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K (!'''!"#$%&$#'%()*+,%$-./01232.#$%./42-#5#$2"#$$%&'%()*%%+',-.$'%(/%!/0*('0&%/'&*'&&(宏基因组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杨天龙% 刘旭川0 廖!奇% 王淑玲% 张春勇% 0 葛长荣%" 冷!静%0""%'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昆明(2&0&%&0'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昆明(2&0&%#摘!要 鸡肠道中生存着丰富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宿主的营养代谢与免疫方面有重要作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简要介绍了宏基因组学!阐述肠道微生物结构变化对宿主的影响及不同饲养条件(宿主生理特征改变对肠道微生的影响!并重点从宏基因组的层面透析鸡肠道微生物菌落结构(营养代谢特征(免疫功能与鸡的健康生长之间的关联性!以期为鸡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思路'关键词 鸡&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营养代谢&免疫功能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5文章编号 %(/%!/0*("0&%/#&*!&(2B !&?收稿日期 0&%(!&B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20#&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O 5&**#&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0&%%Q 8&02#作者简介 杨天龙"%B B *!#!男!贵州天柱人!硕士生!研究方向$动物肠道微生态!C !:9$D $%*???/B )2!Y Y ',#:"通信作者 葛长荣"%B (0!#!男!云南昆明人!教授!研究方向$家禽遗传育种!C !:9$D $I,U [9D !%0(',#:冷!静"%B /0!#!女!云南红河人!教授!研究方向$动物肠道微生态!C !:9$D $J 7-U F $!%B B /!V #G F ',#:,99.1)=A 1/0,>Y =0)64/<P 6A =260/@636)E 0/./2B 10Z 0A 64A 10=.P 1)://:2=014@4/<-E 1)N 60L 546T $9-!D #-I %!J K N _F !,G F 9-0!J K 5`f $%!d 546>G F !D $-I %!P Q 546=G F -!E #-I %!!6C=G 9-I !U #-I %"!J C 46c $-I %!0""%8>*$$%$K .:@#$5#%(A 2/O %,:.%3:./:;&$#'%(D *3.#3#:$%$-922-<5#2$52!A *$'#$=(2&0&%!!"#$%&08!:((2=2:;&$#'%(<5#2$52%$-625"$:(:=/!>*$$%$&=.#5*(3*.%(?$#@2.+#3/!A *$'#$=(2&0&%!!"#$%#,G 4A :=)A $T G 7U 79U 79@F -"9-H:$,U ##U I 9-$V :V $-H G 7I 9V H U #$-H 7V H $-9D H U 9,H #R ,G $,.7-!W G $,G A D 9E $:A #U H 9-H U #D 7V $-H G 7:7H 9@#D $V :9-"$::F -$H E #R H G 7G #V H 'T G 7"7Z 7D #A :7-H #R G $I G !H G U #F I G A F H V 7Y F 7-,$-I H 7,G -#D #I E R #U $-H 7V H $-9D:$,U #@$9D U 7V 79U ,G A U #Z $"7V 9-7W W 9E #R H G $-.$-I 'T G 79U H $!,D 77D 9@#U 9H 7V H G 9H:7H 9I 7-#:$,V9-"7R R 7,H V#R,G 9-I7V $-$-H 7V H $-9D:$,U #@$9D V H U F ,H F U 7#-H G 7G #V H 9-""$R R 7U 7-H R 77"$-I ,#-"$H $#-V !G #V H A G E V $#D #I $,9D ,G 9U 9,H 7U $V H $,V 7R R 7,H #-$-H 7V H $-9D:$,U #!@$9D 'T G $V9U H $,D 7R #,F V 7V#-H G 79-9D E V $V#R,#U U 7D 9H $#-@7H W 77-H G 7$-H 7V H $-9D:$,U #@$9D ,#D #-EV H U F ,H F U 79-",G 9U 9,H 7U $V H $,V#R-F H U $7-H :7H 9@#D $V :!$::F -7R F -,H $#-!9-"G 79D H G EI U #W H G#R ,G $,.7-#-H G 7D 7Z 7D #R:7H 9I 7-#:$,V !9-"W 7G #A 7H #A U #Z $"7$"79V R #U H G 7V H F "E #R $-H 7V H $-9D:$!,U #@$9D 'H 6B F /:>4$,G $,.7-&$-H 7V H $-9D :$,U ##U I 9-$V :V &:7H 9I 7-#:$,V &-F H U $7-H :7H 9@#D $V :&$::F -7R #F ,H $#-!!鸡肠道寄生着复杂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在宿主的营养代谢(生理和免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对鸡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大多采用纯培养技术*%+!由于培养条件的不确定性!导致大量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0+'目前研究发现!在鸡的盲肠中!仅有0&b &(&b 的微生物是可培养的**+!存在大量未培养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与宿主之间有什么关联!传统纯培养的方法已不能全面解答'宏基因组技术是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研究方法!能从群体水平上研究肠道微生物的菌落(功能基因的多样性特征!透析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潜在关系!这是传统分子生物学技术所欠缺的'目前!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畜!牧!兽!医))卷!宏基因组技术在土壤*)+(海洋*2+(人体*(+(昆虫*/+及微生物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鸡肠道微生物的研究领域应用较少!因此!作者主要就宏基因组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展开论述'#!宏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研究是针对生境中微生物群落中所有345的分析'一般来说!宏基因组学研究主要分成两个层面$+分析环境中特定基因!即通过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基于序列筛选或基于功能筛选分析某种功能基因!并进一步对筛选到的基因进行深度测序&,针对环境中所有345进行深度测序!分析该生境中微生物的组成与相关功能'在鸡肠道微生物研究中!宏基因组学一般的研究策略如下$首先!从鸡肠道微生物中提取总345!对达到测序要求的总345样品上机测序!获得序列信息!构建宏基因组文库'根据不同目的采取不同途径分析序列数据'其中!菌落多样性分析源于%(>U345基因和功能基因集层次!其序列长度较短&而功能基因的分析通常源于拼接后的=#-H$I( >,9R R#D"及非冗余基因集层次!序列较长'在基因集的基础上进行菌落特征"分类操作单元"#A7U9! H$#-9D H9X#-#:$,F-$H!`T N#(主成分分析"A U$-,$! A9D,#:A#-7-H9-9D E V$V!<=5#等#与功能"直系同源簇",D F V H7U#R#U H G#D#I#F V I U#F A!=`6#(京都百科全书".E#H#7-,E,D#A7"$9#R I7-7V9-"I7-#:7V! S C66#(基因本体"I7-7#-H#D#I E!6`#注释等#的分析'!!鸡肠道微生物!I#!肠道微生物的形成与发育在胚胎时期!鸡肠道几乎不含微生物!出雏%G 后!粪链球菌和大肠杆菌首先在雏鸡盲肠定植!在随后*"内遍布整个肠道*+'采食)G后!乳酸菌在嗉囊和盲肠定植!0)G内乳酸菌就能遍布十二指肠(回肠和盲肠!此时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益生菌!可减少病原菌的定植!还可促进小肠绒毛的发育*B+'出雏*"后!链球菌(乳酸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等就可遍布整个肠道!肠道微生物群体初步涌现'随着日龄增加!肠道中的微生物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大量微生物出现在鸡肠道!但很多只是暂时性的!会随着肠道发育而消失*%&+'雏鸡十二指肠和小肠在0周内即可建立稳定的微生物区系!粪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类为主要微生物!之后随着日龄增长!乳杆菌逐渐成为优势菌'而盲肠微生物发育滞后于小肠!需2&/周才能建立稳定的微生物区系!主要为粪链球菌(梭菌属(肠杆菌等*%%+'鸡微生物区系会随着日龄的增长发生变化!如小肠链球菌和肠球菌数量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下降!在)&"后趋于稳定!此时在小肠中主要微生物是乳酸菌"/&'&b#!其余依次为梭菌"%%'&b#(链球菌"('2b#和肠球菌"('2b#'而盲肠微生物与小肠差别很大!梭菌最多"(2'&b#!其余依次为梭杆菌"%)'&b#(乳杆菌"?'&b#和拟杆菌"2'&b#*%0+'随着鸡肠道的成熟!肠道微生物从单一结构逐渐形成一个复杂的体系!对鸡的营养(代谢(免疫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I!!肠道微生物平衡的影响因素0'0'%!日粮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日粮是对微生物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此外!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也受到日粮配方的影响*+'在日粮中加入抗生素是中国较常见的预防和抗病手段!虽然效果较显著!但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的增加给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抗生素禁止在日粮中使用'M9等*%)+收集人(猪(鸡的粪便!分别提取其345!利用K D D F:$-9测序构建基因组文库!分析研究中发现较高浓度的抗生素耐药基因"9-H$@$! #H$,U7V$V H9-,7I7-7V!5;6#并构建了一个5;6标注通路!研究5;6相关基因和5;6宿主的关系!有助于评价5;6的环境风险'目前抗菌肽因其杀菌迅速(稳定性高(抗药性低等特点受到广大关注!是替代抗生素的潜在药物!但却存在成本高产量低的制约!有待进一步研究改善*%2+'益生菌与病原菌对肠道微生物结构的影响也非常大!益生菌能稳定和优化菌群结构!抑制病原菌生长*%(+'此外!益生元的添加能促进益生菌繁殖!对鸡健康也有益*%/+'枯草芽孢杆菌可减小应激反应!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繁殖!同时可产生协助宿主代谢的酶*%?+'齐博等*%B+在仔鸡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与硫酸黏杆菌素!发现能显著提高)0日龄仔鸡体重'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能显著降低肉仔鸡盲肠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同时显著增加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乳酸菌能产生有机酸降低肠道A Q!同时能产生抗菌素和酒精抑制病原菌的繁殖'Q F:7等*%(+和王沂蒙等*0&+将益生菌和感染艾美耳球菌的精油加入到肉仔鸡!发现艾美耳球菌能导致黏膜受损!影响性能!而饲喂益生菌的肉鸡受到的影响大大减小'在&((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期杨天龙等$宏基因组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肠道益生菌体外选育时!可把益生菌接种到培养的肠道细胞上!研究益生菌与其他菌的相互作用*0%+' 0'0'0!其他因素!不同鸡种与日龄的肠道微生物结构往往相差很大'K D$-9等*00+提取不同颜色的Q9+V7.V鸡种345进行分析!发现鸡的肠道微生物结构有很大差异'基于%(>U;45对不同日龄肉鸡的盲肠微生物结构进行分析发现!鸡刚出生时肠道基本无微生物!之后几周肠道内微生物变化较大!在)&"后逐渐趋于稳定*%&+'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甚至会随宿主基因型改变而改变'P G9#等*0*+在2(日龄体重相差%&倍的鸡双向选择家系中选择(&只!对其肠道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到%B&个微生物菌种!其中(?个菌种受不同家系和性别影响有明显差异'此外!不同饲养环境也会影响鸡肠道微生物的结构*0)+'&!宏基因组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I#!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与哺乳动物相比!鸡肠道较短'有研究发现!食物通过整个肠道的时间不超过*'2G!其中!在盲肠停留的时间较长!为盲肠微生物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栖息场所!使得盲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02+'在早期的纯培养研究中发现大量细菌!其中链球菌"<3.2B3:5:55##(丙酸杆菌"K.:B#:$#,%532.#*'#(拟杆菌"H%532.:#-2+#(梭菌"!(:+3.#-#*'#是盲肠中的优势菌!在小肠中丰度较大的细菌是乳酸菌"O%53:E ,%5#((##和梭菌!但其丰度远低于盲肠*0+!与87"@F U E 等*0(+研究相同!在鸡肠道微生物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b!远大于革兰氏阳性杆菌"%)b#和革兰氏阴性球菌"B b#'尽管以上研究不能从菌落整体层面阐述肠道微生物结构差异性!但这些成果为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目前!基于新一代测序平台的宏基因组学为鸡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尤其是在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有研究对家鸡和火鸡宏基因组数据分析!共发现%*个门的细菌!其中硬壁菌门"O$U:$,F H7V#(拟杆菌门"89,H7! U#$"7H7V#和蛋白菌门"<U#H7#@9,H7U$9#是优势菌!占总微生物B&b以上!发现B&&个种水平的分类操作单元"`T N V#!包含%%/个属!其中火鸡为(B个!家鸡)?个!梭菌属"!(:+3.#-#*'#(瘤胃球菌属"G*'#E $:5:55*+#(乳酸菌属"O%53:,%5#((*+#和多形杆菌属"H%532.:#-2+#)个属共同存在于两种鸡中!但丰度差异较大!差异分析发现菌落相似性仅为%(b*0(+'由于火鸡和家鸡在品种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其进化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肠道微生物菌落结构与组成发生变化'39-[7$V7-等*0/+通过宏基因组研究发现!在鸡日粮中添加莫能霉素!回肠中氏菌属"G:+2E ,*.#%#(乳酸菌属"O%53:,%5#((*+#和肠球菌属"Q$E 32.:5:55*+#数量分别减少%B'%b(*'0b和0'*b!粪球菌属"!:B.:5:55*+#和硫酸盐还原菌属"&$%2.E :;#(*'#分别增加*')b和)'B b!但没有发现埃希氏菌属"Q+5"2.#5"#%5:(##!相反!在同时添加威里霉素或泰乐菌素对照组却出现大量埃希氏菌属"Q+5"E 2.#5"#%5:(##!可能是由于威里霉素或泰乐菌能激活莫能霉素相关的抗性基因所致'>9D9-$H U#等*0+分别对/(%)(0%和)0日龄的鸡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盲肠中的致病微生物梭菌"!(:+3.#-#*'#显著增加!相反!益生菌乳酸菌"O%53:,%5#((*+#的数量显著减少!在同一年龄的鸡盲肠微生物多样性显著大于回肠!年龄越大!5=C 和>G9--#-指数"多样性指数#越大!微生物丰富度与均匀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以上研究表明!不同环境(年龄和品种都会影响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若能将微生物与鸡的生长性能进行关联分析!构建微生物与生长性能之间的有效模型!对鸡的饲养管理有重要意义'&I!!营养代谢*'0'%!糖类代谢!!鸡肠道菌群与其宿主在信息传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能量物质来自碳水化合物!食物进入肠道后肠道微生物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通过糖酵解途径"7:@"7-!:7E7U G#R!A9U-9V A9H G W9E!C M<#(磷酸戊糖途径"G7X#V7:#-#A G#A G9H7A9H G W9E! QM<#和厌氧分解途径"7-H-7U!"#F"#U#R R!C3#将大分子多糖分解成小分子葡萄糖!为宿主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盲肠是这些代谢途径的关键部位!盲肠微生物在多糖分解成单糖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0?+'早期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酶基因在鸡整个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中约占0&b*0B+!其中大部分基因在后续的宏转录组(宏蛋白组中被发现是碳水化合物酶活性基因及活性蛋白**&+'>7U I79-H 等**%+对%&只鸡盲肠宏基因组数据分析!共获得2B2%/?个编码序列",#"$-I V7Y F7-,7!=3>#!有%'20b的=3>注释到糖苷水解酶家族"I D E,#V$"7 G E"U#D9V7!6Q#!其中包含0&(个纤维素酶基因( 0%*个半纤维素酶基因和*()/个寡糖降解酶基因! <O5M QMM V分析发现!这些碳水化合物酶活性%((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畜!牧!兽!医))卷!基因主要集中在放线菌"&53#$:,%532.#%#(梭菌"!(:+3.#-#%#和拟杆菌"H%532.:#-#%#'除了可溶性多糖!自然界中存在大量膳食纤维!主要由木质纤维素和非淀粉性多糖组成**%+'肠道微生物通过糖酵解!将膳食纤维在结肠内消化产生短链脂肪酸"V G#U H!,G9$-R9H H E9,$"V!>=O5V#!主要包括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等!其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最高!是肠道中主要的短链脂肪酸**&+!近年来!膳食纤维成为了广大科研学者的研究热点'*'0'0!氮代谢!!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的氮代谢也有很大帮助'鸡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相连于充满粪尿的泄殖腔!由于直肠的逆向蠕动粪尿会进入盲肠!在盲肠微生物的作用下可分解代谢尿酸生成氨类!可由宿主吸收用来合成一些氨基酸!如谷氨酸**0+'一些食物中氮源可被肠道中的微生物吸收!因此这些肠道微生物本身就可当作蛋白质来源!但大多数微生物蛋白都被浪费掉了!因为他们几乎都来自盲肠!而盲肠没有直接吸收蛋白质的能力**0+'f F等*0B+通过功能注释发现有肠道微生物基因参与的蛋白质代谢!其中参与蛋白质代谢的有B b&%&b!有%b参与氮素代谢'Q7等***+在日粮中添加精氨酸!通过代谢组学!分析精氨酸对血清蛋白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精氨酸会使肠道微生物结构发生变化!且体内的脂肪沉积也会降低'8F U U$-等**)+总结得出!0&b蛋氨酸由肠道代谢!主要代谢途径为通过转甲基作用形成同型半胱氨酸和转硫作用形成半胱氨酸!也能生成腺苷甲硫氨酸!可抑制甲基化和促癌基因的表达'T9-I等**&+通过宏蛋白组技术在鸡盲肠微生物中发现*(/*个活性蛋白!其中有*?&个来自乳酸菌属"O%53:,%5#((*+V A A'#!%22个来自梭菌属"!(:+3.#-#*'V A A'#!((个来自链球菌属"<3.2B3:5:55*+V A A'#!在这些蛋白中!发现大量注释到丙酮酸激酶和磷酸甘油酸酯激酶途径'宏基因组在氮代谢中的研究只能从基因功能上来入手!宏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氮代谢特别是蛋白质代谢!可更直观也更加深入地探索其中的规律'*'0'*!脂类代谢!!肠道菌群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脂类及能量代谢!储存和代谢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的储存(肝脏中脂肪的从头合成等影响机体能量储存!可能会引起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疾病!且与肠道微生物结构有密切联系**2+'>7U I79-H等**%+对鸡盲肠宏基因组数据分析!发现了*&个编码乙酸激酶和磷酸转移酶"<T5!5=S#的基因!以及一个以=`0为底物生成草酰乙酸的途径"d##"!d7U.:9-#!这些基因主要来自硬壁菌门"O$U:$!,F H7V#(拟杆菌门"89,H7U#$"7H7V#和蛋白菌门"<U#!H7#@9,H7U$9#'宏基因组往往从基因的层次对其功能进行预测!但这些基因是否表达及这些蛋白是否有活性!需在后续宏蛋白组研究中进行验证'f F等*0B+发现在鸡肠道微生物基因组中只有%b&0b的基因参与脂肪酸和脂类的代谢!但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组学技术的兴起!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土壤微生物**/+中发现大量与短链脂肪酸">=O5V#"乙酸(丙酸和丁酸#代谢相关的途径及这些途径中的核心酶!如乙酰磷酸转移酶]乙酸激酶"A G#V A G#H U9-V9,7H E D9V7!9,7H#.$-9V7!<T5!5=S#途径(乙酰辅酶5生成酶"9,7H E D,#7-[E:75V E-!H G9V7!5=>#途径(乙酰辅酶5水解酶"9,7H E D,#7-![E:75G E"U#D9V7!5=Q#等途径'&I&!免疫刚刚孵化出的雏鸡肠道是无菌的!免疫系统不完善!使得外源菌容易定植于肠道!直至达到一个平衡稳定的微生态环境!这些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维护宿主与内环境的健康稳定**?+'在鸡肠道的内表面!有一层由杯状细胞分泌的黏稠蛋白**B+!作为第一道防线!这道黏膜能为细菌的定植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又能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到肠上皮细胞层**B+'S9U D V V#-等*)&+研究发现!与健康人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相比!中风病人的宏基因组中富含与肽聚糖合成途径相关的基因及这些基因对应的微生物菌群'此外!大量的宏基因组研究发现!#型()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肠道微生物差异明显*)%!)0+'J7E等*)*+研究发现!同窝出生的瘦小鼠与肥胖小鼠相比!盲肠内容物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89,H7U#$"7H7V%O$U:$,F H7V#的比率偏小'在T F U-@9F I G等*))+对%2)位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的母女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研究中发现!与瘦者相比!肥胖者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比率较大'c F:A!7U H[等*)2+通过焦磷酸测序细菌%(>U;45构建基因文库!研究发现!拟杆菌门在鸡的肠道中能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厚壁菌门抑制营养物质吸收!很好解释了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与肥胖之间的关系!目前在鸡肠道微生物研究中尚未发现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与鸡疾病相关的报道'但在人肠道微生物研究中发现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偏大!患有与肥胖相关疾病的概率增大!如糖尿病*)(+'在鸡肠道黏膜上能分泌一种抗菌肽!被称为$!防御素!由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产生!当外界沙门((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期杨天龙等$宏基因组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氏菌"<%(':$2((%#侵入肠道后!能刺激肠道黏膜的应激反应!使得$!防御素基因高效表达*)/+'一些细菌产生的乳酸(短链脂肪酸">=O5V#(细菌素等也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如在体外研究中!鸡饲料用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可抑制某些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繁殖'有的>=O5V可自由跨膜!进入细菌内分解!抑制一些重要的酶和代谢'从鸡肠道分离的唾液乳杆菌能分泌细菌素!抑制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如沙门氏菌和空肠弯曲菌**0+'鸡源粪肠球菌(戊糖片球菌菌株(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细菌素可抑制产气荚膜梭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因此!可利用合适的益生菌来抑制病原菌生长!但一些病原菌同样可产生细菌素来抑制其他菌生长"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此外!47W7D D等*)?+报道了大量的细菌在鸡肠道内对鸡无致病作用!但能引起人肠道疾病的发生!且微生物的菌落结构不受影响!与8E U-7等*)B+的研究结果一致'宿主的差异性与微生物的致病性可能存在显著的关联'目前!宏基因组学研究发现!除了个体致病微生物会影响宿主的健康状况!当微生物菌群结构失去平衡!也会影响宿主的健康'&I%!肠道微生物与生产性能鸡的生产性能一般采用体重增加情况和饲料利用率来评估!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生产性能有很大相关性'>H9-D7E等*2&+利用%(>U;45测序研究肉鸡肠道微生物的结构与丰度在小麦大豆型日粮中提取能量的相关性'一些未开发菌株在肉鸡之间丰度的差异显著!高表观代谢能"9A A9U7-H:7H9@#D$[9! @D77-7U I E!5M C#和低5M C之间的!测量能量消耗和能量代谢!差异很大'生产性能差的肉鸡肠道中未开发的厚壁菌门较多!这些细菌型可能影响和操控宿主能量的利用'这个发现有助于人的体重管理和肥胖控制'=G9-I等*2%+研究三叶鬼针草对体重的影响!建立宏基因文库!发现日粮添加三叶鬼草后微生物组成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与鸡体重增加(饲料转化率和肠道病理相关'表明三叶鬼针草可能通过肠道细菌来调控生长性能及鸡原虫的感染'T F U-@9F I G等*20+对因遗传导致的肥胖小鼠和瘦小鼠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两型小鼠中拟杆菌和厚壁菌门的丰度有显著差异!表明某些特定的微生物可调节宿主吸收能量的能力'T F U-@9F I G等*2*+还对人肠道微生物进行宏基因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的系列核心基因可对宿主的能量代谢产生影响!肥胖个体中对糖类(脂类(蛋白质等能量物质消化的基因丰度明显高于消瘦个体'T#U#.等*2)+进行*组肉鸡饲养试验!采用%(>U;45测序技术构建基因文库!以确定肠道细菌与鸟类的性能改善的关系!用来衡量饲料效率'试验选用不同的地理位置(饮食成分(品种和年龄的肉鸡'使用微生物分析对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个与生产性能相关的`T N'有2个`T N与生产性能提高有关!有0个与生产性能降低有关'这些`T N的发现可被用来监测肉鸡性能!以提高饲料效率和确定最佳饲料配方保持肠道健康'%!小!结近年来!大量报道对鸡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其功能进行了研究!阐述了鸡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之间的紧密关系'但关于肠道微生物自身的代谢活动(菌群结构多样性与宿主的免疫(营养(代谢和生产性能有何关联!有待更深入探讨'随着组学技术的兴起!鸡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关系逐渐被人们认识!对未培养的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的研究!能帮助了解鸡肠道微生物的动态及对宿主代谢和健康的作用'识别和跟踪某些功能基因!可通过日粮来调节代谢和生产性能'如在日粮中添加能高效降解多糖的益生菌来促进鸡的代谢'目前!大量组学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较单一!无法全面解析所有的生物学问题!如何结合宏基因组(宏转录组(宏蛋白组(代谢组等组学技术!从345(;45(蛋白质的层面上揭示微生物的系统发生(生物过程(代谢途径(菌落结构(调控规律等特征与宿主健康(生产性能之间的关联将是未来肠道微生态学研究的趋势'参考文献*%+!d7$>!M#U U$V#-M!L FP'89,H7U$9D,7-V F V#R A#F D H U E $-H7V H$-9D:$,U#@$#:7*c+'K:*(3<5#!0&%*!B0"*#$(/%!(?*'*0+!>9D9-$H U#c<!O9$U,G$D"V K6!P I#U-$,.$L3'K V#D9!H$#-!,F D H F U7,G9U9,H7U$V H$,V!9-"$"7-H$R$,9H$#-#R9-!97U#@$,@9,H7U$9R U#:H G7,G$,.7-,7,F:*c+'&B B(#2-4#5.:,#:(:=/!%B/)!0/")#$(/?!(?/'**+!>G9F R$M5M!>$7#==!=G#-I=d!7H9D'37,$A G7!U$-I,G$,.7-I F H:$,U#@$9D"E-9:$,V@9V7"#-G$I G!H G U#F I G A F H%(>U;45:7H9I7-#:$,V9-9D E V7V*c+'J*3K%3":=2$+!0&%2!/"%#$%!%0'*)+!e7U9V H7I F$L!=G7-I c!C-I7DS!7H9D'M F D H$V F@!V H U9H7$V#H#A7D9@7D$-I9-":7H9I7-#:$,9-9D E V$V#R*((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畜!牧!兽!医))卷!9,H$Z7V#$D@9,H7U$9D,#::F-$H$7V*c+'4,#:!0&%)!2")#$%%%)!%%2/'*2+!c9-=!<7H7U V7-cM!d7U-7U c!7H9D'T G7I$D D,G9:!@7U7A$@$#V$V#R"77A!V79V G U$:A G#'#5%.#+2N:5*(%3%$5-$-!"7A H G:7H9I7-#:$,$-Z7V H$I9H$#-9-""$V,#Z7U E#R F23%B.:32:,%532.#%*c+'Q$@#.:$'2$3%(4#5.:,#:(:E=/!0&%)!%("B#$0/0*!0/*?'*(+!>H9,G D7UC!8$@@E S'M7H9I7-#:$,7Z9D F9H$#-#R H G7 G$I G D E9@F-"9-H G F:9-I F H@9,H7U$#A G9I7,U5V V A G9I7R#U V#F U,7H U9,.$-I#R G F:9-R7,9D A#D D F H$#-*c+'Q$E@#.:$<5#625"$:(O233!0&%)!%"%&#$)&2!)&B'*/+!;9V G9:F V7S!;#--7@F U I T!>9-E$.9d!7H9D' M7H9I7-#:$,:$-$-I#RR7U F D#E D7V H7U9V7VR U#:H7U!:$H77-H7U$,R D#U9*c+'&B B(#2-4#5.:,#:(:=/0H#:E325"$:(:=/!0&%)!B?"0#$/0/!/*/'*+!;7G:9-Q N!e9G+7-d!5W9"d5!7H9D'K-"$I7!-#F V@9,H7U$99-"@9,H7U$9D:7H9@#D$,A U#"F,H V$-H G7I9V H U#$-H7V H$-9DH U9,H#R@U#$D7U,G$,.7-V*c+'&.5"&$#'D*3.!0&&/!(%"2#$*%B!**2'*B+!O#-V7,98!87D7H H$M!>$D Z9M!7H9D'M$,U#@$#H9#RH G7,7,F:!$D7F::#U A G#:7H U E!A Q#R H G7,U#A9-"A7U R#U:9-,7#R@U#$D7U,G$,.7-VV F A A D7:7-H7"W$H GA U#@$#H$,V*c+'G2@#+3%H.%+#(2#.%R2F::325$#%!0&%&!*B"?#$%/2(!%/(&'*%&+!P G F_L!P G#-I T!<9-"E9L!7H9D'%(>U;45!@9V7"9-9D E V$V#R:$,U#@$#H9R U#:H G7,7,F:#R@U#$D7U,G$,.7-V*c+'&B B(Q$@#.:$4#5.:,#:(!0&&0!(?"%#$%0)!%*/'*%%+!>7.7D+9M!;F"K!S-F H V7->Q!7H9D'5@U F A H H7:!A#U9D R D F,H F9H$#-V$-H G7,G$,.7-R7,9D:$,U#@$#H99U77X A D9$-7"@E$H V I9V H U#$-H7V H$-9D#U$I$-*c+'&B B(Q$E@#.:$4#5.:,#:(!0&%0!/?"?#$0B)%!0B)?'*%0+!J Fc!K"U$VN!Q9U:#-8!7H9D'3$Z7U V$H E9-"V F,!,7V V$#-#RH G7$-H7V H$-9D@9,H7U$9D,#::F-$H E#RH G7:9H F U$-I@U#$D7U,G$,.7-*c+'&B B(Q$@#.:$4#5.:,#E:(!0&&*!(B"%%#$(?%(!(?0)'*%*+!5D D7-Q S!3#-9H#c!d9-I Q Q!7H9D'=9D D#R H G7 W$D"$5-H$@$#H$,U7V$V H9-,7I7-7V$--9H F U9D7-Z$U#-!:7-H V*c+'D%3G2@4#5.:,#:(!0&%&!?")#$02%!02B' *%)+!M9J!_$9L!J$8!7H9D'M7H9I7-#:$,9V V7:@D E U7Z79D V G#V H V#R9-H$@$#H$,U7V$V H9-,7I7-7V9-"H G7V G9U7"U7V$V!H#:7$-A$I!,G$,.7-!9-"G F:9-R7,7V*c+'Q$@#.:$<5#625"$:(!0&%(!2&"%#$)0&!)0/'*%2+!祁!丽!姜!宁!张爱忠!等'抗菌肽研发现状及其改造策略*c+'中国畜牧兽医!0&%(!)*"0#$)2&!)2(' *%(+!Q F:7M C!89U@#V945!3#W">C!7H9D'N V7#RA E U#V7Y F7-,$-I9-""7-9H F U$-II U9"$7-H I7D7D7,H U#!A G#U7V$V H#7X9:$-7H G77R R7,H V#R A U#@$#H$,V9-"7V!V7-H$9D#$D@D7-"V#-"$I7V H$Z7:$,U#R D#U9$-@U#$D7U VF-"7U:$X7"Q#'2.#%$-R7,H$#-*c+'9::-,:.$2K%3":=R#+!0&%%!?"%%#$%%2B!%%(/'*%/+!<9U.>Q!J77>K!;$,.7>='M$,U#@$9D A#A F D9H$#-V$--9.7"-7,.,G$,.7-,7,9U9$V7"#-A9V H F U7R D#,.R7"W$H G,#::7U,$9D E79V H,7D D W9D D A U7@$#H$,V@#%9-$D D F:$-9M$>7Y A D9H R#U:*c+'K O:<L$2!0&%(!%%"*#$7%2%B))' *%?+!胥彩玉!史兆国!刘国华!等'微生态制剂对鸡肠道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进展*c+'中国家禽!0&%)!*("%&#$)(!2&'*%B+!齐!博!武书庚!王!晶!等'枯草芽孢杆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菌群数量的影响*c+'动物营养学报!0&%(!0?"(#$%/)?!%/2('*0&+!王沂蒙!郭设平!刘!艳!等'益生菌基因组345作为疫苗佐剂对鸡免疫效果的影响*c+'中国家禽!0&&/!0B"0)#$%B!00'*0%+!王!磊!吕!阳!张!越!等'抑制大肠杆菌S??的益生菌体外筛选*c+'中国畜牧兽医!0&%(!)*"2#$%*22!%*(&'*00+!K D$-9J5!L$D"$U$:C5!4$.#-#ZK4!7H9D'M7H!9I7-#:$,@9,H7U$9D,#::F-$H EA U#R$D7V#R,G$,.7-7:@U E#I9V H U#$-H7V H$-9D H U9,H@E F V$-I T!;O J<9-9D E V$V*c+'R:7(H#:5"2'H#:B"/+!0&%(!)(("%#$)/!2%'*0*+!P G9#J!d9-I6!>$7I7D<!7H9D'f F9-H$H9H$Z7I7-7H!$,@9,.I U#F-"#R H G7G#V H$-R D F7-,7V I F H:$,U#@$#:7V$-,G$,.7-V*c+'<5#2$3#;#5G2B:.3+!0&%*!*$%%(*' *0)+!崔一?!王秋菊!李!悦!等'笼养和散养蛋鸡小肠细菌菌群区系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c+'动物营养学报!0&%(!0?"(#$%(//!%(?(' *02+!Q F I G7V;c';7D9H$#-V G$A@7H W77-"$I7V H9H U9-V$H H$:79-"9A A9U7-H:7H9@#D$V9@D77-7U I E Z9D F7#RW G79H$-,G$,.7-V*c+'H.#3#+"K:*(3./<5#2$52!0&&?!)B"(#$/%(!/0&'*0(+!87"@F U E Q<!3F.76C'=7,9D:$,U#R D#U9#R H F U.7E V R7"D#W#UG$I GR$@7U"$7H V$C-F:7U9H$#-!$"7-H$R$,9!H$#-!9-""7H7U:$-9H$#-#R,7D D F D#D E H$,9,H$Z$H E*c+'K:*(3./<5#2$52!%B?*!(0")#$(/2!(?0'*0/+!39-[7$V7-c J!S$:Q8!K V99,V#-;C!7H9D'M#"F!D9H$#-V#R H G7,G$,.7-,7,9D:$,U#@$#:79-":7H9I7!-#:7$-U7V A#-V7H#9-H$,#,,$"$9D9-"I U#W H G A U#:#H!)((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宏基因组技术研究进展
DOI:10.3969/cmba.j.issn.1673-713X.2012.03.011 ·综述· 宏基因组技术研究进展印蕾,高向东,顾觉奋微生物支撑着地球上的物质循环和生命延续,除了自身可作为新基因资源的重要来源外,还可产生对人类有价值的活性物质。
然而,传统纯培养方法严重限制了人们对微生物资源的认识和开发。
一方面,随着对微生物活性产物研究的深入,微生物往往被重复培养和筛选,从传统方法来筛选新活性物质的几率不断下降。
另一方面,多达 99% 的微生物在现有实验条件和技术下尚未得到纯培养,其中蕴含着大量潜能微生物和基因资源[1]。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在各个领域的渗入和现代分子技术的逐渐成熟,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应运而生,开启了环境微生物研究的新方向。
1986年,Olsen 等[2]提出直接从环境中克隆核糖体小亚基 DNA(16SrDNA),首次运用非纯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展开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随着环境基因组学(Environmental genomics)概念的出现[3]以及第一个海洋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的建立[4],宏基因组学研究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1998 年,Handelsman 等[5]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宏基因组(Metagenone)的概念,即“特定生态环境中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
宏基因组学则以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功能基因筛选和测序分析等研究工具,从不可培养微生物中来寻找新基因或开发新生物活性物质[6]。
宏基因组学的产生使人们摆脱了物种界限,克服了传统微生物培养方式的缺陷,扩大了微生物资源的利用,掀开了环境微生物研究的新篇章。
1 宏基因组学研究策略区别于传统培养途径(图1)[7],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过程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基因组 DNA;载体连接;转化宿主细胞,形成一个重组的 DNA 文库;筛选目的克隆 4 个步骤。
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在生物学领域,宏基因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为我们揭示了大量未知的生物世界奥秘。
本文将通过介绍宏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其局限性,带领大家全面了解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是一门研究存在于生物群落中的基因及其多样性的学科。
它通过运用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对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揭示微生物群落中隐藏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随着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宏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尤其是近几年,宏基因组学研究在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病原菌感染机制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发展趋势表明,宏基因组学将进一步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为人类解决一系列生态和健康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在宏基因组学研究中,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实验设计需要考虑样品的采集、处理和文库构建等环节;数据分析则需借助一系列生物信息学技术和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挖掘和精准解析;模型构建则需要以数据为基础,构建能准确描述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数学模型。
宏基因组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例如,通过研究海洋微生物群落,科学家发现了许多新的微生物种类和基因,揭示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同时,宏基因组学研究还在病原菌感染、生物医药等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为解决一些重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生物世界多样性的认识,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生物资源。
然而,尽管宏基因组学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采样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污染,导致结果出现偏差;另外,数据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技术难点,如噪声数据的处理、稀有物种的检测等。
此外,宏基因组学研究还面临着理论和方法上的挑战,例如如何构建更为精准的微生物群落模型,如何将宏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等等。
总之,宏基因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生物学分支,为我们揭示了大量未知的生物世界奥秘。
NGS技术在宏基因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NGS技术在宏基因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研究中的新进展近年来,新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在宏基因组学和微生物组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NGS技术的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使其成为了宏基因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研究的有力工具,推动了相关领域的迅速发展。
本文将介绍NGS技术在宏基因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并讨论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
宏基因组学是研究不同生态系统中所有微生物基因组的科学,是微生物组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以往的研究主要依赖于传统文库构建和Sanger测序技术,但由于其低通量和高成本的特点,无法满足对大规模样本的测序需求。
而NGS技术的兴起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如Illumina HiSeq和454平台),NGS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获取大量的DNA序列信息,这对于宏基因组学研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NGS技术在宏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宏基因组组装与注释、宏基因组功能分析以及宏基因组动态变化的研究。
首先,NGS技术可以用于宏基因组组装与注释。
通过对大量的短序列进行拼接,NGS技术可以重构宏基因组的序列,从而帮助研究者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微生物基因组信息。
此外,NGS技术还可以通过基因组注释的方法,对组装得到的宏基因组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鉴定基因、预测功能和鉴定基因之间的关系。
其次,NGS技术对于宏基因组功能分析也非常重要。
通过对环境样品中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NGS技术可以帮助鉴定环境样品中存在的微生物,以及这些微生物参与的生态过程。
通过比对已知基因库,可以鉴定环境样品中出现的微生物基因,进一步推断微生物的功能和代谢途径。
这对于理解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和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NGS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宏基因组的动态变化。
通过对同一样品在不同时间点的测序,NGS技术可以探究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揭示微生物群落的响应模式和生态功能。
宏基因组学和元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和元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宏基因组学和元基因组学是生物学研究中的两个新领域。
前者是指研究微生物群体组成和功能的广泛基因组学,后者是指研究基因组序列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这两个领域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微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视野。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宏基因组学和元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些新方法如何改变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宏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是一种广泛的微生物群落分析方法,用于刻画合成群落系统的多样性、种类以及功能。
它涉及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和分离DNA 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来分析和比较各种基因组,例如芽孢杆菌、屈曲菌和厌氧菌等微生物的发掘从而进行系统深入的基因组学研究。
以前,研究者通常只特异研究一个菌株,因此不可避免地忽略其生活环境中其他菌株对这个菌株维持生存所起的作用。
宏基因组学是一种针对这个研究上的瓶颈的全面性方法。
它可以将整个微生物社区视为一个整体去探究和发掘,而不仅仅是单独针对菌株的研究。
宏基因组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微生物学的研究。
借助这种新方法,研究者现在可以研究广泛的微生物群体,比如土库曼池盐湖这样的一种强胁迫环境的微生物群体,曾经这样的微生物群体难以研究。
利用此方法,研究者们能够找到一些在生存环境具有重要功能或者新颖特性的微生物,并对它们的性质进行详细的探究。
因此,宏基因组学为微生物群落的发现和鉴定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的途径。
元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是一种研究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系统在基因组水平上的样品和群体多样性的方法。
与基因组学研究仅仅关注单个物种不同,元基因组学依然适用于研究微观生物群落以及混合分析的方法。
元基因组学研究则首先根据群落中存在的基因逐一进行筛选,进而研究群落中深层隐含的多样性信息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每个样品内的基因的剖面,元基因组学能够揭示生态和环境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大大地能够促进微生物全球生态对环境的种类、多样性、遗传偏移、阶层、以及生物地理学模式等方面的了解。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宏基因组学研究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宏基因组学研究引言:宏基因组学研究是对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整体性的基因组测序和分析。
相比于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宏基因组学能够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微生物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宏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本文将介绍二代测序技术在宏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其带来的优势。
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包括Illumina HiSeq、Illumina MiSeq和Ion Torrent PGM等,以其高通量、高灵敏度和较低成本的特点,已经成为宏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主流技术。
它可以同时测序大量的DNA片段,并通过信息处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还原出原始宏基因组信息。
优势:相比于传统的Sanger测序技术,二代测序技术在宏基因组学研究中有如下优势:1.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可以同时测序大量的DNA片段,可以快速获得大规模的宏基因组数据。
2.高灵敏度:二代测序技术可以检测到微生物群落中低丰度的微生物,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
3.构建很多样的文库:二代测序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文库构建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进行详细的研究,包括环境样品中的细菌、真菌、古菌等。
4.可组装长序列: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可以获得长序列,从而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5. 低成本:相对于传统的Sanger测序技术,二代测序技术的成本更低,更适合大规模的宏基因组学研究。
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在宏基因组学研究中有多个应用。
首先,通过测序环境样品中的16SrRNA基因,可以对微生物群落进行结构和组成的分析。
其次,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从而揭示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和代谢途径。
此外,二代测序技术也可以用于病原体的鉴定和微生物耐药基因的检测。
结论:二代测序技术已经成为宏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主流技术,通过快速、高通量和低成本的特点,可以获得大规模的宏基因组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宏基因组学,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生物学研究领域,近年来在科研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它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研究,从而深入探索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功能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文旨在概述宏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包括其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关键技术的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还将探讨宏基因组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数据分析和解释方法的改进、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在生物技术、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潜在价值。
通过对宏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全面分析,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而深入的理解,以推动该领域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二、宏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宏基因组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其研究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方法的不断革新: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宏基因组学在样本准备、测序深度和数据分析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突破。
比如,新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使得科研人员能够更快速、准确地获取大量微生物群落的遗传信息。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深入探索:宏基因组学研究已经从最初的描述性分析转向对微生物群落功能的深入研究。
通过对不同环境样本中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测序,科研人员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从而揭示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疾病机制研究的拓展:宏基因组学在疾病机制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疾病样本的宏基因组分析,科研人员能够发现与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微生物群落变化,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生态环境保护的应用:宏基因组学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研究,可以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尽管宏基因组学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数据解析的复杂性、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的监测以及宏基因组学与表型之间的关联分析等。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摘要:本文先简要介绍了当前生物化学的一些研究热点,再针对宏基因组学展开论述,介绍了宏基因组学的产生背景和概念,当前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宏基因组学尝试通过免培方法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主要技术包括DNA的提取、文库的构建和目标基因克隆的筛选,可用于开发新型酶、发现新基因、筛选医药等方面。
关键字:宏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基本策略;文库构建与筛选;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引言:微生物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生物群。
仅原核生物(细菌和古细菌)即构成地球生物总量的的25~50 %[1]。
自然条件下,包括病毒在内的微生物,通过群落广泛参与C、N、O 和S等重要元素的循环转化,在人体的食物消化、毒素降解及机体免疫反应,环境污染物降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
人们对于微生物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纯培养基础上,后来人们发现通过纯培养方法估计的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只占总量的0.1%~1%[3],多达99%以上的微生物是不可培养的, 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应用潜能——其代谢产物中可能有众多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化合物[4]。
为了研究不能培养的微生物,一个全新的理念——宏基因组学应运而生,该技术不需预先培养就能开发这些微生物基因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与利用、环境微生物种群分布及动态变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5]。
宏基因组学的提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途径。
宏基因组学以生境中全部DN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克隆、异源表达来筛选有用基因及其产物。
由于突破了传统研究领域无法涵盖不可培养微生物的瓶颈,宏基因组学概念及研究方法一经提出,就被广泛接受。
尽管在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缺陷,但并不妨碍不同领域学者利用该方法来研究各种生境中微生物生态以及筛选功能基因的热情,有关宏基因组学研究的文章逐年增多[4]。
1.宏基因组学的概念宏基因组( metagenome) 的概念是指从生境样本中取得全部微生物的基因组, 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培养微生物的基因组。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宏基因组学是生物学中一个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领域,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全部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从而深入了解生物海洋学、生态学、农业学与医学的各个方面。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宏基因组学已经成为研究复杂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有效工具之一。
目前,宏基因组学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微生物学、生态毒理学、亲缘关系学、遗传学和进化学等领域。
下面就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1. 宏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宏基因组学是研究在环境样品中整体基因组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多个生物体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
它突破了常规基因组学中以单一生物为研究对象的做法,而是基于环境中全部生物体的基因组信息进行研究。
这种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和其功能,以及不同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应用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利用宏基因组学研究微生物群落可以发掘未知的微生物代表,了解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在生物圈中的功能和分布。
此外,宏基因组学还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例如,研究表明,污染程度较高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较低的群落多样性和功能。
3. 宏基因组学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在生态毒理学中,宏基因组学可以提供答案,帮助科学家了解生态系统中受到污染的生物的基因表达和代谢通路。
例如,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可以了解到,污染环境中的细菌会从土壤中提取有机化合物,并将其转换为能量和化学物质,以维持生存。
4. 宏基因组学在亲缘关系学中的应用宏基因组学也可以应用于亲缘关系学,即通过比较不同群体或物种之间的基因组,了解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利用宏基因组学研究群落生态学中的微生物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其环境适应性。
此外,宏基因组学还可以揭示无性繁殖生物的演化历史,帮助更好地了解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及演化轨迹。
5. 宏基因组学在进化学中的应用宏基因组学也可以应用于进化学中,研究不同物种和群落之间的进化关系和进化历史。
基因组学与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基因组学与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微生物是一类微小且广泛分布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研究微生物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发展,基因组学与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逐渐深入。
一、基因组学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的学科。
基因组是一个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总体,包括DNA序列和RNA序列。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研究人们可以对微生物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1. 基因组测序基因组测序指的是对微生物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基因组测序,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基因组大小、基因数目、基因注释、基因功能等信息,进而推断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
2. 基因组比较基因组比较是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微生物基因组序列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了解微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进化历程和适应性。
基因组比较可以拓展人们对微生物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研究微生物的生态、生理和遗传特性。
3. 基因组学应用基因组学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文献报道了基因组学技术在微生物新种发现、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机制研究、微生物代谢物生产、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微生物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二、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宏基因组学指的是对未培养微生物群落的DNA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
它利用DNA序列的信息,可以揭示未培养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代谢途径和生物合成潜力等信息。
1. 宏基因组学的发展历程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环境基因组学。
当时,科学家开始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基因组分析。
但由于微生物多样性较高且未被培养的环境微生物难以分离,传统的基因组测序技术无法对这些未培养微生物进行研究。
为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发展了针对未培养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学技术。
2. 宏基因组学的应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 研究微生物群体结构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环境微生物群体中不同微生物的DNA序列,可以了解微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相对数量、生境和生态角色等信息。
土壤宏基因组的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
1.什么是宏基因组学
2.宏基因组学的基本 技术
3.宏基因组学的应用 和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的基本技术宏基因组构建流程从土壤环境样品中直接提取微生物基因组DNA并克隆于不同载体,再将筛选新; ➢ 1995年,Hea ➢ 1996年,S古菌16SrRNA基因的克隆; ➢ 1998年,Handelsman等正式提出宏基因组的概念并创立宏基因组学。 从诞生至今仅有十多年时间,但已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各国研究 的热门领域。
足两个条件: 1 尽可能提取样品所有微生物的基因
2 保持一
DNA的提取纯化方法
1 直接提取法
2 间接提取法
1、土壤DNA的提取和纯化
➢ 直接提取法又称原位提取法:在环境样品中加入DNA提取缓冲液, 直接破碎土壤中的微生物细胞而使DNA释放,提取DNA并纯化的方 法。
从研究环境中获得大量未能培养的微生物成为现实,直接在基因水平 上研究、开发和利用无法培养的微生物资源,为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环 境中微生物基因资源开辟了新的途径。
宏基因组学
宏基因组学的发展概况 为了获得完整的环境微生物基因表达产物,早在1978年许多学者就提出了 直接从环境中提取微生物DNA的思路; ➢ 1991年,Pace等直接提取浮游生物群体的总DNA,克隆到E. coli中构建环
提取宏 基因组
DNA
连接到 合适的 载组测序 及数据分析
宏基因组学的基本技术
1 土壤DN分析
3
1、土壤DNA的提取和纯化
土壤DN采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缩短运输和保存的时间,使样品能更好地代表自然 状态下土壤微生物的原貌。 土壤微生物往往会与土壤中的其他组分紧密结合,环境样品中都含有的杂质 (如腐殖酸类物质DNA提取提取通常需要满
基于宏基因组学的土壤丰度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基于宏基因组学的土壤丰度和功能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微生物学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宏基因组学已经成为微生物学研究的新的热点领域。
宏基因组学是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的基因组信息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以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等信息。
本文将主要对基于宏基因组学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宏基因组学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学研究已经成为了许多研究者的焦点。
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可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全面和高通量的分析。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地理位置、植被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都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丰度产生显著的影响。
1.1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一个重要因素。
森林、农田和草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一些研究表明,相对于自然林,人为干扰的森林、种植园林以及采伐后的森林等土地利用方式会使得土壤微生物群落显著变化。
而在农田中,转基因作物、化肥施用、草药提取等因素也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化肥的大量使用可能会使得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下降,而草药提取可能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同样的影响。
1.2 地理位置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影响地理位置也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在不同地区的变化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
例如,研究表明,高海拔地区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显著低于低海拔地区。
这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相对自然、生境稳定,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贫瘠。
此外,不同地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丰度也会因为微生物间的竞争、协同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二、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宏基因组学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研究是宏基因组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基因功能注释,揭示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差异,探究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
《2024年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范文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作为现代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在过去的十年中迅速发展并展现出其在各种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
尤其是在环境工程领域,宏基因组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用以研究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与环境工程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二、宏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宏基因组学是基因组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它通过深度测序技术分析环境样本中的微生物DNA或RNA,从而了解环境中的微生物组成、结构和功能。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关于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详细信息,帮助我们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三、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1. 污水处理:宏基因组学可用于研究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功能。
通过对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测序和分析,可以找出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的优化方案。
2. 垃圾填埋场和土地复垦:通过宏基因组学分析,可以评估填埋场或废弃地的生物修复效果和可能的修复策略。
同时,这种技术也可用于监测复垦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
3. 农业生态系统:宏基因组学可以用于研究农田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优化施肥和灌溉策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 气候变化与碳循环:宏基因组学可用于研究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四、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研究者们已经能够更准确地分析环境样本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深入了解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功能。
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也有了显著提高。
五、未来展望未来,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随着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我们有望更准确地揭示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构和功能。
肠道微生物功能宏基因组学与代谢组学关联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技术创新:开发更灵敏、高效的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宏基因组学和代谢 组学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效率。
2、数据整合:结合多维度数据,如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临床表型数据 等,进行深度整合分析,以揭示肠道微生物群落与人体健康的内在。
3、模型构建: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构建预测模型,以评估肠 道微生物群落对个体健康的潜在影响,为精准医疗和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挑战与解决方案
尽管肠道微生物功能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 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数据质量和高效率分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测 序技术和检测设备的局限性可能导致数据质量下降和准确性降低。为提高数据质 量,可以采取数据质量控制措施,如使用标准化样品处理流程、应用严格的数据 过滤标准等。
研究背景与意义:
冠心病代谢组学研究对深入了解冠心病的发生机制、寻找生物标志物以及发 现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学在研究肠道微生物的种类、 丰度、基因组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冠心病代谢组学研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 值。通过研究肠道菌群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有助于揭示肠道菌群在冠心病发病过 程中的作用,为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研究旨在利用HPLCMS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清代谢物进行检 测和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代谢物的变化规律及与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学的关 联。实验流程包括收集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清样本,利用HPLCMS技术进行 代谢物检测,
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和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宏基 因组学分析。数据分析将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二元逻辑回归等统计方法。
4、个体差异研究:探讨个体差异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与疾病易感 性的关系,为个性化医疗和营养干预提供理论支持。
临床宏基因组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临床宏基因组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的不断发展,宏基因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宏基因组学是对一个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体、它们所携带的基因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的学科。
日益壮大的宏基因组学为医学领域的临床诊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成为了未来医学诊断和治疗的热门研究方向。
一、宏基因组医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宏基因组医学最广泛的应用是在疾病的诊断方面。
疾病不仅仅是某个特定基因的失调,而是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此外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宏基因组医学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可以同时分析大量的基因组信息,能够更全面、更快速地识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1.微生物组宏基因组医学可以通过对微生物组的测序分析病原菌、病毒等微生物对宿主的影响。
例如,肠道微生物组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癌症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另外,肺部微生物组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有关联。
2.基因组宏基因组技术可以对某些疾病的基因组进行检测。
例如,在肠胃疾病领域,宏基因组技术已经可用于检测肠道微生物对患者肠部基因组的影响,为个体化肠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3.代谢水平宏基因组医学可以通过代谢谱分析等手段对人体代谢物进行全面测量,进而预测患者在特定环境下的疾病风险,同时也可以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
二、宏基因组医学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宏基因组技术还可以用于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增强药物疗效及降低药物副作用等方面。
1.个性化用药宏基因组技术可以根据病患基因组等信息来设计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减少对病患的不良影响和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例如,用于癌症治疗的药物为针对个体化情况对癌细胞进行攻击,这需要大量的宏基因组分析来确定药物与癌细胞之间的互动关系。
2.药物疗效的预测宏基因组技术可以预判药物对病患的作用及副作用。
例如,在巨噬细胞活性综合征中,宏基因组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使用哪种抗炎药物会更加有效,减少患者对药物的耐药性。
《2024年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范文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作为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通过对特定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全面解析,为我们提供了从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和利用环境微生物资源的可能。
在环境工程领域,宏基因组学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我们对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同时也为环境污染治理、生物能源开发等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本文将就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宏基因组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宏基因组学主要通过对环境样本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深度测序和分析,以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遗传信息及其功能特性。
这种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角色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1. 环境污染治理:宏基因组学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
通过对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测序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从而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进行生物修复。
例如,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我们可以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够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并对其进行基因改造以提高其降解效率。
2. 生物能源开发:宏基因组学也为生物能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例如,通过分析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能够高效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用来产生生物能源,如生物气、生物柴油等。
3. 环境监测与评估:宏基因组学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与评估。
通过对特定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该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从而判断该环境是否受到污染或破坏。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来评估环境的健康状况。
四、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分析方法的改进,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发现和鉴定出大量的微生物种类和功能基因,这些信息为环境污染治理、生物能源开发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宏基因组学是一种研究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方法,通过对环境样品中的DNA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功能和相互作用模式,为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宏基因组学技术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源的评估和监测、生物处理技术的优化和调控、环境污染物的降解机制研究等方面。
首先,宏基因组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评估不同环境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水体中,通过对水样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进行测定,可以判断水体是否受到污染、污染源的种类和强度。
此外,宏基因组学技术还可以监测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时空变化,帮助环境工程师更好地了解环境中微生物动态变化的规律和机制。
其次,宏基因组学技术在生物处理技术的优化和调控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废气治理等领域。
通过宏基因组学技术对生物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和功能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系统中微生物种类、代谢过程和相互作用模式的动态变化,为生物处理技术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例如,在废水处理系统中,通过宏基因组学技术可以揭示微生物共生共代谢的作用机制,为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减少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提供技术支持。
最后,宏基因组学技术还可以揭示环境污染物的降解机制和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环境污染物的降解是一种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和协同代谢。
通过宏基因组学技术,可以鉴定和筛选出具有降解污染物能力的微生物,并深入了解其降解途径和代谢产物的生成过程。
这对于寻找新型高效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资源、优化降解反应条件以及开发新型的污染物治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并为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4年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范文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宏基因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为环境工程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本文将详细介绍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二、宏基因组学概述宏基因组学是研究环境中微生物群体基因组的一门科学。
它通过分析环境样本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及代谢途径,为理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态作用提供了有力工具。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等。
三、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1. 污水处理宏基因组学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广泛。
通过分析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了解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途径和机制。
同时,宏基因组学还可以为污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2. 土壤修复宏基因组学在土壤修复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了解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迁移和转化途径。
同时,宏基因组学还可以为土壤修复提供有效的生物修复策略,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
3. 气候变化与碳排放宏基因组学在研究气候变化与碳排放方面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微生物群落对碳排放的贡献,可以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减缓气候变化提供新的思路。
四、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的改进,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高通量测序技术提高了测序速度和准确性,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另一方面,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的改进提高了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手段。
五、未来展望未来,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首先,随着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和相互作用。
其次,宏基因组学将与其他领域的技术和方法相结合,如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为环境工程领域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宏基因组学及其技术的研究进展
第29卷第6期200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MedicalSciences)V01.29NO.6Dec.2008◇专家述评◇宏基因组学及其技术的研究进展楚雍烈,杨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免疫与病原生物系,陕西西安710061)摘要:宏基因组学是研究生态群体基因功能和其相互作用的新科学领域,以特定生态环境中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作为研究对象,基本研究策略是通过克隆、异源表达,筛选出有用的新基因及其产物。
宏基因组学为生命学科和药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新技术,并在包括医学在内的许多领域取得了新成就。
本述评对宏基因组学的概念、技术和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宏基因组学;宏基因组文库构建}文库筛选中图分类号:Q7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259(2008)06一0601一08ResearchprogressofmetagenomicsanditstechnologyChuYonglie,YangE(DepartmentofImmunologyandPathogenBiology,MedicalSchoo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61,China)ABSTRACT:Metagenomicsisnewfieldofscienceappliedtostudygenefunctionandinteractionecotypecommunities.MetagenomictechnologyisbasedthestudyoftheDNAofmicrobialcommunitiesintheirnaturalenvironmentsdirectly.ItsbasicstrategyincludesextractingtotalcommunityDNA,constructinggenomiclibrary,andanalyzinglibrarywithsimilarstrategytofunctionalgenomics.Itprovidespowerfultooltohelptoexploitfornovelbiotechnologicalandpharmaceuticalapplications.Metagenomicshasdevelopedrapidlyandacquiredmanynovelaccomplishmentsincludinginmedicine.Theconcept,methodologyandapplicationofmetagenomicshavebeenbrieflyreviewed.KEYWORDS:metagenome;metagenomics;metagenomiclibraryconstruction;libraryscreening随着人类科学认识论和思维方式的深化,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方法的支撑下,顺应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在基因组学的基础上诞生了一门崭新的交叉学科——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1]。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摘要:宏基因组学是一门应用最大限度地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环境样品中全部生物基因组的新兴学科。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以及生物过程。
本文对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1. 引言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宏基因组学逐渐成为研究环境样品中全部生物基因组的一种重要工具。
相比于传统的微生物学研究方法,宏基因组学具有检测范围广、分析效率高、数据解读全面等优势。
因此,它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2.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样品中的应用宏基因组学主要通过对环境样品中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来研究样品中全部生物基因组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环境中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宏基因组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丰度、分布及其相互作用。
通过对环境中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可以揭示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态和功能特征,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2 环境中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宏基因组学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环境中的功能基因组,即与特定生物过程或功能相关的基因组。
通过对环境样品中的宏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可以了解环境中某些特定功能基因的丰度、分布和活性,从而推测环境中相应生物过程的发生情况。
2.3 环境中的新物种发现与鉴定宏基因组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环境中新的微生物物种,还可以帮助我们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类。
通过对环境样品中的宏基因组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可以识别和描述新物种的基因组特征,进而进行分类和命名。
3.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应用方法的改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宏基因组学的应用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状况及其发展摘要:宏基因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技术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微生物混合基因组DNA、利用可培养的宿主菌建立宏基因组文库及筛选目的基因。
该技术可以克服传统培养技术的不足,是研究未培养微生物、寻找新功能基因和开发获得新资源的重要新途径。
目前宏基因组学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在医药、农业、能源开发、环境修复、生物技术、生物防御等方面有了较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宏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基因组文库构建、文库筛选、未培养微生物、研究进展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基因组全序列测定计划正在全球被快速地推行,但现有技术条件下,自然界存在的可培养微生物不到总数的1%,阻碍了该计划的发展,使得绝大多数的微生物资源不能被开发和利用。
21世纪初,随着测序能力的提高和基因组学的发展,科学家提出了一种研究不可培养微生物基因组的新思路——直接对含有各种不可培养的微生物的群体进行基因组序列的测定。
这类研究称为Metagenomics,前缀“Meta”源于希腊语。
意思是“超越”。
科学家选择它来表示这种基因组研究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分析单一物种的基因组学,将研究对象定为由种类众多的微生物组成的整个菌落。
国内的研究者也据此将该术语翻译为“宏基因组学”。
1 宏基因组的概念宏基因组 (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宏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生态基因组学) 是由Handelsman等1998年提出的新名词, 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即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
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 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
而所谓宏基因组学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 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 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
一般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基因组 DNA, 克隆DNA到合适的载体,导入宿主菌体,筛选目的转化子等工作。
宏基因组文库既包含了可培养的又包含了不能培养的微生物基因,避开了微生物分离培养的问题,极大地扩展了微生物资源的利用空间,增加了获得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机会,为新的医药产业和发现新的生物技术提供丰富的基因文库,并利于环境微生物有机群体的分布和功能的研究。
2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过程2.1 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沿用了分子克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并根据具体环境样品的特点和建库目的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步骤和策略。
一般包括样品总DNA的提取、与载体连接和克隆到宿主中。
2.1.1样品总DNA的提取宏基因组文库构建的关键之一是获得高质量的目的样品的总DNA。
目的样品的采集是第一步,除了需严格遵循取样规则外,取样中应尽量避免对样品的干扰,缩短保存和运输的时间,使样品能更好地代表自然状态下的微生物原貌。
根据提取样品总DNA前是否分离细胞,提取方法可以分为原位裂解法和异位裂解法。
原位裂解法主要是通过去污剂处理(如SDS)、酶解法(如蛋白酶K)、机械破碎法(如珠打)、以及高温或冻融法等直接破碎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而使DNA得以释放。
由于无须对样品微生物进行复苏,且黏附于颗粒上的微生物细胞亦能被裂解,所得DNA能更好地代表样品微生物的多样性,而且此法操作容易,成本低,DNA提取率高;但由于机械剪切作用较强,所提取的DNA片段较小(1~50 kb),且腐殖酸类物质也难以完全去除。
该法通常适用于构建小片段插入文库(质粒或λ噬菌体为载体)的DNA提取。
异位裂解法则先采用物理方法(如尼可登介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微生物细胞从样品中分离出来,然后采用较温和的方法抽提DNA(如低熔点琼脂糖包埋裂解,脉冲凝胶电泳回收DNA法)。
此法处理条件温和,可获得大片段DNA(20~500 kb),纯度高;但操作繁琐,成本高,得率也较低,有些微生物在分离过程中可能丢失,温和条件下一些细胞壁较厚的微生物DNA抽提不出来。
该法通常适用于构建大片段插入文库(柯斯质粒或者细菌人工载体为载体)的DNA提取。
2.1.2载体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需要适宜的克隆载体,通常用于DNA克隆的载体主要包括质粒、粘粒和细菌人工染色体等。
质粒一般用于克隆小于10 kb的DNA片段,适用于单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粘粒(大部分是用pWE l5载体,插入片段在40 kb左右)和细菌人工染色体(插入片段可达350 kb)已被广泛地用于大插入片段文库的构建中,以期获得由多基因簇调控的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完整的代谢途径;该法已成功的用于抗菌素紫色杆菌素的合成等。
另外,构建能容纳40kb外源DNA插入片段的fosmid文库也有报道。
2.1.3 宿主选择适宜的宿主细胞是重组基因高效克隆或表达的前提之一。
宿主的选择主要考虑到转化效率、宏基因的表达、重组载体在宿主细胞中的稳定性以及目标性状的筛选等。
对于任何宏基因组来源的基因来说,大肠杆菌(E.coli)依然是最理想的克隆和表达宿主。
近年来也有报道使用其他宿主菌,如被用来鉴定与新抗生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的变铅青链霉菌和其他的革兰氏阴性菌。
也可以用穿梭粘粒或BAC载体将构建于大肠杆菌的文库转入其他宿主,如链霉菌或假单胞菌属中。
一些缺陷突变体也可作为宿主来进行文库的功能筛选。
2.2 宏基因组文库的筛选根据其研究目的,宏基因组文库的筛选通常有两种方法:功能筛选和序列筛选。
功能筛选法根据重组克隆产生的新活性进行筛选,可用于检测编码新型酶的全部新基因或者获取新的生物活性物质。
该法对全长基因及功能基因的产物具有选择性。
其最大的缺点是要依靠宿主菌株的表达,且受检测手段的局限,工作量大,效率低,往往分析成千上万个克隆仅能获得不到10个活性克隆。
利用该方法已成功分离了一些降解酶、抗生素抗性和抗生素编码基因。
序列筛选法根据已知相关功能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探针或PCR引物,通过杂交或PCR扩增筛选阳性克隆子。
用这种方法有可能筛选到某一类结构或功能的蛋白质中的新分子。
其优点是不必依赖宿主菌株来表达克隆基因,已建立的杂交或PCR扩增技术可用于筛选工作中,且基于DNA的操作有可能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而大大提高筛选效率。
其缺点是必须对相关基因序列有一定的了解,较难发现全新的活性物质,也很难获得全序列。
3 宏基因组学的应用研究进展3.1 宏基因组学在海洋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海洋药物开发受着一些因素的限制,包括活性天然产物的痕量存在、活性物质难于化学合成、海洋微生物难于培养等。
已有的研究显示,超过95%的海洋微生物在现有实验条件下不能人工培养,传统的活性物质筛选方案无法涉及这些未培养微生物,这影响了海洋活性天然产物的应用范围。
Schroder等以海绵为例提出了一些化学合成、体细胞培养等解决方法,这些方法提高了生物材料的产量,然而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生物量缺乏和未培养微生物等方面的瓶颈问题。
宏基因组学的诞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目前,已应用宏基因组学技术研究了多种海洋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
其中最为经典的研究是海洋聚酮类和非核糖体肽类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从而解开了像Bryostatin A,Barbamide,Pederin等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面貌,对海洋微生物宏基因组学和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3.2 宏基因组学在发现新基因方面的应用由于自然界中大多数微生物物种及其生物量是未知的,因此从构建的任一宏基因组文库中鉴定出的大多数基因将都是新基因。
因此即使是对一个相对较小的宏基因组文库进行筛选,所获得的序列与已公布的数据库中的序列的相似性也很低。
例如,Tyson等人对一个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的嗜酸生物膜的宏基因组进行测序,从76 Mbp中鉴定出的新基因超过了4 000个。
Venter等人构建了马尾藻海的微生物群落宏基因组文库,用随机鸟枪法进行测序,所测的序列超过10亿bp,从中鉴定了1.2x106个新基因,有力地证明了该方法是发现新基因的有效手段。
利用宏基因组文库,已发现的新基因主要有生物催化剂基因、抗生素抗性基因以及编码转运蛋白基因等。
3.3 宏基因组在开发新的微生物活性物质中的应用近些年来,由于极高的重复发现率,利用纯培养技术从环境微生物中筛选到新活性物质的机率显著下降。
宏基因组学则为新的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通过采用土壤、海水、海洋浮游生物、海绵、甲虫、人唾液等环境样品,成功构建了宏基因组文库,筛选到多种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各种酶类及一些次生代谢产物等,包括几丁质酶、4-羟基丁酸代谢酶系、脂酶,酯酶、淀粉酶、蛋白酶、β-葡萄糖苷酶、β-内酰胺酶、酰胺酶、腈水解酶、果胶酶、氧化还原酶、琼脂糖酶、核酸酶、生物素合成酶系、膜蛋白、色素(如靛红)、抗菌抗肿瘤活性物质(如紫色杆菌素)及抗生素抗性基因(如N-酰基酪氨酸合成酶基因)等;并且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新酶的许多特征信息。
例如,Lorenz等人利用质粒pUC l8构建了德国Heidelberg附近pH值为8的碱性土壤宏基因组文库,从50 000个克隆子中筛选到120个具有脂酶/酯酶活性的阳性克隆,pH值和热稳定性等生化特性研究表明,120个阳性克隆的最适pH值范围分别在5~9、热稳定性在40~95℃,在生化特性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差异。
同样,Yun等选用pUC l9为克隆载体构建大肠杆菌基因组文库,对其表达出的酶蛋白进行特征分析,发现该酶具有独特的转糖基作用,同时还具有仪α-淀粉酶、葡聚糖转移酶和新普鲁兰酶的共同特征。
因此,可以相信,将宏基因组文库筛选和基因改组等基因工程技术结合起来,在开发新的微生物活性物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3.4 宏基因组在生物降解作用方向的研究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及人类对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微生物是适应环境能力最强的物种,探索污染环境微生物适应性及其获得适应性的途径,可以更好地揭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学意义,为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微生物的生物修复潜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目前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细菌可能通过改变启动子结构或激活启动子之间不活泼的核心序列来参与专一性底物降解过程,或通过抑制非必需因子及较强蛋白质分子的精细调节作用来降解异型生物复合物。
研究结果表明,某些细菌对有机污染物具有生物矿化作用,Janssen等发现细菌的脱卤素反应可催化碳卤结合物的分裂,而碳卤结合物的分裂是环境污染物---卤素化合物需氧矿化的关键一步,采用基因突变使细菌沉默的基因发挥催化功能或使其作用的底物范围改变,而增强细菌分解有机合成卤素的能力。
环境微生物中具有大量的未知的脱卤素序列片段,利用宏基因组方法可以筛选出具有降解能力的目的克隆,达到清除有毒污染物以净化环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