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背景下建设实践性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探讨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IT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设计探讨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IT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设计探讨作者:李杉来源:《学园》2014年第02期【摘要】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应体现职业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以高职IT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为例,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项目化教学和行动导向等教学法,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能力,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要求。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高专 IT类专业英语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2-0021-02近期,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应反映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体现职业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以高职IT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为例,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项目化教学和行动导向等教学法,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能力,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要求。
一高职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衔接公共英语课程一般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在第三和第四学期开设。
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并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能力,使其为特定岗位工作内容服务。
因此,在公共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属于同一课程的两个阶段。
公共英语课程是基础阶段,而专业英语课程是提升阶段。
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却存在脱节的情况。
大多数情况下,公共英语教学由公共英语教研室负责,而专业英语教学则由各院系专业课教师负责。
公共英语教师主要强调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导入,从而使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课程的目标,缺乏英语学习兴趣。
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实用性教学探索
教学 内容安排上 , 对理论知识 的把握上以 ‘ 用”为 够 度, 不再强调知识 的严 密性 和系统性 , 而是要将理论和实 践 ,知识 和实用能力 ,应知和应会 紧密结合 ,使 ‘ ”与 知
‘ ”不再脱节。 用 教学过程中 , 不再采用过去注入式 的教学模式 , 以 而
节 。 ”
1 高职公共英语以实用、就业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教育
理念和作用
我们要以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政策为 宏观指导思想 , 国家高职示 范院校 的公共英语课程建设 将 成为配合 以就业为导向 、以工学结合为特色的教育模式 , 成为培养高素质 、 高技能人才的教 学体 系的一部分 。 将示
一
囝 《 北 机 21年第2 湖 农 化》0o 期
学术天 地
能力 目标项 目。同时 ,解决 交 际时涉及 到的语 言知识 和 文化背景 ,如 :掌握相关 词汇 、句型 、语 法 ,了解相关 文化 习俗 等 , 即完成课程 的知识 目标 。 这样就是一个完 整 的课程 整体设计 , 也是 以能力为导 向的教 学模式在课程整 体设计 中的体 现。 22 课堂教学设计 . 在新 的课 堂设计 中 ,以学生 为主体 ,以实用 、 就业为 导 向 ,以效果 为评 价标 准 。教学过程 中 ,学生 积极参与 , 有操练 ,有听说读写 , 有展示讨论 , 能力的提高 ,有积 有 极的互动 ,有课堂成果 。 新的高职教育课程标 准不是 “ 教师讲好为 准” ,而是 以 “ 教学效果——学生能力 提高为准” 。因此 ,无论 是一 堂课的设计 , 还是一门课程的整体设计都要 “ 以能力 为导 向” 。以能力为 导向 的教学 设计 ,要注 意以下几 个要点 : ( )对象明确 、需求清楚 、能力 目标明确 。( )以学生 为 1 2 主体 , 使学生在用 中学 知识 。( ) 3 围绕能力 目标精心设计 课 程的项 目、任务 、课题 、习题 。知识 不应先学后用 ,而 是要边学边用 。( )注重知 识一体化 ,实践 、知识和训练 4 有机结合 。 知识 的掌握要遵循从模 糊到清晰 , 从具体到抽 象 。( ) 5 考核要将过程性考 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 , 重点考 核学生 的能力 。 221 课程教学 内容 -. 在课程改革 中 , 我们 以专业词 汇的学习为突破 口, 激 发学生英语学 习的兴趣 。( ) 心设计教学 , 势导出专 1精 顺 业词汇 ,突出实用为主 、 够用 为度 原则 。 利用课 内的词汇 进一步引 出专业 的常用词 汇 、 短语及专有名 词。( ) 2 英语 教学与专业知识相联系 时 , 注意 的几个 问题 。第一 , 在教 学过程 中 ,平 均每课 时给出 2 4个 与专业相 关的词 汇与 - 短语 , 不干扰正常 的英语教 学 , 占课 堂时间应有控制 。 所 第二, 从学生 的兴趣 出发 , 以学 生愿 意接受这些词汇 为原 则, 采取 听写 、翻译 、 问等方 式间隔一段时 间给出 , 提 达 到英语教学 和专 业词汇学习 的双赢效果 。 3 在有 了一定 () 的单词积 累之后 , 充分利用各系 的校 内实训基地参照实物 对所学专业英语 词汇进 行系统复 习 , 强化记忆 , 并借此熟 悉相关专业知识 , 促进专业 的学 习。( ) 4 对相关文化 的关 注, 引导学生对专业学 习产生求 知的热情 , 过来促进 了 反
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构建
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摘要]文章从培养目标、理论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课程体系、评价机制、专业配套教材或辅助教材和教师团队等方面阐述如何构建一个有高职特色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以期给同类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公共英语课程体系高职特色ESP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温州经济的主体是民营经济,拥有14万多家的民营企业。
产业集群具有显著优势,全市形成了汽摩配、电气、泵阀、家具、眼镜、服装等16个特色优势产业,35个“国字号”产业基地,200多个中国名牌。
因此,在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方面,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强调实践能力培养,为当地经济服务等方面具有比较好的经济大环境。
实际上,很多院校更注重其专业建设,英语作为基础课其教学状况和学科建设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本文提出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旨在把公共英语教学改造成为符合职业教育理念的应用型职业英语教育,把英语教学、专业教学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并且结合区域经济,全力为学生所学的专业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
一、配合各专业,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公共英语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虽然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授课范围涉及全院各专业,学生面广,但仍无法形成主导优势。
人才的培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
鉴于此,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亟须重新定位,应不再是单一的语言类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而是要适应当地经济以及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突出个性化特色,要有前瞻性,要与他们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挂钩,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特定社会需求的人才。
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①本文系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人文社科教研课题项目“基于任务驱动的分析专业英语教学研究实践”(项目编号:NJCC-2013-YB-2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宋伟(1981—),男,江苏六合人,博士,实验师,就职于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分析化学。
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英语教学研究①———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宋伟,朱超云,倪超,钟开龙(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应用化学系,江苏南京210048)在目前专业英语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定位与高职教育理念不相吻合,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充分适应工业分析与检验岗位的需求,考核方式单一。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学生在公共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之后,应当依据化学检验岗位的实际需求,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并提高相应的职业英语能力。
为适应工业分析与检验的人才培养在英语能力方面的需要,必须对现有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分析专业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高职院校正普遍践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培养专业技能好、职业英语水平高的人才。
专业英语着重培养英语知识和相应的技能,提高专业学生在职业岗位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依据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的教学设计原则,深入企业,对分析检验、质量测试控制等职业岗位所需英语应用能力进行调查与分析,定位了分析专业英语课程。
以化学检验工的工作过程任务驱动为导向,以英语的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内容为载体,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在分析专业领域内工作所需的英语应用能力,服务于化学检验专业工作实践。
二、分析专业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让英语成为学生以后专业岗位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具备化学检验工应有的英语应用能力,并将专业英语应用于以后工作中的交流、应用文的撰写、文献资料的查阅与翻译,从而更好地服务专业实践工作,拓展职业生涯。
三、分析专业英语教材使用建议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与工具。
为适应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特色,我们编写了相应的专业英语教材,突出了化学检验工岗位的基本特点,加入了学生以后工作中所用到的一些素材,同时展开了一定的实训活动。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142知识文库2023.2(下)特色的高水平专业群,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素质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及职业素质的培养,根据学生成长和市场发展的规律,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为此,应根据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公共英语教学融合发展,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1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意义1.1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重要性课程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连接其他教育活动的纽带。
在高水平专业群背景下,依靠学院自身优势,以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工学结合”,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做好公共英语课程建设。
完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规划与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特色和创新。
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除了优化、做实课程,做好课本、深化教材及教学方法的合理化改革,还应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其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并实现对学生的精神引领、价值引导。
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大力提高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努力实现英语课程的思政功能,增强学生参与感及获得感。
是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依据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课程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科学选择课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结合现代教学理念,推进课程整体优化,实现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专业成绩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从“学科教学”到“课程育人”,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
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挖掘英语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将思政理念有机融入英语教学中,构建思政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航海英语教改探索与实践
一
有参 与到课堂 教学 的各个 环节 , 自主 性 、 其 主体 性 、
实践性难 以实 现 。
、
航海英 语教 学的现 状及 问题
我 国高 等 职 业 教 育 虽 然 历 史 不 长 , 发 展 很 但 快, 工学结 合 、 教结合 、 校与企 业 深度 融合 构成 产 学
技术 教育 的 特 点 和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的生 命 力 所 在 。 目前 的理 论研 究 多把 重 点 放在 公 共 英 语 ( G 或 E P)
法激 发学生持 久 的学 习动力 。 三是教学 方法 落后 , 教学 共英语 同航 海英语 的有 效 共英 语 常 见 的 教 学 模 式 仍 然 是 “ 落 解 释 +翻 S 忽 段 衔接 , 导致 在公共 英语 同航 海英语 衔 接及 学生 水平 译 ”, 者 “ 译 +词 汇 ” 或 翻 。学 生 是 被 动 接 受 者 , 没
摘
要: 针对海事院校航 海英语教 学 中出现 的两个断层 , 分析航 海技 术专业 的基础英语 和航 海英语教 学一条线、 复合
型教 学模式 , “ 对 公共 英语 + 海英语” 航 复合 型教 学模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 究 , 出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 。 提
关键词 : 工学结合 ; 公共 英语 ; 海英语 ; 航 教学改革
我 国 目前 高等 职业 教 育人 才 培 养 模式 的特 点 。绝
四是 高 职公 共 英语 师资 力 量 薄弱 , 结构 单 一 。 高职英 语教师 大都 是英语 专业 出身 , 有行 业 实践 没
背景 , 他们对 学 生未 来 的 目标 岗位 知 之 甚 少 , 知 不 道 学 生需要什 么 , 不 知什么对 学生有 用 。 也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发展研究综述
教师 的专业发展提出了以下几个要求 : 一是知识 能力 方面 。高职英语教师除了要有扎实 的语言功底 、 广博 的知识和熟练的语言技能等英语学科体系本身所要求 的知识能力之外 , 还需具备符合现代职教理念且更具 有“ 职业针对性“ 的知识结构 , 即“ 复合型 ” ( “ 英语+ 专 业” ) 的知识结构和能力 ; 二是在教学能力方面。首先 要有与“ 工学结合 ” 相契合 的教育教学理念 , 其次是要
研 究的相 关文献 的梳 理 , 指 出了 现 有文献研 究的主要 内容及 存在 的不足和研 究前景 , 并提 出了加
强 对 高职 院校 公 共 英 语 教 师发 展 进 行 深 入 研 究 的 期 望 。
关键词 : 工学结合 ; 公共英语 ; 教 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 : G7 1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9 1 5 4 ( 2 0 1 4) 0 2 —0 0 9 6 —0 3
引言
差异 , 即普通高等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 职业教育则强调学生 的专业技能。 二、 工学结合模式 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发展研究
的主要 内容
2 0 0 6 年, 教育部 出台的《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
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明确指出, 要积极推行与生 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的学习模式 , 把工学结合作 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 。自
9 6 }
当 代 职 业 教 育 / 2 。 1 4 年 第 2 期
做一体 ” 相应 的教学实施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 三是在
具有很 大的优势 。然而 , 在各类专业英语教学 中缺乏 对于专业知识 的了解 , 不能将专业知识与英语进行有 机的结合 , 达不到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 。
职业院校基于工学一体化的英语课程改革探索思考
职业院校基于工学一体化的英语课程改革探索思考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随着“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深入实施,职业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英语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高职院校英语教育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大困难。
因此,将工学一体化教学理念引入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来是非常有必要的。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改革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工学一体化教学理念与模式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对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工学一体化;英语课程;改革引言英语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也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英语教育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英语教学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要求高职院校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在此背景下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
而工学一体化教学理念与模式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改革方案。
笔者通过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改革进行研究与分析,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表现为:(一)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特色,缺少科学的教学体系和理论体系,使得教师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普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导致学生英语基础差,教师专业水平不高[1]。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三全育人”课堂构建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三全育人”课堂构建摘要:本课题研究为实证研究,探索互联网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基于“以人为本,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学习需求放在首位,实行分层教学及人才培养。
遵循职业素质发展与语言学习并重的原则,以人为本,从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应用性强,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达成教学目标,助力人才培养。
采用“以能力为本位、成果为导向的合作式综合教学法”设计思路,培养英语应用能力,不断改革和创新高职英语教学,设计“个性化、任务化、情景化、多元化”的教学。
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大学英语》“三全育人”课堂一、研究缘起(问题的提出)20 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史无前例的重要高度。
《职教二十条》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指明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目标,强调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该体现类型特征,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强调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类型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
为了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还需要为职业教育课程寻找恰当的教学目标。
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我们面临的课题是如何把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成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优质课程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接受高质量、多样化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更加适应国家经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现实矛盾是:“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与捉襟见肘的课时;不断增长的国际合作交流需要与不足的英语能力;三全育人要求与缺乏了解的师生关系。
这是本课题的研究缘起,而这些问题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才培养中是具有共性的问题。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及研究现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三全育人”课堂构建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实行分层教学;构建课堂内外一体化全过程育人教学方式,利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公共英语课程建设——论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课程的对接
当 前有 许 多 高 职高 专 学校 采 用 “ +1 2 ”或 “ + .+ 2 05 0 5 的 人才 培 养 模 式 ,就 是 说 学 生 在 学校 学 习 的时 间 .”
只 有 两 年 ,而公 共 英 语 课 一般 都 只 开一 年或 者 一 年半 ,
一
增 强 学 生 的职 业 能力 ,大力 推 行 工 学 结 合 ,突 出 实 践
即将 语 言 分 析 与学 习者 需 求 分 析 结 合 起 来 ,学 生 用 什 么就 学 什 么 ,学 以致 用 ,学 用 结 合 ,这 也 正 是 职 业 技
( )教 学方 法 与手段 相 对 落后 三 造 成 这 种 现 象 的原 因有 多 种 ,如 教 师 自身 教 学 水
平 、教 学设 施落 后 。另 外 ,不 少教 师兼 课 太多 ,疲 于 奔 命 ,根 本没 有提 高 进修 的 时间 ,更 没有 精 力去 研究 自己
f 键 词 1_ 学 结 合 ; 公 共 英 语 ; 专 业 英 语 ;课 程 建 设 关 T -
教 育 部 《 于 全 面提 高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 关
若 干 意 见》 中指 出 :要 “ 大 课 程 建 设 与 改 革 力 度 , 加
三 、高职 高 专公 共 英 语教 学 现状
系 的构 建 和 专 业 课 程 的开 发 等 成 为 各 院校 建 设 的基 本 丁作。
一
当前 有 很 多 的学 校 把 英 语 应 用 能 力 考 试 的过 关 率 作 为衡 量 教 师 教 学 质 量 和 学 生 英 语 水 平 的 唯 一 标 准 。 甚 至 有 些 学 校 在 学 生 刚 刚入 校 时 候 就 开 始 了针 对 英 语 三 级 考 试 的训 练 ,如 果 学 生 没 有 通 过 考 试 ,就 不 再 学 英 语 。这 样 做 的结 果 是 虽 然 很 多 学 生 顺 利 地 拿 到 了 i
柯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附件:2015年绍兴市教科规划课题结题目录高教类结题序号成果名称成果单位负责人主要参与者SGJ2015001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探究---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李秀芳韩炜,傅玲芳SGJ2015002以护理本科生核心胜任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潘一楠郭靖王薇沈雪艳丁莉吴一女SGJ2015003护理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李晖孙一勤徐凤娇陈三妹SGJ2015004地方性高校开展与国际化接轨的医学遗传学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金欣吴建红张金萍张泳曾艳张丽芳SGJ2015005大学英语教师“中国文化失语”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宋莉傅玲芳陈莉俞晓霞SGJ2015006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统计调查能力的培养及其统计教学改革绍兴文理学院数理信息学院姚燕云盛宝怀俞宏毓何静慧蔡尚真SGJ2015007关于交互式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李睿孙华强、杜艳丽、王文娟SGJ2015008基于CDIO的网络安全课程协作性教学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齐鸣鸣陈建军、徐志望、张祎江、刘鹏程SGJ2015009基于应用导向的《国际结算》课程综合教学改革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李秋珍朱涟莲,王莉莉、蒋江林、孙金秀SGJ2015010“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探微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王军伟余丁友、周赞、刘先萍SGJ2015011绍兴高教园区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周叔炜宣仕钱、吴卓建SGJ2015012独立学院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设计的专业差异性研究-以元培学院英语专业与纺织专业为例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董君任荣SGJ2015013“微媒体”时代下微信在税法教学中的应用探索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朱涟莲王莉莉、閤晓林SGJ2015014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阅读教学改革研究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王贵芳斯婉青、陈琨琨、刘梦楠、刘郢SGJ2015015大学英语网络辅助PBL教学模式研究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何一丹吴国良、王声良SGJ2015016基于合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岳云于中根、傅燎雁SGJ2015017美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及政策研究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全继刚王景、陈刚、康海凤、梁媛媛SGJ2015018语料库数据驱动的大学英语词语搭配研究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李玉仙戚宏波、王根莲、俞晓丽、王利华SGJ2015019以输出为驱动的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建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冯美娜沈妍斐、邱晓芬、郑盛娜SGJ2015020大学生体质健康与校园网络一体化的评价系统研究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孙进军余晓玲、陈川、徐国娟SGJ2015021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金融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俞晓东季鹏、何雄明、王菁、夏伟锋SGJ2015022校园快递超市的发展对快递专业建设的影响分析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董海芳凌海生、余曦、王再良、孙莹SGJ2015023职业院校学生身体健康与运动干预的实证研究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余晓玲梅超智、孙进军、徐国娟、陈川、王许南SGJ2015024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汽车类专业群“平台+方向”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玉蓉祝良荣、吴壮文、甘伟、孙新城、任海雷SGJ2015025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预算”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周明荣张宇本、林群仙SGJ2015026PBL教学模式在高职《房地产估价》课程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报告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邹相煜罗水秀SGJ2015027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蔡小哩宣国萍、张仕军、丁志刚、周军SGJ2015028构建工学结合的高职ERP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吴国芳盖淑华、胡秧、蔡志荣、陈建尧SGJ2015029互联网对大学生群体心态的影响及引导机制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劳海英王胜炳、鲍贤杰、夏传海、朱光亮、屠斯宇SGJ2015030“双能”目标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柔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王菁游春晖、王彩、朱宏涛SGJ2015031以教学成果转化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探索绍兴职业技术学院项迪燕邵琦、朱云岳、柳国伟、黄利明SGJ2015032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卢子敏陆利丽、林珍、梁其英、李茂松、朱伟芳SGJ2015033基于企业真实运作项目的高职电商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缪顾贤陈珊珊、马艳丽、聂爽爽、沈烂、陈洪飞SGJ2015034基于“创新工场”平台开展社会服务实践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张军璞王晓笛、陈博丽、吴世玲、王誉锟、胡书芳SGJ2015035高职《综合英语》微课模板开发研究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胡秋枫高亚红、郑运权、边能岳、王珏SGJ2015036基于“文明寝室建设”的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研究——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例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陶军许黎英、张琴凤、田红星、丁丁SGJ2015037基于双因素理论的高职校企合作中企业激励机制研究——以财经类专业为例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叶梦琪胡苗忠、陈鑫子、秦峰、林承松、邱群慧SGJ2015038基于O2O模式下的服饰营销策略研究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冯曦涓柳婷尔、韩祖奇、余强SGJ2015039翻转课堂教学融入项目化教学研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陈丽君高建普、邵佳佳、徐海燕、陈鑫子SGJ2015040汽车整形专业“项目交叉制”实训教学研究与实践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黄史张志刚、卢超SGJ2015041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的调查与研究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谢炆炆宋玮、于良娣、程宇SGJ2015042高职大学计算机基础“以赛促课”教学模式研究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孙瑶琴毛方明、王正育、韩红光SGJ2015043高等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研究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钱巧鲜许为民、黄孟、李晨、安维强、施炜SGJ2015044以“十个一”工程为支点的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与研究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袁伟妃胡苗忠、袁逸剑、刘颖、于晨、沈华梅基教类结题序号成果名称成果单位负责人主要参与者SJJ2015001“角色扮演法”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实践与探索嵊州市五爱幼教集团姚洁心翁丽娜、求瑾静、王明敏、叶益丽SJJ2015002基于绘本提升大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行动研究嵊州市五爱幼教集团袁津津钱群钗,裘小洁翁丽娜史凌霄SJJ2015003精细化管理背景下幼儿礼仪习惯养成的探索嵊州市罗星幼儿园何志瑛张海岚(执笔)董金飞吴龙芳王盈盈张霞SJJ2015004幼儿园晨间接待教育价值的探究嵊州市罗星幼儿园赵漫霞吴晓月姚锦王盈盈吴龙芳张海岚SJJ2015005中班幼儿分享阅读的教学策略与研究嵊州市仙湖幼儿园陈佳谊竺欢、陈叶萍、吴美丽SJJ2015006发掘家长潜能盘活教育资源嵊州市东圃幼儿园吴向英沈斌(执笔)、裘惠芳、赵秋燕、李丹沈洁SJJ2015007山区义务教育住校生管理策略的实践研究嵊州市北漳镇中心学校成建新王霞芳(执笔)、姚卫东、郑巍炜、唐松祥、唐水平SJJ2015008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常见问题的调查与对策探究嵊州市长乐中学储云宇王艳王秋雷邢云开丁永生SJJ2015009农村高中化学潜质生转化的研究嵊州市长乐中学周丹红周利群陈周芹孙樱SJJ2015010矫正外来民工子女攻击性行为策略的行动研究嵊州市三界镇长桥小学王强王洁郑溢锋姚娜史斌SJJ2015011守望“小笼包”的七彩童年——“寄宿制小学‘快乐住校’元素之挖掘与实践”嵊州市育英小学韩纪兰陈雷钧(执笔)商伟利、金瀚妮、马黎芳、相小君SJJ2015012如何提高随班就读残障儿童适应学校生活能力的探索与研究嵊州市崇仁镇中心小学钱美芳裘丽利施霞孙小燕SJJ2015013立足古镇文化,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实践与研究嵊州市崇仁镇中心小学施霞张小燕(执笔)钱美芳SJJ2015014小学生生命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研究嵊州市城北小学钱月芳尹蔡英周霞钱月芳林慧娣钱鑫星SJJ2015015中职学校学生“自主教育”德育管理行动研究结题报告嵊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沈锷金良江(执笔)、张南庆、黎斌、史伟华、张睆SJJ2015016运用“正面管教”转化学生不当行为的策略嵊州市鹿山小学教育集团叶华郑晓明蒋玉燕和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SJJ2015017小学中高年级同伴互助小组异质同构的行动研究嵊州市鹿山小学教育集团陶华燕郑银鸳商纯洁卢宽相鹏栋张立峰SJJ2015018小学高段班级“科普坊”的建设与运作研究嵊州市剡山小学王芳何振华卢亚珍邢浙波王琼SJJ2015019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研究嵊州市剡山小学周幼红王凯(执笔)卜科学王芳斯雁SJJ2015020基于项目招投标的选修课程执行团队建设研究嵊州中学王向阳张纪良叶利平杨泽庆俞锦吴君英SJJ2015021基于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实践研究嵊州中学俞国松任桂斐竹韩英商美虹郑春林张颖SJJ2015022优化高中物理复习课策略的实践研究嵊州市教研室王亦敏邢云开王百庆李小虎徐燚群黄建军SJJ2015023农村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的实践探索嵊州市黄泽镇中心幼儿园魏蓉徐桂飞、王赛英、黄媛媛、邢梦诗SJJ2015024终身教育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实践模式研究报告嵊州市黄泽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魏方才姚军江(执笔)、丁志锋、钱魏、牟小平、丁永琴SJJ2015025农村低年级外来务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嵊州市长乐镇锦水小学邢科萍孔丽君、高佳丽、邢露露SJJ2015026基于音乐社团课程开发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嵊州市剡城中学教育集团城关校区姚清心张曲漫、贺静、董怡婉、陈莹SJJ2015027白泥墩完小“草长生飞”课程整合建构的实践与研究嵊州市甘霖镇白泥墩小学俞婕马丽郭向记宋夏良周霞SJJ2015028农村初中学生社团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嵊州市蛟镇中学张南平谢南华、张冬玲、董永平、金杭良、麻丹萍SJJ2015029学校拓展校外青春健康教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嵊州市浦口中学张晓晓张益锋(执笔)宋文奇竺春阳SJJ2015030儿童越剧个性化教学的研究嵊州市城南小学张再良冯淑炜(执笔)田慧芳、裘丽君、应煜芳SJJ2015031农村中学校园墙的设计与实施嵊州市崇仁中学朱麟凤应栋梁、杨位红SJJ2015032北山书院传统文化与学校耕读文化相融合的研究嵊州市谷来镇中学王小伟求开章(执笔)张诗园、卞良帅、楼燕飞、马科芳SJJ2015033孝敬教育在班级德育管理中的渗透与实践嵊州爱德外国语学校张志英周萍娟王琴陈幼梅金吉英SJJ2015034大班幼儿社会性区角游戏与学习融合的实践研究嵊州市红旗幼儿园章巾杰黄佳佳(执笔)、裘宇芳、竺丽红、章洁洁SJJ2015035高中阶段开展人生规划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嵊州中学李铭张颖杨泽庆俞国松竹韩英徐海莉SJJ2015036偏远山区中学开展留守学生有效心理疏导的实践研究嵊州市下王镇中学姚其江周钦浩(执笔)SJJ2015037免学费新政策下农村职校办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嵊州市教体局邹宇华邢轶军(执笔人)、袁赛军、黄尧祥、裘园鸯、杨君、周锋SJJ2015038用文化经营班级的管理模式研究嵊州市马寅初中学初中部傅红蕾钱红锋陈玲王君燕SJJ2015039多层次,多样化,多元化——农村普高英语“三多”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嵊州市三界中学尹正陶刘杰沈杰张霞周婷婷刘凤舞SJJ2015040幼儿园开展民间剪纸艺术的实践研究嵊州市飞天艺术幼儿园阮慧英裘雯雯SJJ2015041农村小学开展“传家训”特色教育的实践与探究嵊州市仙岩镇百兴小学徐益平徐叶峰陈国荣徐波飞俞荣耀SJJ2015042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乡镇创建的实践和研究嵊州市石璜镇中心学校王晓宇黄国阳蒋伟平张永军SJJ2015043低段语、数学业水平校本化评价的实践研究柯桥区柯桥小学朱娅娜洪志明、周国萍、唐迪雁、祁渝芳、叶绿SJJ2015044以“走读绍兴”为载体开发绍兴乡土文化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柯桥区实验小学朱胜阳葛江利、屠卿、钱芳芳SJJ2015045孝文化的教育实践探究柯桥区王坛镇中心小学陶仙娟陈坚、陈静、蔡圆圆SJJ2015046基于“福全非遗”的地方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柯桥区秋瑾小学于慧萍郑红、毛雅丽、沈蒋SJJ2015047基于“以学论教”理念的立体化课例研修模式探索柯桥区马鞍镇山海小学金萍韩水金、何丹、郑圆员、王丽青、戚越峰SJJ2015048以“国学--弟子规诵读”为载体夯实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研究柯桥区平水镇横溪小学顾卫东张峰SJJ2015049潜育办学理念下农村学校“三风”建设实践与研究柯桥区齐贤镇中心小学陶里校区吴罗青吴罗青、诸娟芳、高加水、曹建明、陈高峰SJJ2015050从示范推动到异质建构的学科团队建设实践研究柯桥区柯岩中心小学茅惠祥李焕军、李迪雷、王滟、吴军SJJ2015051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柯桥区实验小学新校区包林军金明东、车萍霞、周学刚、丁建国、郁丽丽SJJ2015052应用网络技术提升学校德育实践活动有效性的研究柯桥区柯岩中学俞伟许惠平、王高良、田国炎、黄文斌SJJ2015053数字校园环境下“微课堂”构建的实践与研究柯桥区华舍中学裘永丰周鹏程(执笔)、俞和军、金利萍、章铁英、张瑜SJJ2015054外力推动六年内新教师内驱力的实践与研究柯桥区钱清镇中学苗文娟徐国林、吴志军、任文锋、韩佳妮SJJ2015055规模初中实施“品质教育”的实践研究柯桥区钱清镇中学魏让尧徐国林、赵林刚、苗文娟、周国林、王建芬SJJ2015056初中分学科构建“问题-发现”式课堂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柯桥区齐贤镇中学徐玉泉吴建强(执笔)、魏月香、陈巍、朱春风、朱鹏敏SJJ2015057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校本实践研究柯桥区实验中学董建康叶利萍、施伟木、梁颂英、张飞飞、李燕SJJ2015058中职生在校使用手机上网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叶灵芝陈华根、张利娟、钱淑燕、俞彩红SJJ2015059职业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思考与实践(以烹饪专业为例)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贾继冬薛水林、高国明、郑炎、蔡成明、黄佳波SJJ2015060高中学习不良学生心理行为分析及矫正柯桥区豫才中学祝旭东冯建忠、黄权飚、陈安娜SJJ2015061新入职教师备课策略的行动研究柯桥区柯桥中学刘晓庆章水云SJJ2015062生活化幼儿早期阅读的探索研究柯桥区新未庄幼儿园孙菊英石艳芳、沈婉静SJJ2015063以布为载体‘纬’美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柯桥区华舍中心幼儿园孙芳萍孙海英、郑英、薛燕、成洁SJJ2015064农村幼儿园“竹境、竹趣、竹品”特色开发过程中教育综合功能开发的研究柯桥区湖塘型塘幼儿园叶英韩美芬、孙海红、鲍琴SJJ2015065以民间剪纸艺术教育为载体促进农村幼儿园特色发展的实践与研究柯桥区湖塘古城幼儿园陈凯莉王雪琴、王静、盛玲琴SJJ2015066在绘本阅读中渗透美术教学的行动研究柯桥区柯岩阮社幼儿园张国娟蒋秀芬、茅芳琴、朱桂芳、何惠润、王萍SJJ2015067揭秘儿童的建构游戏——对儿童建构游戏意义与价值的实践研究柯桥区中心幼儿园周悦王雅茹、陈月文、王秀华、虞华燕SJJ2015068以“趣”激学,以“球”促健——利用趣味篮球运动开展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柯桥区平水镇中心幼儿园陈苏婷董香娣、杨晓霞、周丹、孙娟、胡冬美SJJ2015069利用混龄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柯桥区马鞍镇中心幼儿园蔡清芳叶燕芳、俞玲玲、周萍、傅飞燕SJJ2015070基于家长助教机制下“民间艺人”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柯桥区杨汛桥镇中心小学李雅红翁元军、夏文荣SJJ2015071“适性”德育下的班级隐形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柯桥区鲁迅外国语学校沈志勇余晓强、孙华君、陈海琴、张华琴SJJ2015072提升教师“执教力”,让小学科学课更具“科学味”的实践研究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金伟平丁建国(执笔)、徐铁柱、孟王芳、韩桂英、林娟SJJ2015073幼儿园童心教育研究柯桥区六一幼儿园单彩云莫小芳、王文娟、王慧、周红SJJ2015074柯桥区农村完小基于“自然小班”下的优质教学研究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范信子沈若芬、杨思聪、张燕萍SJJ2015075利用绍兴方言这一语言“化石”,帮助小学生传承越文化的实践与研究越城区鲁迅小学教育集团王慧琴王慧琴(执笔)蒋慧娟,詹伟英,张韡,陈月芳SJJ2015076基于立人的小学语文课堂导学方式的实践与研究越城区鲁迅小学教育集团陶月梅潘英(执笔),莫岚SJJ2015077“尚艺崇德、启美益智”学校主题文化建设行动研究结题报告绍兴市少儿艺术学校金凤仙胡海燕徐山杨三琳杨忠祥吴洁SJJ2015078基于阳明思想指导的知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越城区阳明小学马士力王颖王玲芳高玲娣陈琳SJJ2015079情感视角中的师幼互动策略研究报告越城区鲁迅幼教集团谢桂兰郑潇琼、徐素萍、许珠琴、姚宝娥、许建英SJJ2015080借力合作小组,彰显区域游戏自主性的实践初探越城区望花幼儿园、继昌幼儿园谢荣美谢荣美(执笔)骆靓靓鲁萍王信波周蓉SJJ2015081打造“深课改”下的思维课堂——“基于学校‘棋道无形润物无声’主题文化背景下‘思维课堂’建模的实践研究”越城区培新小学陈燕萍阮黎明(执笔)王玲芳阮秋萍凌萍屠军君SJJ2015082培养师生团队精神的实践案例研究越城区文理附小汪国祥吴强骆海燕周国红张吉利余建跃SJJ2015083农村幼儿园开展0-3岁散居婴幼儿入户指导策略研究越城区豆姜幼儿园冯萍金瑶琴、李永芳、孟杭静、谢家英SJJ2015084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小学多元学业评价的实践研究》越城区皋埠镇中心小学陈小蓉裘琴琴(执笔)丁莹王方坤张志良徐丹春SJJ2015085二次开发《诗话陆游》课程,提升师生诗文素养的实践研究越城区东浦镇陆游小学杜丽敏杜玲娣胡江卫戴卓红许萍张蔚SJJ2015086农民工子女习作成长袋评价研究越城区群贤小学鲁玲华徐凡虞婷应芳彦SJJ2015087“蕺山书院”传衍下“和美学校”文化构建的实践研究越城区蕺山中心校叶燕芬任炜瑾刘蕾俞超陶瑶瑶徐叶开SJJ2015088团体辅导式语文教学活动模式探究越城区塔山中心小学王雪英吴芸香、姚焕平、俞芳琴、王华SJJ2015089小学生德育综合评价体系研究绍兴市少儿艺术学校蒋利红倪娟、沈耀、吴洁SJJ2015090小学陶艺教学的策略研究越城区灵芝镇小城北校区俞建栋王晓明(执笔) 徐红良金智利罗立丹朱金英SJJ2015091民俗礼仪教育于民工子弟德育教育优先融合的实践研究越城区群英小学谢颖颖谭莹洁、蒋佳姬SJJ2015092让学生喜欢科学《有效减少农村初中学生科学作业量的研究》结题越城区富盛镇中学张涛陶菲菲、李小仙、陶丽芳、章伟东、谭栀洋SJJ2015093童性之乐趣味健康特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越城区花园幼儿园胡蔚胡蔚(执笔)杨春芳、汪卫红、胡珊SJJ2015094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乡土资源运用的实践与研究越城区灵芝幼儿园徐晓恒陈丽华、张赛群、陈赛君、李燕萍SJJ2015095中班晨间户外活动中师幼有效互动策略的实践研究越城区皋埠镇中心幼儿园程科玉龚芳(执笔)唐菲那吴明方许庆郦国琴SJJ2015096“自主10分钟”—幼儿园自助点心环节的实践研究越城区鹤池苑幼儿园许兴萍丁秀华沈雅芳张茵吴莉莉SJJ2015097践行《指南》,因地制宜,优化幼儿园户外活动质量越城区富盛镇中心幼儿园俞利琴王素琴徐洁田雪丽金成娟SJJ2015098有效运用家长资源开展班级特色活动的实践研究越城区元培幼儿园肖皓SJJ2015099创设情境活动促进小班幼儿快乐进餐的实践研究越城区越秀双语幼儿园钱祝英亓威王佳兰孟彩娣石惠芳SJJ20150100小学竹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上虞区滨江小学房永军郑立忠(执笔)冯秋萍陈萍朱颖超干香娟SJJ20150101架构快乐与意义的桥梁品游戏百态——《幼儿园户外建构活动游戏环境的实践研究》实验报告上虞区曹娥街道中心幼儿园邵小玲徐鑫芬(执笔)钱秀兰高英朱湖军SJJ20150102我爱自然角——幼儿园自然角中幼儿主动参与的实践研究上虞区曹娥街道中心幼儿园王益萍周素芬(执笔)章园园钱秀兰陈任桑吕春燕SJJ20150103小班环境下“生本学能型”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上虞区城东小学倪云祥任子珍(执笔)、何斐、王飞虹、陈炜炜、朱钻飚SJJ20150104中学生假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研究上虞区春晖外国语学校章向阳李建东(执笔)、唐瞻洋、钟敏SJJ20150105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上虞区春晖中学陈亚君陈亚君(执笔)、冯晓华、沈佳燕、丁晨烨、陈坚刚SJJ20150106体验教学在绘画活动中的运用研究上虞区梁湖镇中心幼儿园诸葛蓉秀陈桂泱、蒋金玉、王嘉妮SJJ20150107智障儿童生活体验教育之实践与研究上虞区特殊教育学校干钦娜谢美君(执笔)、郑佳燕、杨姣、洪小敏、朱红艳SJJ20150108基于“幸福童年”理念的私立小学整体教育改革实践探索上虞区华维文澜小学陈伟炯杭渭锋(执笔)、刘雅萍、周梅、陈金水、吴兴阳SJJ20150109“小班幼儿涂色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上虞区章镇镇中心幼儿园王旭锋王旭锋(执笔人)许亚君、徐销君、叶蓉、谢连英等SJJ20150110幼儿园科探区创设的策略研究上虞区爱弥儿幼儿园董秋艳吕芳、刘芬、陈爱云、钱洲美SJJ20150111中班主题墙饰创设中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上虞区鹤琴幼儿园金夏丽徐莉莉、任楠、朱月虹、郑银玲SJJ20150112快乐运动,健康生活——幼儿园两小时户外健康课程的实践研究上虞区实验幼儿园徐银燕余照君潘桂英吴苗红吴燕飞徐丹SJJ20150113幼儿园建构游戏情境化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上虞区正裕幼稚园王婷张志玲、屠培芬、赵英君、方秋苗、王华君SJJ20150114幼儿园中班智力游戏性区域开展指导策略研究上虞区曹娥街道中心幼儿园陈任桑朱臣(执笔)王益萍张丹丹SJJ20150115传承青瓷文化,打造陶泥特色课程上虞区上浦镇中心幼儿园俞菊娣朱胜芳沈婉萍丁文君竺海波杜雪丽SJJ20150116《指南》引领下农村幼儿园美工区游戏性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研究上虞区小越镇中心幼儿园章春燕宋玲雅、王丽、李夏芬、钟倩。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之初探
21 0 1年 8月
西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u n l fS uh s r utrlUnv riy S ca cS in eE ii ) o c o o
“ 场情 境 体 验 学 习 + 网络 自主学 习” 教学 模 式 , 职 的 探讨 了对 教 材及 教 学 资 源 、 资 建设 等配 套 措施 的改 革 。 师
关 键 词 : 职 公 共英 语 教 学 ; 程 体 系 改 革 ; 业 英语 ; 业 英语 高 课 职 行 中图 分 类号 : 1 . H3 9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3 9 2 1 ) 8 2 5 2 1 7 —5 7 ( 0 I 0 ~0 3 —0
Vo19, . . No 8
Au . 01 g2 l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之初探
钟 岚, 寒, 华 吴 李
( 东轻 工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应 用 外 语 系 , 东 广 州 5 0 0 ) 广 广 1 30
摘 要 : 中从 改革 宗 旨和 总体 目标 着 手 , 出构 建“ 业 基 础英 语 +行 业英 语 + 专 业英 语 +拓 展英 语 ” 文 提 职 的课 程 体 系 改革 思 路 , 结 合 并
素质提高 和将来可 持续发展 奠定基础 。 改革的总体 目标是构建 “ 职业基 础英语 +行业 英 语 +专业英 语 +拓 展英 语” 的课 程 体 系 , 注 重英 语 既 语 言基础能 力 的培养 和训练 , 又注重各 专业 人才 培养 目标 的实 际 需求 , 大 学英 语 教学 与 专业 知识 相 结 将 合 , 出高 职教育 特 色 , 各专 业 既有 通 适 性 的职 场 突 使 英语 学 习内容 , 又有针对 不 同行业 的模 块技 能英语 及 专 业英语学 习的 内容 , 以构建公 共英 语课程 体 系 。同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开设学期:第1-2学期总学时:116(8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大学英语》是公共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融行业需求与英语学习为一体,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的高职英语课程。
通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使不同专业学生具备进入未来职业要求及职业发展需要的基本专业英语技能,提高学生对社会、对职业的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工作的真实场景中能够看得懂、说得出、写得了有关涉外的业务资料,特别是能结合专业和岗位得体地进行日常会话和专业交流,使学生成为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作用《大学英语》通过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学生在打好语言基本功、能用英语交流信息的同时,也能掌握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大学英语》是为培养合格的高等职业艺术人才的一门课程,始终贯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能够进行一般的口头交流;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1、《大学英语》遵循“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原则,在内容选择上不仅关注高职学生的语言水平,还突出对其职业技能的培养。
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提升职业素养的同时,将语言应用于职业场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2、《大学英语》充分关注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特性,尊重语言学习的规律,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选取鲜活生动、地道时尚的文章以及涵盖生活、学习、工作等日常话题的职场语言素材,充分体现英语语言的时代特色与魅力。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行业英语衔接功能的实践探究
ENGLISH ON CAMPUS 2023年02期总第650期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行业英语衔接功能的实践探究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指导下,各类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通过了解和整合企业反馈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要通过不同类型的专业教育,而不同类型的专业要设置不同类型的课程并运用相应的教学模式。
为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保持一致,公共课程的改革为大势所趋,应该依据行业不同需求,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然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职业教育的特点还无法完全展现,缺乏行业相关的教学,所以,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应以行业性和实用性为方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不仅指以听说读写译为主的简单交际能力,还包括工作过程中的应用技能、素质能力等。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公共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化,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中行业英语的衔接功能应得到不断完善。
一、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一)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强其行业性和实用性,设计与学生所学专业大类紧密结合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极大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深刻感受到掌握和运用英语知识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建议,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行业英语的教学主要是探讨并讲解某一个行业所涉及的英语知识,根据这一行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在该行业背景下顺利开展工作的能力。
行业英语是高职公共英语在英语基础教学之后针对高职生职业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行业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侧重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英语应用能力。
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实用性研究与实践——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 高职 公共英 语教学现 状 现阶段高职公共英语 教学 内容 、教学计划等缺乏高职教 育特色 , 并且受课 时及教学模式的影响 , 课 堂教学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 的机会 进行语言实践。增加英语课堂教学实用性,能为学生们创造更 多的英 语交流 机会 ,并 能有 机地将课 堂学习与 日常生活紧密相 连 ,达到学 以致用 的 目的 。我 院的英语课程设 置秉持 以 “ 服务为宗 旨、就业 为 导 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的高职教育理念 ,以市场化的社会需求为 导 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教学 目 标, 最终使学生的就业能力 和职业素养得到提 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 定的 《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明确指 出: “ 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 ,更 要注重培养实际使 用语 言的技能 ,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 日 常和涉外业 务活动的能力”。这就为高职 院校 的公共英语教学提 出了新 的挑战与 要求 :在教学过 程中 ,高 职教育不但要 培养学生必 要的英语语 言知 识 ,而且要培养学生运 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 的能力 ,适 当加 强应用文和涉外文体的模 拟训练 ,以满足 日后工作 中实际涉外交际的
教 育教学
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 学实用性研究与 实践
以济南 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毕 丽 华
( 济 南 工程 职业 技术 学 院 ,山东 济 南 2 5 0 教学 现状 ,论 述 了我 院在 增 强公 共英 语课 堂教 学实 用性 上运 用 的方 法及 实践 运作 。
构建合理科学 的E S P( E n g l i s h f o r S p e c i a l P u r p o s e ,即专 门用途英 语) 高职/ , K W h — 5  ̄  ̄ " 语教学体系 ,既要使学生学习到专业英语 知识 ,又要 使他们学到的知识能运用于模拟或专业实践中 , 从而满足学生E s P 学习 需求 , 弥补E G P 教学的不足 ,改善当前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现状。 实践运作 :由作者主持 的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 员会2 0 1 1 - 2 0 1 3 年第三期 “ 全国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课题 ” 《 基于E S P 理论 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 ( 编号 : G Z G Z 7 6 1 1 - 5 3 2 ) 已结项并运用到实践中。我院现已构建 了合理 、 科学 的E s P 课程体 系。课 程设置 以能力 为本位 ,以职业 能力分 析为基 础 , 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实践为核心 ,构建知识 、能力 、素质体系。整个
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新思路分析
学, 2 0 1 2 ( 0 7 ) .
[ 2 】 唐本赛. 工学结合 背景下建设 实践性公共英 语课程体 系的探讨0 】 . 十堰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 2 0 1 2
( o 6 ) .
先, 院校应建立校企合作制度 , 让 更多的企事业单 位进入校 园招聘,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充分的 锻炼 ; 其次 , 学校要加强英语教 师、 专业课教 师以 及用人单位三方的合作 ,共同组成课程体 系研究 小组 , 积极探索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式 , 以突出公 共英语课程的重点 , 从而让更多的学生感兴趣 ; 最 后, 要建立一定 的考核评价体 系, 既要对教师的教
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发展现状及优化对策。
一
、
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具, 还是一 个人综合素质 的体现。公共英语课程体 系的构建是各 院校 历来所重视 的, 我们要 看清公 共
英语课程的发展现状 , 在发现 问题的基础上 , 提 出合理的优化 策略, 从 而打造全新 的教 学模式 。 本 文主
( 二) 设 置 多样 性 的课 程 内容
多样 化的学 习方式。然而目前很多院校教学安排
比较 笼统 。 教学方式单一落后 , 比如只开设基础英
学作出客观 的评价 。还要对学 生的学 习状况进行
全 程 把握。
语课 , 不能有效激发学生 的潜力 , 使 学生的英语水 平停滞不前 , 依 旧停留在 中学阶段。虽然有的院校
[ 1 】 张洪颖 王成 霞 冯媛媛 王 乐鹏 车雅 军. 构 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 系的新思路叩观 代教育科
( 三) 加强与就业单位的沟通 . 建立校企合作
制 度
前面已经说到 , 公共英语课程 比较注重实践
基于“工学结合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职业英语课程改革
基于“工学结合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职业英语课程改革[摘要]文章从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结合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高职英语课程的改革与开发实践,构建了“3M+X”的多维、立体化的高职职业英语课程模式,介绍了学院基于“工学结合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职业英语课程特色。
[关键词]工学结合职业能力高职职业英语课程改革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英语课程也应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把教和用统一起来。
然而,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与社会、企业的现实要求之间尚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方面,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仍然受着“应试”指挥棒的影响,忙于应付A,B级考试,大搞题海战术,忽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社会、企业需要的是具备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人才,特别是既精通专业业务又有职业英语能力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局面,促使高职英语教学走出困境,应进行基于“工学结合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职业英语课程改革。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学目标错位,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践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的高技能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这一培养目标落实到英语教学中,应是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技能。
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因迫于A,B级考试通过率的压力,在教学中强化语言基础,忽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将帮助学生通过过级考试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
2.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当前,不少高职英语教师因受着“应试”指挥棒的影响,大搞题海战术,课堂上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传统的“三中心”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仍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语法、翻译等“满堂灌”采取词汇、教学法,着重知识传授,细化语法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学结合背景下建设实践性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探讨
作者:唐本赛
来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06期
一、“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
2010年6月年教指委出台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文件》(征求意见稿)指出:“高职英语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的。
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该指导文件进一步为当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即突出英语的实用性、职业性,实践性。
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身份特殊,因为它既是普通文化课的主体,又不是独立意义上的基础文化课。
它既是专业学习所需要的基础性课程,又是联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重要纽带。
根据国外关键能力的研究,数字能力、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职业教育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设置这类公共基础课程的目的便是培养这些能力。
高职教育的基础课程开发一般不直接对应典型工作任务,因为它服务于专业课的学习,为专业课学习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服务于学生沟通表达等关键能力的培养。
在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中,公共英语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如传统意义上的半工半读,只能是“工学结合”模式下,开发出基于职业发展和工作过程的学习、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性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
其中实践性教学是英语课程改革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也是工学结合的最佳切入点。
唐本赛:工学结合背景下建设实践性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探讨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第25卷第6期二、实践性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1.构建实践性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开发、建设全新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大前提。
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只开设两个学期,所以在统筹知识与应用能力上相融并进,体现在语言知识的安排。
把两个学期的英语教学分为通用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两个相互衔接的阶段。
通用基础英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补基础,使其具有基本的语言技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这个阶段非常重要,众所周知,除了重点高职院校,一般学校学生高考英语的平均分在35-40分,中职生和单招生的基础更弱。
从我院近三年对新入校的学生高考成绩调查摸底统计数据显示,英语的分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基本在40分以内。
所以历年教学的惯例
就是从语音(音标)、句法、语法方面入手,强化语法在高职英语中的地位,按字、词、句、篇的顺序逐步提供简单的贴近学生未来生活和职业的话题将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训练,培养他们的日常英语运用能力。
第二阶段的任务重点是与专业适度的融合,培养学生职业英语运用能力,此阶段要把相关专业英语基础词汇充实在教学内容里,然后通过模拟真实的职业情境和场景,将贴近学生未来生活和职业的话题在其中进行大量的练习,以锻炼学生职业英语能力。
2.构建多元复合的教学内容
英语学习更多的在于“养成”和“发展,英语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学生共同的、普遍的综合素质与核心能力的手段,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学生搭建其通往未来职业生活的桥梁。
高职英语教学必须结合本学院各教学系里的专业设置,专业(群)的培养目标,按企业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任务或场景设计、整合多元复合的课程内容。
以通用基础知识模块、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模块、听说和写译实训模块及素质拓展活动模块相结合,融入职业和专业的元素,在整个教学中突出实践与应用。
3.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应该确立“能力本位、实践导向”的教学观来组织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即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着眼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注重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手段,把传统的听说教学法、语法教学法等进行整合,将任务型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相结合,把“教、学、做”融为一体,增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实现对学生“以语言行事”和“以行事示能”的培养。
在教学策略上要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将课堂学习与课后自我建构(自主学习)相结合;将日常教学和未来岗位职业要求相联系;将语言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相衔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听力、口语能力及跨文化交际应用的能力。
4.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
将形成性考核考试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考核,如学习态度、课堂出勤率、参与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责任心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考核评价内容全面、丰富化,不仅包括平时的基础知识音标、朗读、听力测试,期末的统一考试、还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考试、职业英语证书等,力求真正体现出语言的职业性与实践性原则。
5.编写高职英语实训教材
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以培养英语应用能力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职业英语能力、核心能力为根本目标,结合各教学系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加强立体化教材建设,开发实训教材、教辅,建立并完善学习网站。
多层次、全方位地突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语料的选择需具有时代性、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专业性。
教材也可以分为有机联系的两个等次,第一阶段的初级和第二阶段的中级;初级教材要突出基础性,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基本应用能力为主;中级教材需具备与专业相适应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标,为就业做好准备。
两个阶段有机相接,以实现职业教育“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3]。
6.师资队伍“双师型”
建设一支具备一定的英语专业水平,又有较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了解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
高职英语教师需要学习和研究,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除了争取多进修学习外,更要多观摩、旁听相关专业教师的课,系统地了解专业知识,探讨专业问题。
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学习和培训,了解相关专业的实践应用及对英语的实际需求,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三、结语
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体系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工学结合”的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到目前为止没有可借鉴的范例,没有领头羊。
首先,就课程的定位和课程的目标而言,必须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从实际出发,以能力为本,真正为学生着想。
这个问题不搞清楚,整个课程的开发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的“设计课程”,设计得尽善尽美,落实起来却虚无缥缈。
课程的定位和课程的目标定位准确后,其内涵建设如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任务的设计、课程的组织实施、评价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最终实现高职英语教学服务于专业和职业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芦显伟.“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2(2):53.
[2]是文涛.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定位[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96.
[3]车凤英.“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