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情人》上海上映管窥早期好莱坞电影在中国
新生代作家

卫慧作品简介《上海宝贝》风文艺出版社推出,半年内售出超过十一万本(盗印本不计),引爆了中国文坛广大争议、化管理部门以《上海宝贝》描写女性手淫、同性恋和吸毒,将本书裁定为「腐朽堕落和受西方文化毒害」的典型,在四月宣布禁售。
中国官方在五月中旬发布全国禁售令。
卫慧在《上海宝贝》书中透露的观念,是将小说创作与出版过程当作一场行动艺术的演出。
《上海宝贝》期待被查禁,需要被查禁,以资证明作品的颠覆性。
中国政府无意间配合了卫慧,共同完成这场行动艺术的演出。
卫慧宣称的「精神上的父亲」作《北回归线》版时,也是随后遭到所有英语国家查禁,如今已是公认的美国文学经典之作,列入蓝灯书屋选出的「二十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林。
《上海宝贝》的宣传手法,标榜作者是美女,作者也刻意透过耸动的宣传手法引起大众对作品的注意,诚然有可议之处。
亨利.米勒当年在巴黎可是勒紧裤带、忍受寂寞写作的!然而,评断一部作品的成就,毕竟要回到文本。
《上海宝贝》情节主要是描述上海女作家CoCo与中国男友「天天」CoCo的知心人,却是性无能;马克是驻上海外商,有家室、超强的性能力、西方男子对女性的体贴。
马克诱惑了和「天天」同居的CoCo。
CoCo 摆荡在「天天」的同志情谊和马克雄壮的肉体诱惑之间,最后「天天」因吸毒死亡,马克返回德国,CoCo的双线感情于此告终。
都会风情的捕捉。
「重咸」与狂放的笔法。
亨利.米勒在《北回归线》有这麼一段文字:」《上海宝贝》第一章开宗明义地说:「在复旦大学读书的时候我就立下志向,做一名激动人心的小说家,凶兆、阴谋、溃疡、匕首、情欲、毒药、疯狂、月光都是我精心准备的字眼儿」。
到了第二十一章,叙事者的创作自觉发展到「打破自身的极限,尽可能地向天空,甚至是向宇宙发展,写出飘逸广袤的东西」。
《上海宝贝》描写异国情侣缠绵、探索女性情欲,笔触深情而率直,又有法国女作家莒哈丝的中篇小说《情人》的神韵。
常强烈,写性是为了反映社会问题或是剖析男女之间的权力关系。
中外影视发展史复习题库

中外影视发展史汇编第一部分中国电影史1、1905年,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武曲片,也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2、1913年,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是由郑正秋、张石川拍摄的《难夫难妻》,同时也是第一部采用剧本的电影。
3、1913年在电影《庄子试妻》中出现了中国第一个女性演员严珊珊。
《庄子试妻》也是电影史上第一部由香港出品的故事短片,中国第一部运到海外放映的电影。
4、1916年,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张石川、管海峰拍摄幻仙影视公司出品的与鸦片相关的短故事片《黒籍冤魂》,这部影片在艺术表现上的探索为长故事片的拍摄提供了借鉴经验。
5、1922年,张石川、郑正秋、周建云、郑鹧鸪、任矜苹(号称“五虎将”)创办了“明星”公司。
6、中国电影第一人是张石川,他的影片重视影片的娱乐性和商业价值;注重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他导演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反帝片《黑籍冤魂》,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
7、1926年下半年到1931年,中国影坛相继形成“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这三股商业电影创作高潮。
1928年“剑光侠影的第一把火”《火烧红莲寺》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
8、唯美派电影强调电影“美的作用”,主张电影应该提供形式美和感官享受,从布景,服装,画面的光线,构图到镜头处理和剪接都力图精致。
其代表人物是:但杜宇、史东山。
9、1933年,郑正秋编导的影片《姊妹花》,笔触已深入到社会性的矛盾。
同年出现第一批“左翼电影”——《狂流》、《春蚕》。
10、1931年,左翼电影运动的第一部影片是夏衍的《狂流》,标志着“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开始。
11、1934年,蔡楚生编导《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并创造了当时的最高上座纪录。
商业化、艺术性与主旋律的矛盾是如何达到最好的调和的。
影片画面质朴清新,衔接朴实、人物对白口语化、故事情节复杂而又充满巧合,烘托剧情的音乐背景以及旋律优美的主题曲等等元素都是在当时观众的欣赏趣味之内引导了观众审美经验的升级。
国产gv发展历程

国产gv发展历程
国产GV(Gay Video的简称,即同志影片)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
在2000年代初期,中国的同志文化开始逐渐崛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同志社交平台和论坛逐渐出现,为同志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这为国产GV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3年,中国第一部公开发行的同志电影《蓝宇》上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该电影的成功使得更多的制片人和导演开始关注同志题材,并且愿意冒险制作更为亲密的场景。
2008年,由导演兰晓龙执导的电影《春宴》上映,成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GV电影。
这部电影在同志群体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让更多人对国产GV产生了兴趣。
《春宴》的成功鼓舞了更多的制片人和导演,让他们敢于尝试更为大胆的同志题材。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产GV电影的制作水平逐渐提高。
制片人和导演开始更加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同时也尝试将同志题材与其他类型电影进行融合,创造出更为多样化的作品。
然而,国产GV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境。
中国社会对同性恋的接受度相对较低,传统观念和法律限制使得同志电影的制作和发行面临许多阻碍。
在该背景下,国产GV的发展仍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尽管如此,国产GV电影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一些制片公司和导演通过互联网平台自主发行,或者参加国内外电影节,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这些作品,并且引起了关注和讨论。
总的来说,国产GV电影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渐崛起的过程。
虽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限制,但国产GV的存在和发展依然显示出中国同志文化的勃发和多样性。
上海早期影迷文化史(1897—1937)

上海早期影迷文化史(1897—1937)上海早期影迷文化史(1897—1937)上海早期的影迷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1897年,当时的上海作为中国最早接触电影的城市之一,迅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影迷文化。
本文将从影片引入上海、影院的发展和上海影迷的特点等方面,探讨上海早期影迷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一、影片引入上海1897年,上海迎来了第一部电影的放映。
当时的上海是一个繁忙的商业和文化中心,来自各国的商人和外国传教士都纷纷涌入这个城市,将影片带进了这片土地。
那时的电影还是无声的,但这并没有妨碍上海观众对电影的热情。
首次展示的电影在上海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观众们对于这种新奇的媒体表达方式充满了好奇和兴奋。
随着电影的推广,上海影迷开始寻求更多的电影观影机会,这促使了电影院的兴起。
二、影院的发展上海的第一家电影院“美国卢米埃尔电影院”于1897年底在南京路开业。
当时的电影院是以放映电影为主,观众多为外国人和上层社会人士。
1906年,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华人经营的电影院,至此,电影院逐渐向广大市民开放。
世纪之交,上海的电影院开始渐渐增多,观影的价格也逐渐降低,普通市民也能够负担得起赴电影院观影的费用,影院成为了大众的娱乐场所。
观影的场次也逐渐增加,从早期的白天放映,到晚上连夜放映。
上海的影迷们发现,到电影院观影是与朋友一起享受电影、讨论电影的好机会。
三、上海影迷的特点上海影迷对电影的热情和狂热程度堪称一绝。
上海早期的影迷们通过观影互相交流、参加影迷社团等方式,形成了一个庞大而活跃的影迷群体。
这个群体不仅对于好莱坞的默片情有独钟,对于当时的中国电影同样寄以厚望。
上海观众追求高品质的电影,对电影的音响效果和场景布置都要求较高。
影院经营者纷纷改良设施,引入更先进的投影机和音响设备,以满足影迷们日益提高的观影需求。
影迷们还热衷于阅读与电影相关的书籍和杂志。
《上海电影评论》和《上海电影周报》等刊物成为上海影迷们了解电影动态和互相交流的重要渠道。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探究引言好莱坞电影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产业之一,其制作和传播的影片不仅在美国本土受到瞩目,同时也被海外观众广泛接受和喜爱。
然而,在好莱坞电影中出现的中国形象屡屡受到争议和质疑。
本文旨在探究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如何被呈现,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以期从更广泛的角度熟识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形象的塑造。
一、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的演变1. 中国形象的早期呈现早在上世纪初,好莱坞电影开始尝试将中国元素引入到电影中,通过刻画中国人的形象来吸引观众。
然而,这一阶段的中国形象往往被夸大和刻板化的描绘,以满足当时美国观众对“玄妙东方”的好奇心理。
2. 中国形象的转变与多样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逐渐多元化。
从严肃的历史剧、爱情片到战争片、动作片,中国形象开始呈现出更加真实和立体的特征。
电影《红高粱》、《卧虎藏龙》等作品中的中国形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刻板印象,而是展示了中国人的情感、智慧和心里世界。
3. 对中国形象的新定义与挑战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好莱坞电影开始尝试更加深度地了解中国,以更准确地呈现中国形象。
例如电影《功夫熊猫》中所描绘的中国功夫文化和漫画电影《大圣归来》中呈现的中国神话故事,都体现出好莱坞电影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理解和尊重。
二、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原因分析1. 文化的差异好莱坞电影是美国本土文化的产物,其制作和创作团队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较大。
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其观念、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这种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在好莱坞电影中呈现的中国形象屡屡带有西方观众的主观认知和刻板印象。
2. 市场的需求好莱坞电影是一项商业活动,其制作和推广需要思量到观众的需求和口味。
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和观众数量使得好莱坞电影期望通过呈现中国形象来吸引中国观众的注意。
这也导致了一些电影中的中国形象过于商业化和符合传统观念。
三、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影响1. 误导观众认知好莱坞电影作为全球观众较为熟识的电影品牌,其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对于西方观众对中国的认知产生了重要影响。
40部纯爱电影

前段时间看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突然唤醒了我看纯爱电影的热情,然后一连看了十几部,加上我以前看的十几部,总共40部分享出来,有需求的人收藏起来慢慢看吧。
1、《大约在雨季》(韩国)这部电影是我看过那么多部纯爱系列电影中最经典的一部,不管是环境,音乐,剧情与演员的演技几乎接近完美演绎。
这可以说是纯爱电影中的神来之笔。
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纯爱电影迷都说这是一部神作。
喜欢纯爱电影的朋友如果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我想会是最大的遗憾。
看电影的前段时候,感觉平平淡淡但是越看到后面你越会被这部电影吸引和感动。
它告诉我们,当你曾经暗恋一个人的时候,可能他也同时暗恋着你。
幸福像雨滴一样容易破碎,幸福像雨季一样短暂。
2、《现在只想爱你》(日本)这部电影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我都反复看了好多遍,每看一遍我都同样会被感动。
电影中男主角的帅气,女主角的甜美。
适合所有年龄段的朋友。
更配上绝佳的唯美环境和柔和的音乐陪衬。
使得这一生一次的吻一生一次的爱感动了所有的观众。
这绝对是纯爱电影系列的佳作。
女主角非常漂亮,我还被宫崎葵摘下眼睛的那一刻电到了“一生一次的吻一生一次的爱”,最爱电影里这句话,试问在中国有几个女孩敢说这句话,敢这么痴情一个男孩?3、《PS:I LOVE YOU》(欧美)强烈推荐这部电影,如果从感人程度来说,这部可以进前3,从21分钟开始,我的眼就是湿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感人处~~~其实我也对欧美的不感冒,欧美人太过开放,爱情就不可能纯洁,但这影片让我改变了原来欧美也能拍出如此感人的电影。
少了日韩的几分做作,细节打动了我。
整部影片其实是在轻快的气氛中演绎的,可女主角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动作、总是让我感动得流泪,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情绪比较容易受影响,总之真的特别感动。
4、《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台湾)这个不就不用多说了,最近火的一塌糊涂,九把刀的吐血之作。
台湾的纯爱电影是大陆永远无法达到的高度,就算是这部电影里有打飞机这种情节,也丝毫影响不了这部电影的纯洁度。
中国最初引进的十部好莱坞大片都在这里?有些已是影史经典之作!

中国最初引进的十部好莱坞大片都在这里?有些已是影史经典之作!《亡命天涯》(英文片名:The Fugitive)是安德鲁·戴维斯创作执导的一部美国动作犯罪电影,由哈里森·福特、汤米·李·琼斯、雪拉·渥德、朱丽安·摩尔等担任主演,该片于1994年11月12日在中国上映,是中国大陆引进的首部好莱坞大片。
《红番区》是嘉禾娱乐事业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动作电影,由成龙、梅艳芳、董骠、叶芳华主演。
该片讲述的是香港警察马汉强在美国纽约勇斗黑帮的故事。
影片1994年在香港、加拿大拍摄,1995年初上映。
1996年,成龙和唐季礼获得了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奖。
影片《真实的谎言》由加拿大导演詹姆斯·卡麦隆执导,阿诺德·施瓦辛格、杰米·李·柯蒂斯、汤姆·阿诺德和阿特·马里克等联袂出演,影片于1994年7月15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是90年代动作片经典之中的经典,是中国内陆进口好莱坞大片的开始。
《狮子王》(The Lion King)是迪士尼出品的一部歌舞冒险动画电影,由罗杰·艾勒斯、罗伯·明可夫联袂执导,马修·布罗德里克、詹姆斯·厄尔·琼斯、杰瑞米·艾恩斯等主演配音,影片于1994年6月24日在美国全面公映。
《阿甘正传》是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电影,由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等人主演,于1994年7月6日在美国上映。
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于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描绘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
廊桥遗梦》(英文: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梅丽尔·斯特里普两个国际大腕联袂主演的,(又名《麦迪逊之桥》)自1995年推出以来,成为了无数人心目中不可替代的经典。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20120914期)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20120914期)第一轮1:毛泽东在《论政策》中写到:“人不犯我”的下一句是?答案:我不犯人2:比喻想害人却反而害了自己,我们常说“搬起石头做什么事情”?答案:砸自己的脚3:我国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什么关?答案:嘉峪关4:曾经的奥匈牙利王国和哪个帝国组成的联盟?答案:奥地利5:歌曲《再回首》是哪位台湾歌手的代表作?答案:姜育恒6:演唱了歌曲《一剪梅》《南屏晚钟》《梦驼铃》,被称为“金嗓歌王”的台湾男歌手是谁?答案:费玉清7:在名著《水浒传》中,施思开的酒店叫什么名字?答案:快活林8:名著《水浒传》中,主谋劫取生辰纲,人称“托塔天王”的是谁?答案:晁盖第二轮1:俗话说“普天之下”的下一句是什么?答案:莫非王土2:形容团结一致,共渡难关,我们常说“一方有难”的下一句是?答案:八方支援3:电视剧《新白娘子**》中白素贞用什么火烧退了前来收取许仙魂魄的黑白无常?答案:三昧真火4:电影《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中,至尊宝使用月光宝盒回到从前时念的咒语是什么?答案:菠萝菠萝蜜5: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作者是谁?答案:吴承恩6: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答案:罗贯中7:希腊神话中任何人和蛇发女妖美杜莎的眼睛对视都会被变成什么?答案:石头8:庄子在《齐物论》中写道他曾经梦见自己变成了哪一种昆虫?答案:蝴蝶第三轮1:俗话说“日防夜防,什么贼难防”?答案:家贼2:形容对待学习没有恒心,我们常说“三天打鱼”的下一句是?答案:两天晒网3:通常人们把金庸的作品被概括为一个对联,上联是“飞雪连天射白鹿”,下联是?答案:笑书神侠倚碧鸳4:武侠小说中常说“天下武功皆出自哪个门派”?答案:少林5: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父亲是哪位“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答案:梁启超6: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分别是司马师和谁?答案:司马昭7:苏轼的诗词《江城子》中“十年生死两茫茫”的下一句是?答案:不思量自难忘8:李白的《题峰顶寺》一诗中,“不敢高声语”的下一句是?答案:恐惊天上人9:发源于我国西藏,流经缅甸、老挝、泰国等地的亚洲第三长河是哪条河?答案:湄公河10:位于索马里海域附近,往来地中海和印度洋的必经的海湾叫什么?答案:亚丁湾11:阿根廷国家男子足球队中的哪位球员是马拉多纳的女婿?答案:阿奎罗12:近日退役的AC米兰俱乐部的意大利前锋,绰号为“超级皮波”的人是谁?答案:因扎吉第四轮1:形容人多而拥挤的成语“摩肩接踵”中,“踵”指的是身体的哪个部位?答案:脚跟2:电视剧中常见到算命先生说:“你额部两眉之间的哪个穴发黑,近日必有灾祸”?答案:印堂3:建于8世纪,被誉为“东方五大**”之一的千佛坛是哪个国家的古迹?答案:印度尼西亚4:由古印第安人建造的太阳金字塔位于现在的哪个美洲国家?答案:墨西哥5:新文化运动中,在教育思想上采取“兼容并包”方针的北大校长是谁?答案:蔡元培6:自称“鉴湖女侠”的近代民主革命女志士是谁?答案:秋瑾7:台湾歌手张宇的老婆,《月亮惹的祸》《用心良苦》的词作者是谁?答案:十一郎/萧慧文8:拍摄了《小武》,《三峡好人》的是哪一位中国第六代导演?答案:贾樟柯9:北美洲的五大湖中,哪个湖是完全属于美国的?答案:密歇根湖10: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是位于中国的什么盆地?答案:吐鲁番盆地第五轮1:“朱古力”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吃的哪种糖果类食物?答案:巧克力2:平时我们讲的“维他命”的学名是什么?答案:维生素3:在影视剧中,形容大臣位高权重我们常说“一人之下”的下一句是?答案:万人之上4:古代女子出嫁后要恪守妇道,常说“嫁鸡随鸡”的下半句是?答案:嫁狗随狗5:1925年与周恩来结婚,从此结为终身革命的伴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谁?答案:邓颖超6:“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是哪位国家领导人的经典话语?答案:邓小平7:《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哥哥薛蟠的名号是?答案:呆霸王8:名著《红楼梦》中,服侍贾宝玉的四个大丫鬟之一,被称为“花大姐姐”的人是谁?答案:花袭人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位于非洲的什么盆地?答案:刚果盆地10:中欧国家捷克共和国的首都是哪里?答案:布拉格11:台湾乐团苏打绿的主唱是谁?答案:吴青峰12:外号“花蝴蝶”演唱过《without you》、《Hero》等歌曲的欧美天后是谁?答案:玛利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小情人》上海上映管窥早期好莱坞电影在中国
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常年存在优势地位,由来已久,追根溯源早在民国时期,好莱坞电影在旧上海电影市场上的比重已经占相当大的比例,美国八大电影公司都在上海设有分部并发行影片,而对于这种优势地位的历史真实的表现和由来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我们可以通过旧上海好莱坞电影的上映情况窥见当时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电影院中的痕迹,了解和探究在电影工业形成后中国和好莱坞之间的关系,寻得中国电影的历史轨迹和方向。
而《小情人》(《Bright Eyes》)作为一部典型代表性的作品,在旧上海时期引起了一阵风潮,对于这部电影在上海的上映和宣传情况,我们可以据此作为案例观察研究当时电影运作的模式和中美之间的互动,了解当时的形势并对比当下思考历史的起伏进退百转千回。
《小情人》又名《亮眼睛》,由秀兰邓波儿主演,这部电影在中国上映的时候是1935年2月,而在美国上映的时间是1934年12月28日,前后相差一个月的时间。
在交通和技术并不发达的30年代,几乎算得紧跟同步了,足已见得上海当时和好莱坞保持的密切的接触和。
30年代上海播映的好莱坞片量不少,大多并不是按照它们本身的英文片名翻译的,而是统统翻译成颇有些风流甚至艳俗额风格,《小情人》同样未能幸免,按照本身的片名其实应该翻译成《亮眼睛》的,但是为了抓人眼球还是果断翻译成了《小情人》这个容易惹人遐想的名字,这几乎算是当时统一的风格。
在同时期上映的好莱坞影片中,《小情人》的放映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不光显示在海报广告上。
海报广告较之于其他同期影片尺幅更大宣传集中,醒目招眼,这主要是大光明影院的放映,而其他影院情形如何呢?虽然没有直接的统计数据可以显示,但是在报纸上的电影专刊以及小版块上都可以寻觅出当时的盛况。
《小情人》自2月上映,到12月我们仍旧可以看到电影持续放映的消息,足见这样的童星电影所达到的热度持续不断。
而且较之于大电影院,露天电影场收费较低,有着更广的受众,侧面可以见得电影其实是当时旧上海时期较为大众的生活方式。
“20世纪30年代末上海已建成的影院有32-36座,Carlton、Odeon、Empire、 Embassy、Palace、Victoria、Paris、Grand这样的影院主要是放映首轮好莱坞电影,放映国产片的是环境不太奢华的二轮影院”P84,这样多的影院存在,不同层级电影院播放一部影片,影片所辐射的面和时间持续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小情人》这样新鲜的题材类型,老少咸宜,童星的中国本土电影史上较
晚出现,而秀兰邓波儿无疑为上海观众带来了新鲜的观感,而她自然清新的演绎也让处在复杂历史背景下的中国观众得到了某种安慰和向往,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在上海也刮起了“邓波儿狂潮”,人们买她的照片。
不光是照片的售卖如此火爆,连关于她的一点小消息也会引起中国媒体的报道:《秀兰邓波儿的逸闻》“《好莱坞花絮》:秀兰邓波儿一星期中失去了一万金元”中国电影人看秀兰邓波儿如此受欢迎,不免想制造出中国自己的“秀兰邓波儿”―童星。
于是有了一系列被称为“东方秀兰邓波儿”的小童星,小明星小名媛们也有许多称想成为秀兰邓波儿:胡蓉蓉在《压岁钱》里的踢踏舞演绎就颇似仿效的秀兰邓波儿,新闻里也出现了各种类似的称号和冠名,如:“《月明通》小邬丽珠已上过几次镜头,现将主演一声片,因为她羡慕秀兰邓波儿的成功。
”
而以上这些主要是电影衍生出来的一系列辐射反应,不过正是从这些辐射反应中可以窥见好莱坞电影对于当时的中国观众的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
响力,不仅是票房,还对本土电影本身产生了影响,触角延伸到了商品市场上的广告宣传。
模仿紧追好莱坞的明星风格成为风尚,报刊杂志还会年终回顾一年来好莱坞的新动态,预告哪些好莱坞影片即将发行上映,八卦谁是好莱坞最赚钱的明星,明显得看出当时的娱乐已经相当发达,对好莱坞的了解甚至还要甚于今日。
一部电影的发行上映,除了票房、观众、周边之外还有什么值得探究呢?还有一个部分不能遗漏,就是影评。
对于《小情人》的影评,在申报1947-11-9上海办25049号 9/10《叠字慢掇>》版块中,王百里用一两句话点评近期的电影作品包括《青春底旋律》《双雄斗智》《翠凤艳曲》《妙女郎》,对于《小情人》他是这么说的:“又是一张描写作曲家的成功史。
但片子着重在歌舞的表演,那个作曲家显得并不十分重要,这是一部普通的歌舞片。
”另一篇影评就较长了,在概述完整个故事,给演员导演几句褒扬后,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了电影存在的问题“一直到暴风雨之后,自飞机下跃,成为剧的高潮,这种地方似乎还嫌不够,倒不如她决心出走的当时深刻。
至于法庭的一场,却无特殊好处,虽然这俗套的恋爱,团圆并不生硬到不可耐的程度……自然我不能否认这一影片还有许多缺点,至少如亚蝶自飞机场回家,中间经过戏再接着秀兰母亲之死,至少在时间性上破不协调。
又如在空中开庆祝会的种种,也不见生动等等。
至于主题的提示是什么呢?本来这是美国影片通常不大顾及的,而这里除了描写了小孩儿的天真,以及促起人们呢对于零丁孤苦的小孩之抚育的热情,乃是不曾优更积极的指示的,当世界已经实现了儿童公育的时候。
”《影片谈评》评小情人。
这篇文章同样来自于申报当时大众性的报纸尚有如此直接的评论,可见电影在当时并不是不痛不痒的艺术,即使是商业片类型片,也需做到安排合理寓意深刻,当时的影评环境大致可能比较宽松而专业,“日本于1932年1月入侵上海,令电影业遭受重创后。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者将创作转向爱国主义主题和当代问题,电影批评迅速成为一个严肃的行当,几家颇具影响力的上海报纸定期发型电影增刊”也证实了这点不过评论者对于美国类型影片的看法倒是和今天一致。
在1935年,《小情人》的发行上映宣传推广,以及电影引起的一系列现象,证实了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存在的影响力,电影的运作在30年代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模式和产业链,中美电影娱乐行业之间保持着密切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在改革开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电影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技术条件和信息通讯也有着飞速的变化,拿发展并不完全的整个中国电影行业和过去旧上海做作对比体量上可能不能构成足够的比照,但是旧上海时期大众对于电影的了解对于好莱坞电影的了解很可能甚于今日,本土电影的向外辐射,中国要向好莱坞学习的还有很多,而旧上海时期中国电影仍能辐射东南亚,也许能从回顾中寻得一二点值得仿效的地方。
【参考文献】
1935-2-20 22206,25/28.“申报增刊电影专刊.
申报上海版,,23/28.
申报上海版,,23/30.
申报上海版,,23/28.电影专刊(增刊).
凌鹤.right Eyes大光明申报上海版,1935-2-11 22197号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