起自己成功战胜恐惧的事例,这样可以增强自信心。
情感角度下,控制情绪是克服恐惧的关键。
恐惧常常会伴随着焦虑和紧张,使人们的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
在面对恐惧时,可以采用深呼吸、放松肌肉等方法来缓解身体的紧张感。
此外,寻求社交支持也是有效的途径。
当人们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恐惧并得到理解和支持时,会感到安慰和放松,有利于减轻恐惧的情绪。
行为角度下,暴露是战胜恐惧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心理学领域,暴露是指故意接触产生恐惧的刺激,以促进对恐惧的适应和克服。
对于恐惧的事物或情境,可以采取逐渐逼近的方式,从较低程度的刺激开始,逐渐适应恐惧的感受,并逐步增加刺激的强度,直到最终克服恐惧。
这种行为实践可以帮助人们重新建立对恐惧的认知,使其从恐惧转化为对挑战的积极态度。
除了上述提到的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克服恐惧的技巧。
例如,培养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对话,在面对恐惧情境时,用肯定的语言告诉自己“我可以做到”,“我已经做得很好了”。
此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心理咨询师可以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和克服恐惧。
总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个方面对于恐惧的产生和克服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变换思维方式、控制情绪以及采取适当的行为应对方法,人们可以逐渐克服恐惧,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揭秘人类恐惧的心理学原因
揭秘人类恐惧的心理学原因恐惧作为一种基本的情绪体验,是人类生存与适应的一部分。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面对各种各样的恐惧,如恐高、恐蛇、恐飞等等。
那么,人类恐惧的心理学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揭秘其中的心理学原因。
一、进化的影响恐惧作为一种情绪,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进化过程中。
在人类进化的早期,恐惧是一种保护机制,帮助人类识别潜在的危险并做出适应性反应。
当人类面临危险的时候,如面对猛兽的追逐,身体会自动分泌肾上腺素等荷尔蒙,使人产生恐惧反应,从而促使我们采取适当的行动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二、学习与教育恐惧的产生还与个体的学习和经验有密切关系。
人类会通过观察他人的恐惧反应来学习,并将这些信息存储在自己的记忆中,形成恐惧的心理模式。
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亲眼目睹亲友遭遇事故而产生对该事件的恐惧。
此外,社会化和教育也会对个体产生恐惧的影响。
有些恐惧是通过社会化和教育过程中的警告与惩罚来形成的。
三、认知因素认知因素在恐惧的形成与维持中起到重要作用。
人类往往对未知事物产生恐惧,特别是当无法准确评估风险和威胁时。
这种不确定性引发了我们大脑中的恐惧反应。
此外,人类的想象力也是产生恐惧的重要因素。
我们对于未来的担忧、对于未知事物的臆想,以及对于负面结果的预期都会激发恐惧情绪。
四、生物学因素一些人类恐惧的心理学原因也有生物学的基础。
例如,研究发现恐高症很可能与遗传有关。
另外,一些荷尔蒙和神经传导物质的不平衡也可能对恐惧反应产生影响。
这些生物学的因素可能导致个体对于某些刺激产生过度的恐惧反应。
五、文化和环境因素文化和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恐惧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文化和环境对于恐惧的定义和处理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对于一些文化来说,对于恶灵和神秘力量的恐惧常常是根深蒂固的。
此外,媒体和社交网络的传播也会加剧恐惧情绪的传播和强化。
总结起来,人类恐惧的心理学原因是多方面的。
进化、学习与教育、认知、生物学以及文化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塑造了我们个体对恐惧的反应。
什么是恐惧的根源?
什么是恐惧的根源?恐惧是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伴随着我们成长,随时处处可能袭击我们。
恐惧由于其强烈的负面情绪,会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那么,恐惧到底从哪里来?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讨论恐惧的根源及其原因。
1. 生理条件是恐惧的根源人类的遗传基因是决定我们生理特征的关键之一。
我们的祖先曾经生活在野外,为了生存而必须快速反应、应对威胁。
在物种进化中,那些能够快速应对恐惧强度的更高风险情境下的人,更容易存活和繁衍后代,从而传承下来。
2.文化和社会因素引发的恐惧文化和社会因素是在生活中引发恐惧的另一个来源。
人的一个杂志报道关注恐惧和文化的相互关系。
在某些文化和社会中,恐惧会被看作是一种鼓励勇气和挑战的动力。
而在其他文化和社会中,恐惧则被视为一种形式的克服和消除。
3. 心理上的现实存存在感人们的想象力不仅能给予希望,也可能导致担忧或恐惧。
幻想、理论概念、想象、宗教朴素等等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人们产生恐惧的渠道。
4. 学习是制造恐惧的根源之一人类情感体验大多数是通过体验和学习获得的。
通常情况下,恐惧感受是通过微妙的条件反射,深入心灵的不断强化后获得。
在童年时期,关键经验对于人们产生的恐惧和恐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5. 心理环境的影响在恐惧产生时,所处环境的情感状态也会直接影响它的强度。
如果一个人在高度压力的环境中,产生恐惧也就不足为奇。
压力或者会给人体带来新的力量,但无处不在的情境恐惧会对身体和心理产生不可挽回的伤害。
结论恐惧来源于多种因素,从人类的进化到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都可以导致恐惧的产生。
人类基因学习、身体状态、情绪及其它一系列因素是恐惧的根源。
然而,对于如何对待恐惧,我们始终可以通过勇气和坚毅来克服这种情绪上的弱点。
在恐惧面前,勇气和坚毅是解决所有恐惧的最好策略。
道德冷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道德冷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作者:谢晓媚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20期摘要:道德冷漠是指个体在面对不道德行为、现象或事件时所抱有的冷漠、无视、回避的态度。
是一种善的缺失,是一种道德危机。
道德冷漠主要表现为道德敏感的缺乏和道德实践上的不作为。
本文在分析道德冷漠的成因的基础上,从加强道德文化教育、弘扬传统道德文化与建立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两方面,对消解“道德冷漠”问题提出了建议性对策。
关键词:道德冷漠;道德教育;道德实践一、道德冷漠的涵义与表现冷漠一般指情感上的漠不关心,无动于衷。
万俊人先生认为“道德冷漠是指一种人际道德关系上的隔膜和孤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行为方式的相互冷淡,互不关心,乃至排斥和否定”[1]。
道德冷漠与一般的情感淡漠不同,可以说,这种冷漠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感、同情心的缺乏,是对道德责任的逃避,是一种善的缺失。
陈伟宏学者指出道德冷漠是一种对待道德问题的心理和态度[2]。
一些人在面对社会或身边所发生的不道德现象时,往往是持无动于衷、冷眼旁观的态度,对他人遭遇的不幸和苦难,缺乏同情心,甚至幸灾乐祸。
据此,笔者认为道德冷漠是指人们在面对不道德行为、现象或事件时所抱有的冷漠、无视、回避的态度。
这种态度通常会给人们的道德养成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同时,道德冷漠一旦成为一种社会化的道德心态和氛围,这个社会将会存在严重的道德危机。
道德冷漠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不作为,它不对他人主动发起攻击,只冷眼旁观,无所动容,但偏偏就是这种不作为,却在无形之中对他人身心与利益造成伤害。
道德冷漠具体表现在道德敏感的缺乏和道德实践上的不作为两个方面。
第一,道德敏感的缺乏。
所谓道德敏感,是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是一种道德感知、感悟、反应能力,是从人文现象包括人与自然关系中发现道德问题的能力,是对人文、社会现象进行考量的能力”[3]。
道德敏感是一种能力,既包括对善的认知、发现和遵守的能力,也包括对恶的感知、反应和对抗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3-11-22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13年度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论恐惧与道德冷漠 (项目编号:C X L X 13-321)㊁江苏省社科研究(青年精品)课题 道德自觉的提升与重建 论克服道德冷漠的有效途径 (项目编号:13S Q B -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㊂ 作者简介:周维功(1969-),男,安徽淮北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博士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㊂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㊁伦理学㊂第13卷 第1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 l .13N o .12014年2月J O U R N A LO F HU A I B E IP R O F E S S I O N A L A N DT E C HN I C A LC O L L E G EF e b .2014恐惧:一种道德冷漠的心理基础周维功1,2(1.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 210046;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安徽淮北 235000)摘要:心理学上,恐惧是一种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㊁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要特点的伴有严重焦虑的 恐惧性神经症 ㊂恐惧分为自然恐惧㊁社会恐惧㊁物质恐惧㊁精神恐惧㊁恐怖等㊂分析恐惧的产生和内容可以得出:恐惧对道德的情感㊁态度㊁认知㊁行为选择以及习惯均有深刻影响,是一种道德冷漠的心理基础㊂关键词:恐惧;道德冷漠;信任危机中图分类号:B 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4)01-0005-03 一㊁恐惧的产生在心理学上,恐惧又称为 恐惧性神经症 ㊁ 恐怖症,是一种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㊁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要特点的神经症㊂恐惧症常伴有严重焦虑,这种境遇性的㊁发作性的焦虑症却常常并无具体对象而持续存在,故又称 浮动性焦虑 或 广泛性焦虑症 ㊂心理学认为恐惧与需要最密切地相联,没有需要时就无所恐惧㊂当一个需要的满足受到阻碍时愤怒就产生了㊂需要受到阻碍或威胁的程度越大,愤怒也就越强烈㊂愤怒又会引起恐惧,因为它影响基本需要比如被爱的愿望的实现,而且它还酝酿着受到回击和惩罚的危险㊂恐惧现象自古地存在,至今似乎愈演愈烈㊂恐惧是除了基本需要之外,人类行为的一种强大推动力㊂它远在太古时就已深植根于动物和人类天性的反应模式中,保证着人类生存㊂人类受生存意志驱使,在任何时候都要作出巨大努力,以减少生活中各种危险并求得永生和永恒㊂另外,对于人类生活来说恐惧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使人们形成集体和国家,发明共存准则㊁权力组织和武器,操持家务,探索自然界,从事研究,超越死亡地计划未来,并使宗教和哲学应运而生㊂可见,没有恐惧就没有文化㊂人生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恐惧和抑郁㊂诸如:我们害怕失业㊁失眠,害怕强迫㊁焦虑㊁出丑㊁空虚㊁ 地狱 ,害怕各种各样的突发恐惧来临 只有当你渴望非X 的状态,你才会对X 感到恐惧㊂一旦珍视之物受到威胁,恐惧就会产生㊂在现实生活中大多事与愿违,我们害怕所珍视之物如自由㊁尊严㊁健康㊁地位㊁甚至生命被破坏或夺走,我们不仅害怕自己失去也尤其害怕所爱的人失去;我们试图保护自己,不受威胁伤害却总感到力有未及,爱莫能助㊂当代社会中的人如同萨特所说 人不得不自由 ,但是,人愈是拥有自由愈感到无所适从,于是,我们不得不生活在困惑㊁焦虑㊁烦恼㊁恐惧之中㊂蒙田说人类的脆弱性意味着我们更多的是要逃离而不是争取㊂生活世界充满无常㊁循环往复㊁艰辛㊁挣扎㊁焦灼 为了避免恐惧发作,人们往往回避忍受畏惧,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㊂二㊁恐惧的内容恐惧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与社会现象㊂从内容上看,恐惧可分为自然的恐惧㊁社会的恐惧㊁物质的恐惧㊁精神的恐惧㊁恐怖等,它们之间既有许多关联又有内在的不同㊂(一)自然的恐惧一般说来,自然的恐惧可以归纳三种类型:一㊁对不具人格的未知事物的恐惧;二㊁对死亡和消失的恐惧;三㊁对 不存在 感到恐惧㊂由于极其低下的生产力,原始人类生存缺乏稳定和安全信心,特别畏惧受到攻击㊁伤害和死亡,生活压力巨大,社会中充满焦虑紧张㊁害怕;另一方面,由于人类意识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科学技术为零,人对变化万端的大自然,难以做出合理解释㊁较准确的预测和有效防备,许多自然现象和具有毁灭性力量的灾害,如闪电㊁狂风㊁地震㊁洪水㊁干旱㊁瘟疫等,被看成是上天发怒和对人类罪孽的惩罚㊂在极端艰苦的生活中人类似乎找不到出路和寄托,不得不充满对自然的敬畏和恐惧㊂这种敬畏和恐惧尤其表现为图腾崇拜㊁禁忌和宗教等,至今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依然存在㊂从远古到现代初期,自然灾害㊁食物短缺和灾难性饥荒依然频发不断,变化无常,一直都是人们的恐惧来源㊂自然的恐惧是完全正常㊁天生本能㊁自古就有的--从婴儿身上就可观察到,其中包括害怕从高处㊃5㊃坠落㊁意外接触㊁环境改变和剧烈动作㊂另外,黑暗㊁雷雨和风暴㊁野生动物和在深水游泳的恐惧本身不是病态的,只有当它们真正限制生活时才有得恐惧的嫌疑㊂(二)社会的恐惧随着社会进步,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不断扩展,自然力已不再被视为唯一的恶意伤害者,人类对自然的恐惧开始下降,神鬼㊁病亡㊁灾害㊁暴力战争和社会秩序崩溃等引起的社会恐惧则逐渐上升为第一位㊂为了捕食㊁应对灾害和战争,人类结成组织和社会㊂人口聚集与组织既能产生巨大力量,获得伟大成就,但也为暴力和混乱提供了可乘之机--家族仇杀㊁冲突战争㊁盗匪横行㊁犯罪杀人㊁秩序崩溃㊁核威慑㊁ 地球毁灭 末日来临 数不清的人为罪恶和灾难带给人类可怕梦魇㊂人类建立城邦㊁国家来确立秩序,但自古至今仅取得部分成功;为阻止混乱和预防暴力,统治者创造出让人恐惧的惩罚措施㊂历史和现实证明,人类的许多恐惧都来自他人,他人既维持着我们置身其间的世界,又威胁到它的存在㊂人类原先对自然界的恐惧逐渐被对现代文明的恐惧所取代,但是,人的基本困苦依然存在,即使是现代人甚至未来人也无法避开威胁㊁痛苦和死亡㊂例如,先进的现代技术能引发原子能和生态遭破坏带来的灾难,从而危害到人类的继续存在,并能导致普遍的生存意义及价值丧失㊂此外,现代生活尤其是大城市生活的快速㊁不稳定及混乱也给人们造成负担㊂康德说过,恐惧是对危险的自然厌恶,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和无法放弃的组成部分㊂一般说来,社会恐惧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㊁社会交往的负担与危机;2㊁职业的负担㊁生活的压力;3㊁害怕失败㊁受到攻击和伤害㊂(三)物质的恐惧物质的恐惧是恐惧者对某些特定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常伴有回避行为及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如焦虑㊁紧张㊁失控感㊁颤抖㊁恶心等㊂恐惧的对象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对特殊物体的恐惧可能与父母教育㊁环境影响及亲身经历等有关㊂患者明知恐惧的对象并无真正严重威胁,自己的恐惧反应是不合理的㊁没有必要的,当再次面对相同客体或进入相同场合时仍不能防止和控制恐惧发作㊂多数儿童和成年人会对某种事物或环境产生恐惧㊂婴儿必须与父母保持亲密接触,母亲短暂离开㊁突然移动的物体,如蛇㊁水㊁黑暗㊁陌生人和不寻常环境,便会不安害怕㊂成年人则多会害怕登高㊁乘电梯㊁坐飞机㊁黑暗㊁蜘蛛㊁老鼠等㊂面对恐惧,人们反应而异,对事物感受的恐惧强弱度不同,严重的足以导致绝望㊂当今,恐惧的具象化日益兴盛,直击人们深层心理,以至于社会㊁政府㊁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付出无意义的巨大代价㊂农药生姜㊁禽流感㊁人工鱼翅㊁地沟油㊁黑大米㊁瘦肉精;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机㊁严苛的机场安检㊁校园暴力及枪击案件;恐怖主义㊁军事演习㊁种族屠杀㊁内战 我们的生活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危险㊁糟糕㊁混乱㊁失望㊂更可悲的是社会愈是增加防范,防范本身反而加强人们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㊂很多恐惧现象成了一个反思㊁透视生活荒诞性的窗口㊂在现代社会中做任何事都有风险,躲避风险变得越发难以估算㊂最可悲的是人人如此,你别无选择㊂结果,恐惧导致保守主义,人越来越谨小慎微,自由活动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严重制约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遑论自由快乐与幸福了㊂(四)精神的恐惧弗洛伊德说过恐惧是心理疾病的基本因素㊂精神恐惧一种复杂的心理感觉,并在不同文化间有所不同㊂能意识到超自然的邪恶是人类独有的能力,这使人能想象和生活在有巫婆㊁鬼魂和妖怪的幻觉世界里㊂人们害怕亲友背叛自己异于大于敌人,人类想象力会极大地增加社会中恐惧的种类和强度,童话㊁传奇㊁宇宙迷思㊁哲学体系,都是心智构造的庇护所,人类可以在那里栖息,至少可以暂时避开经验和怀疑的围困㊂原始社会的艺术家或者魔法家用蚀刻法和油彩去取悦已经杀死的动物灵魂,为了确保其不断繁殖㊂人类对神灵㊁鬼怪㊁祖先顶礼膜拜而无限敬仰㊁敬畏,因为人无法生活在持久的焦虑中,需要拥有一种控制感,哪怕不过是一种幻觉,在极端艰难生活压力下,人不得不面对着背叛㊁遗弃和冷酷无情,而祖先灵魂与自然神灵可以提供庇护㊂时下人们对物质的恐惧多已转化成精神的恐惧,如, 我买房子时欠下的债沉重地压着我透不过气来㊂一想到还贷我就害怕 ㊂一般说来,精神恐惧的原因主要有:1.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2.对生活无意义的恐惧;3.良知和道德负罪感㊂(五)恐怖恐惧又称 恐怖症 ,是被压抑的潜意识的焦虑结果,是一种极端的恐惧㊂其最常见的内容是:害怕狭小封闭空间㊁交通繁忙的街道和人群,惧怕过隧道㊁乘电梯㊁上自动扶梯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单独开车㊂对老鼠㊁蜘蛛㊁昆虫㊁细菌或垃圾的恐惧也会升级为恐怖症㊂非常普遍的一种社会恐怖症是患者不停地担心在别人面前失败㊁被人取笑或受到侮辱㊂这是一种生活中过度的和持续不断的忧虑,如,人们总担心家人尤其孩子会出事,其中,心理恐惧占有特殊地位㊂它们极端时显得古怪且随着明显的性格转变而出现㊂患者沉默寡言,不信任㊁直至怀有敌意和富于攻击性,激动㊁紧张或呆滞和面无表情,幻觉和妄想念头常折磨他们㊂还有一系列的特殊的,如害怕高处㊁幽禁恐怖症㊁动物恐怖症等㊁广场或旷野恐怖症㊂恐怖还具有政治学上的意义,是最古老的权力工具,可以被当权者有意利用以达巩固统治之目的㊂福克斯㊃莫德的‘X档案“讲到,在一个社会中能控制恐怖情绪的人就能控制整个社会㊂霍布斯㊁马基雅维利均提出,君主应该利用臣民对国家权力(利维坦)的害怕㊁恐惧来实施有效统治㊂柯瑞㊃罗宾在‘我们心底的 怕 :一种政治观念史“一书揭示,在自由民族的当代实践中内在产生恐怖的可能㊂法国大革命争取㊁追求自由,最后带来的却是恐惧㊁恐怖,不仅令托克维尔㊁黑格尔痛苦反思,更值得当代人深刻思考㊂三㊁恐惧:一种道德冷漠的心理基础尽管恐惧情绪是一种重要的预警机制,具有一定作用,没有它我们会在危险到来时麻木不仁而无法自保,然㊃6㊃周维功/恐惧:一种道德冷漠的心理基础而,恐惧的负面意义往往大于其正面作用㊂恐惧的最严重之处大多在于它的不可捉摸和表面上的不正常㊂恐惧和抑郁总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天性㊁躯体的功能紊乱㊁童年时期的经历㊁重大的生活事件㊁现实的压力㊁冲突㊁内心创伤及未来的不安定因素㊂俄罗斯心理学教授尤里㊃谢尔巴特赫指出,恐惧源自未知,逼迫人们经常处在阴影里,妨碍幸福生活㊂一个人在何种程序上战胜了恐惧,也就是何种积极程度上的人㊂人类必须研究㊁剖析恐惧,同其作斗争,摆脱恐惧与惊骇意识㊂富兰克林㊃罗斯福说 我们唯一应该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㊂挪威学者拉斯㊃史文德森通过‘恐惧的哲学“一书,分析透视恐惧文化㊁恐惧与风险㊁恐惧与信任㊁恐惧政治学等㊂他指出恐惧是一种受文化影响的 习惯 ㊂培根所言 痛苦有边界,恐惧却没有 ㊂今天的人们已经不知觉地习惯于从恐惧的角度来看待一切事物,恐惧无时无处不在, 我们生活在恐惧文化中! 假如任由人类沉迷在这种恐惧文化中,人们将把自己困在痛苦㊁焦虑㊁偏狭的牢笼中,破坏一个健全社会所必不可少的信任基础,最终必将损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㊂心理学表明个人从一种有效的习惯㊁惯例中获得稳定的心理 情感依存,若心理 情感依托失却,将导致畏惧㊁焦虑不安㊂行为无序是心灵无序的恐惧㊁焦躁显现,是对现实社会及人际交往状况的折射与反应㊂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取得辉煌成就,但是,市场经济体制运行㊁全球化浪潮根本性地冲击国人传统交往方式㊁人格类型㊁社会价值规范,带来日常生活根本性变革㊁传统断裂㊁制度性承诺乏力以及人存在的本体论孤独㊂社会分配不公㊁阶层严重分化㊁制度与法律软弱无力㊁ 人情 ㊁ 关系 ㊁ 潜规则 盛行等等因素叠加发酵,导致社会普遍焦虑紧张㊂在形而上学意义上,人们失却家园㊁失意绝望,相互疏离㊁戒备㊁敌意,孕生出信仰危机并演化为舍勒所谓的怨恨情绪,不自觉地形成普遍性的 怕 一旦人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就进一步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恐惧!南京彭宇案㊁广东小悦悦事件等令人悲愤不已的道德冷漠现象,之所以发生在今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普遍性的社会信任危机导致的心理恐惧㊂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指出社会的总体信任指标在2012年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及格线㊂大自然的法则㊁力量具有永恒的神奇神秘性,远远超越人类的理解想象力和抗拒力,人类似乎无力比较彻底地认识㊁理解自然,更难以对它实施全面有效掌控㊂单个人个体弱小乏力,能力更是极其有限,无法应对社会群体的暴力行为以及专制独裁的肆虐统治,更难以对抗诸如 神鬼妖魔 等异己力量的精神禁锢㊂诸多恐惧表明在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尤其个体的人,毕竟是渺小的,人必须对自然充满敬畏㊁恐惧之意,心中时刻有神明㊁法度㊂在此意义上,作为个体的人,必须消除相互间的隔阂㊁戒备㊁冷漠和恐惧,消解对 他者 道德品质上的讹诈㊁反悔㊁逃避责任等顾虑㊁疑惧,克服源于恐惧而导致意志力软弱的怯懦,建立人际交往主体间性的普遍信任和信任机制,结合成一个紧密和谐的社会整体,过 类 的有道德的生活,人类才有可能回应诸多源于自然和人为的压迫㊁恐惧,走上健康文明的生活之路㊂当务之急,要全社会从根本上克服恐惧冷漠现象,建立起普遍信任关系,必须加强制度和文化建设,建立一种能为社会成员普遍信任的制度性安排与制度性承诺(包括独立的监督机制)㊁一种现代性生活生存方式㊂参考文献:[1]万俊人.再说 道德冷漠 [M]//我们都住在神的近处.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86-87.[2]刘曙辉.论道德冷漠[J].道德与文明,2008(4):18.[3]社会心态蓝皮书.社会总体信任度下降,社会冲突增加[E B/O L].(2013-01-08)[2013-07-21].汇秀网.[4]马克斯㊃舍勒.价值的颠覆[M].罗悌伦,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126.[5]弗兰西斯㊃福山.信任 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34.[6]杨国荣.论意志软弱[J].哲学研究,2012(8):98.[7]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M].冯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85.[8]周维功.形而上学的历史嬗变与当代命运[J].学术界,2010(10):6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31.[10]恩斯特㊃布洛赫.希望的原理[M].梦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责任编辑:朱水龙㊃7㊃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