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学习笔记:清虚热药之青蒿

合集下载

清虚热药——青蒿

清虚热药——青蒿

清虚热药——青蒿性味归经苦、辛,寒。

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

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青蒿一药,主要功用为清暑、退虚热。

它与柴胡都能用治疟疾、往来寒热等症;但各有特点,柴胡擅长疏肝解郁,其性升散,多用有伤阴之虑;青蒿则清暑、泄热,化湿而不伤阴,故常用于阴虚发热等症,然无升提清阳的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不宜久煎;鲜品加倍,可绞汁服。

用于截疟,可用至60g。

注意脾胃虚弱、滑肠者忌服。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 的干燥地上部分。

鲜用或秋季花盛开时釆割,除去老茎,阴干。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性状本品茎呈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8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

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和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

气香特异,味微苦。

炮制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

饮片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段,长0.5~1.5cm。

茎呈圆柱形,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切面黄白色,髓白色。

叶片多皱缩或破碎,暗绿色或棕绿色,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

花黄色,气香特异,味微苦。

复方①治温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二钱,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知母二钱,丹皮三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②治少阳三焦湿遏热郁,气机不畅,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青蒿脑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陈广皮钱半,碧玉散(包)三钱。

水煎服。

(《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汤)③治骨蒸劳,体瘦、发渴、寒热:青蒿一斤(取叶曝干,捣罗为末),桃仁一斤(酒浸,去皮尖,麸炒令黄.研烂),甘草半(五)两(生捣罗为末)。

中药学学习笔记----清热药

中药学学习笔记----清热药

清热药1.写出青蒿、夏枯草、栀子的功效青蒿——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2.比较①石膏与知母石膏 [ 辛、甘、大寒,专清实热,善清肺胃(之热),煅后外用清热,清热泻火收敛除烦止渴知母 [ 苦、甘、寒,既清实热,又清虚热,善滋阴润燥,泻相火②黄芩、黄连与黄柏黄芩 [ 善治上焦,长于清肺热,又能安胎(清热)黄连清热燥湿 [ 善治中焦,长于泻心、肝、胃火,善治胃热呕吐,湿热泻痢泻火解毒黄柏 [ 善治下焦,长于泻相火,退虚热③牡丹皮与赤芍牡丹皮 [ 长于凉血止血,又退虚热,既治外痈,又治内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赤芍 [ 长于散瘀止痛,又清泄肝火3.写出天花粉、金银花、射干、鱼腥草的别名天花粉——(栝蒌根,蒌根)金银花——双花、二宝花、忍冬花(银花)射干——乌扇鱼腥草——(蕺菜)4.写出天花粉、龙胆草的药用部位天花粉——(栝蒌的干燥)块根龙胆草——根5.写出石膏、鱼腥草、青黛的用法和用量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煅研末鱼腥草——煎服15-30g;外用适量;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后下)青黛——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6.天花粉和芦根清热生津、清肺芦根和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大青叶、青黛和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蒲公英与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红藤与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肠痈秦皮与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青蒿与地骨皮清虚热、清实热、退骨蒸银柴胡与胡黄连清虚热、除疳热黄连、穿心莲与胡黄连清热鲜生地与玄参清热凉血、养阴专清虚热银柴胡善治目珠疼痛夏枯草乳痈要药蒲公英善治肺痈鱼腥草、芦根善治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清虚热,清实热知母、青蒿、黄柏、地骨皮、胡黄连、牡丹皮。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1)第三十二讲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第三十二讲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下面介绍清热药的最后一节第五节,清虚热药。

清虚热药当然是以清虚热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阴虚内热证的药物,称为清虚热药。

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就是在有的书当中,就说清虚热药是治疗虚热证的药物,这样子不太准确。

因为虚有气血阴阳之分,根据中医学的观点,阴虚是可以发热的,其他的虚证也可以出现发热,比如说阳虚、气虚,那样的一些发热证,不能用退虚热的药。

金元时期还提出了“甘温除热”的理论,可能要用一些温补阳气的药,不能笼统地说清虚热药是治疗虚热证的药,是虚热证当中的阴虚内热证,把它界定得非常清楚,只是虚热证当中的一类,这是说明的一点。

另外一点,清热药前面的四节,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它虽然是针对的一些具体的热证或者里热证。

但可以说,前面的四类清热药是针对热邪的,它能祛除热邪,它是治疗里热证当中的实证;而虚热证它并不是由邪气引起,它不是祛邪的,所以它和前面的四类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要分,后面这个(节的药)它的适应证是虚证,前面四类的主治是实证,仅就清虚热这一点而言,应该有这样的区别,也是应当分辨清楚的。

这是在概念当中说明的两点。

清虚热药的基本功效,就是它的功效和主治的问题,它的基本功效就是清虚热。

有的时候动词比较灵活,比如说退虚热、除虚热,清、退、除三个不同的动词,实际上是一样的意思,不容易混淆,可能没有学过的同学看了以后,都知道这是同一种功效。

但是在有的情况就不尽然,因为阴虚内热证很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骨蒸,患者自己觉得热好象从骨髓里面向外透发出来,比较难受的一种自觉发热的一种症状,它又是阴虚内热证的比较典型的症状。

有时候常常在中医药物文献当中,就抓住主要的症状,把清虚热叫做除蒸,就是说它消退了骨蒸,有的说得明确一点除骨蒸,除骨蒸也就是清虚热的意思,是相同含义的功效的不同表述方法。

学中医,从认中药开始——青蒿

学中医,从认中药开始——青蒿

学中医,从认中药开始——青蒿今天学习的中药名字叫青蒿又叫草蒿、邪蒿、香蒿、苦蒿等别名之多,不胜枚举青蒿辛苦而寒,专入肝胆经气味芳香,富含挥发油有很好的退热作用但煎煮时必须在其他药之后下不能久煎,最好在五分钟左右如果能采到新鲜青蒿绞汁服用则更好青蒿能清透暑热、暑湿暑季感冒出现发热不退、头脑昏闷、口渴食欲减退、舌苔厚腻者单用青蒿30-50g煎水代茶饮有很好的效果暑湿之邪郁伏于肝胆经如果表现为恶寒发热交替出现如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可用青蒿配黄芩加味治疗著蒿芩清胆汤中主药就是青蒿黄芩我用此方治疗暑季发热不退的患者均一两付便有显著效果如果暑湿郁伏于肝胆经出现痢疾、黄疸病可用青蒿配藿香加味治疗出现疟疾可单用青蒿50g绞汁内服或配藿香10g也有良好的效果青蒿又能清透虚热在温病后期出现肝肾阴虚郁热内伏于厥阴肝经血分表现为入夜发热而早上热退如果热退无汗宜用青蒿配鳖甲等滋阴之品清透深伏肝经血分之热如名方青蒿鳖甲汤如肝肾阴虚出现虚劳骨蒸内热表现为午后夜间潮热心烦咽干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宜用青蒿配地骨皮等清虚热之品清透深伏筋骨之虚火方如清骨散鲜青蒿绞汁外用对牛皮癣、疥疮、皮肤湿疹瘙痒等有良好的疗效另外从药理学角度看青蒿在抗肿瘤方面有相对于其他药物的独特优势青蒿杀灭肿瘤细胞却对正常组织细胞几乎没有损伤常用于肝胆系统恶性肿瘤和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肝癌、鼻咽癌、颅内肿瘤附几个近代名家使用青蒿的经验一是成都儿科医生王小儿他治疗小孩子发烧都加青蒿这个药用上去退烧很快三岁之内的小孩一般用青蒿8-10克三岁以上可用10-15克如果用量太小,效果就不理想二是山东王建军世代相传的经验用青蒿煎水沐浴法治疗小孩发烧疗效非常显著三岁以下的幼儿用青蒿100克三岁以上的用青蒿200克到350克水烧开,入青蒿,盖锅盖烧两三分钟,锅离火,闷出药味温度适宜后给小孩子进行全身擦洗洗完以后盖上衣被微微出汗汗出烧退三是一位叫江民权的医生也用青蒿治疗发热他的辨证要点主要是舌舌苔白腻稍黄或者黄腻舌质红或者暗红的单用或者结合辨证加青蒿都明显的效果。

中药“清虚热药”——青蒿

中药“清虚热药”——青蒿

中药“清虚热药”——青蒿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枝,阴干。

切段。

本品气香特异,味微苦。

以色绿、质嫩、叶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生用或鲜用绞汁。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辛,寒。

归肝、胆经。

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6~12g,后下。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青蒿气寒,童便熬膏,虚热盗汗,除骨蒸劳。

三、临床应用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本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入阴分,长于清透阴分伏热。

治疗温病后期,余热未清,阴液已伤,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或低热不退等,常配伍鳖甲、知母、牡丹皮等,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2.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本品有退虚热、除骨蒸的作用,为清虚热要药。

治疗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者,常配伍银柴胡、胡黄连、鳖甲等,如清骨散(《证治准绳》)。

3.外感暑热,发热烦渴本品辛香发散,性寒,善于清解暑热。

治疗外感暑热,头痛头昏、发热口渴等,常与西瓜翠衣、淡竹叶、扁豆衣等同用,如清暑饮(《温热经解》)。

4.疟疾寒热本品辛寒芳香,主入肝、胆经,善截疟,消除寒热,为治疟《肘后方》中记载“青蒿一握,疾寒热之要药。

治疗疟疾寒热往来,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临床也可与柴胡、黄芩、草果等同用。

本品芳香透散,长于清解肝胆之热邪,治疗湿热郁遏少阳,三焦气机不畅,寒热如疟,胸膈胀闷,常配伍黄芩、竹茹、半夏等,如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5.湿热黄疸本品苦寒,主入肝、胆经,能利胆退黄。

治疗湿热黄疸,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者,常与茵陈、大黄、栀子等清热利湿退黄之品同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类成分:青蒿素,青蒿酸等;挥发油:蒿酸甲酯,青蒿醇,蒿酮等。

本品还含多糖。

2.药理作用青蒿素有显著抗疟作用,对疟原虫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水煎剂对表皮葡萄球、卡他球菌、白喉杆菌等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也有一定的的抑制作用。

中药学学习笔记功效总结

中药学学习笔记功效总结

中药学学习笔记功效总结中药学学习笔记功效总结1. 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2. 通鼻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3. 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4. 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 )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5. 下乳—关木通、穿山甲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又能活血消症、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6. 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7. 利咽开音—蝉蜕、诃子、桔梗又能宣肺化痰排脓的药物是桔梗又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药物是诃子又能疏散风热、止痉的药物是蝉蜕8. 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黄芩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断续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黄芩、苎麻根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9. 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远志10. 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中药学学习笔记功效总结》。

中药药理-10青蒿

中药药理-10青蒿
与抗疟疾功效相关是抗疟原虫作用。 主要成分是青蒿素。
【现代应用】 1. 疟疾 2. 高热 3. 皮肤真菌和神经性皮炎
【制剂与用法】 1. 双黄连口服液(金银花、黄芩、连翘) 2. 复方鱼腥草片 3. 清开灵口服液 4. 牛黄解毒片 5. 穿心莲片 6. 知柏地黄片
青蒿(调剂P120)
来源:
菊科植物黄花蒿 的干燥地上部分。
主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 。
性状鉴别:
1、茎圆柱形, 具纵棱线。 2、叶互生,暗 绿色或棕绿色, 叶为三回羽状 深裂,裂片及 小裂片矩圆形 或长椭圆形, 两面被短毛。 3、香气特异, 味微苦。
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暑,除蒸,截疟。 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 热,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煎服,6~10g,或鲜品绞汁服. 【使用注意】不宜久煎。大便泄泻及多汗者慎用。治疟疾 宜加大剂量。
– 1%青蒿挥发油:对皮肤癣菌有抑杀作用。
• (2)抗炎:蛋清 酵母 二甲苯
• (3)解热、镇痛
– 水体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可使正常 体温降低,花期作用强
• (4)对免疫功能影响
– 网状内皮系统 – 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血浆CAMP含量无影响
– 对皮质激素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动物,青蒿素 可 降低淋巴细胞转化率,使升高CAMP降 低
【药理作用】
1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具有清热解暑、接疟功效。主治暑
邪发热,阴虚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 疸。
《本草新编》:专解骨蒸劳热,尤能 解暑热之火
《本草纲目》:青蒿治疟疾之寒
• (1)抗病原微生物
– 水煎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杆菌、白 喉杆菌有较强抑菌作用,其他金葡、痢疾、绿 脓、结核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青蒿的性味与功能主治

青蒿的性味与功能主治

青蒿的性味与功能主治一、青蒿的性味特点青蒿,又名苦艾蒿,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具有较为独特的性味特点。

下面是青蒿的性味特点:1.苦味:青蒿味苦,是一种十分明显的特点。

2.辛味:青蒿味辛,有一定的辛辣感。

3.凉性:青蒿性凉,具有一定的清热作用。

二、青蒿的功能主治青蒿在传统中医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治疗一些与湿热相关的疾病。

以下是青蒿的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青蒿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特别适用于湿热病症。

它可以帮助清除体内湿热,对于湿热引起的发热、口渴、小便短赤等症状有良好的缓解效果。

2.杀虫驱蛇:青蒿有一定的杀虫驱蛇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寄生虫感染和蛇咬伤等症状。

其草汁可以涂抹在蚊虫叮咬处,具有止痒和消肿的效果。

3.抗菌消炎:青蒿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皮肤感染和炎症。

例如,可以将青蒿研磨成粉末,然后用水和少量盐调成糊状,涂抹在受感染部位,能有效缓解红肿、瘙痒等症状。

4.止血化痰:青蒿有止血化痰的功效,对于痰涎咳嗽、咯血衄血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可以制成青蒿糊剂,口服或外敷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5.抗癌作用:青蒿中的有效成分“青蒿素”被广泛用于抗癌药物的研发,对于某些癌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青蒿素能够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裂,并促使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效果。

三、青蒿的使用注意事项当然,使用青蒿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1.青蒿味苦,有一定刺激性,某些患者可能不适应,或者出现过敏反应。

因此,在使用青蒿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建议,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2.青蒿中的有效成分青蒿素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

对于使用青蒿素类药物的癌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3.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的使用剂量需要特别注意,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4.青蒿草具有一定的泄泻作用,因此在胃肠功能不佳或者腹泻等问题时,应慎重使用,避免加重症状。

《中药学》辅导:清虚热药

《中药学》辅导:清虚热药

1、青蒿、地骨皮的性能、功效、应用:青蒿:味苦、辛,性寒。

主归肝、胆、肾经。

本品辛香透散,苦寒清热,但辛不伤阴,寒不伤中,味苦不燥,善清肝胆和血分之热,尤能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治阴虚发热要药。

功效: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

常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朋虚发热,劳热骨蒸;感受暑邪,发热头痛口渴;疟疾寒热等证。

地骨皮:味甘、淡,性寒。

主归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退蒸,清肺降火。

本品甘寒清润,既善于清肝肾之虚热,除有汗之骨蒸,又善于清泄肺热,除肺中伏火,并能凉血止血,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

常用于阴虚发热,盗汗骨蒸;肺热咳嗽;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血热出血证。

此外,地骨皮清热之中兼能生津止渴,尚可用治内热消渴。

2、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的功效:白薇:功能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银柴胡:功能清虚热,除疳热。

胡黄连:功能清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3、青蒿的用法与使用注意事项:青蒿:入汤剂不宜久煎;或用品绞汁内服;4、青蒿的用法与使用注意事项:青蒿: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5、牡丹皮与地骨皮、黄连与胡黄连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牡丹皮、地骨皮均能清热凉血,退虚热。

皆可用治血热吐衄,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

对阴虚发热,骨蒸潮热,无论有汗、无汗,两者常相配伍同用以增强疗效。

其区别点在于:牡丹皮长于清热凉血,故热人营血,斑疹吐衄等症,多用牡丹皮。

且牡丹皮又能活血散瘀,又常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癥瘕,跌打损伤,痈疡肿毒及肠痈腹痛等证。

而地骨皮则善于清退虚热,故阴虚发热,阴虚盗汗,骨蒸痨热,多用地骨皮。

且地骨皮又能清降肺火,亦常用于肺热咳喘,兼治内热消渴。

黄连、胡黄连均味苦性寒,皆能清湿热。

均可用治湿热泻痢,胡黄连苦寒沉降,功似黄连,善治胃肠湿热及下焦湿火蕴结,多用于湿热泻痢及痔疮肿痛。

在缺少黄连的情况下常用胡黄连代替黄连。

但黄连大苦大寒,清热燥湿力强,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要药,尤善于清中焦湿火郁结,可治湿热为患的多种病证。

《中药学》学习笔记:清虚热药之青蒿

《中药学》学习笔记:清虚热药之青蒿

《中药学》学习笔记:清虚热药之青蒿凡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虚热药。

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的骨蒸潮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虚烦不寐、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等症,亦可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未尽,伤阴耗液,而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质红绛、脉象细数等症。

使用本类药物常配伍清热凉血及养阴清热之品,如生地、玄参、鳖甲、龟板之类,以标本兼顾。

青蒿《本经》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的全草。

夏秋二季采收。

鲜用或阴干,切段入药。

【性味归经】苦、辛,寒。

归肝、胆经。

【功效与应用】《本草新编》:青蒿,味苦,气寒,无毒。

入胃、肝、心、肾四经。

专解骨蒸劳热,尤能泻暑热之火,愈风瘙痒,止虚烦盗汗,开胃,安心痛,明目辟邪,养脾气,此药最佳。

盖青蒿泻火热,又不耗伤气血,用之以佐气血之药,大建奇功。

可君可臣,而又可佐使,无往不宜也。

但必须多用。

因其体既轻,而性兼补阴,少用转不得力。

夫人身最嫌火盛,泻火之药动必伤阴,欲其泻火不损阴者,原无多味,乌可置青蒿于无用之地耶。

人身不离阴阳,火盛则阴不生,阳不长,阴阳既不生长,势必阴阳不交而身病矣。

倘不平其火,而徒补其阳,则火盛而阳益旺;不平其火,徒补其阴,则水燥而阴愈衰。

故无论补阴补阳,总以平火为先务。

然火又宜养,而不宜平。

火过旺,则阴阳不生;过衰,则阴阳又不长。

必寓补于平之中,而后阳得之安,阴得之而泰也。

1.清虚热、退骨蒸,用于温病后期,余热未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或热病后低热不退。

本品苦寒,辛香透散,善于清透阴分伏热,常与鳖甲、生地、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用于阴虚发热,劳热骨蒸,常与银柴胡、胡黄连、鳖甲、知母等同用,如清骨散。

2.解暑,用于感受暑邪,发热头痛口渴。

本品芳香而散,善解暑热,故可治上述感受暑邪之证,常与连翘、茯苓、滑石等同用。

3.截疟,用于疟疾寒热。

可单用较大剂量鲜品捣汁服,或随证配伍桂心、黄芩、滑石、通草等。

青蒿的药用部位与功能主治

青蒿的药用部位与功能主治

青蒿的药用部位与功能主治1. 青蒿的药用部位青蒿(学名:Artemisia annua),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在临床上,青蒿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指其叶和茎。

青蒿的叶片较大,呈绿色,具有一定的弯曲度。

青蒿的茎呈圆柱状,带有红褐色的斑纹。

叶和茎是制取青蒿素的主要药用部位。

2. 青蒿的功能主治青蒿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抗疟疾青蒿素是青蒿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疟疾的作用。

青蒿素对疟原虫有强烈的杀灭作用,并且能够阻断疟原虫对红细胞的侵染过程。

因此,青蒿素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疟疾,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 抗炎镇痛青蒿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研究表明,青蒿聚合物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并且能够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症状。

因此,青蒿常被用于治疗风寒湿痹、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2.3 清热解毒青蒿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功效。

青蒿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调节体内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并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此外,青蒿还可以清热解毒,对于热毒所引起的感染性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2.4 调经止带青蒿具有调经止带的功效。

在中医药理论中,青蒿被归类为具有清热祛湿、宣通经络的药物。

因此,青蒿常被用于治疗女性因湿热所引起的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等症状。

2.5 养肝明目青蒿对于肝脏和眼睛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青蒿中的营养物质可以促进肝脏的解毒功能,保护肝脏健康。

此外,青蒿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对眼睛的损害,保护视力。

3.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青蒿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叶和茎可以制成青蒿素制剂,例如青蒿素片、青蒿素注射液等。

在使用这些制剂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严格遵守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青蒿还可以煎汤饮用。

将青蒿叶和茎洗净,切碎后加水煎煮,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被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青蒿,以防对胚胎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第三十二讲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第三十二讲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1)第三十二讲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第三十二讲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下面介绍清热药的最后一节第五节,清虚热药。

清虚热药当然是以清虚热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阴虚内热证的药物,称为清虚热药。

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就是在有的书当中,就说清虚热药是治疗虚热证的药物,这样子不太准确。

因为虚有气血阴阳之分,根据中医学的观点,阴虚是可以发热的,其他的虚证也可以出现发热,比如说阳虚、气虚,那样的一些发热证,不能用退虚热的药。

金元时期还提出了“甘温除热”的理论,可能要用一些温补阳气的药,不能笼统地说清虚热药是治疗虚热证的药,是虚热证当中的阴虚内热证,把它界定得非常清楚,只是虚热证当中的一类,这是说明的一点。

另外一点,清热药前面的四节,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它虽然是针对的一些具体的热证或者里热证。

但可以说,前面的四类清热药是针对热邪的,它能祛除热邪,它是治疗里热证当中的实证;而虚热证它并不是由邪气引起,它不是祛邪的,所以它和前面的四类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要分,后面这个(节的药)它的适应证是虚证,前面四类的主治是实证,仅就清虚热这一点而言,应该有这样的区别,也是应当分辨清楚的。

这是在概念当中说明的两点。

清虚热药的基本功效,就是它的功效和主治的问题,它的基本功效就是清虚热。

有的时候动词比较灵活,比如说退虚热、除虚热,清、退、除三个不同的动词,实际上是一样的意思,不容易混淆,可能没有学过的同学看了以后,都知道这是同一种功效。

但是在有的情况就不尽然,因为阴虚内热证很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骨蒸,患者自己觉得热好象从骨髓里面向外透发出来,比较难受的一种自觉发热的一种症状,它又是阴虚内热证的比较典型的症状。

有时候常常在中医药物文献当中,就抓住主要的症状,把清虚热叫做除蒸,就是说它消退了骨蒸,有的说得明确一点除骨蒸,除骨蒸也就是清虚热的意思,是相同含义的功效的不同表述方法。

青蒿,退虚热第一要药(文老师讲中药78)

青蒿,退虚热第一要药(文老师讲中药78)

青蒿,退虚热第一要药(文老师讲中药78)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我继续给你讲中药。

讲什么呢?讲一讲青蒿。

青蒿,前几年很火,因为屠呦呦老师研究出来青蒿素,成为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

青蒿是什么?它是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

秋天,花盛开了,采割下来。

这个东西有浓郁的奇特的香味,一般都是生用。

这个东西苦寒而辛,入肝经和胆经。

它能干啥呢?最著名的,就是治疗温热病后期的一些症状。

温热病后期,患者身体有一点余热,同时身体内的阴液也被耗伤了很多,于是就出现类似一直低热,不退热的现象,或者热虽退但是无汗,或者夜里发热的现象。

这个时候,往往用到青蒿。

因为青蒿善于入阴分,一方面可以苦寒清你的余热,还可以透散,把热邪透出来。

在《温病条辨》里,有一个方子,叫做青蒿鳖甲汤。

它就是青蒿和鳖甲、知母、牡丹皮配合,治疗温邪伤阴的问题。

可以说,效果非常好。

青蒿还有一个重要功效,就是治疗因为阴虚导致的虚热。

阴虚,阴不制阳,就有虚热。

这个虚热,多表现为五心烦热、舌红少苔,骨蒸劳热。

所谓骨蒸,就是有热气仿佛从骨头往外冒。

这个时候,可以用青蒿。

《本草新编》就说,青蒿可以引骨中之火行于肌表。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证治准绳》当中的清骨散。

此方是用青蒿来配合银柴胡、胡黄连、鳖甲来治疗骨蒸劳热。

以上两点,是青蒿最厉害的地方,也是临床最常用的。

青蒿还有一个特长,是清暑热。

人感受暑热了,可能会发热、口渴、头痛头晕,这个时候用青蒿就很好。

古人说青蒿“尤能泄暑热之火”,就是这个意思。

青蒿也善于治疟疾,能截疟,除寒热,对疟疾寒热往来之症有疗效。

比如说古代的《肘后方》,就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浸,绞取汁,尽服之,这个办法就治疟疾。

当然,现在疟疾这个事儿在我们国家几乎看不见。

早在2017年,我们国家就实现了本地疟疾零报告,这是很了不起的。

青蒿最后一个特点,是治疗湿热黄疸。

湿热黄疸,就是说这个黄疸源于湿热,病人常常一身发黄,面目发黄,而且黄色很鲜明,如橘皮,舌苔黄腻。

青蒿

青蒿

第四节清虚热药青蒿(《本经》)青蒿为菊科植物青蒿和黄花蒿的全草。

全国各地均产。

原植物生于旷野、山坡、林边、河岸。

喜温暖湿润气候,忌涝,不耐荫蔽,以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苦、辛,性寒。

归肝、胆、肾经。

功效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临床用名青蒿。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苦,寒。

主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

《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轻舟补劳,驻颜色,长毛发,发黑不老,兼去蒜发,心痛,热黄。

泻痢,饭饮,调末五钱匕。

烧灰和石灰煎,治恶毒疮。

《本草图经》:青蒿治骨蒸劳热为最,古方单用之。

《本草纲目》:青蒿得春木少阳之气最早,故所主之证,皆少阳、厥阴血分之病也。

采以悬于门症内可辟邪气。

治疟疾寒热。

《本草经疏》:禀天地芬烈之气以生,故其味苦,其气寒而芬芳,其性无毒。

疥瘙痂痒恶疮,皆由于血热所致。

留热在骨节间者,是热伏于阴分也。

肝胃无热则目明,苦能泄热,苦能杀虫,寒能退热,热去则血分平和,阴气日长,前证自除,故悉主之也。

诸苦寒药多与胃气不宜,惟青蒿之气芬芳可人,香气先入脾,故独宜于血虚有热之人,以其不犯胃气故尔。

是以蓐劳虚热,非此不除矣。

简误:产后气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勿用。

凡产后脾胃薄弱,忌与当归、地黄同用。

《本草蒙筌》:味苦,气寒。

无毒。

入童便熬膏,退骨蒸痨热。

生捣烂绞汁,却心痛热黄。

肉肿痈,烧灰淋浓汤点;泄痢鬼利,研末调米饮吞。

秋冬用之,取根与实。

实须炒过,根乃咀成。

愈风疹疥瘙,止虚烦盗汗。

开胃明目,辟邪杀虫。

《本草乘雅》:蒿青而高,织柔整密,望春便以,少阳胆药,发陈致新之宣剂也。

其味苦,巳出乎阳,其气寒,未离乎阴,阴中之阳,阳中之枢象也。

盖少阳胆主骨,故对待骨节间留热,若皮肤分理间,疥瘙痂痒恶疮,亦属留热所致,皆陈也。

宣发发陈,陈发则新至矣。

主明目者,以肝胆开窍于目,不唯发陈,且拂尘矣。

《药性解》:青蒿,味苦,性寒,无毒,入心经。

主骨蒸劳热、虚烦盗汗、明目杀虫。

清退虚热药之青蒿用药经验:清退虚热用青蒿,阴伤骨蒸劳热疗

清退虚热药之青蒿用药经验:清退虚热用青蒿,阴伤骨蒸劳热疗

清退虚热药之青蒿用药经验:清退虚热用青蒿,阴伤骨蒸劳热疗青蒿各种蒿【性用概要】又名蒿、草蒿、野兰蒿。

为菊科草本植物青蒿或黄花蒿的茎叶。

其味苦,性寒。

入肝、胆经。

具有清退虚热,清热解署,清胆截疟,凉血止血之功。

因本品苦寒芳香,苦寒清热,芳香发散,能使阴分伏热外透而出。

故不论温病后期热伏阴分之发热不退、夜热早凉,或阴虚潮热、骨蒸盗汗,皆为常用要药。

因其能清暑截疟,故常用于暑温外感之发热无汗以及疟疾寒热往来等症。

取其凉血止血之功,常用于血热所致的衄血、紫斑等症。

凡大便泄泻及出汗多者慎用。

用法:水煎服,不宜久煎:用量:9一15克,大剂量可用至40克。

【临证配用】青蒿-鳖甲青蒿芳香,清热透络,能引阴分伏热外出;鳖甲咸寒,滋阴退热,能“入络搜邪”。

两药相配,有滋阴清热透热作用。

对温病后期,余邪未尽,阴液耗伤所致的低热不退、夜热早凉诸症有很好疗效。

对杂病阴虚发热、骨蒸盗汗亦为常用要药,方如青蒿鳖甲汤。

青蒿-黄芩青蒿清透少阳,黄芩清利胆腑。

两药相合。

清透并行,有清胆除热之功。

用于暑热之邪干犯少阳之寒热如疟、热多寒少、口苦咽干等症。

方如蒿芩清胆汤。

青蒿-滑石青蒿清热解暑,又能透邪外出,《医方集解》谓其“能从诸药入肌而解热”。

滑石祛暑利湿,引热下行.,两药相配,清透与清利相合,则暑邪自解、湿邪自去。

用于暑温外感所致的发热无汗、头昏口渴等症。

方如清凉涤暑方。

青蒿-柴胡两药皆能清透少阳邪热,皆有发散退热作用;然柴胡偏于升散,则有泛浊之弊;青蒿偏于芳化,则有化浊之利相合有退热化浊之功。

常用于邪在少阳所致的寒热往来、热重寒轻以及热邪在表发热不退等症。

如阴虚低热不退者,可用青蒿与银柴胡相配,以奏清退虚热之功。

青蒿-桂枝青蒿苦寒芳香,既清且透,善清蕴伏之邪热。

兼能芳香醒脾;桂枝辛温发散,能温通经脉,调和卫气而解肌;二药相配,清透与发散调卫合用,共奏透达表邪、解肌退热之功,用于表证无汗或汗出不透所致的久热不退等症有很好疗效。

中医综合考研中药学笔记(精华)

中医综合考研中药学笔记(精华)

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麻黄:草质茎。

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干燥嫩枝。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紫苏:茎叶。

辛温,归肺脾经。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脾胃气滞)生姜:根茎。

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解鱼蟹毒(胃寒呕吐)香薷:辛微温。

归肺胃经。

发汗解表,与中化湿,利水消肿。

(阴暑、水肿、小便不利)荆芥:干燥地上。

辛微温。

归肺肝经。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根。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药”羌活:根茎与根。

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根。

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阳明头痛,寒湿带下)细辛:全草。

辛温,有毒。

归肺肾心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少阴头痛)(汤1-3,散0.5-1)藁本:根茎与根。

辛温;归膀胱经。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颠顶疼痛)苍耳子:果实。

辛苦温。

有毒。

归肺经。

发表散寒,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夷:辛温。

归肺胃经。

发表散寒,通鼻窍。

(包煎)葱白:辛温,归肺胃经。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通乳,乳房胀痛)2、辛凉解表药:薄荷:地上,辛凉。

归肝肺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后下)牛蒡子:成熟果实。

辛苦寒。

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惊风,破伤风)桑叶:叶。

苦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凉血止血)菊花:花序。

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疏风清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成熟果实。

辛苦微寒。

归膀胱肝胃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根,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学习笔记:清虚热药之青蒿
凡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虚热药。

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的骨蒸潮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虚烦不寐、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等症,亦可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未尽,伤阴耗液,而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质红绛、脉象细数等症。

使用本类药物常配伍清热凉血及养阴清热之品,如生地、玄参、鳖甲、龟板之类,以标本兼顾。

青蒿
《本经》
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的全草。

夏秋二季采收。

鲜用或阴干,切段入药。

【性味归经】苦、辛,寒。

归肝、胆经。

【功效与应用】
《本草新编》:青蒿,味苦,气寒,无毒。

入胃、肝、心、肾四经。

专解骨蒸劳热,尤能泻暑热之火,愈风瘙痒,止虚烦盗汗,开胃,安心痛,明目辟邪,养脾气,此药最佳。

盖青蒿泻火热,又不耗伤气血,用之以佐气血之药,大建奇功。

可君可臣,而又可佐使,无往不宜也。

但必须多用。

因其体既轻,而性兼补阴,少用转不得力。

夫人身最嫌火盛,泻火之药动必伤阴,欲其泻火不损阴者,原无多味,乌可置青蒿于无用之地耶。

人身不离阴阳,火盛则阴不生,阳不长,阴阳既不生长,势必阴阳不交而身病矣。

倘不平其火,而徒补其阳,则
火盛而阳益旺;不平其火,徒补其阴,则水燥而阴愈衰。

故无论补阴补阳,总以平火为先务。

然火又宜养,而不宜平。

火过旺,则阴阳不生;过衰,则阴阳又不长。

必寓补于平之中,而后阳得之安,阴得之而泰也。

1.清虚热、退骨蒸,用于温病后期,余热未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或热病后低热不退。

本品苦寒,辛香透散,善于清透阴分伏热,常与鳖甲、生地、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用于阴虚发热,劳热骨蒸,常与银柴胡、胡黄连、鳖甲、知母等同用,如清骨散。

2.解暑,用于感受暑邪,发热头痛口渴。

本品芳香而散,善解暑热,故可治上述感受暑邪之证,常与连翘、茯苓、滑石等同用。

3.截疟,用于疟疾寒热。

可单用较大剂量鲜品捣汁服,或随证配伍桂心、黄芩、滑石、通草等。

青蒿一药,主要功用为清暑、退虚热。

它与柴胡都能用治疟疾、往来寒热等症;但各有特点,柴胡擅长疏肝解郁,其性升散,多用有伤阴之虑;青蒿则清暑、泄热,化湿而不伤阴,故常用于阴虚发热等症,然无升提清阳的功效。

【处方用名】青蒿、香青蒿(洗净,晒干,切碎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入煎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方剂举例】
蒿芩清胆汤《通俗伤寒论》:青蒿、黄芩、半夏、陈皮、枳壳、竹茹、茯苓、碧玉散。

治外感湿热之邪,留恋不解、微恶寒而发热、
有汗不解、头重肢倦、胸闷痞满等症。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青蒿、鳖甲、知母、生地、丹皮。

治疟疾及温病之暮热早凉汗解渴饮者。

清骨散《证治准绳》:青蒿、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知母、甘草。

治骨蒸劳热。

治疗蜂螫人:青蒿捣敷之.(《补缺肘后方》)
【现代研究】本品含青蒿素、青蒿酸、青蒿内酯等倍半萜类成分及黄酮类成分等。

具有抗疟、抗吸虫、解热、镇痛、抗炎、免疫调节、抗菌、抗病毒、抗癌等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有抗心律失常及降压作用。

青蒿素为抗疟的有效成分。

清热凉血药之茅根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甘,寒。

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本草经疏》:劳伤虚赢,必内热,茅根甘能补脾,甘则虽寒而不犯胃。

甘寒能除内热,故主劳伤虚赢。

益脾所以补中,除热所以益气,甘能益血,血热则瘀,瘀则闭,闭则寒热作矣,寒凉血,甘益血,热去则血和,和则瘀消而闭通,通则寒热自止也。

小便不利,由于内热也,热解则便自利。

淋者,血分虚热所致也,凉血益血,则淋自愈,
而肠胃之客热自解,津液生而渴亦止矣。

肝藏血而主筋,补血凉肝,则筋坚矣。

血热则崩,凉血和血,则崩自愈矣。

血热则妄行,溢出上窍为吐、为咯、为鼻衄、齿衄,凉血和血,则诸证自除。

益脾补中,利小便,故亦治水肿黄疸,而兼理伤寒哕逆也。

【临床应用】1.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

茅根能清肺胃之热,故适用于上述诸症,常作辅助药应用。

又在麻疹出疹期与恢复期,均可用茅根煎汤作饮料,取它清热生津的功效。

2.用于血热妄行、吐衄尿血等症。

本品有凉血止血作用,治血热妄行之症,可以单用,也可配小蓟、藕节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利尿作用,可用于水肿,热淋,黄疸等症。

【处方用名】鲜茅根、白茅根(鲜用,作用较佳)、干茅根(晒干用,作用较弱)
【一般用量与用法】鲜者用一两至二量,干者用五钱至一两,煎服。

【附药】茅针花:又叫白茅花,即白茅的花穗。

有止血功效,适用于咯血、鼻血。

一般用量为一钱五分至三钱,煎服。

白茅根味甘性寒,善清肺、胃之热,因它有利水作用,故能导热下行。

它的特点是: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尤以热症而有阴津不足现象者,最为适用;本品清肺胃的功效与芦根相似,但芦根清热血火,善清气分热;茅根凉血止血,偏于血分。

【方剂举例】
茅葛汤《沉氏尊生》:茅根、葛根。

治热呃。

茅根汤《沉氏尊生》:茅根、姜炭、蜜。

治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