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任视角的社区养老服务研究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养老服务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养老服务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养老服务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现在,养老服务已经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社会领域。

社会心理学视角对养老服务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和建议,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养老服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养老服务的质量对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

服务质量包括服务态度、服务内容、服务效果和服务环境等方面。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需要加强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且注重服务态度的营造和服务环境的改善。

同时,老年人应该主动参与养老服务的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让服务机构及时改进服务内容和方式。

二、需求个性化的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各不相同,养老服务也需要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服务内容方面,应该针对老年人不同的身体状况、经济水平和个人嗜好等方面进行区分。

服务机构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意愿,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和活动,加强老年人的社交和文化娱乐活动。

三、社交支持的重要性老年人的社交支持是养老服务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社交支持包括身边的人情关爱和精神上的支持。

在服务中,应该加强老年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交流。

为此,服务机构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团体活动和社区活动,扩大老年人的社交圈。

服务人员需要倾听老年人的心声,主动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感受,让他们感到被关心和尊重。

四、心理服务的重要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常见,老年人需要得到专业的心理支持。

服务机构可以组织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帮助老年人了解心理健康问题,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提高。

同时,养老服务机构应该注重服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培训和咨询,让服务人员能够更好地服务老年人,也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问题。

五、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家庭是老年人最重要的支持和依托。

在养老服务中,应该加强家庭对老年人的支持和照顾。

服务机构可以提供家庭护理服务和家庭养老指导,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照顾老年人,增进老年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和信任。

六、结语养老服务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合作解决。

嵌入性视角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初探

嵌入性视角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初探

嵌入性视角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初探刘清发;孙瑞玲【摘要】Mdical-nursing combined care emer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velopment of pension services in our nation, and to study the modes of medical-nursing combined care has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opulation aging and the urgent need of in China and using the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and structural embeddedness of the embeddedness theory, the paper summarizes and three kinds of medical-nursing combined care modes:rganizational medical-nursing combined care model,,medical-nurs-ing combined care model,retiform medical-nursing combined care model. it also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popularity conditions of these modes,and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to choose the three kindsof medical-nursing combined care modes, so as to provide a new thought in developing the medical-nursing combined care.%医养结合是在我国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背景之下提出的,研究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学生实践和创新成果奖励 (1)

学生实践和创新成果奖励 (1)

2017年“挑战杯”山东财经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名单
哲学社会科学类特等奖名单(共20件)
1
2
3
哲学社会科学类一等奖名单(共38件)
4
5
6
7
8
哲学社会科学类二等奖名单(共50件)
9
10
11
12
13
14
哲学社会科学类三等奖名单(共70件)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科技论文与发明制作类一等奖名单(共1件)
24
科技论文与发明制作类二等奖名单(共2件)
25
科技论文与发明制作类三等奖名单(共2件)
“一带一路”国际专项赛特等奖名单(共1件)
26
“一带一路”国际专项赛一等奖名单(共4件)
27
“一带一路”国际专项赛二等奖名单(共6件)
28
“一带一路”国际专项赛三等奖名单(共8件)
29
2017年“创青春”山东财经大学第六届企业运营管理仿真实践训练营暨“财大青创”训练营第2期获奖名单
30
团队奖项名单
31
32
33
34
个人奖项
35
36
37
38
39
第三届山东财经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作品名单(一等奖,共8件)
40
41
42
(二等奖,共15件)
43
44
45
(三等奖,共35件)
46
47
48
49
50。

社会工作视角下智慧养老服务研究共3篇

社会工作视角下智慧养老服务研究共3篇

社会工作视角下智慧养老服务研究共3篇社会工作视角下智慧养老服务研究1随着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智慧养老服务逐渐成为社会工作的一个新兴领域。

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居民的需求和资源的整合,旨在推动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的提升。

本文将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从需求匹配、社区建设、社会支持等方面探讨智慧养老服务的研究。

首先,智慧养老服务需要建立在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之上,实现需求匹配。

老年人作为服务的主体,其需求应当是智慧养老服务的重要依据。

社会工作者应当通过多种形式与老年人沟通,深入了解其需求和期望,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同时,随着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科技手段获取老年人的长期生活行为数据,为智慧养老服务提供更为客观的参考。

其次,建设社区是推行智慧养老服务的重要前提。

社区是老年人生活最直接的场所,建设一个友善、温馨的社区,有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社会工作者应当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等方式,推进社区环境的改善。

例如建设公共健身场所、老年人日间照顾中心等,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应该重视社区居民与社区环境的互动,通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社区活动等方式,增强社区凝聚力。

最后,社会工作者应该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支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自信心和满意度。

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面临种种压力和困境,如身体健康、经济支持、人际关系等方面。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老年人关爱组织,提供心理咨询、生活照料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帮助。

更重要的是,社会工作者还应该重视老年人对社会的作用,利用其个人优势,为社会做出贡献,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综上,智慧养老服务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之一。

社会工作者的任务不仅是实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更是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社会支持,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需求。

同时,社会工作者应该注意充分发挥老年人的自我价值,为其创造更加丰富的人生价值。

在探索智慧养老服务的道路上,社会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创新,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注入新的活力智慧养老服务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社会支持和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需求,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加美好。

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村养老保险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实证研究

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村养老保险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实证研究

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村养老保险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率与覆盖面的扩大对于农村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参与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公平感知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农民参与养老保险的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实证数据,深入探讨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村养老保险参与行为的影响机制。

本文将首先对社会公平感知的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其在社会保障领域中的重要性。

随后,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国内外关于社会公平感知与养老保险参与行为关系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接着,本文将利用CGSS的丰富数据资源,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村养老保险参与行为的影响,同时控制其他潜在影响因素,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农民参与养老保险的决策过程,从而制定更加公平、有效的社会保障政策。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社会公平感知与养老保险参与行为关系的理论体系,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二、文献综述社会公平感知与农村养老保险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社会学、经济学和保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社会公平感知是指个体对于社会资源分配是否公正合理的心理感受和认知评价,它对于个体的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农村养老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农村居民老年生活的基本需求,其参与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公平感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现有研究中,关于社会公平感知与农村养老保险参与行为的关系,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村养老保险参与行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社会公平感知较高的农民往往认为社会制度公正合理,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度较高,因此更愿意参与农村养老保险。

老年人选择智慧养老的影响因素解析

老年人选择智慧养老的影响因素解析

老年人选择智慧养老的影响因素解析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和新科技革命影响下产生的智慧养老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新契机。

探究老年人接受智慧养老的影响因素,为促进智慧养老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思考。

标签:接受;智慧养老;影响因素一、研究背景及智慧养老的含义1、研究背景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面临的发展问题也是我国的现实国情之一。

按照2018 年底的统计数据,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有2.49亿,已达到总人口的17.9%。

预计再过五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人,老龄化形势将进一步加剧。

与此同时,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3D打印、新材料技术等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

在老龄化程度加深和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养老服务的智慧养老应运而生,并将引发一场养老界智能化的潮流。

2、智慧养老的含义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最早提出了智慧养老的概念,即倡导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受时空限制居家就能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智慧养老具体是指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围绕老年人的饮食起居、健康医疗、休闲娱乐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情况,打造联接老年人和服务机构的智慧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高效、智能化的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智慧养老是一种致力于将现代科技与养老服务完美结合的创新型养老模式。

智慧养老不仅能为缓解医护人员短缺提供了现实可能,也为高质量的养老医疗服务和较强的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提供了可能。

智慧养老适合当前国情,顺应了时代潮流,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也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结合当前全世界发展智慧养老的新趋势,研究智慧养老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弄清智慧养老的发展动力和具体内容,为完善智慧养老的发展和管理提供参考。

二、选择智慧养老的影响因素智慧养老作为一种先进养老模式,在实际使用中影响老年人接受并选择智慧养老模式的因素很多。

结合学界的研究,老年人接受智慧养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智慧养老产品因素、政府因素和老年人个体因素等。

社区养老服务的运营模式和效果研究

社区养老服务的运营模式和效果研究

社区养老服务的运营模式和效果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社区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比较有效的养老方式,备受人们的关注和期待。

然而,社区养老服务如何进行运营,如何才能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如何评估服务效果,一直是业内人士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就社区养老服务的运营模式和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社区养老服务的运营模式在社区养老服务的运营模式中,包含着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对象等多方面的因素。

服务内容涵盖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关怀等多方面的服务,服务形式则包括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不同的形式。

服务对象则是老年人,其中重点关注的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失能老年人。

在社区养老服务的运营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服务的保障性、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等因素。

保障性是指社区养老服务需要有足够的保障,充足的资金和优秀的人才支持,以保证服务质量。

可持续性是指社区养老服务需要有长期的规划和实施方案,以确保服务的持续性。

可扩展性是指社区养老服务需要具有可扩展性,可以在服务区域内迅速扩大规模,以满足更多老年人的需求。

社区养老服务的运营模式还需要与其他机构进行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例如,社区养老服务可以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进行协调合作,共享公共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二、社区养老服务的效果研究社区养老服务的效果研究是对社区养老服务实施的验证和评估,以评估其实际效果和成果,为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支持。

社区养老服务的效果研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首先是评估服务的质量,可以从老年人的满意度、护理人员的服务技能和素质、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其次是评估服务的成本效益,可以从服务的成本、老年人的健康状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最后是评估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效益,可以从对社会的贡献、对老年人的帮助、推动老年人社区参与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养老服务的社会信任与公众满意度

养老服务的社会信任与公众满意度

养老服务的社会信任与公众满意度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社会信任作为养老服务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对公众的满意度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养老服务的社会信任与公众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信任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信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赖以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也是一种关系维系机制。

在养老服务领域,公众对养老机构和服务人员的信任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满意度。

高度的社会信任可以提升公众对养老服务的信心,进而提高其对养老服务的满意度。

首先,信任促进了养老服务的顺利运行。

公众对养老机构和服务人员的信任,使得他们愿意将自己的亲人托付给这些机构和人员进行照料。

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养老服务才能够正常运作,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其次,信任增强了养老服务的专业性与质量。

对养老机构和服务人员的信任,意味着公众对其专业水平和能力的认可。

这种信任促使养老机构和服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提升公众的满意度。

最后,信任构建了养老服务的良好口碑。

公众对养老机构和服务人员的信任会通过口碑传播,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和家庭选择这些机构和人员。

形成良好的口碑后,养老服务将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支持,公众的满意度也会相应提升。

二、提升养老服务的社会信任为了提升养老服务的社会信任,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的监管机制,增加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服务欺骗等违法行为。

只有通过依法监管,才能减少公众对养老服务的担忧,增强社会信任。

2. 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养老机构和服务人员应主动公开相关信息,如服务项目、资质证明、服务标准等,为公众提供充分的准确信息。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当建立信息公开的渠道,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提高透明度和可信度。

3. 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养。

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确保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和道德操守。

人际信任、制度信任与农村老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

人际信任、制度信任与农村老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

一、 引言
的养老困境, 使得一些农村老人深陷生活困顿、
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超过 7%, 进入老龄
题, 特别是养老服务问题, 是增进农村老人福祉
到 2019 年底 65 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更是乡村振兴战略能否有序推进的关键一环。
过 78%的农村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农村深度
老问题。 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政府与农村社会
任对农村老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 研究发现, 地缘信任可以显著提高农村老人互助养老的参与意
愿, 普遍信任则会显著降低农村老人互助养老的参与意愿, 而血缘信任、 业 / 学缘信任对农村老人互助养
老参与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与人际信任影响的多向性不同, 制度信任可以显著提高农村老人互助养老的参
与意愿。 另外, 人际信任、 制度信任对农村不同老年群体互助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
人际信任、 制度信任与农村老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
活照料及精神慰藉等服务支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
部分, 信任如何影响农村老人的互助养老参与意
路。 但伴随着互助幸福院模式全国推广过程中的
愿? 第二, 若信任对农村老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
制度性嵌入, 其互助性逐渐消减。 目前, 全国各
有影响, 那么将老年群体依据不同标准进行划分
老龄化和超级老龄化急速发展的现象非常突出,
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特征明显。
[2]
农村严重的老
龄化形势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及乡城人口迁移
等因素相互缠结, 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农村社会
[ 收稿日期] 2020-07-20
长期以来, 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农村养
都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其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
险制度的试点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老人

中国未来养老老年人的社会信任

中国未来养老老年人的社会信任

中国未来养老老年人的社会信任中国社会正在经历迅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未来养老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而要解决养老问题,社会信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中国未来养老老年人所面临的社会信任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社会信任与养老问题的关系社会信任是指个体对社会、组织、他人的信任程度。

在养老问题中,社会信任至关重要。

首先,养老涉及到政府、企业、家庭等多个主体的合作。

如果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很难达成有效的合作,进而影响养老服务的提供和运作。

其次,社会信任对于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福利保障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缺乏信任,老年人可能感到被忽视、被利用,导致他们的福利无法得到保障。

因此,建立和提升社会信任对于解决养老问题至关重要。

二、中国未来养老老年人所面临的社会信任问题1.政府信任问题政府在养老问题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基本养老保障。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服务质量不均等原因,政府的养老政策和措施常常受到老年人的怀疑和不信任。

这进一步削弱了老年人对政府的信任,影响了政府养老政策的执行效果。

2.养老机构信任问题养老机构是老年人获得养老服务的重要来源,但是在中国目前普遍存在信任问题。

一方面,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机构存在服务不周、虐待老人等问题,导致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信任度不高。

另一方面,一些老年人认为养老机构追求经济利益而缺乏对老年人的关怀,从而对养老机构产生怀疑。

3.家庭信任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养老一直是主要的养老模式。

然而,随着家庭结构变动和社会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面临着家庭养老的问题。

然而,由于家庭成员减少、独生子女现象普遍,家庭养老往往也伴随着信任问题。

老年人对子女的信任度下降,担心被抛弃或者被忽视,进而影响养老问题的解决。

三、增强养老老年人的社会信任的策略1.政府策略政府需要加强透明度,及时公布养老政策的制定过程和执行情况,主动与老年人进行沟通,增强老年人对政府的信任感。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国家高度重视养老工作,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目前的养老需求,社区居家养老得到重视和发展。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仅有良好的政策优势,社会工作的工作专业理念也与社区养老服务相契合,其介入能有效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

总之,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但从总体上来讲,社会工作在介入社区养老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应该引起重视和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一)政府政策的支持2022年8月26日,民政部官网发布《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共计73.7万人,其中助理社会工作师55.9万人,社会工作师17.7万人[1]。

社会工作队伍的不断壮大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养老奠定了人才基础。

2022年2月21日,《“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指出,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引导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广泛对接老年人需求,提供就近就便消费服务[2]。

《“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年底,推动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均拥有1名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提出了要求[3]。

《规划》明确提出了社会工作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完善相关政策,针对预防、治疗、照护等需求逐步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注重完善基础设施,从物质方面满足养老需求的同时,也注重老年人心理健康。

(二)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与社区养老服务相契合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核心价值观,是指以人为中心,运用个别化、资源链接等工作技巧,采取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工作方法,帮助社会工作与社区养老服务很好地契合、开展工作。

社会工作者助人自助的核心理念可以帮助老年人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经营方案

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经营方案

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经营方案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经营方案一、项目概述随着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也逐渐增加。

基于此背景,我们将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以满足老年人居家护理和康复需求,使他们能够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获得专业的照料和关爱。

二、服务内容1. 日常护理:包括个人卫生保健、饮食调理、服药指导等,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2. 医疗协助:定期陪同老人就医,协助疗养、健身等医疗活动,确保老人身体健康。

3. 心理疏导: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缓解抑郁和焦虑情绪。

4. 娱乐休闲:组织各类文艺活动、户外运动等,丰富老人的生活,促进社交互动和身心健康。

5. 康复护理: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提供居家康复护理,如物理治疗、按摩、针灸等。

6. 家居改造:根据老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对家居进行改造,提升其居住安全性和便利性。

7. 紧急救援:建立紧急救援系统,对老人进行定期巡查,提供24小时紧急救援服务。

三、运营模式1. 服务人员招募和培训:招募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居家护理人员,开展岗前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2. 服务标准制定:制定服务标准和操作流程,确保服务的质量和标准化。

3. 定期巡查和评估: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巡查和评估,了解老人的需求和服务满意度,并及时调整服务方案。

4. 建立客户档案:对每位老人建立详细的客户档案,包括个人信息、健康状况、康复需求等,以便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5. 合作与推广:与医院、社区、养老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老年人使用我们的服务。

6. 技术支持和信息化建设: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实现服务过程的全程记录和监控。

四、运营成本1. 人员成本:包括服务人员薪酬、员工培训、福利待遇等。

2. 营销成本:包括宣传推广费用、渠道建设费用等。

3. 活动成本:包括组织文艺活动、户外运动等的费用。

4. 技术支持和信息化建设成本:包括系统购买、维护费用等。

互联网智慧养老:基于O2O理念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互联网智慧养老:基于O2O理念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互联网智慧养老:基于O2O理念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特别是在养老服务领域,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因此,基于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理念的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它通过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O2O理念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我们将首先介绍互联网智慧养老的背景和发展现状,分析传统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以及O2O理念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优势。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基于O2O理念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具体内容,包括服务模式的构建、运作机制、关键技术等方面。

我们还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该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互联网智慧养老的发展、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贡献力量。

二、智慧养老与O2O理念的融合智慧养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O2O理念,即“线上到线下”,则强调通过互联网平台将线上资源与线下服务相结合,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将智慧养老与O2O理念相融合,可以构建出一种全新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使养老服务更加符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能够优化养老资源的配置,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智慧养老与O2O理念的融合中,通过线上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养老服务信息,如健康咨询、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

老年人可以通过平台预约服务,选择自己需要的服务项目和时间。

同时,平台还可以根据老年人的个人喜好和需求,推荐适合的服务项目和产品,实现个性化服务。

线下服务是智慧养老与O2O理念融合的关键。

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FPS的实证研究

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FPS的实证研究

收稿日期:2023-01-09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河南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合作生产研究(项目编号:2022BSH005)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陈俊慧(1999 ),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㊂姚虹(1981 ),女,湖北恩施人,管理学博士,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养老服务㊂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FPS的实证研究陈俊慧,姚㊀虹(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0)[摘㊀要]我国各省份已出台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政策,但该群体仍存在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低㊁参保积极性不高的问题㊂故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保障因素㊁工作因素㊁主观态度㊁个人内在因素四个维度分析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㊂研究发现:工作保障㊁医疗保障㊁工作收入㊁养儿防老观念㊁户籍所在地㊁教育程度和年龄均在不同程度上显著影响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㊂此外,通过组间差异检验证明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和未参保者在老年时期的收入差距会拉大,易造成收入不平等问题㊂为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应提高灵活就业人员收入水平;改善政策宣传方式,降低文化程度对参保行为的影响;打破户籍壁垒,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合理确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降低养老保险费率㊂[关键词]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养老保险统筹[中图分类号]C913.7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7416(2023)05-0073-17㊀㊀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㊂我国已基本建成覆盖全民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灵活就业人员是提高参保率的 最后一公里 [1]㊂社会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㊁工伤保险不同,其更容易出现个体短视行为[2]31,一方面因为养老风险长期性㊁延时性的特征导致灵活就业人员养老风险意识淡薄[3];另一方面因为灵活就业人员考虑社会养老保险金费率与替代率关系,担心缴费水平与待遇水平不对等[2]28㊂这促使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审㊃37㊃第29卷第5期2023年9月山东工会论坛ShandongTradeUnions TribuneVol.29No.5Sep.2023视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参保问题㊂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20年数据,将研究对象界定为15 60岁的灵活就业人员,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究何种因素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何种原因造成灵活就业人员不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会造成何种问题?同时以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为导向,基于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建议㊂一㊁文献综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型灵活就业人员兴起㊂灵活就业人员的队伍不断壮大,面临的风险层出不穷㊂相对传统就业方式而言,灵活就业具有就业形式多样性㊁就业规律流动性㊁群体结构复杂性㊁经济收入复杂性㊁劳动关系不稳定的特征[4]㊂该特征的出现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巨大挑战,加大了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的难度㊂目前,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问题已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问题全国总工会的报告指出灵活就业人员中未参保人群是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难啃的 硬骨头 [5]㊂养老保险的身份差异性和地域性造成社会保险参保质量不高,灵活的就业方式使灵活就业人员身份不断转换,导致社会保险断保现象频发[6]㊂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还面临缴费基础高[7],缴费比例与灵活就业人员承受能力不对等[8]问题㊂灵活就业人员经济压力大再加上非强制性参保,导致养老保险参保积极性低㊂(二)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学者多从个体特征㊁工作因素㊁主观态度方面探究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㊂多数学者认为年龄㊁受教育程度㊁户籍制度是影响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重要因素㊂阳程文基于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行为模型得出年龄和文化层次与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正相关[9]225;孙涛㊁谢东明基于社会融合视角提出户籍制度对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有显著影响[10];有学者认为收入低导致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低[11]㊂灵活就业人员选择参加职工养老保险还是居民养老保险也受工作收入影响,工作收入高则缴费能力强,更有可能选择职工养老保险[12]102㊂还有研究将主观态度因素视为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因素㊂灵活就业人员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信息了解程度的高低对参保行为起重要作用[9]225;孙萌以呼和浩特市为例指出除年龄㊁收入㊁受教育水平,政策了解程度也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意愿产生正向显著影响[13]㊂(三)提升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对策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问题学者提出社会养老保险改革,此次改革要构建带有激励作用的缴费机制,对经济困难人群加大补贴力度[14],提高个人账户基金收益率[15]㊂构建灵活就业人员社保 三方机制 ,由政府㊁主要用工方㊁灵活就业人员共同承担社会保障义务[2]100㊂加快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的全国统筹建设,建立社会保险信息库实现地市㊁省市的信息共享[16]㊂从观念㊁服务两方面改进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管理方式,树立灵活就业人员为主要参保对象,用人单位和㊃47㊃个体劳动者为管理服务对象的观念㊂在服务方面要简化参保程序,改进服务手段[17]㊂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多数学者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集中在参保现状㊁制度改革等方面,部分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的研究采取案例分析方法,少有研究采取实证分析方法㊂在已有的实证研究中,多数研究将个体特征如年龄㊁户籍㊁受教育水平,工作因素以及主观因素纳入实证检验,忽视了社会保障因素以及养儿防老观念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㊂本文试图对以往的研究进行补充和解释,并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创新㊂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基于具有全国代表性的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影响因素;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工作因素㊁保障因素㊁主观态度因素㊁个人内在因素四个层面中选取14个解释变量,探究各解释变量是否影响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㊂最后,通过组间均值差异检验和组间中位数差异检验进一步证明社会养老保险参与率低易造成收入不平等问题㊂二㊁数据㊁变量与模型(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该研究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简称CFPS),该数据是一项全国性的㊁大规模的社会跟踪调查项目㊂该数据的样本规模达16000户,覆盖25个省/市/自治区,具有全国代表性㊂其问卷包括个体㊁家庭㊁社区三个层次,能够反映人口迁移㊁工作情况㊁社会保障情况㊁家庭关系㊂本文根据灵活就业的定义来界定灵活就业人员㊂灵活就业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不存在正式劳动关系㊁独立于用人单位之外的就业形式[18],以灵活就业方式获取劳动报酬的就业人员属于灵活就业人员㊂在问卷基础上保留在业人员数据,剔除男性60岁以上的劳动者,女性55岁以上的劳动者㊂在对年龄筛选后,剔除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剔除农业工作者㊁国家机关㊁党群组织㊁企业㊁事业单位人员㊁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㊁军人,再剔除缺失值后得到7462个样本㊂(二)变量说明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此参保行为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灵活就业人员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二是基于参保行为考量参保率,参保人数占灵活就业人员总人数的比例即为参保率㊂选取问卷中 您是否参保了基本养老保险? 这个问题来衡量㊂问卷中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本文将其称为 社会养老保险 ㊂2.解释变量在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选取保障因素㊁主观态度因素㊁工作因素㊁个人内在因素四个维度㊂保障因素含有三个评价指标:医疗保险参保情况㊁商业养老保险参保情况㊁工作保障㊂主观态度包括调查对象对政府信任程度㊁对养儿防老观念的认同感以及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可度㊂工作因素由工作安全满意度㊁年工作收入㊁工作总体满意度三个解释变量组成㊂个体因素包括性别㊁年龄㊁教育程度㊁户籍所在地四个解释变量㊂变量的具体解释见表1㊂㊃57㊃表1 变量解释变量类型变量名指标解释与赋值被解释变量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赋值为0,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赋值为1解释变量保障因素工作保障工作保障是指受雇者的雇主为灵活就业人员购买的社会保险㊂提供保障赋值为1,不提供保障赋值为0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因素选自问题 您享有哪些医疗保险 ,将问卷答案为 以上都没有 的归为未参加医疗保险,其他均归为参加医疗保险㊂参保赋值为1,未参保赋值为0商业养老保险参保赋值为1,未参保赋值为0主观态度政府信任度政府信任程度分为0 10个等级,将0 4归为不信任,5 10归为信任㊂信任赋值为1,不信任赋值为0养儿防老观念养儿防老观念的认可度包括5个等级,将1 3归为不认同,4 5归为认同㊂认同赋值为1,不认同赋值为0社会保障制度认可度社会保障认可度取自问题 您认为我国社会保障问题的严重程度 ,严重程度分为0 10个等级,严重程度越高,认可度越小㊂因此将0 4归为认可,5 10归为不认可㊂认可赋值为1,不认可赋值为0工作因素工作安全满意度满意度分为5个等级,本研究将1 3归为不满意,4 5归为满意㊂满意赋值为1,不满意赋值为0工作收入工作收入选取CFPS问卷中的年税后收入作对数处理㊂处理后将0 4界定为低收入,5 9界定为中等收入,10 13界定为高收入㊂低收入赋值为1,中等收入赋值为2,高收入赋值为3工作总体满意度满意度分为5个等级,本研究将1 3归为不满意,4 5归为满意㊂满意赋值为1,不满意赋值为0个人内在因素性别男性赋值为1,女性赋值为0年龄年龄为连续变量,15 30岁赋值为1,31 45岁赋值为2,46 60岁赋值为3受教育程度未上过学赋值为1,小学及初中初中赋值为2,高中赋值为3,大学赋值为4,研究生及以上赋值为5户籍所在地没有户口赋值为0,农业户口赋值为1,非农业户口赋值为2㊃67㊃3.变量描述性统计在选取的样本中,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有437人,占比6.05%㊂具有工作保障的灵活就业人员占3.19%,没有工作保障的灵活就业人员占96.81%㊂参加医疗保险的占90.48%,可见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参保率较高㊂商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35人,占比1.87%㊂工作收入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3,均值为1.58㊂说明灵活就业人员工作收入集中在中低水平㊂样本统计结果显示年龄均值为2.24,年龄在15 30岁的灵活就业人员占比18.75%,31 45岁占比38.71%,45 60岁占比42.54%㊂可以得出灵活就业人员多集中在中老年群体㊂教育程度的均值为2.11,说明灵活就业人员的教育水平集中在初中上下㊂灵活就业人员样本中男性人数占比58.85%,女性人数占比41.15%㊂农业户口有6338人,占比85.09%㊂非农业户口即城市户口有1102人,占比14.79%㊂具体样本描述性结果见表2㊂表2 样本描述性统计变量样本数比例(%)均值社会养老保险参保4376.05未参保678493.950.06工作保障提供保障2383.19不提供保障722496.810.03医疗保险参保656090.48未参保6909.520.9商业养老保险参保1351.87未参保708698.130.02政府信任度信任550175.13不信任182124.870.75养儿防老观念认同598683.66不认同116916.340.83社会保障制度认可度认可175624.18不认可550575.820.24工作安全满意度不满意199026.84满意542373.160.73工作收入低收入372749.95中等收入313642.03高收入5998.031.58㊃77㊃续表变量样本数比例(%)均值工作总体满意度不满意263735.57满意477664.430.64性别男497558.85女347841.150.59年龄15-30158518.7531-45327238.7146-60359642.542.24受教育程度未上过学143917.12小学及初中524462.41高中110113.10大学6077.22研究生及以上120.142.11户籍所在地没有户口90.12农业户口633885.09非农业户口110214.791.15(三)模型设定由于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情形仅有参加和不参加两种情形,为二项分类变量,因此本文采取的研究方式是二元Logistic回归㊂基本回归方程如下:p=p(Yi=1|Xki)=exp(α+β1X1i+β2X2i+ +βkXki)1+exp(α+β1X1i+β2X2i+ +βkXki)通过连接函数lnp1-p将因变量从0-1变量转换成取值范围在(-ɕ,+ɕ)的因变量㊂p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概率,1-p为灵活就业人员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概率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p)与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p)的概率比P1-P称为发生比(优势比)㊂连接函数即对一件事情的发生比(odds)取自然对数,基本回归方程进行自然对数单位转换后得:logit(p)=lnp1-pæèçöø÷=β0+β1X1+ +βnXn其中,Xn表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n表示解释变量的个数;β0表示常数项,βn表示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反映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方向和程度㊂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㊃87㊃下,回归系数每增加一个单位,logit(p)也随之增加㊂若logit(p)随之减少,则证明回归系数为负㊂回归结果以风险比(OR)的形式呈现㊂OR>1时,说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正相关,反之则负相关㊂解释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被解释变量会增加OR-1倍㊂在研究解释变量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时,建立四个模型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㊂实证分析步骤如下:第一步,在模型中引入保障因素变量(工作保障㊁医疗保障㊁商业养老保险),得到模型一和回归结果;第二步,在模型一的基础上引入主观态度因素变量(养儿防老观念㊁社会保障认可度),得到模型二和回归结果;第三步,在模型二的基础上引入工作因素变量(工作收入㊁工作安全满意度㊁工作总体满意度),得到模型三和回归结果;第四步,在模型三的基础上引入个人内在因素变量(年龄㊁受教育程度㊁户籍所在地),得到模型四和回归结果;最后对四个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若P>0.05证明拟合状况良好㊂三㊁实证分析(一)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将解释变量分为四个维度,运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法探究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相关度㊂对相关系数和显著性进行判定,剔除与被解释变量无关的解释变量,通过检验的解释变量可引入回归分析模型㊂1.保障因素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如表3所示,工作保障㊁商业养老保险的显著性均在0.01以下,医疗保障的显著性在0.05以下㊂说明这三个变量可能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行为有显著影响,均可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㊂表3 保障因素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保障医疗保障商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1工作保障0.297∗∗∗1医疗保障0.028∗∗0.0081商业养老保险0.035∗∗∗0.027∗∗0.020∗1㊀㊀注:∗表示在0.1水平相关性显著;∗∗表示在0.05水平相关性显著;∗∗∗表示在0.01水平相关性显著㊂2.主观态度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在主观态度方面,如表4所示,养儿防老观念认可度在1%水平上显著㊂其系数为负,说明养儿防老观念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行为有负向影响㊂政府信任度㊁社会保障问题认可度的显著水平在10%以上,未通过检验不能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㊂㊃97㊃表4㊀主观态度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认可度养儿防老观念社会保障认可度社会养老保险1政府认可度0.0161养儿防老观念-0.090∗∗∗0.045∗∗∗1社会保障认可度-0.0190.0020.036∗∗∗1㊀㊀注:∗表示在0.1水平相关性显著;∗∗表示在0.05水平相关性显著;∗∗∗表示在0.01水平相关性显著㊂3.工作因素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工作因素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体现在工作安全满意度㊁工作收入和工作总体满意度三个方面㊂如表5所示,工作安全满意度㊁工作收入在1%水平上显著,工作总体满意度在5%水平上显著,均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具有积极影响㊂表5㊀工作因素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安全满意度工作收入工作总体满意度社会养老保险1工作安全满意度0.05∗∗∗1工作收入0.119∗∗∗-0.0121工作总体满意度0.042∗∗0.444∗∗∗0.042∗∗1㊀㊀注:∗表示在0.1水平相关性显著;∗∗表示在0.05水平相关性显著;∗∗∗表示在0.01水平相关性显著㊂4.个体内在因素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分析个人内在因素中教育程度㊁户籍所在地两个变量在1%水平上高度显著,说明这两个变量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有显著影响,可将其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㊂性别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将其剔除㊂年龄变量虽未通过相关性分析,但已有研究证明年龄是影响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因素,因此将其引入回归模型㊂表6㊀个体因素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户籍所在地社会养老保险1年龄-0.0191性别-0.0080.039∗∗∗1教育程度0.190∗∗∗-0.335∗∗∗0.086∗∗∗1户籍所在地0.217∗∗∗-0.053∗∗∗-0.015∗0.278∗∗∗1㊀㊀注:∗表示在0.1水平相关性显著;∗∗表示在0.05水平相关性显著;∗∗∗表示在0.01水平相关性显著㊂㊃08㊃5.方差膨胀因子检验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10个解释变量,分别是工作保障㊁医疗保障㊁商业养老保险㊁养儿防老观念㊁工作收入㊁工作安全满意度㊁工作总体满意度㊁教育程度㊁户籍所在地㊁年龄㊂由于解释变量数量过多,为避免解释变量之间相互干扰影响显著性,选择多重共线性检验㊂结果显示VIF=1.14证明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㊂(二)回归结果分析通过Stata16.0软件对四个模型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解释变量的显著性反应其研究意义㊂霍斯默-莱梅肖(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见表7)均大于0.05,表示接受零假设,即回归模型拟合状况良好㊂逐步加入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加入新的解释变量能够证明不存在遗漏变量偏差造成的内生性问题㊂因此,模型四能够较全面地反应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因素,适宜作为最终研究的回归模型㊂表7㊀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解释变量(1)模型一OR值(2)模型二OR值(3)模型三OR值(4)模型四OR值工作保障16.4819∗∗∗15.2204∗∗∗13.3321∗∗∗6.3675∗∗∗(2.4314)(2.3055)(2.0973)(1.1156)医疗保障1.6007∗∗1.5602∗∗1.5794∗∗1.7055∗∗(0.3377)(0.3319)(0.3352)(0.3659)商业养老保险1.8771∗∗1.7609∗1.7145∗1.3093(0.5555)(0.5239)(0.5097)(0.3859)养儿防老观念0.5513∗∗∗0.5641∗∗∗0.7073∗∗∗(0.0667)(0.0685)(0.0906)工作收入1.2757∗∗∗1.1484∗(0.1013)(0.0955)工作安全满意度0.99900.9282(0.1362)(0.1306)工作总体满意度1.02510.9859(0.1280)(0.1277)教育程度1.6101∗∗∗(0.1175)户籍所在地3.1887∗∗∗(0.3876)㊃18㊃续表解释变量(1)模型一OR值(2)模型二OR值(3)模型三OR值(4)模型四OR值年龄1.1780∗∗(0.0964)常数项0.0322∗∗∗0.0542∗∗∗0.00351∗∗1.1780∗∗(0.0066)(0.0121)(0.0071)(0.0008)观测值6824688468746868霍斯默-莱梅肖(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0.12680.67760.52800.2065㊀㊀注:∗表示在0.1水平相关性显著;∗∗表示在0.05水平相关性显著;∗∗∗表示在0.01水平相关性显著,括号内的数字为标准误㊂1.保障因素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作保障(P<0.01)㊁医疗保障(P<0.05)对参保行为有显著影响,商业养老保险没有显著影响㊂具有工作保障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概率比未参保者高5.37(OR=6.3675)倍,即高出537%㊂参加医疗保障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概率会比未参加医疗保险的高0.71(OR=1.7055)倍,即高出70%㊂商业养老保险不再显著可能是商业保险属于商业行为,缴纳保费的额度高㊂灵活就业人员多为中低收入者,因此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的人较少㊂首先与商业养老保险相比,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由国家给予一定补贴,体现社会共济的特点㊂其次社会养老保险的风险小,灵活就业人员的老年收入更有保障,是中低收入灵活就业人员的更优选择㊂拥有工作保障与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具备更高的社会保险意识㊂这是因为缴纳医疗保险和享有工作保障的灵活就业人员能够体会到社会保障分散风险的作用,对社会保障的认可度会更高㊂因此他们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会更大,参保意愿更强烈㊂该研究结果证明,加大社会保险的宣传力度从而增强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意识,有助于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㊂2.主观态度因素在主观态度因素中,养儿防老观念(P<0.01)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有显著影响㊂认同养儿防老观念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概率是未参保的0.71(OR=0.7073)倍㊂说明养儿防老观念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概率呈现负向影响,认同养儿防老观念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概率更低㊂养儿防老观念有明显的代际差异,年龄越大养儿防老观念越强[19]㊂灵活就业人员中31 60㊃28㊃岁的人数占80%,对 养儿防老 具有一定的依赖性㊂他们依然将养儿防老作为一种养老策略,倾向于家庭养老,由子女提供代际支持㊁精神慰藉㊂因此,对养儿防老观念持认可态度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低㊂郑志丹㊁郑研辉基于IV-Oprobit模型证明 养儿防老 与 社会养老 并非替代品,而是呈现出共同促进效应[20]㊂相关研究结论也表明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能够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21],因而应让认同 养儿防老 观念的灵活就业人员认识到社会养老保险 锦上添花 的作用㊂3.工作因素在工作因素中,工作收入(P<0.1)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有显著影响,工作安全满意度与工作总体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㊂工作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概率会增加0.15(OR=1.1484)倍㊂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会根据其一生的收入安排自己的消费和储蓄㊂灵活就业人员收入水平低且每月收入和支出都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在收入结余的情况下才会产生预防性储蓄行为,才有可能考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㊂因此,收入水平与养老保险参保行为成正比,工作收入高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概率更大㊂当前的社会保险制度加剧了收入不平等与收入差距[22]㊂对于中低收入的灵活就业人员而言,社会养老保险的福利效应是具备不确定性的,若未来收益低则会降低灵活就业人员的福利㊂同时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对生活消费产生挤出效应,灵活就业人员的缴纳成本太高,因此收入低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概率更低㊂未来,灵活就业人员的规模会持续增大,因而要降低社会养老保险费率,加大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与激励㊂4.个体内在因素模型四在保障因素㊁主观态度因素㊁工作因素的基础上,引入个人内在因素㊂其中,户籍所在地(P<0.01)㊁教育程度(P<0.01)和年龄(P<0.05)均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有显著影响㊂教育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概率会增加0.44(OR=1.4359)倍㊂户籍所在地每增加一个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概率会增加2.83(OR=3.8306)倍㊂年龄每增加一个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概率会增加0.18(OR=1.1780)倍㊂当灵活就业人员把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看作一种储蓄行为时,受教育水平影响他们更愿意选择短期投资或银行储蓄来获取即时利益㊂样本中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6560人,占90.48%㊂医疗保险参保率高的一个原因是其能够在短期时间内享受到医疗保险的保障功能,养老保险的长远利益则不能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积极性㊂灵活就业人员样本中85%为农村户口,他们往往选择年轻时在城市打工,到达一定年龄后选择回老家养老㊂同时他们还存在自饱自足的小农思想,认为自己的储蓄能够支撑年老时期的消费,因此并不愿意分出一部分储蓄缴纳社会养老保险㊂灵活就业人员年龄越大越倾向于参加社会养老保险㊂当年龄逐步攀升,灵活就业人员所获得的收入会因时间或身体状况等原因逐渐减少㊂年龄越大,他们对养老风险的感知越强烈㊂为㊃38㊃。

基于PEST-SWOT模型对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分析

基于PEST-SWOT模型对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分析

基于PEST-SWOT模型对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分析嵌入式养老是指将养老服务融入到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模式,通过科技手段和社会资源的整合,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利和全面的养老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已经成为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基于PEST-SWOT模型对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一、PEST分析1.政治因素政府对嵌入式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提供金融支持、优惠税收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等。

政府的政策支持对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经济因素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为嵌入式养老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他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这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基础。

3.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4.科技因素科技的发展是推动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核心动力。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应用,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养老服务。

1.优势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具有便利、个性化、高效等优势。

通过嵌入式设备和智能化系统,老年人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养老服务,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还可以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养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2.劣势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还存在一些劣势,主要表现在隐私安全问题、服务标准不统一、技术普及难度大等方面。

老年人的隐私安全问题是嵌入式养老服务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如何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养老机构管理细则建立老人信任关系

养老机构管理细则建立老人信任关系

养老机构管理细则建立老人信任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养老机构的管理细则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建立老人信任关系。

本文将探讨养老机构管理细则中建立老人信任关系的重要性和优化策略。

一、建立老人信任关系的重要性老人信任关系的建立对于养老机构的长期稳定运行和老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老人信任关系的建立可以增强老人对养老机构的信任感。

老年人一般对新环境和新人有着较高的警惕性,而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可以让老人感受到养老机构的诚意和关怀,进而减轻他们的疑虑和担忧,提高对养老机构的信任度。

其次,老人信任关系的建立可以促进老人与员工之间的密切互动。

养老机构的员工扮演着老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角色,而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可以使员工更加了解老人的需求和习惯,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同时,老人也会在信任的基础上更加愿意与员工进行交流和互动,减少因孤独而带来的消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老人信任关系的建立对于养老机构的口碑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老人对养老机构的评价往往是通过他们个人经历和朋友的口碑传播而来的,而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可以使老人对养老机构的评价更加积极,从而为机构带来更多的新客户和良好的口碑,进一步促进养老机构的发展。

二、优化策略为了更好地建立老人信任关系,养老机构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

1. 人性化管理养老机构应注重员工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员工具备专业化和温暖的服务素质。

从招聘、培训到考核,都应当注重倾听老人需求、理解老人情感、细心照顾老人的能力。

同时,养老机构还可以引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为老人提供心理支持和服务,增强老人对机构的信任感。

2. 优化养老环境养老机构应打造舒适、安全、温馨的养老环境,为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质量。

这包括提供高品质的食物、舒适的住房设施,并且保证充足的安防措施,以确保老人的安全。

此外,养老机构还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提供娱乐和社交的机会,使老人感到愉悦和快乐。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解决与社会环境发生问题的工作,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为学科基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1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家庭暴力问题解决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2、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性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3、北京市社会工作事务所中社会工作者的激励状况研究4、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问题研究5、社会工作教育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影响6、关于最低生活保障与社会工作融合的研究7、灾害社会工作的本土实践:一种优势视角的分析8、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妇女社会支持网络的服务研究9、社会工作对自闭症家庭的干预研究10、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偏差行为矫治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11、医务社会工作实习研究12、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问题研究13、整合式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流动儿童青春期性教育的研究14、军休干部服务中的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研究15、民办社会工作机构运行模式研究16、资源依赖视角下社会工作机构服务质量研究17、社会工作机构资源动员模式研究18、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人际交往的探讨19、“三社联动”机制推动广州城市社区社会工作发展的研究20、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能力现状分析21、社会工作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满意度调查22、新形势下沿海地区农村社会工作问题研究23、伤残人群社会工作中的困惑思考24、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及前瞻思考25、社会工作介入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模式研究26、专业社会工作与中国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探讨27、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28、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探析29、增权理论视角下面向“三失”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个案帮扶途径与方法研究30、社会治理视角下新疆社会工作示范点的发展研究31、制度信任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嵌入”公办福利机构问题研究32、青少年厌学的社会工作个案介入研究33、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与伦理抉择34、从社会工作机构的成立看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发展35、社会工作视角下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研究36、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和整合37、社会工作方法在改善医患关系中的运用38、资源依赖视角下社会工作机构服务机制探析39、社会工作行业组织明确组织使命与发展道路方法的研究40、社会工作机构运作的问题及反思社会学论文题目[1]医学人类学视阈下疾病认知与医患关系的文化逻辑研究——以热贡女性生育为个案[2]日本老年人社会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3]日本养老产业化发展条件及其启示[4]从礼尚往来到“礼上往来”——中国人情社会礼物态势发展流变[5]婚姻要价、代际剥削与农村高额彩礼的形成——基于对苏北C 村的考察[6]女性问题的多元文化对等互动——从《半边天》的“同题合拍”看女性命运共同体[7]人工智能到底存在什么风险:一种类型学的划分[8]社会引力定律追根溯源[9]城市新移民的生活方式研究与可持续设计探索[10]“娜拉”与“海尔茂”的当代博弈——重读韦君宜小说《女人》及与妇女生活相关的文章[11]罕见病患者家庭的压力分析及社会工作介入路径探讨[12]城市画像视角下的热点城市特征识别方法研究[13]基于时空大数据的重大疫情类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判体系研究[14]隔代养育对家庭关系的影响[15]迁移老人的家庭关系影响因素与家庭关系类型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16]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新型城乡关系研究——一个社会学的分析视角[17]艾滋病患者家庭中的青少年亲子关系重构——叙事治疗模式下的社会工作个案介入[18]视频直播的民族志书写——一种信息传输由微信而及快手的文化转型人类学[19]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框架下农村留守家庭问题治理研究——基于会村的调研[20]社会资本对城乡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CGSS 混合截面数据[21]网络美好生活的风险侵入与社会表达[22]新式婚礼蔚然成风——从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馆藏民国新式结婚礼节单谈起[23]“老漂族”城市适应困境与帮扶对策研究[2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思潮研究的述评与展望[25]城市,请别忽略一米高度的美好[26]非自愿搬迁对移民职业代际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基于三峡库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27]网络舆情事件中的公共价值偏好与政府回应绩效[28]“城市空间”中生命政治的双重维度——从“规训身体”到“调节人口”[29]社会网络、社会地位、社会信任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30]基层社会治理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三社联动”实践为例[31]互联网时代的“新差序格局”——微信圈层场域中社交结构与关系格局的变迁与重组[32]谣言网络多级传播路径下关键引爆点识别模型和算法研究[33]新农保参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老年人经济供养——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34]新生代员工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幸福感的关系研究[35]认知能力、关系与家庭金融投资决策——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36]数字不平等与社会分层:信息沟通技术的社会不平等效应探析[37]《轮台罪己诏》中古代朴素公共关系的探究[38]设计介入工作倦怠问题的价值与策略研究[39]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社交恐惧症的个案研究——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视角[40]冰山理论在处理亲子冲突中的运用优秀农村社会学论文题目1.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的整合与调适--基于新疆M村田野调查的思考2. 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四省农户的实证研究3. 现代化转型中法治秩序与乡村社会秩序的融合4. 民生法治视域下农村社区矛盾纠纷治理之道5. 农村社会的公共性变迁与治理模式建构6.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研究--基于广东五市的实证分析7. 南平市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及增长点实证分析8. 京郊山区农村老年人意愿居住安排的影响因素研究9. 积极心理品质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10. 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是如何逆转的--实践视角下的妇女家庭纵向地位变迁11. 社会转型视域下农村社区治理路径选择12.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变迁特点及认识13.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农村社会空间联系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为例14.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农村女性家庭权力研究15. 农村养老资源供给的评价与优化16. 妇女在农村公共文化活动中的参与研究--基于社会失范理论的视角1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人口幸福感提升策略探究18. 国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以日本为例19. 新疆南疆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基于对L村的人类学调查20. 由农村人与屋的感情说起--以河南. 陕西省为例21. 断裂与重构:农村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的社会支持22. 重庆市农村隔代抚养家庭代际冲突研究23. 农村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的变迁--基于滇东北雄村的考察24. 灵宝市农村老人生存状况调查报告25. 农村小微企业主社会网络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26.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人情礼俗消费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及其变迁27. 隔代抚养对农村儿童孤独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28. 关于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29. 异化与重构:农村传统熟人社会之裂变30. 从“服务”到“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探析31. 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生计变迁研究--以攀枝花仁和区彝族村寨迤计厂为例32. 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主观幸福感之比较33. 农村第一代已婚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研究34. 农村文化变迁及农村社会治理对策35. 新疆维吾尔族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36. 徐州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37. 农村大学生“诉贫伤害”的社会学分析38. 近百年来客家乡村妇女经济地位的变迁研究--以梅州市部分农村为例39.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路径的社会学考察40. 农村社会的公共性变迁与治理模式建构41. 农村干亲结拜的代际差异42. 农业产业化背景下的农村交换方式与人际关系变迁43. 农民合作组织视野下的农村道德生态建构44. 农村邻里关系的转变45.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慢性病问题研究--以苏北Y行政村为例46.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生态权益保障研究综述47. 转型期农村公共空间的治理性重塑与秩序化重构48. 农村失能老人现状及长期护理制度建设49. 农村儿童家庭暴力干预路径构建50. 农民工家庭迁移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及对策51. 农村青年结婚高额彩礼问题探析--以福建省大田县为例52. “熟人社会”中的农村阶层关系53. 尊老社会情境对当代农村孝老行为的影响--河北孙家寨的个案研究54. 农村丧偶式单亲母亲生活经验研究55. 中国农村婚姻形态的流变56. 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问题探讨57. 向上流动渠道和农村教育性别平等:华中莲荷村的变迁(1958~2012)58. 农村人情消费变迁及功能分析--以江苏H村为例59. 社会性别平等:男性参与的倍增效应与观念变革60. 社会支持与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2023年《行政管理改革》总目录

2023年《行政管理改革》总目录

积金与养老金协同改革研究
闫志刚 从信用监管迈向信用治理:机制、类型与边界
·90·
2023・12 总目录
张欣亮 王鹏 数字政府标准化建设的路径探究
[数字政府]
[社会治理]
李玉红 大数据驱动下政府环境治理模式的演变
朱瑞 刘静 我国市域社会治理发展的特征、挑战与 吴合庆 陈桂生 数字乡村共同体建设困境及其进路
2024年展望
[政府管理创新]
王文姬 李勇坚 电商平台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机理与
马宝成 任群委 新时代我国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机理与 对策建议
防范对策
朱红梅 王小虎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蒲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逻辑
——以H省为例
与实践进路
[政府管理创新]
赵艺绚 林鸿潮 迈向第三方风险规制:安全生产责任 刘淑春 金洁 市场主体监管治理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比较与研究]
张克 刘馨岳 新一轮地方机构改革的理论逻辑与重点任务
张新平 周艺晨等 数字法治政府建设:新加坡政府经 [数字治理]
验及其启示
蓝志勇 吴件 大数据赋能条件下“无缝隙安全监管”
机制探究
2023年第4期
[本刊专稿]
张怡然 宋国恺 迈向技术融合的智慧治理 [政府管理创新]
魏礼群 新时代十年我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 韩强 吴涛 论数据要素收益分配的制度基础
2023年第9期
[ 本期关注 枫桥经验 ]
政武经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着力实现六大转型
宋世明 程荃 新时代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城乡比较
[养老服务]
—— 基于场域理论的分析
杜鹏 吴赐霖 推动老龄事业与养老产业协调发展

陕西省安康市2024年社会工作者新教材必考(精选题)(带答案解析)

陕西省安康市2024年社会工作者新教材必考(精选题)(带答案解析)

陕西省安康市2024年社会工作者新教材必考(精选题)(带答案解析)1、社工单选题(综合能力)(共80题)1. 下列服务内容中,体现社会工作“建构社会资本”功能的是()。

A.为老旧小区取资源进行适老化改造B.为居民组织公益活动培育共同体意识C.为肢体残障人士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就业D.为社区居民开展法律培训维护社区秩序【答案】B【解析】社会资本是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存在的,人们基于信任、情感、共同体意识而形成的相互信赖和支持性的关系。

社会工作通过举办公益活动和长期培育,使人们之间建立或增加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增加可以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增进人们之间信任,有助于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会。

2. 社会工作者小郝在某初中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服务。

下列服务内容中,属于“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的是( )。

A.协助学生制订学业发展规划B.对有欺凌行为的学生进行辅导劝诫C.帮助患病学生链接医疗资源D.为学生们举办校园安全教育工作【答案】B【解析】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是针对“问题学生”失常的心理和行为而开展的工作。

3. 在社区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关注社会变迁中困难群体被忽视的权利,注重从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等方面寻找问题的症结。

这体现了社区工作的特点是( )。

A.富有批判反思B.推动社会行动C.提高社区意识D.培养社区关怀【答案】A【解析】社区工作的特点主要包括:①分析问题的视角更为结构取向。

认为问题的产生与社区周围的环境、社会制度及整个社会有密切的关系。

②介入问题的层面更为宏观。

较多涉及社会层面,牵涉社会政策分析以及政策的改变,注重资源和权力的分配。

③具有一定的政治性。

社区工作者更关心社区居民,尤其是困难群体的权利维护,更多时候会采取多种行动为社区居民争取合理的资源。

④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

社区工作总是在关注问题,并且试图从根本上找出问题的症结,由此引发出对现存社会结构和政策的反思和评判,而不是一味地顺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om m u ni t y s e r vi c e pr ov i d i n g f o r t he a ge d.
Ke y wo r d s :J i a x i n g Ci t y;t r u s t ;t h e c o mm u n i t y s e r v i c e p r o v i d i n g f o r t h e a g e d
据 《 2 0 1 4年 度 中国 老龄 事 业 发 展 统计 报 告 》调 查显 示 :2 0 1 4年 ,全 国 6 5岁 及 以上 老 年 人 口达
1 . 1 8 8 3亿 ,老年 抚养 比为 l 1 . 9 ,较上 年末 上 升 0 . 3个 百 分点 。 _ 1 根 据 浙 江省 统 计局 5‰ 人 口抽 样 调查 显示 :2 0 1 3年浙 江 省常住 人 口老龄 化 进 一 步加 剧 ,当年 常 住 人 口为 5 4 9 8万 人 ,其 中 6 5岁 及 以 上 老年人 口为 5 6 4 . 1 万 人 ,占总人 口的 1 0 . 2 6 ,比 2 0 1 2年 增 加 2 5 . 2万 人 。 L 2 ] 如果 按 照 近 年 中 国每 年新 增超 过 6 O岁 人 口的数 字 来 计算 , 中 国每 天都 有 接 近 2 5 0 0 0人 进 入 到 6 O岁 以上 老 年 人 的 行 列 。
b e i n g o f c i t y r e s i d e n t s’ l o w—l e v e l t r u s t t o wa r d t h e c o mmu n i t y,a n d t h e n e g a t i v e i mp a c t s i t h a s c a u s e d . Th e r e f o r e ,g o v e r me n t s ,c o m mu n i t i e s a n d r e l e v a n t i n s t i t u t e s a n d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s h o u l d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l y a n d a c t i v e l y p r o mo t e t h e r e s i d e n t s’ c o m mu n i t y t r u s t l e v e l 。a n d p r o mo t e t h e r e s i d e n t s’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c o mm u n i t y s e r v i c e ,i n o r d e r t O g u a r a n t e e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o p e r a t i o n o f t h e me c h a n i s m o f t h e
・ 9 8 ・
嘉 兴 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J i a x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第2 V 7 卷第4 期2 0 1 5 年7 月
0 1 . 2 7 No . 4 2 O 1 5 . 7
1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6 7 1 - 3 0 7 9 . 2 0 1 5 . 0 4 . 0 1 9
产 生 的 原 因以 及 由 此 产 生 的 负面 影 响 。 政 府 、社 区及 相 关 机 构 和 组 织 应该 全 面 、 积 极 促 进 居 民社 区信 任 水
平 、促 进 居 民 参 与 社 区养 老 服 务 发 展 , 以保 障 社 区 养 老服 务 机 制 的 有 效 运 行 。 关 键 词 :嘉 兴 市 ;信 任 ;社 区养 老 服 务
中图分类号 : D 6 6 9 .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3 0 7 9 ( 2 0 1 5 ) 0 4 — 0 0 9 8 — 0 4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Co m m un i t y S e r vi c e Pr o v i d i n g f o r t he Ag e d Ba s e d o n t he Pe r s pe c t i ve o f Tr u s t
基 于 信 任 视 角 的 社 区 养 老 服 务 研 究
朱 海 伦
( 嘉 兴学 院 商学 院 ,浙江 嘉兴 3 1 4 0 0 1 )

要 :从 信 任 视 角对 “ 嘉 兴 空 巢 老 人 失 救 离世 ” 事 件 进 行 逻 辑 分 析 ,探 讨 了城 பைடு நூலகம்居 民社 区低 水 平 信 任
Z h u Ha i l u n
( S c h o o l o f B u s i n e s s ,J i a x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J i a x i n g ,Z h e j i a n g 3 1 4 0 0 1 )
A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t r u s t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l o g i c o f t h e e v e n t t h a t t wo e l d e r s wh o
l i v e d wi t h o u t t h e i r f a mi l y me mb e r s n e a r b y d i e d b e c a u s e o f n o h e l p .I t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c a u s e s o f t h e c o mi n g i n t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