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一体化背景下黄石市特色小镇规划研究

合集下载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引领黄石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引领黄石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引领黄石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3.31•【字号】黄政发〔2017〕10 号•【施行日期】2017.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引领黄石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黄政发〔2017〕10 号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关于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引领黄石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黄石市人民政府2017年3月31日关于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引领黄石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的意见》(鄂政发〔2016〕25号),紧紧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标准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将黄石建成鄂东区域标准研发应用中心,加大标准的推广、执行和创造,以标准化引领黄石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振兴黄石制造。

现就黄石标准化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争取到“十三五”末,全市标准化整体水平达到“全国同类城市领先,全省一流”;建设较为完善的信息与标准化服务平台;基本建成适应黄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标准体系;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形成技术标准联盟,在优势产业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黄石标准”;建成一批标准化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成果标准转化率明显提升;标准服务更加高效,基本形成市场秩序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保、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新局面。

二、主要任务(一)引领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1、加强重点产业领域技术联盟标准建设。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黄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黄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视频会要求,为扎实做好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新要求,围绕“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发展战略,坚持保护优先、节约集约,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上下协调、有序推进的基本原则,依据土地调查和规划评估结果,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落地。

二、工作任务(一)做好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在已经形成的中期评估报告基础上,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及其连续变更到 201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遵循统一的标准、分类和要求,完善评估成果,进一步摸清状况、分析趋势、找准问题、查明原因、提出措施。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评估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等成果,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明确区域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承载潜力和方向,为规划目标确定、指标规模调整、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

(二)合理调整完善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

国土资源部开展本轮规划调整完善的重点是根据二次调查增加的耕地面积,提高各地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在保持各省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各市(县、乡)建设用地规模。

国内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国内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国内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1. 引言1.1 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特色小镇建设是指在保持传统文化和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利用地方资源和特色产业,通过规划设计、产业培育、宣传推广等手段,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小镇,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特色小镇建设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特色小镇,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了新机遇。

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文化、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拓展乡村产业、改善农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是我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的重要举措。

通过深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可以不断提升农村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增强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1.2 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性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特色小镇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窗口,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特色小镇可以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景区,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特色小镇可以改善农村环境,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最重要的是,特色小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多元化、农民生活富裕化的重要途径。

加强特色小镇建设,不仅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需要,也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

2. 正文2.1 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经验一、注重文化传承成功的特色小镇建设必须注重文化传承,挖掘小镇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有故事的文化景点和活动。

这样可以吸引游客,增强小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黄石可行性研究报告

黄石可行性研究报告

黄石可行性研究报告黄石位于湖北省,是一座拥有丰富资源和潜力的城市。

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我们进行了一项可行性研究,以下是我们的报告。

一、目标和背景黄石市的目标是成为湖北省经济发展的中心和引领城市。

通过发展多元化的产业和提升城市品质,黄石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调研我们对当地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进行了综合调研。

1. 产业结构:黄石市主要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但这也导致了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环境污染。

市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计划转型发展其他产业,如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

2. 人口结构:黄石市拥有庞大的劳动力人口,其中包括大量的年轻人。

这为黄石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劳动力资源。

3. 市场需求:根据调研结果,黄石市现阶段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和医疗等领域。

此外,旅游业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4. 竞争情况:黄石市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湖北省的其他城市,如武汉和宜昌。

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势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因此,黄石市需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来增强竞争力。

三、可行性分析根据市场调研结果,黄石市拥有发展多个产业的潜力。

以下是我们的可行性分析。

1. 投资环境:黄石市的投资环境相对较好,政府鼓励外来投资,并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配套设施。

2. 产业转型:黄石市需要通过产业转型来降低对石油化工产业的依赖,发展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产业。

我们建议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

3. 基础设施建设:黄石市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包括道路、桥梁、水电等方面的投资,以支持产业发展和提升城市品质。

4. 环境保护:黄石市应该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四、行动计划根据以上可行性分析,我们提出以下行动计划。

1. 发展特色产业:黄石市应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

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

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20条城乡生态资源分区开发管制
1、风景名胜区:包括磁湖风景区、东方山风景区、铜绿山遗迹保护区、仙岛湖风景区、鄂王城遗址保护区、雷山风景区、七峰山生态旅游风景名胜区等,应严格保护其地理界线不受侵蚀,区内经济活动应以旅游、度假开发为主,带动周边乡镇经济发展,禁止进行工业生产开发。逐步净化,要以保护为主、修复为辅,区内建设用地比例应控制在0.5%以下。
第9条生态环境发展战略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划定相应的保护区域,控制开发强度。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和保护,改善城区环境质量,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加强土地保护,重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延伸加工。融合黄石山水基底,构筑“绿心—绿廊—绿楔”的生态框架模式,形成“双湖一江,青山碧水;六楔渗城,两脉通廊”的黄石生态空间结构。
远期:市域总人口283万人,城镇实际居住人口192万人,城市化水平68%。
第19条生产力布局
市域生产力布局划分为六区:
1、沿江综合区:以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生物医药、轻工、纺织、服装为主的现代工业密集区,全市第三产业的集中分布区。范围包括黄石市城区和大冶市所属的罗桥街办、金山街办、汪仁镇、阳新县所属氵韦 源口镇、黄颡口镇、富池镇(含半壁山农场管理区)、大王镇、太子镇。
第10条文化发展战略
注重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利用,注入高端服务功能,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地段。凸显矿冶特色,塑造城市精神,强化市民凝聚力。塑造“矿冶古都、山水城市”形象,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着力打造具有黄石山水特色的旅游体系。
第11条黄石—大冶同城化发展战略
根据《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黄石将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肩负起与武汉共同构建我国中部地区核心增长极的功能。为建立与区域职能相匹配的城市结构,基于黄石、大冶两市地域相邻、产业结构相似的基础,按照协调资源配置与产业分工、强化区域经济发展统一性的原则,顺应两市城市空间正逐步对接的现实格局,本次规划提出黄石—大冶同城化发展战略。以“黄石—大冶”同城化地区为核心,并将鄂州花湖、黄冈浠水散花等周边区域整体考虑,进行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分头实施。

《城市规划》杂志2020年总目次

《城市规划》杂志2020年总目次

《城f沁則》杂志2〇2〇年总目次规划研究国土空间规划的维度和温度城市规划70年的回顾与展望从古代都江堰灌区看本土人居生态实践思想 —兼论对生态文明时代城乡规划的启发 "城市人"理论的基本逻辑和操作程序未来城市及其规划探索的*■杭州样本"政策干预对区域均衡发展绩效的检验京津冀地区产业演化的历程解读中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转型•结合汕头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探讨《诗经•大雅•公刘> 的规划解读元.明宫城平面规模研究—基于元大都宫城规模及象征意义分析 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协同的难点及建议 空间规划的困境.变革与思考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城市空间联系与规划 基于风险投资活动的研究庄少勤,等01 -9 杨保军,等01 -14 袁琳01 -63梁鹤年02 -68 张京祥,等02 -77 张逸群,等04-12陈昭.等05-9郭璐.等〇5-74 赵春晓05-83黄征学06 -9于立,等06 -15 赵玉萍,等06-55多元主体参与的情境化评图模式探析 刘淑虎,等〇6-106—以城乡规划专业高年级设计类课程为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治理的沿革与发展 杜雁07 -10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跨区域协调规划实践分析邱建,等〇8-53 —以威州、水磨,淮口三镇为例成都规划建设公园城市的探索与实践 曾九利,等08-112简论〈民法典》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联性 吕一平,等09-61经济学实验方法对规划评估的启示 陈铭.等〇9-78非正式“恋地情结":流动空间的人地依恋魏航.等10-20 —形成过程.权力生产与规划转向新时代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特性与构建 余云州,等11_23—基于广东省的实践探索近代自编教材〈都市计划学> 的规划知识体系李季,等11-58 中国城镇化率60%后的趋势与规划选择 王凯,等12-9规划机构改革与空间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苏冬.等12-18 高质量城镇化下浙江省城市群格局新态势研究张雍雍,等增刊1-10 城镇密集区跨县域协同发展的浙江实践与思考周俊,等增刊1一19 从接轨到融合 马素娜.等增刊1-26—上海大都市毗邻区发展策略研究城市化从•半工半耕‘‘到"半工伴读" 蒋宇阳01 -35—教育驱动下的县域城镇化新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的演进历程.特征与方向乔艺波01-44 —基于人口、经济与制度视角新兴田园城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城镇化理论重构罗震东 〇3-9 城镇化与流动人口家庭空间结构关系研究 陈宏胜.等〇5-19—基于全国大样本数据的分析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市民化空间分异与治理效率王凯,等06-22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情感及其社区生活感知研究邹雪瓶,等—以广州市为例城镇化与居民主观福祉关系研究 陈宏胜,等—兼论对城乡规划的检视与启示土地利用发达地区存量建设用地减量化治理研究 郭旭------个新的空间治理分析框架国土空间开发*■源汇•■格局对河道水质的影响陈前虎,%—以杭州市11个排水分区为例从空间规划到土地利用变化 何志超赵春红,等----差异、现状.挑战和未来方向重庆建城以来城市空间扩展及特征研究 郭欢欢,等高铁站点地区空间演化与规划应对 曹阳,等总体规划城市层面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实践与思考陈志诚.等—以厦门市为例-冲突"抑或“协作~ 马淇蔚一生态博弈机制下的城市幵发边界划定路径公共利益共识的形成 安晓娇.等—澳门新城区总体规划公众咨询引发的思考南京市农民工就业迁移轨迹研究 王慧,等—基于••时间-空间-社会-三维视角的分析重庆主城区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 彭瑶玲,等—基于公共服务功能组织视角上海市老龄化人口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 李涛国际比较视野下的北京医疗资源空间布局探究司志杰,等我国产业园区及其规划技术方法的发展与转变胡壳,等—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文献综述住有所居居乐其境单樑,等—新时期深圳宜居城市规划的探索与实践存量发展时期社区足球场建设的方法研究 陈振羽,等城市总体规划文本表达技术实践特征与思考王新哲,等—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为例临空经济区的空间范围识别 胡科.等—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实证分析"城市人"视角下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评估方法魏伟.等—以武汉市为例构建更为韧性的医疗卫生防疫体系策略研究张帆.夸—以北京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为例我国医疗资源供给模式及策略研究 许丽君,等—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背景特定群体就业中心识别方法的修正和检验 王慧,等残疾人视角的无障碍设施低使用率研究 夏菁,等----以南京市为例上海郊区的半化服务现象及空间分布06-3107-1801-52;07-28;10-910- 3011- 8802- 5903-11503-13004-3105-5406-3906-4707- 8107-11008-7109- 8509-9310- 71;11-911- 1511- 7812- 47周建斌,等12-95浙江省县市全域规划的演进与创新 陈勇,等增刊1-5—从城镇体系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外*•两山*•转化路径探索 罗湘璟增刊1-41—以浙江省德清县西部地区为例浙江经济转型与县市域总规转变的回顾及实证钱家潍,等增刊1-75—浙江省经济发展中县市域总规的作用研究初探详细规划强制性.开放性,引导性 黄明华,等01-24—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居住地块(街坊)开发强度指标体系构建以品质提升为导向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编制杜立群,等〇1-72Open Space Ratio的译名、概念辨析与适用价值陈璐,等08-98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司法审查及影响的探讨 何明俊11 -38控规调整的技术管理要素与方法研究 衣霄翔,等11-45—兼论实质内容安排的重要性规划与规则 黄明华,等11-52—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展方向的探讨社区步行环境的主动式健康干预 谭少华,等12-35----体力活动视角郊野地区全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径探索王場,等增刊1—84—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语境城市设计精细化治理时代的城市设计运作 唐燕02 -20—基于二元思辨基于时空行为适应性的城市设计方案评价研究翁阳03 -102—以北京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为例睹始知终方能完善发展徐苏宁,等〇4-62—城市设计中的图层思想溯源城市中心区垂直空间密度解析与立体形态研究曲冰,等05-44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开敞空间分形秩序研究田达睿.等〇7-38总体城市设计的实施策略研究 杨俊宴〇7 -59广场空气质量与空间设计要素相关性分析 闫利,等08 -61—以乌鲁木齐钻石城广场的六个设计方案为例促进公共健康为导向的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策略陈婧佳.等〇9-35—来自空间失序的视角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导向型人居环境规划研究谢劲,等〇9-48—以杭州市为例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探索 牛雄.等10-81景与观:城市眺望体系的空间解析与建构途径杨俊宴,等12-103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多元协同再创作思考陈桂秋,等增刊1-100山水城市总体城市设计的探索 郑浩,等增刊1-106—以台州市中心城区为例本土文化导向下的老城区特色塑造与活力复兴吴宦漳.等增刊1-120—以浦江县城西区块城市设计为例规划管理用途管制中相邻关系的重构 何明俊05—29—先占原则vs科斯定理面向村民住宅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实践研究潘裕娟,等 〇7-46----以珠海市农村地区为例疫情下医疗卫生设施规划标准研究探索与反思周亚杰,等〇9-55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的探讨相秉军,等1〇-93保护与更新1949一2019年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与回顾 阳建强,等02-9历史城区不可移动文物消失过程研究 黄伟欣02-103—以1978—2014年长沙历史城区不可移动文物消失过程为例创新街区的场所营造研究 邓智团,等04 -22存量工业用地更新与政策演进的时空响应研究曾鹏,等04 -43—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农村工业化地区的城市更新:从破碎到整合郭炎,等04 -53----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发展的多模式研究张星,等04—97—以宁波市镇海区憩桥村为例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周广坤,等05 -62居民自建:规划之外的地方实践与地方智慧赵旭.等05 -89—以陕西省汉阴老城的更新与发展为例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合作 韩文超,等05 -97—1973年以来台北市城市更新机制演变历史文化名城的研究进程.特点及趋势 张杨,等〇6-73—基于CiteSpace的数据可视化分析5C战略背景下古城边缘区保护与发展探索 卓想.等〇6-83—以深圳市大鹏所城文化创意园区为例城中村更新改造进程中地方政府角色的变化司南,等06 -90—以深圳市为例产权重构.土地租金与珠三角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郭旭,等06—98------个理论分析框架与实证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传统村落图景分类研究覃巧华.等07 -52从外部引入到内部融合 陈铭,等〇7-73—传统特色街区的社区营造与商住矛盾研究小城镇有机更新的“枫桥经验莫洲瑾.等〇8-42—源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城镇更新机制探索太行山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研究张慧,等〇8-90《城f成糾》杂志2〇2〇年总目次多元治理视角下的存量规划效用研究 李杨,等09 -120—以深圳市湖贝旧村更新改造为例住房规划基于智慧城市思想的社区健康服务均衡性研究王彦钧.等〇2-95—以深圳市为例深圳社区规划治理体系的改善途径研究 司马晓.等07 -91新冠疫情考验下的武汉社区治理新思考 盛洪涛.等〇9-9村镇规划自然营法:一种由内而外的乡村朴素设计探索杨俊宴,等04-73 ----以陈庄为例"去中心化"下农业与乡村社会协调发展研究洪亘伟.等〇5_35从乡村建设到乡村运营 申明锐〇7-9—政府项目市场托管的成效与困境近现代乡村规划理论的源与流 乔鑫.等08 -77基于城乡融合理念的新型镇村发展路径研究陈建滨.等〇8-120 —以成都城乡融合发展单元为例乡村"福利型"产业逻辑内涵与发展路径探讨段德罡,等〇9_28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苏州乡村空间发展透视刘彬,等09-106 村庄建设用地再开发实施后效应评估体系研究郑沃林,等09-113—以广州市林和村和横沙村为例公共健康导向的乡村空间基因提取与优化研究袁青.等10-51 —以严寒地区乡村为例时空视角下白洋淀村庄空间规划与治理探索王怡鹤,等1〇-63 —以淀中四村为例从特色田园乡村实践探讨我国乡村振兴的路径张伟.等11一97特色田园乡村引领下的县域乡村振兴路径探析赵毅.等11-106 —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基于"共同缔造"理念的乡村规划建设模式研究陈超,等11 —117—以溧阳市塘马村为例式微的山地乡村 万成伟,等12-77一公共服务设施需求意愿特征,问题.趋势与规划响应从犯罪预防看徽州古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王益12-87浙江省村庄设计经验及典型手法 张建波.等增刊1-47都市近郊区乡村振兴规划探索 张如林.等增刊1-57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背景下桐庐乡村振兴规划实践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浙江特色小镇实践探索张如林.等增刊1-67城市生态规划高静风频率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探索 汪小请.等08-129—-成都市通风廊道的规划实践城市边缘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研究 邢忠.等12-57—公益性产出保障导向大城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及规划应对蒋蓉,等12-70—成都市中心城区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探讨风景旅游高标准规划"水城共融’’的城市副中心的探索杨舒媛.等01 -85开放空间视角下城市绿地概念的现代演变潘仪.等04 -83城市社区绿道的服务效率及设计优化研究 韩西丽.等04-90—以深圳市为例新形势下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定位与发展 李鑫.等增刊1-34—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下的研究可辨、可塑.可感余伟,等增刊1-91—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创新探索与实践城市交通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发展策略浅析 徐铮鸣.等m-8〇分行业居住-就业空间关系及路网交通需求分异时振钦.等02 -87—以广州市为例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汪光焘,等03-31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性质及作用分析姚晓霞.等〇5-104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协同的时空响应研究张纯.等05—111----以北京为例可达性叠加效应与空间发展潜力研究 殷子渊〇5-118—剖析香港轨道站域居住空间集聚形态面向实施的公共停车场用地规划方法研究 王波〇8-107—以广州为例国土空间规划构建期大城市交通实践与探索马小毅.等09 -100—以广州市第三轮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为例新技术、工程规划智慧社会数据基础设施及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戴慎志,等02 -27高密度城市的多尺度空间防疫体系建构思考杨俊宴.等〇3-17城乡■•安全健康单元"营建体系与应对策略钱振澜,等03-25一基于对疫情与灾害防-适-用"响应机制的思考赣州古城理水经验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吴庆洲.等03-84徽州古村落水口空间环境预防功能及安全启示 王益〇3-93国内城市与区域语境下的韧性研究述评 许婵等〇4-1〇6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中提升社区韧性的方法研究马超.等06 -65重大疫情冲击下城市空间治理考验 吴志强.等〇8-9针对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城市空间干预策略 王兰.等08-13面向大气防疫的城市公共空间呼吸暴露风险评价李绥,等08-21建成环境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及循证实践 张庭伟08-33—对美国城市新冠肺炎分布的初步分析重大疫情下城市脆弱性及规划应对研究框架邱建.等09-13城市活力恢复及其影响因子 马琦伟,等09 -22—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情景下的探索空间治理背景下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和实施研究王宁.等11-30大数据背景下的通勤模型构建与应用 顾家焕.等11-69----以上海市为例市场05地摊06村庄07短板08周期09价值10局校11配套12国外研究德国规划体系空间要素纵向传导的路径研究周宜笑.等09-68—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视角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思考 周宜笑1〇-40一基于德国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实践<1961纽约区划则例> 立法目的及其实施路线周剑云.等10—102其他活力城乡美好人居人居与高质量发展城乡规划建设与文化传承国土空间规划怎么做责任规划师路在何方?地下空间从规划到实施有多远城市非正规发展与治理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方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与城市的可听性孙施文.等01-92吴唯佳.等01 -99王树声,等01 -105孙施文,等〇1-112施卫良,等02 -32李迅.等02-39叶裕民.等〇2_44李金路,等02-50华晨02-110致"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三十周年"规划提高城市免疫力一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事件笔谈会02-115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倡议书联合教学共促规划学科发展城镇风貌管控的制度化路径更有效的城市体检评估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〇3-1吴唯佳.等03-43吕斌,等03-57石晓冬,等〇3-65张京祥.等03 -74周一星 03 -139一读胡序威先生〈一生无悔地理与规划研究》有感处理“六大关系"实现"五个转变"范锐平〇4-9一以片区综合开发推动新区高质量建设的成都实践2020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 10-114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国土空间演进的影响耿慧志.等12-28<城市规划〉杂志2020年总目次 12潮涌推征途.风劲好扬帆写在浙规院成立四十周年之际陈桂秋增刊1-编者絮语情感免疫学习石楠0102继承与创新 【主持】王树声文境:一种追求城市空间格局人文境界的规划模式李小龙.等01-•彩页端凝:一种凝神会心的人文空间规划设计方法陈旭,等02-彩页绾合:一种以人文节点凝结城市格局的规划手法李小龙.等〇3_彩页并立联辉:一种并置人文标志提振城市格局秩序的规划手法王树声,等〇4_彩页环峙:一种环布人文标志提振城市格局的规划模式张薇,等05-彩页品峙:一种鼎立标志空间塑造城市人文秩序的规划模式王树声,等06-彩页澄心涤虑:一种追求城市人文空间境界的营造理念高元.等〇7-彩页胜绝宜学:一种择胜地巧营文教空间的规划理念王凯,等08-彩页闬捍:一种把控水脉关键处巧营人文节点的规划方式朱玲.等09-彩页以文凝边:一种促进边疆治理的人文空间规划手段徐玉倩,等10-彩页肃其敬:一种追求城市人文空间敬慕感的营造理念来嘉隆,等11-彩页文荫武备:一种兴文事与修武备融合并重的规划设计理念王树声.等12-彩页遗珠拾粹 【主持】阮仪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古镇赵逵.等01—彩页海南省澄迈县大美古村袁菲.等02-彩页福建省古田县杉洋古镇袁菲.等03-彩页浙江省绍兴市沥海所城袁菲.等04-彩页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考坑村袁菲,等05-彩页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阜山乡袁菲.等06-彩页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陈宅村袁菲.等07-彩页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大耿古村段亚鹏.等〇8-彩页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界首古镇赵逵.等09-彩页河北省邢台市路罗镇英谈古寨黄燊.等10-彩页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赵苒婷.等一彩页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疏口古村李久君.等12-彩页04。

互联网+视角下黄石休闲体育小镇建设规划与发展模式

互联网+视角下黄石休闲体育小镇建设规划与发展模式

21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信 息 技 术DOI:10.16661/ki.1672-3791.2019.03.021“互联网+”视角下黄石休闲体育小镇建设规划与发展模式①谭璐 邓卓坤(江汉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56)摘 要:体育特色小镇作为体育供给侧改革的创新实践,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体育产业创新和升级以及促进体育产业跨界融合有重要意义。

以“互联网+”实现资本吸收与融合,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辅助黄石休闲体育小镇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塑造特色,创新发展理念,提高体育特色小镇的服务水平,对智慧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云计算 体育小镇 新型城镇化 国乒基地中图分类号:D632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1(c)-0021-02Abstract: As an innovative practice of sports supply-side reform, sports characteristic town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of sports industry and promoting the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With "Internet +" to achieve capital absorption and integration, the use of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to assist the construction of huangshi leisure sports town,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focus on shaping characteristics, innovative development concept, improve the service level of sports characteristic town, play a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and effect of intelligent sports characteristic town.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Sports town; New urbanization; Guoping base①作者简介:谭璐(1997—),女,湖北恩施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

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

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一) (2001~2020年)黄石市人民政府二OO二年十月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五章黄石城市地区布局结构规划第六章黄石城区建设用地规划第七章旧城改建规划第八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第九章城市生态空间与园林绿地、景观规划第十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十二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三章城市环卫设施规划第十四章防灾规划第十五章郊区规划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第十八章附则前言《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是在1988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1988~2000)》实施后,黄石市由单一的工矿资源型中等城市逐步向开放型、多功能的现代化工贸大城市转变,面临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编制的。

本次规划历时一年半有余,在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帮助指导下,不断深化完善。

2000年10月,“规划纲要”获黄石市“四大家”会议原则通过;2000年月11月,建设部专家组对“规划纲要”进行技术审查,提出了全面的咨询意见;2001年6月,“规划方案”经黄石市规划委员会讨论通过;2001年8月,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对拟上报的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进行技术审查;2001年9月,湖北省省直有关部门联席会议联合审查,提出综合意见。

通过各阶段、多层次征求政府各部门意见、组织专家审查、报请建设部及湖北省主管部门指导等工作,为本次规划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规划的基本目的是:贯彻社会、经济、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黄石——大冶一体化城市地区,实现城市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共享,保持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强化中心城市地位,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突出城市特色。

我们希望,新编规划能成为黄石市跨入二十一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迈向现代化的建设蓝图。

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二)第一章总则第1条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期规划基本思路》、《黄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 2010),以及黄石市的实际情况制定。

浅析区域主题文化型传统村落特色小镇建设

浅析区域主题文化型传统村落特色小镇建设

浅析区域主题文化型传统村落特色小镇建设
安振文
【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
【年(卷),期】2018(000)044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步伐也随之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精神消费,建设文化型传统村落特色小镇也逐渐成为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都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区域主题文化型传统村落特色小镇的建设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体现,为小镇转型的建设融入了更多的创新思想,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页数】2页(P84-85)
【作者】安振文
【作者单位】黄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黄石 4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
【相关文献】
1.区域文化与特色小镇建设的协同发展研究 [J], 王梦飞
2.区域主题文化型传统村落特色小镇建设 [J], 黄清喜;王文娟;;;
3.区域主题文化型传统村落特色小镇建设 [J], 黄清喜;王文娟
4.主题研讨区域法治发展的文化机理--区域法治文化问题的棱镜 [J], 张文显
5.本土资源在主题区域环境创设中的运用——以小班古厝文化主题区域环境创设为例 [J], 苏达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石市“两镇一区”“四化同步”试点工作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石市“两镇一区”“四化同步”试点工作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石市“两镇一区”“四化同步”试点工作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字号】黄政办函[2014]47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石市“两镇一区”“四化同步”试点工作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黄政办函〔2014〕47号)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黄石市“两镇一区”“四化同步”试点工作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职责,认真抓好相关工作,使我市“两镇一区”“四化同步”建设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黄石市“两镇一区”“四化同步”试点工作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王镇、太子镇、金海开发区(以下简称“两镇一区”)“四化同步”项目建设工作,确保用三年的时间使“两镇一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三大重点,按照“科学规划、统筹资金、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策划、申报和整合一批涉农项目,充分发挥建设项目的聚集效应和投入放大效应,努力把“两镇一区”建设成为全市生态文明的样板区、“四化同步”发展的示范区。

二、工作要求“两镇一区”项目建设要形成“开发区主导,阳新县配合,部门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一)立足区情,积极谋划和申报项目。

一是要认真研究筛选和策划建设项目。

开发区、“两镇一区”要与阳新县和市直相关部门就“四化同步”试点建设项目进行认真对接。

阳新县要及时组织“两镇一区”及县相关部门召开项目申报协调会,并落实支持项目目录、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和具体支持政策。

开发区和“两镇一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认真调研的前提下,提出“四化同步”建设项目清单。

市直相关部门要根据开发区上报的项目清单,对照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对项目进行认真研究、实地调研、仔细筛选,确定建设项目申报,并对确定的申报项目进行前期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实用参考]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doc

[实用参考]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doc

修订说明20KK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20KK~2020年)》(以下简称01版总规),对黄石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01版总规批准实施后,黄石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与背景:一是区域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长江经济支撑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部地区崛起、湖北省“两圈一带”战略、武汉城市圈等诸多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为黄石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搭建了更高的发展平台;二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要求。

20KK年,武汉城市圈被国务院列入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KK年、20KK年,大冶市、黄石市先后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市发展模式转型方面赋予了黄石新的历史使命;三是城市发展战略的转变。

“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战略的提出,为黄石未来城市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对接武汉”等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使得黄石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前景更加明朗;四是重大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建设与规划对黄石城市发展产生影响。

黄石新港的陆续建设,武鄂黄城际铁路专用线的即将通车,武九线的改造竣工,大广、杭瑞、黄咸等高速公路的建成与规划,以及其他公路主骨架的建设,都对黄石城市的空间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五是黄石城市发展的宏观背景发生巨大变化,国家正在进入新一轮以转型发展为特征的成长周期,要求黄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拓展模式;六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依据进行了调整,《城乡规划法》和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经实施,要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订以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法定性。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规则的通知》(国办发〔20KK〕20号)有关规定,湖北省人民政府于20KK年向国务院提出关于修改《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20KK~2020)》的请示,经过部际联席会议审查,20KK 年05月,经国务院同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关于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意见的函》(建规函〔20KK〕88号)函复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黄石市开展《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20KK~2020)》的修改工作。

“四态融合”理念下的特色小镇总体规划策略——以湖北省七里坪特色小镇为例

“四态融合”理念下的特色小镇总体规划策略——以湖北省七里坪特色小镇为例
m叫—n删Integration of zoology,industry,culture,and morphology,Characteristic towns,Qiliping,Planning slrategy
0引言
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已经进入到以城镇群和就地 城镇化为主的发展阶段。我国小城镇量多面广,既是城 乡之间的纽带,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借由
QJ]iping Town,Hubei Provinoa/:Chen Tao,Zhang Yuan
删瞻啪删Due to the problems on regional feature,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heritage landscape in characteristic towns,the
嚣规划师论坛
j鬈翥『h。i,。;一;
本期主题:湖北省小城镇规划理论与实践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形成渐趋完整的战略表述,定调“要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 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并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等重大决策,为 中小城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由此可见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湖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增 长极,在小城镇建设方面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而作为湖北省重要的规划力量,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大量有关小 城镇的规划科研工作。基于此,本期“规划师论坛”栏目以“湖北省小城镇规划理论与实践”为主题,选择湖北省城市规划设 计研究院编制的几个典型小城镇规划案例,剖析小城镇的发展特征与存在问题,并基于相关规划理念,探索小城镇的规划方法, 希望能为湖北省乃至其他地区的小城镇规划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黄石市实施城镇化战略的调查与分析

黄石市实施城镇化战略的调查与分析

黄石市实施城镇化战略的调查与分析
骆进
【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
【年(卷),期】2004(000)009
【摘要】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积极提高城镇化水平与城市竞争力,是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一项重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也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黄石市作为湖北省第二大工业城市,今后的城镇化发展方向以及如何有效地解决面临的问题等,需进行调查和分析。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骆进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矿冶城市区域城镇化战略地位提升研究*--以黄石市为例 [J], 向夏莹;
2.矿冶城市区域城镇化战略地位提升研究*--以黄石市为例 [J], 向夏莹
3.关于加快推进黄石市"三大战略"实施的对策研究 [J], 唐敏
4.对黄石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J], 谢志勇;金焰;纪晓红
5.论加速城镇化进程全面实施城镇化战略——兼述产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战略[J], 徐荣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特色小镇调研报告【特色小镇调研报告1】近年来,xx市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县市城区建设为节点,以小城镇建设为纽带,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全市新型城镇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城镇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宜居xx呈现崭新风貌。

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

全市城镇化率从2017年的45.5%提高到2017年的54.21%,年均提高1.74个XXX点,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29元,比2017年翻了一番,总量保持全省第二位。

目前,宋河镇、绿林镇、后港镇、高阳镇、胡集镇、石牌镇、客店镇、牌楼镇、漳河镇被选为全省重点中心镇、特色镇,新建了彭墩、王坪、赵泉河、沙岭湾等一批宜居村庄,展现了农村新面貌,全市走出一条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胡集镇进入省十强乡镇行列,后港镇被评为全国文明镇。

村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狠抓村镇道路、绿化、供水、排水等基第 1 页共 1 页础设施建设,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村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小城镇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推广组团带动、产业带动、城乡互动、股份合作、特色拉动五种建设模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极大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彭墩模式、幸福马岭、明灯路径等新农村建设经验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

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将设与美丽精准宜居扶贫村庄和人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采取多种建设模式,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以点带面,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共管的良好氛围。

东宝区、掇刀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

全市共48个村庄被命名为宜居村庄。

近来,5年全市共完成32460户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特别是贫困户、残废人、五保户等弱势群体的居住环境。

组建210个扶贫工作队进驻所有贫困村,设立2亿元扶贫产业基金,实施精准扶贫项目124个,其中2017年脱贫59907人。

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分析

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分析

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分析作者:张文韬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第8期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对供给侧、需求侧的结合,经济效益的提升,资源整合与可持续发展,推动特色小镇的创建具有现实意义。

为满足旅游市场需求,应转变全域旅游理念,同时将特色小镇建设归至区域旅游业整体布局内,施以产业、旅游结合战略,最终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为带动特色小镇的创新发展,使其与全域旅游高效融合,提高当地生活质量与水平,应注重旅游资源的理性应用、全方位支持、以人为本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提升旅游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一、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一)转变全域旅游理念以往的全域旅游理念主要以专业镇为基本单位,在其基础上开发旅游产品,带动当地农户加工工业制品的附加值不高,专业镇成为旅游特色小镇的微乎其微。

对此,应当积极转变全域旅游理念,实现专业镇、特色小镇的有效转换。

在带动省级专业镇家电、灯饰等产业科技创新的同时,强调小镇的生态环境保护、网络科技、健康文化等建设,形成形态多样、具有独特魅力的省级小镇,带动新经济增长,实现专业镇的可持续发展。

专业镇的升级是特色产业的聚焦,以及产业、科技、文化等功能平台的高效融合,是对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及其空间的重构。

在新型发展空间内置入全域旅游理念,利用全景化体验、全时化消费、全业化融合、全民化共享带动体验旅游、特色产业的协同并进。

(二)融合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与全域旅游规划布局灵活利用客源、线路规划等全域旅游资源,增加地区特色小镇数量与产业关联性,实现特色小镇产业、区域旅游的有效结合,最大化发挥经济与社会效益。

部分地区特色小镇,鉴于离城区相对较远,旅游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对此应当融入周边、中心地区,在借助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拓展小镇产业特色,拓展更多的客源、旅游资源等,带动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

全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旅游资源的不断拓展、创新与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旅游资源的超大时空、多元化。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石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石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石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1.11•【字号】黄政发〔2022〕2号•【施行日期】2022.01.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石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黄政发〔2022〕2号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黄石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黄石市人民政府2022年1月11日黄石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冲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五年。

为描绘好战略蓝图,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依据《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衔接《湖北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和《黄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结合我市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三五”发展成就十三五”时期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农业农村加快发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事业发展,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开启全面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

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划定85.4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成高标准农田30万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理062
城市规划·FORUM
全域一体化背景下黄石市特色小镇规划研究
詹 浩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510000)
摘要:黄石市由于地理地貌限制导致市域长期处于割裂状态,市域发展极不平衡。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成为黄石市推进全域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抓手之一。

本文首先介绍了特色小镇的缘起,分析了其内涵及特点,以及对黄石全域一体化的促进作用。

进而,明确了黄石市建设特色小镇的五个重点内容,包括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产业定位、明晰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加强政策支持。

最后,结合黄石市域实际情况,初步提出特色小镇的选择和打造方向。

关键词:全域一体化;特色小镇;黄石
一、研究背景
黄石地处长江沿线低丘密集地带,由于大别山、幕府山等区域性山脉阻隔,市辖区同下辖的大冶市、阳新县之间交通联系极为不便,诸多小城镇与市区联系则更加困难,市域发展长期处于板块割裂状态,导致各市县在生态保育、城镇发展、产业布局、设施建设等方面缺乏协调。

为此,黄石市提出编制全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在深化落实“黄石2049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推进城乡、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公共服务“五个协同发展”,建立统一协调的规划管理机制,实现区域、市域协同发展。

同时,提出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以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作为实现市域城乡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二、特色小镇认知
2.1特色小镇缘起
改革开放后,小城镇被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突破口,进行了一系列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改革探索。

建制镇标准的降低和审批权的下放使得建制镇的数量迅速激增,政策的调整完善导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然而,90年代以后,小城镇发展的速度逐步放缓并走向衰落。

近年来,随着大城市人口、产业、功能的疏解外溢,以及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倾斜,小城镇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4年起,浙江省首提特色小镇,随后国家密集出台政策,全面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

2.2特色小镇的内涵与特点
特色小镇的本质是产业发展平台。

特色小镇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小镇概念,而是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聚焦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

产业发展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应聚焦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创业创新平台,发展新经济。

建设规模应依据产业发展规模确定,防止盲目造镇。

同时,特色小镇还应注重功能复合性。

应在产业基础上,孕育出鲜明的特色文化,进而衍生出旅游功能,并辅以必要的社区配套,是一个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有机复合体。

2.3特色小镇建设对推动黄石全域一体化发展的作用
黄石目前已进入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全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格局不断优化,但依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区域联系不紧密、城市转型困难、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等问题。

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可以促进黄石城市和市域小城镇协调发展,以产兴镇、以点带面,推进全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均衡黄石市域发展的不平衡结构。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作用:
2.3.1均衡市域发展格局,夯实全域城镇化基础。

通过产业平台建设,带动市域内小城镇的发展,形成“一镇一业、多业并举、特色明显、产业兴镇”的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格局,促进形成市域网络结构。

2.3.2促进产业集群和转型升级,带动就业和人口集聚。

通过在空间上集聚大量产业联系紧密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形成强劲、持续的产业竞争优势,逐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完成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产生大量工作岗位,带动就业并吸引劳动力转移,促进人口城镇化。

2.3.3带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产业发展产生的跨界、融合、共享带动了人员、信息等各方面要素之间的交流,有效推进着区域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加强,区域真正进入到一体化发展时代。

三、黄石市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
特色小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系统工程。

应坚持五条总体要求——坚持创新探索、坚持因地制宜、坚持产业建镇、坚持以人为本和坚持市场主导。

把握五项重点内容——系统整体的规划指引;突出自身特点,精准定位产业;统筹协调多规,明晰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宜居环境;构建投资平台,加强政策支持。

3.1系统整体的规划指引
表 特色小镇相关概念辨析
063
CITY
GEOGRAPHY
加强顶层设计与科学指导。

目前,很多被命名的特色小镇普遍缺乏整体上的规划及与之相关的技术方法体系的确立。

应构建由概念到具体、由策划到规划、由整体到局部的系统整体的规划编制体系,有效衔接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实施项目三个环节,从定位、特色空间产业、风貌文化旅游等核心内容角度着手,细化完善特色小镇的规划成果。

3.2突出自身特点,精准定位产业
产业发展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

当前,国家特色小镇为七类: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信息产业、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

特色小镇建设首先需要识别不同类型小城镇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根据自身的独特区位条件和资源环境优势,明确定位,选择适宜的特色产业。

如,有的小城镇毗邻城市,适宜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劳动密集型的特色工业;有的小城镇环境优美,适宜主要发展特色种养业、休闲旅游农业。

3.3统筹协调多规,明晰空间布局
多规融合,产城融合。

在统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多个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特色小镇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优化理顺整体结构,实现全镇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3.4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宜居环境
加强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区域中心城市及其他特色小镇之间的高效便捷联系,不断增强自身所处区位的可达性。

完善综合交通、公共服务、市政基础设施等各项配套建设,营造宜居宜游的优质环境,吸引企业与高素质人才的流入。

3.5构建投资平台,加强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特色小镇建设的工作组织管理和协调机制,创新投融资及金融管理机制。

创新特色小镇的平台运营管理机制,创新政府服务体制,加强人才队伍支撑机制,创新土地管理机制,创新考核监督机制。

四、黄石市特色小镇规划初步设想
4.1黄石市特色小镇选择
从促进全域一体化发展与建设角度出发,黄石市特色小镇的选择应重点聚焦市辖区、大冶、阳新之间的交界地区,协助构建“两个圈层、多条走廊”的全域一体化空间发展格局。

进一步考察各乡镇的特色资源禀赋,从产业资源、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三个角度综合考虑,筛选出太子镇、还地桥镇、保安镇、陈贵镇、王英镇、排市镇,并增加了具有明显特色优势的金牛镇、枫林镇,作为黄石市拟建设打造的特色小镇。

4.2黄石市特色小镇打造方向
根据特色资源的类型,结合《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中各乡镇指引,首先从大的产业门类上,将拟建设打造的8个特色小镇分为农贸型、工业生产型、 传统工艺带动型、旅游带动型四种类别。

其中,排市镇为农贸型特色小镇,依托油茶、粮棉、蔬菜、林果、畜牧、花卉苗阜等基地,促进设施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培育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与贸易业。

还地桥镇、陈贵镇为工业生产型特色小镇,依托矿产资源、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优势,延伸产品研发设计、强化产品供应链条,大力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特色工业。

太子镇、保安镇为传统工艺带动型特色小镇,依托特色食品、手工制造、传统工艺、土特产品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延伸生产、销售、展示、体验、培训等产业链全环节,打造品牌,加强影响,振兴特色传统手工业。

金牛镇、王英镇、枫林镇为旅游带动型特色小镇,依托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演艺、自然遗产、自然风光等优势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在大的产业分类基础上,把握优势,突出特色,进一步细化各特色小镇的产业内容,打造太子豆腐小镇、还地桥科创小镇、保安石雕小镇、陈贵智造小镇、金牛鄂文化小镇、王英千岛小镇、排市油茶商贸小镇、枫林
湖光山色小镇。

图 黄石市特色小镇打造设想
结语: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产业发展平台,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可以夯实全域城镇化基础、带动小城镇就业和人口集聚、推动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促进解决黄石市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黄石市特色小镇建设应坚持五条总体要求、把握五项重点内容。

结合黄石各乡镇特色资源禀赋以及“两个圈层、多条走廊”
的全域一体化空间发展格局,筛选出八个特色小镇并对其产业发展方向提出初步设想。

参考文献[1] 《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6.
[2] 《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6.[3] 宋维尔, 汤欢, 应婵莉. 浙江特色小镇规划的编制思路与方法初探[J]. 小城镇建设,2016,(03):34-37.作者简介:詹浩(1992.04--);性别:男,籍贯:陕西省渭南人,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