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理二

合集下载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理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理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理摘要: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是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贮灰场运行安全水平对于企业及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及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贮灰场安全监管工作,先后制定《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评估导则》,准确把握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管理前言目前电厂灰(粉煤灰)、渣(炉底灰),除少部分可被综合利用以外,大部分需要单独排放,单独排放的缺陷首先是费用较大,其次是灰渣中的可溶盐析出后,以及灰渣飞尘对周围的污染较大,为了消除此环境影响,还需要额外花费治理费用。

我国仅在2000年燃煤电厂灰渣排放量就达1.6亿t,占地已达3万hm3以上。

如果将我国地下贮煤全部开采并燃烧后,仍由此方法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将不堪设想。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在“煤电一体化”模式下,将电厂灰渣排弃至配套露天矿的排土场,一方面节约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利用灰渣回填已开采露天矿坑,实现矿坑恢复治理。

1灰渣特性粉煤灰是一种火山灰质材料,来源于煤中无机组分,而煤中无机组分以黏土矿物为主,另外有少量黄铁矿、方解石、石英等矿物。

因此粉煤灰化学成分以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为主(氧化硅含量在48%左右,氧化铝含量在27%左右),其他成分以二氧化二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三氧化硫及未然尽有机质(烧失量)。

通过对灰渣的分析,灰渣中含有的Cao、SO3等化学成分,以及砷(As)、氟(F)、汞(Hg)、Cr(铬)等有害元素,渗水后使地下水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比较明显的是pH值升高、有毒有害的铬、砷等元素增加。

因此,在灰渣的运输和排弃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2安全监管意见2.1压实贮灰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燃煤发电厂法人代表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不断增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抓住贮灰场这一燃煤发电厂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不断提高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生产运行水平。

火电厂储灰场管理制度及措施模板范文(二篇)

火电厂储灰场管理制度及措施模板范文(二篇)

火电厂储灰场管理制度及措施模板范文火电厂储灰场是储存和处理燃煤发电产生的灰渣的重要设施。

为了保护环境、确保灰渣安全处理,火电厂需要制定并严格执行科学有效的储灰场管理制度及措施。

下面是一个关于火电厂储灰场管理制度及措施的模板范文,其中不含首先、其次、另外、总之,最后等分段语句。

一、储灰场管理制度1. 目标与原则1.1 目标:确保储灰场的正常运营,保护环境,确保灰渣的安全有效处理。

1.2 原则:科学规划、严格执行、全面监管、及时整改。

2. 储灰场建设与规划2.1 灰渣储存量评估:根据发电量和煤耗等因素,科学评估并确定储灰场的容量,确保其能够满足灰渣储存的需求。

2.2 储灰场选址和布局:根据环境保护要求,选取合适的地理位置,以最大程度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并设计合理的布局,确保各区域功能分区明确,操作流程顺畅。

二、灰渣储存管理措施1. 灰渣清运与储存1.1 清运措施:制定清运计划,确保及时清除并运输灰渣。

对于易风化的灰渣,应加强保湿作业,防止灰尘飞扬。

1.2 储存位置与稳定性:采取合适的储存位置,确保其稳定性。

与周边环境、建筑物、输灰管道等设施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止灰渣溢出或影响到其他设施的正常运行。

2. 灰渣分类与标记2.1 分类准则:根据灰渣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按照固体废物管理要求,将灰渣分为可再利用的灰渣和危险废物,确保其分别得到相应的处置。

2.2 标记要求:对于危险废物灰渣,必须进行明确的标记,包括标识物质名称、危险特性、处理单位等信息,以便能够追踪和监管。

3. 灰渣监测与管理3.1 监测措施:定期进行灰渣成分的监测,包括重金属、有害物质等指标。

确保其达到排放标准,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3.2 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的灰渣档案,记录灰渣的产生、运输、处理等过程,确保灰渣管理的完整性与可追溯性。

4. 灰渣处置与利用4.1 处置方式:对不同性质的灰渣采取相应的处置方式,包括填埋、焚烧、回收利用等手段。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理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理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理【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理展开讨论。

介绍了火力发电厂灰场的建设与规划,明确了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然后,分析了灰场运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接着,探讨了灰场事故处理与应急预案的建立,以及灰场安全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管理的紧迫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火力发电厂灰场的安全管理现状,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灰场的安全运行水平。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管理,建设与规划,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隐患,预防措施,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安全监测,评估,重要性,建议,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理概述火力发电厂灰场是指在火力发电厂燃煤或燃油过程中产生的灰渣堆放的场所,是火力发电厂正常运行的重要设施之一。

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说,灰场的安全运行和管理至关重要。

灰场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工厂的正常运转,甚至危及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火力发电厂灰场的安全管理涉及灰场的建设、规划、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安全隐患的预防、事故处理与应急预案以及安全监测与评估等方面。

只有从这些方面全面、系统地进行管理,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灰场的安全运行。

为了加强火力发电厂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要对灰场的建设和规划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督,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火力发电厂灰场的安全运行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合作和努力。

只有加强灰场安全管理意识,不断改进管理措施,才能确保火力发电厂灰场的安全运行。

2. 正文2.1 火力发电厂灰场的建设与规划在火力发电厂灰场的建设与规划方面,首先需要对灰场的位置进行合理规划。

灰场应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地,同时考虑到环保要求,离主要道路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应尽量减少。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范本(三篇)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范本(三篇)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范本1灰场概述徐州发电厂川里湖灰场现由#1坝灰场和#2坝灰场相连而成,#2坝灰场位于青龙山和小红山之间的簸行山谷地,容积为1050万立方米,#1坝灰场为扩建工程位于青龙山和奶奶山之间的簸形山谷地,容积约为1000万立方米。

#1坝分四期逐级加高筑成,现已加高三级。

初级坝为堆石透水坝,坝基为淤泥软基,采用袋装砂井处理,子坝三级为高粘土均质坝,利用灰场冲填灰渣作为地基,坝基下设有袋装砂井.盲沟与初级坝及滤层相通。

坝顶采用钢排灰管分散排灰方式,#1坝南坝基处,自东向西设有集水截流沟并与排水沟相通。

大坝西端的溢洪道作为排水沟事故时备用排水口,事故状态下灰水依山坡自然而下。

流入坝前250m内已征土地。

#2坝为红土坝,原坝顶现已低于#2灰面,为保证灰场安全运行兼顾环境保护需要。

于灰坝北部设置东西主渠堤,灰水通过东西主渠可任意分配至#1、#2灰场。

全灰场共有三处排水口,其中#2坝西头以北150m及东头以北处约80m各有一处,#2坝东头以南约150m处#1灰场内有一处。

每个排水口下均设有两道并联2×500×1000钢筋混凝土排水暗沟,并于#2坝中心以南约80m处与1200×1750钢筋混凝土排水暗沟相连后,排至#1坝外灰水回收泵房缓冲池,回收利用。

全厂共有四台400t/h和四台670t/h锅炉灰渣水通过灰浆泵输送,排人灰水集水池经过排灰水明沟、分配池经灰渠导流人#1、#2灰场,每年入灰场灰渣量约80余万t。

2灰场的安全运行管理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发电厂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但同时也是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由于灰场的地理环境以及所在生产环节中的地位,灰场的管理比较简单化,容易被忽视,如管理不当,不但灰场的正常储灰要受到影响,而且使周围的天气,水体和土壤受到严重的污染,使灰场附近的农副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受到危害,严重时威胁灰场大坝的安全,造成恶性垮坝和环境污染事故。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范文(2篇)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范文(2篇)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范文3灰场的取灰利用灰场取灰的多少直接制约着灰场的发展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土地资源日见枯竭,因此,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好土地资源是至关重要的,灰场的工作就是尽量提高灰的取用率和取灰效率,为此我们依据现场实际工作经验,制定了如下措施:3.1灰场取灰原则3.1.1调整灰水运行方式为实现边运行储灰、边取用湿灰创造条件;3.1.2规划、保持、调整取灰工作区域以实现机械有序流动;3.1.3根据灰场湿灰结构特性调整取灰工作面的设置,以实现连续正常的供灰;3.1.4建立、修整灰水渠、堰、灰场内道路及取用机械的技术措施以保障取用工作顺利进行。

3.2灰场工作区域的设置3.2.1灰场取灰区域按功能设置待装区、装运区、补灰区、故障处理区;3.2.2位于入口设置待装区宽约6m为待灰车辆停车、移位区域;3.2.3装运区与待装区相连,根据装载机数量及现场实际地貌设置长约30m-50m,宽约20m~30m;3.2.4距装运区朝出口方向约80m设补灰整理区域,宽约6m,长度以装运时间、补灰整理时间内车辆停滞长度确定,通常约80m;3.2.5故障区设置于待装区、装运区、补灰区,区域内侧以环线道路组成,贯通出入口,宽约6m。

3.3灰场取灰的安全保障3.3.1取灰区域应尽量远离运行灰场中的水界面,距离不得小于50m,距离坝体不得小于60m,取灰时应随时注意暗沟盖板,取灰层距暗沟盖板最小不得小于lm;3.3.2取灰时应由内向外取用,以防雨水积存影响装运;3.3.3装运区域呈扇形布开.以利于车辆进出,取灰时应逐渐加深,形成坡度小于15度为宜;3.3.4每次取灰深度一般不大于1.5m,取灰区域最深深度不得大于4.5m。

3.4灰场的环境保护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是灰场重点工作,由于灰场位于山区,占地面积较大,灰的取用应经过长时间沥水、取灰面积,人工作业以及灰场管理不善等原因,都能造成灰面脱水扬尘,形成较大的环境污染,解决和完全控制灰场扬尘现象是必须要做好的工作,xx年川里湖灰场多次发生灰面扬尘,引起厂领导重视,近两年了,通过治理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灰场扬尘的发生,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3.4.1覆水压尘扬尘现象一般在秋、冻和早春季节,雨水较少,一方面我们根据灰面灰层脱水情况及时进行覆水压尘即在确保灰场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灰水面积,另一方面尽量缩小取灰面积,控制取灰面积不大于3万平方米。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理范文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理范文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理范文一、引言火力发电厂灰场是电厂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灰渣的临时存放及处理场所,是保障电厂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

灰渣是煤燃烧后产生的固体废物,含有一定的有害成分,如果不正确处理,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火力发电厂灰场的安全运行及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灰场的设计、设施及设备、作业流程、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火力发电厂灰场的安全运行水平。

二、灰场设计灰场设计是灰场安全运行的基础,应充分考虑如下因素:1. 空间布局合理:灰场应与其他区域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火灾等安全事故的扩散。

2. 地面平整稳固:灰场地面应平整且稳固,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3. 排水系统完善:灰场应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因积水导致的安全隐患。

4. 防尘措施:灰场应设置相应的防尘设施,以减少粉尘对环境和作业人员的危害。

三、设施及设备1. 储存设施:灰场应具备足够的储存容量,能够满足一定时间内的灰渣储存需求。

储存区域应设置防火、防水设施,防止灰渣因火灾或水害等原因造成安全事故。

2. 输送设备:灰渣的输送采用机械方法,输送设备应具备高效、安全、可靠的特点。

设备的维护保养要及时,以确保其正常工作,避免发生故障。

3. 粉尘收集设施:灰场应配备粉尘收集设施,将煤灰中的粉尘收集起来,防止扩散到周边环境,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

4. 消防设施:灰场应设置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水源和喷淋系统等,以应对突发火灾。

5. 安全防护设施:灰场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围栏、警示标识等,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四、作业流程灰场的作业流程应规范、高效、安全,确保灰渣的安全处理及处置。

1. 接受灰渣:灰渣的接受应进行检验,并记录相关信息,确保灰渣的质量符合标准。

2. 储存灰渣:灰渣应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堆放,确保储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输送灰渣:灰渣的输送应使用专业设备,并安全可靠地进行操作,避免发生翻倒、堆垛不稳等事故。

4. 处理灰渣:灰渣可以通过焚烧、填埋、利用等方式进行处理,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进行操作,确保处理过程安全、环保。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理范本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理范本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理范本火力发电厂灰场是发电厂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涉及到灰渣的储存、处理和运输等工作。

为了确保灰场的安全运行和管理,下面是一个关于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和管理的范本,供参考。

一、灰场的安全管理火力发电厂灰场的安全管理是确保灰场运行安全的基础和前提。

灰场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灰场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职责和权限,并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所有从业人员都能正确执行操作规程,做到知识、技能和意识的统一。

2. 建立灰场安全管理的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做到专人负责、标本兼治。

3. 严格执行灰场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程序科学合理、操作规范,杜绝违章操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定期开展灰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灰场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5. 加强灰场的监测和监控,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对灰场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灰场的安全运行。

6.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获取有关灰场安全的信息,做好预警和应对工作。

二、灰场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灰场设备是灰场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对灰场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灰场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防止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

2. 建立灰场设备的运行档案,详细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保养情况,确保设备的历史可追溯性。

3. 加强对灰场设备的巡视和监测,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4. 做好灰场设备的停工检修工作,制定详细的停工检修计划,确保检修工作按照计划进行,做到全面、系统、有序。

5. 建立设备的应急维修和事故处理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做到应急救援措施科学有效。

三、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为了确保灰场的安全运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健全的防火措施,严格控制火源,禁止在灰场附近进行明火作业,设置灭火器材和消防设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报警、早期灭火。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理模版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理模版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理模版1. 灰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1.1 灰场管理部门:负责灰场的日常管理和安全监督,包括人员组织、设备维护、安全培训等工作。

1.2 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实施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监督灰场操作人员的安全行为。

2. 灰场安全管理制度2.1 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培训计划、应急预案等。

2.2 安全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对灰场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操作规程、现场安全知识、应急处理等。

2.3 应急预案:制定全面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处置措施、应急装备等,确保在意外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3. 灰场作业安全措施3.1 作业区域划定:对灰场进行划定区域,并设置明确的标识,确保工作人员能清晰辨认边界。

3.2 作业人员安全防护:为灰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

3.3 设备维护和检修:定期对灰场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事故发生概率。

3.4 灰场危险源管理:对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和控制,确保危险源的安全性。

4. 灰场安全监控与检查4.1 定期巡查:定期对灰场进行巡查,检查灰场的设备运行情况、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等。

4.2 安全监控设备:安装灰场监控摄像头、火灾报警设备等安全监控设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3 隐患排查:定期组织对灰场进行隐患排查,及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灰场的安全运行。

5. 灰场事故应急处理5.1 应急预案执行:在事故发生时,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确保人员安全和灰场设备的完好。

5.2 抢救与救援:在事故发生后,要立即启动紧急抢救与救援工作,包括报警、疏散人员、事故现场处置等。

5.3 事故调查与分析: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 灰场安全培训与宣传6.1 安全培训计划:制定灰场安全培训计划,确保每位灰场操作人员都接受到必要的安全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力发电厂灰场安全运行及管理(二)2.2.2年度详查
①详查由厂部负责,每年汛前、讯后(出现较为严重的冰冻时)对大坝进行详细检查;
②分析观测资料、数据、审阅检查、运行维护纪录等资料档案;
③灰坝各种设施进行全面或专项检查;
④灰坝安全年度详细报告。

2.2.3定期检查
①主管单位组织运行、设计、施工、科研等有关单位参加,检查频次每五年一次,没有潜在危险、结构完整、有保障的灰场大坝经上级部门同意可减少检查频次,但间隔时间不超过十年;
②现行规范复查原设计数据方法及安全度,审议施工方法、质量和施工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所带来的影响;
③观测资料分析成果进行全面了解和审查,评定大坝的结构性态和安全状况;
④大坝安全鉴定报告和改进建议。

2.2.4特殊检查(下列情况时应由负责组织特种检查)
①特大洪水或暴风雨,强烈地震或重大事故时;
②非常运用以及遇有紧急情况而迅速调低水位时;
③异常现象对大坝安全有,怀疑时;
④检查范围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严重程度和所担忧的事故后果:
⑤检查后应立即提出大坝安全特种检查报告。

2.3灰场的防洪防汛是灰场安全的中心工作
灰场的防洪防汛工作是灰场安全生产的中心环节,由于川里湖灰场是典型的山谷型灰场,汛期大量的山水导入灰场内,为防止汛期灰场内水位短时间上升较大,给灰场内的各项设施和灰场灰坝构成威胁,我们制定了严格的"三查"措施,汛前检查:汛前在保证灰水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灰场内的水面积,增加灰场蓄洪能力,做好各类事故预想,并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严格检查各项防汛措施的贯彻执行,保证各类抢险物资及设备的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汛期检查:汛期实行专人不间断值班,增加灰场设置检查频率,密切关注灰场坝体,堰体的渗水和异常变化。

汛后检查:汛后及时对灰场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总结,并对出现的故障设施进行维护,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并及时落实。

2.4灰水的有序排放是灰场安全的基础
川里湖灰场原有的排放方式是通过坝前灰管均匀的排放至灰场内,此排放方式可以使灰水混合物的流向与坝体相平行的流人灰场
内,坝前灰层能够很快形成,并随着坝前灰位的升高,由坝前逐渐流向灰场内侧各部位,其排放方式无疑是合理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存在问题有:
①灰场功能单一,无法划分独立的功能区域,灰场内灰的存、取及灰水澄清区域不明,管理混乱;
②坝前60m干面滩,当灰水改变排放方式后,干燥季节灰面容易形成脱水层.造成大面积扬尘;
③坝前排水母管,停止灰水排放后,由于灰渣的沉积造成母管堵塞。

同时灰场内取灰点由于地方利益相争,采取灰点混乱,直接影响到灰场的安全和管理。

2)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设置灰场中心渠道(东西、南北两条)利用中心渠道任意将灰水导流到灰场任意部位;
②将60m干面滩,由工作区域改变为保留区域,并广植植被;
③将灰场西部区域设置取灰区域,分别设置一、二、三、四、五号取灰点,灰水经中心渠道导流到上述区域,上述区域均可承担灰水的储存、取灰及排放功能,将灰场东部区域设置灰水澄清区,灰水经上述区域后导流到灰水澄清区域达标排放。

通过两年来的治理.灰场焕然一新,进出取灰点车辆井然有序,装载机马达轰鸣.坝前60m干面滩绿意盎然,象一条绿巾系在灰坝前,牢牢的锁住灰尘的肆虐,灰水澄清区域碧波荡漾.各种水生植
物和嬉戏的鸭儿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面,同时由于灰水调控有序,
大大提高了灰场汛期的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