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养生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PPT课件
1.1.1 气 功 养 生
中国传统气功养生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经过历代诸家的潜心研究、实践、总结而 不断提高,使其理论和内容、方法不断丰 富和完善,成为一门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 养生科学。
气功是通过人的意识的作用,对生命过 程进行自我调节,是一种独特的锻炼精、 气、神的自我身心修炼的方法。简言之, 气功就是自我调动人体的潜能,寻求健 康长寿,与疾病、衰老作斗争的一种科 学的自我修炼的方法。
以六种不同的发音和口型,牵动不同的脏腑经 络,使气血畅通,祛病强身。这就是被后人称之为
“六字诀”的著名养生法。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 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
大气、勇气、浩然正气,气贯长虹---武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弘一法师说:人活着为了呼吸,呼者为出一口 气,吸者为争一口气。
《养性延命录》同时又指出,“体欲常劳, 劳无过极”,提倡“小劳之术”。
颜 元 :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 强,一国动则一国强。
毛泽东:
1.1.3 按 摩 养 生
按摩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养生术。它是在 “导引”、“按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从现代医学理论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 过神经末梢的刺激,促进血液、淋巴循环 和组织间的代谢过程,来帮助并维持器官 与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使机体得到 改善----
因此,元气充盈,则腑脏机能旺盛,身体健康 无病。反之,身体就会衰弱。
“宗气”是由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和从自然 界吸入的空气相结合的产物。宗气形成于肺, 聚于胸中,具有帮助肺脏进行呼吸和贯穿心脉 进行营血的作用。人体的肺活量大小及声音的 强弱,气血的运动,肢体的活动能力等都与宗 气的盛衰有关。
“营气”是水谷精微所化生的精气之一,运行 于脉中,是宗气灌入血脉的营养之气。营气进 入脉道,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具有生化血液 和营养全身的作用。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介绍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介绍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世界文明古国。
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华夏民族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
它汇集了我国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柔和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学术精华~堪称一颗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之树。
一、“养生”的概念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得养生焉?,内篇。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指人体生命,所谓养~指生育、哺乳、培养、饲养、调养、补养、积蓄的意思,养生~指调养人体生命~保养生命~已达长寿的意思~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因为身体是我们生活的根本~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有一个健康人生的基础。
保健作为医学专用术语~是近代西医传入以后才有的~它是指集体和个人所采取的医疗预防和卫生防疫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养生与保健~就个体保健角度而言~两词的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
policy, specific business requirements and author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onsent or denial of credit issued a clear opinion, agreed that approval for specific elements. 1) pre-loan investigation gang duty 2) loan review job responsibilities 3)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灿烂文化~对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医学领域里~中医传统的养生学~对于延缓人的衰老~提高人的寿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它是祖国伟大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奇珠。
健康养生的中华传统文化
健康养生的中华传统文化健康养生是人类自古以来的追求,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人们一直在探索各种方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健康养生的方法和理念,这些方法和理念仍然在现代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饮食调理中华传统文化非常注重饮食调理。
食物不仅需要提供营养,还需要有药膳的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食物味道和属性都有不同的功效。
例如,辣味可以温暖身体,促进血液循环,酸味可以收敛,甜味可以补充能量,咸味可以润肤。
通过饮食调理,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还可以治疗一些病症。
运动养生中华传统文化中,很多运动都被视为养生功法。
例如,太极拳就是一种流传了几百年的传统拳术,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调节气血、提高免疫力。
另外,中医认为,运动可以平衡五脏六腑,还可以扶正祛邪,具有治疗功效。
现代医学也证实,适量的运动可以预防一些疾病,提高心肺功能。
草药保健中草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中医理论,每种中草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
例如,黄芪可以提高免疫力,益气养血;当归可以调节女性生殖系统,祛瘀止血。
通过吃草药或者泡草药水,可以达到保健和治疗的效果。
现代研究发现,很多中草药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某些肿瘤。
心理调节中华传统文化中,很多心理调节的方法也非常受欢迎。
例如,冥想就是一种通过调节身心的方法,提高个人安全感和质量感。
中医认为,情绪不良会导致气血不畅、疾病滋生。
通过心理调节,可以改善情绪,保持身体健康。
结语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健康养生方法和理念始终为现代人所应用。
这些方法和理念都非常贴近生活,对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都有一定的帮助。
当然,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也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
中国养生之道
中国养生之道
中国养生之道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得中华文化中充满了养生的智慧。
以下是中国养生之道的几个方面:
1. 中医养生:中医注重维护人体的平衡状态,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五行来达到治疗疾病和养生的目的。
中医养生还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出现之前就防范和调理身体,使身体跟疾病保持一定距离。
2. 中华饮食养生:中国饮食文化注重营养均衡,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区的气候、环境、生活习惯等做出相应的调整。
中国饮食中还注重食物的药用价值,如姜、葱、蒜等常见的调料,就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改善身体状况。
3. 中华武术养生:武术是中华文化中流传最广、最深厚的传统体育活动之一。
武术养生注重修身养性,通过练习拳、剑、棍、刀等器械,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
4. 中华养生保健:中华养生保健包括太极拳、气功、按摩、针灸等多种方式,是中华文化中最为广泛的养生方式之一。
这些方式强调身心统一,运用身体的自然能量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改善身体状况。
总之,中国养生之道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实践经验,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养生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延缓衰老、改善身体状况,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 1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保健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保健观念养生保健是古代中国人非常注重的一个方面,不仅是为了保持健康和长寿,更是为了达到身、心、灵的和谐。
中医养生理论是传统的保健学,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方法和习惯。
一、饮食调养的重要性中国人一直认为“食补优于药补”,饮食调养一直是中国传统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养生饮食不但以有机结构、适口而进为要,还要符合季节的变化和人体的需要。
例如,春季是木生之时,可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与水果,帮助身体排毒;夏季是火旺之时,要避免热性食品,尽量多喝水来降温解暑;秋季是金收之时,可以多食用果实、坚果等食物,健脾养肺;而冬季则是阳气潜藏之时,应多吃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如姜、葱、蒜等,有助于暖胃健脾。
二、运动保健的重要性运动在养生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还可以增加人体的感受力、使人精神愉快。
而传统的养生运动有太极拳、气功等,这些运动都强调内在的修养和身体的协调性,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调节心情。
三、精神调养的重要性在养生保健中,精神调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养心,使人处于平静、开朗的状态,避免情绪的波动。
养心还有讲究让身心达到平衡,和谐相处。
人体内部是由五脏六腑构成的,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功能,而在情绪上,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主要表现,如喜怒哀乐等。
养生中说“心为君主,肝为将军,心肝协调才能保持身心和谐”,所以人们养生时,要保持心灵的宁静。
四、中草药的保健效益中国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中草药是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为原料,经过加工和制作而成,对人体有保健、调理和治疗作用。
中草药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调节身体和情绪,例如枸杞可以明目、补肾;黄芪可以补脾气、增强体质;当归可以调节女性的内分泌和生理周期等,中草药在养生中是非常实用的。
总之,传统的养生保健知识不但丰富,而且非常实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中华养生文化
中华养生文化中华养生文化源远流长,秉承着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它既是传统医学的基石,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探讨中华养生文化的起源、主要特点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期展现其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
一、中华养生文化的起源中华养生文化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先秦时期,中华先贤就开始研究人体的调理和健康的保持。
钟、佚、伯牛等人所著的医书记载了丰富的养生方法,如起居有节、饮食适度、运动调理等。
这些养生经验被逐渐总结并传承下来,成为了中华养生文化的开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养生文化不断丰富发展。
尤其是汉代以后,中医药理论逐渐成熟,养生被纳入医学体系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养生文化。
中医按照人体的阴阳平衡、五行相克的观念,通过调理气血、平衡脏腑功能来达到养生目的。
同时,中医还注重精神、情志的调理,强调心身相互关联,追求身心健康的完美统一。
二、中华养生文化的主要特点1. 维护平衡:中华养生文化强调人体内外的平衡。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平衡关系是中华养生文化的核心。
中医提倡“平治”理念,即通过调理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来达到养生效果。
2. 强调预防:中华养生文化注重预防胜于治疗。
传统中医强调“未病先防”,即在人体尚未生病之前通过养生保健的方法来加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 多样化方法:中华养生文化拥有丰富多样的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强调因人而异,根据个体体质、年龄、性别等差异,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如食疗、草药、按摩、运动等。
4. 健康与美学:中华养生文化追求的不仅是身体的健康,还追求相貌的美观和精神的愉悦。
中医认为身体健康与情志调理、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健康与美学相得益彰。
三、中华养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中华养生文化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健康理念。
首先,中华养生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保健知识。
人们可以通过了解中医养生的原理和方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养生方式,加强自我保健,提高生活质量。
中华好养生食谱推荐理由
中华好养生食谱推荐理由
1. 粥类食谱:粥是中华养生传统饮食中的经典代表。
它具有易消化、补益脾胃、增加饱腹感的特点,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无论是素粥还是荤粥,都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需求添加各种蔬菜、豆类、肉类和调味品,丰富口感和营养成分。
2. 蔬果汁饮品:中华好养生食谱中蔬果汁饮品多样化且富含天然维生素和抗氧化剂。
通过使用榨汁机,将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搅拌成浓郁的汁液,可以保留其中的营养成分,促进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
3. 清炖煲汤:中华养生理念中,煲汤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煲汤以纯净的水和各种食材炖煮而成,能够保持原料的营养和滋味,滋养脾胃,有助于调理身体。
清炖煲汤的烹制方法简单,蔬菜、草药、肉类和海鲜等各种食材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随意搭配,具有广泛的选择性。
4. 海鲜料理:中华好养生食谱中的海鲜料理以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受到广大人群的喜爱。
海鲜富含高质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对于促进脑功能、维持心血管健康具有良好的作用。
5. 五谷杂粮主食:中华好养生食谱中推荐使用五谷杂粮作为主食。
相比于白米饭,五谷杂粮更加营养丰富,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
将五谷杂粮与优质谷物结合,既能满足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又能提供更多的营养素,有助于保持饱腹感和身体健康。
以上是中华好养生食谱推荐的几个理由,通过多样化的食谱搭配,可以获得丰富的营养物质,促进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
中华古法养生食谱大全
中华古法养生食谱大全
哪怕没有标题,但为了区分每个食谱,我准备了一个简单的序号。
1. 姜汁糖水:取生姜适量,将其捣成泥状,加入适量红糖和水,搅拌均匀后煮开。
具有温中散寒、活血祛湿的功效。
2. 杂粮粥:将糙米、小米、玉米、薏米等杂粮混合后加水煮成粥,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
3. 红枣炖银耳:将适量红枣和银耳清洗干净后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文火炖煮2小时。
具有滋补养颜、润肺养胃的功效。
4. 黄豆煲猪蹄:将适量黄豆和猪蹄清洗干净后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和调料,小火煲煮3小时。
有养胃健脾、补益气血的作用。
5. 雪耳莲子汤:将适量雪耳和莲子清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和冰糖,煮20分钟。
有润肺生津、滋阴养颜的功效。
6. 枸杞桂圆煲瘦肉:将适量瘦肉切块,与枸杞、桂圆、红枣一同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煮1小时。
可补益肾气、养血安神。
7. 黑木耳炒豆芽:将适量黑木耳和豆芽清洗干净,切成丝,加入调料炒熟。
具有滋阴凉血、润肤养颜的作用。
8. 枸杞炖鸽蛋:将适量枸杞和鸽蛋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和
冰糖,炖煮15分钟。
有滋补肝肾、明目养颜的功效。
9. 山药炖猪肺:将适量山药和猪肺切片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和调料,小火炖煮2小时。
具有益气健脾、润肺止咳的作用。
10. 枸杞山药糖水:将适量枸杞和山药切片放入锅中,加入适
量水和冰糖,煮20分钟。
可补益气血、强健脾胃。
中华养生文化
中国有几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文明,在养生上更是积累丰富的经验,中国人的养生观从天地人,宇宙、自然,四时,人的身与心,形与神,情志与德行等等,全方位统一的视角积累了丰富的中国人的养生之道的文化。
1.环境养生当指注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做到趋利避害的养生活动。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人生活于天地之间,时空之内,形神机能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科学养生必须置人于环境之中,加以重视,给以考量。
季节更替、昼夜变化、地域高下、水质土矿、植被绿化、家居摆设,乃至于社会地位、生活境遇、人际事宜等均可影响身心健康,适之则有利养生,逆之则有害健康,切请慎调为要。
顺应四时: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使万物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自然规律。
人体寓于宇宙自然之中,只有与四时的变化相适应,人体才能保持清静内守的状态,“精神内守,病安从来”2.起居养生是指顺应自然变化规律,做到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动静相宜等一系列养生措施。
从现今人们生活习惯而言,尤其需做到的是:按时作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慎适冷暖,切勿“要风度不要温度”;适当运动,避免终日与电脑、电视为伴。
3.饮食养生是指利用食物的性能特点,合理摄入膳食,以强身健体、抗衰防老的养生方法。
民以食为天。
然饮食对于人体健康是一把双刃剑。
《黄帝内经》将其喻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指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意为人体赖以生存的阴精,来源于饮食五味;蓄藏阴精的五脏,其损害的祸根也在饮食五味。
明确指出了饮食对于人体健康的双重性。
谨和五味,平衡营养;适时适量,勿使过偏;以人为本,区别对待。
上述三者,当为饮食养生的基本要求。
4.运动养生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说明了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
中医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可强身延年。
中国传统医药养生
3、房中术中医养身学派
春秋时,人们已注意到性生活对人体的影 响。
房中术又名“玄素”之术,是当时道家的 修炼内容之一。他们认识到节制性生活,有 助于心身健康。《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房 中有八家,共有书186卷。
唐代房中术达鼎盛期,一是唐代君主崇 尚道教;二是唐代前期较稳定,君主、王侯、 士大夫、富豪纵欲成风,疾病随之而起,客 观上需要正确的性医学知识。
中国传统医药养生文化
一、传统中医药、养生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传统中医养生学派 三、中医养生四要诀 四、中华医学养生的文化特点 五、古代名人养生经
神医扁鹊
战国时勃海郡郑地的 人,原名秦越人。云游 各国,为君侯看病,为 百姓除疾,医术高超, 名扬天下 ,百姓敬他为 神医。
“起死回生” 虢国太子
“讳疾忌医” 齐桓公
外科鼻祖华佗
华佗,字元化,东汉杰出的 医家。
精通方药,在针术和灸法 上的造麻沸散”是世界 上最早的麻醉剂。
是一名运用心理疗法治疗 疾病的专家。太守看病
提倡导引养生。他创编了“五禽戏”,模仿 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和神态, 来舒展筋骨,畅通经脉。防病祛病。
2、吐纳导引中医养身学派
战国时,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糅 合进了吐纳导引术中。 汉代,张仲景阐述了导引的养生防病意义。 华佗创立“五禽戏。
魏晋,嵇康《养生论》阐述了“导养 得理,以尽性命”的道理。葛洪指出气功 的作用是“内以养生,外以祛邪”。提倡 导引术应动静结合,不拘形式。晋道士许 逊在《净明宗教录》提出“气功若成,筋 骨和柔,百关通畅”。
四、中华医学养生的文化特点 1.“人命至重,有贵干金”的救死扶 伤 精神 2.防重于治、未老养生的治未病思想 3.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 4.注意调整阴阳的平衡观 5.动静结合的恒动观
体育教案-中华养生知识
体育教案-中华养生知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华养生知识的重要性和意义;
2. 了解中华养生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3. 掌握一些中华养生知识的实践方法;
4.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
教学内容:
1. 中华养生知识的概念和意义;
2. 中华养生知识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经络学说等;
3. 中华养生知识的实践方法:饮食调养、运动锻炼、情绪调节、气功养生等;
4. 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养生的重要性和意义。
2. 知识讲解(20分钟)
介绍中华养生知识的概念和基本内容,包括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经络学说等。
重点讲解每个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实践方法介绍(20分钟)
介绍中华养生知识的实践方法,包括饮食调养、运动锻炼、情绪调节、气功养生等。
给出一些具体的实践方法,并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
4. 健康生活习惯(10分钟)
讲解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养成锻炼习惯等。
让学生提出一些自己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并进行分享。
5. 总结与反馈(5分钟)
通过问答形式,让学生总结课上所学的中华养生知识,并给予评价和反馈。
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 学生课后提交个人总结和反思;
3. 学生通过演讲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展示所学的中华养生知识和实践方法。
教学资源:
1. 中华养生知识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学生个人笔记本和文具。
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养生之道
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养生之道
在国人修养养生的积淀中,中国有一种独特而又博大精深的养生之道,它是以饮食文化为核心来辅助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从而实现养生美。
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养生之道,具有重视均衡营养、多元化的饮食特点,以及吃心、穴位、食补、恬静四大元素,尤其强调调养营养,平衡饮食,
以及心理调养等重要理念,其中,重视均衡营养是其最为基本的养生观念。
一、重视均衡营养
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一般都重视均衡营养,也就是说,所吃的食
物应该符合营养搭配要求,来保证全面充足的营养摄入量。
一般认为,吃
食应包括两大类:含营养的主食和重要的营养。
营养主食包括:米饭、面食、谷物类;重要的营养包括蔬菜、水果、豆类等营养密集型食品,以及
瘦肉、鱼虾、牛奶等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食物等,以保证每餐的营养摄入,同时鼓励多食少量,以实现有效的营养摄入。
二、多元化的饮食
多元化的饮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养生之道的核心,尤其是要求每
餐的食物要多样化,以保证每餐的营养摄入量,同时鼓励多食少量,实行
正确的营养搭配,以及结合节日文化,增加饮食的多样性,以提高营养摄
入量。
中华养生保健
中华养生保健
养生保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是指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科学的作息和良好的心态来保持身体健康,并积极预防与减轻疾病的方法。
在中国,有许多古老的养生保健方法流传至今,这些方法都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两种常见的中华养生保健方法。
第一种养生保健方法是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以保持人体平衡和协调为核心理念。
中医养生强调“阴阳调和、气血流通”的观念,通过中草药、针灸、拔罐、推拿等传统疗法调理人体。
其中,中草药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然植物为原料,运用独特的炮制方法制成药材,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脏腑、阴阳等方面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除了中医养生,第二种养生保健方法是太极养生。
太极养生是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的一部分,它强调身体的柔软、静养和调和。
太极养生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原则,通过慢而平缓的动作练习来改善气血循环、调整呼吸、增强身体的灵活性与协调性。
太极
养生的核心在于“心意合一”,即通过专注与自我调适来提升身心健康。
太极拳是太极养生的代表性运动方式,它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养生保健的绝佳选择。
综上所述,中华养生保健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积淀,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了多种有效的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和太极养生是其中两种较为常见且广泛受欢迎的方式。
借助这些保健方法,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调养身体、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强调的是,养生保健需要始终坚持,而非一蹴而就。
希望中华养生保健的理念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和应用,让我们一起追求身心健康的美好生活。
中国养生之道
中国养生之道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着悠久的养生传统,强调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养生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门学问,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介绍中国养生之道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中医养生、饮食养生和运动养生。
一、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中国独特的传统医学理论和方法在保健中的应用。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注身心的平衡。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健康与脏腑功能的协调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养生注重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调节气血。
在中医养生中,重要的方法之一是针灸。
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此外,中草药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草药以其天然、温和的特点被广泛运用于调理身体的各个方面。
另外,按摩、太极拳、气功等运动方式在中医养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二、饮食养生中国人素有“吃”为天的称号,饮食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饮食养生注重的是天人合一的观念。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可以通过调配达到平衡身体的目的。
以下是中国饮食养生的几个特点:1. 调和饮食:中国饮食养生强调饮食要均衡,注重菜肴的搭配。
例如,通过荤素搭配、五味调和等方式,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平衡。
2. 食疗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有很多与养生相关的食物。
例如,人参、枸杞、燕窝等食材被认为有益于人体健康。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质和需要选择食物来实现养生的目的。
3. 饮食节制:中国人注重饮食的节制,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摄入适量的主食、蔬菜和水果,避免过度饮食和偏食。
三、运动养生运动养生是指通过适度的身体锻炼来促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中国的运动养生注重调节阴阳平衡,强调柔和的运动方式。
以下是中国运动养生的几个特点: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养生运动。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柔和,注重呼吸和内外调节的平衡,可以促进身心健康。
2. 气功:气功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来练习身心的运动方式。
中华养生智慧
中华养生智慧
第4页
三、中国养生文化特点
(一)形神兼顾,养神为先
1、形:指形体,包含人体皮肉、筋骨、脉络、脏腑及充盈 基间精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物质外壳。 2、神:指人本精神思维活动,包含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它是人体生命活动内在主宰。 3、形神之间关系:
中华养生智慧
第27页
2 人为地选择、改造自然环境,努力创造出一个有利于身以健 康“小气候”
3 养性立德,主动增强个体适应能力
中华养生智慧
第20页
(六)分别年纪阶段,重视老年养生
孔子提出: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
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 “古人必近三十、二十而后嫁娶,可见阴气之难于成,而古人
中华养生智慧
第23页
(二)运动躯体:
传统养生理论向来认为机体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所以主动 保养方式莫过于适度运动躯体。
运动养生方法很多,如五禽戏、八段锦、十二段锦、太极拳等 。
中华养生智慧
第24页
(三)适应环境
春秋时期,老子就明确提出了“顺乎自然”养 生观。《黄帝内经》在此基础上确立了“顺 四时,适寒暑”详细养生方法。
“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 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类以养其身。”
——(《春秋繁露》)
中华养生智慧
第18页
(五)客观原因与主观努力并重
《黄帝内经》按阴阳理论把人划分五种生理特点不一样人:
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春卫气,阴阳不和,缓
中华养生智慧
中华养生智慧1. 引言养生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和经验。
中华养生智慧注重身心的平衡和内外的调和,强调防病于未病,保健于病后。
本文将介绍中华养生智慧的基本理念和常用养生方法。
2. 中华养生智慧的基本理念中华养生智慧的基本理念是维护身体健康、促进长寿和提高生活品质。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要方面:2.1 阴阳平衡中华养生智慧认为人体内外的阴阳要平衡才能保持健康。
阴阳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概念,阴阳不平衡会导致疾病发生。
通过饮食、运动和调节情绪等方式,可以调整阴阳平衡,保持身体的健康。
2.2 注重内外调和中华养生智慧强调内外调和,即注重调节人体内部器官和外部环境的平衡。
内调包括饮食养生、运动锻炼、养心养性等,外调包括适应气候变化、防护环境恶劣等。
通过内外调和,可以增强身体的抵御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3 强调预防和保健中华养生智慧注重预防和保健,强调“未病先防”。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有规律的作息和调节情绪等方式,可以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和抵抗力,减少患病的风险。
同时,也强调保持身心的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3. 中华养生智慧的常用养生方法中华养生智慧拥有丰富的养生方法,以下是其中的几个常用方法:3.1 饮食养生饮食是中华养生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养生注重养心养脾、和谐五味、调节饮食结构等方法。
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杂粮,少食肥甘厚味的食物。
此外,还有一些食物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如人参、枸杞、红枣等,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
同时,合理搭配食物,避免过度饮食或偏食,也是饮食养生的重要原则。
3.2 运动养生中华养生智慧中强调适度的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等。
中华养生推荐的运动包括太极拳、气功、散步、跑步等。
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坚持锻炼。
3.3 养心养性中华养生智慧中注重养心养性,即调节心理状态和情绪。
保持愉快心情、放松身心、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是养心养性的关键。
中华传统养生课教学大纲
中华传统养生课教学大纲中华传统养生课教学大纲中华传统养生课是一门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课程。
通过学习中华传统养生的理论和实践,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文化中对健康和养生的独特见解和方法。
本文将围绕中华传统养生课教学大纲展开讨论,介绍其内容和意义。
一、课程简介中华传统养生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传授中华传统养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养生意识和养生技能。
课程内容包括中医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心理养生等多个方面,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养生的精髓。
二、课程目标中华传统养生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养生意识和养生技能,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健康。
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中华传统养生的基本理论和原则;2.掌握中医养生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医养生的方法和技巧;3.学习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4.掌握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保持身体健康;5.了解心理养生的重要性,学会调节情绪和压力。
三、课程内容中华传统养生课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养生:学习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中医养生的核心概念,如气血、阴阳、五行等。
同时,学习中医养生的常用技巧,如按摩、针灸、拔罐等,以及常见养生药材的使用方法。
2.饮食养生:学习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
学习如何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选择合适的食物,如何搭配食材以达到养生的效果。
3.运动养生:学习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了解各种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和益处。
学习如何正确进行运动,如何避免运动中的伤害。
同时,了解中华传统养生运动的特点和方法,如太极拳、气功等。
4.心理养生:了解心理养生的重要性,学习如何调节情绪和压力。
通过学习中华传统的冥想和放松技巧,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四、教学方法中华传统养生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教学方法包括: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传统养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养生理念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养生理念说起咱中华传统文化里的养生理念,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琢磨透了里面的门道,从而活出了大智慧、好身体。
要说这养生啊,不光是指身体上的调养,更是一种心境的修炼,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份珍贵财富。
在咱平常日子里,就有很多细节都透露着养生的奥秘。
比如说这饮食,民以食为天嘛,咱得吃得讲究、吃得科学。
古人说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句话可不就告诉我们,吃饭得杂着吃,啥都得来点,这样才能营养均衡,身体倍儿棒。
咱们有时候可能不爱吃蔬菜,总想着吃肉,那可不行,得学学古人的智慧,均衡饮食,这样才是长久之计。
再说说咱的作息,那可也是有讲究的。
老一辈的人都说,“早睡早起身体好”,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
你看那些爱熬夜的年轻人,第二天起来跟霜打的茄子似的,哪有点精神头儿?反倒是那些每天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人,看起来总是精神焕发,仿佛有用不完的劲儿。
这就是养生的重要性,养好了作息,也就养好了元气。
养生不光体现在吃喝拉撒上,还体现在咱的心情上。
老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这可不是没有道理的。
心情愉悦,咱身体的免疫力都跟着提高,那些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也就不敢找上门来了。
咱有时候工作压力大,或者生活中遇到点烦心事,就得学会调节自己,不能总是闷在心里。
可以出去走走,看看风景,听听音乐,跟朋友们聊聊天,这样一来,心情也就跟着好了起来。
说到锻炼,那更是养生的一大法宝。
咱们老一辈的人,啥健身器材都没有,照样能把身体锻炼得硬朗。
你看那太极拳、八段锦,这些都是流传了几百年的养生功法,不光能强身健体,还能陶冶情操。
现在的年轻人,有时候过于依赖健身器材,其实不妨学学这些传统的锻炼方式,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当然啦,养生还得看季节。
春天咱得养肝,多吃点菠菜、韭菜这些养肝的食物;夏天得养心,得吃点西瓜、绿豆这些能清热的;秋天得养肺,多吃点百合、银耳这些润肺的;冬天得养肾,得吃点羊肉、黑豆这些能补肾的。
中国传统养生十大滋补品滋补养生中药味
中国传统养生十大滋补品+滋补养生中药50味中国传统养生十大滋补品冬季是滋补的时候,中华传统养生佳品有着全方位的养生功效。
你知道传统的养生滋补品都有哪些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爸妈、为家人、为自己选好冬季滋补品,过一个暖暖的冬天。
一、冬虫夏草- 高原瑰宝稀世仙草冬虫夏草,冬则为虫,夏则为草,聚天地之灵气而形成,是上等滋补品,生长在海拔数千米的青藏高原高寒地带,以青海和西藏所产为佳品,又以青海玉树所产为上品之代表,被誉为“草虫之王”。
冬虫夏草性温暖,补精益髓,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功能,能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能够抑制肿瘤、抗病毒、防衰老及保护心、脑、肾、肝细胞等,适宜亚健康人群、癌症患者、肾气不足者、月经不调者、三高人群等。
二、燕窝- 造化珍馐虚劳圣药燕窝,燕科动物分泌物筑垒而成的巢穴,形似元宝,是传统的名贵滋补食品,有“东方珍品”之美称。
燕窝甘淡平,对肺的调养极有益处。
有组织修复和提高免疫功能,其固有成分能促进生长发育,延缓衰老及安胎。
微信号:YujiaoWeikan另外,燕窝对加快癌症患者手术后康复及减轻放疗副反应有一定功效。
三、海参- 八珍魁首海中人参海参,又名海鼠、海男子,是生长在海洋底层岩石上或海藻间的一种棘皮动物,有着神奇的自我修复功能,被誉为长寿之神。
海参有着无与伦比的营养结构,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能够滋阴补血,健阳补肾,润燥调经,养胎利产,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其抗氧化作用优于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C。
四、西洋参- 北美灵参补益尚品西洋参系五加科人参属,是生长于北美原始森林之中的古老植物,素有“森林活化石”之称。
受墨西哥暖流和五大湖影响,周围地区空气相对湿润、气温偏冷、雨量充沛,特别适宜西洋参生长。
西洋参性寒,味甘微苦,除补气作用之外,更具泻火除烦、养胃生津之功,专补人参之不补者。
具有广泛的保健功效,可以改善中枢神经功能,增强记忆力和人体免疫力,保护心血管系统,调节胰岛素分泌、促进糖代谢和脂肪代谢,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中国古代养生文化
中国古代养生文化中国古代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宝贵智慧,它融合了中医养生、道家炼丹、佛教修行等多种传统文化元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灵的健康与长寿。
以下我将从中医养生、道家炼丹、佛教修行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古代养生文化。
中医养生是中国古代养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以“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为基本原则,通过草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以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
中医养生注重内外兼治,强调饮食调理、按摩保健、精神调养等多方面的养生方法。
例如,《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脏之性,各有所主,各有所病”的理论,强调了人体五脏的功能和调理方法,为后世中医养生理论奠定了基础。
道家炼丹是中国古代养生文化中的一种修炼方法,主要通过炼制丹药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炼丹起源于道家思想,认为通过炼丹可以达到身体长生不老、灵魂不死的境界。
在道家炼丹中,注重“内丹养生”,即通过炼制内丹来提升身体的自愈能力和气血的流动,实现身心的健康和长寿。
道家炼丹经典《金丹真经》中提到了许多关于丹药制作、服用方法和养生技巧,对后世的炼丹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修行也是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修行注重心灵的净化和超越尘世的追求,认为通过修行可以获得身心的解脱和永生不灭。
佛教修行中的禅坐和默观等修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尘世杂念,提高专注力和自控力,达到身心的平静和放松。
佛教文化中还有一些养生方法,如素食、诵经、忏悔等,都可以帮助人们清理身体和心灵的杂质,提升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它融合了中医养生、道家炼丹和佛教修行等多种传统文化元素。
中医养生注重身体的调理,道家炼丹强调自我修炼,佛教修行则关注心灵的净化。
这些养生方法在传统中医养生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调理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提高身体自愈能力和心灵的安宁,以达到身心健康和长寿的目的。
现代社会虽然发展了许多科学技术,但是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智慧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神仙迷信之说,当时也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张华《博物志》即用实 例来揭穿方士的骗术,否定得道成仙之说,并提倡确有实据的长寿老人的长 寿经验。嵇康《养生论》中婉转地提出神仙是不可学得的,主张从实际出发 进行养生(如弃厚味、服补药、饮清泉、浴阳光、节色欲等)。颜之推《颜 氏家训·养生篇》,以自己亲身经历教育后代不要学神仙,而要“爱其神 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温、禁忌食欲,将饵药物”,便可“遂其 所禀,不为夭折”。
醉、 、
篇
》
14/50
《泰山神秀图》
行端直则无祸害 无祸害则尽天年
《韩非子·解老》
15/50
《城郊所得》
··
相五
顺行
则有
治序
,,
《 皇
相四
帝 内 经
逆时 则有
灵 乱分 枢 。,
五 乱 》
16/50
《夏日》
·
·
夏冬
不不
明 欲欲
郑 极极
瑄 《
凉温
昨
非
庵 日
篡
颐 真 》
17/50
《泰山雄秀图》
春夏易早起,秋冬任晏眠, 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
28/50
管子认为“精”是气的物质基础,是人生命之源泉,故主张存精以养生。 如《管子·内业篇》:“精气者,气之精者也”,“精存自生,其外安荣, 内脏以为泉源”。
此外,他还提出存精的具体方法:“爱欲静之,遇乱正之,勿引勿摧, 福将自归”,即节欲存精是也。《吕氏春秋》强调精、气、神和形体的统 一,是生命的根本。如《尽数篇》说“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也”。老、 庄主张“静”以养神可以长生;吕不韦却主张动,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 蝼。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肿、为风;处耳 则为锔、为聋;处目则为蠛、为窒;处腹则为胀、为府;处足则为痿、为 蹶”。吕氏还指出气不宣达与血脉壅塞都是不能长寿的原因,所以“作为舞 以宣导之”。吕氏以外,子华子也是主动的,他认为:“营卫之行,无失厥 常,六府化谷,津液布扬,故能长久而不敝。流水之不腐,以其游故也;户 枢之不蠹,以其运故也”。孔子则主张要动静结合,如《孔子家语》载: “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 亦宜夫”。此外,诸子还都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提出“天人 相应”的观点。例如: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9/50
庄子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但老庄是主张消极的顺乎自然的;管子 则主张主动的与自然相适应,如《管子·五行篇》说“人与天调,然后天地 之美生”;至于荀子,则更积极地主张改造自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 口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先秦诸子的养生思想与实践,到了《内经》 可谓来了一个大总结,它从医学的角度来讨论养生问题。《内经》对人的生 长发育过程,有很精妙的观察与概括;对衰老、变老的机理,有很确实的认 识;还明确提出“治未病”的观点,对预防病变、保健延年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内经》对于养生的原则主要有两条:一是调摄精神与形体,提高防病、 防老机能;二是适应外界环境,避免外邪侵袭。《上古天真论》说:“法于 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 其天年,度百岁而去”,是比较全面的概括。《四气调神大论》中,则更具 体地阐述了四季的不同养生方法。此外,还记载了许多具体的养生术,如 《异法方宜论》的导引、按蹻等。《内经》的理论,对后世影像很大;历代 的养生著作,多数是在《内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3/50
不但衣、食、住、行都谈到了,还专题讨论了老年保健;不但养生,而 且特别注重道德修养。孙氏养生有道,并且身体力行,据说活到一百零二岁 (有的考据认为百廿岁)。孙氏著作中有关的养生资料,是唐以前和他自己 经验的总结,对后世影响很大,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后,附有《孙真 人养生法》节文一卷;今存的文献还有《唐孙思邈卫生歌》和《摄养枕中方》 两种,《千金》食治篇与养性篇,也有单独梓行者。至今尚存的养生学专 著,以这一时期为最早,有晋·许逊《灵剑子》、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隋·巢元方《巢源补养宣导法》、唐·司马承祯《天隐子养生书》、唐·施肩吾 (栖真子)《养生辨疑诀》、唐·王焘《外台辑养生导引法》等,共十一种。 其书佚存目者,尚有张湛《养生集要》、王仲丘《养生纂录》、高福《摄生 录》、郭霁《摄生经》、斐煜《延寿赤书》、郑景岫《四时养生论》、穆殷 《四气摄生论》等7种。
明·胡文焕《类修要·养生要诀》
18/50
势利不能诱也, 辩者不能说也, 声色不能淫也, 美者不能滥也, 智者不能动也, 勇者不能恐也, 此真人之道也。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
《泰山岩岩》
19/50
《稳如泰山》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春秋·老子《老子·八十章》
20/50
《泰山松云图》
与其服延年之药 不若守保身之方
30/50
2.后汉时期
秦皇、汉武,都是长生不老的热烈追求者。因而,社会上出现了一批自 称持有长生术的方士和得到的神仙,道家也得到很大发展,以后更益以佛家。 于是,炼丹术、服石法、神仙术以至房中术之类养生之书,充斥天下。就拿 《汉书·艺文志》来说,把医书列为方技类、下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四种,前两种合计18家,400多卷;后两种其数相若,可见当时影像之大。 当然,这些书今日所见甚少;而且,我们也不能抱一概否认的态度,而要提 倡沙里淘金的精神,去发掘其中的宝藏。
由于中医很重视养生,所以得享高寿者还是比较多的。曾据《中国医学 人名志》加以统计,记载有年龄者共得149人(秦代的崔文子三百岁、后汉 的葛越二百八十岁未计在内)。其中,80岁以下者42人,80岁以上者70 人,90岁以上者27人,100岁以上者10人。最小者28岁,最大者103岁,平 均寿命超过80岁。
宋·陆游《食粥》诗
《雨过新泉出》
12/50
《东岳旭日图》
粥有五事利身,一者除饥,二者除口渴, 三者下气,四者却脐下冷,五者消宿食。
《十诵律》第二十六
13/50
《晨韵》之一
起居
·
·
莫久养
大视性
愁、之
忧久道
、听,
南 莫、莫
梁 大莫久
陶 哀强行 弘 思食、
景 《 养
。饮久 、坐
命
莫、
延 性
大久
录
沉卧
教 戒
养
性
》
8/50
《岱庙》
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 五者充形则生害矣。
《吕氏春秋·尽数》
9/50
《泰山日出》
厚味伤人无所知 能甘淡薄是吾师
明·谦启敬《修龄要旨》
10/50
《雪中望泰山》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散步逍遥,务令腹空。
宋·苏轼《东坡志林·修养》
11/50
世上个个学长年 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
27/50
《古今医统》载范蠡有“服饮药饵”的办法,授术于孔安国等,“寿皆 百岁,面如童颜”。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子百家学说的兴起对养生学也有 很大促进。老子、庄子一派提出“归真返朴”、“清净无为”的养生理论, 并编制了导引、吐纳等一整套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例如:《老子》说 “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庄子·刻意篇》说:“吹呵 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这里包括两方面养生的方法: 一是充分认识到吸纳新鲜空气,吐出废浊之气,才能维持生命,保健延年 (此即吐纳、气功);一是提倡运动,可以加强新陈代谢,促进机体各方面 的机能(此即导引、按摩)。庄子所谓的“熊经鸟申”,向来没有实证。幸 运的是,1975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帛书导引图,描绘了四十多 个姿势的图象,内中的“熊泾”(显见系熊经之抄讹)、“鹞背”(可能与 鸟申同属一类),可以引为借鉴。此图中有一图,题为“信”上文已看不 清,有人认为信即伸,其上应鸟字。但其图明为兽形,实不敢苟同。
唐·孙思邈虽然受佛、道二教的影响,但他毕竟是临床医学家,所以他 养生的主导思想仍是实事求是的。他本着“不违情性之欢,而俯仰可从;不 弃耳目之好,而顾丐可行”以及“易则易行,简则易从”的原则,对养生之 道作了具体详尽而又通俗的论述,叫人一看就会,而不似老庄之学那样虚无 缥缈。他既主张静养,又强调运动;既提倡食疗,又主张药治;既要求简 朴,又注意卫生;既强调节欲,又反对绝欲。
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请单击标题,或自动返回首页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先秦时期 后汉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曹慈山和他的善养之术
曹慈山简介 曹慈山的晚年善养之术 曹慈山药粥歌
养生格言续编
25/50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我国古代有关养生之道、寿亲养老的文献,一般总称为养生(如《天隐 子养生书》、《养生类纂》、《养生月览》等)。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既 有系统的理论,也有十分可靠的实践经验,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一枝奇 艳的花朵。
近年来,泛论中医养生要旨的文章不少,但系统地讨论其发展的文献较 少。现综历代有关著作,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简史分成四个阶段介绍如下:
26/50
1.先秦时期
广义地说,自从有人类时候起,在旧石器时诸如火的应用(熟食、取暖 以及从而发明的灸等)、居住与服装的改善等,都与养生防病、延年有关。 但时代湮远,论无实证,故不加详述。我国今存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最早 的应推公元前十四世纪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了(六千年前的陶器上有些刻划, 已带有文字性质,但不成系统)。甲骨文上,已有一些生理(如女子乳房胀 为母字,产妇临产先出水后儿头先露的毓字等)和疾病(如牙上生洞的龋字) 的记载;也还有一些个人卫生(如沐、浴)与集体卫生(如大扫除称寇帚) 的记载;在所载动植物(动物47种、植物15种)中,可能还有些可供药用 者。总之,当时已有讲卫生与保健防病的萌芽思想。《周礼》载有“食 医”,并对各类饮食的寒热温凉(指服食)及四季的五味所宜都有明确的规 定。春秋时,对养生的记载更具体了,例如:《左传》载医治晋侯病指出是 “近女室,疾如蛊”的结果,已经注意到房室起居对养生的关系,并对四时、 五节、六气等与健康的关系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