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地图知识点总结
![地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d95c7010b4e767f5acfcef5.png)
三、地图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也叫缩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
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
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2.方向:(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图例和注记二、地图的种类(一)等值线图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
以等高线图为例。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基本概念a.海拔高度也即绝对高对: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b.相对高度:两个任意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是一个相对概念。
c.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高线除陡崖外都不能交叉。
d.等高距:地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都相同。
(2)地形类型及其等高线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的地形;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
(3)等高线与坡度之间的关系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fcd051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e.png)
地理环境诸要素(内容)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并经过制图综合(特征)的一种缩小表像(形式)以表达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数质量特征及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目的、结果)。
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 (可测量性、可比性) ;地图必须经过科学制图综合(清晰性、一览性);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直观性、易读性);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传递性、持久性)。
数学要素(骨架) :地图坐标、投影、比例尺、控制点等地理要素(主体) :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文字标记辅助要素(润滑剂):说明地图的编制情况,为应用提供相关内容,在主要图形的外侧,如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等;对主要图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补充,如统计图表、剖面图、测图时间、出版单位等按比例尺分: -大比例尺地图(≥1:10 万) -中比例尺地图( 1:10 万~1:100 万) -小比例尺地图(≤1:100 万) -微缩地图按地图的图形内容分类: -普通地图(是指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 -专题地图 (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a=[φ/4°]+1 φ纬度; b=[λ/6°]+31 λ经度 1:1 万(G) 1:5000(H)c=4°/△φ-[(φ/ 4°)/△φ] △φ图幅纬差2′30″ 1′15″d=[(λ/6°)/ △λ]+1 △图幅经差3′45″1′52.5″X1X2X3 X4 X5X6X7 X8X9X10λ0=(X2X3-31)*6° φ0=(X1-1)*4°λ =λ0+(X8X9X10-1)* △λ φ =φ0+(4°/△φ-X5X6X7)* △φ法的综合性科学┏理论地图学(地图学理论基础) ~地图信息、传输、模式、认知理论;地图可视化原理、数学制图原理、地图语言学 (地图符号学) 、地图感受理论、地图概括 (制图综合)理论、综合制图理论、地学信息图谱理论现代地图学╋ 地图制图学 (地图编制方法与技术) ~普通地图制图学、专题 **、遥感制图学、计算机制图学、地图印制学与计算机出版系统、多媒体电子地图与网络地图设计和制作┗应用地图学(地图应用原理与方法) ~地图功能、评价、分析与研究方法、使用方法、信息自动分析和处理系统、应用、数字地图应用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
地图常用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图常用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bc1e74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d.png)
地图常用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理坐标系地球是一个球体,为了描述地球上不同地点的位置,人们用地理坐标系来确定地理位置。
地理坐标系是由纬度和经度组成的。
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某一点到地球赤道的距离,以角度来表示,范围是从0°(赤道)到90°(北极和南极)。
经度是指从地球上某一点到地球子午线的距离,同样以角度来表示,范围是从0°到180°(东经和西经)。
在地理坐标系中,纬度和经度是用度(°)、分(′)、秒(″)来表示的。
二、地图投影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要将地球表面展开到平面地图上,就需要进行地图投影处理。
地图投影是指将三维的球面地图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过程。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有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平面投影等。
不同的地图投影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地图投影对于地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
三、地图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指地图上所用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比例尺有文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两种形式。
文字比例尺用文字的方式来表示,比如“1:10000”,表示地图上的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0。
线条比例尺则用线段的长度来表示比例尺,通常标在地图上的角落或边缘处。
地图比例尺的选择取决于地图的制作要求和使用场景,比例尺也是衡量地图真实性的重要因素。
四、地图符号地图符号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现象、地质构造、行政范围、交通等内容的图形符号或文字标注。
地图符号有点、线、面、文字等形式,根据地图所要表达的内容不同,地图符号也有不同的分类和应用。
掌握地图符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对于理解地图信息、快速定位地理位置具有重要意义。
五、地图分类地图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制图目的可以分为物质地图、人文地图和专题地图等不同类型。
物质地图主要描述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等自然景观,如地形图、水文地图等;人文地图则主要描述人类活动的分布、行政区划、交通网络等人文景观,如政治地图、交通地图等;专题地图则是在特定主题或研究领域中深入描述的地图,如气候分布图、人口密度图等。
地图学知识点
![地图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c12d87aa1c7aa00b42acb26.png)
地图学知识点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地图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导论一.地图的定义与基本特征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多样性数学法则的结构——(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图形的形状变化和尺寸变化)符号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的图形借助地图符号,地图是符号的模型)二、地图的功能与分类1.地图的功能:(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分为直接(从图中直接反映)和间接信息(分析)组成,(2).地图的传递功能将制图者和用图者联系起来,统一在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3).地图的模拟功能所需表示的对象,在众多特征中抽取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进行实物的模拟(4).地图的认知功能用图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图形进行联想和推演和各种分析2.地图的类型(1)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2)按区域划分(了解)A.星球图、地球图B.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C.国家图、行政区图D.局部区域图(3)按照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不偏重哪一个要素,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专题地图(各自学科体系进行层次细分,构成地图的主要内容)(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5)按其他指标分类按用途按语言种类按历史年代按出版和使用方式三、地图学1.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了解)3.地图学的相关学科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一、地球体与大地坐标系1.大地坐标系:大地坐标系是指描述地球表面空间位置的数学参照系。
地图学原理考点整理
![地图学原理考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ef1053aa32d7375a41780d8.png)
第一章地图地图的定义: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统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概况与发展状况。
地图的基本特征:特殊的数学法则、特定的符号系统、特异的地图概括、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
地图投影方法、比例尺和控制定向构成了地图的数学发展则,保证了地图的精度。
地图的构成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图边要素(辅助要素)。
数学要素:地图投影、比例尺、控制点。
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独立地物)图边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接图表、等高距、坡度尺等地图学的概念:是以空间信息图形表达、存储和传输为目的,综合研究地图实质、制作技术及其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地图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图,任务是研究地图理论、地图制作和地图使用。
地图的制作方法:实测成图法和编绘成图法。
大比例尺普通地图制作常采用实测成图法;中小比例尺普通地图制作常采用编绘成图法;专题地图制作一般采用编绘成图法。
传统实测成图法常分为:图根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内业制图和制版印刷几个过程。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一、坐标系1、地图上确定地理要素分布位置和几何精度的数学要素:坐标网、控制点、地图投影以及比例尺等。
2、建立数学要素:地球形状和大小(大地控制)→曲面转化为平面(地图投影)→大与小的矛盾(比例尺)。
3、椭球体的三要素:长轴a,短轴b,扁率f=a-b/a4、大地控制的主要任务:确定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上的位置。
包括:点在地球椭球面上的平面位置(经度纬度);确定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度(高程)。
5、地理坐标系: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系。
包括:天文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
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
地心经纬度:以地球椭球体质量中心为基点。
大地测量学中,以天文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988bf8f5acfa1c7ab00ccb2.png)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导论一.地图的定义与基本特征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多样性数学法则的结构——〔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图形的形状变化和尺寸变化〕符号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的图形借助地图符号,地图是符号的模型〕二、地图的功能与分类1.地图的功能:〔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分为直接〔从图中直接反映〕和间接信息〔分析〕组成,〔2〕.地图的传递功能将制图者和用图者联系起来,统一在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3〕.地图的模拟功能所需表示的对象,在众多特征中抽取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进行实物的模拟〔4〕.地图的认知功能用图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图形进行联想和推演和各种分析2.地图的类型(1)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2)按区域划分〔了解〕A.星球图、地球图B.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C.国家图、行政区图D.局部区域图(3)按照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不偏重哪一个要素,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专题地图〔各自学科体系进行层次细分,构成地图的主要内容〕〔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5〕按其他指标分类按用途按语言种类按历史年代按出版和使用方式三、地图学1.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了解〕3.地图学的相关学科第二章 地图的数学基础一、地球体与大地坐标系1.大地坐标系:大地坐标系是指描述地球外表空间位置的数学参照系。
2.大地水准面: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3.参考椭球:与某个区域的大地水准面最正确拟合的地球椭球4.坐标系分类:天文坐标系、大地坐标系5.我国的大地坐标系4.我国的高程系统:1956黄海高程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二、地图投影 1.地图投影的概念: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不可展的地球曲面运用特定的数学方法展示到平面上,最终在地外表点与地图平面点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书482.地图投影变形:〔类型〕书51(1)长度〔距离〕变形:〔2〕面积变形:〔3〕角度〔形状〕变形 3.地图投影的分类〔一〕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 〔1〕几何投影:源于透视几何原理,以几何特征为依据,将地球面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或可以展成平面的圆柱面和圆锥面等几何面上从而有〔1〕方位投影〔2〕圆柱投影〔3〕圆锥投影〔2〕非几何投影:通过数学解析方法,不借助辅助投影面,根据制图的特定要求选择合适的投影条件,求出投影公式,来确定平面与球面之间点与点的函数关系〔1〕伪方位投影〔2〕伪圆柱投影〔3〕伪圆锥投影〔4〕多圆锥投影〔二〕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类 〔1〕等角投影〔球面上小范围的地物轮廓投影后,仍保持形状不变,角度想等〕 〔2〕等积投影〔面积相同〕〔3〕任意投影〔长度,面积,角度变形同时存在〕4.地图投影的选择〔64〕〔一〕投影选择的依据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2.比例尺内容〔二〕世界地图投影方式的选择1.多圆锥投影投影三、地图的比例尺与分幅计算1.主比例尺:对地球半径缩小的比率2.复式比例尺:每一条纬线(或经线)单独设计一个直线比例尺,将各直线比例尺组合起来就成为复式比例尺。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e174d6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4d.png)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1.地图的基本特征:⑴地理信息的载体⑵数学法则的结构(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⑶有目的的图形概括(经过科学的概括)⑷符号系统的运用(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2.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3.地图的功能:⑴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⑵地图的传递功能⑶地图的模拟功能——对实体的一种抽象与概括,抽取内在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概括成图。
⑷地图的认知功能:①形成整体全局的概念;②获得制图对象定性与定量特征;③建立制图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④建立制图对象正确的空间图像5.与地图学相联系的学科:测量学、地理学、数学、信息论、系统论、神经网络、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心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等。
6.地图学定义: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7.地图的成图方法8.希腊——托勒密——《地理学指南》《禹迹图》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计里画方”地图。
T—O地图——倒退“寰宇图”裴秀——制图六体——一曰分率,二曰准望,三曰道里,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9.地球空间信息学:是利用各种现代化方法来采集、测量、分析、存储、显示、传播和应用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的一门综合和集成的信息科学和产业实体,是测量学、地图学、遥感学、计算机图形学、卫星定位技术、专家系统与现代通信技术等的有机结合。
10.水准面和重力方向线垂直的,形成了无数个曲面,每一个曲面上重力位相等,我们把重力位相等的面称为重力等位面,即通常所说的水准面。
(当海洋静止时)11.大地水准面:静止海平面没有棱角、没有褶皱,以这个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了一个封闭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一级逼近)12.旋转椭球体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旋转椭球体或称地球椭球体。
地图学要点总结
![地图学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f571b5ae45c3b3567ec8b4c.png)
地图学要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地图的基本特征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1.地理信息的载体;2,数学法则的结构;3.有目的的图形概括;4.符号系统的运用2.测制地图的方法1)实测成图法:野外地形测图,摄影测量成图2)编绘成图法:常规编图,遥感编图,数字制图3.地图的构成和作用构成地图的基本内容,叫做地图要素l)数学要素,指构成地图的数学基础对军事和经济建设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2)地理要素,是指地图上表示的具有地理位置、分布特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又可分为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3)整饰要素,主要指便于读图和用图的某些内容4.地图的分类及相关概念1)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小比例尺地图。
2)按区域范围划分:1.星球图,地球图2.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3.国家图,下属行政区地图4.局部区域图3)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平面地图,立体地图5)按其他指标分类:1))按用途:国民经济与管理地图,教育与科学技术地图,文化地图2))按语言种类:汉字地图,外文地图,各少数民族文字地图,盲文地图3))按历史年代:古地图,历史地图,近代地图,现代地图4))按出版和使用方式:桌图,挂图,折叠图,地图集5.地图的功能当前地图的功能可以反映在:作为地图信息的载体,参与地图信息的传递,模拟客观实际和对时空的认知等方面。
第二章地图数学基础1.地图投影的分类、选择与判别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分类:1))几何投影:1.方位投影:以平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球体与平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而构成的一种投影2.圆柱投影:以圆柱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球体与圆柱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再将圆柱面展成平面而构成的一种投影3.圆锥投影:以圆锥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球体与圆锥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再将圆锥面展成平面而构成的一种投影2))非几何投影:1.伪方位投影:在正轴情况下,伪方位投影的纬线仍投影为同心圆,除中央经线投影成直线外,其余经线均投影呈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且交于纬线的共同圆心2.伪圆柱投影:在正轴圆柱投影基础上,规定纬线仍为平行直线,除中央经线投影成直线外,其余经线均投影呈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3.伪圆锥投影:在圆锥投影基础上,规定纬线仍为同心圆弧,除中央经线仍为直线外,其余经线则投影呈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4.多圆锥投影:纬线为同轴圆弧,其圆心位于中央经线上,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余经线则投影呈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2)按投影变形性质的分类:1.等角投影:投影面上两条方向线所夹角度与球面上对应的两条方向线所夹角度相等,等角投影球面上小范围内的地物轮廓经投影之后,仍保持形状不变,等角投影的面积变形很大,由于保持角度不变,因此适用于交通图,洋流图,风向图等2.等积投影:球面上的面状地物轮廓经投影之后,仍保持面积不变,等积投影的角度变形大,利于面积对比,适用于对面积精度要求较高的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3.任意投影:多用于对面积精度和角度精度没有什么特殊要求的一般参考图和中小学教学用图2.高斯-克吕格投影假想有一个椭圆柱与地球椭球体上某一经线相切,其椭圆柱的中心轴与赤道平面重合,将地球椭球体面有条件的投影到椭圆柱面上,条件包括:1.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2.具有等角投影的性质3.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第三章地图概括1.地图概括的性质、分类地图概括贯穿于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外业测图,内业编图的制图对象和制图资料的选择,地图内容的取舍,专题要素的分类,分级,表示方法的选择,地图符号设计的全过程;地图概括的实质,是在制图过程中对地图数据和图解形式经过科学化处理,使其能表现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的,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特点。
(完整版)地图学基础知识
![(完整版)地图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69dabb219e8b8f67c1cb971.png)
地图学:第一章:现代地图学概论地图定义: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并使用特定的符号系统把空间事物抽象地表示在平面或者球面上,并且其还具有传输事物信息的一种图形地图的基本特性:1、严密的数学法则2、科学的地图概括3、特定的符号系统地图的组成要素:1、数学要素确定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骨架”作用,大地控制点、比例尺、经纬网2、地理要素地图根据制图要求表达的内容(内容要素),自然要素:水系、地形、土质植被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用图形表示,“图形要素”3、辅助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文字说明等4、现代地图还包括技术设备和技术操作地图的功能1、信息载负功能2、信息传输功能3、客观模拟功能4、认知与感受功能现代地图分类(一)按地图功能和内容分类按地图功能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特种地图按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主要方法)普通地图:同等详细程度全面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可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二)按地图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地图(>=1:10 万),地市规划中比例尺地图(大于1:100 万,小于1:10 万),国家或省级规划小比例地图(1:100 万以及更小比例尺),教育普及第二章:制图框架与成图方法一、地图成图方法:实测成图法、编绘成图法地理空间信息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以及属性特征大地水准面: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假设此面穿过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大地水准面高低起伏,地球内部物质密度不均,起伏不定的重力等位面,又称地球物理表面平均海水面为椭球体面,地球数学表面地理坐标系:空间参照系是测量空间点坐标位置的一种度量衡制地球表面点坐标的确定包括两方面内容:1、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面上的投影位置,采用地理坐标系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采用高程系天文经纬度:天文经度:首子午面与过观测点的子午面所夹的二面角,天文纬度: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地经纬度:大地经度L:过参考椭球面上某一点的大地子午面与首子午面之间的二面角大地纬度B:大地纬度是指过参考椭球面上某一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地心经纬度:地心经度等同于大地经度,地心纬度是指参考椭球体面上的任意一点和椭球体中心连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地图学中常用。
(完整版)地图学基础知识
![(完整版)地图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29ba1db3c1ec5da51e2701a.png)
地图学:第一章:现代地图学概论地图定义: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并使用特定的符号系统把空间事物抽象地表示在平面或者球面上,并且其还具有传输事物信息的一种图形地图的基本特性:1、严密的数学法则2、科学的地图概括3、特定的符号系统地图的组成要素:1、数学要素确定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骨架”作用,大地控制点、比例尺、经纬网2、地理要素地图根据制图要求表达的内容(内容要素),自然要素:水系、地形、土质植被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用图形表示,“图形要素”3、辅助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文字说明等4、现代地图还包括技术设备和技术操作地图的功能1、信息载负功能2、信息传输功能3、客观模拟功能4、认知与感受功能现代地图分类(一)按地图功能和内容分类按地图功能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特种地图按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主要方法)普通地图:同等详细程度全面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可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二)按地图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地图(>=1:10万),地市规划中比例尺地图(大于1:100万,小于1:10万),国家或省级规划小比例地图(1:100万以及更小比例尺),教育普及第二章:制图框架与成图方法一、地图成图方法:实测成图法、编绘成图法地理空间信息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以及属性特征大地水准面: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假设此面穿过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大地水准面高低起伏,地球内部物质密度不均,起伏不定的重力等位面,又称地球物理表面平均海水面为椭球体面,地球数学表面地理坐标系:空间参照系是测量空间点坐标位置的一种度量衡制地球表面点坐标的确定包括两方面内容:1、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面上的投影位置,采用地理坐标系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采用高程系天文经纬度:天文经度:首子午面与过观测点的子午面所夹的二面角,天文纬度: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地经纬度:大地经度L:过参考椭球面上某一点的大地子午面与首子午面之间的二面角大地纬度B:大地纬度是指过参考椭球面上某一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地心经纬度:地心经度等同于大地经度,地心纬度是指参考椭球体面上的任意一点和椭球体中心连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地图学中常用。
地图学重点
![地图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a2fed432b160b4e767fcf7a.png)
地图学重点一、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输、模拟和认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二、地图的基本特性A.特殊的数学法则。
地图投影方法、比例尺和控制定向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它是地图制图的基础。
保证地图具有足够的数学精度,具有可量测性和可比性。
B.特定的符号系统。
在地图上就是通过对事物和现象进行分门别类,采用符号系统(地图语言)来解决的。
符号、色彩、文字C.特异的地图概括。
解决繁多的事物现象和有限的图面这一对矛盾而采用的手段,需要科学的综合选取和舍弃概括,反映地表重要的、基本的、本质的事物,舍弃次要的、个别的、非本质性的事物,表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
经过地图概括,使地图的内容和载负量达到统一,具有清晰性和一览性。
D.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
三、地图的分类(1)按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2)按地图比例尺分类 :大比例尺地图:大于等于1:10万比例尺的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小于1:10万而大于1:100万比例尺的地图;小比例尺地图:小于等于1:100万比例尺地图。
(3)按制图区分类 :按自然区:如全球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按行政区划:国家图、省(自治区、直辖市)图、县(市)图、乡图等;按宇宙空间:地球图、月球图、火星图。
(4)按用途分类 :通用图(供一般读者使用的参考图,如世界挂图、中国挂图)、专用图(供某专业或行业专门使用,如航空图、航海图、旅游图、规划图、交通图等)。
(5)按承载介质分类 :如纸质图、磁介质图(光盘、磁盘) 、纺织物图、化纤物图、聚酯薄膜图、屏幕图、化纤模型图、石膏模型图、萤光图。
(6)按其他标准分类:-- 按使用方式分:桌面用图、挂图、易携图、广告牌图、车载电子图、手持GPS图。
-- 按制作方式分:常规地图、数字地图。
-- 按动静变化分:静态地图、动态地图(天气预报地图)。
地图基础必学知识点
![地图基础必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8b640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1.png)
地图基础必学知识点1. 经纬度系统:地球可以用经纬度系数来表示位置。
经度是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东西方位置,以子午线(经线)为基准;纬度是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南北位置,以赤道为基准。
2. 地球的形状:地球不是一个完全的球体,而是略微扁平的椭球体。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速度较快,使得地球的赤道半径稍微大于极半径。
3. 地图投影:地球的表面是一个三维的曲面,而地图是平面的。
将地球的曲面投射到平面上的过程称为地图投影。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有墨卡托投影、兰勃托投影、极射方位投影等。
4. 地图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
比例尺可以表示为一比一万、一比五百等。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的细节越多。
5. 地理坐标系统:地图上的坐标系统可以用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常见的地理坐标系统有国家网格坐标系统、地心坐标系统等。
6. 地图符号:地图上使用的符号可以表示不同的地理特征。
常见的地图符号有点符号、线符号、面符号等。
7. 地图要素:地图上展示的各种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城市等,称为地图要素。
地图要素可以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8. 地图投影误差:因为地球的曲面无法完全展开在平面上,所以地图投影会导致一定的误差。
这些误差可以体现为距离变形、角度变形等。
9. 地图方向: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方向为参照。
北方向是地球纵向的方向,东方向是指正北方向的右侧,西方向是指正北方向的左侧。
10. 地图制图:地图制图是将地理信息转换为地图的过程。
地图制图通常包括地理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地图设计和地图输出等环节。
这些是地图基础必学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和使用地图十分重要。
地图学知识点
![地图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6d1acde4028915f814dc202.png)
1.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1.分类2.简化3.夸张4.符号化2.色光的混合是加色法混合(T)3.实地上河流的密度越大,其选取标准定的越低(T)4.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包括1.形状2.尺寸3.方向4.颜色5.网纹5.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6.社会人文要素: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7.地图符号按描述地图要素的空间分布三类: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8.普通地图的基本内容包:地理要素、数学基础、整饰要素9.用比率符号表示数量时是根据符号的面积比来计算的10.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的类型是:6°分带比例尺:1:50万11.我国编制世界第地图常用的地图投影是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12.编制两极的地图,一般使用的地图投影是正轴方位投影13.我国的大地控制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控制点遍及全国各地14.地图成图主要两类:实测成图、编绘成图15.几何投影分为:方位投影、圆锥投影、圆柱投影16.水准面有无数个,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17.方位投影的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18.用线状符号表示人口:等密度线表示地形等面积地理数据:等高线19.正轴圆柱投影适合的制图区域是:赤道附近20.正轴圆锥投影适合的制图区域是:中纬度地区21.2质底法和范围法的区别是什么质底法和范围法的区别是什么?这两种方法都是在图斑范围内用颜色、网纹、符号等手段显示其质量特征。
它们的差别是:质底法表示的是布满全区的面状分布现象,分类以布满全区的现象为对象,图面不可能有空白,图斑也不可能有交叉和重叠;范围法表示的是各自独立的间断成片现象,无这些现象的地方出现空白,现象有重叠分布的,图斑也就会产生重叠和交叉。
为使各种比例尺不混淆,分别采用不同的字符作为各种比例尺的代码。
1:50万用B,1:25万用C,1:10万用D,1:5万用E,1:2.5万用F,1:1万用G,1:5000用H。
地图知识点总结大全
![地图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e72a06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19.png)
地图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地图的基本概念1. 地图的定义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信息用图形符号表达在平面上的图像,是地球表面的缩影。
2. 地图的作用地图是地理科学的工具,可以用来研究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以及方便人们生产和生活。
3. 地图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地图可以分为政治地图、物理地图、专题地图、分行政地图等。
二、地图的制作原理1. 地图的投影地图投影是将地球的球面表面投影到平面上,是地图制图的基础。
2. 地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表示地图范围和实地范围比例关系的尺标。
三、地图的常用符号和图例1. 地图的符号地图符号是地图上用来代表各种地图要素的图形、数字和字母等标志。
2. 地图的图例地图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解释地图符号含义的说明,是图形符号与地理实物之间对照的说明。
四、常用的地图投影方式1. 等角投影2. 等距投影3. 等面投影4. 万圆柱投影5. 斜方位投影五、地图的分类1. 按照目的和内容划分包括物质要素地图、专题地图、分行政地图、地势地貌地图、海图等。
2. 按照投影方法划分多辐射投影、圆锥投影、柱状等角投影等。
3. 按照使用领域划分分为地图地图、军事地图、交通地图、旅游地图等。
六、地图测绘技术1. 地图测量原理2. 自然地物的测量方法七、地图的使用1. 地图的浏览2. 地图的比较3. 地图的解释4. 地图的分析八、常见的地图产品1. 五颜六色的卫星地图2. 岳麓山脉状的地势地形图3. 酷似百科全书的综合地图4. 火炉般热辣的气候地图5. 万家灯火的国情地图6. 波澜壮阔的地震地质图以上就是地图知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分类,地图是人类认识地球、研究地理、指导生产的重要工具,掌握地图知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善生活。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地图有关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图有关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1aca9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9.png)
地图有关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图的种类1.按制图尺度来分类地图根据制图尺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大比例地图、中等比例地图和小比例地图。
大比例地图:大比例地图是指制图尺度较大,例如1:10 000、1:25 000及1:50 000以上,较为详细。
中等比例地图:中等比例地图是指制图尺度一般,例如1:100 000、1:250 000及1:500 000,地图信息丰富度适中。
小比例地图:小比例地图是指制图尺度较小,例如1:1 000 000、1:5 000 000及1:10 000 000以上,地图信息较为简略。
2.按地图用途来分类地图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专题地图、地形图、地理图、国土图等。
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指针对某一主题或某一问题而制作的地图,例如气候专题图、人口分布专题图、经济活动专题图等。
地形图:地形图是用来表现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地图,其中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地形要素。
地理图:地理图是用来表现地理现象的地图,包括气候、植被、土壤等地理要素。
国土图:国土图是用来描述国家行政区划、资源配置、交通布局等国土要素的地图,一般用于国土规划和管理。
3.按地图形式来分类地图根据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物质地图、虚拟地图、电子地图等。
物质地图:物质地图是以纸质或其他材料为载体的地图,一般需要通过印刷等工艺制作。
虚拟地图:虚拟地图是指通过计算机软件等技术制作的地图,可以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显示,便于查阅和传播。
电子地图:电子地图是指以电子设备为载体的地图,通常以数字格式存储在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中,如GPS导航地图。
二、地图的制图方法1.地图测量地图制作的第一步是进行地图测量,通过测量能够确定地表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地图测量包括地球测量和制图测量两种。
地球测量是指测算地球表面各点的地理位置、坡度、高程、方位、形状等地球测量元素并编制记录这些元素的一般图册的测量。
制图测量是指测算地图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的地理位置、面积、长度、方位、高程等制图测量元素,并将这些要素准确地反映在制图上的测量。
地图学重点
![地图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9af48db844769eae109ed51.png)
第一章引论1、地图的概念地图: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输、模拟和认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地图是对现实世界数字化、符号化、抽象化的表达。
3、地图的基本特征(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投影、比例尺、坐标系统(控制定向)、控制点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可量测性和可比性(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制图综合)分类、简化、夸张、符号化反映地表重要的、基本的、本质性的事物,舍去次要的、个别的、非本质性的事物。
清晰性和一览性(3)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图形、文字注记、颜色、数字直观性和易读性(4)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地图是传输信息的通道和载体,地理信息是空间信息,地图上渗透着制图者的图形思维能力4、地图按地图内容分类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可分为地形图和普通地理图。
专题地图分为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人文地图)、环境地图。
5、地图按地图比例尺分类可分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于、等于1:10万的地图;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于1:100万,小于1:10万的地图;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等于、小于1:100万的地图。
6、地图的构成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图边要素、补充说明。
7、地图的功能:认知功能、模拟功能、传输功能、信息载负、信息感受。
8、地图的用途:日常生活、文化教育、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军事、政治方面。
9、试分析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地图学的概念是:它研究用地图图形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析,相互联系及其动态变化,具有区域性学科和技术性学科的两重性。
10、地图学的研究内容:地图理论、地图制作与地图应用的技术和方法。
11、地图学由理论地图学、技术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大分支学科构成。
理论地图学主要包括地图概论、地图投影、地图概括、地图符号系统、地图新理论。
地图学复习重点
![地图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d056d83968011ca20091ce.png)
第一章:导论1、地图: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3、地图的基本特征:数学法则、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4、测制地图的方法:实测成图、编绘成图5、地图的构成和作用:构成要素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作用:1.经济建设2.科学研究3.国防建设4.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日常生活6、地图的分类及相关概念:1.按地图的图型分类:有普通地图、专题地图2.按比例尺分类大、中、小比例尺地图3.按区域分类包括多个层次:——星球图、地球图;——世界图、大洲图、大洋图、半球图;——国家图以及下属的行政区区域地图;——局部区域图:海洋图、海湾图、流域图。
4.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实地图、虚地图5.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分类:静态地图、动态地图6.按地图维数分类:平面图形、立体图形7.按其他指标分类:按用途按语言种类、按出版使用方式、按感受方式、按历史年代7、地图的功能: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第二章:地形图及其应用1.地形图的特点和内容:内容:水文、地形、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和境界线。
特点:(1)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
(2)采用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3)统一的制图规范和图式。
2.地形图的分类:大中小比例尺地形图3.分带和地图投影分带:为了控制变形,采用分带投影的办法,规定1:2.5万——1:50万地形图采用经差6°分带;1:1万及更大的比例尺地形图采用3°分带。
地图投影:我国大、中比例尺的地形图采用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即高斯——克吕格投影。
小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采用等角圆锥投影。
4.平面坐标系的建立方法直角坐标网1.坐标系的建立和起算直角坐标网是以每一投影带的中央经线为纵轴(X轴),赤道作为横轴(Y轴),纵坐标以赤道为0起算,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导论一.地图的定义与基本特征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多样性数学法则的结构——(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图形的形状变化和尺寸变化)符号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的图形借助地图符号,地图是符号的模型)二、地图的功能与分类1.地图的功能:(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分为直接(从图中直接反映)和间接信息(分析)组成,(2).地图的传递功能将制图者和用图者联系起来,统一在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3).地图的模拟功能所需表示的对象,在众多特征中抽取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进行实物的模拟(4).地图的认知功能用图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图形进行联想和推演和各种分析2.地图的类型(1)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2)按区域划分(了解)A.星球图、地球图B.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C.国家图、行政区图D.局部区域图(3)按照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不偏重哪一个要素,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专题地图(各自学科体系进行层次细分,构成地图的主要内容)(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5)按其他指标分类按用途按语言种类按历史年代按出版和使用方式三、地图学1.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了解)3.地图学的相关学科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一、地球体与大地坐标系1.大地坐标系:大地坐标系是指描述地球表面空间位置的数学参照系。
2.大地水准面: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3.参考椭球:与某个区域的大地水准面最佳拟合的地球椭球4.坐标系分类:天文坐标系、大地坐标系5.我国的大地坐标系4.我国的高程系统:1956黄海高程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二、地图投影1.地图投影的概念: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不可展的地球曲面运用特定的数学方法展示到平面上,最终在地表面点与地图平面点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书482.地图投影变形:(类型)书51(1)长度(距离)变形:(2)面积变形:(3)角度(形状)变形3.地图投影的分类(一)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1)几何投影:源于透视几何原理,以几何特征为依据,将地球面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或可以展成平面的圆柱面和圆锥面等几何面上从而有(1)方位投影(2)圆柱投影(3)圆锥投影(2)非几何投影:通过数学解析方法,不借助辅助投影面,根据制图的特定要求选择合适的投影条件,求出投影公式,来确定平面与球面之间点与点的函数关系(1)伪方位投影(2)伪圆柱投影(3)伪圆锥投影(4)多圆锥投影(二)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类(1)等角投影(球面上小范围的地物轮廓投影后,仍保持形状不变,角度想等)(2)等积投影(面积相同)(3)任意投影(长度,面积,角度变形同时存在)4.地图投影的选择(64)(一)投影选择的依据1.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2.比例尺3.地图的内容4.出版方式(二)世界地图投影方式的选择1.多圆锥投影2.圆柱投影三、地图的比例尺与分幅计算1.主比例尺:对地球半径缩小的比率2.复式比例尺:每一条纬线(或经线)单独设计一个直线比例尺,将各直线比例尺组合起来就成为复式比例尺。
3.分幅及其计算:(1)分幅的方法:矩形分幅与经纬线分幅(2)分幅的具体过程与计算分幅:编号:1:100万图的编号列号:从经线1800算起,自西半球向东半球每60为一列,全球3600,共分60列,依次用阿拉伯数字1、2、3、4、5……60表示。
我国位于东半球,因此其列号总是大于30。
行号:从赤道算起,向两极每40为一行,用大写字母A、B、C……V表示,南北半球各分22行。
1:100 图幅编号是如我国首都北京所在的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为J50;纬度60-760为双幅, 如某图号为P3、4;纬度 76-880为四幅,如某图号为T25、26、27、28;1:50万--1:5000地形图的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编号为基础,采用行列编号法将1:100万地形图按所含各比例尺地形图的经差和纬差划分成若干行和列,横行从上到下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纵列从左到右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均采用三位数表示(不足三位时前面补0)取行号在前,列号在后的排列形式标记,加在1:100万图幅的图号之后。
为了使各种比例尺不至混淆,分别采用不同的字符作为比例尺的代码比例尺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000代码BC D EFGH具体计算:第三章地图概括一、地图概括概述1.概括的含义:采用分类选取、简化、夸张、符号化等科学手段,提取空间数据中的主要的、本质的数据。
2.影响因素:地图的用途与主题、比例尺、地理区域特征、数据质量和图解限制。
3.目的:详细性与清晰性的对立统一、几何精确性与地理适应性的对立统一4.基本原则:表示主要的、舍弃次要的-----相对的5.基本步骤:(1)分类-----减少性质和数量差异(2)化简——显示空间信息的重要特征,删弃次要的细部(3)夸张——提高或强调符号的重要特征(4)符号化——视觉化二、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1.选取:(1)资格法:数量指标——按选取最小尺寸选取质量指标——按数据的等级高低进行选取(2)定额法:按新编地图上单位面积选取对象的个数或密度确定(3)资格与定额联合2.简化:显示空间数据的重要特征,删除不重要的细部。
(质量特征、数量特征、图形特征与内部结构)3.夸张:突出重要的信息,减少冗余的信息。
主要包括:不依比例尺的放大和移位4.分类:层次分类、数量分级、等级归并5.符号化三、数量分析(要考计算)1.图解计算法:(1)居民地面积载负量的构成:居民地符号的面积、居民地名称注记的面积(2)一般计算公式S = n*(r+p)n:每cm2居民点的个数r:居民点符号面积p:居民地名称注记的面积p = 3.5d2(3)已知实地密度q(个/100km2)的计算公式S = n*(r+p)n = k*qK = (M/106)2(4)按居民地等级分级计算面积载负量∑Si = S1+ S2+ …+ SnSi = ni*(ri+qi)(5)求出每一级居民地的个数:ni = Si /(ri+qi)2.开方根规律法:(1)基本公式:新编地图与原始地图的比例尺之比的开方根即为两种比例尺选择地物的数量之比。
即:NB = NA •B AM MNB 新编图地物数量NA 原始图地物数量MB 新编图比例尺分母MA 原始图比例尺分母(2)公式特点:直观显示了地图概括从重要到一般的选取标准公式是线性方程,比例尺固定,地物选取比例一致缺憾:没有考地理差异,特别是密度变化公式的x 确定不很严格,协调了上述缺憾(3)应用范围:对解决系列比例尺地图和相同比例尺但用途不同的地图的制图物体选取数量问题 对于解决独立地物、小湖泊群、群岛、密集河网、独立房屋符号群的选取面状地物(居民地、湖泊、岛屿)等的轮廓图形等形状化简线状地物(河流、等高线)等的轮廓图形等形状化简3.等比数列法第四章 地图符号一、地图符号概述1.符号的含义:一种事物的对象、属性与过程,用它来表示抽象的概念。
2、地图符号的特点:有表示成分和被表示成分有一定的约定性地图记号可等价变换地图符号构成地图3.地图符号的分类:(1)根据空间分布特征分: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体积符号(2)据视觉:形象符号、抽象符号(3)按视点位置 :侧视符号、正形符号(4)据按比例关系 :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4.地图符号的定位:面状符号:其轮廓本身的中心线代表物体的真实位置线状符号:以定位线表示实地物体的真实位置点状符号:以定位点代表相应物体的真实位置5.符号设计的基本原则:图案化、精确性、逻辑性、对比性、统一性、色彩的象征性、符号尺寸应适应人的视力、印刷的能力6.构成符号的视觉变量:形状、尺寸、方向、颜色、网纹二、色彩1.物体的颜色:由它选择性地反射与吸收不同波长的色光所决定的2.色彩的三要素:色相:色彩之间的区别特征亮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彩度:反射光或透射光最接近光谱色的程度3.色彩的混合:(1)加色法混合:系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光的混合,构成新的色光的方法。
1)色光三原色(基色)红光—700nm 绿光—546.1nm 蓝光—435.8nm2)加色法混合的原理a、色光相加,两种色光组成另一种色光。
红光+绿光=黄光,红光+兰光=品红光绿光+兰光=青光,红光+绿光+兰光=白光b、混合色光的亮度等于被混合色光亮度之和,相混合色光越多,则亮度越大。
3)间色、互补色A.间色光三原色光等量混合得三种标准间色光:黄、品红、青光改变三原色比例可得到各种间色:红光3+绿光1=红橙光红光2+绿光1=橙黄光B.互补色光:如红光与青光,绿光与品红光,兰光与黄光。
任一原色光与其补色光相混合均成白光(2)减色法的混合(色料的混合)1)原理:从投射光中减去某些色光后,将剩余色光进行混合。
2)三原色、间色、互补色、复色a、三原色(三减原色)黄、品红、青品红=白光-绿光,黄=白光-兰光,青=白光-红光b、间色等量混合;品红+黄=橙,黄+青=绿,青+品红=紫不等量混合:品红2+黄1=红橙,黄2+青1=黄绿,青1+品红2=紫红c、互补色:如品红与绿、黄与紫、青与橙。
任一原色与其补色相混合均成黑色。
d.复色3)应用直接混合:将两种颜料均匀调配,成为新的混合色。
颜料、油墨简接混合:将两种以上的颜色重叠在一起4.颜色空间加色法:(1)混色的基本规律红+绿=黄,红+蓝=品红,绿+蓝=青,红+绿+蓝=白(2)颜色的表示任何颜色都用RGB三个变量来描述,每个变量用计算机中八位二进制数表示,共描述28=256种状态,取值范围为0-255,取值越大,颜色越亮。
若三个变量取值都为255,则为白色;若三个变量取值都为0,则为黑色。
RGB颜色空间总共可以表示256*256*256=16.7*106个颜色。
减色法:(1) 混色的基本规律黄⊥品红=橙,黄⊥青=绿,品红⊥青=紫,黄⊥品红⊥青=黑⊥:表示两种颜色油墨叠印。
(2) RGB与CMYK之间经常需要进行转换,转换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屏幕上看到的颜色是否与印刷结果一致,即所见是否是所得。
RGB与CMYK的换算:由于RGB与CMYK是互补色,因此,它们之间有一个简单的换算关系:当K= 0时,R=255-C ,G=255-M ,B=255-Y当K≠0时,R=255-(C+K) ,G=255-(M+K) ,B=255-(Y+K)5.结论:色彩的配合所遵循的客观规律是对比与协调规律,即对比中有协调,协调中有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