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实践美学原理的再思考——再答章辉先生
实践美学是这样“终结”的吗?
作者: 季芳[1] 周巧洪[2]
作者机构: [1]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2]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出版物刊名: 理论界
页码: 118-119页
主题词: 实践美学 “终结” 谬误 生命内核
摘要:实践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观为基础的美学体系,在其逻辑起点与框架内,实践发生论、本体论、认识论、存在论、辩证法、价值观、发展观相互关联、相互蕴涵,构成一个具备聚力与张力的生动体系。
章辉《实践美学:历史谱系与理论终结》一书,对实践美学原理层面的整体思想内核与有机运行并未全面把握。
仅从原理延伸于外的局部原则、技术层面的着手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已被阐明的问题,作出了不恰当的结论,非常值得商榷。
论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
作者: 章辉[1]
作者机构: [1]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
出版物刊名: 文学评论
页码: 150-158页
主题词: 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历史唯物论;中国;价值取向
摘要: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均按照西方传统本体论哲学形态结构美学体系,但实践美学把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直接当作美学命题,没有找到美学特有的问题域,后实践美学以当代西方的个体哲学为美学的哲学基础,极为便:利地阐释了审美活动的现代内涵,但后实践美学历史主义意识的缺乏使其理论不具普适性,其审美至上主义更有偏执性和虚幻性。
实践美学的历史唯物论和后实践美学的个体主义是其留给新世纪中国美学的有益资源。
美学争论中的哲学问题与学术规范——评“新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一)
美学争论中的哲学问题与学术规范——评“新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一)【内容摘要:90年代以来,美学基础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事是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批判,这种批判与争论对于推进美学理论的研究不无益处。
然而,在表面热闹的背后存在着极大的问题。
参与争论的一些学者缺乏对基本学术规范的尊重,一些概念使用上随意性相当大,对经典文本的解读上有断章取义、唯我所用之嫌。
本文对争论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问题,如人的生存方式、美学的逻辑起点、实践、劳动、异化、自由、超越、马克思关于自由王国“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的判断等,进行了深入翔实的分析,指出后实践美学对这些概念和范畴使用失当,理解有误,往往失之主观与片面,缺乏对哲学史的基本尊重。
本文以翔实的资料、严谨的逻辑,从哲学上深入分析了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命题。
】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批判与超越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学理论研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倾向。
这种争论,从提出和展开问题的角度说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使得人们对一些在80年代共同的理论倾向之下被掩盖的问题重新思考,在美学研究学科化同时也被边缘化的情况下重新引起人们对美学基本理论问题的关注,为美学基础理论的进一步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然而,这场讨论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讨论者对于一些哲学和美学的基本概念混淆不清。
许多时候,讨论双方缺乏讨论的平台。
看起来争论得很热闹、激烈,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参与讨论者在概念的使用上、在对一些哲学史和哲学基本理论的理解上常常是自说自话。
看起来是使用是的同样的概念,但实际上,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却完全不同。
一些看起来很新、很眩目的学说,听起来很前卫、很新潮,却往往经不起仔细推敲。
究其原因在于,讨论者对一些哲学和美学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哲学史的基本常识缺乏应有的尊重,在概念的使用上显得非常随意与主观。
这种状况在后实践美学中显得尤为突出。
下面我将简单地回顾一下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的批判、论争,然后,就他们的论争所涉及一些基本概念和问题作出一些分析,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广大同仁们批评。
关于新实践美学本体论问题的思考——读《新实践美学论》有感
索 ,而以 “ 追问存在”为标志的本体论研究的复
兴 ,就成 了当代 哲学 中的一种 时 尚。
二 、对 于新 实践 美学本体 论 问题 的界定
面 :一 是 “ 发展 派 ”实践美 学 ;二是 后实 践美学 。
而各派都有一些学者尝试按各 自的思路 ,建构比 较系统的美学理论。但是总的说来 ,焦点都是集 中于实践美学的走 向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 ,一直
具 有 实践 本 体 论 意 义 的 三种 实践 活 动 以及 各 自与 关及 艺 术 的 关 系 。 关 键 词 :新 实 践 美 学 ;本 体 论 意 义 ; 实践 ; 美及 艺 术
中图分类号 :G 2 6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9 2 2 1 )4~ 16 0 6 2 14 (0 0 0 0 0 — 2
一
践” 一个明确的定义 : 即实践是作为主体的人的、
感性的、能动的、对象 陛的、改变世界和创造世 界的、革命的、现实的、 批判的活动 ,实践是人
的生存 方式 和人 的生活 的本质形 式 ,实 践是人 类 思维 的根 源和 唯一 的检验 标 准 。I 中对于实 践 4 J 其 的这一界 定就包 含着本 体论 和认识论 的含义 。
我 们知道 ,所谓 的实践美 学是指 以马 克思 主 义 的实 践唯 物主 义和实 践观点 为哲 学基础 、以实 践作 为逻 辑起 点 的美 学 流派 。…实 践美 学在 中国
经历 了几十年 的发 展 ,现今 出现 了多元化 的新局
向现 、当代社会 的转 型过 程 中 ,生活世 界 的巨大 变化深 深地 引发 了哲 学家们 对存 在 问题 的重新 思
17 0
三 、具 有 实践本体 论意义 的 三种 实践 活动 以 及 各 自与 美及艺 术 的关 系
新时期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之二(两篇)——西方美学史:接着朱光潜讲——新时期西方美学研究的一个考
、 德国古典美学》 和黄克剑 的《 : 美 眺望 虚灵之真 是 当代的“ ” 三是 , 看 , 这种 “ 服 务于 中国的美学基 本理论建 史》 蒋孔 阳的< 看”
研 究还存在 巨大的可开拓 空间。本文就西方 美学研究 中的 美学对 象以及 美学思想与意识 形态的关联 等问题提 出了疑 问。 关 键 词 : 西方 美学 ; 审美意识 ; 审美风 尚 中圈分类号 : B 3— 9 8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0 3 3 (0 9 0 0 1 o 0 3— 6 7 2 0 )3- 13一 4
设 。中国人对西方 文化 的“ ” 同 于西 方 人对 自身 文 化 的 际 : 看 不 一种对德 国古典美学 的读解 》 前者从范畴史 的角度梳理西 ,
l4 1
甘肃社会科学
20 0 9年第 3期
方美学 , 后两者对德 国古典美学 的解读代表 了中国当代对于西 究 的学术取 向, 为中国西方美学研究 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方古典美学这一阶段 的理解 , 中许多观点深 具启发性 。古希 其 在我看来 , 书在 如下 几个 方 面值 得注 意。一是 书 写体 本
作 的时 间跨度也直到现代 的克罗齐 为止 。 查 中国国家 图书馆 、 京大 学 图书馆 、 北 复旦 大学 图书馆 等 论著共 l , 7本 大多是教材性读本 。这些论 著的特点 , 一是遵循
方 面史料欠全面 、 在史论 方面局 限于 意识形 态等 弊病 , 而且 写 资料库近 3 0年来 中国学 界的西 方美 学研究 现状 , 方美学 史 西
现代性:美学研究的一种价值追求
现代性:美学研究的一种价值追求
章辉
【期刊名称】《甘肃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审美现代性的核心内容是审美活动的自由性、理想性、批判性、超越性,
它产生于工业化以后,它与现代哲学同步,以审美理想反思批判着启蒙运动以来的现
代化进程.中国的审美现代性处于一种复杂的全球境遇和国内境遇之中,在全球化的
今天,美学的现代化不仅应该涵盖中西,而且应该融汇东西,使东方美学在现代性视野
下焕发新的生命是中国美学在新世纪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页数】4页(P93-96)
【作者】章辉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重庆,40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3-06
【相关文献】
1.“超现代性”的现代性--马克思的现代性追求 [J], 白刚;吴留戈
2.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接受理论——论西方现代接受理论的价值追求 [J], 刘月新
3.回归中的现代性追求--新时期小说神话原型的价值取向 [J], 王轻鸿
4.“五四”文学现代性下的“启蒙”追求——论废名文学“现代性”的真正“起点” [J], 武斌斌
5.现代性与中国的现代性追求 [J], 朱永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践美学:一段问题史
实践美学:一段问题史
章辉
【期刊名称】《人文杂志》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先回顾一下实践美学的问题史。
发生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以文艺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6卷本《美学问题讨论集》告终。
讨论中赞同蔡仪客观说和吕荧、高尔泰主观说的人相对较少,论争主要在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和李泽厚为代表的客观社会派之间进行,
【总页数】5页(P4-8)
【作者】章辉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
【相关文献】
1.从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看西方美学史的写作体例和问题意识 [J], 章辉
2.从叙述史转向问题史——论西方美学史教材的历史书写问题 [J], 李永新
3.西方音乐美学史与中国问题意识——"西方音乐美学史"教学随想 [J], 宋祥瑞
4.超越美学:一段论争史——兼评实践美学与超越美学论争的得与失 [J], 胡友峰
5.当代中国美学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实践论美学问题发展史 [J], 李西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实践美学对实践范畴的诠释及其理论意义
[1-克 思 , 格斯 . 1] B 恩 马克思 恩格 斯 全集 : 3卷【 北 京 : 民出 版社 , 第 q. 人
1 6 5 5 9 0: 2 .
量 和 现 实 关 系 :我 们 可 以 根 据 具 体 实 践 活 动 中 占 据 主 导 地 位 的要 素 来 判 断 其 类 型 。 与其 他 的实 践 定 义 相 比 .新 实践 美 学 与 它 们 理论 框 架 有 所 不 同 , 并 不构 成 根 本 性 的意 义 冲 突 : 相 对 于 新 实 践 但 而 美 学 所采 取 的理 论 形 态 和 建 构 方 式 ,划 分 了类 型 的 实践 概 念 更 适合 于 阐释 诸 如 实 践 的 多层 累性 、双 向 对 象化 过程 和
载 体 .话 语 实 践 的 发 生 和 展 开 必 须 依 赖 于 一 定 的 物 质 力
主 义 实 践 观 的基 础 上 .赋 予 了实 践 概 念 以 当代 的理 论 形 态
和 符 合 当下 研 究 范 式 的 内涵 , 以 预见 . 对 实 践 美 学 的发 可 它
展 将产 生 深 远 的 影 响 。
社 .9 5 6 8 17 :0.
新实践美学对实践范畴的诠释及其理论意义
黎 杨 全
( 中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 0 7 ) 华 3 0 9
最 近 , 反 对 实 践 美 学 而 知 名 的 章 辉 等 学 者 , 《 习 以 在 学 与 探 索 》 刊 发 了一 组 文章 , 马 克 思 主 义 “ 统 ” 释 者 的 上 以 正 阐
云 梦 学 刊
21 0 0焦
话 语 实 践 活 动 作 为 独 立 的 实 践 类 型 .主 要 发 生 于 交 往活 动领域 , 处 理人 与人 、 与社会 关 系的 实践类 型 , 是 人
为新实践美学而辩——与章辉《实践范畴与当代中国美学》对话
“ 伦不类 的实践论 ” 一锅 煮 的思 维模 式 ”11 , 不 “ [3 3 8
批 评 张玉能 对 于实 践概 念 的“ 造 ” 是 对 于历 史 改 ,
评, 一是 认 为 新 实践 美 学 “ 改 ” 篡 了实 践 的概 念 ,
来
瑞
为 新 实 践 美 学 而辩
第 1 期
论 的意义 , 他看 来这 是 不可 思议 的 。 在
一
面” 。然 而 , 要想 真 正 客 观 地 确证 它 们 的关 系 , 还
能 的新实 践 美 学 的实 践 观 的批 评 为 出发 点 , 足 立 于 张玉 能 与此 相关 的一 些论 述 , 章 辉 的批 判 给 对 予反驳 , 以进 一 步 澄 清新 实 践 美 学 的实 践观 的一
些 问题 。
文章 中 , 辉在 概 括 介 绍 了张玉 能对 于 实践 章
V16o 00 o N.21 . 1 2
为 新 实 践 美 学 而 辩
— —
与章辉《 实践范畴与 当代 中国美学》 对话
来 瑞
( 中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湖 北 华 武汉 407 ) 30 9
摘
要 : 践 概 念 在 中 国 当代 经 历 了 一个 发 展 的过 程 。李 泽 厚 和 刘 纲 纪 把 实 践 看作 是 物 质 生 产 活 动 , 孔 实 蒋
异 , 国当代 美 学理 论呈 现 出多 面 向甚 至相 互 冲 中 突 的话语状 态 。总体 看来 , 当代 美 学 学 者对 于 马
克思 主义 实践 范 畴 的理解 ,大 体有 两 条 线索 , 即 李 泽 厚 、 纲 纪和 邓 晓芒 等 人 的基 本 符合 历 史 唯 刘
蒋孔阳美学:一种通向未来的美学——兼评章辉博士的《蒋孔阳:实践美学的总结者与终结者》
作者: 朱立元[1,2];贾玮[3]
作者机构: [1]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433;[2]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3]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探索与争鸣
页码: 14-18页
主题词: 审美关系在先;超越主客二分;认识论美学;本质主义;现成论;生成论
摘要:章辉博士《蒋孔阳:实践美学的总结者与终结者》一文对蒋孔阳美学思想的批评,过于随意,因此有必要辨析、澄清对蒋先生美学思想的误解与歪曲。
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思想在超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突破认识论美学的理论框架和摆脱本质主义研究思路等方面已经开始迈出重要的步伐,为今日美学发展提供了可贵启示,是一种通向未来的美学。
新实践美学对实践范畴的诠释及其理论意义
话语实践活动作为独立的实践类型,主要发生于交往活动领域,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类型,它不包括那些发生在单个个体身上的独白话语,话语信息不能沟通理解的言说活动,不包含有意义信息的话语等等。
四、结语新实践美学扩大了实践概念的内涵,合乎逻辑地阐发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应有的精神性和交往性,对于奠定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础有重要意义。
与过去的坚持物质生产实践观的认识相比,新实践美学是把物质实践中内在包含的精神和交往因素单列出来作为独立的实践类型,把过去重视和挖掘得不够的内容加以深入阐发和剖析,使得“实践”这一概念获得了更为明确的内涵,强调了与美学研究关系更为密切的精神生产和话语因素;以往的物质生产实践观虽不否认物质实践中具有上述因素,但采取的论述方式是扩大“物质生产”概念的内涵以容纳上述因素。
实际上,新实践美学提出实践的三种类型,并不等于认为现实的实践活动具有某一类型的单纯性,相反,三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往往是以各种形式交织在一起的,物质生产实践必然是带有精神性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精神生产必须以物质生产及其成果为根源和载体,话语实践的发生和展开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力量和现实关系;我们可以根据具体实践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要素来判断其类型。
与其他的实践定义相比,新实践美学与它们理论框架有所不同,但并不构成根本性的意义冲突;而相对于新实践美学所采取的理论形态和建构方式,划分了类型的实践概念更适合于阐释诸如实践的多层累性、双向对象化过程和实践创造的自由等重要观点,概念内涵与理论观点有内在的自洽性。
这种自洽性不是通过无根据地篡改实践概念获得的,而是立足于从马克思主义原著中通过深入研究和挖掘获得的理论依据之上的。
对同一理论文本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阐发,正是解释学所谓历史留传物与当代视阈的融合,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被曲解了的形式正好是普遍的形式,并且在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是适于普遍应用的形式。
”[17]新实践美学对实践的理解不是随心所欲的扭曲和篡改,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赋予了实践概念以当代的理论形态和符合当下研究范式的内涵,可以预见,它对实践美学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审美即生活——评《生活美学与艺术经验》
审美即生活——评《生活美学与艺术经验》
章辉
【期刊名称】《中国图书评论》
【年(卷),期】2009(000)011
【摘要】@@ 美学原理需要不断地重新书写.美学原理的重写,一是基于新的时代对于前人思想的新知,二是基于新的时代提出的新的哲学观念,三是基于新时代的新的艺术体验,这三方面的综合不断地推动着美学基本问题域及其解决的新变.美学原理似乎仅传达美学的基础性知识,但我们翻看中外美学原理著作的目录,发现其问题域差异极大,这是很奇特的现象.
【总页数】5页(P124-128)
【作者】章辉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
【相关文献】
1.身体美学:审美复兴的可能向度——兼评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
2."生活美学"是这样可能的——评刘悦笛的《生活美学》
3.当下生活的"审美干预"——从重建美学与生活的关系出发
4.生活审美:站在中西文化的视点上r——读常勤毅教授《中西文化与影像视阈下的生活审美学》
5.日常生活如何审美化?——由鲍德里亚的"超美学"看"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学原理的问题意识与思想局限_评王朝闻主编的_美学概论_章辉
美学对接;第二阶段,在这一对接中发现各本土美学资源的特色;第三阶段,在多元文化的诸本土美学资源的比较中,达到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全球性美学。
从这一角度看20世纪以来中国美学的演化,我们会发现,中国美学在对本土资源的发掘以及将其在理论层面上与作为学科的西方美学理论的对接上,做得是不够的。
中国现代性以来,从萧公弼、吕澂、朱光潜等人开始,就形成着美学原理著作,但完全是西方美学原理型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原理,也还是西方型的。
虽然,在中国美学重建的过程中,运用中国经验一直是中国学人的一种努力。
朱光潜在整体运用西方美学的时候,也尽量使用中国的例子,只是这种努力成为了用以中证西(用中国的例子来证明西方的理论)的方式让中国化入世界。
宗白华一直在世界文化比较中突出中国特色,只是这一突出中国的工作还只限于呈现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上,未能打通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因而未能形成一种美学原理体系。
改革开放后,李泽厚通过对中国古代思想和中国古代美学的梳理,一直力图把中国资源引进美学原理的建构之中,只是他那种由马克思加康德的构架太强,阻碍了中国资源在理论层面的进入,因此他的《美学四讲》基本上还是西方式的体系,甚至没有达到他自己要求的“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标准。
叶朗提出了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的贯通,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的融合,然而,从其主编的《现代美学体系》来看,中国思想并未在其美学原理中从理论上立起来。
在全球化时代里,当中国重新思考中国整体性和世界整体的时候,把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结合起来,把结合着古代与现代的中国与具有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汇通起来,成为中国学术和中国美学的一种新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呼唤着一种全球化中的本土美学,这种本土美学不仅与古代中国相联,与100多年的中国现代性相联,更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整体相联。
在这三种关联中,不是要用哪一方和哪两方去证明另一方,而是在三方的合力中对三方的超越,在这种超越中达到一个新体系的产生。
“告别实践美学”的背后
“告别实践美学”的背后【内容提要】章辉机械地把实践论与存在论对立起来,贬低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维度,虚化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对美学研究的价值,错误地抛出“告别实践美学”的口号。
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依托于马克思哲学存在论维度的重新发现和发掘这一重要理论契机,尝试把实践论与存在论结合起来,既坚持实践论,继承了传统实践美学的合理成分,又引入存在论,走出了传统认识论主客二分理论框架,为实践美学,也为当代中国美学的突破找到了一个可行的方向。
关键词】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一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之争尚未平息之际,章辉博士抛出“告别实践美学”的口号,导致美学界再次掀起论争热潮。
章辉对实践美学的批判有一发展的过程。
在刊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2期上的《自然、实践与人》一文中章辉起先是为实践美学辩护的。
刘大新在《人、实践与自然》一文中提出:现实性的劳动往往造成对立的两个结果——一个是美,一个是丑,“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导致仅仅以“人的尺度”去改造和重建外部自然界,势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丑;美的规律体现于“物种”的尺度与人的“内在尺度”及其统一之中,劳动——特别是现实性的劳动并不能创造一切美或美的事物,须尊重自然及其规律的“先在性”。
[1]章辉撰文反驳,批评刘大新“站在机械唯物论的观点评析实践美学”,误读、歪曲实践美学,“把非实践美学的观点强加于实践美学,然后大加驳斥,有战风车的味道”[2]。
但在文末,章辉亦列出实践美学的一些“理论局限性”:“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定义太宽泛,用实践范畴直接推导出美及其一系列范畴,把审美现实化、物质化;未注意审美的纯精神性,个体性;审美的理性主义,未触及审美的超理性特征等等。
[3]随后,在其关于实践美学的系列文章中,章辉逐渐加大对实践美学的批判力度,2004年在《人文杂志》上发表《实践美学:一段问题史》一文,在《河北学刊》上发表《论实践美学的九个缺陷》一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在他 的一 些文 章 和著作 中对 我们 的观 点进行 了一些 随心 所欲 的点 评 , 对此 我 曾作过 一点 有 限 的 回应 , 并不 是要 驳倒 他 , 只是 想让 他更 多 地 了解一 下 我们 的真正 思 想 , 而 以便 形 成 真 正意 义 上 的对 话 。 实 , 其 我
对他 的一些基本命题和观点是同意的 ,生命” “ 也好 ,超越” “ 也好 , “ 从 审美活动” 出发来建立美学体系也 好 , 些在 我 们 自己的美 学 中都可 以找 到 。 不 同 意 的 只是 他认 为我 们 只谈 “ 践 ” 而没 有 涉 及 这些 要 这 我 实 , 素 。 只能 说 明他 没 有读 我 们 的 书 。 这 我们 本 来 应该 争 论 的是 , 如何 组合 这 些 要 素 更好 、 合逻 辑 、 更 更有 哲
V 1 6N . o. o 3 6
第3卷 第6 6 期
关于新实践美学原理的再思考
— —
再 答 章 辉 先 生
邓 晓 芒
( 武汉 大 学
[ 摘
要 ]章辉 先生指 责新 实践 美学对 美和 艺术的 问题进行 了“ 本质主 义” 处理 , 关的起 源等 同于关的本 的 把
20 0 9年 1 月 1
湖北 大学 学 报 ( 学社 会 科 学 版 ) 哲
J u a o b i n es y P i sp ya d S c l ce c ) or l f n Hu e U i ri ( h oo h n o i i e v t l aS n
N v2 0 o. 0 9 .
作 过大 的调 整 。 原 因 就我 本 人来 说 , 不是 因为 我认 为这 一 体 系不 需 要 进 一步 完 善 或修 订 , 主要 是 其 并 而 因为我们 这一 体 系作 为一个 全盘 考虑 审美 问题 的理 论平 台 , 直到不 久 以前 还 没有 遇 到过 真正 强有 力 的质
疑 和批 判 , 至 可 以说 , 们 的批 评 者 往 往并 没 有 认 真读 过 我 们 的 书 , 不具 备 批 评 我 们 的观 点 所必 要 甚 我 也
质, 并且其 关的 定义“ 象化 的情感” 对 亦并无新 意 , 没有 关注现代 生存 问题 , 此外还就 审美超越和现 象学的主客关 系问题对新 实践 美学提 出了质疑 。 实际上 , 章辉先 生所说 的“ 实践 美学” 后 的一些基 本概 念如 “ 生命 ” “ 、 超越 ” 以 ,
及 从 “ 美活 动 ” 审 出发 来 建 立 美 学 体 系 , “ 实践 美 学 ” 在 新 中其 实都 可 以找 到 , 问题 只在 于 如 何 组 合 这 些概 念 。 质 本
也 欢 迎 一 切 立 足 于扎 扎 实 实 的 学 问根 基 和 切 切 实 实的 审 美体 验 之 上 的批 评 和 质疑 。
[ 关键词 ] 实践 美学 ; 新 本质主 义;对象化的情感 ;审美超越 ; 象学 现 [ 中图分类 号 ] 8 — 6 [ 献标 志码 ] B 30 文 A [ 文章编 号 ]10 — 79 20 )6 0 0 — 5 0 1 4 9 ( 0 9 0 — 06 0
主义不等 于谬误 , 不等 于把起 源混同于本质 ; 对象化 的情 感” 一美的定义 的首创 性是无容 置疑 的 , 也 “ 这 它本身就 涉及 到 了关学与现代 生存状 况的关 系问题 ; 审 美超越 ” “ 并非章 辉先 生首次提 出, 章辉先生对他 引以为 自己的“ 生 命美学” “ 的 思想资 源” 的现 象学、 解释 学美学 、 生命 美学 、 存在 美学等等都 用割 断思想的历 史关联 的 办法 来看待 , 里面充斥着误解 。 以他 对新 实践 美学的每 一点批 评都是 不成立的。 所 当然 , 目前 的新 实践 美 学体 系仍 然是 一个极 其粗略的框 架, 此框 架上还 需要覆 盖上丰满 的血 肉, 在 还有 有待发展 和改进 的地方 。 除 了我们 自身的努 力外 , 这
的一 些基 本 知识 条 件 。 们 的批 评 更 多 的是 无 的 放矢 , 人 深感 在 一定 范 围 内普及 我们 的观 点 的必 要 , 他 使
因而 也没有 顾 得上 将 我们 的美 学 观点 向纵 深推 进 。 如 , 张“ 实践 美学 ” “ 例 主 后 和 生命 美 学 ” 的章辉 先 生 就
自从 我 和 易 中 天在 18 代 末创 立 新 实 践 美学 以来 ( 本 原 理 见我 们 的合作 论 著 《 出美 学 的迷 90年 基 走
惘》花山文艺出版社 18 年版 , , 99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 99年改名为《 黄与蓝 的交响》 再版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 07年修订 再 版 )我 们 的这一 美学 体 系 除 了个别 提法 有 所变 动 以外 , 理论 构架 上 2 , 在 0年来 基本 上没 有
兼与邓晓芒先生商榷》 发现其中的第三部分就大段地引证 了我在《 , 黄与蓝的交响》 第五章中的观点和表 述, 而且 基本 上是 准确 的 。 这说 明章辉 先 生这 次终 于 下 了大 决 心来 读 我们 的书 了 , 这是 令 人 欣喜 的 , 更 我
愿意 和 这样 有 针对 性 的批 评 文 章展 开 商 讨 。 而 , 引证 的这 些 文字 要 真 正理 解 和 吃 透 , 并不 见 得 那 然 所 则 么容 易 。 如 , 例 章辉 先生 在 引证 了我关 于艺术 在 生产 劳 动 中的起 源 的观 点后 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