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导 论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导 论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圣才出品】

导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一、名词解释经济规律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它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

经济规律依一定的条件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

这里讲的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市场条件等。

当某种经济条件不存在时,与之相关的经济规律也就随之消失。

由经济规律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都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第二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存在于几个社会的市场经济规律,包括价值规律、市场竞争规律等。

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规律,如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剩余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按劳分配规律,等等。

二、简答题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性?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真理是相对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一方面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它批判地吸收了各种经济学说中的科学合理成分。

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的:“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见未来,我们不主张树立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根本原因在于它内在的本质属性。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发展性。

①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根本变革;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变革。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些原理需要有新的发展。

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写《资本论》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机器大工业的初期阶段,企业制度处于工厂制阶段,股份制经济刚开始萌芽。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篇 社会主义经济【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篇 社会主义经济【圣才出品】

第三篇社会主义经济第14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的历史事实?答:(1)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原理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革命率先在苏联和中国等落后国家发生并取得成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率先在落后国家建立,是国际资本主义内部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逐渐激化的必然结果,是这种基本矛盾转嫁到落后国家使其具备了发生革命的全部客观依据的必然结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验证和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率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不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背离和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违反,其原因分析如下:①从苏联、中国等国家当时的国内情况看,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从手工作坊向大工业发展,由此造就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无产阶级;另一方面,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在落后国家遇到了最反动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阻碍。

②从国际条件看,一方面,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内部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逐渐激化,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为争夺势力范围而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国际资本主义的力量;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对本国人民和殖民地国家的残酷压迫和疯狂掠夺,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交织、激化,造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在这里爆发就是在那里爆发的特定国际环境。

国际、国内条件的共同作用,再加上马克思主义在这些国家的广泛传播,给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送来了思想武器,共产党的建立和对革命运动的正确领导,所有这些都使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不可避免,并取得了成功。

③从历史上,经济落后国家越过特定的发展阶段,跳跃式地进入更高的历史阶段并不少见,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所表现出的是一种特定的跳跃方式。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这份电子版的逄锦聚《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课后习题答案是在中财的一位同学传给我的,根据经济学专业课辅导班笔记的政经部分整理出来的,其中删掉了一些老师认为肯定不会考的和近三年考查过的习题(当然,为了安全起见,比较谨慎的同学还是可以将他们做些补充和完善),并根据老师对出题方式的预测对少数习题做了修改。

希望大家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搞定政经,从而可以把尽可能多的时间花到其他学科的复习上去。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解释下列名词1 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畴,其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

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4 产权制度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圣才出品】

第15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一、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答: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指由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全民所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是完全平等的,产品归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和分享,从而形成了全体劳动者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共同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由于全民所有制实现了劳动者在全社会范围内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实现了全社会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公有化,因而它是公有化程度比较高的公有制形式。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它的发展状况如何,决定着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

2.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答:(1)按劳分配指社会总产品在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有效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有:①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劳动者对共同劳动的成果进行分配,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取消费品的前提条件。

②用于按劳分配的产品只是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或称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那部分个人消费品,而不是全部社会产品。

社会产品中的生产资料依然归社会所有,社会还要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于社会和劳动者共同需要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才在劳动者个人之间进行分配。

③社会或集体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这里作为分配依据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在质上是被社会承认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在量上是社会平均劳动。

按要素分配是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是与按劳分配不同的一种分配方式。

它的基本要求是:按照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而分配社会财富。

即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者取得工资收入,土地所有者取得地租收入,资本所有者取得利息、红利收入,技术、专利、信息的所有者也得到相应的收入。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圣才出品】

导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0.1 复习笔记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广义上讲,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A.de.蒙克莱田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

在该书中,他首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表明了其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出了家庭管理的范围,涉及国家的经济管理问题。

2.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在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时,真正的近代经济科学便开始了。

(2)成理论体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W. 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政治经济学作了根本的改造,主要表现在:①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创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并据此进行社会经济分析。

②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③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发现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④揭示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性,并预见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取得了突出的进展,主要表现在:①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关系,并进而确认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市场经济。

②承认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并将研究的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③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此相应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承认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并进而明确公有制企业在股权多元化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

⑤依据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特征,将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明确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商品和价值)【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商品和价值)【圣才出品】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一、名词解释1.社会劳动[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答:社会劳动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

每个商品生产者是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员,是为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而生产商品的,因此他们的劳动又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劳动。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实现,一旦商品卖不出去,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在商品经济条件中,社会劳动的分配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

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规律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浙江师范大学2008研;中央财经大学2010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研]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包含了以下几点内容:第一,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

第二,正常的生产条件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

第三,在社会标准生产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者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而决定价值的只能是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有第二种含义,即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

生产每一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凝结在同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凝结在同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大。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及习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及习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圣才出品】

第15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15.1 复习笔记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们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那个阶段。

它有科学的规定性:(1)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2)从发育程度和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部分,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

2.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1)这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脱胎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已经实现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商品化和生产社会化程度很低、自然经济占相当大比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形成了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化大生产不发达、商品经济落后的客观现实。

(2)这是由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性质决定的①从生产关系看,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但我国对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等问题的认识还有待加深。

②从上层建筑看,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已占社会统治地位,劳动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由此也确立了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但我们的政治体制还有待改革,民主和法制两个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1)理论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晶。

正确认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党制定基本路线、经济纲领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2)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第十四章至第二十一章【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第十四章至第二十一章【圣才出品】

第三篇社会主义经济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一、名词解释1.经济制度的两种规定[中央财经大学2013研]答: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1)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

(2)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2.新经济政策[中央财经大学2008研]答: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以后列宁在前苏联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已经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利用市场,建立城乡经济联系,发展经济的措施。

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主要标志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实行粮食税,国家允许农民在按照规定纳税以后,余粮全部由自己支配。

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期,列宁主张,利用外资和私人资本恢复和发展国内生产力,采用租让制、租借制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把某些国有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或私人经营,以便引进新技术、吸收外国资金和改善企业管理,以增强新式的大生产力量。

但由于种种原因,未得到有效实施。

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巩固了工人阶级与农民的联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问答题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2011研]答:(1)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根本不同,区别在于公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占据主体地位。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圣才出品】

导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一、名词解释经济规律[中央财经大学2007研]答:经济规律又称“经济法则”,是指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它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

经济规律依一定的条件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当经济事物本身的性质和其存在的条件发生变化时,经济规律也就发生变化。

经济规律可分为以下四大类:(1)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规律;(2)在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商品和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等)、社会大生产规律;(3)在某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的按劳分配规律等;(4)在某种特定经济领域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它主要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变动关系,如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反映收入和消费之间变动关系的恩格尔定律等。

二、论述题1.试论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中国人民大学2007研]答: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曾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从马克思的论述中,可以得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生产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个规定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不同于以流通为对象的重商主义,也不同于仅仅以农业部门为对象的重农主义,更不同于当时以分配为出发点的经济思想。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生产为出发点,反映这样的事实: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但对生产的社会属性的分析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原因是反映自然属性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的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教材及真题精讲(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教材及真题精讲(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圣才出品】

导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政治经济学,广义地说,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的产生与发展(1)14~15世纪,伴随着西欧贸易的兴起,重商主义思想开始关注国民财富的积累问题。

近代经济科学的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

法国的重农主义把农业看作是创造纯产品(剩余价值)的领域。

(2)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W.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

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并接触到了剩余价值问题。

(3)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作了根本的改造。

马恩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第一次全面的分析了作为人类一个发展阶段的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运行规律,并科学预言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些特征。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分析了当时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

斯大林继承列宁的事业,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斯大林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实践,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规律做了新的概括。

(5)斯大林逝世以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

在中国,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很好的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突破了原有的理论教条。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的论述“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资本论》第一卷)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但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而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一、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中国政法大学1997研]答: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指由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全民所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是完全平等的,产品归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和分享,从而形成了全体劳动者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共同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由于全民所有制实现了劳动者在全社会范围内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实现了全社会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公有化,因而它是公有化程度比较高的公有制形式。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它的发展状况如何,决定着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

2.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中央财经大学2001研;南京师范大学2001研]答:(1)按劳分配指社会总产品在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有效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有:①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劳动者对共同劳动的成果进行分配,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取消费品的前提条件。

②用于按劳分配的产品只是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或称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那部分个人消费品,而不是全部社会产品。

社会产品中的生产资料依然归社会所有,社会还要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于社会和劳动者共同需要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才在劳动者个人之间进行分配。

③社会或集体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这里作为分配依据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在质上是被社会承认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在量上是社会平均劳动。

按要素分配是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是与按劳分配不同的一种分配方式。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一、概念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那个阶段。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是:(1)这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我国是从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因此形成了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化大生产不发达、商品经济落后的客观现实。

(2)这是由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性质决定的:①从生产关系看,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但我国对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等问题的认识还有待加深。

②从上层建筑看,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已占社会统治地位,劳动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由此也确立了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但我们的政治体制还有待改革,民主和法制两个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证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和实践意义,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坚持把马克思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另一方面,它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除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以外,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形式主要有:个体所有制、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具体而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是指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圣才出品】

第1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一、概念题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对称,是指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由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运行体制。

其在中共十四大上被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是:①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要以充满活力和规范的微观主体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以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

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统一是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自由流通,形成了国内统一的市场组织体系、市场运行规则和市场管理制度。

开放是指市场可以按照规则自由进入和退出。

竞争是指市场体系在一个由价值规律充分作用的公平竞争的环境中运行。

有序是指市场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秩序来运行,以保证公平竞争和市场的效率。

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③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建立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理顺分配关系,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发挥积极性有重大的作用。

⑤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持社会稳定,支持市场机制发挥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⑥与以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内容相配套,还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教育体制和完备的法律体系,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要素市场答:要素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简称,是指从事商品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生产条件的交易市场。

主要由生产资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两大类构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商品市场日益完善,市场功能日趋扩大。

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房地产等渐渐地在市场上交易,并由此发展成了金融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

最新《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最新《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目录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2)第二章商品和价值 (3)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6)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8)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12)第六章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14)第七章竞争与垄断 (18)第八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22)第九章资本主义的分配 (26)第十章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 (29)第十一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 (31)第十二章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34)第十三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37)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40)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42)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44)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46)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49)第十九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51)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55)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56)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名词解释生产力: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和自然卷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称为生产力。

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称为生产关系。

所有制: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

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所有权: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及习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及习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圣才出品】

第1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16.1 复习笔记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定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也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

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理论上要把握三个要点: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而不是说市场经济本身还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区分;②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之所以也是市场经济,由以下因素决定: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分工。

②经济利益的差异。

③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发展市场经济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我国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式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1)我国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式的探索对社会主义经济究竟是什么形式的经济的认识,我国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

①1978年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

1978年后,理论界针对计划经济的弊端,先后提出:社会主义经济要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②1984年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③1987年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与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再提以计划经济为主。

④1992年提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2)我国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①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性质就是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②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说市场经济还有一个姓“资”姓“社”问题,而恰恰是为了表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应该而且能够同市场经济统一起来。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圣才出品】第18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概念题1.社会总产出答:社会总产出是指社会再⽣产的总成果,也称作社会总产品。

其中,社会再⽣产过程是由社会总⽣产通过⽣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周⽽复始、不断地运⾏和发展,构成的。

⽽社会总⽣产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在⼀定时期(如⼀年)内,根据社会需要和⽣产资源的供应状况,将全社会的⽣产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进⾏供社会消费和使⽤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产。

社会总产出的实物构成,可分为物质产品和服务两部分。

相应地,⽣产社会总产品的部门可分为物质⽣产部门和⾮物质⽣产部门两⼤部门。

分析社会总产出可以从总量和结构两⽅⾯来考察,社会总产出的总量即其价值构成,可⽤系列总量指标来衡量,如社会总产值、总产出、国内⽣产总值、国民⽣产总值和国民收⼊等。

社会总产出的结构即其⽣产门类划分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亦即产业结构和社会总产出的地区分布。

2.投资需求答:投资需求⼜称投资⽀出,是指整个社会在⼀定时期内通过货币资⾦的⽀出所形成的对投资品的需求。

从构成上看,社会总投资可分为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即对建筑物(如⼚房、住宅、公共建筑、码头、⽔坝等)和固定设备(如机器、仪器、器具等)的投资和对流动资产的投资。

从资⾦来源上看,社会总投资可以区分为重置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和新增投资两部分。

其中,重置投资是指⽤折旧费进⾏的投资,它主要⽤于重新购置、替换和更新已经报废的现有固定资产及企业的改建。

由于这种重置、替换和更新通常与企业的改造结合在⼀起,因此⼜称这部分投资为更新改造投资。

新增投资是指⽤社会积累资⾦进⾏的投资。

3.消费需求答:消费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在⼀定时期内通过货币资⾦的⽀出所形成的对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

从消费形式上看,社会总消费包括居民个⼈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两部分。

其中,个⼈消费需求是指居民个⼈⽇常⽣活中对各种个⼈消费品和⽣活服务的需求。

社会公共消费需求主要包括两部分:服务部门对公共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和物质⽣产部门为供集体消费之⽤⽽对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教材及真题精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教材及真题精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15.1 重难点解读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及其主要矛盾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及其依据1.社会主义阶段的划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实现要经过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和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列宁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并提出了“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全的社会主义”等概念。

我国在几十年社会主义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范畴。

这个范畴特指我们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它有科学的规定性:(1)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从发育程度和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部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1)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我国无可选择地接受了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化大生产不发达、商品经济落后等历史遗产。

这一历史事实决定了我国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相当长历史时期内,生产力的落后仍然是主要的矛盾。

(2)由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性质决定从生产关系看,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这使我国实现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的社会主义目标有了根本保证。

由于生产力总体水平不够高和多层次、不平衡发展,我们还必须允许和鼓励多种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发展。

从上层建筑看,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已经确立,劳动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但政治体制还有待改革,民主和法制两个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的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人大802考研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5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精细版修订版)

人大802考研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5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精细版修订版)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5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I逄锦聚《政治经济学》重点章节或知识点〇、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重点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表述,即教材或讲义中的三点。

(2)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基本任务是认识和掌握所研究社会的经济规律。

重点掌握:经济规律的含义、特点、三个层次;对资本主义分析的任务;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

【教材P10-12】(15年真题)备注:实际上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5版将经济规律的论述,从“政经经济学的任务”中调整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下面,但不并影响答题,大家使用第4版教材(P7-10)的论述答题是没有问题滴。

(3)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第1、2、3、4、5、6、7章)政治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是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因此,也是本学科的重中之重,相关理论务必理解透彻,掌握熟练。

本篇重点章节在前6章。

1、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第1章)(1)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重点掌握:①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及其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生产与其他三个环节之间的关系;②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③注意将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与产业资本循环三个阶段(购买、生产、售卖)区分开来。

(14年真题)(2)所有权与产权。

适当了解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产权与产权制度。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重点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教材P26-29】2、商品和价值(第2章)(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重点掌握:使用价值、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含义,三者之间的关系。

(2)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重点掌握:①劳动二重性的含义及关系;②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③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

【教材P34】(10年真题)(3)个别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一、概念题1.经济增长答:经济增长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

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GNP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发达国家国民经济长期发展问题的理论。

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三个阶段。

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就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进步:生产要素由劳动和资本存量两部分组成。

其中劳动的增加不只是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年龄等)。

技术进步包括发明和应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出。

技术进步是通过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更有效率而促进经济增长的。

2.经济发展答: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

经济发展除了包含有经济增长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增长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结构的变化,如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人口结构等等,广大人民物质福利的改善,以及环境质量的提高。

较之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括数量又包括质量的概念。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发展并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

经济发展不包括也不应该包括政治结构、民主制度等社会发展的内容,尽管政治结构、民主制度等对经济发展也存在影响。

衡量经济发展比衡量经济增长困难得多。

一般认为,发展的中心意义是社会和个人的福利的增进,因此表明发展至少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指标:基本必需品的总消费量、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识字率、健康水平和就业状况。

3.产业结构答: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圣才出品】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圣才出品】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概念题1.生产力答: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包含三个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人的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

这就是马克思说的,“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绝迹的动物的机体有重要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有同样的意义。

各个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资料进行生产。

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建筑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科学技术不仅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并使劳动者创造出新的劳动资料和工艺方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在社会化生产中,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监督和调节,对生产者及生产资料在社会不同劳动部门中合理分配有重要意义。

科学、合理的生产组织或新的制度安排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2.生产关系答: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体系。

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

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五种生产关系。

3.所有制答:所有制在本书中主要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由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一、概念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那个阶段。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是:①这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我国是从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因此形成了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化大生产不发达、商品经济落后的客观现实。

②这是由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性质决定的:a.从生产关系看,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但我国对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等问题的认识还有待加深。

b.从上层建筑看,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已占社会统治地位,劳动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由此也确立了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但我们的政治体制还有待改革,民主和法制两个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证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和实践意义,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坚持把马克思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另一方面,它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2.社会主要矛盾答:社会的主要矛盾产生于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集中表现。

任何社会都存在多种矛盾,其中主要矛盾决定并制约其他矛盾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内容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两个重要方面是:①一方面,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相当突出。

②另一方面,由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决定的人们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也发生了新变革,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不仅在质和量上都上了新层次,而且在内涵上大大扩展,从物质文化的需要扩展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进程中的转化,这样的转化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具体而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也不意味着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越大越好。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同时,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所以,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关键是要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整体质量,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有重要作用。

要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以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是指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现阶段存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形式及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和不够高的状况是分配方式呈现多样性的最深层次原因。

二、问答题1.为什么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参见本章概念题1。

(2)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①这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我国是从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因此形成了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化大生产不发达、商品经济落后的客观现实。

②这是由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性质决定的。

a.从生产关系看,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但我国对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等问题的认识还有待加深。

b.从上层建筑看,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已占社会统治地位,劳动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由此也确立了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但我们的政治体制还有待改革,民主和法制两个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①理论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通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这一重要论断不仅证明社会主义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几个不同的重要阶段,而且表明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正经历的阶段的特殊性。

从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因此,正确认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党制定基本路线、经济纲领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②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伟大的事业必须有伟大的理论做指导。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是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需要,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纠正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新变化?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进程中的转化,这样的转化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②经过长期探索,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大的实际的论断,这是对长期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③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不会总是处在同一个水平上,还会经历若干个具体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崭新的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a.一方面,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相当突出。

b.另一方面,由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决定的人们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也发生了新变革,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不仅在质和量上都上了新层次,而且在内涵上大大扩展,从物质文化的需要扩展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3)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①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