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教学-2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教学-2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指将地理位置不一样,并含有 独立功效多个计算机系统经过通信设备和线路 连接起来,在网络协议、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 操作系统等网络软件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 共享和信息传递计算机系统。
第36页
3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基本特征
• 计算机资源共享 • 自治计算机 • 统一通信协议
第37页
• 电路交换 • 报文交换 • 分组交换 • 混合交换
第47页
3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分类
基于网络使用者分类
• 企业网络(专用网 private network ) • 公众网络(公用网 public network )
第48页
3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分类
基于网络使用者分类
• 企业网络
• 资源共享:网上资源,不论在哪,都可随时取用 • 高可靠性:任何资源都可有多个副本 • 节约经费:无须每台自主计算机上都配置全部软硬
第32页
2 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
因特网(Internet)发展历程
• 阶段三:多级结构因特网形成
• 从1993年开始,由美国政府资助 NSFNET逐步被若
干个商用 ISP 网络所代替。
• 1994 年开始创建了 4 个网络接入点 NAP
(Network Access Point),分别由 4 个电信企业经 营。
第41页
3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分类
一个简单计算机网络
第42页
3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分类
一个相对复杂计算机网络
第43页
3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基本特征
• 自治计算机
第44页
3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基本特征
• 统一通信协议
第45页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计算机网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架构和发展历程;2. 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常见术语和相关技术;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原理和各层协议的功能;4. 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特点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 网络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2. 网络协议2.1 OSI参考模型2.2 TCP/IP协议族2.3 常见网络协议(如HTTP、FTP、SMTP等)3. 网络通信原理3.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3.2 数据的传输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3.3 数据的传输单位(比特、字节、帧、数据报等)4. 网络硬件设备4.1 网络接口卡(NIC)4.2 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的功能和区别4.3 网络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5. 局域网和广域网5.1 局域网的定义和特点5.2 广域网的定义和特点5.3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比较6. 网络安全6.1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6.2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6.3 加密和认证技术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网络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逐一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3. 协议解析:以TCP/IP协议族为例,讲解其体系结构和各层功能,重点解析其中的IP、TCP和HTTP协议。

4. 实例演示:通过搭建简单的局域网,演示数据的传输过程和网络设备的配置,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操作。

5. 课堂练习:开展互动问答和小组讨论,出示相关问题或情境,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6. 拓展延伸: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未来网络的展望和应用。

7. 总结反思: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回顾和思考,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整体认知和理解能力。

计算机网络教学

计算机网络教学

计算机网络教学摘要: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大多数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络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教学模式、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问题与对策1、引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广泛的应用,大多中职院校开始了计算机网络教学,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

所谓网络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

由于网络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络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教学模式、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2、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是将学生看成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外界信息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

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固疾。

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共享资源,其中包括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核心是软件的共享。

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习者在链接或教师指导下,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网络教学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如今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设备,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输和资源的共享。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2. 熟悉网络协议的体系结构和具体实现;3. 理解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功能和特点;4. 掌握网络安全和管理的基本知识;5. 能够进行网络规划、设计和配置。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1.3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和应用2. 物理层2.1 传输媒介和信号传输2.2 编码和调制技术2.3 物理层设备和接口3. 数据链路层3.1 数据帧的封装和解封装 3.2 差错检测和纠正技术3.3 MAC地址和以太网技术4. 网络层4.1 IP协议和路由算法4.2 网络地址转换技术4.3 ICMP协议和网络层设备5. 传输层5.1 TCP协议和UDP协议 5.2 连接管理和可靠传输5.3 拥塞控制和流量管理6. 应用层6.1 HTTP和DNS协议6.2 SMTP和FTP协议6.3 P2P和Web应用7. 网络安全7.1 基本概念和威胁类型7.2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7.3 加密和认证技术8. 网络管理8.1 SNMP协议和管理信息库8.2 网络监控和故障排除8.3 带宽管理和性能优化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方式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 实验操作:组织网络实验,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网络协议和设备的理解;3. 讨论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互相交流思想和经验。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网络规划和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和应用的课程。

本课程通过介绍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协议与技术,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并初步了解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平台,具体学习目标包括: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和技术;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3.了解各层协议的功能、数据格式和交互过程;4.掌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组成、特征与应用;5.熟悉常用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6.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5.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第二章物理层1.信号的基本概念2.传输媒介3.信道带宽4.调制与解调5.误码率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2.基本概念3.差错控制4.数据链路层的协议5.以太网6.ARP7.RARP第四章网络层1.网络层的功能2.IP协议3.路由选择协议4.ICMP协议第五章传输层1.传输层的功能2.TCP协议3.UDP协议4.数据分段与组装第六章应用层1.应用层的功能2.DNS协议3.FTP协议4.SMTP协议5.HTTP协议第七章网络安全1.安全的基本概念2.密码学基础3.防火墙4.VPN5.病毒和恶意软件6.安全认证和安全协议第八章网络管理1.管理的基本概念2.SNMP协议3.网管功能和结构4.SMI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实验和综合实践等。

其中,课堂讲授以讲解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主,讨论则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深入思考理解。

实验和综合实践则是通过给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和问题来强化他们的理论知识。

评分方法本课程评分一般采用考试和作业相结合的方式。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精选3篇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精选3篇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精选第一篇: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网络协议一、教学目标1.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掌握TCP/IP协议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熟悉常用的网络协议和其功能。

二、教学内容1.网络协议的概念和作用2.网络协议的分类3.TCP/IP协议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4.常用的网络协议和其功能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结合案例2.实验演示3.小组讨论四、教学过程1.引入部分在讲解网络协议之前,先让学生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

并通过案例,引入网络协议的重要性。

2.主体部分(1)网络协议的概念和作用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在进行互联网通信时,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标准。

它可以定义传输数据的格式、传输速率、传输控制过程、错误处理方法、应用程序接口等多方面的内容,使不同厂商生产的计算机系统能够互相通信。

(2)网络协议的分类网络协议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多种,如层次结构、功能分类、应用类型等。

其中,在层次结构上最为常用的是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3)TCP/IP协议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TCP/IP协议族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由四层组成,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

其特点包括:端到端通信、面向连接和独立于传输媒介。

(4)常用的网络协议和其功能常用的网络协议有很多,如HTTP、FTP、SMTP、DNS、TELNET等。

它们分别用于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域名解析和远程登录等功能。

3.实验部分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网络协议的具体应用。

4.总结部分在讲解完网络协议的基本知识后,对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考试或实验,测评学生对网络协议的掌握程度。

2.教学过程评价:通过教学反馈,检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3.教学质量评价:从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综合评价教学质量。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3.学时安排:32学时(理论课20学时+实验课12学时)4.学分安排:2学分二、课程目标1.理论目标:a.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b.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网络层次模型。

c.熟悉网络通信协议和技术。

d.理解网络编程和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

2.实践目标:a.能够使用网络调试工具和模拟器进行网络实验。

b.能够编写简单的网络程序。

c.熟悉网络安全的基本措施和常见攻击方式。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计算机网络概述a.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历史。

b.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与功能。

2.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a.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

b.TCP/IP协议族及其主要协议(如IP、TCP、UDP等)。

3.物理层a.传输介质与信号编码。

b.信道复用技术。

4.数据链路层a.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功能。

b.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

5.网络层a.网络层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功能。

b.IP协议和路由算法。

6.传输层a.传输层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功能。

b.TCP和UDP协议。

7.应用层a.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SMTP等)。

b.网络应用开发与调试。

8.网络编程与网络安全基础a. Socket编程基础。

b.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与常见攻击方式。

四、教学方法1.理论课程使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实验课程采用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鼓励学生进行相关领域的研讨和课程项目实践。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计算机网络 教案

计算机网络 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计算机网络》教案一、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3.能够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举例子,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概念讲解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等。

3.组成结构讲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包括网络通信设备、传输介质和网络协议等内容。

4.工作原理讲解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传输的方式、网络拓扑结构和路由选择等内容。

5.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配置和使用,如网络设置、文件共享等。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交流和讨论。

四、教学资源1.计算机网络教材和课件。

2.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

3.实验室设备和网络环境。

五、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的理解。

2.通过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计算机网络配置和使用的掌握程度。

3.通过问题解答和小结,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综合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及时解答和引导。

最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网络(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协议以及相关技术。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互联网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常用协议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熟悉常用的网络协议和相关技术。

4.能够进行网络设计和搭建。

5.具备解决网络故障和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8学时)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2.网络体系结构和层次化模型(10学时)2.1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2.2网络体系结构的分类和比较2.3网络层次化模型的设计思想和目标3.链路层和物理层(12学时)3.1链路层的功能和实现方式3.2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传输介质3.3链路层协议的介绍和实例3.4物理层的编码和调制技术4.网络层(16学时)4.1网络层的功能和路由选择算法4.2IP协议和子网划分4.3IP地址的分配和管理4.4IPv6的引入和实现4.5ICMP协议和ARP协议5.传输层(16学时)5.1传输层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式5.2TCP协议的特点和机制5.3UDP协议的特点和运用场景5.4传输层协议的性能和安全问题6.应用层(20学时)6.1应用层协议的作用和分类6.2 HTTP协议和Web应用6.3DNS协议和域名解析6.4SMTP协议和邮件传输6.5FTP协议和文件传输7.网络安全和管理(18学时)7.1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威胁7.2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7.3网络管理和监控技术7.4网络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四、教学评估1.平时表现和作业(20%)2.实验和项目(30%)3.理论考试(50%)五、参考教材2.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7版)-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六、备注。

计算机网络 教案

计算机网络 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常用协议。

4. 能够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设置和故障排除。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常用协议。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常用协议。

【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相结合,讲述概念和原理,并配以实际案例分析。

2. 实践操作,通过网络工具进行设置和故障排除。

【教学资源】1. 计算机网络教材。

2. 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3. 网络工具软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简单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常用协议。

三、网络组成与工作原理(20分钟)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模块。

2. 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

四、局域网与广域网(20分钟)1.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定义和特点。

2.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常用技术和协议。

五、实践操作(30分钟)1. 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设置。

2. 使用网络工具进行故障排除。

六、网络安全与管理(10分钟)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技术。

2. 网络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并扩展相关知识。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2. 实践操作的结果。

3. 课堂讨论和学生提问的质量。

【教学延伸】1. 安排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和文献,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应用。

2. 组织学生参加网络实验或比赛,提高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安全和管理的深入研究,拓宽知识面。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的定义、组成部分和功能。

掌握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形等,并能分析其优缺点。

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熟悉 TCP/IP 协议簇的基本内容。

学会配置简单的网络设置,如 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借助网络实验和模拟软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对网络原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

TCP/IP 协议簇的工作原理。

IP 地址的分配和子网掩码的计算。

2、教学难点网络协议的工作机制和复杂的网络通信过程。

子网掩码的作用和计算方法。

网络故障的排查和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的网络案例,如企业网络的构建、家庭网络的设置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特定的网络问题或课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网络实验,如网络设备的连接与配置、网络性能的测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网络技术的操作技能。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互联网上的信息传输、网络游戏的在线对战、远程办公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程度和使用经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网络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解释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即通过通信线路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教学难点:能够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问题:你们平时使用的互联网是如何连接的呢?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步骤二】知识讲解(30分钟)1.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网络的分类等内容。

2.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包括计算机、通信链路、通信介质、网络设备等。

3.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和远程登录等。

【步骤三】案例分析(40分钟)1.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以互联网为例,讲解互联网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 分析互联网在社交、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步骤四】讨论交流(20分钟)1. 让学生就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3.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步骤五】小结(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2. 教师强调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四、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教材,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2. 思考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撰写一篇小论文;3. 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但在部分学生的回答过程中,语句表达并不流畅,需要进一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组成。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

3、帮助学生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

(2)网络协议的概念和常见协议,如 TCP、IP 等。

(3)数据通信中的信道复用技术和差错控制方法。

2、难点(1)对网络体系结构中各层功能和协议的理解。

(2)复杂网络拓扑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网络应用和问题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如上网、在线游戏、视频通话等。

(2)展示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定义: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单机系统到简单的局域网,再到如今的互联网,讲解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标志性技术。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硬件: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

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应用软件等。

(3)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介绍 OSI 参考模型的七层结构,分别讲解每一层的功能和作用。

重点讲解 TCP/IP 模型的四层结构,以及与 OSI 模型的对应关系。

(4)网络协议协议的概念: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如 TCP(传输控制协议)、IP(网际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等,讲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3. 学时安排:理论课48 学时,实验课16 学时4.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5.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协议、网络设备及网络编程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分类和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要素及其作用2. 网络拓扑结构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拓扑结构的选择与设计原则3. 网络协议与分层模型OSI七层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常见网络协议及其作用4.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与设备数据链路层的帧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数据帧格式5. 网络层与传输层网络层的基本概念与路由算法传输层的基本概念与传输协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协议和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课,使学生熟悉网络设备的使用、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网络编程技术。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计算机网络》(第几版),作者:X。

2. 辅助教材:推荐阅读《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几版),作者:X。

3. 网络资源:介绍一些相关网站和在线教程,供学生自主学习。

4. 实验设备:网络实验箱、路由器、交换机等。

5. 软件工具:Wireshark、Packet Tracer 等网络分析与模拟软件。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理论课:每周2学时,共16周,共计32学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教学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与未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学习方式。

网络教学对于我们来说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网络教学在教育领域不断深入、扩展以及普及的速度与程度都展示了其巨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潜力,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

网络教学的涵义对于网络教学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标准的限定,但可以这样理解,凡是依托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就可以称之为网络教学。

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网上实时交互教学、网上实时广播、转播教学及通过网络课件进行的教学等。

这里有两个要素:一是计算机网络;二是教学活动,显然教学活动是第一要素。

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存在,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网络教学。

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把当前舆论中的网络教育、网上教学、远程教学、网络化教学、网络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网校等概念很容易地区分开来,以便于问题的讨论。

网络教学发展的背景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和教育有着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教育为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必要的知识积累和人才积累,而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又为积累知识和人才的教育事业所需环境和条件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样,网络教学的发生、发展也不是孤立的,它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

(一)科技的进步是网络教学发生、发展的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带来了处理和传播信息的革命性发展,使整个社会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和深度变化着,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暗伏极大的经济文化发展潜力。

同时,一系列的技术成就正在事实上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基本原则,网络提供的全新交流、学习方式和机会对教育的影响和冲击已悄然开始,并且日渐深入人心。

网络教学所依托的最基本的技术就是现代信息技术,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这两大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网络教学的发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计算机的CPU技术、内存技术、外存技术、电路集成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使信息处理的速度、数量、质量、种类有了质的飞跃;现代通讯技术如光纤通讯技术、微波通讯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各种无线通讯技术等,使信息传播速度、数量、质量、种类、广度有了质的飞跃。

这两大技术的整合使得可实时的,交互的,有声音、有图象的,不受时间、空间、地域限制的,既快、又新、又准的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模式产生了,这也是网络教学发生、发展的基础。

尽管这些技术总是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研究领域和商业领域,而在教育领域应用总是滞后的,但其一旦在教育领域开花结果,其产生的效益却是不可估量的。

(二)现代教育自身发展需求是网络教学发生、发展的大环境一个社会只有开放,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信息才能进步与发展。

现代教育必须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大系统,才能在今天和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或称之为记忆某种“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增长速度大大加快。

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的测算结果表明: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近10年则为每3年增加一倍[1]。

可见,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老知识很快过时,知识就象计算机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

显然,低效率的传统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信息社会中知识爆炸式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的教育需求。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落后的教学方法,许多知识还没等到学会就可能已经过时了。

因此传统的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

而网络教学模式则以其“快、新、准”以及不受“时间、空间、地域”限制等优势刚好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得我们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共享。

因此现代教育自身发展需求是网络教学发生、发展的大环境。

(三)社会的高速发展是网络教学发生、发展催化剂20世纪中叶,信息革命的兴起,使科学技术发生了新的飞跃,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时代步入知识时代,即从工业经济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社会。

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不同,它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利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持的经济。

因此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靠知识要素,而不再单纯依靠资本、原料、能源和劳动力[2]。

在这种社会中谁拥有最大量和最具活力的知识和信息资源,谁就能最为快捷、最为广泛地传播知识和信息,并以最快的速度加以利用、创造财富;谁能最有效、最经济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所需的足够的创造性人力资源,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处于主导地位。

因此人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行知识积累,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

然而,传统模式的教育体系已经满足不了人们自主学习、终身教育的需求:首先是教育资源有限,在校教育不可能接纳为数众多的不同层次需要接受再教育的人们;其次是人们也不可能抛开工作于不顾而接受再教育。

因此人们只能是边工作边学习,以满足自身的认知需求。

因此一种能够解决这一矛盾的学习方式也就呼之欲出了。

而网络教学正是在这种社会发展需求下应运而生、并且不断发展成熟的,它以其不受时空和地域限制以及最大限度共享教育资源等优势迅速发展起来。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网络教学的优势与劣势网络教学开辟了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它在教学领域的不断深入、扩展、普及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这是由其自身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需要的优势所决定的。

第一:网络教学模式的出现使教育资源传播效率大大提高。

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空间和地狱的限制,以其“快、新、准”的特点使教育资源的传播效率有了质的飞跃。

受教育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进行学习,以最快速度准确地获得最新知识,突破了传统教学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使得信息交流(知识交流)更快捷、更有效,加快了知识的传播效率,使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更具个性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其认知速度和学习效率。

是真正的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

第二:网络教学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共享。

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信息手段落后,优秀教育资源只能被少数人占有和使用,资源分配严重不均。

互联网的出现,使传统的信息存储状态和利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教育资源可以得到集约化利用。

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分配,使得全社会的每个受教育者都可以享受到这些教育资源,使其得到最优化使用。

一方面,已有知识的重复利用,使它的价值无限扩大;另一方面,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改变了知识的垄断性占有和使用状态,弥补了资源稀缺的不足,从而大大推动了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由此,全社会的学习效率也将发生质的变化。

第三:网络教育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受教育者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创造性和各种素质的培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受教育者受到的是“填鸭式”的被动教学,“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撕笔记”,使学习变成了记忆知识的过程,缺乏创新精神,不利于其各种素质的培养。

而网络教学则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情况,这种学习模式给受教育者提供了宽松的参与机会和实践机会,这种学习环境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促进个性化主动式学习,能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汲取关键不在于记忆多少,而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的水平上。

总之,网络教学使整个教育活动从教育者、受教育者一直到教育资源的使用过程全部实现民主化、大众化和社会化[3],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然而,网络教学在教学领域仍有一个适用的域与度的问题,这说明其本身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网络教学是一种基于现代高科技的教育技术,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资金上都需要一笔数量可观的资金投入,尽管这种成本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越来越低,但教育发展滞后、经费紧缺在全球是一个非常普遍性的问题,因此网络教学还只能局限于资金较为充裕的院校和一些商业化的教育机构中。

第二:网络教学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而目前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相对滞后,因此也限制了网络教学的发展。

第三:网络教学在管理上难度较大,互联网上的信息量的确有如汪洋大海,这其中有科学的,也有非科学的,一些暴力的、色情的信息也不鲜见,“网络黑客”活动日益猖獗,网络犯罪也有泛滥之势,这一切在开放的互联网的信息海洋中是防不胜防的,网络教学的安全性受到考验。

因此网络教学的管理仍是一个新的课题。

第四:网络教学对受教育者思想意识的培养是无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的,而这种思想意识的培养对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那种言传身教及师生间默契在网络教学中是无法很好实现的。

网络教学发展前景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不仅是文化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而且引发了教育模式的两次质变:前者使书面语言加入到以往只能借助口头语言和动作语言进行的教育活动中,不仅扩展了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抽象思维和自学能力;后者使印刷体的书籍、课本成为文化的主要载体,由此对动了文化的传播和近、现代教育的普及[4]。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信息的传播过程发生了质的飞跃,毫无疑问将成为人类文化发展中的第三个里程碑。

这种里程碑的标志首先体现在对教育最基本的环节——教学模式的冲击上。

网络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发出了挑战,网络教学在教育领域不断深入、扩展以及普及的速度与程度都显示了网络教学巨大生命力和无限潜力。

但通过网络教学发生发展的背景及其特点不难看出,网络教学在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发展潜力不大,在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发展潜力,而在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短训教育及终身教育领域才是其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

中小学生正处在其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其自学能力、自律能力相对欠缺,网络教学无法在思想意识方面对其进行完善培养,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而网络教学只能是一种辅助,尤其是在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的教育上将发挥积极作用。

高等院校的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基本形成,其自学能力、自律能力也达到一定程度,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部分课程如选修课、考察课等可以采用网络教学方式进行。

但在高等教育中,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是一种系统性的有一定知识结构的培养,教师的言传身教、穿针引线在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科学观念的培养中仍不可或缺,因此网络教学在高等院校所有课程教学中全面展开还不太可能,从整个知识结构培养角度来看它也只能是一种辅助,但这种辅助有别于中小学教学中的辅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