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交流初探
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功能探析
关键词 : 非言语行为
课 堂教 学
功 能
课 堂 教 学 的 主 体 是 教 师 与 学 生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是 师 生 依 据信息交流得以实现 的, 课 堂 上 师 生 间 交 流 的形 式 有 两种 : 言 语 交 流 和 非 言 语 交 流 。言 语 行 为是 师生 教 学 活 动 信 息 交 流 的 主 要 方 式 ,人 们 对 其 非 常 熟 悉 。非 言语 行 为 主 要 包 括 面 部 表 情、 目光 注视 、 手势 、 动作 姿 态 、 人际距离 、 个人修饰 、 辅 助 语 言 等 。在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 它或者伴随师生言语行为 , 或 者 代 替 言 语行为 , 进行 信息交流和组织 教学 , 在课堂 教学 中 。 教 师可 以 结合言语教学 , 更 系 统 更 准 确 地 完 成 课 堂 教 学 信 息 的 传递 。同 时, 从 教师 课 堂 管 理 的角 度来 看 。 非 言语 行 为 可 以 有 效 地 调 整 课 堂教 学 中 出 现 的 学 生 注 意 力 不 集 中 、 课堂违纪等现象 。 并 且 通过学生非言语行为的信息反馈 , 适时 、 适 度 地 调 整 教 学 课 堂 信息传递的节奏 、 方式 , 信 息 量 大 小 等 。前 苏 联 著 名 教 育 家 马 卡连柯说过 : “ 教 育 技 巧 ,也 表 现 在 教 师 运 用 声 调 和控 制 面 部 表情上 ” 。 是 马 卡 连 柯 基 于 他 长 期 积 累 的 教学 实践 经 验 , 对 课 堂 上 教 师 非 言语 行 为 重要 性 的充 分 肯 定 教 学活 动 中的 主 要 非 言 语 行 为 人们的交 际活动主要 通过两条 渠道达成 : 言语 交 际 行 为 和非言语交际行为。 关 于 非 言语 行 为 的定 义 很 多 。 我认 为 比 较 可 取 的是 萨 莫 瓦 ( S a m o v a r ) 的定义 。萨莫瓦认为 , 非 言 语 交 际 指 的是 在 某 一 特定 的交 际 环 境 中 , 那 些 语 言 以外 的 , 在 交 际 双 方( 信 息发 出者 和 接 收 者 ) 看 来 含 有 信 息 的因 素 。这 些 因素 既 可 以用 人 为 的 方 式 生 成 ,又 可 以 产 生 于 交 际 发 生 的具 体 环 境
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
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任小文一、问题的提出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比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于1968年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从这一公式看,属于非言语的音调和面部表情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言语与非言语的协调统一的交流过程。
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既重视言语文流、又重视非言语交流。
但就目前我国学校的情况来看,人们强调教学中的言语交流远远胜过非言语交流。
许多教师对非言语的应用还处于“不自觉的阶段”。
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和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流的作用及运用作一初探。
二、非言语交流的作用非言语交流研究的范围包括一切非言语的基本现象。
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主要包括人体的形态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以及由辅助语言和类语言构成的副语言系统等。
许多研究表明,非言语交流在交际过程中起着巨大的辅助甚至独立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它往往能影响到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师生的感情交流、班级的纪律等等。
具体表现如下:1.引发兴奋,促使注意力集中指向特定内容。
非言语行为的表现形象直观,一般都具有鲜明的外显动作和表情。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外显的行为,加大对学生的视觉刺激,引发学生的注意,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指向言语所表述的内容。
例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使用教鞭,用一个非言语动作伴随一个言语表述,以指出重点。
有时,在我们讲述某个重要内容时,会有意识地运用语调、语速等的变化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形成一定的教学节奏。
从生理的角度看,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适时地进行非方语交流,可以使学生的视、听觉不断变化信息源,引发兴奋,从而保持一定的注意力。
同时也可以避免学生的视、听觉注意力由于长久集中在一个固定的信息源上而致疲劳。
2.补充、强化言语,促使信息量的扩大。
在通常的交际情境中,说话人的行为姿态、神情容貌,始终伴随着他的言语,与言语交际手段共同完成交际活动。
浅析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交流的使用
之, 则会妨碍 教学效果 。据有关人 士测 算 , 在课 堂教学 中语言表 达效果约 占4 %, 5 而非 语言表达效果 则 占5 %。因此 , 5 教师如果
意识 不到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意义 , 在课堂 上师生的交流就不能说
一
交流与非语言交 流的彼此游离 , 使非语 言交流丧 失了对语言交流 的辅助功能 , 影响 了学生对授课 内容的专注。如果讲课 时刻意地 加上一些动作 , 把讲课变成 了表演 , 不仅教师会感到很累 , 学生也
会觉得太做作 、 太夸张 。情绪动作的节奏 、 强弱 、 幅度要 和讲课 内
容相吻合 。假如 , 在需要轻松流畅地把某部分 内容连贯地讲述下 来时 , 中途却长 吁了一 口气 , 这个呼 吸动作过 强就造成一种负重
No . O 1
一 E UC T O T ME B A I N I
塾 宣
0e e e t b r
浅 析 课 堂教 学 中非语 言 交流 的使 用
徐 霞
摘要 : 对课堂教 学 中非语言 交流的 因素进行 了论述 , 为在课 堂上师生通过情感 、 态 、 认 神 目光 、 举止动作等非语 言信号所进行 的交 流有 助 于教 学效 果 的提 高 。 关 键 词 : 堂教 学 非语 言 交 流 教 学 效 果 课
飞扬 、 欣欣然 。
3 恰 当的 动 作 交 流
生交流呢?笔 者认 为应从以下 三方面着手 :
1 真挚 的 情 感 交 流
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 , 师生之 间不仅仅是知识 的传 递 , 同时还 伴有心灵 的接触 , 情感 的交 流。笔者教授 的语 文学科 , 教材 本身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
除了师生之间的言语交流,课堂中的非言语交流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非言语交流是指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方式传达信息、表达情感的行为。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流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1.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非言语交流起着示范和引导的作用。
作为教育者,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行为习惯、语言表达能力的典范。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通过良好的肢体语言和自然的面部表情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研究表明,教师面对面地与学生交流、表达愉快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而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显得消极冷漠、表情僵硬,那么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敷衍态度,从而会造成学习的厌倦和放弃。
2.教师的眼神交流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深远。
眼神交流是通过眼神的接触和交流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一种非言语交流方式。
教师可以适时地用眼神交流来引导学生注意力,示意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教师的期望,从而达到课堂管理的目的。
例如,当教师希望学生安静下来、专心听讲时,可以用一种坚定的目光示意学生。
同时,眼神交流还可以传递鼓励和支持的信息,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无论是通过直视、眼神交流还是眨眼、眼神交流,教师都能够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激起一种情感共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记忆。
3.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非言语交流也不容忽视。
学生的表情、肢体语言往往能够更直接地反映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态度,同时也给予教师更直观的反馈。
当学生面对新知识时,他们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会很直观地表达出对知识的喜爱或抵触。
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非言语交流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的非言语交流还可以传达他们对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的感受,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和运用原则 。 旨在通过提 高非语 言行为水平 ,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的 目的。
[ 关键 词】 课堂教学; : 非语言; 运用
中图分 类号  ̄ 2 文 献标 识码 : 文 章 编号 : N字 0 — 0 (0 0 — 6 — 3 G4 6 A CK 7 0 32 1 )2 0 9 0 0
o c e s gt ee ce c f ls r o t a h n yi c e s gt elv l f o v r a e a iu s f n r a i f in y o a so m c i gb r a i e n e b l h vo r . i n h i c e n n h e on b
在教 学 中 , 师熟 练 掌 握并 灵 活 运 用 非语 言教 学 手 教
是 团 结 人 的 链 条 ! 。如 果 教 师 面 孔 冷 漠 , 斥 不 断 , ” 呵 则 会 使 学 生 产 生 惧 怕 心 理 以 至 防 碍 师 生 的感 情 交 融 , 塞 学 生 的 思 考 , 而 使 学 生 的心 灵 和 学 习都 阻 从
的声 音 和 动作 都 可 以用 作 沟 通 手 段 ” _ 。 1 师 在课 教 堂上 的非 语言 行 为 与 语言 行 为是 一 个 有 机 的 整 体 。
教 育 心 理学 表 明 ,当 教 师在 课 堂 上 表 情 温 和 、 平 易 、 切 、 蔼 时 , 生 之 间 的角 色 差 异 给学 生 造 亲 和 师 成 的 心 理 压 力 就 会 减 少 , 至 消 失 , 造 出 和 谐 的 甚 营 教 学 氛 围 。“ 声 的笑 , 人 嘴角 上 的 一 朵 花儿 , 无 是 它
非语言交际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初探
一
、
非 语 言 交 际 的概 念
类 方 法 清 晰 、 洁 、 序 , ( ) 态 语 言 ( oy 简 有 即 1体 B d L nug) 包括 基本 姿 态 、 本 礼节 动 作 以及 人体 agae , 基 各部 分 的 动作 所 提 供 的交 际信 息 ; 2 ( )副 语 言 ( aaagae , 括 沉默 、 P l u g)包 r n 话语 转接 和各 种 非语 义 声 音 ;3 客 体语 言 ( b c Ln ae , 括 皮 肤 的 () O j t g g )包 e u a 修饰、 身体气 味 的掩饰 、 着 和化 妆 、 人 用 品交 际 衣 个
维普资讯
第 4卷
第 3期
西安欧亚 学院学报
J u n lo ’n E rsa Unv ri o r a fXi u a i iest a y
Vo . No 3 14 .
20 0 6年 7月
J 12 0 u. 0 6
非 语 言 交 际在 大 学 课 堂 教 学 中应 用 初 探
徐庆征 , 宋
( 西安通信学 院, 陕西 西安
梅
700 ) 1 16
摘 要 : 堂教 学是 师 生之 间语 言交 际与非语 言交 际相 互 影响 、 调统 一 的过 程 。根 据 已有 的研 究 课 协 成 果和教 学 实践 , 大学课 堂教 学 中非语 言 交际的 作 用 、 用 以及 应 遵循 的基 本原 则 作 了初 步探 就 应 讨 。 大 学课 堂 中非语 言 交际 的 内容 非常丰 富 , 包括 姿 态 、 势 、 手 面部表 情 等 多个方 面 , 是课 堂教 学 的一 个重要组 成 部分 , 是传 递教 学信 息的 重 要 渠 道之 一 , 们 在 应 用 时应 遵循 服 务 教 学原 则 、 人 准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一、非言语交流之表情的巧妙运用人的表情能够传递复杂的情感,它最能表现出丰富思想内容的交流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表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领会教师的意图。
首先,在表情运用方面,教师的表情要随着教学的具体情境而变化,不能死板脸孔,也不能一笑到底。
例如,对待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应表现出气愤的表情;对待努力学习的学生应表现出赞赏的表情;对待不经常发生的情况应表现出惊讶的表情等。
尤其在教学课文时,教师要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主旨。
其次,在微笑运用方面,教师的微笑不仅能够向学生传达赞同、愉悦、欣赏、肯定等充满善意的信息,而且还能够传达拒绝、否定、歉意等富有暗示含义的信息。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微笑始终展现教师自身乐观、积极、豁达的情绪,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再次,在目光语运用方面,教师的眼神可以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及沟通,借助眼神既能够传达情与意,又能获得信息反馈,有助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眼神加以合理运用,以此来达到调节教学的目的。
如,在讲授到慷慨激昂之处时,要保持双眼圆睁;讲授到陶醉之处时,应微闭双眼。
二、非言语交流之手势的巧妙运用手势主要通过手、腕、臂的活动表达信息,巧妙运用手势能够达到强调语言信息的目的。
在非言语交流中,手势是最为重要的沟通手段,所以语文教师要适度运用手势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增强语言感染力和说服力。
通常情况下,手势在语文教学重点与难点时运用得较为频繁,以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目的。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手势的运用要服从教学内容需要,不可过多、过乱,并且做到手势与言语协调一致,避免让学生产生思维混乱。
如,在一般性讲述时,教师要运用自然大方、平静安详的手势;在讲述诗情画意的课文章节时,教师要运用柔和舒缓的手势。
必须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将消极手势搬倒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揉眼睛、拍黑板、抠鼻子、理头发、敲桌子、提裤子、掷粉笔、指点等手势,这些手势不但无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甚至还会导致学生的反感,扰乱教学秩序。
教师课堂非语言沟通调查研究及策略分析
教师课堂非语言沟通调查研究及策略分析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沟通不断受到改善与加强,从而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确保学习成果的有效性。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使用的非语言沟通方法被认为在改善交流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提高教师课堂非语言沟通方式的效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涉及诸多因素,尤其是教师的非语言沟通能力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程度。
因此,从分析实际情况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教师课堂非语言沟通调查研究并制定具体策略,对发挥教师课堂非语言沟通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教师课堂非语言沟通是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探究这一课题,应清晰界定非语言沟通的定义,明确其运用范围,并从语言和非语言交流中发挥作用的必然关联来更新理解其本质。
除了提出定义,还需要深入到研究的具体场景中,采用教室实验的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探究,以了解其表现出的行为,包括非语言沟通表现在内。
其次,需要分析非语言沟通行为及其策略选择,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根据教师课堂非语言沟通的调查和研究结果,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多种策略,用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学习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示范表演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从教师的实例中学习,就可以更好地掌握新知
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行动主义记号(例如,手势、眼神接触)来提醒学生(请注意,需要及时回答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为改进教师课堂沟通效果提供可行性策略选择。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
职业教育·交流平台·54一、非言语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两种,一种是使用语言或文字符号进行的言语交流,一种是借助体态身姿、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空间距离、动作等非言语因素构成的符号系统来实现的非言语交流。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沟通交流活动,是师生之间对知识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和接收的过程。
教师作为信息的载体发出信息,学生通过接收信息,使认识、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
这个信息的双向交流过程必然存在言语交流,也会存在非言语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协调统一的交流过程。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在教学中体现这个十分重要的现代教育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既重视言语交流,又重视非言语交流。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适度运用言语交流,多增加一些简单明了的非言语交流,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非言语交流的效果(一)非言语交流可以作为言语交流和沟通的有效辅助手段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课堂上主要运用的是言语交流,教师通过有声语言和板书符号向学生传递信息、传授知识。
教师在对知识、信息进行讲解说明时,如果辅助以相应的表情、手势等非言语交流手段,可以增强言语沟通的感染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非言语交流可以调控学生的情绪,保持学生听课的关注度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学生进行学习,注意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理和心理产生的变化会让学生的注意转移。
相对强烈的刺激物、背景中突出的刺激物、活动变化的刺激物和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适当地进行非言语交流,不断地对学生视觉、听觉产生刺激,引发兴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向教学内容指向和集中,同时,也可以避免学生的视、听觉注意由于长久集中在一个固定的信息源上而疲劳,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语文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非言语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非言语交流,即除说话以外的其他交流方式,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非言语交流对课堂氛围的打造、学生情感态度的塑造、教学效果的提高等方面都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非言语交流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丰富多样的肢体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视线,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情感的投入,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例如,教师通过举手、点头等肢体动作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感到课堂充满活力与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的面部表情也能够传达丰富的信息,例如微笑可以表达友善和鼓励,眉头紧锁可以表达关注和认真等。
这样的非言语交流能够产生积极的情绪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非言语交流能够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师通过非言语交流传递的信息可以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态度认知。
例如,教师课堂上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可以传递出自信、敬业和尊重的信息,引发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认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努力学习的积极态度。
此外,教师的眼神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眼神交流,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起默契的共鸣,传递出鼓励、支持和关怀的信息,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这样的情感体验和态度认知不仅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非言语交流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利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等非言语方式,能够增强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得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师可以用肢体动作来模拟人物形象、描绘景物等,通过身体语言来演示课文中的动作和情节,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此外,教师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也能够传达出对学生的关注和期望,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
课 堂教 学 中的 非 语 言 行为 交流
信任 的基础上产生的人际需要心理 。教师通过正面 、 直接 的需求 ,
新课标下 , 由于课 堂生活的复杂性 , 尤其是对于教师来说 , 他 勉励 、 赞扬和批评 等外显途经 表现 出对学 生的期待 , 还 可 以通 过 要 同时与几十名学生及其组成 的群体交 往 , 课 堂中的非言语行为 侧 面和暗示 的表情 、 神态 、 举止 、 动作等 内隐途径 , 使学 生 由领悟 交流显得十分重要 。就课堂教学活 动 自身而论 , 教师生活情景更 受 到启迪 , 外显 的期 待 固然必 不 可少 , 但 内隐期 待影 响力更 大 ; 加错综复杂 , 特别是 当前我国中小学班级人数普遍超编。 ( 3 ) 情感交融 因素 。如果较好地体 现了成就需要 的意 志和期 待的 从社会学观点看 , 课堂的含义远远不 只是 一个传知授业 的场 所——教室 , 而是一个 用静态系统和动态 系统 交织而成 的小 型社 会 。从静态 系统看 , 构成课堂教学 的因素主要包括 : ( 1 ) 学 习内容。 相互协调 , 师生 之间就较 易形 成情感 的纽带 , 进而把 教师与学 生 的心理联系起来。教师稳固而深刻 的情感 , 是通过 自己在 课堂 中
的各种心理 因素组成的 : ( 1 ) 成就需要 因素 。成就需要是一切有 目
师生课堂 非言语交 流 , 便 以其 特有 的方 式 , 自始至终 影响 和参 与
其 中。
二、 非 言 语 行 为在 课 堂教 学 中的 作 用
教师非言语行为 以各种方式作用 于学 生 , 在 学生身 一 L产生相 应的心理效应 , 从而对教学活动发生作用 , 产生影响 。教师课堂非
言语行为对教学发生作用的原理主要由以下几方面体现的 :
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
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语言是人类交际活动的最主要的沟通方式,但是绝非唯一工具,人们还依靠一些非言语行为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如各种手势、姿势、眼神及面部表情等。
美国心理学家伯特·梅宾研究出这样的公式:交流一项信息的总效果=7%词语+38%声音+55%面部表情。
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较好的言语能力外,都很重视非言语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马卡连柯曾指出:“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面部表情上。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主要形式,也是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过程。
对非语言行为的良好认识可以使老师更好的接受到学生的反馈,更好的发出对所学知识的补充信号,从而更好的促进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缩短心理距离,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1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非言语行为的内涵十分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如同心灵的镜子,人们的喜怒哀乐往往都可以从面部表情中映射出来。
在教学中,教师其面部表情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理。
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多少倍的语言。
”脸是心灵的倒影,是情绪的画板,最能反映复杂多样的内心世界。
教师的一笑一颦常常反映内心的喜怒哀乐,于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影响。
经常以微笑面对学生的老师会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从而可以迅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微笑是具有传染性的,学生也会以微笑回报教师,于是便形成了一种很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
反之,如果教师表情严肃,甚至怒气冲冲的走进课堂,学生必然会提心吊胆,课堂气氛就会变得异常沉闷,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利用面部表情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交流。
因此,马卡连柯强调:“做教师的不能没有表情,不善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
”1 2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与人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信号。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语文课堂是学生接受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环境。
然而,单纯的言语交流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需求。
非言语交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包含了教师的身体语言、表情、肢体动作以及学生的眼神交流等多种元素。
本文将就非言语交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运用技巧进行浅谈。
首先,非言语交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身体语言和表情来传达情感、意义和信息,以及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
当教师面带微笑、目光坚定地注视学生时,能够传达出乐观积极的情绪,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相反,如果教师面带不悦、目光游离,学生可能会感觉到教师的压力或者漠不关心,降低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肢体语言和动作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例如,在解读诗歌时,教师可以用手势和语音调节来表达诗歌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
其次,学生的非言语交流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绩效也有重要影响。
学生的眼神交流可以反映他们对教师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情况。
当学生专注地注视教师时,通常意味着他们对所讲内容感兴趣,并希望进一步了解。
相反,当学生转移目光、低头写字或者四处张望时,可能表明他们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无法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交流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例如提问、引导学生讨论或者给予更多的实例。
此外,学生的肢体语言和动作也能够反映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情感状态。
当学生坐姿端正、面带微笑时,可能表示他们对课堂学习充满热情和自信心;相反,当学生低头弯腰、垂肩而坐时,可能表示他们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和自信。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肢体语言和动作来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及时采取措施来调整课堂氛围。
然而,要想实现有效的非言语交流,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非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瑜伽、舞蹈等身体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例如保持良好的姿势、流畅的动作和优美的手势。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课程改革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进行着动态的信息交流。
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興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面。
非言语信息是指不以自然语言为载体的信息。
言语信息的载体通常由声音、意义结合而成。
非言语信息的载体则包括人的表情、手势、仪态、穿着、打扮等。
这说明非言语信息不仅在人们的交往中伴随言语信息而出现对言语信息进行必要的补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交流的质效。
考察语文课堂教学的全程,我们不难发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信息交流无处不在,且体现出自己恒常、多维、真确的信息特质。
一、信息交流的真确性言语信息带有线性输入的历时性,它会因为交流双方的记忆限制而扩大、缩小或误传,所谓“三人成虎”就是这种口耳相传的结果。
另一方面,交流双方出于某种意图,往往会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显得口是心非,言不由衷。
相较之下,无论是对事件的反应,还是人物内心的显露,非言语信息总是较为真实、确切。
在师生双向交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认真学习,教师是否有效施教,都可以从其具体的非言语信息中真确地表现出来。
这也决定了评价课堂教学的得失,既要听其言,又要观其行。
二、信息交流的恒常性语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自然离不开教师的讲析,学生的听答,这种言语信息的双向交流。
但是,作为言语信息载体的言语符号,其意义的表达总是和特定的音节相联系,言语信息的起始和终结总是以音节为标志。
话讲完了,信息传送的过程自然随之结束。
非言语信息在师生的课堂交往中则体现出特有的持久性、经常性。
从语文教师走进课堂的第一刻起,他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就会进入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的分析判断。
同样,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当然不会进入教室后只顾宣讲自己的教学内容而不顾学生的反应。
可以说,只要师生同处课堂之中,这种非言语信息的交流就必不可少,且贯穿教学始终。
高校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交流初探
高校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交流初探摘要:本文从非语言行为的类型入手,探讨了高校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交流的作用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非语言交流的形式。
关键词:课堂教学;非语言行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明确指出:“高等师范学校应该用其他方法来培养我们的教师。
如怎样站、怎样坐、怎样从桌子旁边的椅子上站起来、怎样提高声调、怎样看等等细微末节……运用嗓子的技巧、声调、视线和动作上的技巧。
这一切,对教师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没有这些技巧,那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而这些“细微末节”指的就是非语言行为,又称“身体语言。
”非语言行为,也称体态语言或态势语,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动作手势、面部表情、语调抑扬等来表达思想,到达互动交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
非语言交流是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条重要的互动交流线,熟练掌握和运用它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能够灵活运用非语言交流,以便师生及时沟通情感,形象传递知识信息,深化语言表达内容,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一、课堂非语言行为的类型在人际交流中,人们除了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外,还同时伴随着一些动作表情,例如点头微笑、拥抱握手、怒目而视等等,这些动作表情就是非语言行为,它在人际交流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美国一项研究说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靠声调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即非语言来传递的。
但能够应用在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交流可分为四种类型。
1、体态交流体态交流又称动态交流,是一种无声的交流,也称体态语。
体态交流主要是通过身体的动作表现来完成的,除了手势外,使用较多的体态语言是人的面部表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及手势将使知识内容的表达更直观、明了,并将他的思想活动与情感传递给学生,学生也通过接收这样一些信息理解问题,并感受教师的精神状态与情感,“此时无声胜有声”,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言交流是教育的重要核心,而非言语交流则是语言交流的必要补充。
在教学中,非言语交流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眼神交流、声音重音等多种方式来表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合作、情感和目的等。
一、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在非言语交流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有效地传递教师的意图和情感,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反应。
肢体语言包括教师的身体姿势、动作、手势等。
1、教师的身体姿势教师的身体姿势可以表达教师的态度和情感,例如:站在课桌前、蹲在地上、双手插兜、手扶腰等等。
教师的身体姿势可以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尊重,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2、教师的动作教师的动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所应该做的事情。
例如:摆手示意、轻扔物品等。
这些动作通常是简单而明显的,类似于肢体语言的符号,可以在不打断讲话和思维的情况下,让学生明确地理解教师的意图。
3、教师的手势教师的手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和知识点,例如:画圈、划线、指向特定位置等。
通过手势,教师可以更清晰地传达课程内容和讲解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二、眼神交流眼神交流是非言语交流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眼神交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反应。
眼神交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1、注视注视是教师最常用的眼神交流方式,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反应和情绪。
例如:当教师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通过注视来提醒他们。
2、眨眼眨眼是一种微妙的眼神交流方式,它可以传达许多不同的信息。
例如:当教师希望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可以用眨眼来鼓励他们。
3、瞪眼瞪眼是一种表达教师强烈反对或者不满的眼神交流方式,通常用于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或者提醒学生重视某些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应用探讨
理论研究2014-02教师授课,有声言语是教学组织的重要环节,但是,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必须掌握和善于运用非语言行为这一强有力的工具。
比如,教学中眼神、举止、神态等无声语言在教学中也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还影响着教师塑造课堂有效教学环境的方式,更影响着学生对于课堂环境和教师教学的感知。
比如,教师若只是在讲台一味授课,眼神只集中一点或者飘忽不定,这不仅是对课堂环境失控的表现,更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下面,对于影响课堂教学的一些非语言行为作一探讨。
一、辅助语言对教学的影响辅助语言也称副语言,是指说话的音调、音量、语速与节奏等。
俗话说,“听话要听音”,也就是说要运用不同的语调、语音、节奏。
即使在相同的词语里,也会出现不同的意思,从而产生不同的沟通效果。
比如,在讲解图形分类时,对三角形的分类方式进行讲解时可以有所侧重的提问:同学们,三角形按边如何分类?如果按角如何分类呢?其中说到边和角时,可以放慢语速并伴有眼神环视来强调,以便让学生明确问题的区分。
学生在答错问题时教师可以选择轻咳或者沉默皱眉几秒,以示错误,同时也留给学生改正的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的笑声和咳嗽声是最具代表性和感染力的两种辅助语言,适当应用,不仅会调节课堂气氛,增强教学幽默感,而且会拉近师生距离,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身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的身体语言包括头、手、身体等姿势的变化。
人类的动作姿势既是与生俱来,也是后天形成的。
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姿势也会有不同的含义,就小学数学教师职业特征来看,可以把身体语言分为两类:头势语言,最常用的就是点头和摇头,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对小学阶段学生,应当以鼓励为主,教师要多运用点头原则表示对学生的赞同与满意,而对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其生长发育阶段的认知情感、心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教师可以适度运用摇头表示否定观点。
手势语言,这是教师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使用的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手势较其他身体姿态更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成为视觉的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从非语言行为的类型入手,探讨了高校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交流的作用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非语言交流的形式。
关键词:课堂教学;非语言行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明确指出:“高等师范学校应该用其他方法来培养我们的教师。
如怎样站、怎样坐、怎样从桌子旁边的椅子上站起来、怎样提高声调、怎样看等等细微末节……运用嗓子的技巧、声调、视线和动作上的技巧。
这一切,对教师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没有这些技巧,那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而这些“细微末节”指的就是非语言行为,又称“身体语言。
” 非语言行为,也称体态语言或态势语,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动作手势、面部表情、语调抑扬等来表达思想,达到互动交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
非语言交流是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条重要的互动交流线,熟练掌握和运用它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能够灵活运用非语言交流,以便师生及时沟通情感,形象传递知识信息,深化语言表达内容,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一、课堂非语言行为的类型 在人际交流中,人们除了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外,还同时伴随着一些动作表情,例如点头微笑、拥抱握手、怒目而视等等,这些动作表情就是非语言行为,它在人际交流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靠声调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即非语言来传递的。
但能够应用在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交流可分为四种类型。
1、体态交流 体态交流又称动态交流,是一种无声的交流,也称体态语。
体态交流主要是通过身体的动作表现来完成的,除了手势外,使用较多的体态语言是人的面部表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及手势将使知识内容的表达更直观、明了,并将他的思想活动与情感传递给学生,学生也通过接收这样一些信息理解问题,并感受教师的精神状态与情感,“此时无声胜有声”,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2、人际交流 人际交流又称静态交流,也是一种无声的交流。
人际交流主要是指人际之间的距离。
实际上,人与人互动时相互之间的空间距离,也是人们沟通交流的一种手段。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距离的大小会给交流中的人一种心理上的暗示。
或表示亲近、信任,或传达厌恶、疏远。
除在讲台上以外,师生之间缩小距离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与学生沟通情感。
3、副语言交流 副语言是指辅助语言表达的部分,指语言的非语词方面,如声调高低、音量大小、节奏快慢、语音情感等,它不是词语本身,却属于语言表达的一部分,属于有声交流。
副语言交流的运用会使运用者带有明显的情感特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副语言系统,向学生传递各种积极的信息与情感,鼓舞、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堂非语言行为交流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经过实验研究公式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 %的文字十38%的音调十55%的面部表情。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教学固然重要,但非语言交流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1、深化课堂语言表达,使知识信息传递更加直观、形象,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对知识的学习储存,听到的能记忆20%,看到的能记忆30%,边看边听的能记忆60%。
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表达的内容就属于边看边听的范畴。
实际上,很多教师都在无意之中使用着非语言交流的教学方式,利用手势强化语言讲解,通过体态语言直观地把信息传递给学生,既强调了重点,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教学效果很好。
2、实现课堂教学隐性化管理,吸引学生关注教学内容,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进行。
课堂教学隐性化管理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非语言性的间接方法控制课堂或通过某些潜在力量影响学生行为和心理状态的一种管理方法。
现在的高校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个性、自尊心极强。
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言辞激烈的批评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反之,静静地凝视,轻轻地抚摸会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有效地组织了课堂教学。
3、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学互动交流。
高校
的师生之间,既存在着教学关系又存在着人际关系。
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意味着师生双方心理的趋近和趋同反映,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暗示,有助于学生形成教师期望的某种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