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玛蒂亚_森与他的主要经济学贡献_李实
浅析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
浅析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摘要】阿玛蒂亚·森是一位著名经济学家,他提出了可行能力理论,强调个体在实现自身潜力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本文从阐述可行能力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森对可行能力的理解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还探讨了可行能力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评价了其优缺点。
总结指出了可行能力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并提出建议。
通过对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影响,为实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阿玛蒂亚·森、可行能力、概念、社会发展、理论应用、优缺点、重要性、未来发展、建议。
1. 引言1.1 介绍阿玛蒂亚·森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1933年11月3日-)是印度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曾获得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在经济学、道德哲学和社会福利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以其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而闻名。
森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可行能力”(capability)的概念,这一概念在后来成为了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
通过对个体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中所拥有的能力进行分析,森的理论强调了人的实际可能性,并倡导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他的研究对于贫困、不平等和社会正义等问题的思考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可行能力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可以更好地关注个体的发展和实现,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1.2 概述可行能力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是指个体实现自己的潜能和生活出色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利益和经济独立,更包括了社会、政治和文化层面。
阿玛蒂亚·森认为可行能力是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强调了人的尊严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可行能力理论强调了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提倡建立一个能够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其潜能和生活出色的社会环境。
福利、公平、贫困与饥荒评阿马蒂亚森对福利经济学的贡献
福利、公平、贫困与饥荒评阿马蒂亚森对福利经济学的贡献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评估阿马蒂亚·森对福利经济学的独特贡献,特别是他在福利、公平、贫困与饥荒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创新思考。
阿马蒂亚·森,作为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洞见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首先概述森的学术背景和主要贡献,然后详细探讨他在福利经济学领域的核心观点和理论创新,以及这些观点如何对贫困和饥荒问题产生重要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森的学术价值,并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深远意义。
二、森的福利观阿马蒂亚·森对福利经济学的贡献,首先体现在他对福利观念的独特理解上。
传统的福利经济学往往以物质财富或收入作为衡量福利的唯一或主要标准,而森则提出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福利观。
他认为,福利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满足,更包括人们的基本能力、自由、权利和尊严等多方面的因素。
森强调,个人的福利状况与其所拥有的能力直接相关,这些能力包括但不限于身体健康、教育水平、社会交往和政治参与等。
这些能力决定了个人在生活中的选择范围和质量,进而影响了其整体的福利感受。
因此,森的福利观是一种基于能力的福利观,它突破了传统福利观的经济维度,向更为全面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森还深入探讨了公平与福利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公平不仅是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
在一个不公平的社会中,即使总体财富增加,如果这种增加是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为代价的,那么整体的福利水平并不会提高。
因此,森的福利观强调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注重公平分配,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好处。
在贫困与饥荒的问题上,森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贫困不仅仅是收入低下的问题,更是基本能力剥夺的问题。
因此,消除贫困的关键在于提升贫困人群的基本能力,如教育、卫生、营养等。
而对于饥荒问题,森指出,饥荒往往不是由于粮食总量不足,而是由于分配不公和权利不平等导致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论简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论简介2008-04-24 21:26:38| 分类:经济阅读19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论简介(一)阿马蒂亚·森1998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将授予现任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印度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以表彰他在福利经济学方面的杰出贡献。
森的研究领域和兴趣十分宽泛,但他主要是一位发展经济学家,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发展路径和消除饥馑、贫困和不平等、经济与社会福利的增进和会选择等问题的研究。
他曾任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经济顾问,专门研究过印度、孟加拉、埃塞俄比亚和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他曾经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将自己的理论运用到当地实践之中,并且试图影响当地政府的决策。
森在衡量贫困程度方面把收入分配与健康状况等因素结合起来,他的研究特点是把哲学思辨及其观点融入经济学的研究之中,在发展中国家案例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规范经济学的分析,因此他被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形象地比喻为。
我们经济学界的良心。
传统经济学在研究社会福利时,通常只注重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森认为这种研究视野过于狭窄。
他改进了社会选择理论,把经济社会的个人,尤其是贫困人口作为研究的主体对象,探讨社会福利如何受到政府或团体决策的影响。
他利用包括收入分配在内的其它指数,着重分析造成贫困的原因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瑞典科学院高度赞扬他。
将经济学与哲学手段融为一体,从道德的角度和范畴探讨极其重要的经济学与社会问题。
一、森在社会选择、福利分配与贫困问题研究方面的贡献阿马蒂亚·森在福利经济学基本问题研究方面作出了几项关键性的贡献,他的贡献跨越了从社会选择的公理性理论(Axiomatic Theory)和福利指数与贫困指数的定义,到有关饥馑的经济性研究的广泛领域。
这些专题是以对于分配问题的总体兴趣和对社会中最为贫困的群体所具有的独特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经济学的良心-阿马蒂亚·森
对 饥荒和 贫困 问题 的研 究成 果 , 集 中体 现在他 的著 作 《 贫 困与饥 荒 : 论权利 与剥夺 》一 书中。 在这部 书里 , 他 向
传 统观点提 出了挑战。 传统观点认 为造 成饥荒最 重要 的原 因是 食物短缺 , 所 以往往 发生在旱 灾或洪涝灾 害之后。 在对 1 9 4 0 年以来世界范围 内的数起灾荒进行实证研究之后 , 他 提出饥荒不完全是 由于食品短缺造成 , 而更可 能是 由于权 利
Hale Waihona Puke 联 合国开发计划署 写过人类发展 报告 , 当过联合 国前 秘书长加利 的经济顾 问。 值得 一提的是 , 森尽 管长时间在英 美国 家从事教学 与研 究工作 , 但他仍保留 了印度国籍 , 并经 常参 与印度经 济发展计 划的制订 工作。 阿马蒂亚 ・ 森 的研 究涵盖 了当今世界和学术领 域的重大主题 , 涉及 了经济学和政治哲 学等诸多领域。 限于篇幅 , 本 文仅 介绍他 对饥荒 问题和 发展 问题 的研 究成 果。
为 发 展 的 主 体 在 社 会 变 革 中 发 挥 主 动 作 用 。 ■
( 责任编辑 : 曾祥亮 :
6 4 农场经 济管 理2 0 1 4 . 0 5
经 济 巨匠
经济学 的 良心
阿马蒂 亚 ・ 森
衣爱东 ( 黑龙 江省农 垦 经济 研 究所 )
阿 马蒂亚・ 森, 1 9 3 3 年 出生于印度 , 因“ 在 福 利 经 济 学 的 基础 研 究 课 题 上做 出 数 项 关 键 性 的 贡 献 , 举 凡 公 共 选 择 的
一
般理论 、 福 利 与 贫 穷 指标 的定 义 , 到 对 饥 荒 的 实证 研 究 皆属 其 贡 献 范 围 ” 而获得1 9 9 8 年 诺 贝尔 经 济 学 奖 。 阿 马蒂亚 - 森曾执教干伦敦 经济学院 、 牛津 大 学 、 哈佛 大 学 等 著 名 学 府 , 亦担任过剑 桥大学三一 学院院长 。 他 曾 为
阿玛蒂亚·森自由发展观述评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印度籍学者阿玛蒂亚·森一生致力于研究人类的自由和发展问题,并期望通过自己对发展的全新看法来解决人类的贫困现状。
在他的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下,他提出了有别以往的全新的发展观。
即自由发展观。
这种新的发展观强调人们应努力的方向不只是经济的发展,还有对人类自由的扩大。
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自由,才能进一步扩展人们的可行能力。
进而使人们更好的生活与发展。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也会促进经济的不断提高,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本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森的生平、学术贡献、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我所做的研究的意义和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森自由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包括:自由、可行能力、功能性活动及发展等核心概念,并进一步揭示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自由与发展、贫困的关系以及公平分配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揭示了森的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及其对以往发展观的超越。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森的自由发展观的理论贡献和缺陷;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分配公平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制度保证;用道德引导市场主体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和高效的发展关键词:实质自由:可行能力:发展;贫困;经济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 tr ac tIndian scholars a s the 1998Nobellaureate in economics Amartya Sen,devoted his life t o the study of human freedom and development issues.And expect to resolve through theirown v iew s o n t he development of new human poverty situation.His continuous in—depth study and explor ation,he proposed to do n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Free development concep t.This n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 stressed that people should work towards no t only economic development,as well a s theexpansion of human freedom.On ly fundamental ly improvepeople’S freedom,in ordertofurther expand people’S ability to viable.Thereby enabling the people to a better life and development.Meanwhile,in the process,people will als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economy,afundament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poverty,truly comprehensive economic,social a ndhuman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of the life of Sen,were offered academic,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 d abroad a s we ll as the significanceand innovatio n of t he resear ch I have done.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the main cont e nt of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of the Mori fr ee,in clude:the c o r e concept of ffeedom,the ability of vi abl e,f unc tio nal a ctivitiesand development,and further reveal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t hes e concepts.Freedom and development,the relationship of povertyand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the role in human dev elopme nt.Re veals Sen’S human—centered concept of development beyo nd t he previous concept of development.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cont ribu tio ns and shortcom ings of the free development concept intro duced Sen;inspir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 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the ultimate goa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human development;distributive justice system to solve the pr ob le m of poverty;moral guide th e main playe rs in the market co nt rib ut e to th e health of the market economy a nd efficient developmentKey words:Real freedom;feasible capacity;development;poverty;economic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绪论(一)阿玛蒂亚·森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1.阿玛蒂亚·森的生平阿马蒂亚·森被人们誉为一位具有经济学良心的学者,在1933年3月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的桑蒂尼克坦,他生活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浅析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
浅析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摘要】阿玛蒂亚·森是一位著名的印度经济学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提出了可行能力理论,强调人们应该有实现自己潜在能力的机会。
在他看来,可行能力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成功,还包括健康、教育和人权等方面。
可行能力与发展理论密不可分,因为只有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潜力,社会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可行能力的重要性在于提升人们的自主权和尊严,影响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和经济资源等。
通过实践,可以促进可行能力的实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对社会发展的启示,未来可行能力理论将继续发展,促进全球社会的可持续进步。
【关键词】阿玛蒂亚·森、可行能力、发展理论、社会发展、影响因素、实践、启示、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阿玛蒂亚·森简介阿玛蒂亚·森,生于1933年,是印度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
他曾担任哈佛大学经济学和哲学的教授,并于1998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森教授的研究领域涉及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发展学等多个学科,其学术成就备受推崇。
作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学者,阿玛蒂亚·森提出了很多有影响力的理论和观点。
可行能力就是他的重要概念之一。
可行能力是指个体或群体实现潜力,并获得幸福和尊严的能力。
森认为,发展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国民经济总量,更应该关注人们是否具有充分的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潜力和目标。
通过对阿玛蒂亚·森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社会责任感的学者。
他的理论为我们理解发展和关注人的基本需求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阿玛蒂亚·森对可行能力的观点以及可行能力与发展理论的关系。
1.2 可行能力定义可行能力,又称为“能力转化论”或“能力取向理论”,是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提出的一个概念。
可行能力的定义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但最核心的概念是指个体或群体实现其潜力和权利的能力。
好政策造就好社会——专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
好政策造就好社会好的经济政策一定会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发展,经济发展的成果又可以带来更多其他的成就,尤其是能让人民的生活更加舒适和富足阿马蒂亚•森,1933年出生于印度,195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担任过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与哲学教授、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国际经济学会会长等学术职位。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阿马蒂亚•森,以表彰他在福利经济学基础研究课题上作出的数项关键性贡献。
从公共选择的一般理论、福利与贫穷指标的定义,到对饥荒的实证研究皆属其贡献范围。
他的理论旨在使一个社会中最大多数人的福利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他曾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写过人类发展报告,当过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经济顾问,被称为“贫民经济学家”、“最有良心的经济学家”。
他也是自1969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以来获此殊荣的首位第三世界国家公民。
在阿马蒂亚•森近日到北京参加学术研讨会期间,《中国经济报告》记者专访了他,零距离聆听了来自森教授的独到见解。
自由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中国经济报告:传统上,经济学家们将人均收入、G DP指标、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而你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新论断:发展就是追求全面自由的过程。
这是为什么?阿马蒂亚·森:相比只关注经济效率的主流经济学家,我更加关注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状况、权利以及能力问题。
这可能和我的成长经历有关。
我出生于印度的桑迪尼克坦地区,经历过饥荒、疾病。
少年时期还曾经历过宗教政治家煽动的大屠杀和一系列非理性行为。
这让我认识到极端贫困下的经济不自由可以使一个人成为其他形式不自由的无助的牺牲者。
后来,我有幸进入好的学府,接受好的教育,并有机会对之前的发展观进行深刻反思,进而提出了以自由为经济发展核心的发展观。
主流经济学把发展视为GDP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提高,这不仅片面,而且会掩盖一系列畸形发展必然带来的恶果,如贫富两极分化、环境污染、人的自由被剥夺等。
【高中议论文阅读】《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阅读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阅读答案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1998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一书中,对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他认为,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经济学本来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一千九百九十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在《伦理学与经济学》一书中,森对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
他认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经济学有两个根源,即人类行为的两个目的:一个是关注财富,另一个是追求更深层次的目标。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工程学”数学方法,即数学和逻辑方法,是一种伦理方法。
这两种来源或方法应该是平衡的。
但不同的学者关注不同的方面。
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比较注重伦理问题,而威廉·佩蒂,大卫·李嘉图等更注重工程学方面。
现代经济学则大大发展了工程学方面,却忽略了伦理方面。
科学研究总是把人看作完全理性的对象,因此逻辑方法是有效的。
但具体的人是活着的,情绪化的,还有很多非理性的东西。
简单的理性逻辑方法很难避免实际错误。
人民的感情、人民的意志、人民的理想和道德也将在经济行为中发挥巨大作用。
简单的工程或逻辑方法是不够的。
亚当·斯密指出,人们的活动是受自利引导,市场则以互利为原则。
这一点被现代经济学家所继承和发展了。
但人们却忽略了他的另一些观点,即人们的同情心、伦理考虑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一般来讲,个人有或至少应当有追求自利的自由,但并不意味着这种追求就一定有伦理正当。
当这种追求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时,就违背了伦理正当,从而成为应受谴责的不道德行为。
离开伦理学的经济学只能使经济学贫困,正如离开经济学的伦理学,只能使伦理学空洞一样。
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也包括运用经济学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和应用来进一步解释和解释伦理问题。
对道德权利的分析可以证明这一点。
人们通常从义务论的角度来看待权利,也就是说,其他人必须遵守约束。
阿马蒂亚·森和福利经济学
阿马蒂亚·森和福利经济学经济学巨匠阿马蒂亚·森和福利经济学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1933-),印度人。
1933年生于印度孟加拉湾,1959年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得博士学应。
在三一学院继续停留四年之后,他回到了印度德里经济学院任教,直至1971年再次赴英,在牛津大学任教十七年。
1977年成为牛津大学教授,1989年到哈佛大学担任经济学和哲学教授,1998年初他回到了母校剑桥大学,担任了著名的三一学院的院长。
1998年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亚洲人。
森是第一位亚洲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
他1933年出生于印度孟加拉湾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祖父为印度文学教授和畅销书作家,他自述在其很小的时候便与祖父严肃地讨论过"价值"和"信仰";少年时期的阿马蒂亚曾考虑出家当和尚,但为了做些与俗世有关的事,他转而研习经济、数学和哲学,他承认放弃佛教是因为"宗教有点遥不可及",孟加拉语中的阿马蒂亚就是"必然不朽"之意。
值得一提的是,森出生在印度的Bengal邦,与印度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大诗人泰戈尔同乡;而且,森一家与泰戈尔过往从密,森本人在1933年出生时便是由泰戈尔施的洗礼。
这种关系或许为森日后得奖埋下了伏笔。
和大部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一样,阿马蒂亚的学术视野是十分宽泛的,但真正奠定他在经济学和哲学界的地位的,却是在研究灾荒成因、贫富悬殊原因、如何衡量贫困以至福利经济学等方面。
阿马蒂亚自己获悉得奖后解释自己工作时说:"你不能凭富裕和繁华判断一个社会的快乐程度,你必须了解草根阶层的生活!"这句看似简单的肺腑之言,深刻昭示出他1993年当选美国经济学会主席时被称为"沉闷科学(经济学)的良知",确非溢美之词。
在印度完成了他早期的大学教育后,森来到英国剑桥大学继续其学业,森从师于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琼·罗宾逊,于1959年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经济学理论-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研究成果简述-论文
1998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教授,以表彰其对福利经济学的贡献。
阿马蒂亚·森1933年生于印度的曼谷,在印度完成了他早期的大学教育,然后到英国剑桥大学继续其学业,并且在1959年得到了博士学位。
森在1963年成为Delhi大学的教授,1971年他转到了伦敦经济学院,1977年成为了牛津大学All Souls学院的教授,1989年到了哈佛大学担任经济学和哲学教授,并于1998年初回到了他的母校――剑桥大学,担任了著名的三一学院的院长。
森得到了20多个荣誉博士学位,并且担任过一些重要的科学协会,如美国经济协会、经济计量学协会和国际经济协会的主席。
他的学术成果包括十几本专著和200篇左右的论文。
除了属于纯经济学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经济学和哲学交叉的领域。
阿马蒂亚·森对分配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同时又非常关心穷人的福利,他的研究都是围绕着这些方面。
下面我们从社会选择理论、福利和贫困指标、对饥荒问题的实证研究三个方面来介绍森的研究工作。
阿马蒂亚·森对社会选择理论的贡献当集体中所有成员意见一致时,集体做出的选择是无可争议的;但是当意见不统一时,就需要找到把不同的意见融合起来的决策方法。
社会选择理论就是研究个人价值和集体选择之间的联系,其基本问题是社会整体偏好能否一致的从个人偏好中得出,如果可以的话,如何得出。
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评价不同的社会状态,以及藉此采取有意义的社会福利措施。
多数规则可能是人们最熟悉、应用最广泛的集体决策规则。
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这个规则有很多缺陷。
首先是它可能让多数人压迫少数人,除此之外,它还可能使策略性投票(例如通过不投自己偏好的选项)得利,或者通过操纵对各个选项的投票顺序来得利。
多数规则有时还可能产生不了明确的结果。
关注社会最底层的经济学家 阿玛蒂亚森的贫困 饥荒理论简介
一、阿玛蒂亚森的权利贫困理论
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缺乏,更是一种权利的缺失。他将 贫困归结为三种基本权利的贫困:获得基本物品和服务、参与社会决策、以及拥 有自尊和尊严的权利。这些权利的缺失使得人们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处于不 利地位,从而加剧了贫困现象。
一、阿玛蒂亚森的权利贫困理论
关注社会最底层的经济学家 阿玛蒂亚森的贫困 饥荒理论
简介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在社会科学的殿堂中,有一位特殊的经济学家,他的名字叫阿玛蒂亚森。他 并非来自富裕的家庭,而是从社会最底层出发,用一生的努力探索贫困与饥荒的 问题。他的理论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对当今社会的政策制定提供 了宝贵的启示。
2、对历史和文化因素的考虑不足:阿玛蒂亚森的理论对历史和文化 因素对贫困的影响考虑不够充分
为了改进和发展阿玛蒂亚森的理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量化研究: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运用计量经济学等方法,对阿玛蒂 亚森的理论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2、对历史和文化因素的考虑不足:阿玛蒂亚森的理论对历史和文化 因素对贫困的影响考虑不够充分
三、生产设备与技术
三、生产设备与技术
吉林钢铁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包括高精度轧机、大型连铸 机、自动化生产线等。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确保产品的质量和 稳定性。
四、企业荣誉与资质
四、企业荣誉与资质
吉林钢铁企业在业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多次获得国家、省级荣誉和资 质认证。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 企业还拥有多项专利和专有技术,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结合历史与文化因素: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加历史和文化因素对贫困的影响, 从而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扶贫政策提供依据。
经济学家的经典思想与理论
经济学家的经典思想与理论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人们如何管理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经典的思想和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济学家的经典思想与理论,探讨它们对经济学的贡献。
一、亚当·斯密与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亚当·斯密是经济学领域的先驱之一,他于18世纪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
斯密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的分配,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福利。
他强调市场自由能够促进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将自己的需求转化为经济行动,从而产生正向的效应。
这种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成为后来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核心基础,对现代的经济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与宏观经济学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大萧条时期,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认为经济衰退的原因是总需求不足。
他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目标。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思考和研究的方向,也促进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实践。
三、米尔顿·弗里德曼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米尔顿·弗里德曼是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提出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对经济学产生了广泛影响。
弗里德曼主张自由市场经济能够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经济效率。
他质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主张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和通胀预期的管理。
弗里德曼的思想与理论推动了市场经济改革和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对当代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产生了影响。
四、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与信息不对称理论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他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对经济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济学的良知_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_森对经济学的贡献
18经济论坛1999.11933年,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为一个初生的婴儿取名为阿马蒂亚(Amart y a ),意为“不凡”。
诗人对孩子的父母说:“这是一个杰出的名字,而我也能预见到这个孩子将会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如今,他的预言实现了。
65年后,这个昔日的孩子因为他对经济学的贡献而被授予了199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第一个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亚洲人,他就是阿马蒂亚・森(Amart y a Sen )。
森生于印度的孟加拉湾,在印度完成他的学士学位后便赴英伦求学。
1959年获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其后便辗转于印度和欧美各大学任教,先后执教于伦敦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名校,并于今年的1月重返剑桥的三一学院,担任该院院长。
森的家族与泰戈尔有着特殊的关系。
森的外祖母便是泰戈尔的私人秘书。
森承认,泰戈尔诗歌中对人性和良知的赞颂对他影响至深,而他又把这种影响活化到了经济学的研究之中,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洛所说,森的研究体现出“经济学中的良知”。
他学术研究中最独特之处和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他将经济学与道德规范重新结合在一起,将经济学重新引回了注重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道路,在此基础上重新塑造了福利经济和发展经济学的面貌。
这就是西方传媒将森称为“经济学家与哲学家的结合”,“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统一”的原因所在了。
在经济学的幼年,经济学家们普遍重视对价值观念的研究,如亚当・斯密等,但到了近代,价值和伦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的冷淡。
即便是许多专门研究福利问题的福利经济学,如卡尔多、希克斯、罗宾斯等也受了影响。
他们认为,经济学只应研究资源配置或效率最大化问题,而应把价值判断甚至是公平分配剔除出经济学的考察范围,这就是所谓价值免谈的观点。
森极力抨击这种论调,他认为这种价值免谈的原则对可以运用的信息施加了种种限制,使得非经济但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很大的事件如压迫、剥削等被排除在社会福利函数之外,这样便使经济学的信息基础极为薄弱,也使得对社会福利的判断往往极不全面甚至谬误百出。
阿马蒂亚.森
1、对社会选择理论的贡献
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社会选择常用的投票机制(少数服从多数),虽然有 时会出现如阿罗所言的无法形成社会的偏好次序,但很多情况下却是可 以形成一致的社会偏好的。 投票人 偏好次序 例如社会成员偏好如右图时 B>A>C 甲 得出的社会偏好为:B>A,B>C,C>A即 B>C>A 乙 B>C>A C>A>B 丙 即阿罗是从一般抽象的层面来讲,由于人们的偏好次序不协调会造成“ 非传递性”的产生,但是针对具体的层面来讲,有一些情况得不出总的 社会偏好次序,有一情况却是可以得出总的社会偏好次序的 阿玛蒂亚· 森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探究在什么样的限定条件下,可 以得出总的社会偏好次序。
1、对社会选择理论的贡献
阿玛蒂亚· 森提出的限定条件 价值限制定理:
一个方案的价值定义:在包括该方案的三种方案中进行个人偏好排序, 该方案具有的最好、最差或居中这三种可能的特征。 例如当甲的偏好次序为A>B>C时,A方案最好,B方案居中,C方案最差 价值限制假定:对于每一组被选方案中的任何三种方案,根据个人偏好 排序集合,总能找到一个对所有人而言,都不具有某种价值的方案。
的个人偏好顺序集合 2.独立性条件:社会对任何两个备选方案的排序,只依赖于个人对这两 个方案的偏好,而不受其他不相干方案的影响 l弱帕累托条件:如果社会中每个人偏好 x 胜于 y,那么社会偏好必有 x 胜于 y 1.非独裁性:不存在这样一个人,他的偏好就是社会偏好次序,而不管 其他人的偏好如何
阿罗不可能定理表明,试图通过某一合理程序把所有个人偏好次序加总 为社会偏好次序,从而根据社会偏好确定最大社会福利是不可能的。
如对表1,可以得到A方案对所有人而言都不是最好的,所以表1可以得 出总的社会偏好次序
阿马蒂亚·森“经济学良心”
阿马蒂亚·森
阿马蒂亚·森 “经济学良心”
国民收入并非
衡量一国福利的终极指标。
阿马蒂亚·森的成长路径与泰戈尔相似。
出了浓厚的兴趣。
不过最终,阿马蒂亚·森在加尔各
答大学拿下了数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在完成了印度的学业后,阿马蒂年进入英国的剑桥大学深造,后在三一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剑桥求学期间,阿马蒂亚·森师从新剑桥学派的知名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夫人。
并获得多项荣誉,包括学校颁发的“亚当·斯密奖”。
与这些所获得荣誉相比,在英国求学期间所积累的知识才是阿马蒂亚·森最珍视的宝贵财富。
1959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拿下剑桥博士学位,三一学院的院长是一个由英位,且此籍的学者。
阿马蒂亚·森凭借着自己在学术领域的耕耘,成为了学院组建 650 年以来第一位非英籍院长。
2004年阿马蒂亚·森又回到哈佛大学。
他每年一半时间在国外,一半时间回到印度。
为贫困呐喊
优越的家庭环境以及丰厚的学术回报并没有令阿马蒂亚·森放弃印度国籍。
因为在他心中,1949发生的孟加拉饥荒,始终无法让他对困指数,指出国民收入并济学奖得评价阿马蒂理论以及福亚·森是无可
以及道德的世界。
正是这阿马蒂亚·森感慨“经济学需要关注社会中的穷人、底层人群和受害者,的确,我一生都在致力于经济底层的研究。
”。
一个国家的生活质量该如何评价
一个国家的生活质量该如何评价一个国家的生活质量该如何评价阿玛蒂亚·森(AmartyaSen)(1933~)印度籍经济学家,1953年在印度完成大学学业后赴剑桥大学深造,1959年取得博士学位,在1957~1963年间,是以罗宾逊夫人为首的经济学剑桥学派的重要成员。
森曾执教于伦敦经济学院、牛津大学等著名学府,1987~1998在哈佛大学担任经济学和哲学教授,1998年离开哈佛,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2003年重新回哈佛执教。
森因其在福利经济学上的杰出成就获得199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人类发展视角的奠基人。
狄更斯在其名著《艰难时世》中曾讲过这样一段故事:路易莎老师问她的学生西丝朱浦,“比方说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国家。
在这个国家里面有5000万英镑,这是不是一个繁荣的国家呢?而你是不是在这个兴旺的国家里生活着呢?”西丝回答说:“我没有法子知道这个国家是不是繁荣,或者我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兴旺的国家里,除非我知道是谁得着这些钱,而且我是不是也有一份。
但是这个答案与5000万这个数目字的计算无关。
”结果路易莎老师批评说:“这是你的错误!”M·努斯鲍姆与阿玛蒂亚·森在他们共同主编的论文集《生活质量》的导言中,就引用了狄更斯讲的这个故事。
故事中的路易莎老师,就像今天的某些经济学家,“他们仍然以人均收入这个粗放的尺度来表示人类的福利状况”,而她的学生西丝反而敏锐地认识到了这样一个道理: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生活质量,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至少还应该知道这些资源是如何分配的。
很显然,如果一个国家的财富是被少数人占有,既使是总量再大,人均再多,这个国家也称不上繁荣,而这个国家的人民更谈不上生活幸福。
当然,即使是在知道了人均收入基础上了解财富分配状况,是否就可以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呢?仍然是不够的。
那么,哪些因素更能影响一个国家内部人民的生活状况呢?《生活质量》这本论文集中所收录论文都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
赋权——阿马蒂亚·森演讲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赋权——阿马蒂亚·森演讲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2014年6月6日,伦敦晚上好。
非常高兴来到这所著名学府,向当今时代最伟大的一位学者致以敬意。
我特别要感谢克雷格·卡尔霍恩教授的介绍辞——我知道卡尔霍恩教授是他所研究领域中的一位伟大领袖,也是伦敦经济学院的一位伟大领袖。
伦敦经济学院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
有34位世界领导人和16位诺贝尔奖得主毕业于该校。
其中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便是著名的阿马蒂亚·森。
他的研究领域之广,当今很少有经济学家能够达到——从利用高深的数学方法研究社会选择,到对道德哲学的高屋建瓴的思考;他的研究不仅理论极其严谨,同时还充满了对穷人和边缘化人口的由衷关心。
阿马蒂亚·森一直认识到,经济学所关注的问题应该与正义和公平问题紧密相关。
这一想法与过去的伟大经济思想家不谋而合。
今天,特别是在全球危机之后,经济学界的人提出了阿马蒂亚思考一生的问题。
他是先知的声音,他可以理所当然地被称为经济学的良心。
我今晚想谈的题目正是处在公正与经济学的交点——赋权的问题。
赋权是关于经济机会,即,按个人才华和能力自由选择自身生活道路的能力。
它旨在消除实现人类真正繁荣的障碍。
我想探讨赋权的三个不同层次:∙首先,个人赋权——以及这对经济政策意味着什么。
∙其次,需要用什么来保障个人赋权——制度的赋权。
∙第三,进而需要用什么来促进国家经济繁荣——多边主义的赋权。
个人赋权我首先谈谈个人赋权。
当然,在赋权方面,有很多障碍。
我来谈其中两个——收入差距和性别差距的障碍。
首先谈谈收入差距:近年来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距普遍扩大。
在很多国家,富人目前的收入份额超过战后的任何时候。
我们可能避免了第二次大萧条,但我们未能避免第二个镀金时代。
尽管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区取得了重大的经济进步,它们的发展势头仍然被不平等这一障碍所拖累。
现在,我想我知道阿马蒂亚·森对此会说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1 ·
改 革 家 。 他曾受到过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洗礼 。 据 他仍健在的母亲回忆说 , 他们全家与泰戈尔有 过亲密的关系和非常愉快的交往 ①。 在阿玛蒂 亚 · 森一生中所面对的最大一次人生考验也许 是在他 19 岁时曾被医生误诊为喉癌 。医生预计 他最多只能活 5年 , 他也为此制订了仅仅 5年 的个人计划。直至他到英国留学时 ,对他的误诊 才得到修正 ②。他于 1953年在加尔各答的总统 学院 ( Presidency Co lleg e ) 毕业并 获得 学士学 位 。 在大学一年级 , 阿玛蒂亚· 森学习自然科 学 , 从二年级开始转学经济学。 据他回忆虽然在 课堂上学的经济学都是新古典经济理论 , 但是 同学们课余所关心和讨论的内容大多是当时印 度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 从而也就引起了多数同 学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兴趣。 应该说这一段学习 经历对于阿玛蒂亚 · 森后来的学术兴趣的形成 是很重要的。在印度完成大学学业的当年 , 阿玛 蒂亚· 森即赴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经济 学 , 并于 1955年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 1959年 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 其导师是已故的著名经 济学家琼 · 罗宾逊夫人 ( Joan Ro binso n)③。 阿 玛蒂亚 · 森后来回忆道 , “ 我当时非常崇拜她 , 但是 并 不 信 服 她 的 经 济 学 观 点 ” ( Klamer , 1989; p 139)。 而且 , 罗宾逊夫人当时认为他在 福利经济学和社会选择理论方面的研究是没有 前途的 ④。 50年代的剑桥大学经济学正处在群 星灿烂 , 大师云集的时期 。 除了罗宾逊夫人之 外 , 他的老师并且经常能够上门求教的大经济 学家还有莫里斯 · 多布 ( Mauri ce Dobb)⑤ 和皮 尔罗· 斯拉法 ( Pi ero Sraf fa ) ⑥。 在后来的一次 采访中 , 他称斯拉法是他所见到的最有智慧的 人 , 具有极大的独创性和广泛的兴趣 。 他并且幽 默地回忆道 : “ 斯拉法虽然论述是商品 , 但谈论 的主要是人 ” ( Klamer , 1989; p 138)。 与罗宾逊 夫人相反 , 多布对阿玛蒂亚 · 森的研究给予了 鼓励和支持。 在其学习期间 , 阿玛蒂亚 · 森已显露出优 异的才智 。他于 1954年获得剑桥大学的亚当· 斯密奖 ; 1956年获得该校的斯迪温森奖 ; 1957 · 102 · 年获得三一学院研究奖 。 在 1957 ~ 1963 年期 间 , 他就教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 其中 1956 ~ 1958 年期间兼职于印度加尔各答加达普波大 学教授。 1963 ~ 1971年他回到印度受聘为德里 大学的德里经济学院教授 。 1971 ~ 1977年受聘 为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 。 1977 ~ 1980年成为 牛津大学经济学教授 , 1980 ~ 1988年转为该校 政治经济学教授。 1988 ~ 1997年受聘为美国哈 佛大学教授。 1998年 1月玛蒂亚· 森回到自己 阔别 25年的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 , 担任院长。 三一学院院长的职位历史上一直 是由英国国 (女 )王任命的 。 一位非英国籍的外国人 , 享有如 此之高的荣誉地位 , 在英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阿玛蒂亚 · 森对经济学的贡献受到了国际 学术界的普遍赞赏并给予了很高的荣誉 。 在过 去 20年中 , 他被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和名誉教 授多达近 40个 。 除此之外 ,他曾担任过计量经 济学学会主席 ( 1984) , 国际经济学会主席 ( 1986 ~ 1989) , 印度经济学会主席 ( 1989年 ) ,美国经 济学会主席 ( 1994 年 ) , 英国科学院院士 , 美国 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 美国哲学学会会员等等 。 阿玛蒂亚 · 森虽然长期在英美两国任教 , 但是一直保持着印度国籍 。 这也赢得了印度人
阿玛蒂亚· 森 与他的主要经济学贡献
□李 实
①
199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终于戴到了阿玛蒂亚· 森的头上。 这对于阿玛蒂亚 · 森本人来说既是惊喜 , 又是感动。 惊喜的是他这位 10年以前曾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的某位评委预测 “永远不可 能获此荣誉”② 的人居然在 10年后成为该奖的得主 。 令阿玛蒂亚· 森 感动的是他所从事的福利经济学及其相关的收入分配和贫困的研究最 终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正如他在获奖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 , 他特别高兴的是他 “一直强调的这些重要问题”得到了瑞典科学院的重 视。 对于大多数经济学家 ,特别是发展经济学家来说 , 阿玛蒂亚 · 森的 获奖已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令他们有些愤愤不平的是 , 阿玛蒂亚 · 森是 一个早就应该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 。 记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 思勤 ( Carl Riskin)在 1992 年访华时曾与笔者谈到他所了解的大多数 经济学家都预测阿玛蒂亚· 森当年会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中国社会科 学院经济研究所赵人伟教授同年收到瑞典科学院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候 选人推荐表 ,据说这种推荐表每年发放 100 份 ,赵人伟教授找到朱玲和 笔者一块商量被推荐人 。 我们一致推举了阿玛蒂亚· 森 ,然而结果却很 遗憾 。 牛津大学经济系主任约翰· 奈特教授几年前提到 ,阿玛蒂亚· 森 完全有资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 只是他的贡献未被主流经济学家所 控制的评奖委员会所认同。 阿玛蒂亚 · 森 1933年 11月出生于当时印度的孟加拉邦桑蒂尼克 坦 (即现在孟加拉国境内 )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 父亲是一位农业科学
① 见 “ NoDecca n Her ald , O ctober 19, 1998.
1999 年 1 期 的认同和赞赏 。笔者在 1998年 1月去印度访问 时 , 正值阿玛蒂亚 · 森成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院长的消息传到印度国内 , 笔者看到的一份印 度的英文报纸用较大的篇幅报道了这一消息。 在与印度经济学家座谈时 , 不时地听到他们提 到阿玛蒂亚 · 森的工作和贡献 , 并且不无自豪 地说 ,“ 阿玛蒂亚· 森是我们印度的经济学家”。 他这次获奖更引起了印度国内的轰动 。 一位印 度的经济学家讲到 , “森教授获奖使我们为他感 到骄傲 。 我们印度经济学界的每一位同行都似 乎感到与他在一起分享这一荣誉 ”①。 主要经济学贡献 阿玛蒂亚 · 森 对经济学的贡 献是多方面 的 , 其中最为显著的贡献是他对福利经济学中 社会选择理论的改进和创新 , 对收入分配、 贫困 理论和测度方法的研究 , 对饥荒的重新解释和 经验的研究。 ( 1)对社会选择理论的贡献 。 社会选择理论是福利经济学的基础内容。 在整个现代经济学体系中 , 福利经济学属于规 范经济学的范畴。 它是从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 角度来评价某种 经济状态优劣的一种价值体 系 。 在福利经济学中核心的内容是如何建立一 套社会的评价标准 。 由于整个社会是由个人组 成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偏好 ,从而形成一 套自我的评价标准 。 如何在尊重个人价值偏好 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社会偏好或社会选择标准就 是社会选择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 建立社会选 择标准是为社会决策提供理论基础的 。 然而 , 从 个人偏好推出社 会偏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 题 。 在一个独裁社会中 , 这一问题是不存在的 , 因为独裁者总是把自己的偏好强加为 “ 社会偏 好 ” , 这时公众的个人偏好与独裁者看作的 “社 会偏好 ”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 。 在民主社会 中 , 如果每个人的偏好是一致的 , 那么这一问题 也是好解决的 ,个人偏好的简单归总 ( Agg regati on )就可以得到社会偏好 。 然而 , 如果个人的 偏好是不一致的 , 甚至是相互冲突的 , 那么又如 何归总出一种社会偏好呢 ? 这一研究领域的开创者是 1972年诺贝尔 经 济 学 奖 得 主 肯 尼 思 · 阿 罗 ( Kennet h Ar ro w )。 在阿罗看来 , 从个人偏好出发归总出 一种社会偏好是有规则的 , 不是任意的 。 如果不 同人对某种经济状态的偏好分别为 R1, R2 … Rn, 那么社会偏好可以表示为 R= f ( R1, R2 … Rn) ,其中 f 是个人偏好的归总规则 。 阿罗提出 归总的规则应该符合四个基本公理性条件。 它 们分别是 ( 1)得出的社会偏好 ( R)和个人偏好 ( Ri)应该具有完整性 ( Co mpl et eness)和可传递 性 ( T ransivi ty )。这两个性质被阿罗归结为一个 性质 , 即集体理性 ( Co llectiv e ratio nalit y )。如果 存在着两种经济状态 , X, Y, 所谓完整性是指个 人还是社会对它们应该有一个偏好秩序 , 也就 是说或者 X≥ Y, 或者 Y≥ X , 或者二者兼之 。如 果存在着三种经济状态 , X, Y, Z, 所谓 传递性 是指如果存在着 Z ≥ Y和 Y≥ X, 那么 Z ≥ X一 定成立。 ( 2)得出的社会偏好 ( R)是与帕累托原 则兼 容 , 或者 说满 足 于弱 帕 累托 原则 ( Weak Pa ret o cri teri on)。 按照这一原则 , 如果全社会 所有的人都严格地对 X 的偏好大于对 Y 的偏 好 , 那么社会偏好也应该服从于同样的偏好秩 序。 ( 3)得出的社会偏好 ( R)对两种经济状态 X, Y 的偏好秩序是不受个人对其他经济状态 如 Z的 偏好秩 序的影 响 , 这 一性质 又被称 为 “非相 关状 态 独立 性 ” ( Independece of irrelev ant a lternativ es)。 更通俗一点 ,如果全社会所 有人对 X 的偏好大于对 Y 的偏好 ,根据上述帕 累托原则 , 社会偏好秩序也必须是对 X 的偏好 大于对 Y 的偏好 。 只要所有人对 X , Y的偏好 秩序保持不变 , 不管对其他状态 ( Z, A, B …… ) 的偏好秩序如何变化 , 那么社会偏好秩序还必 须保持为对 X 的偏好大于对 Y 的偏好。 ( 4)得 出的 社会 偏好 ( R)是 非 独裁 性 ( No ndicta to rshi p) ,即不存在这样一个人 , 其个人偏好秩序
① 见 “ Following in the fo otsteps of Tag o re ” , India times, 15 O ctober 1998. ② 见 “ Ama r tya co nsider s criticism a ho no ur, asser ts his mo the r” , Decca n Her ald , Thursda y, Octo ber 22, 1998. ③ 琼 · 罗宾 逊夫人 是剑 桥学 派主 要代 表人 物 , 著有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 一书 ,影响很大 。 ④ 当 阿玛 蒂亚 · 森后 来发表 了其 代表 作 《集体 选择与社会福利 》后 , 罗宾逊夫人还写信 劝他改变研究 方向 ,做一些严肃的经济学 ( Klamer , 1989 : p139)。 ⑤ 多 布 ( 1990 ~ 1976)是一位 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 家 , 著有 《政治经 济学与资本主义 》 和 《资 本主义发展研 究 》等 。 ⑥ 斯 拉法 ( 1898~ 1963)是一 位影响很 大的古典 经济学家 , 著有 《用商品生产商品 》 (中译 本由巫宝三先 生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