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课教学设计(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课教学设计(张)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课教学设计
四甲初级中学地理科张健健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运用有关资料说出亚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以及亚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
不平衡的,能用实例说明亚洲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亚洲自然环境特征的主要表现
2、训练学生运用不同类型的地图和相关资料,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归纳,互动反馈
教学用具:复习课件,复习学案,地理图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检验
步骤方法:读图答题(所用地图)回答问题
1 读下图,并完成图下填空
1、亚洲绝大部分位于半球(东西半球)、半球(南北半球)(1)大陆:亚洲位于大陆的部。

(2)大洲:亚洲西北连 D 洲,西南是E 洲,东北是 F 洲,南望G 洲
(3)洲界: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H 山脉,I 河,J 海,K 山脉,L 海,
海峡。

亚非两洲分界线是M 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两洲分界线是N 海峡(4)海洋:亚洲北临 A 洋,南临B 洋,东临C 洋(5)山脉:7 ;8 ;
1。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课导学案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课导学案

青藏高原——最高的大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大的山脉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平原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半岛
二、能力训练:(8分钟)
1.亚洲最大的平原是:()
A.西西伯里亚平原
B.华北平原
C.印度河平原
D.东北平原
2.亚洲地势特点是:()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四周高,中部低
3.夏季风强的年份,亚洲东部和南部可能出现的灾害天气是:()
A.霜冻
B.旱灾
C.涝灾
D.焚风
4.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5.非洲最主要的气候是:()
A.热带气候
B. 温带气候
C.寒带气候
D.亚热带气候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西伯里亚──热带干旱草原
B.沙特阿拉伯──气候严寒
C.也门──气候湿热,多河湖
D.日本──多地震
7.世界陆地最低点:() A.里海 B.死海 C.地中海 D.黑海
8.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聚居的高脚屋,长达200米。

这样的生活习惯受下列哪些自然条件或民族习俗的影响:()
A.山坡地区
B.气候
湿热,人们过着聚居生活
C.气候严寒
D.热带
干旱,人们过着游牧生活
三、能力提升:(12分钟)
1.读“亚洲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课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课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课教案复习内容:亚洲的位置、地形、气候。

复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总结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主要地形区、河流及与地形的关系。

3、根据亚洲气候图归纳亚洲主要气候类型,特点以及成因,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地理的情感。

复习重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特点,河流与地形的关系。

2、亚洲气候类型、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复习难点: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2、亚洲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启发讲解法教具准备:课件、图文资料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欣赏歌曲《亚洲雄风》,以及亚洲壮丽山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请大家自学书中2至4页,解决以下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2至4页的图文,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三、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读图并在组内交流讨论,完成手中题卡上的问题。

(一)亚洲的地形与河流1、学生读图,找出亚洲主要地形区及河流,组内讨论交流完成题卡。

2、学生汇报,总结。

(二)亚洲的气候请大家看图,并思考。

1、学生找出亚洲的气候类型,组内交流讨论,完成题卡问题。

2、学生汇报,总结。

3、师生共同总结:四、课堂小结说说自己的收获五、大显身手六、教师寄语学习要注意方法,希望大家能把认识亚洲的方法运用到认识其他大洲。

七、板书设计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半球地理位置海陆经纬度范围地形:地势:河流:气候:八、教学设计意图。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复习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复习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课教案设计方法指导自然地理特征: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人文地理特征:人口、交通、农业、工业。

教材梳理一、自然地理特征1.亚洲的位置:(1)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______半球和______半球。

(2)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10°S~80°N之间,地跨热带、_________带和_________带。

(3)海陆位置:位于________大陆东部,东临______洋。

方法:描述某区域的地理位置,一般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方面进行分析。

2.亚洲的地形:(1)地形区:中部是______ 和______高原,四周是西西伯利亚平原、______高原、______山地、东北平原、______平原、______平原、德干高原、______平原、伊朗高原。

(2)地势特征:________高,________低。

3.亚洲的河流:(1)河流:北冰洋水系:_____ 河、______河、______河;太平洋水系:______河、____ 江、______ 河;印度洋水系:______ 河、______ 河。

(2)分布特征:发源于中部的________,呈________状注入周边的海洋。

4.亚洲的气候:(1)9种气候:热带:①______气候、④______气候、⑤______气候;寒带:③______气候;温带大陆东岸:⑥______气候、⑦______气候,温带大陆西岸:②______气候,温带大陆内陆:⑧______气候;其他:⑨______ 气候。

(2)特征:气候________、________分布广、________显著。

二、人文地理特征(1)地理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①____亚、②____亚、③____亚、④____亚、⑤______亚、⑥____亚6 个地区。

(2)主要国家:⑦_____、⑧_____、⑨_____、⑩_______。

优教:《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学案

优教:《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学案

第六章亚洲1.位置: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_____半球、_____半球。

纬度位置: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带、______带、_____带。

海陆位置:东临A_____洋,南临B_____洋,北临C______洋,西邻D_____洲。

2.范围:西北:以E________山、乌拉尔河、F________,大高加索山脉和G______海峡与D_____洲为界。

东北:以H__________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西南:以I____________运河与非洲为界。

东南:隔海与________洲相望。

3.世界第一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亚洲6大分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由图可知,地形以_____________为主,地势特点:地面起伏较大,_______高,_____低5.河流: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注入北冰洋④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⑦_______注入太平洋⑧_______⑨_______注入印度洋。

4.由图可知,受地势影响,河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5.气候:(1)气候类型:ABCDEFGHI由此总结出亚洲气候特征:①②③(2)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_______和______,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地理: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地理: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考点说明一、自然环境1、学会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

2、了解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识记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流及其分布。

3、理解亚洲的气候主要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4、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分析亚洲地形、气候、河流间的关系。

二、人文环境1、识记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

理解东亚、东南亚、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2、理解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3、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理解亚洲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经典例题例读“亚洲的范围图”,回答:(1)从经纬度位置来看,亚洲主要位于半球(东、西半球)和半球(南、北半球)。

(2)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邻 F 洋,北临H洋,西南毗邻G 洋。

(3)亚洲西北方向以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海和海峡与B 洲为界。

(4)亚洲西南以运河与C 洲接壤。

南面与E洲隔海相望。

(5)亚洲在东北方向以海峡与D 洲为界。

评析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学生通过读图,判断大洲地理位置的技能。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来说明某一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

进而了解在特定位置影响下的环境要素,分析地理现象,归纳地理规律,渗透地理定位的思想。

答案(1)东、北(2)F太平洋、H北冰洋、 G印度洋。

(3)乌拉尔、黑、土耳其、B欧(4)苏伊士、C非、E大洋(5)白令、D北美自主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是小组讨论时各组员对亚洲的认识,请作为组长的你帮助大家指出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B.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C. 亚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D. 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多的大洲2、请你帮小明从下列风景明信片中挑选一张亚洲风光的()A. 喜马拉雅山B. 安第斯山C. 阿尔卑斯山D.大分水岭3、指出分布在亚洲的下列各民族中,不属于黄种人的民族是:()A.马来人 B.蒙古人 C.印度人 D.朝鲜人4、由于东西距离广大,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A. 热带雨林气候B. 极地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温带大性气候5、爱斯基摩人身着毛皮服装,住冰屋,以雪橇为主要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是()A.宗教传统 B.寒冷的自然条件C.高温的气候D.追逐时尚6、中国位于亚洲分区中的()A. 东亚B. 东南亚C. 西亚D. 北亚7、世界陆地最低点位于()A. 里海B. 死海C. 贝加尔湖D. 吐鲁番盆地8、位于亚洲的发达国家是()A. 中国B. 日本C. 美国D. 英国9、世界平均海拔最高,又有“世界屋脊”美誉的高原是()A.青藏高原B.帕米尔高原C. 巴西高原D.南非高原10、玲玲在复习时把各大洲的气候资料混淆在一起,请你帮她找出不是亚洲气候特点的资料()A.气候复杂多样B. 季风气候显著C.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D. 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二、读图综合题11、读下面两幅海岛示意图,分析回答:(1)A岛位于(南或北)半球;B岛位于五带中的带。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学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学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课学案学习目标: 1、我能熟知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我能熟知亚洲的地形、地势、河流、气候特点。

3、我会运用亚洲的知识点解答亚洲各类题型。

一、合作完成:构建知识框架1、气候。

(除气候和________气候外,其他气候类型都有分布)2、性特征显著。

(气候分布最广)3、气候典型。

(亚洲东部自南向北分别是气候、气候和气候。

1、地形以、为主,2、地面起伏,高低悬殊。

3、地势。

受影响,河流呈状分布,流向周边海洋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地形河流湖泊特点主要的地形区世界最高的高原——;世界最雄伟的山脉——;世界最高峰———;世界陆地最低点——。

河流特点主要的河流湖世界最深的湖泊——;世界最大的咸水湖——;世界含盐度最高的湖泊——;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南至以南,跨、、三带。

2、海陆位置:东临,北临,南临,西与洲相连,西南与洲为邻,东北隔海峡与洲相望。

3、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半球和半球。

1、称为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_________2、亚洲按照地理方位可分为东亚、东南亚、______、_______、______和北亚6各地区世界第一大洲二、小试牛刀选择题:亚洲面积广大,自然环境复杂。

读亚洲地形简图,完成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代表的是太平洋B. I代表的是欧洲C. G代表的是台湾海峡D. E代表的是黄土高原2、有关亚洲地形、气候和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纬度的E地气温比J地低B.亚洲地势中间低四周高C.亚洲的许多大河下游流速缓慢,多峡谷D. H地气候为热带季风气3.据图判断亚洲北部的地势特征是A.西高东低B.东高西低C.南高北低D.北高南低下图是“亚洲气候类型图”,读图,完成下题。

4.③气候区降水稀少,而⑥气候区终年多雨,导致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洋流5.图中⑤-⑧四种气候类型中,气温年较差和气温日较差均最大的是A.⑤B.⑥C.⑦D.⑧6.南亚地区的盛行季风如图中所示的风向时A.漠河冰天雪地B.新德里高温多雨C.是南极科考最佳季节D.塔里木河正值结冰期综合题:读“亚洲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案

第六章复习案复习目标:1、复习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征。

2、巩固亚洲的人口和国家情况。

3、进一步了解地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预习案———体系自主构建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1、亚洲位置:纬度位置:地跨寒、、热三带海陆位置: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以、为主2、亚洲地形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高低气候3、亚洲气候气候显著。

多发源于,呈状流向周边海洋4、亚洲河流区面积广大主要河流:河、湄公河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5、亚洲人口亚、东南亚、亚是人口稠密区探究案——重难点合作探讨:探究一:读亚洲大陆沿300N地形剖面图,回答1——3题:1、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是:A. 青藏高原巴西高原恒河平原大西洋B. 青藏高原阿拉伯高原恒河平原太平洋C. 阿拉伯高原巴西高原印度河平原大西洋D. 阿拉伯高原青藏高原印度河平原太平洋2、亚洲的地势特点是:A. 中间高、两边低B. 中间高、四周低C. 东西低、南北高D. 中国高、伊朗低3、受地势影响,亚洲河流A. 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B. 呈环状围绕着青藏高原。

C. 呈放射状从四周流向中心。

D. 由东向西流。

探究二:读下面的“亚洲气候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降水最多的是气候。

3、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失的是气候和气候。

4、东经120度经线和北回归线相比,经过的气候类型较多的是线。

5、关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北跨纬度大,东西距海远近差异大B、河湖众多,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C、植被类型众多,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D、地形复杂起伏大,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复习检测:5、亚洲是世界上、、的大洲。

6、亚洲的地形特点是。

亚洲的河流大多是从中部发源,流向四周的海洋。

7、亚洲的气候的特点是、、。

8、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其中,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六个。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课题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掌握亚洲的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2.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3.简述亚洲的地形对河流、气候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知道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亚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一、考点梳理1、亚洲(图中A)的位置(1)半球位置: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2)纬度位置:亚洲大至位于11°S——81°N,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3)海陆位置:亚洲西北隔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B)相连;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C)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D)为界;东南隔海与大洋洲(E)相望;东临太平洋(F)、北邻北冰洋(H)、南邻印度洋(G)。

2、亚洲的地形(1)亚洲的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2)受地势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其中,长江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恒河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3、亚洲的气候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A: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E:热带季风气候 F:亚热带季风气候 G:温带季风气候 H:极地气候 I:热带雨林气候)(2)季风气候显著(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最广、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3)大陆性气候分布广(A)二、巩固练习1、亚洲的地势特点是()A、西高东低B、南高北低C、中部高四周低D、中部低四周高2、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带雨林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右图是“世界部分地区简图”,读图回答3-4题。

3、与亚洲在陆地上接壤的大洲是A.欧洲、非洲B.非洲、北美洲C.欧洲、北美洲D.欧洲、大洋州4、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不包括...()A.苏伊士运河 B.土耳其海峡C.马六甲海峡 D.白令海峡5、2008年12月26日下午13时45分,我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三亚启程,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导学案

课题: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班组名姓名日期:月日编号01一、旅游目标: 1、亚洲的位置、范围。

2、亚洲的地理分区。

3、通过分析我们生活的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二、学习策略:导学流程学法指导学习流程与学习内容自研提示、互助策略、展示方案一、自研自探——自赏旅游景点(20分钟)景点一:雄踞东方的大洲1、亚洲的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半球和半球。

2、亚洲的海陆位置:北临洋,东临洋,南临洋。

西北、西南分别与洲和洲相邻,东北、东南分别与洲和洲隔海相望。

3、亚洲的经纬度位置:亚洲北部约达、南部达,经度位置在与之间。

景点二:世界第一大洲1、七大洲面积排列顺序:(由大至小)。

2、思考总结亚洲堪称“世界第一大洲”的理由。

(1)(2)(3)景点三:亚洲的地理分区1、按照,可把亚洲分为个地区它们是、、、、、。

2、中国属于那个分区?位于东亚的国家还有、、、四国。

3、读图6.6,思考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完成连线题。

西亚沙特阿拉伯贝都因人住长屋穿毛皮服装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达雅克人住木屋穿宽大长袍自研提示景点一:阅读课本P2—3,结合图6.1,图6.2,找出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景点二:阅读课文P4,结合图6.4,了解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排位,找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理由。

景点三:研读课本P4—5内容,结合图 6.5和6.6,思考亚洲有哪些地理分区、各区域主要有哪些国家,以及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

互助策略1、地理大组长组织组员核对自研成果。

2、重点讨论旅游论谈中的题目。

展示方案北亚东西伯利亚亚库特人住帐篷气候湿热4、小结: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的成因是: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二、旅游论谈:合作交流(8分钟)、展示提升(12分钟)1、回顾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结合图6.1分析亚洲为什么主要在东半球和北半球吗?2、在图6.2中找出亚洲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最西端,并分析亚洲北部约为北纬81°,南部达南纬11°,经度位置约在东经26°至西经170°之间,这些数据是怎么得来的。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章复习》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地理人教七年级下册】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章复习》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地理人教七年级下册】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件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和河流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举例说明亚洲的地大物博。

【教学难点】认识亚洲的六大地理分区,能理解和辨认亚洲不同分区的位置与自然环境特征的关系。

【教学策略】本章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内容的第一章,因此教学活动应重视对学生以及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章及主要内容是在地图上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图来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

同时让学生积极讨论,扩展思维,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刚开始从上册的总论内容转入区域内容的学习,对于刚刚开始学习区域地理的学生们来说,很难抓住区域地理的思路,而本章节恰好是过渡部分,可以让学生了解分析某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的思路和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流程三个任务,分别是从不同方面来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从面积,跨经纬度,和亚洲分区。

问答过程中教师依次展示PPT图片动画,请学生来填空缺处答案。

主。

以图片动画展示为主,图文结合便于学生记忆。

攻克难点教师:以下问题为重难点攻关,每项任务均2分钟组内讨论时间,组员记录观点,选出代表,每组依次轮流回答问题,答对的给本小组记一分,答错的不得分,并由下一组接替答题。

要求同学们讨论回答人类活动与亚洲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亚洲气候环境有个初步了解。

重点归纳分析规律的内容及其原因。

小组讨论为主,看图完成,并总结在亚洲分区的气候环境特点。

齐心协力部分是本次复习课的重难点部分,配合习题来进行实战讲解,并在最后进行规律总结,便于学生记忆运用于实战。

试题精练教师:本轮为抢答题,当教师念完题目发出指令以后方可抢答,第一个站起来的获得答题权,答对给本组加上相应分数,答错的扣除相应分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 亚洲》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 亚洲》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情况,培养学生对亚洲的认识和理解。

本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对于学生来说,既有新鲜的认知,也有挑战性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亚洲作为世界最大的大洲,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学生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认知上的盲点,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发展等情况。

2.培养学生对亚洲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2.亚洲的人文地理,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文化等。

3.亚洲的经济发展,包括经济结构、贸易、合作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

2.采用案例教学,分析亚洲的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亚洲的情况。

3.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亚洲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

2.准备亚洲的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位置和形状。

3.准备亚洲的相关案例,用于案例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亚洲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发展等情况,让学生对亚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亚洲的一些问题,如亚洲的最大国家、最大河流、人口最多的国家等,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解答和引导。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亚洲相关知识的问答,检验学生对亚洲知识的掌握情况。

《亚洲》复习教案.doc

《亚洲》复习教案.doc

《亚洲》复习教案第六我们生活的大洲---- 亚洲【学习目标】1. 了解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亚洲的范围和地理分区2.掌握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的自然环境特点3.说明地势特征及其对河流气候的影响【教学重点】亚洲的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教学难点】说明亚洲地形对气候河流等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地理的基础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地球上共有几个大洲和那几大洋,哪位同学能说出这几个大洲和几大洋我们的祖国——中国,位于哪个大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新课』1、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亚洲与邻洲的界线;亚洲的分区以及重要的国家(师生看图共同完成)半球位置:亚洲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经纬度位置:亚洲北部到北纬81,南到南纬11,经度位置在东经26至西经170之间。

2、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同学们也注意到,亚洲的范围很大,包括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内部的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

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和认识,按地理方位,通常将亚洲分为六个小分区——北亚、中亚、西亚、南亚、东亚、东南亚--- 北亚、中亚、西亚、南亚、东亚、东南亚3、学生知道:亚洲的地势特点、主要地形区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高原山地为主,平原四周分布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等等4、学生读图说出:亚洲主要有哪些河流,分别注入哪个大洋向东流:黄河、长江太平洋向南流:印度河、恒河、湄公河印度洋向北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北冰洋亚洲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 放射状水系归纳: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从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四周的平原,呈“放射状”。

5、学生了解: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他们分布在什么地方特点及其成因各是什么亚洲缺失哪些气候类型为什么类型:9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型气候分布广原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南北跨纬度广,有热、温、寒三个温度带,南北气温差异大;东西距离长,距海远近差异大,降水量差异大;多高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课教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全面复习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和自然环境,查漏补缺,提高知识应变能力。

迁移学习非洲的自然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非洲,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应变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分析探究兴趣,树立人生观。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亚洲只是有所了解,但对于亚洲的地形、气候等难点需进一步加强。

教学重点:亚洲和非洲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教学难点:非洲气候分布的特点。

教学方法:比较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新课导语复习亚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来提高对这些地区的知识掌握。

一、知识回顾展示复习题:1、亚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的第一大洲?3、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河流有什么特点?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小结学习方法: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二、那非洲的自然环境又怎样呢?我们用学习亚洲的方法去学习非洲《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运用地图,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②通过对地形图及各种气候图的判读,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和地形区的分布及气候特征,并学会看气候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③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①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收集有关非洲的地理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

②充分运用每幅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使学生掌握非洲的地理位置,海陆轮廓的特征;以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河湖,特征及非洲热带大陆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受纬度位置的影响,非洲以热带为主的炎热气候及一些非地带性气候区的主要形成原因。

教学策略与手段:①充分利用影视素材,教材中的地图、图片、图表,加强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训练。

亚洲复习学案

亚洲复习学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导学案)班级:姓名:授课时间:备课人:审核人:复审人:复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培养归纳分析的能力;2.了解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以及原因3.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4.运用地图找出亚洲的主要河流,归纳河流分布规律并说明与地形的关系5.运用有关资料说出亚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6.通过实例说明亚洲内部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多为发展中国家;复习重难点1、学习分析一个大洲的方法。

2、掌握亚洲主要自然地理知识。

复习过程(自主学习)一、世界第一大洲1、我们祖国所在的大洲是洲,它的面积在七大洲中排列第位。

也是世界上跨(经、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亚洲西北以山脉、河、海、山脉、海和海峡与洲为界。

3、亚洲东北以海峡与洲为界。

4、亚洲西南以运河与洲为界。

5、南面隔海与洲相望。

6、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A.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位置:B.亚洲在南北半球中的位置:7、完成下列要求:A.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洋,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B.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洲,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8、想一想,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9、通常,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亚、亚、亚,亚、亚和亚6个地区。

二、地形和河流1、亚洲地面起伏,中部她势,四周地势,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高原,世界上著名的平原——平原都座落在亚洲。

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如(6 300千米)、(4102千米)、(2900干米)等。

2、亚洲地理集锦喜马拉推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海拔超过7 000米的高峰有座。

珠穆期玛峰——山脉主峰,世界最高峰,海拔米。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米以上,有“”之称。

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面积260万平方于术。

里海——亚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课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课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复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亚洲地图总结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掌握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位置特点的方法。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主要地形区、河流及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3、根据亚洲气候图归纳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特征,分析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热爱我们亚洲、热爱地理的良好情感,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复习重难点:复习重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河流特点、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3、亚洲的气候特征,分析亚洲气候影响因素。

4、培养学生的地理识图能力,图文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复习难点: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关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因素,地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使学生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去认识亚洲的地形、气候和水系。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讨论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明确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并能举一反三,学会认识一个大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启发讲解法五、教具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活动过程: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地理位置亚洲1、多媒体展示活动题目亚洲风云最美亚洲亚洲雄风人文亚洲时间:90秒题量:4小题人员:本组、组织学生完成分组、协助学生代表选题,答题,充分调动学生答题积极性板书设计地理位置。

中考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

中考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培养归纳分析的能力;
2.了解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以及原因
3.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4.运用地图找出亚洲的主要河流,归纳河流分布规律并说明与地形的关系
5.运用有关资料说出亚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6.通过实例说明亚洲内部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多为发展中国家;
复习重难点
1、学习分析一个大洲的方法。

2、掌握亚洲主要自然地理知识。

复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要求:依据复习提纲,独立阅读课文2-21页)
1、亚洲的地理位置。

2、亚洲的地形特点。

3、亚洲气候特点。

4、亚洲经济发展差异。

5、亚洲之最。

6、亚洲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

二、自主复习检测(要求:独立完成)
世界第一大洲
1.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2.地区分界:与欧洲、非洲、北美洲、3.地理分区:
4.主要地形特点:1); 2); 3)
5.河流分布特点
6.主要河流、、、主要湖泊、、
7.主要半岛、、
8.学生读课本4页的图7、2了解亚洲的地形与河流分布。

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1.特点:、、
2.气候类型:种类、最典型的、分布最广的
3.主要季风气候:、、,
特点:影响因素:
人口最多的大洲
1.数量:(2000年),过亿国家:、、、、、2.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仅次于、,居世界第位。

亚洲人口分布。

、和及地区人口密度大,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和的广大地区,人口较为稀疏
2.人口带来的压力、、、
经济发展的差异
1.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依靠石油资源,成为富裕国家,新兴的工业化国家、
2.马六甲海峡的海运优势;节水农业;石油资源丰富;
编织地毯业;种植橡胶。

三、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主复习题答案)
四、系统总结
五、课堂达标练习
(一)基础练习
1、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A. 亚洲
B. 欧洲
C. 非洲
D. 拉丁美洲
2、亚洲主要位于()
A. 东半球、南半球
B. 东半球、北半球
C. 西半球、南半球
D. 西半球、北半球
3、亚洲陆地表面海拔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是()。

A. 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
B. 富士山和死海
C. 乔戈里峰和死海
D. 珠穆朗玛峰和死海湖面
4、亚洲东部和南部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 季风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大陆性气候
D. 高原山地气候
5、读下面的“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

(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气候。

(3)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失的有_____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____气候。

(4)东经120°经线和北回归线相比,经过的气候类型较多的是________线。

(5)我国东南部与红海沿岸地区纬度大致相当,但并未出现沙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二)提高练习
1、里海和黑海之间的山脉是()
A.乌拉尔山脉 B.大高加索山脉 C.阿尔泰山脉 D.昆仑山脉
2、伊朗高原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A.高原山地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3、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的影响B.海拔高低的影响C.海陆位置的影响 D.河流多少的影响
4、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分别来自()
A.亚欧大陆和太平洋 B.亚欧大陆和印度洋
C.太平洋和北冰洋 D.非洲大陆和大西洋
5、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1)甲图:亚洲和________洲的界线是________。

乙图:亚洲和________洲的界线是__ _____。

(2)甲图:________运河沟通了________海和________海,连接了________洋和______ __洋。

(3)乙图:________海峡连通了________洋和_______洋,该海峡的东面是_____洲的__ ___国。

(4)从东西半球看,甲图所示运河位于________半球;乙图所示海峡位于________半球。

2、下面的图表表示亚洲三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状况。

阅读后完成下列内容:(1)填写下表:
(2)甲、乙、丙三地在气候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