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我国各地畜牧业生产条件和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和实现形式也必须根据不同地域采取不同的形式。
1.农区现代畜牧业建设模式农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作物副产品及秸秆资源非常丰富,为发展畜牧业提高了丰富的饲料资源,饲养畜禽种类繁多且数量巨大,是我国现代畜牧业建设的主体。
由于我国农区面积很大,不同饲养方式并存,中、东、西部地区间畜牧业发展极不平衡。
各地现代畜牧业建设模式也有所区别。
1.1东部“外向型”现代化畜牧业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畜牧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比较高,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畜产品出口基地,但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相对紧张,饲料资源相对缺乏,应大力发展外向型畜牧业,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努力提高畜产品质量,扩大出口规模,率先在全国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大力发展外向型畜牧业,一要继续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完善无规定疫病区管理规定及技术规范,尽快完成对无规定疫病示范区国家评估,争取国际认证,引导和带动其他有条件的东部地区按照标准建立无规定疫病区。
二要加强对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管理,尽快完善畜产品兽药及有害化学物质残留检测方法,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加大标准的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生产者的质量标准意识和应用能力。
三要大力推行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生产模式,积极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提高畜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畜产品认证率,饲料生产、畜产品加工和畜禽水产养殖企业要尽快通过HACCP、ISO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积极开展饲料作物种植生产过程的GAP认证。
四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与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组织化水平和政府、企业、生产者和行业协会之间的协调能力,政府职能部门要通过积极为出口企业提供信息和咨询等相关服务,建立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
1.2中部“农牧有机结合型”现代畜牧业中部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同时还有大量的草山和草坡,饲料资源比较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是满足国内畜产品需求的主力军,但在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和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等方面还亟待提高,应大力发展“农牧有机结合型”畜牧业,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逐步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浅析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探析本文分析了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具体模式有生态养殖模式、发酵床养殖模式和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模式三种,其中生态养殖模式有生态休闲型、种草养畜型、退耕还草型和禁牧转舍饲型四类。
生态休闲型适合于丘陵山区,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的地区,适宜饲养地方草鸡;种草养畜型适合于东部较为发达的农区省份及部分中西部地区,适宜饲养奶牛、肉牛、绵羊、山羊等草食畜; 退耕还草型、禁牧转舍饲型适合于中西部地区, 适宜饲养奶牛、肉牛、绵羊、山羊等草食畜;发酵床养殖模式适合于全国各省区,适宜饲养猪、禽;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模式适合于全国各省区,适宜饲养奶牛、猪、禽等。
这些模式值得因地制宜进行推广。
近几年来,土地、资源、污染等因素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特别是经济发达省份(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畜禽养殖量很难取得进一步突破。
江苏、内蒙、山东、青海等省(区)积极开发利用丘陵山地、草地等自然资源,转变生产方式,创新饲养模式,并着力打造生态品牌,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取得了成功。
分析主要有下1 生态养殖模式1.1 生态休闲型。
江苏省苏州市根据当地居民对鸡肉产品消费需求的改变,及时发展饲养生态草鸡,经过三年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苏州水乡草鸡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苏州光福茶场、苏州市洞庭西山缥缈生态养殖场、苏州市苏越农业新技术开发应用有限公司、苏州太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度假区渔洋山基地、横泾街道上林村畜禽生态养殖合作社等为龙头企业的生态草鸡养殖产业,建成多个农业生态休闲园,利用果园、林园、茶园等丘陵坡地,大力推广果(林、茶)草鸡轮牧饲养方式,打造生态品牌,开发带有旅游业特色的生态草鸡产品,提高产品的品味和档次,提升畜牧业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生态休闲型适合于丘陵山区,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的地区,适宜饲养地方草鸡。
1.2 种草养畜型。
草原牧区生态畜牧业发展路径研究——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为例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1年第04期No.04袁2021经济研究导刊2015—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了要加大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力度。
内蒙古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政策要求的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开展适合草地畜牧业特色的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
笔者于2020年9月份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走访一线牧民、基层干部和相关单位座谈讨论,较全面了解到当地生态畜牧业整体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其中,该旗实施的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构想和具体措施值得肯定和推广。
一、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意义社会的发展需要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运转和资源合理配置,在发展过程中要遵循客观规律,畜牧业的发展也同样应该尊重自然循环规律[1]。
自“草畜双承包制”实施以来,内蒙古草原牧区大部分草场被承包到户,随之而来的是草场碎片化和网围栏的大量普及。
生态系统自然平衡和物质循环、共生原理被人为打破,造成草原生态系统被一定程度的破坏。
草原“三化”现象的加重和牧草产量下降导致“人—草—畜”生态失衡,致使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牧民的完全定居化使草原上住宅、棚圈等固定建筑物及相关基础建设大量增多,从而进一步挤占了天然草场放牧空间。
草场多的牧户为了节约牧草和草畜平衡需要,把所承包草场按不同季节划区轮牧,因此,在不同的草场上陆续建设了更多固定建筑物。
部分牧民因饲养牲畜较多而需要长期租赁别人草场轮牧,但因距定居点较远,也需要建设部分基础设施。
此外,因草原上定居牧点的增多(多数牧户有好几个牧点)而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污水及不易分解的塑料化学制品、废金属物、建筑渣土等污染物长期威胁着草原地区的生态安全。
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对于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我国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化发展,为草原地区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顺应我国气候变化战略的发展目标[2]。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①位于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区域———呼伦湖流域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保护区内。
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生态畜牧业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经营方式,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提高动物福利和人类健康水平的畜牧业。
本报告通过调研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相关数据和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背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畜牧业需求的增加,传统的畜牧业模式正在面临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和动物福利低下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畜牧业诞生了。
二、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现状1. 生态畜牧业的面积扩大。
越来越多的畜牧企业和农户开始转向生态畜牧业模式,通过改变养殖方式、改善环境条件,提高动物福利。
2. 生态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优势越来越明显。
与传统畜牧业相比,生态畜牧业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还可以降低环境治理的成本,增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生态畜牧业的技术创新。
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新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如有机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等,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4. 生态畜牧业的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生态畜牧业示范工程、资金扶持等,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挑战1. 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生态畜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推广。
2. 知识普及和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生态畜牧业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但目前相关人才匮乏,需要加强培养和引进。
3. 畜牧业废弃物处理问题。
生态畜牧业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废弃物的处置仍然是一个挑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政策引导。
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建议1.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2. 加强知识普及和人才培养,培养专业人才支持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3. 制定更为严格的相关政策和标准,引导企业按照生态畜牧业的要求进行生产。
4. 加大对畜牧业废弃物处理技术研发的支持,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总之,生态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牧区现状调研报告
牧区现状调研报告牧区现状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是对牧区现状的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的报告。
通过对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生态环境状况、畜牧业发展现状等方面的调查,我们得出了牧区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希望通过本报告能进一步了解牧区的实际情况,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引言牧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和生态屏障,但由于长期的人为开垦、不合理的养殖方式等因素,牧区面临着严重的土地退化、草原退化和动植物生态多样性下降等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牧区现状,为牧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共调查了10个牧区,涵盖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
三、牧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结果显示,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农牧民收入水平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薄弱,农牧业基础设施不足。
同时,牧区受制于气候条件,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支撑。
四、牧区生态环境状况调研结果表明,牧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堪忧。
土地退化、草原退化、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比较突出。
其中,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草场管理是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牧区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面临严重挑战。
五、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结果表明,牧区的畜牧业发展面临一些困境。
一方面,畜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不足,牧民的养殖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使得传统的畜牧业产品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降低了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六、建议基于对牧区现状的深入调研,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牧业生产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提高农牧民的生活质量。
2.加强土地和草场的保护与修复,制定合理的放牧政策和管理制度,防止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原退化。
3.推动畜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加强技术培训和科技支持,提高牧民的养殖技术水平。
4.推动畜牧业结构的转变,加大对肉品、乳制品、皮毛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生态畜牧业是指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生态平衡和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利用合理的方法和技术开展畜牧业生产活动。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加深,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也逐渐受到重视。
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1. 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往往存在过度放牧、乱排泄等问题,导致草原退化、水源污染等生态问题。
而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养殖场的排泄物、畜禽粪便等也通过排放进一步污染了环境,造成土壤、水源污染。
2. 生态畜牧业生产效益低由于生态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和技术相对复杂,因此相对于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来说,生态畜牧业的生产成本较高,导致了养殖效益受到一定的影响。
3. 生态畜牧业的市场推广不足二、对生态畜牧业发展问题的对策1.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加大对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监管力度,推行畜牧业环境保护治理,限制过度放牧、乱排泄等行为,加强对养殖场的环境保护管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加大对生态畜牧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升生态畜牧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益,提高生态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各种方式,如举办生态畜牧业产品推介会、参加相关展览展销等,加强对生态畜牧业产品的市场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消费者对生态畜牧业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增加市场需求。
4. 政策扶持加大对生态畜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提供优惠政策、资金支持等,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展生态畜牧业生产,促进生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生态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影响生态环境、生产效益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
对生态畜牧业的发展问题,要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解决。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推动生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畜牧业效益做出积极的贡献。
农村畜牧业及生态化养殖研究
农村畜牧业及生态化养殖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畜牧业生产技术持续提升,畜牧业产值不断攀升。
近年来,农村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环境污染以及对动物福利的关注。
因此,如何发展生态化养殖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农村畜牧业的现状近年来,农村畜牧业逐渐转型升级,从传统的规模小、落后的养殖方式向规模化、现代化生产转型。
近几年,农村畜牧业的产能和质量均有较大的提升;同时,畜牧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型的规模农业企业开始涌现。
农村畜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比如:1. 养殖污染严重由于传统养殖方式,农村畜牧业的养殖环境通常都十分陈旧,设施落后,难以达到环保效果,导致养殖污染十分严重。
2. 疫病防控困难重重农村畜牧业的疫病防控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和技术支持,很不容易进行疫病防控,造成了疫病频发。
3. 动物福利问题在传统的畜牧生产过程中,动物的福利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养殖场中的动物都生活在拥挤、肮脏的环境中,没有得到充足的食物和休息。
二、生态化养殖的发展趋势采用生态化养殖方式对于解决农村畜牧业上述问题都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它是当前畜牧业发展趋势的主导。
生态化养殖,指的是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融合动植物为特色,推广多种方式的动植物混合养殖、草饲饲料的研发与利用为核心,构建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实现一种可持续、可发展的养殖模式。
生态化养殖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 科技支撑科技的不断进步为生态化养殖提供了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持。
比如通过投资建立良好的检测体系、环境监测体系和科研机构,为生态化养殖提供充实的技术力量。
2. 环保生态化养殖的环保意识愈发浓厚,通过环保技术和技术协同,提高了生态环境和畜牧业生产的融合度,达到环境友好型养殖的目的。
3. 食品安全、健康加强食品安全保障是生态化养殖的重要目标之一。
对畜禽用药、饲料、橡胶密封圈等方面加强管理,确保畜禽产品的密度符合规定,使得消费者能吃到有保障、质量可靠的畜产品。
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分析
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分析一、生态畜牧业简介生态畜牧业是在保障畜牧业生产效益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畜牧业经营模式。
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动物保健和饲养管理为核心,以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
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能够大幅度降低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土地的荒漠化,节约水资源的开采,保障畜产品的安全性,满足市民对于“安全、绿色、健康”的需求。
二、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1、生态畜牧业规模逐渐扩大近年来,各省份相继制定和实施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规划,一些优质畜产区也日益重视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畜牧业规模不断扩大。
2、禽畜产品质量逐渐提高生态畜牧业逐步推广,各地区的禽畜产品质量逐渐提高,市场对高品质、高标准的生态畜产品的需求也在增长。
3、尚存在诸多问题尽管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形势看好,但目前在实践中,仍存在不少不能忽视的问题。
一些畜牧场环境不良,养殖管理也不到位,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生态畜牧业未来发展规划1、加大资金投入为扶持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政府需要加大对该产业的投入。
重点鼓励和支持符合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向的养殖企业,发放补贴和贷款,严格监管使用情况,确保投向到位。
2、实施科学管理生态畜牧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持和管理体系,加强与“专业合作社”、“合作养殖”的深度合作,及时优化养殖结构,推动畜牧业全面、快速、高质量地发展。
3、加强市场营销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市民日益关注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问题,需求绿色、营养、健康的畜产品也逐步增长。
在此背景下,加强市场营销、提高生态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尤为重要。
4、推进技术研发生态畜牧业需要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主动掌握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推进新技术广泛应用,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结语随着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持续推进,生态畜牧业将在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不断推进和完善。
未来,生态畜牧业将走向更加多样和健康的发展道路,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方向,在实践中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和壮大。
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探究
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探究作者:朱明军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6年第10期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畜牧业也开始进步成为了草原区域的经济支柱,是草原区域人们的经济来源,然而当前,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为草原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无法提高草原生态化发展效率,基于此,本文根据对新疆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几点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的要点,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草原是较为有利的发展依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将会出现影响畜牧业长远发展的问题。
这就需要畜牧业可以利用良好的养殖方式开展养殖工作,并且制定完善的养殖制度,减少对草原生态环境的污染,形成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1 畜牧业给草原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畜牧业受到广泛关注,在社会的带动之下,经济效益有所提升,养殖范围逐渐扩大,然而,在此背景之下,草原生态环境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畜牧业养殖范围扩大,并且养殖数量增加,这就导致出现了过度放牧的现象,甚至超过草原的承载能力,致使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再加上农业灌溉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的现象,草原供水量不足,草原生长效率降低,如果过度放牧,就会出现草原植被衰退的现象,给草原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其次,当前很多畜牧业中的牧民思想观念落后,还在应用传统的粗放畜牧方式开展养殖活动,不能制定完善的放牧制度,难以对动物进行有效的管理,虽然可以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会导致草原出草量减少,影响着草原的生态环境。
最后,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
当前,畜牧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不能根据草原生态畜牧业的发展需求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导致在放牧与养殖过程中,出现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无法提高畜牧业的生态养殖效率,不能满足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破坏了草原生态环境[1]。
2 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的要点在新疆草原畜牧业实际发展过程中,要想促进畜牧业与草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就要制定完善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并且根据其需求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可以发挥管理工作作用。
试论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的 不断 增加 ,草 原放 牧 的规 模 也 在 同 比增大 。但 是 自2 0 0 3 年 国家 种 协 议 ” ,给 牧户 以优 惠转 让 、租 赁 等 方式 提供 种 各 类牲 畜 ,并 开始 推 行退 牧 还 草 工程 以来 ,草 原放 牧 面积 受 到 了一 定 的 限制 , 免 费提供杂交 、防疫等技术服务 ,保障牧户生产工作 的正 常开 牧 民放 牧成 本 不 断 上升 。除此 之 外 ,饲 料价 格 、养 殖 场建 设 成 本 展 ,减 少牧 户 风 险 ;通 过订 单 高价 回收杂 种 羔羊 ,以集 中育 肥 、 的上 涨 ,也 给 牧 民带 来 了沉 重 的 经济 负 担 ,单 靠政 府 补贴 很 难 满 定 点销 售 ,获 取规 模效 益 ,按股 份进 行利 润再 分 配 。 优 良品 种 决 定 了草 原 放 牧 畜 群 的数 量 。 减 少 数 量 、提 高质 足牧 民发 展需 求 。 量 、增加 效 益 是高 效 畜牧 业 的核 心 。 畜群 数 量 的减 少 、饲 草 料 营 牧 区 基 础 设 施 薄 弱 是 制 约 草原 畜 牧 业 实 现 集 约 化 和产 业 化 养 转 化 的提 高 ,就 可 能 大 幅减 轻 草 原 生 态 压 力 ,达 到 以生 态 优 发 展 的 主要 影 响 因素 。从 整 体 上看 , 由于草 原 面积 广 阔 ,人 口密 先 发展 的草 原 生态 畜牧 业 的 目标 。 良种 选 育 与培 育是 最 关 键 的环 度 相 对 较小 ,因此 牧 区 分布 呈 现 出零 散化 趋 势 ,不 利 于草 原 畜牧 节 。以克 隆 技术 、分子 标 记 、遗 传 修饰 技 术 为引 导 ,以母 羊 同期
在 市场 多 元化 发 展 的今 天 ,单纯 依靠 畜 牧 业 所获 得 的 经济 收
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生态畜牧业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合理规划和经营畜牧业生产活动,达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和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的目标。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生态畜牧业的优势和挑战,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针对畜牧业相关企业和专家学者的调查问卷,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意见。
同时,还深入了解了一些生态畜牧业典型案例,通过实地访谈和观察,了解了生态畜牧业的生产模式和效果。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生态畜牧业发展趋势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环保:生态畜牧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优化畜牧业生产方式,减少疾病传播风险和环境污染,更好地保障人畜健康。
(2)可持续发展:生态畜牧业致力于建立可持续的畜牧业生产模式,通过循环利用农副产品和有机肥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3)高品质产品:生态畜牧业注重动物福利,提高畜产品品质和健康价值。
通过改善饲养环境、优质饲料和科学管理等措施,生产出优质的有机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2. 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和挑战(1)优势方面:生态畜牧业能够提高农民收入,在农村地区带动就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同时,生态畜牧业也有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2)挑战方面: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生态畜牧业技术创新不足,管理和监督体系不健全,生态保护意识不够普及等问题。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建立健全生态畜牧业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对生态畜牧业的扶持力度。
鼓励企业增加投入,推动生态畜牧业创新发展。
2.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
加大对生态畜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
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追求,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畜牧业的定义、发展现状、主要形式、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谈相关专家学者和实地考察等方法收集数据。
三、调研结果1. 定义:生态畜牧业是指通过优化畜牧业生产模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性能的一种畜牧业形式。
2. 发展现状:生态畜牧业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各地政府积极推广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加大对生态畜牧业的支持力度。
同时,一些企业也主动转型,从传统的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过渡,通过环保技术和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生态畜牧业的效益。
3. 主要形式:生态畜牧业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有机畜牧业,即畜禽饲养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物质。
二是草饲畜牧业,即畜禽以天然草本植物为食物,不使用任何添加剂。
三是循环畜牧业,即将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用作肥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4. 面临挑战:生态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管理问题较为突出,需要寻求合理的处理办法。
另一方面,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均衡,不同区域和企业之间存在差距,需要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
5. 未来发展趋势:生态畜牧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不断增加,生态畜牧业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认可。
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为生态畜牧业提供更多的创新思路和机会,如智能化养殖管理、大数据分析等。
四、结论和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加大生态畜牧业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转型,推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2. 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加强行业标准和规范制定。
3. 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论生态畜牧业的建设发展
论生态畜牧业的建设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畜牧业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畜牧业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设一个生态畜牧业,以保护我们的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畜产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生态畜牧业的建设发展。
一、生态畜牧业的定义和原理生态畜牧业是指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在保障畜口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的畜牧业发展模式。
其原理是通过利用生态系统在畜牧业生产中的自然调节作用,减少畜牧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并达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生态畜牧业的必要性建设生态畜牧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畜牧业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破坏。
如粪便污染、养殖场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等,这些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第二,人们对健康和安全的需求不断增加,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激发了建设生态畜牧业的需求。
第三,建设生态畜牧业可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的经济发展。
三、实施生态畜牧业的途径实施生态畜牧业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提高畜牧业的技术水平。
这需要培训农民和兽医,提高畜牧业从业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其次是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
可以调整养殖场的规模和数量、改善畜牧业的管理方式,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再次是推行生态畜牧业的试点示范。
可以从一些典型的畜牧业园区或生态畜牧业示范基地入手,对其进行优质、高效的养殖,然后辐射带动周边的农林牧渔业,以实现现代化、绿色化、集约化的畜牧业发展。
四、构建生态畜牧业的保障体系构建生态畜牧业的保障体系,有以下几种想法。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和畜牧业产业规范,履行行业自律和社会责任。
其次,加强监督管理和评估监控,建立生态畜牧业示范区、认证工作机构、第三方监测机构等,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管理。
第三,完善技术支持。
这需要政府、学术机构和业界合作,共同研究、测试各种技术工具和畜牧业生产技术,提高行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
某某州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某某州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为全面了解掌握某某藏族自治州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找寻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短板不足,摸透问题根源,促进全州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组织州委编办、州人社局、州乡村振兴和农牧部门相关同志,分组赴六县开展了全州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专题调研。
通过召开县、乡、村级座谈会、实地查看、入户走访等形式详细了解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最后通过各组多次交流讨论,结合各组调研实际,汇总撰写了《全州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历程与现有基础畜牧业自古就是我州的基础和支柱产业,是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生活的行业,某某广阔的土地和肥沃的天然草场,为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自2008年开展生态畜牧业试点以来,我州共累计整合投入省级、州、县财政、农牧、扶贫、上海援建等资金6.25亿元,大力扶持合作社建设,推行股份制改造,开启了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在14年的艰苦探索中,我们以“生态补偿,以草定畜、合作发展”的生态畜牧业建设为基本思路,探索经历了以“联户制、大户制、代牧制、股份制”四种模式为路径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历程。
在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过程中,我们通过以草定畜、禁牧减畜、牲畜草场整合、牲畜合理分群和划区轮牧,顺应了自然发展规律,提高了科学养殖水平,减轻了草场承载压力。
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草一一畜一一肥一一草”绿色循环生产模式,大力开展黑土滩、坡治理和生态修复为一体的饲草种植业,进一步缓解草场“超载过牧”问题,有效遏制全州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势头。
同时,我们坚持把生态畜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积极借助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组织化优势,聚集特色优势资源,持续推进股份制改造,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范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推广“三增三适”等科学养殖技术,创新发展“耗牛倍增”“智慧牧场”“家庭牧场”等生产模式,探索企业领办、合作社入股分红、订单生产等合作经营模式,打造“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牧户”产业化联合体等多轮驱动发展,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农牧业总产值及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10亿元大关,具有某某特色的“某某做法”“某某模式”,不仅成为了全州干部群众竞相追捧和学习的典范,也为全州乃至全省生态畜牧业发展贡献了经验和智慧。
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生态畜牧业是指在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保护牧草资源和水资源,合理养殖畜禽,并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的一种畜牧业发展模式。
在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
本文将从环境保护、动物福利、资源利用和产业链协同等方面探讨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生态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环境保护。
传统畜牧业往往过度开垦土地,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土壤退化和水源污染等问题。
对此,应加强土壤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建立生态畜牧业的生态补偿机制,使牧草生态系统实现保持原有生态功能的目标。
生态畜牧业还需要关注动物福利问题。
传统畜牧业中,生病的畜禽难以得到及时诊治,存在过度饲养和养殖密度过高的问题。
应建立健全的兽医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高养殖条件和动物福利水平。
资源利用问题是生态畜牧业发展中的重点。
畜牧业废弃物的过度排放和未充分利用,造成水污染和废弃物资源浪费。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科学养殖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生产,同时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生态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实现产业链的协同。
目前生态畜牧业发展缺乏与农、林、牧、副产业链的紧密衔接,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风险。
应加强农林牧渔业之间的合作,建立畜牧业的多元化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发展,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环境保护、动物福利、资源利用和产业链协同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畜牧业从业者共同努力,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推动畜牧业向生态化、循环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畜牧业的生态化与绿色发展
畜牧业的生态化与绿色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畜牧业的生态化与绿色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人类追求经济发展和食品安全的同时,如何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成为迫切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畜牧业的生态化发展和绿色发展两个层面进行论述,探讨如何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畜牧业的生态化发展1. 生态畜牧的意义生态畜牧是指在生态系统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畜牧生产,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生态畜牧的意义在于减少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畜牧的关键技术(1)精细饲养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减少养殖排放物的排放,合理利用畜禽粪便,减少环境污染。
(2)畜禽饲料的研究与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开发高效营养的饲料,降低饲料转化率,减少畜禽养殖对农田土壤的侵蚀。
(3)强化环境监测:通过建立畜牧业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预测环境变化,科学合理地调整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3. 生态畜牧业的案例分析以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畜牧业为例,该地区山地资源丰富,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为了实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鼓励养殖户采用轮牧方式,倡导有机肥料的使用,并建立了生态畜牧业示范区。
通过这些努力,当地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提升,实现了畜牧业的生态化与绿色发展。
二、畜牧业的绿色发展1. 绿色畜牧的概念绿色畜牧是指在畜牧生产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措施,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实现绿色畜牧的关键在于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减少化学农药和化学添加剂的使用,保证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2. 绿色畜牧的关键技术(1)养殖环境控制技术:通过使用先进的环境控制设备,如温度调控系统、排污处理装置等,实现养殖环境的精细化管理,减少环境污染。
(2)疫病防控技术:采用先进的疫病防控技术,如疫苗接种、消毒和检疫措施等,控制疾病的传播,保证养殖动物的健康和质量。
生态畜牧业的研究
生态畜牧业的研究第一篇:生态畜牧业的研究生态畜牧业的研究——以织金现代农业发展为例生态畜牧业是现代生态文明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产物,代表着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
畜牧是大产业,生态是大概念,畜牧业生态化关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安全。
“生态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再升级,是对现代畜牧业的继承和发展。
生态畜牧业能够较大的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能够更大的提高产量及质量,提高生产者的收入,进而提高其积极性,并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特别是以卡斯特地貌为主,地处长江支流乌江上游的织金县,因其土地较为贫瘠,人口众多,生态破坏风险大,生态畜牧业更有其保护长江流域用水安全的特殊意义。
一、织金生态畜牧发展背景织金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毕节地区东南部,地处乌江上游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的三角地带。
全县113.76万人,是我省6个百万人口大县之一。
同时也是毕节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县区,全县国土总面积286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396.65人/平方公里,人口负担重。
织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2.84%,贫困人口占29.15%(2013年)。
辖区山高谷深,现有耕地面积58.7万亩,耕地面积仅占全县总面积的13.64%,低全省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且耕地多为旱地,产出率较低。
织金山地多,有“八山一水一分地”民间说法,虽不准确,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发展山地生态畜牧业对织金的急迫性。
作为典型的山区养殖业,织金畜牧业存在着规模小、养殖分散、产量少,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同时因为产量不大养殖户积极不高,养殖户大多以种植为主,辅以养殖。
因养殖户用药过多、过杂,导致防疫不到位,牲畜成活率较低。
牲畜粪便污染严重,养殖垃圾管理混乱、食品安全难保障等问题。
近年来,织金县紧紧依托山地实际,大胆创新“五道加法”(思路+规划、园区+项目、设施+资本、公司+农户、政策+市场)的发展模式,走一条“点、线”带“群、面”立体发展的山地生态畜牧产业之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重点、以园区为载体、以设施为支撑,在打造畜牧产业发展的同时增加生态元素,确保资源合理利用、注重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草原生态畜牧业创新发展模式探讨
草原生态畜牧业创新发展模式探讨发布时间:2022-11-16T08:38:18.246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14期作者:康鑫唐贞永[导读] 草原畜牧业不仅是牧区支柱的产业,同时也是广大牧民赖以生存的产业。
近年来由于自然的、康鑫唐贞永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 250109摘要:草原畜牧业不仅是牧区支柱的产业,同时也是广大牧民赖以生存的产业。
近年来由于自然的、特别是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草地资源严重退化,畜牧业生产也受到影响,牧民收入增长减缓、生活压力加大。
通过对某公司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的调查,探讨草原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运作模式、特点,以及经济效应的评价,以此为牧区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原生态畜牧业;创新;发展模式生态畜牧业是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指导畜牧业生产,建立新型的动物生产模式。
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的规律和要求,把生物系统、环境系统和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利用,形成优化的、高效益的动物转化体系,同时实现无污染、无废物生产,通过多层次利用,多层次的增值,实现生态、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畜牧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生态畜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新方向,在中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草原生态畜牧业是生态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目标和新方向。
草原生态畜牧业是在综合草原经济生态复合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各组成要素的特点的基础上,整体的保护和恢复生态,科学地利用草原,优质高效低耗地发展草原畜牧业,达到草原系统的土-草-畜-人协调统一,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一、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的特点(一)品种杂交与技术以南非杜泊羊为父本、蒙古羊为母本进行杂交,培育出杜蒙羊。
经过科学检验实践,杜蒙羊表现出生长速度快、发育优良等特性。
同时,产肉性能等各项指标均高于本地蒙古羔羊,表现出明显的杂品种优势。
同时杜蒙肉羊具有羊肉品质高、脂肪含量低的特点。
探究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及有效措施
2017 年第 11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226科研◎畜牧兽医探究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及有效措施陶学章新时期背景下,国家更关注畜牧行业的发展,并且出台诸多政策。
伴随畜牧养殖量的快速增加,传统畜牧行业存在的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制约了行业发展,同样也直接危害了生态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积极转变发展的模式,推进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1 生态畜牧行业概述生态畜牧业是在生态系统中融入畜牧业,生态位、食物链与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都是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系统工程方法的灵活运用,以保证在畜牧行业中融入现代化科学技术成果,充分考虑具体状况搭配农林牧草等,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发展,形成完善的畜牧产业机制。
所以生态牧业将畜牧行业作为重要基础,有机整合多种资源,保证平衡动态系统的有效构建,为畜牧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研究薄竹镇位于文山市西部,距县城42公里,东接马塘镇,南连坝心乡、小街镇和屏边县和平乡,西邻蒙自市老寨乡,北与德厚镇接壤。
在新农村政策执行以来,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以畜牧行业为重要依据的区域发展时间较晚,特别是畜牧行业的不可控因素诸多,所以对于运行成本以及风险管理尚未找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必须要实现畜牧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必须要科技含量极高且操作规范,对较大的养殖规模予以严格地管理与控制,全面提升生产效益,进一步推动畜牧行业的发展。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薄竹镇生态畜牧行业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2.1 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动物疫情种类明显增加,严重制约了动物疾病防控难度,实际的风险系数也明显提高。
2.2 大部分养殖户认为生态畜牧业就是养殖规模的扩大,所以一味追求数量方面的增加,致使年经济效益明显降低。
而这同样也是农户意识理念落后的主要表现,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2.3 生态畜牧行业的配套硬件建设难以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旱牧区水草畜平衡系统优化研究徐冰郭克贞中国水科院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10摘要:干旱少雨,超载过牧,生产管理水平低下一直是制约我国牧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高效利用有限水、草资源,制定合理的草地畜牧业结构与发展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依托系统工程理论,以水草畜系统平衡为核心,根据内蒙古乌审旗牧业生产与草地生态状况,进行了典型牧户水草畜平衡系统优化分析,提出10种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家庭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旨在为牧区水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牧区;水草畜平衡;系统优化1 前言我国的牧区多处于土地沙漠化集中分布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随着载畜量的增加,天然草地资源已被超限度利用,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恶劣的自然条件要求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生态畜牧业为建设核心,应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建立区域性水草畜平衡系统,合理配置、利用有限的水、草资源,确定科学合理的天然草地与人工饲草料基地发展规模及与之相应的草地适宜载畜数量,建立高产、高效、可持续的草地生产系统。
1.1 草地水-草-畜平衡系统水-草-畜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构成这一系统的主要元素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草地结构及其生产能力;养畜规模与畜群结构的调整等,其具有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基本功能。
衡量水-草-畜平衡系统功能优劣的标准是:水、草资源利用效率如何,生态环境条件是否改善,牧民经济收入可否提高等,即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整体效益如何?一个良好的草地水-草-畜平衡系统应该是:既能充分地吸收、利用、转换输入的物质与能量,获得高产优质的草畜产品,又可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并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整个系统处于正向(优化)发展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状态。
1.2 水-草-畜平衡系统工程水-草-畜系统工程是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水-草-畜系统进行综合考查和分析、并优化水、草、畜工程规划和运行管理的工程技术,是综合水资源系统工程、草原系统工程、畜牧业系统工程的交叉前沿学科。
根据水草畜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按照系统本身所特有的性质与功能,研究系统与环境之间、系统与各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之间与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各要素之间、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依赖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应用系统优化方法、系统建模方法、系统预测方法、系统模拟方法、系统评价方法、系统决策分析方以及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等,定量或半定量地求解水-草-畜系统规划与管理的优化方案。
2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南部的乌审旗,该区地处毛乌素沙地腹地,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风大沙多,干旱少雨,地表水系很不发达,以开发利用地下水为主。
该区是一个典型的牧业旗县,80年代起率先开始进行农田草场建设和以家庭草库伦灌溉为主的草原生态建设,形成了"水、草、林、料、机"配套的灌溉草地发展模式。
但因缺乏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未能将天然草场与灌溉草地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水、草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超载过牧,草地沙化仍然制约着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鉴于乌审旗的生态与生产现状,研究从水资源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耦合机理方面入手,抓住水-草-畜系统平衡这一核心问题,综合考虑水、草资源对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支撑能力,应用线性规划法建立区域水-草-畜平衡调控系统与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为牧区水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3 模型构造研究将系统中农田亚系统、草地亚系统、家畜亚系统联合起来综合考虑,结合乌审旗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畜牧业发展模式的优化计算。
主要进行天然草场的规划利用;优化种植基地结构与规模;开发劳动力;有限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经济效益分析研究。
3.1 合理利用、改良天然草场天然草场是草地畜牧业饲草的主要来源,天然草场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种群结构的主要因素,也是种植业基地发展规模的主要因素。
因此,合理利用和改良天然草场是草地畜牧业经济生态系统效益最优化的基础。
3.2 确定种植业发展规模及种植结构合理确定种植业结构和规模,特别是在水资源一定的条件下,经济合理的饲草种植比例,是解决冬春饲草不足,取得草地畜牧业经济生态系统效益最优化的重要条件。
3.3 分析确定牧区水利设施的布局与规模牧区水利设施标准的高低是衡量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具体包括水源工程、提水工具、输配水型式及灌水技术等措施。
特别在西部干旱区,节水节能水利设施的布局与规模是影响草地灌溉效果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以牧区水利建设为基础的草地畜牧业生产,主要由天然草场、种植业基地、水利设施、牲畜、林业、牧民六个子系统构成,各系统相互协调、制约,构成涵盖草地所有资源的完整的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
4 数学模型根据草地畜牧业系统各要素,建立水草畜平衡的生态畜牧业发展线性规划模型,经参数优选、确定,成果分析,提出优化方案。
图1 水草畜系统平衡数学模型4.1 目标函数(1)F-目标函数(净效益);n-草地、农田类型;fi-第i种草地、农田单位面积净效益;xi-第i种草地、农田类型面积;4.2 约束条件4.2.1 草地总约束(2)式中:AREA为草场最大可利用面积;Xi意义同上。
4.2.2 天然草场约束(3)C1为天然草场夏秋季单位面积可食草量;B1为羊单位牲畜夏秋季采食定额;X1为夏秋牧场面积;XL为饲养牲畜羊单位数。
4.2.3 饲草料地结构和规模约束保证牲畜冬春舍饲草料自产自足。
(1)青贮玉米约束(4)式中:C2为青贮玉米单位面积产量;B2为牲畜羊单位舍饲青贮玉米定额;X2为青贮玉米面积;XL为饲养牲畜羊单位数。
(2)精料约束(5)式中:C3为饲料玉米单位面积产量;B3为牲畜羊单位舍饲饲料玉米定额;X3为饲料玉米面积;(3)干草苜蓿(和作物秸秆)约束(6)式中:C*3为单位面积玉米秸秆产量;C4为苜蓿单位面积产干草量;B4为牲畜羊单位舍饲干草定额;X4为苜蓿种植面积。
4.2.4 基本生活约束为保障畜牧业发展需要,需种植一定面积的作物及基础牲畜数量。
;(7)式中:Ai为i类作物种植面积;L为基础羊单位数量。
4.2.5 防护林约束(8)式中:F为防护系数,防护林面积占种植业面积的比例,取0.05;X5为防护林面积。
4.2.6 生态约束为保护草地生态环境,每牧户可开发灌溉草地最大面积;(9)4.2.7 水资源约束保证供水系统和用水系统的水量平衡关系,采取节水节能措施,尽可能减少水资源和能源浪费,计算系统年用水量和各时段用水量。
(1)各时段水量供需平衡方程(10)式中:Mi为时段第i种作物灌水量(m3/亩);μ为灌溉水利用率(%);Q为系统日最大供水量(m3/天);T为时段天数(T=15天)。
(2)系统年总用水量计算方程(11)式中:Mi为i种作物灌溉定额;M6为牲畜羊单位年用水定额;M7为每人年用水定额;P 为人口数量;W为最大可供水资源量。
4.2.8 劳动力约束充分利用劳力资源,尽量使每个劳动力都参加生产建设。
(12)式中:Di为单位劳动力经营i种作物面积;r为单位劳动力经营牲畜羊单位数量;L为系统可供最多劳动力数量。
4.2.9 效益约束(13)式中:Ti为第i类种植业基地单位面积费用;TL为羊单位年毛效益。
4.2.10 非负约束(14)4.3 模型参数模型参数采用实地调查、分析与灌溉试验相结合确定。
4.4 优化结果对10种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典型家庭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求解,结果如下表:表1 水草畜平衡系统优化方案草地面积(亩)天然草场(亩)青储玉米(亩)饲料玉米(亩)干草苜蓿(亩)劳动力灌溉水量(m3)羊单位数系统年收入(元)5004845.455.6231854793201000966.910.9517.2263159418871.115001449.916.3528.839425 14128432.120001939.219.75.335.8311397.517134346.82500242026.18.845.1415092.52264 54483000292026.18.845.1415092.522644948注:未计入防护林。
5 结论1、根据优化方案,典型牧户不同发展规模系统总收入分别为9320-45448元(如图2)。
草地面积超过2500亩后,因劳动力及资源限制,系统年效益达到峰值,鉴于实际生产状况,典型生态畜牧业牧户草地面积不宜大于2500亩。
2、天然放牧阶段,畜均天然草场21.6亩,暖季放牧冷季舍饲模式下,饲草料基地占草地总面积小于4%,畜均草地面积约10.9亩,仅为放牧的50%,灌溉水资源牧业产值为3元/m3,草地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
图2 不同发展规模年效益变化3、乌审旗现有可利用草地面积590450hm2,承载牲畜119.3万个羊单位,以可持续载畜率0.094个羊单位/亩计,区域可持续载畜量约为83.3万个羊单位,超载36万个羊单位,生态畜牧业发展形式严峻。
参考文献1、郭克贞,草原节水灌溉理论与实践,第一版,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42-772、章同祖,刘启,中国重点牧区草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02-1893、郭克贞,李和平,赵淑银,水草畜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灌溉排水学报,2004,23(3),31-334、李和平,郭克贞,白巴特尔,区域性水草畜系统平衡是生态畜牧业的核心,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8,86-885、张勃,郝建秀,张凯,山地草原牧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草业科学,2004,21(4),16-206、李银鹏,季劲钧,内蒙古草地生产力资源和载畜量的区域尺度模式评估,自然资源学报,2004,19(5),610-6167、李青丰,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对策,草业科学,2002,19(9),39-448、韩德林,陈正江,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绿洲经济一生态系统一以玛纳斯绿洲为例,地理学报,1994,49(4),307-3169、张新时,毛乌素沙地的生态背景及其草地建设的原则与优化模式,植物生态学报,1994,18(1),1-1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