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应具有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代表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模拟题库(含答案-6套-108题)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模拟题库(含答案-6套-108题)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模拟题库

(含答案 6套,108题)

模拟题库之一【前言】

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的作用。

A.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B.立德树人、为国育才

C.立德树人、培根铸魂

D.强德固本、滋养心灵

正确答案:A

2.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A.人民

B.群众

C.国家

D.社会

正确答案:C

3.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导思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B.以学生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C.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

D.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4.以下不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修订原则的是()

A.坚持目标导向

B.坚持问题导向

C.坚持创新导向

D.坚持育人导向

正确答案:D

5.《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关于课程标准的变化有()

①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②优化了课程设置③加强了学段衔接④细化了实施要求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正确答案:B

6.《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完善了培养目标,从()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①有理想②有道德③有本领④有担当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正确答案:D

7.《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优化了课程设置,将()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A.科学、综合实践

B.劳动、信息科技

《小学数学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数学学习

2. 课堂教学结构

3. 数学思维

4. 学习兴趣

5. 数感

6. 学习迁移

7. 数学课程目标

8.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9. 逻辑思维

10. 谈话法

11. 形象思维

12. 创造性思维

二、填空题

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

2. 小学数学成绩测评命题的依据是。

3. 小学数学教材中概念的表示法有和两种。

4. 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是。

5. 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是式定义。

6. 按迁移的效果分,数学学习的迁移可分为和。

7.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的发展。

8.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

9. 《数学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细化为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

10. 是物体的大小、形状及其位置关系保留在人脑中的表象。

11. 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

12. 在智力活动中,人的智力因素要想发挥最大的效能,必须有良好的的支持和推动。

13.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引导发现法等。

14.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基本上经历三个阶段: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15. “常见的量”在小学阶段主要指人民币单位、时间单位及。

16. 在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是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和。

17. 直觉思维的本质是突发性的,它的基本形式是。

2020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卷及答案(八套)

2020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卷及答案(八套)

2020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卷(一)

答:(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具体要求要适当。

四、论述题。

1、数学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设计和实施最有价值的数学。

(3)、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

(5)、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6)、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与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7)、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

2、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答:一、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

(二)、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1)、合理分组。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2)、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二、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

2020年最新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基本功试题合集及答案(共九套)

2020年最新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基本功试题合集及答案(共九套)

2020年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基本功考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表示所填内容。

1、(社会发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驱动力,(现实生活)的需求亟待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自身)的变化促使数学课程改革。

2、加强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3、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况、)形成(理论和方法,)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9、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0从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分析,“内容标准”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1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理念”部分试题及答案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理念”部分试题及答案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理念”包括哪几条?

2.

2.如何理解“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

三、案例分析

小明的妈妈看到他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很生气,先是训斥他:“你的作业都写完了吗?写完了就不能多刷两道数学题,多做两页语文阅读训练?没事就知道看课外书,真是没正事儿?”

你赞同小明妈妈的观点吗?如果不赞成,请你以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程理念为依据,好好劝劝她。

2022版数学新课标教师过关考试培训测试卷(含答案)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

二、简答题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修订原则的三个“导向”是什么?

1.坚持目标导向

2.坚持问题导向

3.坚持创新导向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方案的主要变化?

1.完善了培养目标。

2.优化了课程设置

3.细化了实施要求

(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关于课程标准的变化体现在哪五个方面?

一是强化了育人导向;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部结构;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填空题答案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前言”部分。因为牵扯到敏感词语,这里就不一一打出来啦!辛苦大家自己查查新版课标。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一、填空题

1.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活动以及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教师资格(统考)-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班-第1模块职业理念第1章

教师资格(统考)-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班-第1模块职业理念第1章

职业理念

职业理念——教育观

强调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国民和全体适龄儿童,反映了素质教育的()。

A.主体性

B.全体性

C.发展性

D.全面性

网校答案:B

网校解析: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强调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国民和全体适龄儿童,反映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每个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A.全体性

B.全面性

C.基础性

D.发展性

网校答案:A

网校解析: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法》保障了学生的这一权利,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

A.创新能力

B.学习能力

C.拼搏精神

D.团结精神

网校答案:A

网校解析: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让每一个学生考上大学

B.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智者

C.让每一个学生成才

D.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

网校答案:D

网校解析: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故选D。

素质教育应把()放在首要位置。

A.智育

B.美育

C.德育

D.体育

网校答案:C

网校解析: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故选C

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A.开拓创新的理念

B.素质教育的理念

C.自主发展的意识

D.因材施教的意识

网校答案:B

新课标考试试题集

新课标考试试题集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

A 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学校心理辅导的概述

学校心理辅导的概述
• 心理辅导课程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关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正是为全面实施素质打下 基础、关于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教育实践模式。素质 教育不仅强调全面性,而且强调全体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所谓全面性即落实教育方 针,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所谓全体性即面向全体学生,所谓基础性是基础教育的本 质体现。所谓发展性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这是为 教育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关于教育方法,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育,而每个 有个性的学生组成了这个全体,心理辅导课程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差异,教育要根据不 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促进发展。
• 课堂中的奖励与惩罚: • 1、淡化奖励的外部控制作用;2、奖励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感到自己无愧于接受这种
奖励;3、应在课堂建立一套明确的奖励办法;4、奖励方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5、奖励要以精神奖励 为主,物质奖励为辅。1、惩罚应就事论事,避免翻老帐,避免过多地涉及学生个人过去的经历;2、切忌 把惩罚作为教师报复泄愤的手段;3、切忌体罚学生;4、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 课堂行为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引起麻烦的一种行为。这些问题通常包括对教师与学校的对抗态度,破坏课堂 纪律,不参与课堂活动,以及课堂退缩行为等等。这个观点认为课堂行为问题主要来自于学生的不适应社会 行为。
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 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 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1、学校心理辅导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2、学校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成长发展的自我教 育活动。(1)以积极的人的发展为理念。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具有建设性 的,可能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自我实现。(2)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3) 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3、学校心理辅导是以咨询心理学为主的多学科综合的教育方法与技 术。(1)它不是一种带有指示性的说教,而是耐心细致的聆听和诱导。(2)它不是一种替代,而 是一种协助与服务。 • 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与内容: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可以从两方面来认 识。从积极意义上讲,叫发展性目标,即通过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性等 方面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心理健康。从消极意义上讲,叫防治性目标,即 通过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矫治,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心理辅导应以发展性目标为主。 防治性目标为辅。 • 学校心理学辅导的内容: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 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一条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途径,另一条是针对有心理困扰或障碍的 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途径。心理教育的功能是以发展性目标为主,防治性目标为辅,而心理咨询功 能则是以防治性目标为主,发展性目标为辅。 • 人的心理问题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般的心理状态失调或行为问题,如焦虑、自卑、多动、攻 击等,第二类是各种神经症,如焦虑症、恐惧症、孤独症等,第三类是严重的心理疾病,如精神分 裂症。心理健康比较强调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结合,需要班主任、任课教师全员参与。 • 现代社会变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升学压力、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利的家庭环境、生活方式与 价值观念。 • 心理健康标准的确立的意义:有助于明确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有助于明确学生心理辅导的任务和 内容;有助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和诊断。 • 心理健康标准的概括与认识: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心理状态、成长发展、社会适应和道德伦理。 •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体是指对自己能自知、自控、自律,从而使自己保持无私、宁静、愉 快的情绪,积极的思维,充满自尊、自信。2、具有良好的社会应性。3、具备积极的成长发展趋势, 以及对挫折的承受力。4、具有高尚的伦理道德精神。1、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也就是说, 心理健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要求。2、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的社会适应。3、心理健康是 健全的人格发展,即人的心理是知、情、行统整的过程。4、心理健康的相对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篇一:2014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2014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32分)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

4、《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验)。

5、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观念,了解()。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0、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将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 7~9年级)。

二、选择(1—5是单项选择题6——8是多项选择题共16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课标测试题

课标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

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两能力"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修改版]

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修改版]

第一篇: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摘要: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注重英语学科拔尖人才,挖掘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面对部分学生困惑,即时给予帮助。根据学生需要,创设英语氛围。关键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在2009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35中听课并作了重要讲话,给老师们诚恳提出四点要求,其中笫三点就是教育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他说:“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

英语新课程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既要让学生学会,又引导学生会学,把教学过程真正变成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了解学生,承认差异,关注学生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教学中,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学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一个班级五六十个学生,学生的智力是有差异的。如果教师上课一刀切,随着课堂知识深度的增加,必然会扔掉一部分学生,选成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的局面。因此,教学中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学有所得,使每个学生的听、说、读、写、评诸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给予成功表现的机会。在教学单词时,不仅教发音,还让学得好的学生造句子,让中等的学生翻译,让差的学生重复。这样教师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智育的特点 基础性 全面性

智育的特点 基础性 全面性

智育的特点基础性全面性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

的的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选择性”和“淘汰性”相对立的。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就从教育对象上规定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性质。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

1、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在一切为了升学,一切围绕升学的思想指导下,“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成为中小学的一种普遍现象。由于高考范围主要限于学科课程和智育领域,必然出现在教育方针的贯彻上,重视智育,轻视德、体、美、劳各育;在课程设置方面,重视学科课程,忽视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在学科教学方面,重视语言和数理化等所谓主要学科,忽视音、体、美、素质教育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的这种全面性要求是有其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的。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是全面的,而非单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的产生与发展自始至终是互相交织、相辅相成的,因而,人的素质发展也是具有整体性。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的素质结构得到协调发展和整体优化。

2、素质教育的基础性

关于基础教育的任务,“双重任务”说在我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许多人看来,小学教育的任务是升初中,初中教育的任务是升高中,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升大学。中小学教育的功能似乎就是要使尽量多得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升学”成了学校、家长、社会追求的惟一目标。

教育学重点

教育学重点

名词解释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

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

活动。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

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关系,是各级各类学校运作的基本规范。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的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终身教育:人们正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只是和技能。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者规定。广义的教育目标亦称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总目标。狭义的教育目标有两种涵义:一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二是“指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教育相对独立性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主观能动性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环境和自我的能力和活动。教育学:教育学是认识教育现象,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广义的教育学是泛指对教育领域的各种问题的研究及其成果;狭义的教育学一般是指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教学广义: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的学习活动。狭义: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以课堂为主渠道的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指作为个体的人从出生到生命终止时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学科课程是依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内容、组成学科,以学科的逻辑体系制定标准、编写教科书、规定教学顺序、教学周期与学时、分科教学的课程。它是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活动课程也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即以儿童兴趣发展为中心,是围绕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组织的课程。潜在课程,又称隐性课程、隐蔽课程,是由美国学者杰克逊于1968年在其《教室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潜在课程是广义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与显性课程相对。它以潜在性和非预期性为主要特征。它不在课程规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景之中,包括物质情景(学校建筑、设备)、文化情景(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人际情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风、校风、班风),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多元发展性多元性。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发展性原则。评价的作用在于教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中,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根本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班级上课制概念.概念:班级授课也称为班级教学,它是按照年龄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课程计划(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

教师专业发展期末重点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期末重点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期末重点知识

1.广义的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行业的专业化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化。或者说包括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教师职业专业化是广义上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要按照专业标准,使教师职业成为专业性职业;教师职业成为专业需要一个过程。

2.教师专业素养是指教师顺利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

当代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

(1)职业理念:教师的职业理念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其核心是教师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堪称教师的师魂。

当代中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理念主要有教书育人、热爱专业、终身发展这三个方面。教书育人是中学教师的主业。

(2)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依法执教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第一步是教学设计。

(3)专业知识: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

(4)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激励评价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反思发展能力、教育研究能力。

3.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再去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

摘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是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阶段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给我们提出的首要任务。需从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切实减轻课业负担等方面着力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是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阶段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给我们提出的首要任务。

一、禁止分快慢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存在分重点校、重点班、快慢班的现象。这是与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素质教育思想相悖的,是陈腐的、落后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是现今教育的“怪胎”,我们应当彻底摒弃。应该说,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差生,而是因为单一刻板、一刀切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教育的非因材施教、非个性化导致学生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发展,是我们在教育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上还没有完全把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加以接受,并内化为教育行为的结果,分快慢班无论对优等生、后进生还是教师都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使优等生在考试竞争中增加更重的压力,对后进生自尊心带来极大的伤害。同时,有碍教师特别是慢班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等。我们应坚持学生平行分班,教师合理搭配,努力创造宽松和谐、公平合理的育人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和获得成功的

喜悦,使他们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当然,平行分班会使每一位老师面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上会出现很多困难,克服这些困难,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在于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转化后进生工作,“爱后进生是教师最大的德性,教育后进生是教师最大的职责,教育好后进生是教师最大的功劳”。每一位教师要在行动上真正尊重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学校应当把教育后进生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去研究,通过目标管理实施转化责任制,分年级、班级、任课教师三个层次,采取定对象、定计划、定目标、定时间、定跟踪检查等辅导措施,切实把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思想落到实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学期听课后,每名听课领导根据《听课笔记》进行小结,将听课笔记和听课结论,报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存档。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按照“问题导向,促进建设”的原则,总结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经验做法,报学校主管领导。

各单位要依据本制度制定本单位听课制度。

本制度执行情况,可作为干部考核的参考依据。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由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负责解释。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学生课外素质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制定本办法。

学生课外素质教育活动是指利用学生业余时间组织开展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活动。

学生课外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应具有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代表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德、智、体等各方面并重,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具有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

学生课外素质教育活动采取专人负责,立项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