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一、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房屋、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4、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

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金属汤匙取一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第一步是物理变化,第二步是化学变化。

4、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O和(白醋)混合。

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一麦芽糖。

2、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紫色),产生了一种蓝紫色的新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微妙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

3.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4.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5.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6.(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7.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8.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9.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就具有(放大)功能。

10.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11.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2.昆虫在自然界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13.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14.蝗虫的触角(线)状,蚕蛾的触角(羽毛)状,天牛的触角(鞭子)状,蝴蝶的触角(棒)状。

15.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本文档旨在总结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

第一章:天气和气候
- 天气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特征
- 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 了解气温、气压、风力和降水量的测量单位和仪器
第二章:水的循环和水的重要性
- 水的循环过程
- 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和重要性
- 回收水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三章:光的反射、折射和传播
- 光的传播方式
-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 了解光的颜色和光的折射和反射与数学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电的传导和电路
- 了解电的传导过程
- 探究电的产生方式
- 掌握简单的并列电路和串联电路
- 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
第五章:物质的三态和物质变化
- 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
- 探究物质的变化过程和条件
- 了解物质的凝固、熔化和汽化现象
第六章:地球运动与地图
- 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经纬度
- 掌握利用地图进行定位和测距的方法
第七章:人体内的营养成分和运动
- 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及其来源
- 了解消化、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 了解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和不同类型的运动方式第八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 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掌握声音的音量和音调的变化规律
第九章: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 探究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
以上为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3、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4、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会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结构)5、细胞的种类有:血细胞、肌肉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水蕴草细胞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

6、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7、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8、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

9、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10、青春期: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

11、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1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13、如何健康地渡过青春期?(1)、加强锻炼(2)、合理饮食(3)、保证睡眠(4)、心理咨询14、人的一生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15、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16、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1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18、“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都是生物界中的遗传现象。

1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讲的是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知识点20、生命离不开能量,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

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21、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维持基础代谢,劳动消耗,生长需要。

22、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去向就是变成热能散发。

23、让身体热起来最常用的方法是:运动、烤火、吃火锅、多穿衣服等。

其中运动是使身体快速热起来的有效方法。

24、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1)北极熊有厚厚的皮毛,具有保温作用,可以抵御严寒。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不含淀粉的食物
花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
谷类、面类:米饭、米粉、汤圆、年糕、麦片、面包、馒头、包子、水饺皮、馄饨皮、面条、烙饼、玉米、蛋糕、饼干……
根茎类:马铃薯、芋头、地瓜,南瓜、莲藕、山药、番薯。豆类蔬菜:碗豆、绿豆、红豆……
10.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的细小晶体,粉末状。白醋的特点:无色、透明、液体,刺鼻酸味。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要点
1.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2.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书、橡皮、桌子,包括人等,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3.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物质:空气、书、电、电灯、火、水、声音等;不是物质:想法、兴趣、理想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 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26.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7.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28.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29.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增大8倍。
30.中国古代的黑火药是硝石、硫黄、木炭以及一些辅料等粉末状物质的混合物。最早的火药出自炼丹术之手。
8.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在被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9.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
哪些食物含有淀粉?
类别
食物名称
含有淀粉的食物
玉米、土豆、番薯、面包、馒头、山药、南瓜、香蕉、胡萝卜(含较少)、米饭、碗豆、绿豆、红豆、莲藕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 1 课校园生物大搜索1.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

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建筑、家具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

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调查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了解、考察的科学研究方法。

3.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要对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一是统计一个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目,二是统计单位面积内生物的种类数目。

4.找一张校园平面图,根据生态环境的不同,将校园分成几个小区域。

分小组调查每个区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观察生物之间的联系。

5.调查方法(1)把不认识的动植物画下来或拍照片。

(2)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躲藏起来的动物和曾经来过的动物,将它们记录下来。

6.成果形式:在校园平面分布图上标注出观察到的动植物。

7.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注意事项:(1)不要伤害生物,注意自己的安全!(2)如果校园中的生物较少,可以到周围公园或田间开展调查活动。

(3)遇到小鸟从校园里飞到校园外,我们也应该记录下来。

8.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第 2 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1.对不知名的小动物,我们应该详细描述它的样子,说明是在哪儿找到的。

2.利用二歧分类法对植物进行分类(1)二歧分类法:确定一个标准,将我们发现的校园植物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

(2)草质茎:茎中木质部成分少,通常较柔软,易折断,外表常呈绿色。

(3)木质茎:茎秆坚硬,大部分由木质部组成。

3.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时,生物的名称太长,直接写在校园生物分布图上写不下,可以用编号的方法来做,也可以将我们画的生物图剪贴在分布图旁边,用箭头指出它所在的位置。

4.校园中的花坛、草坪、池塘等区域生物种类较多,橡胶操场、水泥路面、教室等区域生物种类较少。

这说明生物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

5.校园中的动植物存在的关系:有些动物以植物为食,动物的粪便可以给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有些动物在土壤中疏松土壤的行为有利于植物生长。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练习 第二单元 《自然资源》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练习  第二单元 《自然资源》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练习第二单元《自然资源》知识点:各种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条件。

2.在地球的矿产资源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等以不同形式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能源,地球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不同形式的能源, 、和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

4.四个部分组成。

要调查中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以及分析的过程构成调查报告的。

报告的末尾是对主体部分进行概括、总结,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即。

,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从传统的捕捞、交通运输等扩展到工业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医药、科学文化、生活娱乐等诸多领域。

6.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古生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变化才形成的,7.有些资源的形成、再生过程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非常缓慢,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煤炭、石油、天然气、矿石等。

那些能够通过自然过程以一定的速度再生,如生物资源、风力资源、水力资源等。

对资源进行再利用是我们缓解资源紧张的有效手段。

主要方式。

练习题:1.下列事物在使用时,用的是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燃油汽车B.风力发电机C.燃气灶2.连线题。

(将资源与其所属的类别连起来)石油水能煤炭可再生资源铜矿石潮汐能不可再生资源核能地热能森林3.现在,很多乡村道路上都安装了风光互补路灯(如图所示),该路灯巧妙地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合二为一,利用太阳光强时风速小,太阳光弱时风速大的自然特点,使风能、太阳能互补发电,节约能源。

(1)风能属于__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

(2)风光互补路灯利用太阳能发电照明时,其能量转化过程是( )。

A.太阳能→电能→光能B.太阳能→热能→光能C.太阳能→光能→电能4. 材料分析题。

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能源的广泛使用。

但化石料能源也正在迅速枯竭,同时使用这些常规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和开发清洁的新能源。

2023春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资源》知识点总结

2023春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资源》知识点总结

2.1地球,人类的宝藏1.地球为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提供了哪些资源?答:a.提供了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氧气,碳水化合物,森林、河流、海洋、植被,各种动物,借以发电的磁场,各种矿藏,风力,雨水,四季交替,使人类借以繁衍生息b.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种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2.自然资源有哪些呢?答:a.洗漱时的水就是一种自然资源b.做饭的天然气也是一种自然资源c.鸡蛋,牛奶,面包都来自生物资源d.一是不可更新资源,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e.二是可更新资源,指生物、水、土地资源等,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循环再现f.三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如风力、太阳能等,被利用后不会导致贮存量减少3.人类是怎么利用自然资源的?答:一种:满足基本的生活和生存的需要。

第二种:满足无限的贪婪和欲望。

第一种是保护性建设性的,第二种则是破坏性毁灭性的。

人类终有一天会因为意识到这一点而开始限制GDP的盲目增长。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能源,地球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不同形式的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4.煤炭,石油,天然气介绍:答: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石油是一种黏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

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包括油田气、气田气、泥火山气、煤层气和生物生成气等)。

5.调查报告该怎么写呢?答: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前言、主体、结论四个部分组成。

前言部分要简单交代调查的目的、方法等,让大家对调查过程和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调查中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以及分析的过程构成调查报告的主体。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1、遗传: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有关遗传的谚语或俗语如: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

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③虎父无犬子④天下乌鸦一般黑⑤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⑥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3、假如你有一小块种满豌豆的菜地,现在你想知道豌豆有没有遗传现象,可以从这些方面研究:(根的形态)、(茎的形态和高度)、(叶的形状和生长方式)、(花的颜色)、(果实的颜色和形状)、(种子的颜色和形状)等方面来研究。

4、猫妈妈是黄色的,它生了5只小猫,其中2只是黄色的,2只是黑色的,1只是橘红色的,推测小猫的爸爸(可能身上有黑色和橘红色的花纹)。

推测的依据是: 2只黄色的小猫和猫妈妈的颜色相似;另外3只小猫应该是遗传了猫爸爸的特征。

5、孟德尔是著名的遗传学家,也是现代遗传学之父。

他做了研究豌豆花颜色的实验,发现了遗传和变异的规律。

6、生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由父母传递给我们的,基因能决定我们身上的各部分如何生长。

7、人的智力和遗传有关吗?(人的智力与遗传有关,但并不是完全由遗传决定。

智力是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8、变异: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9、有关变异的谚语或俗语如:①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②龙生九种,种种不同③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④一颗之果,有苦有甜⑤黄鼠狼生鼠辈,一代不如一代⑥一母之子,有愚有贤10、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11、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12、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因为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引起的变异现象)13、三叶草的变异状态是四叶草。

四叶草一直是欧洲人心目中的幸运的象征,它包含了人生想要的四样东西:爱、健康、名誉、财富。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每课重点知识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每课重点知识

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5 多样的栖息地知识清单必背1.一种生物之所以能够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场所被称为栖息地。

栖息地可以大到一个区域,也可以小到一个水坑。

2.生物的生长受到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

3.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和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4.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

5.大熊猫生活及饮食习惯:不惧寒湿,从不冬眠,嗜爱饮水,几乎全靠吃竹子为生,每天的进食时间超过12小时。

活动手册参考一、下面是关于四姑娘山、卧龙自然保护区、夹金山的相关描述,二、分类整理资料中的相关信息,完成下表。

三、归纳概括三个地区的相同之处,分析这些地区成为大熊猫保护区的原因。

海拔高、气候寒冷、植被茂密且种类繁多、竹类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环境相对封闭等,与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6 有趣的食物链知识清单必背1.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作食物链。

2.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了食物网。

3.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生产者;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消费者;还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被称为分解者。

4.大多数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糖类和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

5.分解者又称“还原者”,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蛋白质、核酸等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盐、二氧化碳等,返还到无机环境,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排泄物等物质分解成生物能够利用的小分子。

6.如果自然界中没有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等物质将会堆积成灾,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将会终止,整个生态系统会崩溃,所有的生物都将灭亡。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

思考1:哪些物质你能直接观察到?哪些物质你能间接观察到?通过怎
样的方式观察?
直接观察:书本,桌子,动物,植物……
间接观察:空气,电,声音,磁场……
党 员 学 习 两 会思想 汇报范 文:学 习党的 理论
党 员 学 习 两 会思想 汇报:学 习党的 理论 【 编 辑 寄 语 】以下 是《党 员学习 两会思 想汇报 :学习党 的理论 》,供 大家参 考!相 关
实验方法和步骤: 1.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 倒入一匙小苏打,盖上玻璃片。 3.仔细观察,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4.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说说有什么感觉。
1.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2.白醋的酸味变淡了。 3. 白色的小苏打变少了。 4.玻璃杯的外壁有点凉。
5……
实验一:小苏打+白醋=? 思考1:产生的气体是什么?这种气体具有什么特点?
•实验方法: 1.准备三个同样大小的盘子和三枚同样的铁钉。 2.其中两个盘子分别装上水和食用油。 3.一枚铁钉放在空盘里;一枚铁钉放在油盘里,并完全浸入;还有一 枚铁钉放在水盘里,一半在水中一半在空气中。 4.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实验结果:铁钉在菜油盘中没有生锈;铁钉在空盘中生锈了, 但是生锈速度很慢;铁钉在水盘中生锈的速度快,而且生锈的 量也很多,现象非常明显。 水盘子:铁钉一半在水里一半在空气中。(水中有少量空气 ) 空盘子:铁钉放在空气中。(空气中含有少量的水蒸气) 菜油盘: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菜油基本上无水和空气)
6.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先融化成蜡烛油,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燃烧属于化 学变化。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知识点
1.原来,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变得有甜味了
• 同学们,你知道淀粉在唾液中的这种变化属于哪一类吗?说说你的理 由?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知识点最新改版教科版专用全册精品知识点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住房的基本结构(多个分类标准)(1)从功能分类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等。

(2)从高度分类有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等。

(3)从楼体结构分类有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混框架结构、钢结构等。

2.住房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根据需求不同,结构也会存在差异。

3.住房由供水、排水、供暖、采光、通风、电路、煤气、承重、网络等多个系统组成。

4.住房建造的过程: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5.住房需要经历一定的建造过程,每一个过程都非常重要,需协同发挥作用。

第2课认识工程1.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许多发明创造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3.认识港珠澳大桥(1)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2)港珠澳大桥面临的限制和挑战以及解决办法限制和挑战解决办法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修建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相结合桥梁和隧道缺少岛屿连接修建人工岛海底淤泥问题与环境保护用圆钢筒围岛(3)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4.梳理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

5.“中国天眼”、高铁、“鸟巢”体育场、“天宫”空间站等宏大的工程都应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

6.工程与技术的关系:工程与技术互为支撑、相互促进。

技术的进步支持工程的实施,工程的实施也推动着技术不断发展。

第3课建造塔台1.建造塔台需要考虑的因素(1)足球教练训练塔台不固定位置,可以随需要变换位置。

(2)塔高、承重、安全是工程项目的核心与重点,美观、成本等属于在重点基础上的综合点。

(3)对一项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联。

2.制订标书(1)从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时间分配等方面,制作标书。

六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 太阳系
- 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八颗行星组成。

- 八颗行星按照远离太阳的距离分为两类:内行星(水金地火)和外行星(土木天海冥)。

- 每颗行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2. 星星
- 星星是遥远的太阳族。

- 星星发出的光是太阳光经过长途传播而来的。

- 星星喷发的物质构成了彗星和流星。

3. 地球
- 地球是居住在太阳系的动物和植物的家园。

- 地球有陆地和海洋,由大气层、水圈和陆地组成。

- 地球上的活动包括气候变化、地质变化和生物活动。

4. 大气层
- 大气层是地球的薄薄的外衣。

- 大气层有不同的层次,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和臭氧层等。

- 大气层起到保护地球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5. 水圈
- 水圈是地球上水分的循环体系。

- 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形式的水。

- 水圈的循环过程有蒸发、凝结和降水等。

6. 地质变化
- 地质变化包括地壳运动和地貌变化。

- 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运动。

- 地貌变化是地球表面形成山脉、高原、盆地等地形的过程。

7. 生物活动
- 生物活动包括动物和植物的生长、繁殖和相互作用等。

-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 生物活动对地球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以上是六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概述,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六年级下册科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科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科学内容科学内容的学习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它涵盖了许多有趣和实用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原理。

本文将讨论六年级下学期的科学内容,并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展示这些知识。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对六年级下学期的科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一单元: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植物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对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植物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植物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的功能。

例如,根部是植物的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器官,叶子负责光合作用,而茎在支撑和输送物质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些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第二单元:生物圈与生态平衡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的总和。

了解生物圈与生态平衡对于保护和维护我们的环境至关重要。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研究各种生物之间和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我们将探索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通过了解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学生将认识到自己在保护环境中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质是构成我们周围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

了解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常见的物质性质。

例如,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我们将学习它们的特点和变化。

此外,我们还会了解一些常见的物质变化,如溶解、融化和沉淀等。

第四单元:力的运动与变形力是物体运动和变形的原因,理解力的运动与变形对于我们解释和应用力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力的作用和性质。

我们会研究摩擦力、重力和弹力等力的种类,并了解它们在物体运动和变形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探究,学生将深入理解力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五单元:光的传播与反射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对于我们理解光学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光的传播方式,如直线传播和弯折传播。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主要知识点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3.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4.物质:空气、书、电、电灯、火、水、声音等;不是物质:想法、兴趣、理想5.蜡烛熔化、易拉罐变形、纸被撕成碎片、热胀冷缩、铁丝弯曲、水蒸发、水的流淌等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火柴燃烧、铁钉生锈等变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1.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1.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哪些食物含有淀粉?米、蛋糕、饼干……根茎类:马铃薯、芋头、地瓜,南瓜、莲藕、山药、番薯。

豆类蔬菜:碗豆、绿豆、红豆……1.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的细小晶体,粉状。

白醋的特点:无色、透明的液体,有一股酸味。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眼睛看:产生气泡,耳朵听:有“嗤嗤”声,用手摸:杯子外壁有点凉。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

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观察到火苗马上熄灭的现象。

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马上熄灭。

(完整版)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保护我们的环境》知识点整理(2023春)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保护我们的环境》知识点整理(2023春)

8.保护我们的环境1.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水污染日趋严重。

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主要包括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等。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人们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产生的污水、垃圾、粪便等;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工业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是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当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时,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粮食、蔬菜、鱼肉等进入人体,还可以经人饮水进入人体。

当污水中含有汞、镉等元素排入河流和湖泊时,水生植物就把汞、镉等元素吸收和富集起来,形成水生植物→水生小动物→小鱼→大鱼→人体的食物链。

人体最终成为汞、镉等元素的“落脚点”。

2.水污染的人为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排放的废水。

(2)生活污水、农田排水。

(3)雨水冲刷空气或垃圾产生的污水等。

3.水污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

(2)传播传染病。

(3)诱发致癌。

(4)引起水的外观恶化,如呈现异味、异色、出现泡沫等。

4.空气污染的原因有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尾气、建筑粉尘、燃煤等。

5.噪声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和其他噪声。

6.雾霾和噪声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答:(1)雾霾天气时,气压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骤增,空气流动性差,有害细菌和病毒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变慢,导致空气中细菌和病毒浓度增高,疾病传播的风险很高,如降低免疫力、引发血栓、引发心梗等。

(1)噪声污染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影响工作效率,严重时还会危及人的生命。

7.空气污染的原因有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建筑粉尘、燃煤等8.噪声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和其他噪声。

9.怎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答:净化污水、旱厕改造、绿色出行、清洁供暖、修建隔音设施、植树造林。

10.净化污水主要是在水污染区域设置净化污水的设施,污水净化达到一定的指标才可以排放,可以有效保护水域不被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3、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4、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5、(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6、(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个特性能够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7、(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8、(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无色无味,能让点燃的火柴熄灭,比空气重
9、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10、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相关。

11、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2、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13、(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能够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4、(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检测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世界是()构成的,物质总是在持续地(),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

2、物质的变化能够划分为()和()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

3、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随后发生了()。

4、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同时发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

5、淀粉与()会发生()反应而改变颜色。

利用这个特性能够
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6、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7、化学变化会伴随常见的四种现象:()、()、()()。

8、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铁钉浸入后会发生化学反应,能看到溶液的颜色(),铁钉上有()。

9、铁生锈是()和()的共同作用。

10、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很多多的
(),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

11、因为()、()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
量的(),使空气中的()含量持续增加,导致()、()、()。

二、判断题:
1、人是由物质构成的,而空气、火、声音不是物质。

()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新物质。

()
3、用蜡烛加热白糖时,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
4、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物质。

( )
5、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变化着,它们的变化速度基本一样。

( )
6、物质的形状、状态、体积和位置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 )
7、二氧化碳气体能协助蜡烛燃烧,使蜡烛的火焰越烧越旺。

( )
8、化学变化不一定有气体产生,也不一定发光发热,但一定有新的物质生成。

( )
9、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变浅,产生沉淀物,铁钉变成红色()
10、米饭、玉米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因为它们都含有淀粉。

()
11、使用水泥的过程,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12、米饭的味道是甜的。

()
13、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变化。

()
14、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有的东西都是物质。

()
16、只要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就一定会发生颜色变化。

()
17、往猪肉上滴碘酒,猪肉会变成蓝紫色。

()
18、往猪肉上盖上印,猪肉变蓝色是化学变化。

()
1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
20、火药是我国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古代炼丹道士发明的。

()
21、物质变化无处不在,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
三、选择题: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2、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

A、马上熄灭
B、继续燃烧
C、燃烧半分钟后熄灭了
3、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

A、没有明显变化
B、变成其它物质
C、发芽了
4、下面关于铁的特点描述准确的是()
①有空隙②光滑③能导电④粗糙⑤比较韧⑥比较脆⑦褐红色⑧银白色
A、①②③⑥⑧
B、②③⑤⑧
C、②③④⑤⑧
5、物质的变化判断准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B、点燃的蜡烛在发生物理变化。

C、铁生锈是物理变化。

6、燃烧一张纸和撕碎一张纸作比较分析准确的是()
A、前者没有产生了新物质,后者产生了新物质。

B、前者发生了物理变化,后者发生了化学变化。

C、前者发生了化学变化,后者发生了物理变化。

7、关于铁锈的说法,准确的是()。

A、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铁锈叫氧化铁。

B、铁锈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起来,铁锈的颜色是红褐色。

C、用涂油漆、电镀、制成不锈钢、保持干燥等方法能够防止铁生锈。

8、半根铁钉浸入水中,半根露在空气中,()部分最容易生锈。

A、在空气中的半根
B、在水的的半根
C、在空气和水交界处
9、将碘酒滴在下列物质中,能表现蓝色的是()。

A、鸡蛋清
B、葡萄糖
C、白砂糖
D、面包
10、()的环境能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A、潮湿
B、高温
C、干燥
D、寒冷
11、给铁制品的表面涂上()最容易使其生锈。

A、油漆
B、水
C、食用油
D、白醋
12、汽水中含有的气体是()气体。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四、实验题
铁生锈与什么相关的实验方案。

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假设: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五、问答题
1.观察一辆小自行车,在自行车上应用了哪些防锈的措施,并简述其中的科学道理?
2.米饭在嘴里开始不甜,咀嚼一会儿就会有甜味,这是什么道理?
3、白糖加加热后,会慢慢熔化变成液体状,继续加热就会烧焦变成黑色的焦炭状。

这个过程中有物理变化吗?有化学变化吗?哪一步是物理变化?哪一步是化学变化?回答并说明理由。

4、请写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器生锈的方法(3种),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5、木条燃烧和木条折断发生的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描述一下二氧化碳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