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文化传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文化传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博大精深的智慧,对于我们了解和认知中国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我们当代人的积极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始于古代,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化和完善。
其独特之处在于它融合了道德伦理、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多个方面的要素。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能够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价值。
1.历史记忆与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和传承。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它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根基,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保持坚守传统的底气。
2.道德伦理与人类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伦关系,注重道德伦理的培养和价值观念的引导。
儒家思想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价值观对于塑造我们的品格和人生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艺术美学与审美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美学体系而闻名于世。
不论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戏曲等,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和深意,并将其转化为对美的追求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人的积极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具有独特的价值,还对当代人的思维方式、人际交往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例子。
1.价值引领与行为规范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道德伦理理念和行为准则,对我们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我们时常面临各种诱惑和困惑,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则可以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和自律。
2.思维模式与创新能力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思考,鼓励人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源远流长,历经千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我们不仅需要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更需要不断弘扬、传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1、道德观念的创立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立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孔孟之道、阴阳五行、儒释道等思想体系,构筑了严谨的道德体系,这些道德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2、艺术与文学的丰富中华传统文化中艺术与文学十分丰富,包括诗歌、山水画、书法、音乐、戏曲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表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基石。
3、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靠世代相传,一直延续到了现代。
中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道德、习惯、思想等方面的特点,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DNA,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中华民族民众的行为和思想。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1、民族文化的自信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寄托,从历史的长河之中获得了生命、传播了历史,在日益丰富多彩的文化大家庭中被更丰富的内涵所充实和彰显。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加自信和自豪。
2、文化的交流与认同中华传统文化融合了多元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同时也是各文化交流的平台。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与认同,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人文关怀和人性共识中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道德观念、品德教育丰富多彩,这些思想和品德教育渗透着对人性的深刻关怀,注重人性的完善和升华,体现着人文关怀和人性共识。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1、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儒道思想、阴阳五行等理论,学者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动态和协调的关系,从文化层面对自然、人、社会的关联与统一展开有效的反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涵盖了文字、哲学、宗教、伦理道德、艺术、建筑、服饰、饮食等各个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形态,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道德准则。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的身份认同,进而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家庭观念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家庭观念,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传统中国人提倡孝顺父母、尊重长辈,传统的婚姻伦理也强调忠诚和责任。
这种家庭观念的传承和弘扬,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美好家园。
二、礼仪之道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礼节之道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尊重师长、友善待人、尊卑有序、讲究仪式等传统礼仪习俗,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之道。
通过学习和遵循这些礼仪之道,人们可以培养出优雅的仪态和从容的风度,增强社交能力和人格魅力。
三、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文化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义理、忠孝、礼仪等核心价值观,道家思想注重虚心谨慎、超然物外、自然至上,佛家思想倡导慈悲、般若、禅宗等修行方式。
这些思想文化对于塑造人们的品德修养和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四、艺术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传统包罗万象,涵盖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雕塑、建筑等各个领域。
如中国书法追求笔墨情致、指法腕力;中国绘画讲究意境气韵、笔墨浓淡;中国音乐舞蹈重视旋律韵律、动静结合。
这些艺术传统通过审美的方式,传递出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五、道德伦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伦理道德,提倡诚信守约、忠信正直、敬贤礼义。
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被传承和弘扬,为人们树立了正确的道德标杆和价值取向。
通过学习尊崇的伦理道德,可以使人们保持良好的品行和行为规范,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精神源泉,也是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已经逐渐淡漠,但是其所传承的精神和文化价值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现代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是由其所体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所确定的。
它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人文精神、艺术美学、哲学思想等等。
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的探讨: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人文精神,强调的是“仁爱”、“忠诚”、“孝道”、“尊老爱幼”等人与人之间的基本道德规范。
这些人文精神令人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人本主义,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将人的尊严和价值观念置于高位的价值体系。
艺术美学: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领域的贡献也相当丰富。
中国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都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
艺术的审美标准也早已经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塑造,以“神韵”、“气韵”、“藏韵”等表现手法为主要特征,强调了以“气质”和“境界”为核心的审美观。
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也值得探究。
尤其是儒家思想,其强调“和为贵”、“孔孟之道”、“礼”、“义”、“廉”等,为现代社会推崇和谐、公德、诚信以及共存等理念提供了借鉴。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并没有流失,只是它在新时代中得到了不同的应用和实现方式,因而又产生了新的现代意义。
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意义:社会和谐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和为贵”、“亲友互助”等观念,给了现代社会高效合作和人与人之间协调发展的基础,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价值观的升华:中国传统文化还在现代社会中对价值观的升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时代的中国人对待人际关系、家庭观念、文化认同等方面的价值观有更大的升华和修正,这使得中国传统精神更加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价值观的升华。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包括诗、书、画、乐、舞、戏、礼、法、文、教等多个方面。
它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具有深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也成为当今世界上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志和美丽名片,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价值在现代具有重要意义。
1. 传承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继承是中华民族资源的丰富保障。
历代先贤留下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针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文化遗产,不仅凝聚了先贤智慧,更继承了中华文明的传统,为后代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这些文化资源贯穿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每一阶段,但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代性,对于后代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都有着深远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不仅在守望传统的同时注重创新,助力中国文化的繁荣,更在国际舞台上为世界文化瑰宝的丰富展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2. 价值与意义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和文化价值。
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累积的文化智慧和文化观念,在为后代提供丰富文化资源的同时,也传递着优美的人文情感和精神寄托。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现在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塑造作用,它既能够引领社会风气走向积极向上,又能够引导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强大支持。
二、不断更新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断地更新和改造,使其持久地生存并有助于现代文化的发展。
现代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以独特的方法和理念,将传统美德融入到现实生活和现代价值中。
不论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现代《大学生活》中的“五四精神”、《论语》中的“以礼先人”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关键表现。
这些新时代的传承和创新,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也呈现出中国文化传统与时俱进的新面貌。
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妙的思想体系,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丰富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文化理念贯穿着传统哲学思想,强调和谐、秩序、平衡和自然,无论在道德规范、文学艺术、历史传承、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价值。
一、价值观传承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道德伦理观念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
从《论语》到《中庸》再到《大学》,这些经典蕴含着强烈的道德意识和人文情怀,代表了中国关于人性、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追求和探索。
这种道德观念不仅具备引领当代社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承传了数千年的文化精华,将其传承至今。
二、美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学、艺术方面都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
从古代的诗词到近代的小说,从汉唐的墨笔画到宋明的山水画,都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理念。
这些能成为千百年来文化传承的基石和极为重要的社会资本。
这种美学传承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的继承,更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日后的人们去感受和领会。
三、知识智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道德规范和美学成就,传承了千百年的知识智慧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易经》中,尽管文学性不强,但其中蕴含的哲理与智慧却是充满着独特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经验。
又如在《医学》方面,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的智慧结晶,其治疗方法之丰富、理论之深厚等方面都是世界学术史上无可比拟的。
这些传承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思考,具有珍贵的文化积淀和智慧资源,对我们当下和未来的探索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文化元素融合和和谐中国传统文化是由数百年来不断形成和发展的文化,融合了汉族、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
在这些文化元素的交流融合之中,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和谐。
例如,风俗习惯、民间音乐、服饰风尚等方面都有其特色,而中华文化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一世界唯一准确描述族群差异的规律,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有统计学准确数据支持的文化规律。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一、道德伦理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观念,提倡以仁爱和道义为核心的行为准则。
儒家思想强调的仁爱、忠诚、孝道等价值观,对于塑造个人品格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价值观不仅在古代社会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例如,仁爱的理念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孝道的观念可以增加家庭的凝聚力,而忠诚的信念可以提高组织的稳定性。
二、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
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符号,如中华优秀经典文学作品、古代建筑、音乐、绘画等,使人们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认同感,增强对民族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这种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推动民族发展和民族复兴。
三、智慧与创新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具有启迪和指导现代社会的价值。
比如儒家以“格物致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学术思想,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道家的自然观念和和谐思想,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同时,传统文化也可以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如中国的传统艺术和工艺品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创造性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四、跨文化沟通与和谐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跨文化交流与对话提供了桥梁和纽带。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继续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具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增进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和谐发展。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深远的现代意义。
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其强调的道德伦理价值、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智慧与创新价值以及跨文化沟通与和谐发展等方面。
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不断得到重视和挖掘,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中国文化传承创新、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传承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传统文化通过千百年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些传统文化在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并对现代社会产生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并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遗产。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1. 价值观念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仁爱、孝顺、谦虚和诚信等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敬老尊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尊重和孝顺长辈,培养了社会中的家庭美德和社会责任感。
2. 艺术与文学的独特魅力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学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
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和戏曲等艺术形式,展示了华夏民族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描绘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精深的人生哲理,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3. 社会制度的延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社会制度,如家族观念、长幼尊卑和礼仪习俗,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至关重要。
这些传统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调节了人际关系,维护了社会的和谐。
例如,家族观念强调亲情和家庭的凝聚力,为家族的延续和家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基础。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1. 教育体系的改革中国的教育体系应将传统文化的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
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外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此外,通过设立相关专业和研究机构,推动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2. 传统文化的推广与普及利用现代化的传媒平台,如电视、互联网等,广泛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电视节目、网络文化产品等形式,向国内外观众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保护文化遗产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包括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和古籍文献等。
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加强对古建筑的修缮和维护,保护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对古籍文献的修复和数字化保存等。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价值。
它不仅是我们民族自身的文化之根,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历史传承、文化认同、思想精髓和道德伦理等方面,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一、历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它通过久远的历史传承,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智慧。
例如,经典文化作品,如《诗经》、《论语》、《道德经》等,不仅体现了古代智慧,也为后世传承了美好的文化传统。
这些文化遗产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使我们的文化更加有根有源。
二、文化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符号和象征,如龙、凤、孔子、孔庙等,这些符号和象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认同。
这种文化认同不仅反映了我们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了我们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和敬仰。
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身份,同时也能够与其他民族进行文化交流与对话,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三、思想精髓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而深邃的思想精髓,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
这些思想体系不仅为中国人民赋予了生活智慧和道德准则,也对世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儒家思想倡导“仁爱”、“中庸”,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关系;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佛教思想强调慈悲、智慧和超越苦难的境界。
这些思想精髓对于塑造人的品德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四、道德伦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人民对道德的高度重视。
儒家思想提倡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准则,注重个人修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这种积极的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对于我们个体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传统文化中也有丰富的道德经典和故事,如《左传》中的“以礼治国”、《论语》中的“学而优则仕”,这些经典故事对于人们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起到了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认同意义,还承载了智慧的思想精髓和积极的道德伦理。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包括:
1. 尊敬长辈和家庭观念:家庭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尊敬长辈和重视家庭责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念。
2. 忠诚和孝道:忠诚于国家、家族、朋友和职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念。
3. 礼仪和礼节:中国文化强调尊重他人,并通过礼仪和礼节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4. 合作和集体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并鼓励人们共同合作和相互帮助。
5. 勤劳和勇敢:中国文化中,勤劳和勇敢是被高度赞赏的品质。
6. 谦虚和谨慎:中国传统文化中,谦虚和谨慎被视为美德,人们应该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7. 信仰和宗教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各种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宗教观念对于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影响。
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在中国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在家庭、教育和社交场合中,人们仍然秉持着这些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等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核心价值观体系。
这些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被广大民众所崇尚和传承。
二、仁爱和人伦关系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是一种基本的价值观。
通过儒家思想的倡导,中国人强调个体与社会间的相互关系,崇尚家庭和睦、乡邻和谐、社会和谐等思想。
人们被教导要尊重老人、爱护子女、关心亲友,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道义义务。
这种以人为本、注重人际关系的价值观,为中国社会的形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和谐与平衡的价值观和谐与平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中国人认为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平衡和和谐,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统一。
与此相应,中国的儒家思想倡导“中庸之道”,即遵循适度,避免极端,以保持社会秩序的平衡和谐。
这种价值观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四、诚信和道德的价值观诚信和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在中国古代,诚信被视为最基本的美德,人们被教导要保持真实、诚实和守信。
中国人注重忠诚、尊重、守信、承诺等价值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道德准则。
这种价值观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孝顺和家庭观念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和家庭观念被视为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中国,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被广泛奉行。
中国人将家庭视为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单位,重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
这种家庭观念不仅体现在家庭内部的亲情关系上,也扩展到了社会关系中。
尊敬师长、关心亲友、帮助他人等都是中国人对于家庭观念的体现。
六、尊重传统和历史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传统和历史也是核心价值观之一。
中国人历来尊重传统文化,看重历史的沉淀和积淀。
对于祖先的敬重、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一直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当代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1. 孝道文化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孝顺父母”的价值观。
中国人认为孝顺父母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行为,同时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
孝道文化可以让人们更加注重家庭、更加重视亲情,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和谐文化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心价值观,中国人认为和谐是生活中最基本的要求。
和谐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和谐文化可以让人们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这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3. 中医文化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医学、养生、保健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中医文化具有“针灸、汤药、按摩、气功”等不同疗法,通过根据人的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人们调节身体机能,提升身体免疫力,这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很大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1. 提升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的再次振兴可以让人们更加有自信心,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2. 促进社会和谐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谐文化在今天的社会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可以让人们理解“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以及包容和尊重,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3. 传承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不断发扬光大,传承文化遗产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拥抱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发挥创新的力量,不断推进社会进步。
4. 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中包括着独特的美学,哲学,道德和精神等元素,分享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全球文化多样性的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价值意义及对策
当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价值意义及对策一、传统文化传承的价值意义1. 历史记忆的延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记忆,是对历史文化积淀的传承。
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有助于凝聚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人文精神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包括孝道、礼法、仁爱等。
这些精神价值是中国社会长期发展积累的智慧结晶,对于引导人们秉持正确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具有巨大意义。
3. 社会治理的参考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社会治理及国家治理有着独特的启迪作用。
通过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思想和方法,可以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4. 文化自信的塑造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塑造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拥有自身文化底蕴的国家文化自信的内在需求,是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二、传统文化传承所面临的挑战1. 社会变革带来的冲击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种变革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巨大冲击。
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有所下降。
2. 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现代生活节奏快、信息多,人们往往更加倾向于接受外来文化,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种现象在年轻人中尤为普遍,他们更喜欢追求时尚、新潮,传统文化的魅力被忽视。
3. 传统文化传承机构的不足传统文化传承需要有一系列的教育、研究、传播和体验机构来进行支持,但目前这方面的机构相对不足,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受到了制约。
1. 增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意识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从教育入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使之成为学生的文化基础和道德养分。
2. 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方式在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利用互联网、数字媒体等新技术手段进行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增加传承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价值意义。
它涵盖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包括哲学思想、经典著作、礼仪习俗、传统艺术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虽然受到了许多新的文化影响,但它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断为当代中国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原则。
以下将从思想观念、道德伦理、社会价值、文化认同和审美修养等方面,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观念丰富多样,体现着中国人的智慧和深邃的思考。
例如,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忠诚、孝道等道德品质,强调个体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道家思想倡导顺应自然、返璞归真,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修养。
佛教思想强调悟性觉悟、无我无执,关注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这些哲学思想观念,为塑造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思考和借鉴的方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弘扬美德。
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忠诚”等道德观念,使人们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真挚的情感。
中国传统文化还崇尚孝道,尊重老人,维系着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这种道德伦理观念的传承使中国人保持了一种善良、体贴和有责任感的品质,为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坚实的道德支撑。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凝聚了丰富的社会价值观。
作为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映,传统文化透露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品质。
传统文化强调和谐,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平衡和谐。
传统文化还强调家庭观念,注重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这种社会的价值观,使人们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保持公正、友善和合作,为社会稳定和繁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它涵盖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承载了中国人民团结、创造和奋斗的历史记忆。
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使中国人民保持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为中国人民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发展。
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有许多方面,以下仅列举其中一些:
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
2.知行合一观: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
3.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精神世界,鄙视贪婪与粗俗的物欲。
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
4.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
5.追求真理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
古人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
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6.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
上述种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地的一部分,仅此就足以体现中
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一、仁爱和仁义仁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以人为本、关心他人、宽容、慈悲和付出。
仁爱是以心为本的道德原则,它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互助、团结。
仁义是对人性的基本要求,是追求和谐、平等、公正的道德准则。
二、礼和道德礼是一种对待他人的规范行为,是尊敬他人、重视他人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恭敬、尊重、友善、和谐的行为方式,使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和睦的关系。
道德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守信用、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它是社会和个人道德规范的基础。
三、忠诚和孝道忠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忠诚强调对国家、对组织、对家庭的忠诚,是对集体、对事业的忠心耿耿。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之一,它强调对父母的尊重和奉养,是对家庭伦理和尊重长辈的重要体现。
四、智慧和谦逊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知识、尊重智者的核心价值观。
智慧是追求真理、追求才能的力量,倡导学识渊博、丰富阅历的人。
谦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它强调谦虚、谦让、不自满,是对自我克制和礼仪的表现。
五、公正和公平公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公正、公平、正义的原则。
公正是对待他人、对待事物给予正当评价和处理的准则,是追求公共利益、社会公平的基础。
六、情理和诚信情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应该尊重、理解、关心他人的情感和思想。
情理主张不以私利为准绳,而是要有同情心、爱心和互动。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它是对他人真诚、诚实、守信用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对人性的基本要求,追求和谐、平等、公正等道德准则,强调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爱、道德行为以及社会公平与正义。
这些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当代意义由于历史的曲折变迁,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诸多风霜和波折,但其深厚的历史根基和独特的文化特色仍然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中积淀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将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感凝聚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和智慧力量。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1.培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石,其沉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历程,包括国学、古籍、经典、礼仪、节日等方面的内容。
从“大一统的文化脉络”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推动了中国文明的繁荣与进步,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中国正面临着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价值认同的挑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就体现在了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培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以达到对接当代文化的目的。
2.传递优秀的人类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例如,经典著作《礼记》所体现的思想体系为治理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基础;《易经》所阐述的哲学思想,为现代文化传承提供了参照和借鉴;尚武的文化精神萌芽于周朝,至今仍然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继承并得以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朴实、深邃、寓意深刻,蕴含的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和道德价值为现代文明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3.维护和谐稳定社会中国的传统礼乐文化非常注重个体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通过习俗、禮儀等规范行为,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协调。
例如,传统的“敬老尊贤”、“和睦相处”等观念的传承,使人们在日常的交往中遵守尊老爱幼,尊重长者、欣赏少年,维护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活,更好地与他人和睦相处。
同时,在传统文化中还有诸多关注环境保护、反腐倡廉等方面的观念,这些现在的社会也需要借鉴和发扬。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1.推动文化创新与创意产业发展当下的创意经济带动了创意文化的发展,而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样可以为这个领域的发展注入创新的力量。
当前,许多文化产业都启发自中国传统文化,如民间艺术、手工艺制品、宗教圣物等产业,都是传统文化活化利用的产物。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8000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并得到传承的一系列思想、价值观念、文艺表现、文化规范等文化形态。
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智慧和精神财富,具有无穷的历史价值。
中国的诸多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道德经》等,成为全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思想遗产;宋元明清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则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传统文化也蕴含了对于社会、家庭、个人的思考和尊重,这些都是历史上所留下的贵重文化遗产,值得珍爱和传承。
2.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中国的传统文化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绘画、书法等艺术形态,其中包含的美学价值深远而广泛。
传统文化提倡“以德养文”,注重人文精神和艺术的内涵,以人为本、以情为基础,体现了一种具有人文关怀和深刻的精神体验,正是中国传统古典文学和艺术的重要特征。
例如,中国古典诗词、文言小说、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都注重表现人性的内在情感,并将人的情感与审美形式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深刻的思想和感受,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强调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也体现了一种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特征。
3.传统文化的道德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自律,重视培养孝顺、勤俭、诚信、责任感等一系列传统道德观念。
这些道德观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的一种伦理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卓越。
例如,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孝道的传承与实践是中华文明的特征,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因此,中华民族也自古以来一直讲究孝道,并将其变成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道德伦理。
4.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承载着一种社会价值,对于当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传播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传播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与精神的结晶。
发展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以下价值:
1. 传承历史记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展和传播,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传承历史记忆,保持对祖先智慧的敬仰与尊重。
2. 增进文化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发展和传播可以增进人们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筑牢文化自觉。
3. 抵御外来文化冲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可以增强中国人民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并对外来文化保持警惕,从而有效抵御外来文化冲击,保护和维护本土文化的独特性。
4. 提升国际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发展和传播可以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声誉和地位,增进与其他国家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5. 培养人文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人文价值观,包括仁爱、诚信、孝顺、忍耐等,通过发展和传播可以培养人们的人文素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
6. 推动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通过发展和传播可以为当代创新提供启发和激励,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播的价值在于传承历史记忆、增进文化认同、抵御外来文化冲击、提升国际影响力、培养人文素养以及推动创新发展。
这些价值将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与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页>热点论坛>文化论坛>中华传统文化究竟价值何在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理事甘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到了当代中华儿女的肩上。
这个判断肯定是正确的,然而,如果不能明确地回答“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究竟何在”这个问题,便不能明确地回答“为什么要弘扬”、“弘扬什么”以及“怎样弘扬”等一系列问题,那么,上述判断便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所以,只有弄清中华传统文化的确切价值,才能谈得上“弘扬”的问题。
一、当代中国人如何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人怀疑,其实,相当多的中国人并不持肯定态度,而在那些倾向于肯定的人群中也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真正明确中华传统文化巨大价值和伟大意义的人可以说微乎其微。
当代中国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敝履类、泛泛类、古董类、历史类、实用类。
所谓“敝履类”,就是视中华传统文化若敝履,扔之犹恐不及,就别谈什么价值不价值了。
这类人又可分为精英型和附和型。
所谓“精英型”,即主张全盘西化的人;所谓“附和型”,即盲目跟着别人崇洋媚外的人。
在他们的眼中,外国的什么都好,中国的什么都糟。
在这一类人看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简直是“痴人说梦”、“荒唐可笑”。
“精英型”在专家、学者中占有一定比例;“附和型”则在一般市民和小青年中占有很大比例。
所谓“泛泛类”,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知之泛泛的人。
他们嘴里念叨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但若问他们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究竟怎样弘扬?他们便只好“枉顾左右而言它”了。
这类人在那些平庸的官员中几乎比比皆是。
所谓“古董类”,就是把中华传统文化视为古董的人。
他们很清楚甚至很精通中华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积极收藏,经常品玩,作为传家之宝,但也仅此而已;也有的用以牟取财利,发家致富。
前者主要是殷实的文化人;后者则是一般的古董商。
所谓“历史类”,就是把中华传统文化看作历史文物的人。
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深知其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
他们不仅自己搞研究,而且大声呼吁社会妥善保护之。
这类人主要是国学素养很深又富有爱国激情的人。
他们很值得尊敬,但可惜的是,他们只清楚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却不大清楚中华传统文化在整个人类社会现实与未来中所具有的极其重大的意义。
用形象的语言表述,他们把中华传统文化当作了“夕阳文化”,竭尽全力地加以挽留,却恨无回天之力,因而往往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悲壮感慨。
他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确实发挥了“保护”之力,却难以建树“弘扬”之功。
所谓“实用类”,就是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部分内容结合现实社会的需要加以开发的人。
他们对传统的文学、艺术、工艺、建筑、饮食、服饰、医药、养生有很深的研究,他们的开发也很有成效,并且已逐步为世界所承认。
他们的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然而,其意义毕竟是有限的,因为,所有这些都算不上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也不可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上全人类主流文化的地位。
以上,便是现代中国人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状况。
如果仅止于此,这“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者根本无从谈起(前四类),或者只能敲敲边鼓而唱不成大戏(第五类)。
所以,必须弄清中华传统文化根本价值之所在,弄清它在整个人类社会现实与未来的重大意义?才能真正弄清应当弘扬什么以及应当怎样弘扬的问题。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是什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古往今来,已经融汇成一派浩瀚的巨流。
在这巨流之中,那亘古不绝、一脉相承的精魂究竟是什么?那就是上应天理、下合人伦、贯穿于万事万物之根本的一个“和”字。
“和”,乃和平、和解、和睦、和谐、和乐、和美、和合、和祥之谓也。
这种“和”的思想,在我们儒、释、道、医、易的诸多典籍中,不仅随处可见,而且正是所有这些典籍的核心与灵魂。
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无论哲学、医学、文学、武学、农学、商学、社会学、伦理学,还是各种艺术,都以“和”为一贯的主流、最高的境界。
所以李大钊先生有言,东方文明“为与自然和解、与同类和解之文明”(《东西文明根本之异同》)。
这种“和”的哲理,充分体现在道家的“无为”思想、儒家的“仁义”思想和佛家的“慈悲”精神之中;而最形象而生动的表述,则要算“太极图”——阴阳鱼合抱、互含,两条鱼的内边天衣无缝,两条鱼的外边是为正圆。
这个“太极图”告诉我们:第一,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面;第二,两个对立面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三,两个对立面的协调吻合,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在这三点内涵中,以第三点内涵最为重要,因为从中可以引申出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统一体之中,凡是有利于对方的,便有利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利于自身;反之,凡是有损于对方的,便有损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损于自身。
这就是我从“太极图”内涵演绎而来的“太极和谐原理”。
这个“太极和谐原理”,无论对于一个家庭、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还是对于个人之间、家庭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乃至人类与自然之间,都是广泛适用、概莫能外的。
从这个“太极和谐原理”去观察世界,可谓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
哲和,则哲理圆融;医和,则医道入神;文和,则文风俊雅;武和,则武德纯正;农和,则农耕适宜;商和,则商誉隆盛;人和,则相濡以沫;事和,则相辅相成;声和,则悦耳动听;色和,则悦目赏心;身和,则血脉通畅;心和,则怡乐安祥……故人类与自然应当和,人类本身应当和,每个人的身心也应当和,唯此才是顺应自然法则之正道。
这种“和”的精魂,是伟大炎黄始祖肇造的基因,是我们东方文明固有的特质。
它看似柔弱而实则强劲,它具有无所不包的融合性与无所不至的渗透性。
正如《老子》所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也正所谓“不拒抔土,乃成高山;不捐细流,方为大海。
”正因为这“和”的精魂,悠悠五千年中华文化便如黄河、长江,发源于灵气氤氲的凌云高山,奔腾于气势雄浑的千仞峡谷,融合了八方来汇的千溪百川,蜿蜒而不阻,曲折而必伸,始终以其不凝不滞、磅礴浩荡的气派东流到海。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究竟何在?要谈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就必须将它与西方文明作一番比较,没有比较便无以鉴别。
上面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在于一个“和”字,那么,西方文明的特质又在于何处呢?西方文明的特质刚好与中华文化相反,在于一个“争”字。
因为,西方文明强调突出个人,强调物质财富。
而强调突出个人,务求一枝独秀,必然导致人与人的争斗;强调物质财富,追逐奢侈豪华,必然导致人与自然的争斗。
对于这种“争”的哲学,其利弊可以用14个字来概括:获显利而伏隐患,得近利而播远忧。
正是由于这种“显利”和“近利”的驱动,包含“争”的特质的西方文明得以盛行于世。
经过三百多年“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年所伏的“隐患”渐渐显化为“明患”,历年所播的“远忧”渐渐进逼为“近忧”,才造成目前这种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以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为什么提出“可持续发展”?不就因为此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吗?为什么纷纷要求“回归自然”?不就因为人们越来越深切地体验到繁华的弊端,转而怀念和向往昔日横遭破坏的淳朴与安宁吗?为什么大声疾呼“救救地球”?不就因为各种危机的态势已经岌岌可危了吗?为了对付这些危机,世界各国已经投入了巨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这些危机继续恶化的势头。
原因何在呢?就在于没有能够从观念上彻底地化争斗为和解——虽然有所“和解”的举措,但总的还是在唱着“争斗”的老调。
可以断言,只要人类依旧热衷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争斗,人类就绝不可能从危机的泥潭中解脱出来。
而要想彻底地化争斗为和解,就必须高扬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固有的“和”的精义。
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这同时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并非“夕阳文化”,而是生机不竭的“朝阳文化”。
21世纪不仅是东西方文化合流的世纪,而且应当是从“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转向“以东方文化为主流”的世纪。
惟有如此,才能实现恩格斯所主张的“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03页),从而化解各种危机,缔造一个和平和睦、融融乐乐的人类理想社会。
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全球炎黄子孙共同的历史使命。
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才能得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到了当代中华儿女的肩上。
”这样的判断。
需要强调两点:所谓“以东方文化为主流”,绝非意味着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征服”,而是意味着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融汇”。
因为,东方文化的特质在于“和”,是包容性的。
所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不等于全部的中华文化,而是指剔除了糟粕的精华部分。
如何鉴别精华与糟粕?根本的一条,就看是否符合“和”的精义——凡是不具备“和”的精魂的,便是已经死亡的躯壳,便是已经腐朽的糟粕。
一旦明确了弘扬什么的问题,那如何弘扬的问题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就是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广泛交流,透彻地阐释中华文化“和”的特质及其对于化解当代人类各种危机的决定性意义,逐步达成“和”的共识,从而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学、艺术、环境保护、生态优化、发展模式、生活方式、道德伦理、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积极地化争斗为和解,以求实现恩格斯所主张的“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最终缔造一个和睦、和谐、和祥、和乐的人类理想社会。
也就是说,只要让各个国家的学术界、政界和广大民众真正认识到中华文化“和”的特质及其对于化解各种危机、缔造美好前程的根本意义,人类社会的和睦、和谐、和祥、和乐,便会像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般自然而然地实现了。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恩威集团电子商务部网站制作:恩威集团电子商务部 E-mail:邮编: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