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运动、殖民地、主要战争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主题一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

中国近代史主题一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四条基本线索 1.屈辱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2.抗争史:是中国人民为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前赴后继、 不屈不挠进行抗争的历史。 3.探索史: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各种救国道路的历史。 4.发展史: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历史。
对 比
反抗侵略的斗争。
族意识的觉醒。
经济上: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 经济上: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人
夺原料,把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类社会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市场。
科技上:生物进化论的诞生,既是生物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又是人类思想领域的飞跃。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史为鉴, 启示 匆忘国耻。
史料研读 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 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 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 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 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解析】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上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 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上海等五处为通商 口岸。故选A。
中考真题演练
2. (2016江西2题)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
内容,该谕旨颁发于
( B)
A. 虎门销烟期间 C.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中考真题演练
1. (2018江西3题)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
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

世界近代史总复习纲要

世界近代史总复习纲要

世界近代史总复习纲要一.一个社会,三个内容:世界近代史从1640午英国资产阶级革争开始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止,约277年,这一时期,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讲的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

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工人运动史):讲的是无产阶级从产生、发展、壮大以及登上政治舞台,进行夺权斗争,最后取得部分胜利的历史。

③民族解放斗争史:讲的是亚、非、拉人民反对殖民主义英勇斗争的情况。

二.两个时期,三个特点:世界近代史以1871年巴黎公社为界分为两个时期:1.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至l870年普法战争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即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其特点是:①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资产阶级专政代替封建专制,在欧、美、亚产生了资本主义国家。

西欧是资本主义发源地,随后资本主义就从西欧发展列美、亚洲。

如: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首先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随后美、法也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突破了西欧发展到亚洲和东欧。

如: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进行明治维新,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②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生产,普遍建立起大机器生产的工厂,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

如:英国的工业革命从18世纪中期开始.列19世纪上半期完成;其后,法美也进行了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岌展了社会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增强。

③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代替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无产阶由形成、发展到壮大,由自发斗争发展到自觉斗争,由捣毁机器发展科独立工人运动,登上政治舞台:以致于产生科学共产主义,建立起国际工人组织。

2.从187l年巴黎公社到“一战”结束,是资本主义衰落时期,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时期。

其特点是:①随着资本主义发展逐渐出现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金融资本,出现金融寡头,建立起大资产阶级专政,对内镇压工人运动,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如: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出现,“一战”的爆发。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基本特征:(1)民族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4)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八上历史复习归类

八上历史复习归类

八上历史复习归类一、主要战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鸦片战争1839年3月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6月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85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鸦片的危害: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2生肖铜首流落(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俄美英日德法意奥八国进攻大沽口领军人:西摩尔1900年8月攻入北京。

二、主要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一)《南京条约》签订时间:1842年8月条约内容:(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2)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3)割让香港岛给英国;(4)英国商人进出品货物缴纳的税款须同英国商定。

条约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俄两国的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三)《马关条约》签订时间:1895年4月双方代表:李鸿章(中国)伊藤博文(日本)条约内容:(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条约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四)《辛丑条约》签订时间:1901年9月中方代表:李鸿章主要内容条约内容:(1)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备战2021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名师堂】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备战2021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名师堂】

一、世界近代史概述一条主线: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巩固。

两大问题:殖民侵略与反殖民斗争(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压迫与无产阶级革命(国际工人运动)。

三大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格局趋势:逐步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政治趋势:人治走向法治,专制走向民主。

经济趋势: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发展,手工劳动走向机器生产。

二、时空线索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三、知识架构四、考点梳理考点一、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英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2)法、德、美等西方国家:从18世纪后期开始开展,19世纪60—80年代完成背景(1)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进一步发展经济开拓了广阔空间(2)市场催动:活跃的国内外商业贸易,手工工场生产商品的效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3)资本积累:英国殖民扩张中的财富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4)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大量破产农民迁居城镇,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自由劳动力(5)自然科学进步:自然科学知识极大丰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概念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主要生产部门纷纷发明和制造机器,促进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称为“工业革命”代表性国家英国,率先开展,最早完成重要发(1)1765年(华师:1764年),英国纺纱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人类面对的新挑战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工业废水污染了许多河流,土地和空气也遭到污染,并导致许多疾病的流行1.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2.英国工业革命一系列的发明,不是偶然的,而是工匠和技师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探索的结晶;发明创造是社会前进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我们要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专题一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专题复习

专题一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专题复习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1)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2)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1)进一步强化农奴制,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2)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考点2-2 俄国1861年改革
原因
根本-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导火线-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目的
政治
军事 内 经济 容 文化
教育 社会 风俗 性质
积极 影 响 消极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1)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2)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创建新式常备军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相见。一位伟人带领美利坚人民取得了胜利……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的时候,一位伟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工业革命
俄国农奴制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资本主义制 度建立的两
种方式
革命 改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革命具有反复 性、曲折性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改革具有不彻底性, 保留封建残余
单元小结
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加 速
西班牙、葡萄牙侵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自然经济的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以上说明农奴制改革( )
A.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使俄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11.19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的两个国家是( )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专题[原创][特约]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专题[原创][特约]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专题1.民族解放运动史内容、历程和特点: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包括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革命、1848年东南欧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本世纪3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和反法西斯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的兴起等内容。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经历了斗争——失败——再斗争——最终胜利的曲折历程,其特点是由一国独立革命,到一个地区掀起独立运动、再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这样一种发展趋势。

2.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的阶段划分及地位:(1)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上半期,西欧国家大肆进行殖民扩张活动,通过屠杀、掠夺、贩奴等方式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并进行了多次争夺殖民霸权的战争。

人民反抗殖民统舀、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

北美独立战争使美利坚民族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舀,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在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影响下,拉丁美洲爆发了独立革命,拉美人民摆脱了西欧殖民统舀而纷纷独立,奠定了拉丁美洲的政舀格局。

这一时期,英法资本主义还处于童年时期,加之西欧殖民战争削弱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实力,因此美洲民族解放运动基本上都取得了胜利。

(2)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发展了巨大的生产力,同时也加剧了殖民扩张。

其殖民掠夺政策由直接抢劫财富、贩卖奴隶变为商品输出、抢占原料产地、开拓海外市常这就使大批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遭受残酷的剥削和奴役,日益贫困落后,从而激起了广大被奴役国家和人民的反抗。

亚洲革命风暴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性臼,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起义把这次革命风暴推向了高潮,它沉重打击了内外反动势力。

同一时期的东南欧民族解放运动,成为1848年欧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3)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输出资本,亚非拉各国遭受的殖民灾祸更加深重,民族民主运动也广泛兴起。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一.考点梳理一.近代无产阶级的斗争(一)英国的宪章运动:1836-1848年1.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人为改善劳动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工人运动欧洲兴起。

2.特点: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的运动。

3.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4.目的: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5.性质:它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6.结果: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原因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例:【江苏盐城卷】《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价值在于()A、提出人文主义思想B、揭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C、揭穿教会神创论D、阐述国家干预经济理论(三)巴黎公社:1871年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投降,资产阶级政府准备镇压人民。

主要事件:1871年5月21-28日,“五月流血周”性质: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四)《国际歌》:1.创作背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

2.作词:欧仁·鲍狄埃。

3.作曲:狄盖特。

4.影响: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

二.一战后的社会主义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一战影响,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政权并存。

时间:1917年11月;领导人:列宁;地点:彼得格勒;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3.经过:列宁到彼得格勒指挥起义,11月7日起义取得胜利,历史上称为“十月革命”。

4.结果: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

5.意义:⑴性质: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

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

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重任4.义和团的抗争(1)时间:1900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口号:扶清灭洋。

(2)作用:在廊坊、天津、北京英勇地抵抗了八国联军侵略者。

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三、辛亥革命1.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经济基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为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尤其是中国同盟会的出现为革命提供了组织基础;三民主义的提出提供了纲领;一系列武装起义为革命提供了起义经验;革命党人在武汉新军的长期动员工作2.过程(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3)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4)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所窃取,革命失败3.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三、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野蛮的军事侵略:(1)制造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并组建“七三一”部队,研制使用花絮细菌武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2)疯狂的经济掠夺。

(3)阴险的奴化教育,推行奴化教育,宣扬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理论。

(4)狡诈的殖民统治:实行以华治华的殖民政策,组建傀儡政权如伪满洲政权。

2.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阻止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四大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取得了台儿庄大捷,中共指挥的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2)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承担了日军的主要攻击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在战争中,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同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四、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运动(1)背景:北洋政府对外卖国,对内混战;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道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产业工人队伍壮大;法国巴黎公社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伟大意义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伟大意义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伟大意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因为: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无民族独立,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

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毛泽东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

第二,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在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际上农民革命,军队实际上穿起军装的农民。

因此,无产阶级要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发动农民和武装农民,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关键。

第三,由于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曲折性和长期性,强大的敌人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他们统治薄弱的环节。

因此,无产阶级为了避免在力量不足时与敌人决战,就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把农村建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革命阵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它的现实意义是:第一,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只有沿着这条路前进,革命才不会迷失方向。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带有强烈的求实精神。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在仅对“左”和右的错误的斗争中产生的。

第四,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体现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的深入了解和深切体验。

第五,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开辟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多元化的进程。

全面准确理解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原文出处】毛泽东思想研究【原刊期号】20062 【分类号】D1【作者】郑德荣/王占仁【作者简介】郑德荣,东北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占仁,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博士生。

民族解放运动

民族解放运动
③、相互支持,联合斗争;
B、特点:①、中心先亚洲后非洲;②、持续高涨并取得胜利。
2、民族解放运动几个重要时期的中心和斗争重点:
①、18世纪后期—19世纪前期,重点区域在美洲,以独立战争形式出现;
②、19世纪中期,中心在亚洲,带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时期,三大洲的斗争发展不平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成为主流;
(4)、电气时代后期:A、原因:一战期间及战后,一些亚非国家的资本主义得到圈套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
无产阶级也登上了各国的政治舞台,它们要求获得国家独立;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
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积极对外侵略扩张,导致被侵略国家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于是社会各阶层团结起来进行民族自卫战争;
三、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1、格局转换时期的特点:①、这次格局的转换不是通过战争的胜负来完成的;
②、格局转换将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③、转换过程中,以经济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将决定一国在新的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
2、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向多极化发展。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简况: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时间、参加国、操纵者、主要条约、作用、体系内所蕴含的矛盾;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
是列强以实力为基础的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这种调整与安排是短暂的,随着体系所蕴藏的矛盾的激化,体系逐渐被打破。
二、共产主义运动: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

1919——1920年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1919——1920年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1919——1920年, 共产主义运动是否是一种历史的必然?Biblioteka 世界规模的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20世纪20年代初,在世界五大洲已有四十多 个国家,遍及欧亚非三大陆,建立起了共 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运动真正具有了世界规 模。 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打破了资 产阶级政党在国内国际政党政治中一统天 下的格局,为20世纪的国际政治增添了新 内容
• 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除中国外, 还有越南(腐败)、朝鲜(核问题)、老挝 (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古巴(美国 封锁)。这些国家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 会主义制度,经过10多年的发展,保住 了社会主义阵地,处境不断得到改善。 • 苏东剧变给发达国家共产党以重大打击, 导致其内部思想混乱,组织遭受重创,仅 西欧就有12个党改名易姓、停止活动或 消亡,党员流失2/3,社会影响明显减 小,处于边缘化的危险。
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开幕,大会通 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并在决议中规 定:党与第三国际的关系为“党中央机关 每月应向第三国际提出报告。如有必要应 派一正式代表前往第三国际设在伊尔库茨 克的远东书记处,并派代表赴远东各国商 讨阶级斗争中相互配合的计划”。
各国现存共产党的情况
概况
918年,芬兰建立了共产党,随后匈牙利、法国、阿根廷等 国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或共产主义小组。共产国际建立以后, 到1922年共产国际四大召开时,欧美已经有20多个国家 建立了共产党,并影响到亚非拉各国。 1918年1月,芬兰无产阶级以俄国无产阶级为榜样奋起推翻 了资产阶级政府,成立了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1919年4 月13日慕尼黑的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 共和国。1919年3月匈牙利无产阶级建立了匈牙利苏维埃 共和国 1920年10月,在苏联的塔什干建立了印度第一个共产党组 织。1921年以后,印度各地先后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1933年印度共产党成立。 欧洲和北美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发生了社会革命运动和劳 工运动。在世界产主义运动影响下,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

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支持各国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
• 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进行论战,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国际的成立及其活动
第二国际的成立
• 1889年,巴黎召开第二国际成立大会
•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领导第二国际
• 第二国际的宗旨:反对资本主义,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
第二国际的活动
• 组织国际工人运动,推动工人阶级的觉醒
• 共产主义运动如何适应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05
冷战时期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衰退
冷战的起源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的背景
• 二战后,美苏两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争夺世界霸权
• 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上存在根本分歧
• 美苏两国在战后世界格局中争夺领导权,导致冷战爆发
• 英国:英国共产党成立,进行工人运动
亚洲各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 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 日本:日本共产党成立,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
• 印度:印度共产党成立,进行民族独立运动
03
大萧条时期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危机
大萧条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
大萧条的背景
•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引发全球经济危机
• 反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支持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 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进行论战,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02
苏联的建立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高潮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 苏维埃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 苏联在战争中起到了抵抗法西斯主义的重要作用,保卫了世界和平

世界近现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先从宏观来讲一讲。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阶段划分,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近代和现代史则以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分水岭。

对近代史而言,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因此,世界近代史是一个人类社会的转型时期。

其转变的基本特征有三:一为经济方面,由闭塞的、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商品经济转化;二是法治取代人治,建立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以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三是公民取代臣民,人民得以参与国事,拥有法定的权利与义务,人的价值和尊严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

近代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个阶段是手工工场时期(17、18世纪)这是资本主义的童年时期,亦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是反封建斗争十分激烈的阶段,在力量对比上,封建和封建之前的社会制度仍有极大优势。

不过资本主义力量依靠自己的活力,发展很快,到这个时期之末,已经能够和封建势力相抗衡了,而且显示了必将胜利的势头。

第二个阶段是蒸汽时代,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工业资本主义时期。

时间是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

正是在这个阶段,欧洲与亚洲不少国家发生社会转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如德国、意大利、俄国、奥匈帝国、比利时、日本等。

而且,它们和原来的英国成了一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把世界联成一气。

与此同时,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民族独立运动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历史潮流。

当然,那时历史的主流还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与革命。

第三阶段是进入电气时代。

因为电气时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所以在近代史中只用“进入”二字。

世界现代史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界标,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1917年至1945年和1945年至今。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世界近代史第三单元两次工业革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近代科学文化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世界近代史第三单元两次工业革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近代科学文化

国际格局:工业革命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
义,较早开展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世界市场: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 世界市场 的形成。
返回目录
文明进程: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推动人类文明由农业文明向 工业文明演进。 消极影响 社会问题:工人阶级受到严重剥削,与资产阶级矛盾逐渐尖锐;造成 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殖民扩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后,加剧了对外殖民扩张 与掠夺(如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加紧对印度的掠夺等)。
返回目录
重难突破 1.【历史理解】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
农业文明是以农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基础的文明,是人类在长 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 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其基本要素是土地和劳动力。
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械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 种现代社会文明状态,其基本要素是资本和价值。
【答案】图一:农耕文明,个体劳动为主;动力为人力和畜力;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等等。 图二:工业文明,大机器生产;动力为机械力;工厂制度;等等。
返回目录
考点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的革命活动 ①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 共产党宣言 》出版。 ②马克思定居伦敦后,撰写了《资本论》等著作。
2. 【历史理解】蒸汽机在工厂制产生中的作用
返回目录
作用:用机械力取代自然力,消除了环境的限制因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促进了大机器生产的出现;为现代工厂制度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
知识整合 中外近代化进程
返回目录
即学即练 对比下图反映的两种经济文明类型的不同特点。
返回目录
图一 汉代二牛抬杠画像砖拓片 图二 英国蒸汽驱动的纺织机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课件--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课件--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2)基本特征 ①极端民族主义。 ②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2.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法 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2)过程 ①亚洲: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 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②欧洲: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 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意 大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法西斯主义 (1)建立
国家 概况 意 大 ①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的“战斗的意大利法西 利 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后更名
为“国家法西斯党” ②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德国 1919年,希特勒加入德意志工人党,1920年,改名 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日本 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法西 斯运动的开始 立密约,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六义务劳动的海报
2022湖南,14
学者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2022 广东,15
列宁关于“挖掉资本主义老根”的观

2022 天津,11
“斯达汉诺夫运动”
2022北京,15
条约内容涉及的史实排序
考查要点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战时共产主义运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2.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21年3月
内容 ①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
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②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一:英国宪章运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背景:工业革命造成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加剧。

政治纲领:《人民宪章》,争取普选权。

特点:时间长,规模宏大。

地位: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2月)科学依据: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进化论。

标志性事件: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经过传播,逐渐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巴黎公社(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五月流血周)背景:普法战争;地位: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失败原因: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社会条件不成熟);无产阶级尚不成熟,缺乏巩固政权的经验。

相关作品:欧仁.鲍狄埃作词,比尔.狄盖特谱曲的《国际歌》创作于:巴黎公社失败后。

马克思主义是巴黎公社的指导思想,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两者关系)四: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11月7日)背景(原因):①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反动的内外政策②一战的影响③列宁号召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地点:彼得格勒。

(城市中心暴动,武装夺取政权)意义: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③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④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五: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1918-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物资极度缺乏。

特征:国有化。

影响:对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战争胜利,捍卫新生政权起到了重大作用。

随着国内战争胜利,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工农群众不满。

2.新经济政策(1921年)背景:随着国内战争胜利,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工农群众不满。

为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实行新经济政策。

特征: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尝试用市场经济发展)影响: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列宁的贡献: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捍卫了无产阶级政权;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影响: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增强,为苏联在二战中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4. 农业集体化:20世纪30年代。

影响:农业集体化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损害农民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5. 颁布新宪法:(1936年):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标着这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斯大林的贡献: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颁布1936年宪法加意义,加带领苏联人民取得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评价斯大林模式:积极影响(两个五年计划的影响),消极影响:阻碍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正常开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停滞不前。

启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农业、轻工业、重工业要协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六: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原因:斯大林模式阻碍经济发展。

影响:经济上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民积极性,使农业形势有所好转,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业落后的状况,政治领域改革成就不大。

2.匈牙利卡达尔改革(1968年)原因:斯大林模式阻碍欧洲经济发展。

特点:在坚持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

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使匈牙利成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结果:最终停止。

七: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原因:斯大林模式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影响:经济改革使经济形势愈加恶化,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八:东欧剧变(1989年)九:苏联解体。

(1991年)原因:①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②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改革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④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影响:①导致两极格局结束,使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巨大挫折,同时也说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客观上促进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

殖民掠夺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世界殖民体系的演变:(1)开始形成:随着,欧洲国家开始走上殖民掠夺的道路。

三角贸易对非洲和美洲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2)初步形成:随着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加速殖民扩张,导致的局面,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此时,国是最大的殖民国家。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

资本主义进入到阶段,掀起了殖民瓜分狂潮。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4)后,帝国主义势力遭到削弱,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瓦解。

(5)后,传统殖民大国遭到削弱,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

(6)年独立,标志着非洲殖民体系瓦解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

评价殖民侵略和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非拉带来沉重灾难,但也把先进的西方文明带到这些地区,推动了这些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世界史的民族解放运动:(1)1775-1783年的。

( 人物: )(2)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

(领导人物:玻利瓦尔,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在1816年后的10年间,他率领起义队伍由北向南,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许多殖民地,被誉为“解放者”)(3)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4)第三世界的兴起(二战后至今):亚洲:①印度独立,1947年,尼赫鲁。

实行印巴分治《蒙巴顿方案》也叫《印度独立方案》②新中国的建立:1949年,毛泽东非洲:①埃及:1952年,纳赛尔领导反帝反封革命。

②非洲独立年:1960年,有17个国家独立。

③纳米比亚:1990年,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崩溃,也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拉丁美洲:①古巴:1959年独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卡斯特罗。

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1999年。

(5)1955年召开会议,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独立举行的会议。

主要战争的时间(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略)其中凡尔登战役的时间作战双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爆发原因: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二战的爆发埋下隐患③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加速德日法西斯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④英法等国对法西斯采取了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2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影响: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使法西斯气焰更加嚣张,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扩大:(1)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巴巴罗萨计划)(2)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扩大到全球规模。

4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影响: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转折: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6加速结束:(1)加速德国投降:①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东西受敌②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苏美英。

内容:彻底打败德国,并在战后对其进行分区占领和民主化改造;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战的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影响: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体现了大国强权意志;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化格局。

(体现霸权主义的四个会议:③柏林战役:1945年4月。

列举苏德战场上的三次战役:(2)加速日本投降的事件:意德投降苏联对日宣战:美投放原子弹中国展开反攻:(三)冷战:(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称霸世界)1揭开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2冷战开始(政治上的表现):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3经济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目的:冷战目的+控制西欧)4军事上的表现: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两极格局形成:1949年北约的成立和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四)科索沃战争:时间:1999年;交战双方:南联盟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影响:①给南联盟及其周边国家带来灾难②破坏了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③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遭到削弱④是美国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公然挑衅,威胁世界和平。

美国轰炸南联盟说明了什么①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②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美国停止轰炸南联盟说明了什么?①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受挫②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五)中东战争:时间:1948年—1982年;交战双方: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中东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导致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因素)①重要的地理位置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②领土争端、水资源问题、巴勒斯坦难民问题③宗教纷争、文化差异④耶路撒冷问题是矛盾焦点⑤大国干预为实现世界和平提建议①用民族的宽容代替仇恨,用和平对话代替武力冲突②各民族各地区的矛盾由他们自己解决,大国不能横加干涉③充分发挥联合国的维和作用④各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他:如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