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版】浙江2018年高考语文考点集训(19)《论语》选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编附答案修订稿
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编附答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分类汇编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佑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
浙江省高考语文0918高考论语题集锦.doc
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2009——2018年考题及评析2009高考真题(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译文】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
”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传述什么呢?”孔子说:“上天说了什么呢?春夏秋冬四季照常运行,众物照样生长。
天说了什么呢?”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答:举一反三(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答: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2009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样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语文语文版浙江专用选修《论语》选读讲义:专题一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Word版含答案
话题链接——天下为己任位卑仍忧国1.教材赏悟“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儒家思想中的一种境界,明知做不到还是一定要做下去,朝着无法完成的目标,一直走下去。
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积极处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他们与隐士在处世态度上的分歧。
通过隐士对孔子的讽刺和嘲笑,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理解和接受的事实。
2.名句赏记◆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韩愈《进学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文天祥《千秋祭》◆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谭嗣同◆铁是愈锤炼愈坚韧的。
——闻一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俗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罗素◆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卡耐基◆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蜗牛凭坚忍不拔精神到达方舟。
——查尔斯·海顿·斯帕根3.典例赏析坚忍不拔之志《晁错论》原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
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译文:古代的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但要有超出普(通世)人的才华,也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过去大禹治水,打通龙门,疏通大河,来使河流流进大海。
当他的功业尚未成就的时候,也有溃堤、渗露(“冲突”也是“溃堤、渗露”的意思)等等可怕灾祸,只有能够预先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来了(可以)不畏惧而且(能够)慢慢地为这件事情谋划,因此能够得到最终的成功。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单元测试(含解析)苏教版
专题规范练十六《论语》选读一、(2013·杭二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 公孙丑问曰:“夫子(孟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或问乎曾西(曾参之子)曰:‘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朱熹注:桓公独任管仲四十余年,是专且久也。
管仲不知王道而行霸术,故言功烈之卑也。
)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孔子、孟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参考答案:孔子肯定管仲的功业,赞赏他为“仁者”。
孟子否定管仲的功业,对他很不屑。
解析:第一段写孔子的观点是比较明确的,而第二段写孟子的观点则绕了点弯子,需要仔细体会。
孟子喜欢用比方,当公孙丑问孟子对管仲的评价时,孟子也是用打比方来回答的。
假借曾西的话批评管仲“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结合朱熹的注释,便可理解孟子对管仲是不认可的。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孔子、孟子为什么对管仲有不同的评价。
参考答案:在孔子看来,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匡正天下,维护华夏统一,是大节大信。
孟子认为,管仲辅佐齐桓公行霸术却不知王道。
解析:所谓分析,就是要从材料出发,看孔、孟对管仲评价的出发点、标准。
孔子是从对老百姓是否有益,对整个国家是否有利的角度看问题的;而孟子则是从是实行霸道还是实行王道来说的。
二、(2013·杭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选读课后文言练习参考答案
《论语》选读课后文言练习参考答案一、《为政以德》第五题译文:孔子说:"大道的实行,和夏商周三代的精英,我都不能看到,但能看到有关当时太平盛世的记载。
大道的流行,是以天下为世人所共有。
选举贤能之人共同治理,大家讲信用,和睦相处,彼此合作,所以人们不只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施慈于自己的儿女,更能推延仁爱,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都能贡献才力,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供养。
男的各尽其职务,女的各有其家庭。
货物资源都厌恶丢弃到地上浪费掉,但也不可放到自己家里私用。
既嫌恶有能力不肯使出来,但也不一定为自己出力才算效劳。
因此,人人都能诚实相待,和睦相处,故不会有阴谋诡计发生,也没有劫夺偷窃杀人越货的事情出现。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二、《克己复礼》第四题1、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译文:礼是怎么来的?说:人生下来就有欲望,有欲望却实现不了,就不能不想办法去索取,索取却没有度量分界,就不得不争执,争执就发生动乱,动乱导致贫穷。
先王非常讨厌动乱,于是制定礼仪来作为度量分界,用来满足人们的欲望,给予人们的索取,使得欲望的满足不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终止,物质的给予不会过分的顺从于欲望,欲望和物质两者相辅相成,这是礼出现的原因!2.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译文:鹦鹉能言,始终是飞鸟;猩猩会说话,也始终属于禽兽。
现在作为人而不受礼的规范,即使能说话,不也合了禽兽的心态么?只是禽兽无礼,才会有父子共妻。
所以,圣人兴起时,才制定礼教化人们,使人们有礼,从而懂得把自己与禽兽区别开来。
浙江高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集训(附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不能御民者,弃其德法,专用刑辟。譬犹御马,弃其衔 勒,而专用捶策,其不制也,可必矣。夫无衔勒而用捶 策,马必伤,车必败。无德法而用刑,民必流,国必亡。 (《孔子家语卷六·执窖第二十五 》) 1. 此段材料强调治国理政要____________。(2分) 2.简要分析材料中“衔勒”和“捶策”的内涵及关系。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己会很多方面的技能是因为年少家贫,不是因为天生就会的。 太宰认为圣人会很多技能,而孔子认为君子掌握的才干不必太多, 关键是个体的道德修养程度。 【译文】 孔子说:“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 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书读得很多,又有什 么用呢?” 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 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 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 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多的。”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 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非以豢煎灸 之味,以为不甘也;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 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 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 “为乐,非也!”(《墨子·非乐》)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三百五 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 以备王道,成六艺。(《史记·孔子世家》)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秦伯》) 1.从《墨子·非乐》所选文字看,墨子反对音乐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从《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看,孔子 弘扬音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分) 2.联系上面选文,请评析墨家与儒家为何对音乐持不同态度。 (4分)
浙江2016年高考语文考点集训(19)《论语》选读(含答案)综述
《论语》选读(时间:120分钟满分:180分)(90分)1.(2015·浙江自选)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
”子曰:“可谓士矣。
”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
”子曰:“可谓士君子矣。
”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
”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荀子·子道篇》)材料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论语·颜渊》) (1)解释《荀子》这段话中“仁者使人爱己”和“知者知人”的意思。
(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荀子》这段话中孔子对颜渊回答的评价高于子路和子贡?恰当运用《论语》中的材料分析说明。
(字数不超过150字)(8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浙江样卷)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浙江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九 《论语》选读不分版本
浙江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十九《论语》选读不分版本《论语》选读(时间:120分钟总分值:180分)(90分)1.(XXXX·浙江自选)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一子路入,子曰:“由,知者假设何?仁者假设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
〞子曰:“可谓士矣。
〞子贡入,子曰:“赐,知者假设何?仁者假设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
〞子曰:“可谓士君子矣。
〞颜渊入,子曰:“回,知者假设何?仁者假设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
〞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荀子·子道篇》)材料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论语·颜渊》) (1)解释《荀子》这段话中“仁者使人爱己〞和“知者知人〞的意思。
(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荀子》这段话中孔子对颜渊答复的评价高于子路和子贡?恰当运用《论语》中的材料分析说明。
(字数不超过150字)(8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XXX·浙江样卷)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编(附参考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分类汇编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佑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
《论语选读》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浙江省高考题)
《<论语>选读》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1年浙江省高考题)
(三)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6分)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论语·阳货》)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
21.(1)第一则材料中,孔子教育弟子要爱人:在“颜渊,季路侍”章中,孔子表达了自己“爱人”的志向,其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2)第二则材料中,孔子说憎恶四种人,另举一个孔子“恶人”的例子。
(1分)22.有观点认为,第三则材料中的“能好人,能恶人”,就是“能够使人有好名,能够使人有恶名”。
试举例分析。
(3分)
答案:
21.(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如:①乡原,德之贼也,②巧言令色,鲜矣仁。
22.仁者评定某人品质的好与坏,都可以被普遍认同,这样的评判具有道德权威性,会成为历史的定论。
如: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一方面批评他生活奢侈,行为越礼,否定他“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一匡天下”的贡献,评定他是“仁者”。
又如:孔子称赞伯夷、叔齐“求仁得仁”,为“古之贤人”;批评季氏僭越礼制,开启了祸端。
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列年考题及评析
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列年考题及评析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列年考题及评析(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译文】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
”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传述什么呢?”孔子说:“上天说了什么呢?春夏秋冬四季照常运行,众物照样生长。
天说了什么呢?”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答:举一反三(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答: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析:考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论语》片段的理解,要求“考生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
所选的两段话内含孔子的教育原则,有启发式、举一反三、身教重于言教、潜移默化、无言之教和有言之教相结合等,有的不是孔子和子贡对话中的内容,考生要分析区别。
《<论语>选读》是考查2009年高考的新点,遗憾的是新点没能成为亮点。
选修A重新开读《论语》,重视经典传承,新课程的“新”也可以体现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
然而考题要求探究孔子教学原则,例句却选孔子谈“予欲无言”,含义有些迷蒙玄远。
令人比较关注的是新高考对《论语》是如何考查的。
从题型来看,并没有将《论语》的考点放在文言基础上,而是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一些观点的理解。
以开放型的样式出现。
比如在模拟卷中出现的是谈谈对“隐”和“仕”的看法(十全注:第1题属送分题,第2题,这题出得相当偏,很多老师和教辅对这段文章有何教育原则,是视而不见的,这更让我们明白,高考是考“教的不考,考的没教,”热的不考,考了必热,对于论语的每一段的寓意最好能挖掘一下,跟现实联一下.例卷当把人引入歧路后,出题考出了一个相当是非分明的一个真题。
浙江高考语文《论语选读》模拟训练试题20题 (课件32张)
4、(201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 面的题目。
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论 语·里仁》)
②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②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孟子·万章上》)
【注】①不处:不享有。②一介:一点点小东西。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取得财富不能违背原则。
乙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 长》) (1)由材料甲“喟然”一语可以看出,孔子心中既有对曾皙 所描述志向的________之情,也有对自己志不得伸的________ 之感。(2分)
神往 苦闷
(2)请根据材料乙的相关内容,简述材料甲“吾与点也”的 原因。(4分)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②德:通“得”。
附【译文】 《墨子·节用》中说:“圣人在一国施政,一国(的财利)可以成 倍增长;大到施政于天下,天下(的财利)可以成倍增长。这种(财 利的)加倍,并不是向外掠夺土地,而是根据国家情况,省去无用 的费用,因而足以成倍增长。圣王施政,他发布命令,兴办事业, 使用民力和财物,没有不是有益于实用才去做的,所以使用财物 不浪费,民众能不劳苦,他兴起的利益就多了。”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论语》选段立足于“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的方式方法要 正当; 《孟子》选段立足于“义”和“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和给 予都要合乎道义。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甲
(曾皙,名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
荀子 (2)孟子和荀子各自认为道德起源于什么?(4分) ①孟子认为道德起源于内在的人性,是人性之善的自然发展。 ②荀子认为道德源于社会制度对人欲望的约束协调,是人们在 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规范。
(浙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四《论语》选读
(浙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四《论语》选读(浙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四《论语》选读考题展示1.〔近·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2.〔近·浙江高考〕《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考向分析近年浙江卷延续近年的材料加主观题的题型和固定的分值〔小题分值略有不同,近、近年4分,近、近年5分〕。
与前两年相比,近、近年的《〈论语〉选读》分值由4分增加到5分。
所选材料和近年一样依然是一则来自课内,一则来自课外,然后进行理解对比分析评价等。
立足课内,掌握《〈论语>选读》10篇必读课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最为关键。
在文言字词理解的基础上着重考查《论语》的文化价值观,是该题的特点。
《论语》题一般设置两个题目,第1题较基础,第2题要求相对较高。
自有《论语》题以来,《论语》题设题角度变化较大。
近年采用《论语》两则材料,要求概括一个成语,再概括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近年的材料是欧阳修的《朋党论》中一个句子,然后要求写出《论语》中意思相仿的一句话,再分析它所表达的思想。
将考查的材料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近年围绕为政观列出了《论语》和韩非子相关的两则材料,要求考生分析。
近年围绕孔子的仁爱观设题。
但不管怎样,考查的都是《〈论语>选读》的思想文化内涵,所以,立足课内文化层面的知识是关键。
〔近·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2题。
浙江高考《论语选读》试题总汇
•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 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 (2)根提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断。
• 13. (1)举一反三
• 12. (1)升(登)堂入室
• (2)①共同特点:每则文字中孔子对子路的评价有抑有扬。②教育特 色:针对性(答“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亦可 ③评 析;略。
• 13, (2009 ·浙江)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 子曰:“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脚,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 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 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 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 12, (2010 浙江省考试院样题)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 答问题。
• 10, (2011 ·浙江省考试院样题)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 答问题。
•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 姓不足,君孰与足?”
• (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何以有君"思想 相通的一句。
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 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 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 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 精神。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 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 (示例二)赞成桀溺的观点。 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已之力来改变社会,这 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 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③明知不可 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只要观 点明确,言之有据,且理由至少两点即可。)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含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含解析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
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
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
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研究。
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
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
“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
”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
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关注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答案】A解析】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络绎不绝”。
该词的正确用法是“络绎不断”,表示人或事物不间断地接续前来。
文章已经修正,以下是修改后的文章:出版社除了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还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做线上活动。
这是图书营销中的必选项之一。
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可以优化治理,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
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的全面再造,使得办事程序能够删繁就简。
观众跟随着这档浸润理想情怀的节目,回顾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感知科学家的创造力,把握时代的脉搏,激发前进的动力。
这档节目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该研究团队揭示了用化学方法制备干细胞的科学原理。
他们开发了简单、高效制备干细胞的新技术,为优化制备途径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和解决方案。
我是一个人类,因为我能思考。
”这是XXX的名言。
人类因为有思维,才能创造出文明和科技,改变了世界。
思维的本质是推理,是对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断和判断,从而得出结论。
然而,人类的思维也有局限性,比如受到文化、教育、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偏见和错误的推断。
浙江省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专题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九 含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十九名篇名句默写(A)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 ,任重而道远。
,不亦重乎? (《论语》)(2)数罟不入洿池, 。
斧斤以时入山林, 。
(《寡人之于国也》)(3)桑之落矣, 。
自我徂尔, 。
(《诗经·氓》)(4)天高地迥, ;兴尽悲来, 。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5)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
欲寄彩笺兼尺素, ?(晏殊《蝶恋花》)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关山难越, ;萍水相逢, 。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2) ,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苏洵《过秦论》)(3)驾一叶之扁舟, 。
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4)此去经年, 。
,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5)八佾舞于庭, , ?(《论语》)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士不可以不弘毅, 。
,不亦重乎? (《论语》)(2)四美具,二难并。
, 。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3) , 。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4)世人皆浊, ?众人皆醉, ?(《楚辞·渔父》)(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李白《将进酒》)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 ,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 。
(欧阳修《秋声赋》)(2)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3)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杜牧《阿房宫赋》)(5)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 。
(司马迁《报任安书》)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
夕阳古道无人语, 。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答案1.B【解析】A项,两鬓(bìng)一两鬓(bìn);C项,废驰一废弛;D项,惩( chěng)罚一惩(chéng)罚。
2.C【解析】C项,关于:引进关涉的对象。
此处主要考查“关于”和“对于”两个词的区别。
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引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
该语境是要指出对象“绘本创作者”,所以只能用“对于”。
A项,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来来往往,连续不断。
此处用来形容观众多,符合语境。
B项,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
此处用来形容绘本的图画逼真,符合语境。
D项,观照:原为美学术语,现也指仔细观察,审视。
符合语境。
3.A【解析】冒号不正确,可改为句号。
“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句已经完成了对“什么是插画”的解释,其后面的内容是在说什么是“绘本”,是另外一层意思。
4.D【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把“图书营销”放到“线上”后面,使前后主语统一为“出版社”。
B项,句式杂糅,删去“仰赖的”或“的原因”。
C项,偷换主语,“激发前进的动力,受到各界一致好评”的不是观众,应是“这档节目”。
5.示例:①这三种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②温度过高或过低③植物各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先了解整个语段的大致意思。
从整体来看,语段的中心是植物的生长和温度的关系。
第①处,前文说植物的生长和三种作用有关,后文说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关键词是“作用”和“温度”,空缺处填入的内容应该把这二者联系起来。
第②处,前文说温度的变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后文说只有适宜的温度才有利于植物的快速成长,关键词是“变化”和“适宜”,据此可以推出此处应填入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内容。
第③处,“即”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一句话的解释,根据“根、冠、叶的温度都有差异”可以判断此处填入的内容是植物各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
6.(1)示例: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编(附参考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分类汇编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佑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
(完整word版)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
浙江《 <论语 >选读》练习优选(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 4 分)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为政以德》)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为政以德》)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克己复礼》)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表现出孔子如何的治国思想?( 1 分)2.面对相同的问题,孔子为何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谈谈你的理解。
( 3 分)(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 4 分)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为政以德》)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能否相同?为何?(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边的问题。
( 4 分)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克己复礼》)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实理解孔子的话了吗?( 3 分)2、为何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 分)(四)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回答下边的问题。
( 4 分)(《知其不可认为而为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以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时间:120分钟满分:180分)(90分)1.(2015·浙江自选)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
”子曰:“可谓士矣。
”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
”子曰:“可谓士君子矣。
”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
”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荀子·子道篇》)材料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论语·颜渊》) (1)解释《荀子》这段话中“仁者使人爱己”和“知者知人”的意思。
(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荀子》这段话中孔子对颜渊回答的评价高于子路和子贡?恰当运用《论语》中的材料分析说明。
(字数不超过150字)(8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浙江样卷)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0分)①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论语·子路》) ②孔子赞《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于《孝经》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
”于《论语》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又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圣人以名立教,未尝恶人之名也。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八) (1)分别解释上面两则材料中“名”的含义。
(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分析评价孔子对“名”的看法。
(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杭州市一检)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一)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二)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的思想性格。
(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一)中,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材科(二)中,孟子却说:“穷则独善其身。
”你怎么理解他们看似不同的说法?(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15·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一)子夏问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仁贤于丘也。
”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辩贤于丘也。
”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贤于丘也。
”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庄贤于丘也。
”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者何为事夫子?”曰:“居!吾语汝。
夫回能仁而不能反,赐能辩而不能讷,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
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许也。
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贰也。
”(《列子·仲尼》)(二)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也,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先进》)(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所依据的哲学思想,并结合材料对这一思想作简要评析。
(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联系现实简要分析。
(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5·温州市第二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0分)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注】不争。
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孝经·纪孝行》) 【注】丑:民众。
(1)上述两则材料中对“孝”的看法,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4分)《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孝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上述材料,评价下面这则新闻中李某的“孝行”。
(6分)“浙江在线”宁波1月31日讯李某从小家庭环境就不好,父母为了培养他一直辛苦奔波。
而懂事的李某也很体谅父母,早早就打工贴补家用,周围邻居也一直夸李某是一个孝顺父母、知道感恩的好儿子。
但前几年,李某的母亲不幸身染重病,昂贵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经济窘迫的家庭愈发捉襟见肘。
眼看着家里再不筹集出医药费,李某的母亲病情将会恶化,这个孝顺的儿子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赚到钱,竟然不惜铤而走险加入贩毒的行列,最终被民警查获,沦为阶下囚。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5·嘉兴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0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日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在子路“述志”之前,若补上一句“由!尔何如?”好不好?为什么?(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