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通过对传统课程的全面升级,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这些改革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对于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进行反思,并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
一、新课程标准给学生带来启发式的学习方式,但信息获取面临困难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供实际问题和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逐渐形成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从理论上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困难。
首先,信息获取成为了一大难题。
传统的课本和教材仅仅是一个起点,学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的信息,这就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和信息搜索的能力。
然而,由于信息爆炸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于学生来说,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学会有效地获取有效信息。
二、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但口头表达能力待提高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课堂演讲等形式,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和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遍较弱。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平时缺乏语言的训练和机会。
即使在小组合作中,有些学生也会选择默默听从他人的决策,而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课堂演讲中,一些学生经常显得紧张和不自信。
因此,我们亟需给予学生更多的口语训练的机会,引导他们从小组合作中获得自信,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新课程标准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评价体系需要完善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在数学学科中进行探究和创新。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新课标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在这里,我们对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以期做出改进。
首先,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更加关注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思维密集型学科,学习数学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追求了数学知识的讲解和理论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其次,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应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兴趣的培养,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对数学有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最后,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采用更多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去理解数学,做到不仅掌握数学知识,也能运用到实际中。
总之,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注重趣味性教学以及多元化学习方式等放在首要位置,让学生拥有一门有趣、有使命感的数学科目,在未来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已经逐渐在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推行。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方法和内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定,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反思的机会。
一、教学方法的变革以往的传统数学教学常常以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着知识的传递者,而学生则只需要接受和消化这些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转变教学方法,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向灵活运用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乐趣,使得他们能够自主地探索和解决问题。
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学生不仅仅只是学会了一道题目的解题过程,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理解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和思想,从而培养出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课程内容的更新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更新。
传统的数学课程主要注重运算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数学概念的理解往往忽视。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运算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加注重数学的本质和实用性。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数学模型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同时,数学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模式。
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作为一名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
一、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目标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已经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教学目标不再是教会学生一堆公式和算法,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术态度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方式1.学生中心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更多是学生思维过程的理解者和学习策略的引导者,更注重引导、启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引导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通过交流形成真正的理解,而且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动机和成就感。
3.面向问题面向问题的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选取和学生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探究活动和协作活动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并逐渐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方式与以前的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所以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1.教师教育的不足对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老师们需要培养更多的能力,在知识储备能力、教学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要有所提高。
因此,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学生思维障碍的存在由于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方式的差异,学生在进行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学习时会面临一些思维障碍,如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探究问题求解的自主性等等,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这些思维习惯。
3.有些重视能力培养而忽略了知识的教授能力培养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忽略数学知识本身的教授,正确的方法是,在进行数学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反思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数学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进行反思。
一、教学内容反思新课标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强调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问题中。
这种改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时候教学内容的选择并不合理。
有的教材内容过于复杂,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注重平衡,既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又要照顾到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反思新课标推崇的数学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的教师在过程中强调探索性学习,但没有给予足够的引导,导致学生迷失在探索过程中,产生消极情绪。
因此,在使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水平和能力,适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评价体系反思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评价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学校和教师过于追求成绩,过分注重终局性评价,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单一化。
因此,在设计评价体系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思路,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在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灵活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并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教学在新课标下的目标,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数学新课标教学反思
数学新课标教学反思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意识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我对数学新课标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模式转变为更加互动和参与的教学模式。
然而,我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适应性并不强,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提示我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的更新数学新课标增加了一些现代数学内容,如统计与概率、几何变换等,这些内容与传统的数学知识相比,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具有应用价值。
在教学这些新内容时,我尝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
但我也发现,由于这些内容与传统教学内容的衔接不够紧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困惑。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尝试。
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图表等形式,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直观易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提高学习的互动性。
然而,我也注意到,过度依赖技术手段可能会削弱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管理难度。
四、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项目报告等多种途径,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我也发现,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过程的公正性是评价改革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五、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课标下,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一、引言新课程标准是教育改革中重要的举措之一,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数学教学方面,新课程标准呼吁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对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思考。
二、新课程标准的亮点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教学上有着许多亮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将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很少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此外,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一堆公式和计算的组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实验、模型构建等方式,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三、新课程标准的挑战尽管新课程标准引入了许多亮点和创新理念,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需转变为指导者和促进者,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这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因为他们需要努力适应新的角色和教学方法。
其次,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
以往的数学教学主要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和应用,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的培养。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更深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此外,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资源,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和方法。
另外,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学校和教师有更好的支持体系。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支持,包括教材、教辅以及相关培训的支持。
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5篇
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5篇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1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务课程标准,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了课改实验,为此,我校数学研组也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进行课程标准的学习,并要求教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新课标落到实处。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本人所教五年级两个班的教学实况,下面就学习新数学课程标准,谈一谈我的一点体会和做法:一、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中师生应相互沟通和交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
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权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课堂中“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
另外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学生只是跟着教师学,学生的学变成了复制。
缺乏主动和创造精神。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应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交往也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当师生之间建立起温馨的情谊,课堂教学氛围必然轻松愉快,学生对信息的感受性、反应的敏捷性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都处于状态。
同时,教师也会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从学生对自己的热爱与期待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真正体会到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乐趣。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1. 引言1.1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灌输知识,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而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培养出更加全面的数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还在于它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数学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成为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社会主体。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探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了解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贯彻新课程标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以及运用新媒体技术促进数学教学改革,可以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借鉴。
本文还将探讨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应对策略,总结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的建议,为数学教学的创新和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可以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构建素质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点。
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等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与构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与构想》寿县江黄民族希望小学姜攀数学教学,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评价也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不可或缺的内容。
过去很多教师不善于这一法宝,使自己的课堂减色不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
《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育中,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课堂评价更多的是批评、指责与否定,便走入一个“消极评价”的极端,即教师无视学生真实的课堂反应,对于课堂教学计划以外的学生表现给与一律否定。
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虽然老师对于学生的“超纲的”表现可以给与适当的表扬,但是这种激励最终却成了“棒极了”“真了不起”等词语,我们可以在很多的听课中听到老师在表扬学生时,用到这样的词语。
虽然相比较过去传统的教学有进步之处,但是却依然没有达到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
如何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把握如下两点:一、课堂评价要有理有据首先,课堂评价要让学生明白是因为什么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学生是出于发展的人,因此教师应该用发展的严管来对待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适当的进行多种评价方式进行激励教育,关怀学生的人文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有理有据的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是由于哪方面的表现受到了表扬,或者因为什么收到了批评。
二、课堂评价的节奏应该放慢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差异性,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想法。
对此,教师应如何评价,其实,无论学生的想法合理与否,教师首先要认真倾听,不要过早的作出评价 而应把评价的节奏放慢些,给学生思维的展开和探究的深入提供更为充足的空间。
这样,我们就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回答,给出最符合他们的评价。
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构想,我认为有一下几点需要注意:一、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分别从认知、情感、意志三个方面对生进行全方面的锻炼,既学到了知识,也让能力得到了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以“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为题,探讨数学课堂教学应当如何以更加新课标理念为基础,通过思维发展、能力发展、能力深入,从而进行深度教学,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的课程标准大大改变了教学的思路,以前的传统教学被新课标替代,学生被要求具备不同的能力,以适应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
新课标的出现,使教育的整体框架更加清晰,它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中心,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指导原则。
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能力发展和能力深入进行认真落实的教学。
根据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策略使用能力和技能应用能力等。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学生进行能力深入式学习,积极探究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能力,进行技术应用,使其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能够应对新的困难和挑战,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加强教学管理也是当前教学质量提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做到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安排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科学管理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教学指导的质量,从而达到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标理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有效地实施数学课堂教学,并能够结合新课标理念,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知道学生能力发展的路径,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专业,从而更有效地实施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的数学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实施思维发展,能力发展和能力深入,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这需要教师积极探索,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学管理,实施科学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近六十年来,教育发展不断,教育体制经历了频繁变革,教育理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九十年代以来,高等教育重点研究对象转向学生,课程走向深化发展,新课程标准诞生,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2014年,《新课程标准》实施,同时也引发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育的新理念,由传统的知识讲解-习题训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习者中心-知识与能力结合-引导性探究”为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模式转变。
新模式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应坚持“以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发展技术,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宗旨。
教师要求能够熟练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探究,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针对新课程标准的推出,教师应将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其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更充分地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学习策略、方法、兴趣、能力发展情况等多方面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努力营造充满愉悦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精心设计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结合应用,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学体现出立体化、实用化、视野化、创新化的特点,有效指导学生实现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搞好应用技能的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特别是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新理念,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只要教师充分利用新理念,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就会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标准在数学课堂教学方面的重要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低年级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讨,数学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局限于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评价中注重全面性和多元性。
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客观的,并且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评定。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例,从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数学教学特点、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评价内容的构成要素、评价语言的特点和提升评价语言的方法等方面来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
【此处省略部分字数】1.2 问题提出在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来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评价语言是否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我们也需要关注评价语言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评价语言对于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改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如何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评价语言,以促进学生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互动和提高教学质量。
评价语言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并探讨这一问题,以更好地指导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
2. 正文2.1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数学教学特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也在发生改变。
在这个背景下,数学教学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以学生为中心: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课程标准的推出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和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必然会受到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和挑战。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一些反思和探讨。
一、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引导和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望。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差异化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进行差异化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四、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性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性教学,通过跨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与语文、科学等学科的整合性教学,通过教学内容、学习活动的整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长度”这一数学概念的可以结合科学学习中的测量活动,通过实际测量来体验长度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应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语文学习,让学生通过朗读数学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新课标数学学习反思
新课标数学学习反思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数学学习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下是我对新课标下数学学习的一些反思。
首先,新课标强调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通过将数学问题与现实情境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并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例如,在解决购物问题时,学生不仅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
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来获取知识。
教师的角色也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比较来发现图形的特点,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结论。
此外,新课标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被鼓励提出问题、质疑现有的结论,并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由于课程内容的增加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一些学生可能会感到不适应,甚至产生学习压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最后,我认为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与他人合作。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新课标数学学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数学教育。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积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不断探索和实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小学数学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科内容进行了深刻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认知层次和素质要求,而且更加强调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多元性和开放性的教育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要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索。
一、把握新课程标准精神,打破重题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把握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种重题解思维方式,即教师为了把知识点讲得透彻,总是通过解题、例题让学生记忆知识点,这种方式虽然捷径沿用历史的经验,但是并非所有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难以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方式,导致学生只是单纯地谙熟师傅的讲解和方法,并没有真正掌握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实践的机会,更不能养成自主创新能力。
二、注重教学设计,增强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强化课程设计,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团队协作、故事演绎等方法,将生活故事、游戏等融于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际意义。
三、切合学生需求,开展拓展性活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课外扩展性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例如,组织数学竞赛或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从而快乐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
四、加强教学质量评价,推进教学效果提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不仅考核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考量。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效果的定期评估,及时发现不足之处,调整教学策略,推进教学质量提升。
但是要注意,评价标准不仅仅是对学生思维上的应用,评价采取科学、公正和合理的方法,避免过度竞争、注重量化结果,应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倡多元发展。
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基础教育正在迅速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和技能。
特别是在数学方面,它的发展变得更加重要。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用数学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新的课程标准。
这项标准推出了“认知教学模式”的理念,以引导学生更系统地学习数学,并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着力落实新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教学,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本文将从实践中反思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以便使之更加高效、有效地发挥作用。
首先,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注重理解、总结和联系,引导学生在观察、探究、分析、实践、演绎和创新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协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中,以便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发现规律、诊断问题、设计实验和反思,对数学的认知能力进行训练和提高,使学生能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有了这样的教学策略,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循序渐进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按照自己的特点和兴趣进行探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是,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反思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进一步提供素质教育。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陈琳 2007224301 07数本3班今年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感到新教材确实有所不同。
以前,读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时候,总觉得新课程标准好像和我们自己的理念也差不多。
新课程标准说的,我们已经在运用,是很简单的事,但现在教教新教材,再来重新研读新课程标准,顿时觉得新课程标准原来并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
新课程标准蕴涵的思想、理论、方法等值得我进一步去思索。
数学的本质,也就是“什么是数学”的问题,就世界范畴而言,有两种说法,即“数学是演绎的科学”(古希腊为代表)与“数学是量的科学”(中国古代、印度古代为代表),前者重视几何,后者重视算术与代数。
而康托在1883年则提出“数学的本质在于自由”的著名论述。
在新课程标准中,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
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这种问题比比皆是;乃至有些学者曾经提出过如果一门科学不能用数学进行表述,则它就尚未形成科学的论述。
而数学知识则是由问题—语言(包括符号)--论证—命题以及数学观点这样五种成分所组成。
中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
当前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大致情况是:学校里爱好数学、成绩好、学得比较轻松的学生不多,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花的力气不少,但成绩并不好,其中有课程标准要求过高的原因,有教材内容过多过繁的原因,有教师水平不整齐、教得不够活的原因,更有现行评价体制的原因。
课程标准是左右一代人的数学素质的行动性纲领,是指挥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社会和家长形成数学教育观念的魔棒。
在教育普遍受重视的今天,课程标准的制订更是关乎一代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新标准要求中学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完全正确的,也完全符合数学文化素质的内涵。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我们必须统一认识,为发展我国中学数学教育,为培养新一代人才而达成共识。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2)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厦门六中数学课改组孙东耀新学期,一股高中新课改的春风吹绿了闽南大地,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可喜变化:新课程培训热情空前高涨;新型的教师观、人才观、学生观、现代教学观逐见雏形;新高一教师的改革热情高扬;教学科研蔚然成风,基于“模块”下的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和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探究成为教科研的主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师生关系课堂模式初步呈现;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氛围逐步形成……走在课改第一线的老师们已摸出了一点门道,有的甚至在课改浪潮中游刃有余。
但是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如何改变?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本学期我校高一年每周一次数学探究课令我受益匪浅,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听课评课体会,就新课标下如何改变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谈几点拙见,望得到同仁赐教。
如何教学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有人说要“诗意地教语文”,有人说要“逻辑地教数学”,有人说要“辨证地教政治”----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怀灵蛇之珠。
其实,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弊端:一、评课标准面面俱到。
从教学目的确定、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基本功的表现、教法学法的定位、课堂时间的把握、教学手段的应用、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效果如何?条条框框面面俱到。
这样的评价往往抹杀教师的个性,抑制老师主体性发挥,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承担的是“扬声器”式的角色。
二、评价机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评价者,大多习惯教学结构严谨、教师基本功扎实、师生配合默契、课堂节奏感强、完美无缺的“好课”。
要是有哪位老师在优质课上,因学生争论而造成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就可能受到“精心安排不合理”的评论;要是有哪位老师在自己的公开课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学讨论造成拖堂,就有可能被认为组织不严密;要是有老师在有人听课,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做笔记而板书少,就可能被说成教师基本功不扎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厦门六中数学课改组孙东耀新学期,一股高中新课改的春风吹绿了闽南大地,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可喜变化:新课程培训热情空前高涨;新型的教师观、人才观、学生观、现代教学观逐见雏形;新高一教师的改革热情高扬;教学科研蔚然成风,基于“模块”下的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和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探究成为教科研的主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师生关系课堂模式初步呈现;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氛围逐步形成……走在课改第一线的老师们已摸出了一点门道,有的甚至在课改浪潮中游刃有余。
但是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如何改变?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本学期我校高一年每周一次数学探究课令我受益匪浅,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听课评课体会,就新课标下如何改变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谈几点拙见,望得到同仁赐教。
如何教学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有人说要“诗意地教语文”,有人说要“逻辑地教数学”,有人说要“辨证地教政治”----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怀灵蛇之珠。
其实,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弊端:一、评课标准面面俱到。
从教学目的确定、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基本功的表现、教法学法的定位、课堂时间的把握、教学手段的应用、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效果如何?条条框框面面俱到。
这样的评价往往抹杀教师的个性,抑制老师主体性发挥,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承担的是“扬声器”式的角色。
二、评价机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评价者,大多习惯教学结构严谨、教师基本功扎实、师生配合默契、课堂节奏感强、完美无缺的“好课”。
要是有哪位老师在优质课上,因学生争论而造成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就可能受到“精心安排不合理”的评论;要是有哪位老师在自己的公开课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学讨论造成拖堂,就有可能被认为组织不严密;要是有老师在有人听课,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做笔记而板书少,就可能被说成教师基本功不扎实。
要是在优质课上出现以上情况甚至可能被取消复赛资格。
这样老师的创造性可能因此而停步。
可见,如何评价一堂好课?关系当前新课改的方向问题,也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务必突破的问题。
新课标明确提出“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对学生的学习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根据不同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同学、社团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新课标已经给予课堂教学评价准确定位,但是评什么、怎样评、如何操作,却是一本难念的经。
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还是追求教学环节、教学艺术完美无缺?反思一,数学课堂核心应从注重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移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涉及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
学生如何掌握基础知识,把握解题技巧和了解思想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师的“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
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生活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
例如在高一数学模块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子集》这节课中,我设置这样问题情境: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的六大主要机构之一。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的联合国机构。
安理会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非常任理事国任期2年,经选举每年更换5个,不能连选连任。
请问: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记为A,而2006年的安理会理事国组成的集合记为B,则集合A与B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既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又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传统的评课过程,评教师如何教几乎成了评课的全部,至于学生怎样学、学得如何在整个评课过程中却显得少之又少。
这与新课标倡导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理念以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是有一定差距。
由此,老师们看到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往往是执教老师的课堂“表演”,是展示自己“教”的表演!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调动起来。
评课时要么一味吹捧戴高帽,做“好好先生”;要么天花乱坠不知所云,使得评课成为一团和气的走过场。
新课程下,应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发展。
目前新课改出现良好迹象,现在的公开课很少称呼“示范课或观摩课”,而是“探究课”。
称呼的改变意味着观念的转化。
有的课表面不那么紧凑,教师也没有精彩地讲解,但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学生积极性被真正调动,学生主体地位被确立。
这样的课我们不但不能说他不成功,而且应该说是有创意。
新课改的课堂应关注:①学生参与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有充分地讨论、交流、活动的时间,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时是否都能积极参与、很好地体验了学习过程;②学生思维状态。
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足够地思考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思维积极活跃,是否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③课堂有探究氛围。
④学习效果,是否体现三维目标。
反思二,评价标准宜粗不宜细,应建立多层面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课主体一般是同行和领导或教研员。
新课标主张“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难以完整操作。
新课标呼唤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但在目前评课中却没有一个学生参加,主人不在如何了解教学成效?我们没有理由让学生在评课中缺席。
围棋高手每次大赛后,总要进行“复盘”,以分析成败的原因所在。
教师做不到“复课”,但过后可以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听完课真实感受;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喜欢怎样学?对老师的课堂有何要求?教无定法,新课改应允许教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传统的评课标准好象一把万能钥匙,不管什么学科,不论哪种课型,不问从教年限,不理会生源素质的差异,不分何种场合基本是一个标准。
为了在“创优质课、评优课”能够得到高分,一些年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一个细节遗落了,担心哪个知识点忘记了。
因为听课的教师仿佛都在拿着放大镜来听,都想鸡蛋里挑骨头,以在评课时能说说授课者的缺点。
事实上如果听了每个人的发言才来备课、上课,根本没办法上公开课。
道理很简单,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能把大家的观点都整合吗?要解决这一矛盾,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这一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的课型模式,不同教龄的老师制定不同的评课标准。
否则如盲人摸象,都紧握自己的片面真理不放,只能是以偏概全。
当然,这个标准的制订者要尽可能是深入教学一线的教师,并且这个标准应当是经过反复讨论辩驳形成的共识观点。
反思三,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但不可滥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本质。
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数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或计数器进行探索和发现。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形象直观化,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的互动起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容量,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拓展教学空间,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利用它会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富有感染力。
真正为解决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最佳手段。
比起过去那种完全靠一本书、一幅黑板、一张嘴巴、几根粉笔的教学不知强上多少倍。
若使用恰当,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它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甚至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标志。
但是,课堂上多媒体的不合理滥用,不仅起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甚至适得其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堂重点、难点得不到突出和突破,浪费教师或课件制作者的大量精力和体力。
大力倡导课改的今天,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已成为一种时尚,应该说是好事。
但依然存在一些误区——(1)认识上的误区。
一些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喜欢不加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甚至整堂课没有用到一点粉笔,美其曰:“即实现教学革命,又减少空气污染;既展示自己制作水平,又体现与时俱进的课改理念”。
公开课一旦没有使用多媒体或网络教学,就会觉得这种课明显低一个档次,甚至认为没有课改的味道。
有的老师,特别是上年纪的老教师不喜欢上公开课,原因是担心自己不会使用多媒体。
(2)“机灌”代替“面授”。
有的课,教师像机器人似的,在课堂上充当电影播映员角色,课堂上只是不停点击鼠标,不断的播放教师课前准备的课件。
虽然也做了适当的点播,但目的是为了完成多媒体课件任务。
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探究、协作,更谈不上提出创造性问题,师生间缺乏情感交流。
因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在真正领会新课标理念前提下,科学合理使用。
(1)不能用多媒体教学取代传统数学教学。
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时,教师要板书课题;在引入概念时,要板书定义;在探究规律、分析解题思路时,教师要板书主要的思考路径;在证题或解题时,要板书证明或解题的过程。
虽然有些层面可以用多媒体代替,不过板书是学生模仿的蓝本,像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如向量)、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一开始就使用多媒体代替。
如画正弦、余弦函数图象必须让学生明白函数图像的产生过程:列表—运算——描点—连线,才能使用媒体画图像,否则学生对知识的产生过程模糊,没有办法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2)不要盲目利用多媒体追求数学课堂容量。
使用网络教学或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内容并非“多多亦善”,否则教师为了完成备课内容只好“满堂灌”,课堂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容器。
过多的教学内容,师生之间自然缺少情感交流,更谈不上合作探究,大胆质疑,主动发展。
(3)用多媒体教学要有的放矢突破重点、难点新课标明确指出,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但不是代替老师工作学生学习。
事实上,无论一个教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数学知识,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恰当辅助教学,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解析几何中的《轨迹方程》、高一数学模块一《指数、对数函数图象比较》、《函数的应用》等内容。
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就很容易使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不要把一些很容易讲清楚的内容也做成复杂的课件,这样不仅教师费时费神,学生抓不住重点。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反思四,数学课堂应重视交流与协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模式由于开放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供应价格智慧和分工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