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诗词测验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_________的作品。
2. 文中描述的桃花源是一个_________的地方。
3. 渔人进入桃花源,发现那里的人们生活_________,_________。
4. 桃花源中的人自言“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他们_________。
5.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按照_________找到了出口。
# 答案1. 陶渊明2. 与世隔绝,环境优美3. 怡然自乐,不知有汉4. 避世而居,不问世事5. 沿途标记二、选择题1. 《桃花源记》中,渔人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A. 跟随蝴蝶B. 误入桃花林C. 被邀请进入D. 寻找水源时发现答案:B2. 桃花源中的人对于外界的了解如何?A. 完全了解B. 一无所知C. 略知一二D. 知道一些历史事件答案:B3.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为何没有再找到桃花源?A. 被桃花源中人阻止B. 故意不标记C. 标记被破坏D. 记错了方向答案:C4. 桃花源记中提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反映了桃花源中人怎样的生活状态?A. 与世隔绝B. 知识渊博C. 社会地位高D. 经济富裕答案:A5. 文章最后提到的“后遂无问津者”意味着什么?A. 再也没有人去过桃花源B. 桃花源中人不再与外界交流C. 渔人没有告诉别人桃花源的位置D. 桃花源已经不存在了答案:A三、简答题1. 请简述《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
2. 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状态有哪些特点?3. 桃花源记中“此中人语云”所反映的是什么?# 答案1. 渔人在捕鱼时偶然发现了一片桃花林,好奇心驱使他沿着桃花林走进去,发现了一个山洞。
他穿过山洞,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那里的人们生活得非常和谐,自给自足。
2. 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状态特点包括:与世隔绝,不知外界世事;生活自给自足,怡然自乐;社会关系简单,没有外界的纷争和战乱;保持着古老的传统和习俗。
《桃花源记》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桃花源记一、解释加点词语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二、解释古今异义词1、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不管(连词)表示条件的连词。
3、率妻子..。
妻子:古义:妻子及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现代..邑人来此绝境汉语中,“子”是词尾,无义。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4、芳草鲜美..。
鲜美:古义:鲜艳关丽今义:(味道)新鲜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三.解释一词多义1、舍:便舍船,从口入(动词,舍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名词,房子)2、属:有良田美池桑田之属(名词、类)神情与苏黄不属(动词、类似)3、寻: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寻向所志(动词,寻找)4、志: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寻向所志(名词,标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5、向:寻向所志(名词,先前)眈眈相向(动词,对着)6.、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当做)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三、解释重点词语解释1 、诣太守: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2、具答之。
具:详尽3、悉如外人。
悉:全部、完全。
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咸,都5、黄发(老人)垂髫(小孩)。
6 、并怡然自乐。
怡然:喜悦的样子。
并:都。
7 、渔人甚异之。
捕鱼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异:对……感到诧异。
8、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豁:开阔。
9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10、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邑人:同乡人。
11.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详细地说出。
13、缘溪行:缘:沿着。
14.皆叹惋:惋,惊讶.惊奇.15、落英缤纷: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16、俨然:整齐的样子。
17、(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18、不复出焉:复:再。
19、欣然规往:欣然:高兴的样子。
20、无问津者:津:渡口。
21.欣然规往:规,计划.22.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23.便扶向路:扶,沿,顺着.24.皆叹惋:惋,惊讶.惊奇.四.填写文章重点语句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哪位?A. 陶渊明B. 苏轼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A. 陶渊明2. 桃花源中的人们最初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这里的?A. 逃避战乱B. 寻找宝藏C. 放逐之地D. 宗教信仰答案:A. 逃避战乱3. 桃花源中的人自称是“先世避秦时乱”来到这里的,请问“秦时”指的是哪个朝代?A. 商朝B. 秦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B. 秦朝4.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A. 通过一条神秘的小径B. 跟随一只奇特的鸟C. 误入一片桃花林D. 通过一个山洞答案:C. 误入一片桃花林5. 桃花源中的人与外界隔绝了多久?A. 几十年B. 几百年C. 一千多年D. 两千多年答案:C. 一千多年二、填空题1.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为了标记路径,他沿途做了标记,这些标记是________。
答案:桃花2. 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得非常和谐,他们的生活方式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这四个字是________。
答案:怡然自乐3.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尽管有当地官员的资助和支持,但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回到桃花源的路,这说明了桃花源是一个________的地方。
答案:难以寻觅4. 桃花源中的人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________已经统一了中国。
答案:汉朝三、简答题1. 请简述《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
答案:渔人在溪边行走时,偶然进入了一片桃花林。
桃花林深处有一山,山中有一个小洞口,渔人便舍弃船只,从洞口进入。
起初洞内非常狭窄,但经过数十步后,视野突然开阔,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那里有肥沃的田野、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的人们过着和谐安宁的生活。
2. 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何不愿意随渔人离开?答案:桃花源中的人们表示,他们的祖先是为了逃避秦朝的战乱才来到这个地方,从此与外界隔绝。
他们对外界的生活并不了解,而且对桃花源内的生活非常满意,因此不愿意离开。
《桃花源记》必考测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考题小测答案11. A. 通风换气12.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缘:__顺(沿)______(2)俨然:____整齐的样子____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3分)<1>渔人甚异之译文:_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__<2>林尽水源译文:_(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_<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_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__14.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3分)答:__(1) 活动(2) 穿戴(3) 心情____《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2)(2003年海淀)9分25.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②百姓能安居乐业;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
(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2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 D.)(2分)27.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 C.)(3分)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 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 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7.(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阡陌:田间小路(2)向:从前的、旧的8.(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④)(填序号)①其中往来种作(耕种的人)②见渔人,乃大惊(吃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贵种)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翻起)③既出,得其船(找到)④设酒杀鸡作食(吃的东西)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激恩德)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吃的东西)9.(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A. 陶渊明B. 李白C. 杜甫D. 王维答案:A2. 《桃花源记》中描述的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A. 一个充满战争的地方B. 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C. 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D. 一个繁华的城市答案:B3. 《桃花源记》中,渔人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A. 误入B. 被邀请C. 跟随向导D. 通过地图找到答案:A二、填空题1. 《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 渔人离开桃花源时,桃花源的居民告诉他________。
答案:不足为外人道也三、简答题1. 简述《桃花源记》中渔人与桃花源居民的交流情况。
答案:渔人与桃花源的居民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居民们热情地招待了他,并且告诉他桃花源的来历和他们的生活情况。
2. 描述《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的行为。
答案: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沿途做了标记,回到自己的家乡后,报告了太守,太守派人跟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但最终没有找到。
四、论述题1. 分析《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花源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答案:《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花源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与现实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桃花源中,人们过着和谐、宁静、自给自足的生活,没有战争、没有贫富差距,人们和睦相处,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同时,桃花源的不可寻找也暗示了理想社会的难以实现,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五、翻译题1. 将《桃花源记》中的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答案:树林的尽头是水源,那里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小洞口,洞口处似乎有光透出。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篇一」《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1. 《桃花源记》选自____,原是____中的____。
作者是____朝的____。
是著名的____。
2. 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作者写这一景物描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能准确说明桃花源的山洞口位置的语句是:3. “忽逢”一词的意思是什么?“欲穷其林”的原因是什么?4.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5. 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的?(用原文答)6. 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7. “豁然开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现在使用这个成语,除了原来的意思外,还可以形容_____________。
8. 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9. “便要还家”中的“要”字的意思是____;本段中与“要”字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_____10. 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11. 桃源人为何“不复出”?12.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13.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14.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为愿离开?15. 第3段中可以用来证实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语句是哪些?文中除反映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外,还反映了他们什么样的生活状况和怎样的待人之道?16.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或问: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17. 写高尚人士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有什么作用?18. 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19.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作者为何写它?20.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完整版桃花源记测试题
《桃花源记》测试题一、文学常识:作者,字,又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原籍江州浔阳柴桑栗里(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10公里)人。
本文原是《桃花源诗》的序言。
这篇“记”实际上就是这首诗的序,或者说引子。
记,古代一种文体。
二、课文分析:文章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文字。
它叙述的故事是作者精心虚构的,整个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地叙述了武陵渔人经过,描绘了情景,虚构了一个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当然,作者的这一理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这一点,作者也是清楚的:文章最后写众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其实是一种隐喻,隐喻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渔人无意间发现。
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二段)写渔人,发现;第二层(第三段)写桃花源中的人。
第三部分即第四段,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的人也没能找到桃花源。
三、生字:豁()然俨()然垂髫()间()隔邑()人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缘溪行2、落英缤纷....3、欲穷其林4、阡陌交通阡陌:交通:.....5、豁然开朗6、屋舍俨然....7、黄发垂髫8、便要还家...9、咸来问讯10、遂与外人间隔.....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3、一一为具言所闻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5、便扶向路,处处志之16、诣太守说如此17、寻向所志18、欣然规往19、后遂无问津者20、怡然自乐五、翻译句子:1、自云先世避秦进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六、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3、自云先世避秦进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测试题
《桃花源记》测试题1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晋代(东晋)(朝代)著名诗人陶渊明。
(1分)1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芳草鲜美(鲜艳美丽) ②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③便扶向路(沿、顺着) ④寻病终(随即,不久)1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世外桃源,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
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
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2分)1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2分)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
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1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分)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
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
“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3分)(1)类(2)全,都(3)邀请(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义;B交错相通: C与世隔绝的地方; D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略)A.仿佛..,鸡犬相闻..若有光 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魏、晋.. D.乃不知有汉,无论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完整word版)《桃花源记》小测验
《桃花源记》小考卷之一一、填空。
(5分)1、陶渊明,一名 ,字 , (朝代)著名诗人。
因宅边有五棵柳树,自号 。
2、本文选自 .二、解释加点词语.(6分) 捕鱼为.业 缘.溪行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甚异.之 欲穷.其林三、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小考卷之二阅读课文第二、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2分)发现桃花源——(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4分) (1)屋舍俨然..: (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 (4)皆叹惋.:3、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 ) ⑵便要.还家( )4、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A 、良田无论 B 、绝境 问津 C 、问讯 间隔 D 、交通 妻子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5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分)7、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3分)《桃花源记》小考卷之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3分) (1)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仿佛..若有光 B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 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分)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6、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7、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8、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二、读《桃花源诗》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⑴。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哪位?A. 杜甫B. 白居易C. 陶渊明D. 王维2. 桃花源中的人最初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这个地方的?A. 寻找宝藏B. 逃避战乱C. 探险失踪D. 放逐边疆3. 渔人在离开桃花源时做了哪个动作?A. 沿途做了标记B. 带走了一些特产C. 邀请村民离开D. 留下了一封信4. 桃花源的居民对于外界的态度是怎样的?A. 非常好奇B. 完全不感兴趣C. 有一定了解但不愿接触D. 渴望回到外界5. 《桃花源记》中提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桃花源中的人:A. 知道历史变迁B. 完全与世隔绝C. 只了解汉朝D. 熟悉魏晋文化二、填空题1. 《桃花源记》的故事背景发生在________时期。
2. 桃花源的发现者是一个________。
3. 桃花源中的居民生活得非常________和________。
4. 渔人在离开桃花源后,试图再次找到这个地方,但是最终________了。
5. 桃花源记这个故事象征着人们对于________的向往。
三、简答题1. 描述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方式。
2. 渔人为什么没有再次找到桃花源?你认为这是作者想要表达什么?3. 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什么意思?这反映了桃花源居民的什么特点?4. 你认为《桃花源记》对于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或影响?四、论述题1. 论述《桃花源记》中的乌托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分析《桃花源记》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并探讨其在当今环境保护议题中的现实意义。
3. 从文化角度探讨《桃花源记》中的隐逸思想,并比较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逃离现实压力的渴望。
4. 论述《桃花源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贡献。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A4. B5. B二、填空题1. 东晋2. 渔人3. 和平,幸福4. 失败5. 理想生活三、简答题1. 桃花源是一个被桃花林环绕的地方,有高山流水,土地肥沃,居民种植五谷,养鸡养猪,生活自给自足。
《桃花源记》试题集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集及答案第一篇:《桃花源记》试题集及答案《桃花源记》试题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004·肇庆)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二.(07重庆市,15分)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测试题及答案
一、(5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到了极点,绝美,绝妙)B.①遂与外人间隔(隔开)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当权者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我的态度更加恭敬了,礼节也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D.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2分):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二、(11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字词的的含义。
(3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2)悉如外人(完全)(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2.下面加粗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桃花源记》 测试题+答案解析
《桃花源记》过关检测题(100分)一、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21分)(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交代桃花源人的来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画线词的意思。
(每空2分,40分)(1)阡陌交通()(2)妻子邑人()(3)无论魏晋()(4)来此绝境()(5)黄发垂髫()(6)欣然规往()(7)屋舍俨然()(8)阡陌交通()(9)皆叹惋()(10)芳草鲜美()(11)缘溪行()(12)渔人甚异之()(13)见渔人,乃大惊()(14)乃不知有汉()(15)武陵人捕鱼为业()(16)不足为外人道也()(17)复前行()(1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19)其中往来种作()(20)便要还家()三、句子翻译(每句4分,共20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5)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四、阅读理解(共19分)【甲】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
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桃花源记》测试
《桃花源记》测试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8—10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异渔人甚异.之奇山异.水
B.若仿佛若.有光皆若.空游无所依
C.才才.通人卿今者才.略
D.交阡陌交.通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好像;A.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奇特的,与众不同的;C.仅仅、只/才干;D.交错/交往)
9.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外面的人。
10.语段第一自然段描写桃花林景物有什么作用?
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
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做了铺垫。
《桃花源记》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桃花源记一、解释加点词语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二、解释古今异义词1、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不管(连词)表示条件的连词。
3、率妻子..。
妻子:古义:妻子及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现代..邑人来此绝境汉语中,“子”是词尾,无义。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4、芳草鲜美..。
鲜美:古义:鲜艳关丽今义:(味道)新鲜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三.解释一词多义1、舍:便舍船,从口入(动词,舍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名词,房子)2、属:有良田美池桑田之属(名词、类)神情与苏黄不属(动词、类似)3、寻: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寻向所志(动词,寻找)4、志: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寻向所志(名词,标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5、向:寻向所志(名词,先前)眈眈相向(动词,对着)6.、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当做)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三、解释重点词语解释1 、诣太守: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2、具答之。
具:详尽3、悉如外人。
悉:全部、完全。
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咸,都5、黄发(老人)垂髫(小孩)。
6 、并怡然自乐。
怡然:喜悦的样子。
并:都。
7 、渔人甚异之。
捕鱼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异:对……感到诧异。
8、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豁:开阔。
9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10、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邑人:同乡人。
11.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详细地说出。
13、缘溪行:缘:沿着。
14.皆叹惋:惋,惊讶.惊奇.15、落英缤纷: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16、俨然:整齐的样子。
17、(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18、不复出焉:复:再。
19、欣然规往:欣然:高兴的样子。
20、无问津者:津:渡口。
21.欣然规往:规,计划.22.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23.便扶向路:扶,沿,顺着.24.皆叹惋:惋,惊讶.惊奇.四.填写文章重点语句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测试题《桃花源记》测试题文学常识填
《桃花源记》测试题一、文学常识填空1、陶渊明,字,一名,世称,因宅边由五颗柳树,又自号“”,浔阳人,大诗人。
他的思想影响中国数千年。
代表作《》《》《》《》。
2.记,《桃花源记》的“记”,记叙的意思。
本文是陶渊明的五言诗《桃花源诗》的序,体裁是。
3.以和为主的文章叫记叙文。
4. 的表达方法叫记叙。
5. 的表达方法叫描写。
6、描写按描写对象分描写和描写。
7.景物描写顺序主要有顺序和顺序。
8.景物描写的角度主要有角度;角度;角度;角度。
二.给加点字注音1.舍.船()2、屋舍.()3、俨.然()4、阡陌..()5、悉()6、髫()7、怡.然()8、要()9、遂()10、语()11、诣()12、骥()13、津()三.解释下列词语1、为业()2、缘()3、落英()4、缤纷()5、尽()6、仿佛()7、初()8、才()9、豁然()10、旷()11、属()12、阡陌()13、悉,咸,皆()14、黄发()15、垂髫()16、怡然()17、乃()18、具()19、问询()20、焉()21、足()22、既()23、扶()24、向()25、及()26、诣()27、欣然()28、规()29、病终()30、问津()四.通假字1、便要.还家:“”同“”,意思是,()2、具.答之:“”同“”,意思是,()3、五、古今异义词1、芳草鲜美..。
古义:()今义:()2、豁然开朗..。
;古义:()今义:()3、屋舍俨然..。
古义:()今义:()4.、.妻子..邑人。
古义:()今义:()5、来此绝境..。
古义:()今义:()6.、.无论..魏晋。
古义:()今义:()7、此中人语.云。
古义:()今义:()8、寻向所志.。
古义:()今义:()9、阡陌交通..。
古义:()今义:()10、未果.。
古义:()今义:()五.一词多义1、寻(1)寻.向所志:()(2)寻.病终()2、志(1)寻向所志.:()(2)处处志.之:()3、舍(1)便舍.船:()(2)屋舍.俨然:()4、为(1)捕鱼为.业()(2)为.外人道:()5、其(1)欲穷其.林:()(2)其.中往来种作:()(3)延至其.家:()(4)得其.船:()6、之(1)忘路之.远近:()(2)渔人甚异之.:()(3)桑竹之.属:()(4)具答之.:()七.词类活用1、欲穷.其林:;2.、渔人甚异.之:;3、皆出.酒食:;4、才通.人:;5、处处志.之:;八.特殊句式1、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测试
《桃花源记》测试卷满分100 姓名班级分数一、文学常识(每空一分,共5分)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名______,自号_______,世称______ ,他是______(朝代)文学家、诗人。
二、解词(每空一分,共29分)缘:____ 鲜美:缤纷:异:穷:_______仿佛:______ 便舍.船:屋舍俨然..:_____ 悉.如外人:妻子:无论:___________ 叹惋:____ 延:____ 语:不足:扶:_______ 志:____ 诣:___________ 如此:____________ 遣:规:___ 未果:_____ _ 寻:___ 问津:才.通人:属:________ 乃:________ 阡陌:______________ 交通:_______________三、原文默写与理解默写(每题.两分,共26分)1、晋太元中,。
2、________________,夹岸数百步。
3、复前行,。
4、复行数十步,。
5、_________ _ _____,屋舍俨然,。
6、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皆出酒食。
9、此中人语云:。
10、,皆叹惋。
11、描写进入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3、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
四、翻译句子(每个两分,共20分)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7、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8、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测试卷
桃花源记测试卷(含部分答案)(总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完成文后各题。
(一)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武陵人捕鱼为.业(2)缘.溪行(3)渔人甚异..之(4)欲穷.其林(5)仿佛..若有光(6)才.通人(7)屋舍俨然..(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9)阡陌交通..种作..(10)其中往来(11)悉.如外人(12)并.怡然自乐(13)具.答之(14)便要.还家(15)咸.来问讯(1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8)遂.与外人间隔(19)遂与外人..间隔(20)遂与外人间隔..(21)乃.不知有汉(22)无论..魏晋(23)具.言所闻(24)各复延.至其家(25)辞去.(26)此中人语.云(27)不足..为外人道也(28)便扶向.路(29)处处志.之(30)及.郡下(31)诣.太守(32)寻.向所志(33)欣然..规往(34)欣然规.往(35)寻.病终(36)后遂无问津.者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解释一词多义: •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 ★志 • 寻向所志: • • 寻向所志: 2.乃
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武陵人捕鱼为业
3、 ★ 寻 4. ★为 • 寻病终: 不足为外人道也 • • 既出,得其船 便舍船 5、其 6.舍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屋舍俨然
• • • • •
一.根据语音写汉字,汉字写拼音(每空一 分) huò( )然开朗 土地平kuàng( ) 黄发垂tiá o( ) yí ( )然自乐 皆叹wǎn( ) 及jùn( )下 刘子jì ( ) 无人问jīn( ) xián( )来问讯 诣( )太守 屋舍( )俨然 此中人语( )云
二、 掌握红体字词语意思。(每空一分) 1.缘溪行 2. 芳草鲜美 3.渔人甚异之 4.欲穷其 5.林尽水源 6.仿佛若有光 7.豁然开朗 8.屋舍俨然 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阡陌交通 11.悉如外人 12.黄发垂髫 13.并怡然自乐 14.乃大惊 15.具答之 16.便要还家 17.咸来问讯 18.妻子邑人 19.来此绝境 20.不复出焉 21.无论魏晋 22.具言所闻 23.延至其家 24.不足为外人道也 25.既出 26.便扶向路 27.处处志之 28.及郡下 29.诣太守 30.说如此 31.寻向所志) 32.欣然规往 33.未果34.寻病终 35.不足为外人道也
3.几天的听课与研讨,真可“ , ” 让我对平面几何有了比较深刻的领悟,很多不解和 困惑也变得豁然开朗了。(用陆游《游山西村》中 的名句填写)
诗词赏析(共20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 • • • • •
三、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分别解释。 每空一分 1.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 今义: 5.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 6.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 今义:
诗词填空(每空一分)
1.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中表现翁媪二人亲 密无间、和谐、温暖、惬意的幸福生活的诗句 是“ , ”;描绘儿童天 真烂漫的千古名句是: , ; 作者选取生活的细节展示自己的村居之乐,其 中最能流露作者内心喜悦的诗句是: “ , 。” 2.《游山西村》中描述春社古朴热闹的民间风 俗的诗句是: , 。
五. 写出下列词类活用(每空一分)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处处志之 未果
六、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共5分) 注:不少于5个
七.理解填空(用课文原句) (每空一分)。 1、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或描写桃林美景的句子) 2、★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3、 ★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 句子: 4、 ★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 句子: 5、 ★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 6、 ★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 风淳朴的句子有:
7.本文中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句子: 8.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之句, 本文中与其意思相似的句子: 9. ★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于桃花源的原因 是什么? 10. ★第二节中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 外界交往的心情的语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