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止血与凝血

合集下载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相关环节,在筛选试验的基础之上再选作确诊
试验。
一.血管壁检测
1.出血时间测定
[原理]刺破皮肤毛细血管后,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 所需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测定( BT )。 BT 测定受血 小板的数量和质量、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以及血小板与毛
细血管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受血浆凝血因子含量及活
性作用影响较小。
a.病理性CRT阳性见于: 毛细血管壁有缺陷的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 管扩张症,本试验较有价值;过敏性紫癜等。
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ITP、血小板无力症等;
血管性血友病(vWD)
b.少数正常人CRT可呈阳性,尤其是妇女。因此CRT临
床价值有限。
二.血小板检测
血小板功能检测:粘附、聚集试验
凝血酶原(prothrombin)

Ⅳ Ⅴ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ⅩⅢ
组织凝血激素(tissue thromboplastin)
Ca2+ 前加速素(proaccelerin) 前转变素(proconvertin) 抗血友病因子(antihemophilic factor,AHF) 血浆凝血激酶(plasma thromboplastin component,PTC) Stuart-Prower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plasma thromboplastin antecedent,PTA) 接触因子(contact factor)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ibrin-stabilizing factor)

血栓与止血-诊断学第8版-诊断学(2)临床医学2016春ppt课件

血栓与止血-诊断学第8版-诊断学(2)临床医学2016春ppt课件

一期止血
二期止血
一、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
【方法】出血时间测定器法 (TBT) 血压40mmHg,刀片长6mm,刺入皮肤深度1mm,肘前 窝下5cm尺侧皮肤。
[参考值]
BT测定器法 6.9±2.1 min, >9 min为延长
一期止血筛选检验—出血时间
【临床意义】 BT延长见于 ①血小板明显减少;
止血过程
血管损伤 胶原暴露 血管收缩 血小板 粘附 聚集 释放 血流减慢 血小板血栓 凝血酶 组织因子释放 出血 血肿压迫血管
止血血栓
止血
纤溶酶
血管再通
二、正常抗凝及纤溶系统
(一)抗凝机制
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肝细胞 体液:抗凝血酶(AT)
蛋白C(PC)抗凝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FPI)

Ⅹa-Ⅴa-Ca2+-PF3 Thrombin Fibrin monomer ⅩⅢa FIBRIN CLOT
Prothrombin
Fibrinogen
内源性凝血途径:XII XI IX VIII
Ca2+及 PK HMWK
外源性凝血途径:III VII Ca2+ 共同凝血途径 I II V X
Ⅹa-Ⅴa-Ca-PF3复合物即凝血酶原酶
TF TFPI Ⅹa
灭活Ⅶa、TF、Ⅹa

实验诊断学:止血与血栓检测杜华平ppt课件

实验诊断学:止血与血栓检测杜华平ppt课件
2019 19
(四)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
【参考值】 主要是 PaIgG 0~78.8 ng/107血 小板 【临床意义】 ①增高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共同特征。 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LE、淋巴 瘤、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②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有效治疗后 PAIg水平下降;复发后,则又可升高。
2019 9
2019
-
10
XII XI
IX
APTT VIII
VII PT
TT
X V II I
2019
-
11
(四)抗凝系统的作用
1. 体液抗凝作用:
1)抗凝血酶(主要) 2)蛋白C系统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4)其它
2. 细胞抗凝作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 肝细胞
2019
-
12
肝素: • 为硫酸粘多糖类物质。 • 主要由肺和肠粘膜肥大细胞合成。 • 抗FⅩa 及凝血酶。与AT-Ⅲ密切相关。增强抗凝蛋 白质的活性,刺激体内释放组织因子抑制物质
2019 18
(三)血小板计数(plt)
【参考值】 (100~300)×109/L。 【临床意义】 血小板减少见于:
–① 生成障碍:再障、白 血病、骨纤、放射病 –② 破坏过多:ITP、SLE、脾亢 –③ 消耗过多:DIC、TTP
血小板增多:
– 反应性 : 见于脾摘除术后、急性大失血及溶血之后。 – 原发性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粒白血病、 骨髓纤维化早期等。

止血和凝血障碍检查[1]

止血和凝血障碍检查[1]

[意 义] 与CT意义相同 延长:
1. 主要检测内源性途径的凝血因子缺陷
(如Ⅷ、Ⅸ、Ⅺ/血友病甲、乙、丙)
2. 其次检测第二、三阶段因子,如凝血
酶原、纤维蛋白原
3. 严重肝病、DIC.
4. 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
5.普通肝素应用的首选监测指标
缩短:
高凝状态(hypercoagulation state)
一、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
(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 CRT)
又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或束臂试验
[原
理]
脆 性 压力 易出血 通透性
毛细血管壁完整性
内皮结构与功能
血小板质与量
异常
[方
法]
血压计袖带
(收缩压+舒张压)÷2
上臂加压8min
在前臂直径5cm 圆圈内计数出血点
[参考值]
血小板
血清被挤出 血块缩小加固
5.血小板促凝活性
PF3提供凝血因子催化表面
血小板止血功能(小结)
①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② 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形成白色血栓 ③ 释放活性物质,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强 血管收缩
④ 促进凝血过程
⑤ 血块收缩,形成稳固血栓
三、凝血因子与凝血过程
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称血液
样物质

4.1 止血与凝血检查

4.1 止血与凝血检查

1.血栓与止血学总论
1.1血栓与止血的系统组成

正个
常 止
方 面
血四 机个

因 素
凝血机制mechanism of coagulation
抗凝机制mechanism of anticoagulation 血管壁(vessel wall)
血小板(platelet)
凝血系统(coagulation system) 抗凝及纤溶系统(anticoagulation
3 手术挤压造成,创面渗血难止
4
血块易溶解
1.4血栓与止血的试验
筛选试验
一期止血缺陷:
1. 出血时间 2. 血小板计数
二期止血缺陷:
1.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2. 凝血酶原时间
纤溶亢进
1. 优球蛋白溶解试验 2.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3. D二聚体检测
确认试验 按临床不同需要选择 不同的试验,按“优 化”原则进行组合: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郑军
本课学习重点:
瀑布学说cascade hypothesis---熟悉 APTT,PT临床意义----熟练掌握 FDP,DD,Fg----掌握 血栓止血筛选试验----熟练掌握
生理状态下
血管中流动的血液为什么不凝固 破损的血管为什么能止血 如何正确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如何正确判断检验结果

实验诊断学_凝血检测

实验诊断学_凝血检测

经典的凝 经典的凝血机制
激肽释放酶 激肽释放酶原
HMWK
XII
接触
XIIa XI
内源途径
XIa
磷脂 磷脂
Fra Baidu bibliotek
組織因子: 組織因子:TF
(III)
IX
vWF
IXa
VIIIa
Ca
2+
TF
Ca
2+
外源途径
(III)
VII
転化 作用
VIII
VIIa
磷脂
2+
X V
Ca
2+
Xa
Ca
共同途径
Va XIII II
Ca
口服抗凝剂治疗监测
口服抗凝剂或抗维生素K AVK) 口服抗凝剂或抗维生素 K(AVK) 会减低血浆 中因子Ⅱ 和蛋白C 蛋白S 中因子Ⅱ,Ⅶ,Ⅹ,Ⅸ和蛋白C,蛋白S水平 试验:PT、FIB、APTT、TT。 试验:PT、FIB、APTT、TT。 AVK治疗监测 治疗监测: ① AVK治疗监测: 试验必须从AVK治疗开始持续36 48小时 AVK治疗开始持续36- 小时, 试验必须从AVK治疗开始持续36-48小时, 然后每2天做一次直到2例连续试验的样本PT 然后每2天做一次直到2例连续试验的样本PT 均达到治疗范围, 均达到治疗范围,则肝素治疗可以停止而不 会有危险。 会有危险。

诊断学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查 - 2

诊断学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查 - 2
因子Ⅷ缺陷,vWF抗原缺陷 血小板多聚体结构和分子缺陷
➢肝病出血
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合成↓ 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消耗↑(并发纤溶,DIC) 循环抗凝物质和FDP↑(抗凝物不能及时灭活 等)
➢ 原发纤溶症(primary fibrinolysis) 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u-PA)↑→纤溶酶活性↑
特点:
发病早期凝血功能亢进,表现为体内血小板聚集、病理性凝血酶生 成,纤维蛋白在微血管中沉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形成广泛性 微血栓。在此过程中,消耗大量PLT,使其降低和功能异常。 晚期由于消耗了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使血液进入低凝状态,加之 广泛的微血栓激活了纤溶系统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导致严重的出 血表现,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往往会危及生命。
试验:血小板计数(PC) 出血时间(BT)
1)BT和PC正常—单纯性血管通透性或脆性增加 (过敏性紫癜)
2)BT↑和PC↓--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 3)BT↑和PC↑--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 4)BT↑和PC 正常—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
➢二期止血缺陷的选择 原因:凝血因子缺乏 试验:APTT, PT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查
第八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一)筛选试验的选择和应用 (二)出血性疾病诊断试验的选择和应用 (三)血栓性疾病诊断试验的选择和应用 (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试验的选择

实验诊断学 凝血检测

实验诊断学 凝血检测
2020/6/5
APTT的临床意义
• APTT – 筛查中、重型血友病 – 适用于肝素监测,治疗的安全有效范围是 APTT检测值为同时检测的正常对照值的 1.5~2.5倍,但对小剂量的预防用肝素不敏 感 – 小剂量时,引起APTT延长的其他情况: • 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存在抑制物 • 狼疮抗凝物的存在
2020/6/5
出血时间测定的筛查思路

出血时延长

血小板计数
• 减少 • 原/继发
正常
增多

血小板功能不佳
血小板功能正常

(血小板功能检查) 考虑有否血管壁缺陷
• •
2020/6/5
有血管壁缺陷 无血管壁缺陷 (束臂实验确证) ( 查凝血因子)
出血时间与血小板计数对血管异常的判断
• 1.BT正常,plat计数正常
经典的凝血机制
激肽释放酶
激肽释放酶原
XII 接触
HMWK
XIIa
内源途径 XI
XIa 磷脂
IX vWF VIII
IXa
Ca 2+
VIIIa
磷脂
TF
Ca 2+(III)
VIIa
組織因子:TF (III) 外源途径
VII
転化 作用
2020/6/5
X V
Ca 2+

诊断学-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PPT

诊断学-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PPT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 AA、放射性损伤、 AL 、巨幼贫、骨髓纤维化晚期等
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 ITP、SLE、 DIC、 TTP、ML、上感、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等
③血小板分布异常 脾肿大(肝硬化、Banti 综 合症),血液稀释(输大量库存血或大量血浆)
(2)血小板增多 PC>400×109/L
①原发性增多 骨髓增生性疾病,如CML、真红、原发 性血小板增多症 、骨纤早期
③内外源性凝血启动,进一步加速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收缩蛋白 使纤维蛋白收缩,血栓坚固,止血完善。
三 凝血因子的作用
1 凝血因子 共12个经典的凝血因子(因子 Ⅰ~ⅩⅢ,无Ⅵ)及PK、HMWK
2 除因子Ⅳ外(Ca ++ ),余均为蛋白质 3 除因子Ⅲ(TF)外,余均在血浆中 4 凝血途径 外源性-TF启动
③某些凝血因子严重缺乏 vWD、DIC ④血管异常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⑤药物影响 乙酰水杨酸、潘生丁等
BT缩短见于 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
第三节 血小板检测
一 血小板计数(PC或Plt)-P278 1 原理 2 参考值 (100~300)×109/L 3 临床意义
(1)血小板减少 PC<100×109/L
原血症 ②血中FDP增多(如DIC)
③血中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存在,如肝素治疗 、SLE和肝病等
APTT

诊断学-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诊断学-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P298
4、血小板黏附试验
(platelet adhension test, PAdT)
血小板黏附的本质是血小板膜糖蛋白(GP Ib/V/IX) 通过vWF与血管内皮下胶原黏附。 【正常参考值】
玻璃珠柱法:62.5%±8.6%
P288
贵阳医学院医学检验系临床血液学教研室
【临床意义】
‫ﻯ‬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心梗、糖尿
贵阳医学院医学检验系临床血液学教研室
(四)血小板P-选择素测定
【临床意义】 1.是血小板被激活的一个最有意义的特异性分子
标志物。 2.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塞 、心绞痛、高血压、 糖尿病、脑血栓形成、动脉硬化等。
贵阳医学院医学检验系临床血液学教研室
(五)血小板促凝活性测定
【临床意义】 1.减低见于血小板第3因子缺陷症,血小板无力 症等。 2.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贵阳医学院医学检验系临床血液学教研室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活化的部分凝 血活酶时间试剂(接触因子激活剂和部 分磷脂)和Ca2+,观察血浆凝固所需的 时间。
是内源凝血系统 较为敏感、最为常 用的筛选试验。
血块收缩率=[血清(ml)/全血(ml)×(100%-Hct%)] ×100%

诊断学止血与凝血

诊断学止血与凝血

止血与凝血简要机理
1.血管壁:血管收缩、血流减慢
2.血小板: 粘附、聚集、释放、促 凝、收缩、血小板栓(白色栓子)
3.凝血系统:内源和外源激活. (红色栓子)
4. 纤溶激活:血块自溶,血管修复
第一节 血管壁检测
1.血管壁的完整性
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及内皮下胶原(Vitc)
2.血管内皮下层
良好的弹力纤维---保持血管壁的柔韧性 健全的神经纤维---维持血管壁的舒缩性 带负电荷的胶原纤维---启动凝血过程
缩短: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
二、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 CT)筛检试验
[原理] 观察血液自离体后,到玻璃试管中凝固所需时间
血液 从血管中
抽出
与带负电荷 表面接触
XII
XIIa
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
纤维蛋白形成(血液凝固)
[参考值] 4-12min(试管法)
[意 义]
内源性途径因子测定的初筛试验
纤维蛋白原
钙离子
IIb
IIb
聚集诱导剂:
ADP、肾上腺素、TXA2、花生四烯酸
粘附与聚集的结果
血小板大量聚集、 粘附于血管破损处
形成白色血栓
暂时止血
3.释放功能 :(release reaction)
➢ 指血小板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将胞浆内特殊 颗粒中的内含物释放出血小板的反应 ➢ -颗粒 · 致密颗粒 · 溶酶体 ➢ 与血小板粘附、聚集、炎症反应、创伤修复 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有关

诊断学笔记——出凝血检验ppt课件

诊断学笔记——出凝血检验ppt课件

1 mg/dL
Factor
XI
Plasma
0.5 mg/dL
Thromboplasti
n Antecedent Serine Protease
XII
Hageman
Serine Protease
3 mg/dL
Factor
XIII
Fibrin-
Transglutaminase 2 mg/dL
stabilizing
time, APTT) ➢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PT)
第四节 凝血因子测定
〔一〕凝血时间测定〔CT〕 [参考值]6~12min [临床意义]意义与APTT一样,但敏感性低
第四节 凝血因子测定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原理] APTT是内源性凝血功能的综合性检查,如以白陶
止血与凝血机制
四、纤维蛋白溶解溶解因子和抗纤溶因子的溶栓作用 纤溶酶原活化为纤溶酶,溶解凝血块
1 内源性纤溶的激活: Ⅻa、激肽释放酶、凝血酶 2 外源性纤溶的激活: tPA uPA 3 纤溶抑制因子:
Coagulation
❖ Stages ❖ Activation of
prothrombinase ❖ Conversion of
一、止血与凝血机制
止血与凝血机制
正常的止血机制有赖于以下几个系统的平衡: 血管壁和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的止血作用 纤维蛋白溶解溶解因子和抗纤溶因子的溶栓作用

人卫第八版《诊断学》实验诊断学止血与血栓

人卫第八版《诊断学》实验诊断学止血与血栓

ISI:为国际敏感度指数(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的缩写, 是用多份不同凝血因子水平的血浆与国际参考制品(IRP)作严格的校准, 通过回归分析求得回归斜率而得到的,代表凝血活酶试剂对凝血因子缺 乏的敏感性,ISI值越低则敏感性越高,进口凝血活酶试剂均标有ISI值, 可用此值计算出INR值。ISI越接近于1.0,其检测结果越准确。 1.3、INR:为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的 缩写。用凝血活酶所测得的参比血浆与正常血浆的PT比值和所用试剂标 出的ISI值计算出INR,使不同的凝血活酶试剂测得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Neural
Hemostasis
BV Injury
Tissue Factor
Blood Vessel
Constriction
Platelet
Activation Primary hemostatic plug
Reduced Blood flow
Plt-Fusion
Coagulation
Activation
3.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rothrombin Time , PT)
【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Ca2+和组织因子,观察凝固时间。 【参考值】11~13秒,较正常对照值延长3秒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 1)PT延长见于: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缺乏; ②后天性缺乏,如严重肝病、DIC、VitK缺乏等。 2)PT缩短见于:DIC早期、心肌梗死等。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临床医学专业医学课件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临床医学专业医学课件
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妊高症、动脉粥样硬 化
PAdT减低
‫ﻯ‬血小板因素:血小板无力症、抗血小板药 ‫ﻯ‬止血综合因素:vWD ‫ﻯ‬其他:尿毒症、肝硬化、异常蛋白增多、
MDS、AL
5、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方法】(pl仪at器el血法e小t,板ag常诱g导r用e剂g比a如t浊ion法test,PAgT)
P296
【方法】出血时间测定器法
40mmHg (30-60)s
【参考值】出血时间测定器法6.9±2.1min,超 过9min为异常
【临床意义】
受血小板数量和血管壁影响。
出血时间延长:
‫ ﻯ‬血小板数量、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
‫ ﻯ‬血管壁异常: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 ﻯ‬综合因素:VWD、DIC
【临床意义】
血块收缩主要取决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红 细胞量等因素。 血块收缩不良或不收缩: ‫ ﻯ‬血小板数量、异常:血小板无力症、ITP、血小
板增多症
‫ ﻯ‬纤维蛋白原异常: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 ﻯ‬红细胞增加:红细胞增多症 血块收缩过度:
‫ ﻯ‬先天性/获得性ⅩⅢ缺乏症
3、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
【临床意义】
本试验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
疗效及预后估计的重要指标,也有助于其他 血小板疾病的免疫机制研究。 PAIg增高: 见于ITP、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以ITP阳 性率最高。

实验诊断学――止血与凝血功能障碍检查

实验诊断学――止血与凝血功能障碍检查

实验诊断学――止血与凝血功能障碍检查

目的要求:

(一)了解引起止血与凝血障碍的常见原因。

(二)了解止血与凝血障碍常用检查法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三)了解常见出血性疾病检查方法的选用原则。

教学内容:

(一)简要复习止血与凝血机理。

(二)止血与凝血障碍的原因: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凝血因子、抗凝物质等。

(三)常用化验检查的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5学时(课堂讲授2,实习3)。

教学方法:

(一)充分利用教具阐明止血,凝血机理,并联系临床表现,使学员理解止血与凝血障碍的原因与化验检查结果间的关系。

(二)学生独立进行出血和凝血时间测定及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三)示教:血块退缩试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参观APTT 试验。

实验诊断学—止血凝血实验(双语版)

实验诊断学—止血凝血实验(双语版)

实验诊断学—止血凝血实验(双语版)

止血凝血

2013年3月7日

19:32

血管壁止血作用:

1.收缩反应:neurohumoral regulation

→endothelial cells contract

→slow blood flow

→bleeding stops

2.激活血小板

Collagen exposed →activate vWF →collagen-vWF-platelet complex →platelet adheresion

3.促进血液凝固过程

Endothelial cells →tissue factor →ex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

Endothelial cells →activate FXII →in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

4.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Endothelial cells →PAI(plasminogen a ctivator inhibitor)

一、血管壁检测——screening test

1.BT

2.CRT

1.bleeding time, BT

测定皮肤受特定条件的外伤后,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

——反应毛细血管壁和血小板止血功能

参考值:6.9±2.1min

abnormal:>9min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fluenced by the amount of platelet and the condition of

the vascular wall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被挤出 血块缩小加固
[方法]
全血标本注入试管中,静置,观察 析出的血清占原有全血量的 百分比
表示血块退缩的程度
[参考值]
2h 开始退缩 18h-24h 完全退缩 退缩完全:
析出的血清
全血量 40-50%
[意义]
1.主要用于血小板功能测定的初筛试验 2.退缩不良见于:
4.血块收缩功能
血小板
纤维蛋白网
血凝块
血栓收缩蛋白
收缩
血清被挤出 血块缩小加固
5.血小板促凝活性
PF3提供凝血因子催化表面
血小板止血功能(小结)
①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② 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形成白色血栓 ③ 释放活性物质,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强
血管收缩 ④ 促进凝血过程 ⑤ 血块收缩,形成稳固血栓
vWF、纤维结合蛋白、组织因子、内皮素
正常血管壁抗血栓形成能力
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前列环素(PGI2) 扩张血管、抑制plt功能 纤溶酶原激活物(PA)
激活纤溶酶、清除小凝块 血栓调节素(thrombomodulin TM)
参与蛋白C系统的抗凝作用 肝素或类肝素物质 具有多种抗凝活性
创伤、炎症 中毒、缺氧
[意 义] 2.BT缩短临床意义不大。 ① 某些严重高凝状态或血栓性疾病 ② 心梗、脑梗、DIC高凝期
筛检试验
二、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 CRT)
又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或束臂试验
[原 理]
毛细血管壁完整性
内皮结构与功能 血小板质与量
异常
脆 性 压力
通透性
纤维蛋白原
钙离子
IIb
IIb
聚集诱导剂:
ADP、肾上腺素、TXA2、花生四烯酸
粘附与聚集的结果
血小板大量聚集、 粘附于血管破损处
形成白色血栓
暂时止血
3.释放功能 :(release reaction)
➢ 指血小板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将胞浆内特殊 颗粒中的内含物释放出血小板的反应 ➢ -颗粒 · 致密颗粒 · 溶酶体 ➢ 与血小板粘附、聚集、炎症反应、创伤修复 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有关
时间。主要反映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
[方 法] 用标准弹簧针或刀片刺破皮肤2--3mm
深,观察出血自然停止的时间。
[参考值]
BT测定器法 6.9±2.1min >9min为延长
[意 义]
1. BT延长 血小板数量明显: <50109/L,如原发性和继 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 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或药物影响 (如阿斯匹林、潘生丁) 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vWD、DIC 血管壁异常: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
③ 血管性血友病(vWD)
④ 其他:高血压、糖尿病等
诊断试验
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 (vWF:Ag)
原理:
在含vWF抗体的琼脂凝胶板中加入一定 量的含vWF抗原的受检血浆,在电场作用下, 泳动一定时间,出现抗原-抗体反应物,通 过计算得出vWF:Ag的含量。
也可以用Elisa法。
【参考值】Laurell免疫火箭电泳法:94.1%±32.5%。 Elisa法:70%-150%
抗凝机制(anticoagulation) 血管壁(vessel wall)
血小板(platelet)
凝血系统(coagulation system) 抗凝及纤溶系统(anti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tic)
止血与凝血简要机理
1.血管壁:血管收缩、血流减慢
2.血小板: 粘附、聚集、释放、促 凝、收缩、血小板栓(白色栓子)
3.凝血系统:内源和外源激活. (红色栓子)
4. 纤溶激活:血块自溶,血管修复
第一节 血管壁检测
1.血管壁的完整性
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及内皮下胶原(Vitc)
2.血管内皮下层
良好的弹力纤维---保持血管壁的柔韧性 健全的神经纤维---维持血管壁的舒缩性 带负电荷的胶原纤维---启动凝血过程
3. 血管内皮细胞产生
【临床意义】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凝指标之一。 ①减低:见于vWD,是诊断vWD及其分型的指标之 一。 ②增高:见于血栓性疾病及血栓性前状态,如心肌梗塞、
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等。
vWF↓——vWD ★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血小板以其数量和功能参与初期止血过程。 数量方面: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 布宽度。 功能方面: 粘附、聚集、释放、促凝、血块收缩。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Detection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血管中流动的血液为什么不凝固? 破损的血管为什么能止血?
抗凝血
凝血
动态平衡
纤溶
纤溶抑制
亢进 减弱
减弱 亢进
血栓形成
出血不止
两个方面 四个因素
正常止血机能
凝血与抗凝机制的病理生理基础
凝血机制(coagulation)
管壁抗凝作用 病理性血栓形成
一、筛检试验 出血时间 束臂试验 二、诊断试验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测定 6-酮-前列腺素F1α测定 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抗原测定
筛检试验
一、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
[原 理] 测定毛细血管被刺破后至自然止血所需
血小板功能
1.粘附功能(adhesion function)
指血小板具有粘附于血管内皮下胶原及其他
异物表面的能力
需要物质
GPIb-Ⅸ vWF III型胶原 纤维结合蛋白(Fn)
2.聚集功能(aggregation function)
指活化后的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连接
的特性
参加因素
GPIIb/IIIa
筛检试验 血小板计数 血块收缩试验 诊断试验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 血小板黏附试验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小板P-选择素测定 血小板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血栓烷B2测定
筛检试验
血块退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 CRT)
[原理]
血凝块
血小板 血栓收缩蛋白
纤维蛋白网 收缩
易出血
[方 法]
血压计袖带
(收缩压+舒张压)÷2
上臂加压8min
在前臂直径5cm 圆圈ຫໍສະໝຸດ Baidu计数出血点
[参考值]
男性0-5个
女性0-10个
[意 义]
本实验观察血管壁、血小板的综合止血作用
1.异常提示:毛细血管脆性、通透性 2.常见于:① 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
(HHT、 过敏性紫癜)
② 血小板质(GT)与量(ITP)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