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一、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的意义安全隐患是指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潜在危害的各种因素。

现代社会处处充满着危险和不确定性,安全问题已成为各种行业和领域必须面对的问题。

而排查和治理安全隐患则是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一个好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能够通过系统性的检查、评估,发现并及时处理潜在隐患,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设计和实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是一项大型的、高效的工作体系,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设计方案,确保隐患排查工作的有针对性、全面性和实效性。

下面介绍一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方案。

1.建立工作小组为了保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制定检查计划、收集资料、实地勘查、处理隐患等工作。

建议小组成员包括企业管理、安全管理、营建工程、环境保护、消防、财务、法务等不同部门的人员,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2.制定计划和方案工作小组需要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安全隐患检查计划和方案,包括检查时间、区域、对象、检查内容、检查方法等方面。

在具体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考虑到各种细节和工作流程,以确保工作的全面性和高效性。

3.实地勘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核心就是实地勘查。

各工作小组成员需要结合检查计划,在现场进行逐一检查,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全面排查。

在实地勘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防护,勘查人员必须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4.处理隐患通过实地勘查发现的安全隐患需要及时处理。

工作小组要对发现的所有隐患进行分类、记录、评估,包括紧急隐患、重点隐患、一般隐患等。

其中,紧急隐患必须要及时处理,确保不造成严重后果。

5.建立档案为了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档案,将每次检查的所有记录、评估、处理过程等重要信息,整理成档案逐一保存,以备后续的参考和分析。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一、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隐患排查和治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非常必要。

下面就来谈一谈如何建立一个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

1.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的目的(1)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建立有效制度体系。

(2)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提高整体安全水平。

(3)防范和化解安全事故,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2.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的主要内容(1)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明确职责,确保系统的实施。

(2)建立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职责。

(3)制定安全工作制度,规范各类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4)建立安全信誉档案,对安全事故处理和隐患查处采取双向管理。

(5)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6)建立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测机制,全面排查隐患。

(7)建立事故报告机制,及时报告和处理安全事故。

(8)建立紧急预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9)建立安全宣传机制,加强安全知识普及。

3.实施方案为了实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必须要有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工具。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计划,包括具体的实施措施和考核制度。

(2)建立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的职责和义务。

(3)建立考评机制,对各类检查和排查工作进行评估。

(4)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

(5)制定隐患排查和治理的具体方法,建立现场管理机制。

(6)建立安全信息化系统,优化管理流程。

4.监督和评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实行完后,应及时进行评估和监督,以检查是否有效。

评估和监督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评估标准和流程,定期进行评估工作。

(2)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的跟踪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隐患。

(3)定期进行管理能力评估和权威性审核。

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有哪些五个

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有哪些五个

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有哪些五个1. 风险辨识和评估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步是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

通过对工作场所、生产设备、操作流程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确定潜在的安全和健康风险。

这包括对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疾病发生的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在风险辨识和评估过程中,应使用科学的方法,考虑到工作场所的特殊环境、操作流程和人员特点。

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如安全巡检、风险评价矩阵、树状图分析法等来辨识和评估隐患的风险级别和可能的后果。

2. 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针对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组织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这包括制定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以明确工作场所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范。

安全管理制度应细化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分工、工作流程和执行标准,确保各级职责明确、操作规范,并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和维护。

安全管理制度还应包括培训和教育要求,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和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并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情况和紧急事故。

3. 安全设施和装备的维护和管理隐患排查治理还包括对安全设施和装备的维护和管理。

这包括对消防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装备等的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安全设施和装备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确保设施和装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

定期组织演练和应急演练,以验证设备和装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4. 安全培训和教育安全培训和教育是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和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熟悉工作场所的安全操作流程,掌握应急救援的知识和技能。

安全培训和教育应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教育方案,确保培训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培训和教育形式可以包括理论学习、现场培训、案例分析、应急演练等,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参与度。

现场隐患排查治理标准

现场隐患排查治理标准

现场隐患排查治理标准
现场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的因素:检查员工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是否存在疲劳、
违规操作等问题,以及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是否足够。

2.物的因素:检查设备、设施、工具等是否存在隐患,如磨损、
老化、松动、短路等问题,以及现场的物料堆放是否规范、安全。

3.环境因素:检查现场的通风、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是
否符合要求,以及现场是否存在噪音、粉尘、污染物等危害因素。

4.管理因素:检查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是否健全,安全培训和演
练是否到位,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以及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是否完备。

在排查治理现场隐患时,应该根据这些标准进行逐一对照和排查,发现隐患后应该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如修理设备、改善环境、加强管理等,以消除隐患并确保生产安全。

同时,应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档案,对排查治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统计,以便于后续的监督和复查。

隐患排查治理的主要内容

隐患排查治理的主要内容

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要内容如下:(一)“一通三防”方面1、合理完善矿井通风系统(1)60万吨/年及其以下矿井,按照“一井一面两掘”、60万吨/年以上矿井按照初步设计要求,是否对矿井、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进行正规设计;是否有矿井、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设计。

是否出现采掘工作未按设计形成通风系统、违反规定串联通风、采区进回风巷未贯穿整个采区等情况;(2)是否制定了矿井配风方案,是否有矿井配风方案;(3)是否对矿井及采掘工作面的风量进行了核定,是否有风量核定表。

是否出现矿井风量不足、采掘工作面等主要用风地点风量小于作业规程对风量的要求出现风量不足、微风、无风作业等情况;(4)是否按规定进行了瓦斯等级鉴定;(5)通风设施是否完善、可靠;(6)高瓦斯矿井是否设置专用回风巷;(7)放顶煤开采的工作面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等68条的规定。

2、加强矿井瓦斯管理(1)是否有健全完善的瓦斯检查和管理制度;(2)是否制定了矿井瓦斯检查地点和次数规定的瓦斯检查方案,有矿井瓦斯检查方案;(3)是否配齐配足瓦斯检查人员并按规定进行瓦斯检查;是否执行“一炮三检”制度;是否存在瓦斯员配备数量不足、不按规定检查瓦斯、存在空班漏检、假检和瓦斯超限后不采取措施继续作业等情况;(4)高瓦斯矿井是否执行《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5)有瓦斯动力现象及邻近高突矿井是否按要求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分析和鉴定;存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是否执行“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

3、矿井瓦斯监控系统和高沼气矿井瓦斯抽放系统(1)是否对矿井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进行了核定,是否有核定报告;(2)是否对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和瓦斯抽放系统进行全面检修、标校、维护,是否有检修、标校、维护的记录;井下作业地点瓦斯传感器安装位置、数量、质量和标校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未配备专职人员对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进行管理、使用和维护、传感器设置数量不足、安设位置不当、瓦斯超限后不能断电并发出声光报警等情况;(3)矿井、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达到建立瓦斯抽放系统规定的是否建立了瓦斯抽放系统。

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

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

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隐患排查简述•隐患排查治理方案•常见隐患类型及排查方法•重大隐患治理流程•案例分析01隐患排查简述隐患排查是指对生产、经营、使用等过程中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进行排查,以消除或控制事故隐患的活动。

排查范围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

隐患排查的定义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通过隐患排查,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隐患排查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生产全过程。

隐患排查的重要性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概念。

2010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

目前,隐患排查治理已经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2002年以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陆续发布了相关文件,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了规范和指导。

隐患排查的历史与发展02隐患排查治理方案确定排查时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排查时间和频次,如每周一次、每季度一次等。

划分排查区域对生产现场、设备设施、仓库等区域进行划分,确定排查范围。

安排排查人员确定参与排查的人员,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制定排查计划检查作业环境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包括安全通道、安全出口、通风等方面。

检查设备设施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包括机械、电气、仪表等方面。

检查管理情况对企业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制度建设、操作规程等方面。

确定排查内容选择排查方法常规检查采用常规的检查方法,如眼看、耳听、手摸等。

仪器检测使用检测仪器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如气体检测仪、超声波检测仪等。

特殊检查采用特殊的检查方法,如无损检测、金相分析等。

针对排查出的隐患,采取临时措施进行治理,如警示标识、安全防护等。

临时措施针对排查出的隐患,采取永久措施进行治理,如设备更新、流程改造等。

永久措施针对排查出的隐患,采取预防措施进行治理,如加强培训、完善制度等。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内容包含哪几方面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内容包含哪几方面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即指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的排查治理,那它主要包括哪些部分呢?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一般包括五个方面,具体如下:一,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

安全生产隐患调查管理专项行动,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安全监督,监督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有必要根据地区,行业和实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明确界定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要认真落实政府行政主管责任制和企业法定代表制。

各地区应采取措施,制定本通知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指导意见和区域安排,并落实到各生产经营单位和重点行业的其他有关单位,不得走死路。

二,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调查和管理隐患的特别行动应突出重点行业和高风险行业等领域的重点企业。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

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政策,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增强事故预防能力。

三,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资金。

要充分依靠和动员广大员工参与隐患的调查和管理。

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紧紧依靠技术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知情权,参与和监督安全生产,全面组织员工,认真查找各种隐患,积极参与隐患管理。

四,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时限。

各地区应以此隐患调查和管理专项行动为契机,推动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和事故危害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不仅要有效消除重大威胁的隐患。

要安全生产,还要落实根本原因。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五,广泛宣传,舆论监督。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宣传这一隐患的调查和管理专项行动,加强对舆论的监督和群众的监督,揭露经过调查和管理的单位。

综上就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内容包含的5个方面介绍,希望对大家进一步的了解有所帮助,同时,想了解更多有关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知识,可咨询郑州杰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1年成立,是一家专业从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安全监管领域智慧化、信息化、物联网建设的高新技术企业,不仅是政府、建筑、教育、文博等行业值得信赖的“产品+服务”的服务商,且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因此,现深受客户的好评。

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都有哪些

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都有哪些

隐患排查治理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一项法定工作。

主要包括这些内容: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3、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4、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6、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7、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建档、申报和监督管理情况;8、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9、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10、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11、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执行情况;12、道路设计、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等情况;13、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

河南捷宁工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是从事地质勘查、测绘、安全评价、矿业技术咨询服务等业务的民营科技企业,公司现有各专业技术人员60余名(高级职称占30%),从事专业涵盖地质、采矿、测量、选矿、安全工程、水文、物探、化探、环境、机械、化工、建筑等。

管理体制健全、规范、合理,已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欢迎大家致电咨询。

隐患排查和治理

隐患排查和治理

隐患排查和治理背景隐患是指在生产、运营、管理等过程中潜伏的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因素或存在某种风险的现象。

对于企业、政府和社会来说,隐患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还会对整个经济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对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隐患排查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隐患,企业和政府需要定期开展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评估在进行实质性的隐患排查前,需要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风险评估。

具体来说,需要了解哪些因素可能会对业务和管理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可能带来什么后果以及如何缓解和预防这些风险。

现场排查企业和政府需要组织专业团队对生产场所进行现场排查,查看设施设备、劳动安全、职业卫生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隐患。

现场排查需要实时记录重要信息,例如排查时间、地点、隐患性质等,以便于后续的整改和管理。

数据统计和分析隐患排查工作需要对排查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各种隐患相对发生的频率、所涉及的范围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等。

统计和分析结果可用于制定应对策略和优化排查工作流程,提高排查效率和效果。

隐患治理除了排查,企业和政府还需要加强隐患治理工作,对已经发现的隐患进行及时整改和管理。

隐患治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隔离和限制一旦发现隐患,企业或政府应立即限制和隔离相关设备、场所和人员,确保隐患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进一步危害。

立即整改立即整改是隐患治理的核心。

对于已经被检查出危险的设备,企业或者政府应该第一时间采取立即整改的措施,确保设备得到及时修复和更换。

风险控制企业和政府需要加强风险控制,通过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强化安全人员培训和设施改造等措施,降低事故风险和提高事故应对的能力。

总结隐患排查和治理是企业和政府应尽的重要职责。

隐患排查需要开展定期检查和实时记录重要信息以便于后续的治理工作。

而隐患治理需要立即隔离和限制隐患,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同时加强风险控制措施。

只有通过持续的改进和优化,才能实现生产过程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目标。

隐患排查治理管理标准

隐患排查治理管理标准

隐患排查治理管理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防范和消除事故隐患,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各类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和管理。

第三条企业应当依法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治理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对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治理。

第四条企业应当重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管理,定期对生产场所、设备、工艺、作业环境等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明确隐患发现、整改和复查的责任人员和时间节点。

第六条企业应当通过安全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促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第七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对排查治理工作不力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罚。

第八条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制定,对标准的解释权归国家安全监管部门。

第二章隐患排查治理管理要求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程序步骤,确保排查治理工作的开展和结果的落实。

第十条企业应当配备专业技术力量,制定细致的排查治理计划,全面排查生产场所、设备、作业环境,细化隐患整改措施,确保排查治理工作的专业性和全面性。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检查制度,定期对排查治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保障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资金、人力、物力等各项保障,确保排查治理工作的开展。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包括排查记录、治理情况、复查结果等,做好档案管理,为安全生产监管提供依据。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奖惩制度,对排查工作中发现的先进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对排查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责任追究。

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3篇)

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3篇)

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三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指对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消除或控制的工作。

第四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积极配合并履行相关职责。

第五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注重综合治理和长效管理。

第二章隐患排查第六条隐患排查工作要做到全面、准确、及时,并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

第七条隐患排查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生产安全隐患,如火灾隐患、危化品泄漏隐患等;(二)交通安全隐患,如道路隐患、交通设施隐患等;(三)环境安全隐患,如环境污染隐患、环境噪声隐患等;(四)公共设施安全隐患,如水电设施隐患、市政设施隐患等;(五)社会治安隐患,如违法犯罪隐患、社会秩序隐患等。

第八条隐患排查工作要注重发现问题,重点排查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隐患。

第九条隐患排查工作要坚持科学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依托技术手段和专业服务,提高排查效果。

第十条隐患排查工作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群众参与排查工作。

第三章隐患治理第十一条隐患治理工作要针对性强,根据排查结果制定具体的治理措施和计划。

第十二条隐患治理工作要注重综合治理,综合运用技术手段、管理措施和法律手段等进行治理。

第十三条隐患治理工作要注重分类处理,按照不同类型的隐患采取相应的治理方式。

第十四条隐患治理工作要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治理效果。

第四章隐患整改第十五条隐患排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第十六条隐患整改工作要纳入日常工作管理,建立健全整改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十七条隐患整改工作要注重解决根本问题,避免统一整改,一刀切的做法。

第十八条隐患整改工作要强化监督检查,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要进行责任追究。

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

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记录排查出的隐患 、整改措施、整改效果等信息。
定期对台账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信息准确 无误。
04
隐患排查治理的优化与改进
提高排查的深度和广度
制定详细的排查计划,包括时间、地点、人员、 设备等,确保排查工作的全面覆盖。
加强隐患的识别和判断能力,提高排查人员的专 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实施定期排查与专项排查
定期开展全面排查,了解生产现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 是否存在隐患。
针对重点环节、薄弱环节以及事故多发区域,开展专项排 查,深挖隐患。
对重大隐患进行整改与治理
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制定整改措施 ,限期整改。
对整改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整改效果达到 预期。
对整改后的重大隐患进行复查验收 ,确保隐患得到消除。
目的
通过排查活动,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 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隐患排查的重要性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预防事故发生
隐患排查治理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通过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隐患排查工作概述 • 隐患排查主要内容 • 隐患治理主要措施 • 隐患排查治理的优化与改进 • 案例分析与应用
01
隐患排查工作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隐患排查是指对生产、经营等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 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进行排 查的行为。
针对重点区域、关键设备进行深入排查,确保不 留死角。

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

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

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汇报人:2023-12-15•隐患排查•隐患评估与分级•隐患治理目录•隐患监控与预警•隐患排查治理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01隐患排查对生产作业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包括生产线、设备、工艺流程等。

生产作业场所对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包括电气设施、机械设备、消防设施等。

设施设备对人员管理进行全面排查,包括员工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应急能力等。

人员管理危险源辨识识别生产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等。

风险评估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隐患排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危险源进行隐患排查,包括设备设施缺陷、操作规程不规范、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等。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隐患排查的周期,一般可分为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排查。

定期排查一般按照年度、季度、月度等时间节点进行;不定期排查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排查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隐患排查,包括专业人员排查、员工自查、专家诊断等。

专业人员排查由企业内部的专业人员进行;员工自查由员工自行进行;专家诊断则邀请外部专家进行诊断。

排查周期排查周期与方式VS02隐患评估与分级专家评审邀请专业人士对评估结果进行评审和修正,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历史事故回顾对过去发生的事故进行回顾和分析,以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估确保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活动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风险评估识别出可能的风险源,并对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大小。

危险源辨识找出可能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威胁的危险源,如机械故障、电气事故等。

评估标准与方法分级管理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和风险等级,将隐患分为不同的级别,如一级、二级、三级等,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类型隐患的特点,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机械类、电气类、消防类等,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隐患排查治理中的职责和责任,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

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 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 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 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指无法立即整改且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的隐患。)
可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案例:
1.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 安全和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工艺、设备、原材料或 者生产经营国家明令淘汰、禁止生产的产品的。
二、海因里希法则给我们的启示 这条法则告诉我们,在发生重伤事故后惊慌失措, 不如查找和排除造成事故的原因更为重要。在尽早消 除危险状态的同时,也要绝对做到不让员工进行危险 的行为,消灭身边 “吓出冷汗、吓一跳”的险 情。 不排除“吓出冷汗、 吓一跳”的事故,就不能 避免受伤事故!
制造企业中吓出冷汗的事例
预留洞口无防护
设备、设施、 工具、附件有
缺陷
个人防护用品 用具缺少或有
缺陷
车间粉尘区域未配发防尘口罩
生产(施工) 场地环境不良
输煤皮带通廊煤尘不及时清理,造成现场作业煤尘浓 度超标;现场光源照度不足;地面有积水等。
3. 管理上的缺陷表现形式
主要有7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管理上的主要间接原 因。
因而容易导 致一些意想 不到的事故 的发生。
(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不安全状态
4%
不安全行为
96%
当前伤亡事故中,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目前技术还不能 解决的原因而造成的事故极少,绝大多数属于责任事故。
其中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基层班组,90%以上的事故是 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隐患没能及时发现、消除等因素造 成的。
十一是难事缠身的“忧愁人”;十六是单纯追求任务、指标的“效益人”; 十二是急于求成的“草率人”;十七是休息不好身休欠佳的“疲惫人”; 十三是心神不定的“心烦人”;十八是变换工种的“改行人”; 十四是手忙脚乱的“急性人”;十九是初来乍到的“新工人”; 十五是固执已见的“怪僻人”;二十是心余力亏的“老工人”。

一般隐患排查治理内容

一般隐患排查治理内容

一般隐患排查治理内容引言隐患排查治理是保障日常工作、生活环境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及时排查潜在风险,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般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些指导意见。

一、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指对工作场所、生活环境、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检查,发现存在的潜在危险和不安全因素。

通过隐患排查,可以及时识别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

在进行隐患排查时,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 工作场所安全•对建筑物结构、防火设施、疏散通道等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出口通畅。

•对电气设备、供电线路、绝缘等进行检查,防止漏电等电气事故的发生。

•对设备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转。

2. 生活环境安全•对居民区、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预防疾病传播和火灾等事故发生。

•对生活用电设备、燃气管道等进行检查,确保使用安全。

3. 安全生产•对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等进行检查,预防事故发生。

•对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和使用进行检查,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4. 交通安全•对交通设施、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等进行检查,确保交通秩序良好。

•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巡查和处罚,维护道路交通安全。

二、隐患治理隐患治理是指通过采取措施和控制手段,消除或减少隐患的存在,保障工作、生活环境的安全。

在进行隐患治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制定治理方案根据隐患排查结果,制定详细的隐患治理方案。

方案应包括具体的时间节点、责任人和治理措施。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安全意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安全知识。

3. 强化监督检查组织相关部门对隐患治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治理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4. 定期检测评估定期对治理后的隐患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问题的解决和治理效果的持续。

三、隐患排查与治理的意义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的意义重大,它能够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 预防事故发生隐患排查与治理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从根本上预防事故的发生。

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包括

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包括

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包括,全面排查治理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具体包括: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3、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4、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6、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7、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建档、申报和监督管理情况;8、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9、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10、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11、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执行情况;12、道路设计、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等情况;13、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

同时,通过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打击非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事故查处及责任追究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制定和执行,安全许可制度实施,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主要内容(一)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概述隐患自查自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本单位隐患排查制度组织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定期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相关部门上报。

自查自报解决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载体的问题,明确了企业“管什么、怎么管”和政府部门“查什么、怎么查”,实现了隐患排查治理监管工作的全覆盖、全过程管理。

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是依据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结合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业特点,摘录出违反上述法律、法规、标准、规章等条款的,且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通过隐患列举描述项实现对特定类型生产经营单位隐患的归纳。

作为隐患排查治理标准的核心内容,首先需要对隐患进行合理分类,分类既是对分散于众多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隐患描述项的归纳、提炼,又是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核心内容组织的关键。

隐患分类既方便于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又有利于政府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隐患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相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而言,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是其内容的具体化,在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中,在隐患排查和治理方面只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原则性规定,而在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中,隐患描述项更加详实、细致、可操作性强。

由此可见,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是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能够为企业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提供详细的指导。

(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原则隐患类别的划分是做好隐患排查、整改的基础工作,是编制隐患排查治理标准的核心。

隐患划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唯一性原则。

即一种隐患的特征只能用一种分类来解释,而不能既属于这一类别,又属于那一类别,以至在不同的类别中重复出现。

这是隐患分类最基本的原则,也是隐患分类必须遵循的原则。

(2)通用性原则。

即任何一种隐患都要有所归属,按其主要标志划归于相应的类型之中,分类的结果必须把全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包括进去,没有遗漏。

(3)稳定性原则。

即隐患的分类应满足今后一段时期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需要,不能因为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4)可扩展性原则在隐患类别的扩展上预留空间,保证分类体系有一定弹性,可在本分类体系上进行延拓细化。

在保持分类体系的前提下,允许在最后一级分类下制定适用的分类细则。

(三)建议隐患分类根据隐患的分类原则,结合隐患排查实际工作情况,从现场操作方面对隐患进行分类,将隐患划分为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两部分,这种分类方法比较适用于企业自查自报工作的开展,如基础管理类的隐患,企业自查时主要通过在安全管理部门查阅资料的方法获得,现场管理类隐患则需要企业对作业现场进行实地检查。

同时为了兼顾隐患的统计分析工作,了解隐患的分布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将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又细分为24小类,见表4-4。

表4-4 隐患分类表1.基础管理类基础管理类隐患主要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安全生产投入、应急救援、特种设备基础管理、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相关方基础管理、其他基础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1)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类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类隐患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消防验收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法律法规的问题和缺陷。

如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或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过期等。

(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类隐患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类隐患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未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或标准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如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且仅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安全生产责任制类隐患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安全生产责任制涵盖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车间主任、班组长、岗位员工等层级的安全生产职责。

其中,生产经营单位至少应包括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三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责任制建立不完善的,属于此类隐患。

(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类隐患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隐患排查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其他保障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的规章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缺少某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或是某类制度制定不完善时,则称其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类隐患。

(5)安全操作规程类隐患生产经营单位缺少岗位操作规程或是岗位操作规程制定不完善的,则称其为安全操作规程类隐患。

(6)教育培训类隐患生产经营单位教育培训包括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以及特殊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如有限空间作业),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满足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的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未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或是在培训时间、培训内容不达标的,称其为教育培训类隐患。

(7)安全生产管理档案类隐患安全生产记录档案主要包括:教育培训记录档案、安全检查记录档案、危险场所/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记录档案;危险作业管理记录档案(如动火证审批)、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记录档案、安全生产奖惩记录档案、安全生产会议记录档案、事故管理记录档案、变配电室值班记录、检查及巡查记录、职业危害申报档案、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档案、工伤社会保险缴费记录、安全费用台帐等。

生产经营单位未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档案或档案建立不完善的,属于安全生产管理档案类隐患。

(8)安全生产投入类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或称安全费用),应当专项用于下列安全生产事项,主要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建设;安全设备、设施的更新和维护;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事项。

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称为安全生产投入类隐患。

(9)应急管理类隐患应急管理包括应急机构和队伍、应急预案和演练、应急设施设备及物资、事故救援等方面的内容。

应急机构和队伍方面的内容应包括:制定应急管理制度,按要求和标准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未建立专职救援队伍的要与邻近相关专业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建立救援协作关系,规范开展救援队伍训练和演练。

应急预案和演练方面的内容应包括:按规定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重点作业岗位有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并按规定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通报相关应急协作单位,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演练后进行评估总结,根据评估总结对应急预案等工作进行改进。

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方面的内容应包括: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设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事故救援方面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积极开展救援工作;事故救援结束后进行分析总结,编制救援报告,并对应急工作进行改进。

生产经营单位在应急救援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称为应急救援类隐患。

(10)特种设备基础管理类隐患特种设备属于专项管理,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中,为了将专项加以区分,将专项分别分为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两部分。

凡涉及生产经营单位在特种设备相关管理方面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均归于特种设备基础管理类隐患。

这类隐患主要包括特种设备管理机构和人员、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特种设备档案记录、特种设备的检验报告、特种设备保养记录、特种作业人员证件、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等内容。

(11)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类隐患与特种设备类似,职业卫生也属于专项管理。

凡涉及生产经营单位在职业卫生相关管理方面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均归于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类隐患。

这类隐患主要包括职业危害申报、变更申报、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或操作规程、危害因素检测报告、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危害告知、设备/化学品材料中文说明书、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机构及人员、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等内容。

(12)相关方基础管理类隐患相关方是指本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涉及相关方方面的管理问题,属于相关方基础管理类隐患。

(13)其他基础管理类隐患不属于上述十二种隐患分类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类的不符合项,属于其他基础管理类隐患。

2.现场管理类现场管理类隐患主要是针对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环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消防安全、用电安全、职业卫生现场安全、有限空间现场安全、辅助动力系统、相关方现场管理、其他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1)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类隐患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这类设备自身及其现场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属于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类隐患。

(2)生产设备设施及工艺类隐患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设备设施及工艺方面存在的缺陷,称为生产设备设施及工艺类隐患。

此处的生产设备设施不包括特种设备、电力设备设施、消防设备设施、应急救援设施装备以及辅助动力系统涉及到的设备设施。

(3)场所环境类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场所环境类隐患主要包括厂内环境、车间作业、仓库作业、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4)从业人员操作行为类隐患从业人员“三违”主要包括:从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进行作业、负责人违反操作规程指挥从业人员进行作业。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类隐患包括“三违”行为和个人防护用品佩戴两方面。

(5)消防安全类隐患生产经营单位消防方面存在的缺陷,称为消防安全类隐患,主要包括应急照明、消防设施与器材等内容。

(6)用电安全类隐患生产经营单位涉及用电安全方面的问题和缺陷,称为用电安全类隐患,主要包括配电室,配电箱、柜,电气线路敷设,固定用电设备,插座,临时用电,潮湿作业场所用电,安全电压使用等内容。

(7)职业卫生现场安全类隐患职业卫生专项管理中,涉及生产经营单位在职业卫生现场安全方面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均归于职业卫生现场安全类隐患。

这类隐患主要包括禁止超标作业,检、维修要求,防护设施,公告栏,警示标识,生产布局,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8)有限空间现场安全类隐患有限空间现场安全类隐患主要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危害告知、先检测后作业、危害评估、现场监督管理、通风、防护设备、呼吸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装备、临时作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