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练习题目(四)案例分析题教程文件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电大《教育学》案例分析题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绪论——第三章案例1:有人说:“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是学校领导的事情,教师是从事教学的,只要把学生教好就行了,学不学教育学无所谓。
”问题:这种认识对吗?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答: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之一在于指导教育实践。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育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按照教育和教学规律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去完成教育和教学的任务。
认真研究教学过程的本质和特点,研究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状况,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遗产,从而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案例2: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
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出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
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是‘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
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用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3: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一家族的八代人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有50名男子都是音乐家。
有人认为,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问题:你认为对吗?应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答: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案例背景在一所中学的数学教室里,有一位学生名叫小明,他在数学课上表现不佳。
他经常无法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对数学题目也不擅长解答。
作为一位关心学生学习的数学教师,老师决定对小明进行个案分析,并通过分析找出小明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分析1.学生个人因素分析–学习动机不足:小明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导致他对数学课堂的参与度较低,容易分心。
–学习态度消极:小明经常对数学课持消极和怀疑的态度,对自己是否能掌握数学知识缺乏自信心。
–学习方法不当:小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家庭因素分析–家庭环境不利于学习:小明在家中的学习环境可能不够安静,有干扰因素,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家长教育观念不明确:小明的家长可能对他的学习问题关注程度不够,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家庭重视程度欠缺:小明的父母在教育中可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小明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也不高。
3.教学因素分析–教学方法欠缺灵活性:教师可能过分依赖于课本和讲解,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堂气氛单调:数学课堂可能缺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和互动,导致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老师个人态度不明确:教师对学生缺乏积极的态度,可能没有能够鼓励和激励学生,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解决方案1.学生个人方面的解决方案–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性的数学问题、举例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建立自信心:教师可以对小明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肯定他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提高他的学习自信心。
–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可以针对小明的学习问题,给予他一些学习方法指导,教他如何正确地解题和思考问题。
2.家庭方面的解决方案–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可以提供一个安静、无干扰的学习环境,让小明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加强家长参与:家长应该关注小明的学习情况,定期与老师沟通,了解小明的学习进展,并给予他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教育学案例分析答案4
教育学案例分析答案4篇一:案例分析教育学基础试卷及答案4华中师范大学2008 -2009学年第二学期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1.与雅典教育的模式相比,斯巴达模式的显著特点是A.民主B.专制C.野蛮D.封建()2.赫尔巴特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可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A.教师中心B.学校中心C.学生中心D.活动中心()3.在人的发展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能动性D.不均衡性()4.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基本不成功。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期D.关键期()5.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教育可以解决社会力量不能解决的问题。
这种观点属于哪种理论的主张?A.教育独立论B.教育万能论C.社会决定论D.遗传决定论()6.在我国,首次提出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是在什么地方?A. B.C.“五七指示”D. ()7.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A.经验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存在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8.基础教育的_________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A.评价改革B.课程改革C.教学改革D.管理体制改革()9.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学制被称为A.道尔顿制B.葛雷制C.昆西制度D.文纳特卡制()10.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这条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可接受性原则()11.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A.备好课B.上好课C.抓好课后的教导D.搞好教学评价()12.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量是A.学生自身的思想矛盾斗争B.教师的正面教育C.生活中的交往D.学校教育和家庭的影响()13.学生品德发展的标志是其具有A.社会活动能力B.自我教育能力C.道德认识D.道德意志()1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上通常是为了说明A.因材施教原则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15.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是A.从知开始,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从情开始,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从行开始,行、知、意、情依次进行D.视学生知、情、意、行的不平衡情况和内容要求,可有多种开端()16.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表现了教师劳动的A.示范性B.连续性C.广延性D.创造性()1.教育目的制定受到培养目标的制约。
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幼儿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幼儿身心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成长。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幼儿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和方法。
小明是一名三岁的幼儿,他在幼儿园的生活中表现得比较内向,不太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经常一个人玩耍。
在课堂上,他也不太愿意主动参与活动,更喜欢独自玩耍。
这让老师们感到有些担忧,因为他们认为幼儿园应该是一个让孩子们快乐学习、交流互动的地方。
针对这个案例,教师们首先要做的是观察和了解小明的情况。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小明在幼儿园的日常表现,与他交流互动,以及与小明的家长沟通等方式,来全面了解小明的性格、兴趣爱好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这些方式,教师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小明,为他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提供依据。
在了解了小明的情况后,教师们可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来帮助他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
比如,他们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小明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参与,培养他的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
同时,教师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活动,让小明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增强他对幼儿园生活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教师们还可以通过与小明的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和发展。
他们可以向家长提供一些针对小明的家庭教育建议,比如在家里给他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培养他的兴趣爱好等等。
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可以使小明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得到更好的支持和关爱。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通过观察、了解、教育方法的选择和家校合作等方式,为每个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同时,教师们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知识和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幼儿。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和家长关注和重视幼儿教育,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努力。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一、案例分析</STRONG></P><P>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P><P>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
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P><P>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P><P>[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
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P><P>2、[案例]“不是果敢,是残忍。
”</P><P>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
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
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P><P>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P><P>[参考答案]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
教育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教育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案例背景
某中学在进行一次教学改革,引入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家中通过视频观看教师的讲解,而课堂时间则用于讨论和实践。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发现学生参与度有所提高,但成绩提升不明显。
二、问题
1. 分析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参与度提高的原因。
2. 探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成绩提升不明显的可能原因。
3. 提出改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
三、答案
1. 学生参与度提高的原因可能包括:
- 视频讲解可以反复观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 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来安排学习时间,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
2. 学生成绩提升不明显的可能原因可能包括:
- 学生在家中观看视频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 翻转课堂模式下,课堂讨论和实践的时间可能不足以覆盖所有知识点。
- 学生可能在观看视频时缺乏足够的专注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改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可能包括:
- 加强对学生在家学习过程的监督和指导,例如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定期检查。
- 优化课堂讨论和实践的内容,确保覆盖所有重要知识点。
- 增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四、分析
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通过重新安排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然而,要实现成绩的提升,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以及对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和调整。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一)内容介绍>>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研究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
(是人,而不是)学生是研究的主体,是研究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
”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学案例分析答案4
教育学案例分析答案4篇一:案例分析教育学基础试卷及答案4华中师范大学2008 -2009学年第二学期教育学期末试卷()1.与雅典教育的模式相比,斯巴达模式的显著特点是A.民主B.专制C.野蛮D.封建()2.赫尔巴特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可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A.教师中心 B.学校中心 C.学生中心 D.活动中心()3.在人的发展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能动性D.不均衡性()4.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基本不成功。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期D.关键期()5.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教育可以解决社会力量不能解决的问题。
这种观点属于哪种理论的主张?A.教育独立论B.教育万能论C.社会决定论D.遗传决定论()6.在我国,首次提出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是在什么地方?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C.“五七指示”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7.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A.经验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存在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8.基础教育的_________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A.评价改革B.课程改革C.教学改革D.管理体制改革()9.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学制被称为A.道尔顿制B.葛雷制C.昆西制度D.文纳特卡制()10.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这条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可接受性原则()11.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A.备好课B.上好课C.抓好课后的教导D.搞好教学评价()12.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量是A.学生自身的思想矛盾斗争B.教师的正面教育C.生活中的交往D.学校教育和家庭的影响()13.学生品德发展的标志是其具有A.社会活动能力B.自我教育能力C.道德认识D.道德意志()1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上通常是为了说明A.因材施教原则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15.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是A.从知开始,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从情开始,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从行开始,行、知、意、情依次进行D.视学生知、情、意、行的不平衡情况和内容要求,可有多种开端()16.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表现了教师劳动的A.示范性B.连续性C.广延性D.创造性()1.教育目的制定受到培养目标的制约。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1、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亚各布森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从1至6年级中各选三个班级,对18个班的学生“煞有介事”地作发展预测,然后以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
名单中的学生,有的在老师的意料之中,有的却不然。
对此,罗森塔尔作过相应的解释:“请注意,我讲的是他们的发展,而不是现在的基础。
”并叮咛不要把名单外传。
八个月后,他俩又来对这18个班进行复试。
结果是,他们提供的名单里的学生成绩增长比其他同学快,并且在感情上显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原来,这是一项心理学实验。
所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机的。
他俩通过自己“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了教师对名单中上学生的信心,调动了教师独特的深情,……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
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
根据此例说明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素养?答:“罗森塔尔效应”说明教师的职业道德除了具备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外,还应热爱学生,这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表现。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从内容上看,在较低层次上,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这是一种教师对学生以生活上的关怀体贴为起点而产生的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
从较高层次上,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理解感和尊重感,这是教师对学生年龄增长、自主和独立意识的增强所产生的不同于成人的需要、愿望和情感的尊重与理解的情感。
在更高层次上,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期待感,它是教师期望学生获得较快进步和成长的情感,是教师对学生未来成就的可能性怀着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
教师这种期待感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鼓舞学生向上的激情,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发展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已经为心理实验和教育实践所证实。
“罗森塔尔效应”也即教师的期待。
2、有位教师在上《鱼》一课时,事先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的表面、背鳍、胸鳍、尾鳍。
教育学案例分析试题
教育学案例分析试题教育学案例分析试题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学考试形式,旨在测试学生对教育学理论、方法和实践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个教育学案例分析试题的示例并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类考试。
案例描述:某中学近年来存在学生减学意愿的问题,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
请据此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 采用哪些教育学理论可以解释学生减学意愿的原因?2.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3. 针对该中学的情况,你有哪些建议和措施来改善学生的学习动力?答案与分析:1. 学生减学意愿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教育学理论角度进行解释。
首先,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其对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和满足感有关。
如果学生感到学习无趣、缺乏参与决策的机会,他们可能会减少学习的意愿。
其次,社会认知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他们的社会环境和同伴关系紧密相关。
如果学生感到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不良好或缺乏支持,他们可能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另外,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进行调节。
如果学校对学生的表现没有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或者存在过于严厉的惩罚措施,学生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2. 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实施。
首先,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设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也是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关怀学生的情感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和理解。
此外,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校可以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关注他们的兴趣、能力和潜力,给予全面而个性化的评价和奖励。
3. 针对该中学的情况,我有以下建议和措施来改善学生的学习动力。
首先,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学生参与决策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课程和学校生活方面有发言权,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主动性。
其次,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心理辅导机制,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问题,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四(含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四(含答案)
读出课文的“对比”(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同上一册书”活动中,有教师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一)抓住课题重点词语对比
1.读读课题,说说你的发现。
2.找出课文中所有含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句子,读一读。
3.说说你发现的课题的秘密。
请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这篇课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对比”,教师从课题重点词语对比开始,读出了课文的第一处对比,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从课题出发切入全文的阅读,并从课题引出“对比”,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读出了教学的切入点。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案例1: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
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
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
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
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
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
(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得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
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案例2: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到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及师生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答:这个现象说明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缺点以及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作学生的知心人。
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应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应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做为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要扮演高高在上、遥不及的“老师”。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教育学案例分析题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教育学案例分析题是教育学领域的常见题型,要求考生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解答。
本文将综合几个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并提供参考答案。
案例一:小明的学习方法小明是一个中学生,他在学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最近他的成绩出现下滑。
他的父母非常关心他的学习情况,希望他能拿回好成绩。
请分析小明的学习方法,并给出建议。
答案:小明目前的学习方法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他可能过于依赖纸质教材和老师的讲解,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他可能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建议小明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小明多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资源进行独立学习,培养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小明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将各科目的学习任务分解成小目标,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3. 多种学习方式结合:推荐小明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阅读、听讲座、参加讨论等,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案例二:实施素质教育某中学近年来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请分析该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答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该中学可能遇到以下问题:1. 实施难度大:素质教育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但可能会遇到师资不足、课程设置难以调整等问题。
2. 评价体系不完善: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难与素质教育相契合,导致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困难。
解决办法:1.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组织相关培训和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素质教育理念和实施能力。
同时,招聘更多素质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
2. 创新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作品展示、志愿服务记录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逐步减少对传统考试成绩的依赖。
案例三:高校选拔优秀生源某高校需要选拔优秀的生源,以提升学校整体实力。
请分析该高校在选拔优秀生源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答案:在选拔优秀生源的过程中,该高校可能遇到以下问题:1. 客观公正性难以保证:由于选拔过程主观性存在,可能导致不公平的情况发生。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题目: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一、案例描述某小学的语文作文课上,老师发现学生们对阅读作品缺乏兴趣,大部分同学写文章时只能依靠背诵或抄袭,表达能力和语言素质都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展开了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探究。
二、问题分析问题1:为什么学生对阅读作品缺乏兴趣?学生对阅读作品缺乏兴趣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如家庭背景、学习习惯、课程设置等方面。
但是,从老师的角度来看,阅读的教育方法可能也需要反思。
问题2: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针对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素质,用更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让他们了解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提供多元化、适龄、适性的阅读材料,包括经典文学作品、故事书、科普书、漫画、杂志等。
3. 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如通过角色扮演、朗读比赛、团队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方法探究基于以上问题分析,老师进行了以下探究:1. 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素质。
老师在备课和授课的过程中,注重阅读教育方法的更新和提升,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求,增加自己的教育知识和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2. 提供多元化、适龄、适性的阅读材料。
老师在授课之前筛选好作品,要求作品语言生动有趣、主题易于理解、情节逻辑紧凑、情感共鸣性强,并说服学生阅读。
在阅读和课堂讲解中,老师注重故事情节的架构,解释阅读时遇到的陌生词汇和语言难点,注重核心思想的挖掘和展开,帮助学生领悟道理、获得心灵成长。
3. 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有自由选择作品的权利,并运用多种教育游戏等活动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如说故事大比拼、课堂角色扮演、教学漫画和影视创作等。
通过小组合作、满分互评、作品展示等形式激励学生学习阅读,并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四、实现效果老师通过上述探究,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已经达到。
学生逐渐热爱阅读,思想、语言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修养也有所增强。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概述教育学案例分析题是一种常见的教育学考试题型。
通过分析具体的教育案例,考察学生对教育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案例为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高三学生,即将面临高中毕业和高考的重要考试。
然而,小明的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与他的努力程度并不相称。
小明的家庭环境较为贫困,父母无法提供额外的家教资源。
小明的父母希望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给小明,以提升他的学习成绩。
分析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小明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不足小明的家庭环境较为贫困,无法提供额外的家教资源。
这导致小明在学习上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教育资源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小明的学习成绩。
2. 学习动力不够由于长期以来成绩中等,小明在学习上可能产生了一定的挫败感。
他可能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导致学习动力的降低。
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也会影响小明的学习效果。
3. 缺乏学习方法和技巧小明在学习上可能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因此,小明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他提高学习效果。
解决方案针对小明面临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1. 提供教育资源支持由于小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可以寻找一些社会资源来支持小明的学习。
比如,可以向相关慈善组织申请资助,获得学习辅导和教育资源。
也可以寻找志愿者组织,为小明提供免费的家教辅导。
2. 增加学习动力为了增加小明的学习动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培养小明的学习兴趣,让他对学习产生兴趣和乐趣。
其次,对小明进行一定的激励和奖励,鼓励他取得进步。
还可以将小明的学习和未来发展目标联系起来,让他看到学习对他未来的重要意义。
3. 教授学习方法和技巧为了帮助小明提高学习效果,可以教授他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比如,教他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何有效记忆和复习知识,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等。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标题:教育学案例分析:激发创造力的课堂活动引言:教育学案例分析是教育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深入研究教育实践和案例,能够为教师和教育从业者提供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从一个激发创造力的课堂活动案例出发,进行教育学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案例背景本案例发生在一所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堂上。
教师在教授诗歌欣赏时,提出了一个让学生自由创作诗歌的活动。
即每位学生自选一个主题,用五言绝句形式创作一首诗。
这个创作任务需要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诗歌表达技巧,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分析1. 创造任务明确教师在布置任务时明确了创作的要求和形式。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主题,使用五言绝句创作一首诗,同时要求诗歌的内容与主题相关,表达清晰,押韵准确。
这样的明确任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任务,规划创作,并在表达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2. 提供创作环境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创作,而不局限于教材中的诗歌内容。
此外,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思考和创作,不限制创作时间和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3. 灵活引导与审美指导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提供了灵活的引导和审美指导。
对于创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式提问或分享相关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
在审美指导上,教师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给予学生关于五言绝句韵律和表达技巧的指导,使学生的创作更具诗歌的美感。
三、教育效果评估1. 学生创意丰富通过这个创作任务,学生展示了丰富的创造力。
他们选择了各种各样的主题,如春天、友情、家乡等,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表达,创作出了独特且有个人特色的诗歌作品。
2. 学生表达能力提升通过课堂活动的实施,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他们不仅在诗歌的内容上进行了思考和表达,还通过五言绝句的形式,选择恰当的词语进行组合,使得诗歌的结构更加完整和准确。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四、案例分析(用教育原理,对下列案例作简要剖析。
20分。
)2.下列案例中,老师运用了什么方法?成功地贯彻了什么德育原则?2榜样法(3分);从实际出发(2分)班里有一位女生,几次上课迟到,自习课上又不安心学习,多次跑出教室,老师和学生都纷纷向我反映,希望我严肃批评她。
我了解她以前挨批评是“家常便饭”,似乎“习以为常”了,再严厉的教育她好象都不在乎。
因此,我没有正面批评指责她,而是采取了“旁敲侧击”方法去教育、影响、触动她。
一次我因公务上课迟到两分钟,走进教室便主动向学生检讨,较详细而深刻地分析此事的严重性。
如果所有教师都迟到几分钟,那么全校同学要浪费多少时光!我向学生保证以后决不再出现类似现象,请大家监督,也请大家每天准时上下课。
此后,那个女生果然不再迟到早退了。
一天放晚学前,她来到办公室找我,主动承认了以前的错误,并表示以后一定准时到校离校,身教的效果在她身上体现出来了。
3.下列案例中,老师成功地贯彻了什么教学原则?正确处理了教学过程中什么关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3分);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统一(2分)一位语文教师在教《游园不值》这首诗,忽然一位迟到学生“砰”的一声推门而入,径直入座。
这位教师就诗取材,问道:“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去拜访朋友,为什么“小扣”而不“猛扣”呢?学生议论了一番,结果是因为诗人知书达礼,有教养,讲礼貌。
然后教师走到那位迟到学生身边弯腰轻声问他:“你说大家说的对吗?你赞成‘小扣’还是‘猛扣’?”这位同学脸红了,同学也笑了起来,在笑声中大家都受到了教育和感化。
4.分析下列案例中张老师贯彻或是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主体自觉性(3分);实际锻炼(2分)“由于学校放学早于工作单位下班时间,某校初二年级学生放学后处于自流状态,于是打架斗殴、破坏公物及环境的事情屡有发生。
为此班主任张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学雷锋,爱集体’的宣传教育,并建议同学们放学后到校外找砖头为学校砌个花台,美化校园环境,谁找的砖头越多,张老师越给予表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题第一组案例一:某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对某课题深钻教材,引经据典,上课滔滔不绝讲解课文,偶尔只喊个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而学生不知所云,使原本成为一堂儿童主体活动的课效果事与愿违。
请问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有哪几种?试用儿童主题活动理论分析。
案例分析:答:该四年纪语文老师教学效果事与愿违,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⑴尽管该老师深钻教材,可能没有科学地处理教材。
⑵尽管该老师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讲课;可能没有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的知识水平讲课;⑶尽管该老师偶尔也喊个别学生回答问题,而学生不知所云,更说明该老师不注重学生实际,只喊的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没有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发挥主体性出发。
归纳起来,充分说明该教师没有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认识在教育过程中,儿童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接受教育也必须以学生主体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现代儿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儿童主体的自我调节活动。
外界的环境刺激,只有被主体选择,成为主体的反应对象时,才会对主体的发展产生影响。
教育的成功,毕竟要以教育目标在儿童发展的结果中得到体现为标准。
而该老师钻教材、讲课、抽问基本上是以教者出发,没有考虑备课与讲课的知识能否被学生主体选择,当然就不成为学生主体反应的对象。
故此,原本成为一堂儿童主体活动的课,效果却事与愿违。
案例二:甲小学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乙小学四年级某数学教师教学生解算术题时,只教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种方法,并要学生一步步严格按老师规定的程序去做题,违反程序的为错,用其他方法得出真确的答案也算错。
请问甲乙两校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试用有关的教育学理论分析。
案例分析:答:甲校的做法对。
因为体现了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的理论。
科学的教育,要处理好注重整体教育与允许儿童个体充分地展现和个人发展的独特性的关系。
甲校在注重整体教育基础上没有忽视儿童个体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特殊性,而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当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乙校的做法不对。
因为他违背了要尊重儿童的选择的理论。
在不违背教育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的条件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允许和尊重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支持每个学生按自己的特点去发展,这是实现提高国民素质这一根本性教育目标的保障。
然而,乙校四年级某数学老师的做法恰恰相反,这样下去的恶果将是:学生的选择权完全被剥夺了,不仅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造成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而且会损害学生的自信心,对以后的发展造成阻碍。
案例三: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
”“为什么呢?”“因为铁重。
”“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案例分析:答:(1)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案例四: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身心收到一定的伤害。
请说明这种情况下违背了什么道德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案例分析:答:提示: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案例五: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的便。
”请用所学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些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
案例分析:答:提示:学生是有个性的独立存在的人,但整个社会并未彻底把儿童本身看做是有个性价值的存在,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承认和确立青少年、儿童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并切实保障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从观念的层面上讲,要正确认识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树立现代的学生观;从制度层面上说,要懂得法律规定的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权利,确定恰当的学生管理制度,科学地教育和管理学生。
案例六:你如何看待四川地震中都江堰光亚中学的范美忠老师的做法和言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结合此事谈谈你对当代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的看法?案例分析:答:逃生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我想在灾难来临之时,逃离危险的境地是每个人的第一反应,没有什么道德问题可言,因为与人的思想无关,这无可厚非,正如范美忠所言:“很难说是怕死!就是一个本能反应,什么都没有想到,连怕死也没有想到。
这没什么可以讨论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范老师的这一做法,没有必要引起那么多人的指责与唾骂,也没有必要纠缠着范美忠不放。
至于网上的可以允许不高尚,但不能允许耻辱,我觉得范美忠的做法也谈不上耻辱。
然而后来范美忠的一些议论,却有让人非议的地方。
不可否认,从范美忠的言论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是真实的,也是有勇气讲话的,但是每个人的自由是相对的,每个人也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从他的言论中我们也不难看中其中透着自私与些许的不负责。
比如“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所以,对于范美忠,其行为可以理解,言论不能赞同。
第一,范美忠一事件,最后其实演变成了个人与制度的对抗问题。
比如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为人师表”是教师概念应有的内涵之一。
过去理解教师时是说“传道授业解惑”,然而当老师不仅要有知识和从教能力,另外一方面在实际中需要老师以身作则。
第二,教师为人师表的真实性和自然性,老师的为人师表应是自然的,而不是装出来的,不是做作的。
人的特点是:是人都有毛病和缺点,但有缺点和毛病不隐瞒,能够实事求是的承认,很多这样的事情证明,不仅不能影响到教师的威信,反而能起到更大的威信。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老师不应该走极端,不要以为教材上讲了老师也是人,是人就难免犯错误,就放任对自己的要求,作为老师,本身应该有理智的看待这些,表现这些,而决不是对自己毫无约束,这样是不对的,也是不应该的。
第二组案例一:《辛格博士挽救狼孩》1、阿玛那和卡玛刚刚被辛格博士从狼穴中救出时,为什么表现出明显的野兽行为特征?(或:为什么卡玛、卡玛娜智力发展水平会这样低?)案例分析:根据环境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的有关理论,在人的心理和行为发展过程中,环境在人的心理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决定和制约作用。
当阿玛那和卡玛刚刚被辛格博士从狼穴中救出时,他们已经与狼共同生活了2-8年,这几年又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他们既有与狼在一起的环境,又错过了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所以当他们刚刚被救出的时候会表现出明显的野兽行为。
2、结合本书中有关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原理,谈谈为什么辛格博士开展的使卡玛“恢复人性”的工作如此艰难?为什么辛格博士的努力最终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案例分析:根据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环境和教育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决定着智力的发展,其决定作用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和活动特点上,教学可视为人为的发展。
而且学习也有个最佳期限: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
如果错过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将不利于其发展。
因为使卡玛“恢复人性”的这一工作错过了这一教育的关键期,所以做起来很艰难。
尽管卡玛错过了受教育的关键期,但是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是有着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因些在卡玛的生物因素都已成熟的情况下,在教育及人类环境的影响下,辛格博士的努力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是理所当然的。
3、以您自身的成长为例,分析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1)教育可以调控和推进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
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有特点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科学性,所以个体通过教育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在自然与社会的生存能力达到了提高,生活质量也就得到了改善,生命价值也就获得了提升。
(2)教育可以调控人的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并提升其社会化水平。
教育是我们社会化的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学校正是通过特定的教育内容、价值体系等调控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社会化发展方向、内容和水平。
(3)个体的发展呈现历史性与现实性,顺序性与阶段性,相似性与差异性,现实性与潜在性等显著特征。
教育在促成个体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个体发展开拓广阔空间。
案例二:《张楠择校》1、张楠具备了很好的遗传天赋,他母亲是博士,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和极大的教育教育决心,而且他还有专门的家庭教师。
在这种无可挑剔的先天和后天环境中,他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缺陷,您认为这是他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所有家庭教育中都要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吗?案例分析:我认为这是所有家庭教育都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校教育,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互为补充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由学校教育来补充解决。
如果单纯靠家庭教育是不好独立解决的。
2、您如何看待张志成夫妇的第二次抉择?如果是您,您会怎样处理?案例分析:我个人觉得张志成夫妇的第二次抉择是正确的,理智的。
如果是我,我在有了第一次错误选择的基础上,也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因为第一次选择让我明白了,个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离不开学校、离不开社会,当然也离不开家庭,这些都是互为补充的,如果缺少了任何一方面,对个体的教育来说,都是残缺不全的。
在现代社会中,各国、各民族无一例外地把教育作为调控和推进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学校通过确定特定的教育内容、价值体系和实践社会特有的人际关系的方式,调控着儿童、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的方向、内容和水平。
所以让张楠再到属于他的集体中去,对于她来说,刚开始可能有点儿不适应,但总归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3、通过这个案例,您能讲出对于个体的发展而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势和不足各表现在哪些方面吗?(或问:学校教育相对于家庭个体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有哪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势和特点互为补充。
案例分析:(1)家庭教育的优势特点①奠基性强。
儿童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最先熟悉并模仿的对象是父母,在父母的关怀爱抚中,认识世界,陶冶人格与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