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第一课位置和范围【课型】新授型【三维目标】知道亚洲的位置、地形特征,主要气候、河流等运用亚洲地形剖面说明地势特征及其对河流气候的影响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教学重点】亚洲的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及其成因【教学难点】运用图表说明亚洲地形对气候河流等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起学习我们多生活的大洲——亚洲.『新课』<板书> 第六讲亚洲<投影:亚洲政区图〉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亚洲与邻洲的界线;亚洲的分区以及重要的国家(学生完成:自主填空)<投影:亚洲地形图〉学生知道:亚洲的地势特点、主要地形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结合亚洲地形图>学生读图说出:亚洲主要有哪些河流,分别注入哪个大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亚洲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放射状水系〈投影:亚洲气候图〉学生了解: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他们分布在什么地方?特点及其成因各是什么?亚洲缺失哪些气候类型?为什么?<练习〉学生完成“学以致用”第1题和第2题〈教师结合讲义〉讲解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2、多样的地域文化3、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课时小结』『作业』优化方案必做:讲义P57“基础巩固”选作:P58“能力提升”【教学课题】第六讲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练习讲评(第2课时)【课型】习题讲评课【三维目标】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进行纠正强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指导实际读图识图的方法与技巧【教学重点】反馈、纠正、方法与技巧的引导【教学难点】反馈、纠正、方法与技巧的引导【教学过程】『批改情况综述』优化方案P57读图填涂部分,学生对照图册,基本可以填注起来,但是不看图册,完成的成功率就不高了.另外学生对于位置判读仍然是难点,错误率一直较高。
基础巩固部分:P57T2、P58T10、T11(6)、T12(3);能力提升部分:P59T3-—5、T6、T8、T11(3)(4);高考体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了解亚洲的面积和分区。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亚洲位置和范围的学习,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通过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亚洲位置和范围,增强环境意识,懂得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
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
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二、出示学习目标(同上)三、新授:(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公元前2 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
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
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
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
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第 1 页/共 8页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概况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亚洲各国风土人情的认识,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二、教学内容: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球上的位置、与其它大洲的关系、亚洲地图的识别。
2. 亚洲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河流、湖泊、自然资源。
3. 亚洲的人文特点:人口分布、民族构成、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历史文化、饮食习惯。
4. 亚洲的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等。
5. 亚洲的国际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亚洲足球联合会、亚洲运动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主要国家。
2. 难点:亚洲各国的历史文化、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亚洲的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亚洲各国的了解和体验。
3. 设置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4. 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亚洲各国的文化场景,提高对多元文化的认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亚洲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讲解:详细介绍亚洲的范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重点讲解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
3. 讨论:分组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亚洲各国的了解,讨论亚洲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发展。
4. 探究:设置问题,让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制作亚洲地图拼图游戏,提高学生对亚洲地理的认识。
2. 举办亚洲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亚洲多元文化的兴趣。
3. 组织亚洲美食分享会,让学生体验亚洲各国的饮食习惯。
4. 开展亚洲旅行计划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章:亚洲的地理位置与特点1.1 地理位置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1.2 特点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大的平原印度河平原等。
亚洲气候类型丰富,有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等。
第二章:亚洲的人口与民族2.1 人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洲,约占全球总人口的60%。
亚洲有六个国家人口超过一亿,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ri 本和孟加拉国。
2.2 民族亚洲的民族种类繁多,有汉族、印度斯坦族、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等。
亚洲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第三章:亚洲的经济与发展3.1 经济亚洲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经济发展较快。
亚洲国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是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
3.2 发展亚洲许多国家正朝着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亚洲的合作组织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上海合作组织(SCO)等对亚洲经济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
第四章:亚洲的文化与宗教4.1 文化亚洲文化博大精深,有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
亚洲的文化遗产丰富,如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波斯的风塔等。
4.2 宗教亚洲是宗教氛围浓厚的地区,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主要宗教。
亚洲的宗教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有深远影响。
第五章:亚洲的自然景观与旅游资源5.1 自然景观亚洲有众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如中国的黄山、日本的富士山、泰国的大城府等。
亚洲的自然景观多样,有高山、大海、沙漠、森林等。
5.2 旅游资源亚洲的旅游资源丰富,有历史文化名城、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
亚洲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第六章:亚洲的食物与文化6.1 亚洲食物特点亚洲地域广阔,气候多样,各地食材丰富,形成了多样化的饮食文化。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主要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3)初步掌握亚洲的地形特点及河流分布特点。
(4)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逐渐掌握使用地图及资料,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相关能力;(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濒临的海洋;2、亚洲是第一大洲的数据依据;3、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4、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通过对亚洲位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位置的基本方法。
2、根据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分析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分布的影响;四、教学措施及课时分配教学措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多媒体授课合理创设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课时分配:6.1位置和范围 1课时6.2自然环境 2课时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3)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4)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2、过程与方法(1)逐渐掌握使用地图及资料,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相关能力;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材分析:自本章开始进行各大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征等的介绍,是承上启下的一章。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初步掌握了解大洲的方法和思路,会便于后边系统地进行区域地理的学习。
第一节重点介绍了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亚洲的地理范围。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免费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免费教案教案标题: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了解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气候和自然资源。
3. 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和主要民族。
4. 了解亚洲的文化多样性,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和传统艺术。
5. 培养学生对亚洲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跨文化意识和理解。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地图或世界地球仪引入亚洲,并让学生指出亚洲的位置和边界。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亚洲的了解,例如亚洲的名胜古迹、美食或其他文化元素。
主体活动:3. 介绍亚洲的地理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气候和自然资源。
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或地理资料进行说明。
4. 分析亚洲的人口分布和主要民族。
可以讨论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城市,以及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差异。
5. 探讨亚洲的文化多样性,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和传统艺术。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展示文化元素的图片、音乐或视频来展示亚洲的多样性。
6.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亚洲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组织小组活动或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对亚洲的研究成果。
总结活动:7. 进行简要的总结,强调亚洲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并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索亚洲。
8.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展示他们对亚洲的深入研究成果。
教学资源:- 世界地球仪或地图- 图片、视频或地理资料介绍亚洲的地理特征- 图片、音乐或视频展示亚洲的文化多样性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的积极程度- 评估学生对亚洲地理、人口和文化知识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亚洲的兴趣和好奇心的表达程度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亚洲的国家、城市或其他文化元素,并进行展示或写作。
- 组织亚洲文化体验活动,如品尝亚洲美食、学习亚洲传统艺术等。
备注:根据学生年级和课时安排,可以适当调整教案内容和活动形式。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师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大洲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特征,包括面积、人口、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2.了解亚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征,包括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3.培养学生对亚洲大洲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对亚洲大洲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1.亚洲大洲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特征。
2.亚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1.对亚洲大洲的整体认识。
2.对亚洲各国的整体认识。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10分钟)通过展示一幅亚洲地图,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大致的形状。
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在世界上的重要性,并激发对亚洲大洲的好奇心和兴趣。
Step 2:亚洲大洲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特征 (20分钟)1.通过投影或展示亚洲大洲的形状和地理位置介绍亚洲大洲的基本特征,如面积、人口、地势等。
2.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亚洲大洲包括哪些国家?亚洲大洲的海洋与陆地比例是多少?亚洲大洲的气候特点有哪些?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亚洲国家,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该国家的基本特征,并向全班做简要介绍。
Step 3:亚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征 (30分钟)1.通过投影或展示亚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对亚洲各国的地理位置有初步了解。
2.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亚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和周边国家有哪些?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亚洲各国的文化传统有哪些特点?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亚洲国家,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该国家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征,并向全班做详细介绍。
Step 4:总结与拓展 (10分钟)对亚洲大洲和亚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征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大洲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Step 5:作业布置 (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亚洲国家,通过书籍、互联网等途径进一步了解该国家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征,并写一份简要的报告或展示。
6.2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1. 教学重点:
- 亚洲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理解亚洲在全球的位置,掌握亚洲的经纬度范围、海陆位置等。
- 亚洲的地形特点:掌握亚洲的地形类型,如高山、平原、盆地等,并了解其主要地形区,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西伯利亚平原等。
- 亚洲的气候特点:理解亚洲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并掌握其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 亚洲的河流与水资源:了解亚洲的主要河流,如长江、黄河、恒河、湄公河等,掌握其水文特征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亚洲的自然资源:掌握亚洲的自然资源分布,包括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等,并了解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2. 教学难点:
- 亚洲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理解亚洲在全球的位置,学生可能对经纬度、海陆位置等概念理解不清,需要通过地图、实例等方式进行解释和引导。
- 《亚洲的气候与灾害》:《亚洲的气候与灾害》一书分析了亚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同时介绍了亚洲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亚洲气候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亚洲自然环境的相关资料,如亚洲地区的地形图、气候图等,进一步加深对亚洲自然环境的认知。
4. 开展课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地理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5. 及时进行教学反馈: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与反馈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讨论的深入以及成果的展示,以此评估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完整教案
1、世界七大洲、四大洋:面积大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半球位置:大部分在东半球,大部分在北半球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欧洲东边,非洲东北边,北美洲东边印度洋北面,太平洋西北面,北冰洋南面2、世界第一大洲:亚洲(1)、四个之最: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2)、四个相邻大洲: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大洋洲(分界线:隔海相望)(3)、六个地区:北亚、东亚、西亚、南亚、中亚、东南亚;东亚五国:中国、蒙古、朝鲜、日本、韩国;测试题:1.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B )A.亚洲B.非洲C.拉丁美洲D.欧洲2.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是( B )A .蒙古B .哈萨克斯坦C .瑞士D .尼泊尔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3.下列各组国家与我国都相邻的是( B )A.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B.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C.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D.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4.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下面是对“世界第一大洲”的说明,其中不正确的是( B )A.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一个大洲 B.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一个大洲C.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D.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大洲3、地形和河流(1)、地形: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山脉——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大兴安岭、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海峡——土耳其海峡、阿曼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白令海峡、马六甲海峡;(2)、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如:长江、黄河、叶尼塞河、印度河……(3)、亚洲地理集锦:青臧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学设计
第一节自然环境(1)
课型
新授
周次
1
案序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位置,知道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知道亚洲地形、地势特征
能力目标:
运用地图描述亚洲位置,分区,找出亚洲地势特点的证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亚洲的学习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亚洲的热爱情感
教学
重点
亚洲位置,知道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知道亚洲地形、地势特征
教学
难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析亚洲地势与河流流向之间的关系
教法
自学法、讨论法、读图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媒体出示旧知识回顾:东西半球分界、南北半球分界、七大洲轮廓图、地面五种地形、
完成教材P.5活动,并通过媒体演示亚洲和北美洲地形剖面图,让学生总结亚洲地势特点和北美洲地势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地势特点对河流流向有什么影响?
知识小结:通过媒体对本节知识进行反馈检测
学生抢答
学生回答老师提问
学生读目标熟悉本课所学知识内容
学生在东西半球图上找出亚洲并说出亚洲所在半球、在亚洲范围图上找出亚洲周边的海洋、大洲计算亚洲所跨的经度范围和纬度范围
媒体展示本课学习目标和主要学习内容的知识框架
新课学习:亚洲位置
出示东西半球图、亚洲海陆位置图、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第六讲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1课时)【课型】新授型复习课【三维目标】知道亚洲的位置、地形特征,主要气候、河流等运用亚洲地形剖面说明地势特征及其对河流气候的影响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教学重点】亚洲的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及其成因【教学难点】运用图表说明亚洲地形对气候河流等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起学习我们多生活的大洲——亚洲。
『新课』<板书> 第六讲亚洲<投影:亚洲政区图>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亚洲与邻洲的界线;亚洲的分区以及重要的国家(学生完成:自主填空)<投影:亚洲地形图> 学生知道:亚洲的地势特点、主要地形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结合亚洲地形图>学生读图说出:亚洲主要有哪些河流,分别注入哪个大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亚洲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放射状水系<投影:亚洲气候图>学生了解: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他们分布在什么地方?特点及其成因各是什么?亚洲缺失哪些气候类型?为什么?<练习>学生完成“学以致用”第1题和第2题<教师结合讲义>讲解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2、多样的地域文化3、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课时小结』『作业』优化方案必做:讲义P57“基础巩固”选作:P58“能力提升”【教学课题】第六讲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练习讲评(第2课时)【课型】习题讲评课【三维目标】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进行纠正强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指导实际读图识图的方法与技巧【教学重点】反馈、纠正、方法与技巧的引导【教学难点】反馈、纠正、方法与技巧的引导【教学过程】『批改情况综述』优化方案P57读图填涂部分,学生对照图册,基本可以填注起来,但是不看图册,完成的成功率就不高了。
另外学生对于位置判读仍然是难点,错误率一直较高。
基础巩固部分:P57T2、P58T10、T11(6)、T12(3);能力提升部分:P59T3——5、T6、T8、T11(3)(4);高考体验。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第二节自然环境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讲授新知活动一:亚洲之旅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同学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
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
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亚洲的主要国家、国旗、首都等基本信息。
3. 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北与北美洲相望。
2. 亚洲的面积和人口:亚洲面积约为4400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总面积的60%,人口约为45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60%。
3. 亚洲的主要国家: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等。
4. 亚洲的国家国旗和首都:中国国旗为五星红旗,首都北京;印度国旗为tricolor,首都新德里;日本国旗为日章旗,首都东京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主要国家及国旗、首都等基本信息。
2. 教学难点:亚洲地理位置的描述,亚洲主要国家的国旗和首都的记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地图、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国家等。
2. 通过小组讨论、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亚洲各国之间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讲解亚洲的基本概况:介绍亚洲的面积、人口、主要国家等。
3. 学习亚洲各国国旗和首都:展示亚洲主要国家的国旗和首都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亚洲各国之间的异同,分享学习心得。
课后作业:1. 绘制亚洲地图,标注出主要国家和首都。
2. 写一篇关于亚洲的文章,可以是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人口、主要国家等,也可以是介绍自己喜欢的亚洲国家或城市。
六、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地图找出亚洲的主要半岛、湾、海、河流等地理特征。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场景,增强学生对亚洲多元文化的理解。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为主题,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本部分为前五个章节,主要介绍亚洲的基本概况、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以及亚洲各国的发展状况。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亚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培养他们对亚洲各国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国际视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掌握亚洲的气候特点;(3)了解亚洲的历史文化;(4)了解亚洲各国的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2)通过实例分析,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3)通过资料搜集,了解亚洲的历史文化;(4)通过数据对比,了解亚洲各国的发展状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亚洲各国的尊重和理解;(2)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全球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亚洲概述(1)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亚洲的人口和面积;(3)亚洲的名称由来。
2. 第二章:亚洲的地理位置(1)亚洲的位置特点;(2)亚洲与周边大洲的关系;(3)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和海峡。
3. 第三章:亚洲的气候特点(1)亚洲的气候类型;(2)亚洲的气候特点;(3)亚洲的气候影响因素。
4. 第四章:亚洲的历史文化(1)亚洲的古文明;(2)亚洲的主要宗教;(3)亚洲的文化交流。
5. 第五章:亚洲各国的发展状况(1)亚洲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2)亚洲的其他国家概况;(3)亚洲的合作组织与发展趋势。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亚洲地理》、《亚洲历史与文化》等;2. 地图:亚洲地图、世界地图;3. 资料: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数据、历史文化资料;4.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亚洲知识的掌握情况;4.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和价值观。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教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特点;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
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 活动一(1)(2)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
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 活动二(1)(2)(展示“亚洲的范围图”)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
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优秀10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优秀10篇)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篇一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地形和河流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臵和海陆位臵及范围。
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臵特点;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过程: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
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臵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臵。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臵。
完成P3活动一(1)(2)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臵还要了解其海陆位臵。
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臵和海陆位臵。
完成P3活动二(1)(2)(展示“亚洲的范围图”)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
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臵,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我们生活的大洲-亚州》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人授课标版【学情剖析】本节课是经过对亚洲地形和河流散布特色的学习,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水系的特色,简要剖析其互相关系。
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亚洲的地形、地势及河流的散布特色。
这些内容的选择是经过对教材文字的论述的理解,掌握归纳一个地域地形、水系特色的一般方法;经过阅读地图,领悟归纳散布特色的一般过程,先认识详细地理事物散布的事实,而后从这些事实归纳出差别于其余同类实物的突出特色。
【教课目的】(1)利用地图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散布特色。
(2)简要剖析亚洲地形对河流散布的影响。
(3)利用所学方法剖析北美的地形和河流散布特色。
【要点难点】要点: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散布特色。
难点:利用所学方法归纳一般地区的地形和河流散布特色及互相关系。
【教课方法】经过多媒体课件及详确的资料,让师、生、媒体及时互动,指引学生“在察看中思虑,在思虑取议论,在议论中发现并掌握”。
在教课过程中,为突出要点,打破难点,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方法,进而形成能力,较好地达成课前预设的教课目的,本节课采用以“问题研究”的教课方法为主,辅之以多媒体直观教课。
在学生学习方面,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鼓舞学生参加讲堂,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性,在知识的习得中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
【教课过程】1.展现目标【导入】师:在上新课以前,我们先赏识一些图片,看看这些漂亮的地方在哪个大洲?经过亚洲特定地理事物,让学生直观方面认识亚洲的一些地理事物。
2、设计问题,激发思虑师:方才我们看到的是哪个大洲的自然景观呢?生:亚洲。
师:请大家翻到课本第七页图 6.8 亚洲的地形。
在地图上,留神图例,表达什么意思;在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并指出它们的大概海拔。
生:(活动、找出任务目标出示的教课目的)。
3、展现图片,指引察看:展现亚洲地形图师:从分层设色地图找出任务目标的几大地形区。
分小组一同来议论沟通,并归纳出亚洲地形区的散布特色。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总13-20课时)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人文环境教案(1-2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一节(共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以便开展学习活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教学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教学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重难点突破】通过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学习过程】复习提问:1.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南北半球中的;2.亚洲作为世界上第一大洲,从哪些方面来描述?3.亚洲地形以什么为主?分布在哪个部位?地势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1.东半球,南半球。
2.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千米;跨纬度最广:地跨寒温热三带;东西距离最长:1万多千米。
3.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占全洲的3/4,分布在亚洲中部,平原分布在周围沿海地区。
地势特征:中部高,四周低。
新课导入:我们掌握了亚洲的自然环境之后,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亚洲的人文环境屏幕显示: 1. 本节的教学要求通过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亚洲由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通过图片、资料等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初步掌握收集资料、分析并统计资料的能力。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教学设计(地理)-whsdja教案-初一下册地理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初一下册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知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各大洲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亚洲的特点,让学生对亚洲有更全面的了解。
④亚洲的国家和特色文化:亚洲有中国、日本、印度等主要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例如,中国的春节、日本的樱花节、印度的胡里节等,都是亚洲文化的代表。
⑤亚洲的特色文化:亚洲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从中国的川菜、日本的寿司到印度的咖喱,都是世界美食的瑰宝。亚洲的音乐文化也十分独特,从中国的古筝、日本的尺八到印度的塔布拉,都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亚洲各国地理知识介绍: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介绍亚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亚洲特色文化探索: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介绍亚洲各国的传统节日、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亚洲经济发展研究: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介绍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产业、贸易往来等。
-亚洲环境保护关注: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介绍亚洲各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面临的挑战、可持续发展策略等。
3.视频资源:收集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活动的视频资料,如西藏的布达拉宫、日本的富士山、印度的泰姬陵等,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亚洲的美丽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环节,如模拟亚洲气候分布的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如温度计、地球仪、彩纸等,并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观察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13-20课时)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人文环境教案(1-2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一节(共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以便开展学习活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教学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教学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重难点突破】通过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学习过程】复习提问:1.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南北半球中的;2.亚洲作为世界上第一大洲,从哪些方面来描述?3.亚洲地形以什么为主?分布在哪个部位?地势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1.东半球,南半球。
2.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千米;跨纬度最广:地跨寒温热三带;东西距离最长:1万多千米。
3.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占全洲的3/4,分布在亚洲中部,平原分布在周围沿海地区。
地势特征:中部高,四周低。
新课导入:我们掌握了亚洲的自然环境之后,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亚洲的人文环境屏幕显示: 1. 本节的教学要求通过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亚洲由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通过图片、资料等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初步掌握收集资料、分析并统计资料的能力。
3.通过图表等资料,了解亚洲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及其原因屏幕显示: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教师引导: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屏幕显示:世界人口的分布演示图教师提问:亚洲人口集中分布在哪些分区?学生回答:略。
屏幕演示:略。
屏幕显示: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图(2003年)教师引导: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学生回答:11个。
教师引导: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哪几个?学生回答:6个,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屏幕显示: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和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活动:1.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各大洲排队3.按2000~2005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
3%),计算2001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学生回答:1.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2.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3.略教师举例: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х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净增人口数(60.55亿*1.3%=0.79亿),所以2001年世界净增人口0.79亿,而亚洲2000年人口总数36.8亿*1.3%=0.5031亿,所以每增加100人中有66人在亚洲(0.5031/0.79*100=61)。
教师引导:亚洲人口数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每年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加最多的是洲。
学生回答:38.7亿,1.3%,亚洲教师讲述:人口增长了,要求生产更多的粮食。
为了满足人口最基本的粮食需求,亚洲的一些国家,一方面在山坡和干旱地带垦荒种粮,加重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另一方面,在土地上连续耕种,使土地得不到休耕,土壤肥力逐渐下降。
结果,粮食的产量下降。
然而为了生存,人们又进一步垦殖,形成恶性循环。
屏幕显示: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资源、环境问题活动:填写表格教师提问:如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学生讨论:略。
屏幕显示:良性循环图教师小结:2000年,在世界60.55亿人口中,约有36.8亿人生活在亚洲,大约占世界人口的61%,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
由于亚洲人口增长快,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作业:1.请大家交流收集的材料,写一篇关于“由于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的小论文。
2.搜集有关亚洲各地区的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图片、资料。
教学反思: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巩固练习: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 )A. 亚洲B. 欧洲C. 大洋洲D. 北美洲2.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小的洲是()A. 亚洲B. 非洲C. 北美洲D. 欧洲3.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洲是()A. 亚洲B. 非洲C. 北美洲D. 欧洲4.读图回答问题:(1)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___个,其中亚洲有____个。
(2)按人口多少的顺序,写出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名称。
参考答案:1.A2.D3.B4. (1).11,6(2)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东南亚地区教案(3-4课时)[教学目的]: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2、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3、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
4、东南亚的风景[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准备]:东南亚地图;自制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过李安导演的著名电影《卧虎藏龙》吗?知道影片中著名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
请一位同学上来在地图中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提问]:它大概位于亚洲的哪个部分?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活动]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
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
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我们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
这十一个国家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
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2000年独立。
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
[板书]:东南亚组成部分:1)中南半岛: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7)2)马来群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5)[活动]:“比一比谁找的快”1、寻找每个国家的首都2、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哪几个?(越南、缅甸、老挝)3、内陆国是哪一个?(老挝)4、首都与国家名称一样的是哪个国家?(新加坡)5、哪个国家分别位于半岛和群岛上?(马来西亚)6、哪个国家是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印尼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之称[承转]: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
纬度位置大约在南纬10度—北纬25度之间。
[提问]在温度带的划分中应该属于哪个温度带?(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
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指的就是这里。
[板书]: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十字路口-------亚洲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
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
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
同学们听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吗?(结合南京乡土地理)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提问]我们发现,这里有很多海峡沟通两个大洋,而有一个海峡显得尤为重要,是哪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可以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
[展示马六甲海峡的图片说明:全长1080千米,最宽处有370千米,最窄处有37千米)[提问]那么其他的海峡为什么不能像马六甲海峡一样呢?[回答]由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吗?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主食是什么吗?[思考]我们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主食是大米,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要分析一下东南亚的气候条件,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热带地区我们学过哪几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热带季风、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四种气候类型)[提问]哪些可能出现在东南亚地区?(热带雨林、热带季风)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图分析热带雨林气候特征。
[提问]对比新加坡和曼谷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说一说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中越战争中”旱季攻势”遇到雨季停战,雨季一过就开战,说明热带季风一年中可以分为旱季和雨季,降水分布不均。
[提问]: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半岛上还是群岛上?(群岛)所以中南半岛适合生产稻米。
[活动内容]在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适合什么作物的生长?这里是世界著名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
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哪些国家盛产椰子,哪些国家盛产橡胶和油棕,哪些国家盛产稻米和蕉麻。
[图片展示]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景观。
[反馈练习]:1、东南亚由很多海峡为什么只有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2、列举出“东南亚之最”。
3、收集东南亚国家的风景资料[导入]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著名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
因为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
[活动]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他们找出来。
用我们的五根手指表示东南亚中南半岛上的五条大河,看一看我们手指之间是什么地形?(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这样用我们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思考]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
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活动]为什么分布在这里?有怎样的好处?有什么弊端?(有水源、有肥沃的土地,地势低平,发展较早等;弊端:大河泛滥给沿岸城市带来的问题)[承转]上节课我们讲到中国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下南洋,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中国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着,请同学们看一下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