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培优辅导
初三化学经典《溶液》(提高)知识讲解
《溶液》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掌握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
2.掌握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3.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饱和溶液是针对某种溶质而言,对其它溶质不一定是饱和溶液)【要点诠释】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区别与联系: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区别涵义不同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溶质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里,是否达到最大溶解限度溶液的浓与稀取决于溶质在一定量溶液里含量的多与少温度影响受温度影响,须指明温度一般不受温度影响联系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与稀没有必然的联系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反之亦然3.对同一种溶质,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要点二、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乳浊液和乳化现象1.溶解时的热现象:浓硫酸、氢氧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如:把植物油和水混合振荡后得到的浑浊的液体,就是乳浊液。
该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分层。
3.乳化现象:是指加入乳化剂后,乳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不再分层而能稳定存在,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
《溶液》复习教学设计(教案)
《溶液》复习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溶液的概念与特点1.1 溶液的定义1.2 溶液的特点1.3 溶液的表示方法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定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
2. 讨论溶液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区分溶液和其他混合物。
3. 讲解溶液的表示方法,如浓度、摩尔浓度等,并通过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评估方式: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溶液定义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溶液特点的掌握。
3.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溶液表示方法的掌握。
第二章:溶液的制备与纯化2.1 溶液的制备方法2.2 溶液的纯化方法2.3 溶液的储存与保鲜教学活动:1. 复习溶液的制备方法,如溶解、稀释等,并通过实验演示。
2. 介绍溶液的纯化方法,如过滤、蒸馏等,并通过实验演示。
3. 讲解溶液的储存与保鲜方法,如密封、冷藏等,并通过实验演示。
评估方式:1.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溶液制备方法的掌握。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溶液纯化方法的掌握。
3.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溶液储存与保鲜方法的掌握。
第三章:溶液的浓度与稀释3.1 溶液的浓度概念3.2 溶液的稀释方法3.3 溶液的浓度计算教学活动:1. 复习溶液的浓度概念,如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2. 讲解溶液的稀释方法,如添加溶剂等,并通过实验演示。
3. 介绍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如C1V1=C2V2等,并通过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评估方式: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溶液浓度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溶液稀释方法的掌握。
3.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溶液浓度计算方法的掌握。
第四章:溶液的化学平衡4.1 溶液的酸碱平衡4.2 溶液的离子平衡4.3 溶液的溶解平衡教学活动:1. 复习溶液的酸碱平衡,如pH值的概念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2. 讲解溶液的离子平衡,如离子的共存等,并通过实验演示。
3. 介绍溶液的溶解平衡,如溶解度等,并通过实验演示。
评估方式: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溶液酸碱平衡的理解。
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溶液》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掌握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
2.掌握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3.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饱和溶液是针对某种溶质而言,对其它溶质不一定是饱和溶液)【要点诠释】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区别与联系: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区别涵义不同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溶质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里,是否达到最大溶解限度溶液的浓与稀取决于溶质在一定量溶液里含量的多与少温度影响受温度影响,须指明温度一般不受温度影响联系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与稀没有必然的联系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反之亦然3.对同一种溶质,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要点二、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乳浊液和乳化现象1.溶解时的热现象:浓硫酸、氢氧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如:把植物油和水混合振荡后得到的浑浊的液体,就是乳浊液。
该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分层。
3.乳化现象:是指加入乳化剂后,乳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不再分层而能稳定存在,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
浙教版科学八上重点梳理与培优:溶液问题——计算汇编(学生版+解析)
浙教版科学八上重点梳理与培优:溶液问题——计算汇编【要点提要:】溶液相关的计算题整体可分四大类别: 第一类别:配置指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该类问题考核的是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基本运用,难点并不在计算而是在实验操作中的相关提问。
例如,在计算出溶质后,有关溶质的称量过程中指针偏转问题的提问、称量过程中各种状况对于结果的影响等。
第二类别:溶液的稀释、溶液的浓缩(没有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该问题为溶液计算题中主要常见问法,计算时主要根据变化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来建立等式:%%后液体后液体原液体原液体a m a m ⋅=⋅,无论问法如何变化,无非就是本等式的不同变形体的运用来求解即可。
第三类别:溶液的浓缩(有溶质从溶液中析出,且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析出晶体中含结晶水的问题在中考中也是可能构建的,但那种问题学习化学知识后才可以进行解答了,非本章学习中会出现的)该问题需要注意溶液的浓缩过程中有部分原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故,可得等式:析出后液体后液体原液体原液体m a m a m +⋅=⋅%%,无论问法如何变化,也可根据本等式进行适当变形来进行求解。
第四类别:不同浓度溶液混合问题该问题常规解法也是利用混合前各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总质量来建立等式:%%%2211混合后液体混合后液体原液体原液体原液体原液体a m a m a m ⋅=⋅+⋅,利用该等式即可求解。
也可以利用便捷方法来进行求解:如:假设有溶质质量分数a%的原溶液1与溶质质量分数b%的原溶液2按一定质量比混合成溶质质量分数c%的目标溶液,则:原溶液1与原溶液2需要按照质量比:||:||:21c a c b m m --=来进行混合即可,该简便方法可以简单运用加减法通过口算即可快速求解混合溶液质量比问题。
【题型讲解:】1、配制5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 密度为1.1ml g /,需要氢氧化钠和水各多少克?2、在医院质量分数为 75%的酒精常被作为消毒剂使用。
人教九下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次教学案例的主题为“人教九下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旨在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溶液的概念、组成、性质以及溶液的制备和分离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探究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希望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溶液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我将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和化学实验,使学生感受到溶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还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将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给出讨论题目,如“溶液的制备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让学生通过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共同探讨并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加深对溶液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并对溶液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我会强调溶液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和性质等方面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我还会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溶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情景的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会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化学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创造贴近学生实际的情景,使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溶液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溶液现象,从而引出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第一单元《溶液》复习(教师用)
第一单元《溶液》双基梳理一、溶液:①定义:一种或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
②特征:、③组成:、当溶液中有水时,不论水的量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说明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①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硫酸亚铁溶液是②溶液的质量等于质量和溶剂之和.但溶液体积不等,这是受分子间的间隔的影响③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
如生石灰溶于水中溶质是熟石灰。
④物质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与水相比:密度一般,导电性,沸点。
⑤体会课本P3页:氯化钠溶解的微观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⑥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举例说明物质溶解的热现象:溶解时温度上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溶解时温度下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乳化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服上的油污,用洗衣粉洗涤是___________,用汽油洗涤是_______________二、溶液的分类溶液:指①给定条件时分为(指温度和溶剂量)溶液:指两者的相互转化:①()②()③()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①()②()③()如何验证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②不给定条件时,分为和。
越大,溶液越浓,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越小,溶液越。
③饱和溶液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稀溶液。
深圳平安里学校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经典复习题(培优提高)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一份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B解析:BA.溶液的特征是是均一、稳定、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A错误;B.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所以一份溶液中可以溶解多种物质,如碳酸饮料中就溶解多种物质,则一份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B正确;C.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所以饱和溶液只是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但可以溶解其他溶质,如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可以溶解氯化钾等其他溶质,C错误;D.对于不同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而对于同种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错误;故选:B。
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D解析:DA、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可能是离子、分子,所以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都是10,故A错;B、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不一定属于氧化物,故B错;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故C错;D、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所以不一定是单质,故D正确。
故选:D。
3.“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加压条件下向饱和氨盐水中通二氧化碳,能加速NaHCO3的生成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NaHCO3的不饱和溶液C.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大D.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A解析:AA、在加压的条件下向饱和氨盐水中通二氧化碳,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故选项说法正确。
南京市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经典复习题(课后培优)
南京市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经典复习题(课后培优)一、选择题1.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提高一倍,下列做法能达到目的的是A.向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钠,完全溶解B.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蒸发掉50克水C.向100克5%的蔗糖水中加入100克15%的蔗糖水D.向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克硝酸钾和40克水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蒸发足量的溶剂一定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将t1°C,55g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C时刚好成饱和溶液C.t1°C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大小顺序一定为乙>甲=丙D.t2°C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一定为乙>甲=丙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故有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得失电子也可以形成原子4.下列有关溶液及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种溶质的水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在T℃时,某物质A的溶液,若蒸发掉5克水时,析出A(不含结晶水)2克;若蒸发掉10克水时,析出A 5克。
则T℃时,A的溶解度为40克C.室温下,5mL水和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为10mLD.现要配制10%的稀硫酸2940g,用98%的浓硫酸进行稀释,需加水2640g.5.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 a、b、c 三种物质 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 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b>cB.t2℃时 30g 物质 a 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 80g 溶液C.t1℃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b>a=c D.若 a 中混有少量 c,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a6.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易溶物B.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液的质量乙>甲C.60℃时,将100g乙的饱和溶液配成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加水380gD.甲中混有少量丙,若要得到较纯净的甲,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7.如图所示,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放入甲、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多,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A.氯化钠B.氢氧化钠C.硝酸铵D.硝酸钾8.2020 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浙教版8年级培优07-溶液专题 学生版
科学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 年 级:八年级 课 时 数: 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科学 学科教师:授课类型 T 同步( ) C 专题( ) T 能力( )授课日期及时段2018年12月20日 15:00-17:00 教学内容(课堂精粹)【知识点1】溶液和浊液1、溶液组成:溶液(溶解后得到的物质)=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水溶液。
特征:均一(各部分浓度和性质相同)、稳定(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溶液不会分离)的混合物。
2、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泥水、血液、钡餐) 3、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牛奶,肥皂水)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与联系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形成过程固、液、气溶解在液体中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久置是否分层 不分层分层分层特点 均一稳定不稳定 不稳定共同点都是混合物4、乳化现象当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混合时,其中一种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以极小的液滴均匀悬浮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其中的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
常见的乳化剂:洗洁精、洗发液、洗衣粉等。
【知识点2】实验基本操作C 专题——溶液专题导入1、固体药品的取用(1)粉末状:药匙、纸槽用药匙取药品,装入试管中/用药品将药品装进做好的纸槽中,水平将纸槽放进试管中,再将试管直立,药品进入试管后,取出纸槽。
(2)块状:镊子、药匙左手水平拿好试管,用镊子/药匙取药品,放在试管口处,在慢慢将试管直立,使药品慢慢滑落到试管低端。
2、液体药品的取用(1)倾倒法:从盛装试剂的细口瓶直接倾倒进试管或烧杯。
取用时,先把瓶塞取下,倒放在桌上。
然后一手拿试剂瓶,另一手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液体缓缓地流入试管中。
液体取用完,应立即盖紧瓶塞,把试剂瓶放回原处,并注意使瓶上的标签向外。
(2)少量的取用:可以用胶头滴管(3)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首先根据取用液体的量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中,当接近刻度线时用滴管调到所需液体的量。
《溶液》复习教学设计(教案)
《溶液》复习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溶液的概念与组成1.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透明的混合物。
1.2 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是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溶质是溶解度较小的物质。
1.3 溶液的表示方法:溶液的浓度可以用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表示。
第二章:溶液的制备与纯化2.1 溶液的制备:溶液可以通过溶解、稀释、混合等方法制备。
2.2 溶液的纯化:溶液可以通过过滤、蒸馏、结晶等方法进行纯化。
2.3 溶液的储存与保存:溶液应该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光照和空气接触。
第三章:溶液的浓度与稀释3.1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或摩尔比例。
3.2 溶液的稀释:溶液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溶剂进行稀释。
3.3 溶液的浓度计算:可以通过C1V1=C2V2等公式计算溶液的浓度。
第四章: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4.1 溶液的酸碱性:溶液可以根据其酸碱度分为酸性、中性、碱性。
4.2 pH值的定义:pH值是表示溶液酸碱程度的数值,其范围为0-14。
4.3 pH值的测定与调节:可以通过pH试纸、pH计等工具测定溶液的pH值,并通过添加酸或碱进行调节。
第五章:溶液的渗透压与离子强度5.1 溶液的渗透压: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对水分子的吸引力。
5.2 离子强度的定义:离子强度是指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电荷数的乘积。
5.3 溶液的渗透压与离子强度的关系:溶液的渗透压与离子强度成正比。
第六章:溶液的沸点与凝固点下降6.1 溶液的沸点:溶液的沸点比纯溶剂的沸点低,因为溶质的加入会干扰溶剂的分子间作用力。
6.2 沸点下降的计算:沸点下降可以通过公式ΔTb = i Kb m b 计算,其中i 为离子强度,Kb 为沸点下降常数,m 为摩尔质量,b 为1摩尔溶质的沸点下降。
6.3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溶剂的凝固点低,凝固点下降的计算方法类似于沸点下降的计算。
第七章:溶液的扩散与渗透7.1 溶液的扩散:扩散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自发性运动,其速率与温度、溶质浓度有关。
七年级升八年级暑期辅导资料之四 溶液
溶液一知识提要:1. 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水是常用的溶剂。
的物质。
一般是液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体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液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一般可根据以下原则:①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②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 ③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 ④常见的溶剂有水以及酒精、汽油等有机物,通常不指明溶剂,即溶剂为水。
溶液的特征。
溶液⎩⎨⎧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稳定性:条件不变时溶相同均一性:溶液各处性质注意:有无颜色不是溶液的特征,因为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 悬浊液、乳浊液:名称特征 溶液 悬浊液乳浊液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中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的 下沉上浮粒子大小直径>1纳米半径>0.1微米半径>0.1微米注:1微米等于1千分之一毫米,1纳米等于千分之一微米。
3. 常用的溶剂。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也是常用的溶剂,在医药中,碘酒就是碘的酒精溶液。
汽油也是常用的溶剂,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能溶于汽油,油脂就是一个例子。
衣服上的油迹,用水洗不掉,因为油迹不溶于水。
油脂溶于汽油,用汽油擦,衣服上的油迹就能去掉。
4.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练习:1.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酒精滴入水中振荡后的液体B.面粉加入水中振荡后的液体C.豆油滴入水中振荡后的液体D.豆油滴入汽油中振荡后的液体E.澄清的石灰水F.澄清的石灰水加入CO2G.蒸馏水 H.酒精2. 可以作溶质的是下列什么物质 ( )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3.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溶液里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
初三春季化学培优班第三讲 溶液总复习
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一、溶液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如食盐)。
溶质可以是气体、固体或液体。
②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是溶液的基本特征。
②指明“某一溶质”。
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但还能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若不能再溶解,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④在溶解度曲线上的点都表示溶质在对于含不同溶质的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④装瓶保存:在试剂瓶的标签上写明药品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①计算:按配制需要求出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体积以及所需水的质量、体积。
③配制:将两种液体混合均匀,即得要求的溶液。
将量取的浓盐酸和水分别倒所用仪器:量筒、胶头滴管①溶质质量偏少:称量固体溶质质量偏少;所用固体溶质不纯、不干燥或已潮解;称量时“左码右物”并使用游码;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
B.①②③④⑤C.③④①②⑤D.②①④③⑤、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水中溶解有10 g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1 g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为1:9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45 g水中,可制成10%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中倒出20 mL,剩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D.800 g)不变))、溶解溶解、计算、称量(量取)8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B C 0 t 1 20 t 2 温度/℃ g 40 溶解度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__、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你根据图示)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
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或⑴B是的溶解度曲线。
⑵60℃时,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溶液》优教复习课件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2.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
(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 吸收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_____
热量;二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 放出 热量。 成水和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_____ 升高 ;若吸热=放 (2)若吸热<放热,溶液温度_______ 热,溶液温度不变;若吸热>放热,溶液温度 降低 。 _______
第3单元 溶液
知识网络
溶解的过程
溶液的形成 溶液
乳化现象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溶液的配制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回顾
知识点1 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均一 、_______ 稳定 的混合物。 _______ 均一性 、 ________ 稳定性 、 ________ 混合物 。 (2)基本特征: ________
结束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增加溶剂,减少溶质,改变温度
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
不饱和溶液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点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1.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 的质量与_____ 溶液 的质量的比值。 (1)定义:_____
(2)溶质质量分数=
Hale Waihona Puke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100%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化学】溶液 溶解度培优题经典
【化学】溶液溶解度培优题经典一、溶液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B.把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均有晶体析出C.M点对应的甲溶液,是t2℃时甲的不饱和溶液D.把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C【解析】A、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等于2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6.7%,错误;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固体,错误;C、t2℃时,N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所以对应的甲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正确;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2℃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物质降温后析出晶体,仍然饱和,质量分数用t1℃时溶解度计算即可;乙物质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按照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只要比较出t1℃时甲物质溶解度与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即可,可知甲>乙,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答案】D【解析】A、根据题中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B、根据题中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正确C、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当降温到t1℃,甲乙仍为饱和溶液,丙为不饱和溶液,在t1℃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D、 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140100%=28.6%,故错误故选D3.20℃时,往10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搅拌,硝酸钾部分溶解。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_习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溶液【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规律】溶液的判别(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考点2】溶液和浊液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初三化学培优讲义 溶液.溶解度及相关计算
初三化学培优专题提高(七)——溶液.溶解度及相关计算一.溶液的特征.分类和转化1.下列一些生活中觉的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 )A .牛奶B .泥水C .碘酒D .果酱2.下列适量物质溶于水后,可以造成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A .硝酸铵B .蔗糖C .氯化钠D .浓硫酸3.游泳池中的水呈蓝色,是因为加入了一种能杀菌消毒的物质。
这种物质可能是 ( )A .明矾B .食盐C .硫酸铜D .熟石灰4.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杯食盐水,下部分比上部分咸B .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未必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 .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D .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剂是酒精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B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就变成了不饱和溶液C .无色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可以互相转化6.在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的晶体,则 ( )A .晶体质量减少B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C .晶体质量不变D .溶质的溶解度增大7.海水中有丰富的食盐,要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常采用的方法是 ( )A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B .蒸发溶剂法C .过滤法D .加硝酸银沉淀过滤法二.溶解度及相关计算1.人们在是是常生活中经常饮用雪碧,下列有关雪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饮用雪碧的一段时间内,人体内血液的pH 将升高B .夏天饮用冰雪碧,喝后不久打嗝主要是因为雪碧受热,溶于雪碧中的CO2溶解度变小,放出大量CO 2气体C .往雪碧中滴入酚酞指示剂,雪碧变红色D .喝雪碧后打嗝是一种热辐射过程2.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某气体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
为比较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查得101kPa 时,M .N 两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O H 20M 2023L/L .0S =℃,,O H 40N 2023L/L .0S =℃,。
《溶液》 讲义
《溶液》讲义一、溶液的定义在化学的世界里,溶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混合物。
简单来说,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这里的“均一”指的是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比如,一杯糖水,无论你从杯子的哪个部位品尝,甜度都是一样的。
而“稳定”则表示在外界条件不变(如温度、压强等)的情况下,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二、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则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例如,在盐水溶液中,盐是溶质,水就是溶剂。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当溶质和溶剂都是液体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称为溶剂,量少的一种称为溶质。
三、溶液的分类1、按照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
而不饱和溶液则是在同样条件下,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2、按照溶液中溶质的状态,溶液可以分为固溶体、液溶体和气溶体。
固溶体常见的如合金,液溶体如酒精溶液,气溶体像空气(可以看作是氧气、氮气等气体在其他气体中的溶液)。
四、影响溶液溶解性的因素1、温度一般来说,大多数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例如硝酸钾,在温度升高时,能够溶解更多的硝酸钾。
但也有少数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比如氯化钠。
而气体溶质的溶解度通常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压强对于气体溶质,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
比如,打开碳酸饮料瓶时,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降低,从而冒出大量气泡。
3、溶剂的性质不同的溶剂对同一溶质的溶解性可能不同。
例如,碘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较大。
五、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多少的物理量,常用的表示方法有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等。
1、质量分数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为: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培优辅导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C.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2.如图是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3℃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0g水,可以得到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
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C.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A.KCl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80℃时,KCl固体的溶解度是51.1g
C.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D.2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0% 二、填空题
5.认真分析下列各图,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图1分析,20℃时,将20g NaCl加入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2)图2中打开汽水瓶冒出大量气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有关。
(3)在图3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溶解后甲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乙试管内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6.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2)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g。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t1℃时,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2),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
7.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的含义是。
(2)10℃时,向100g水中加入30g硝酸钾,此时溶液是否饱和(填“是”或者“否”)。
若此基础上再加入10g硝酸钾,为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3)当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少量的硝酸钾可用下列法提纯氯化钠(填字母序号)。
A、蒸发结晶B、冷却热饱和溶液C、趁热过滤
8
(1)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20℃时,在装有5g KNO3晶体的试管中,加入10g水并充分振荡,此时所得溶液为(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再将该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内溶液温度升至
60℃,此时试管内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时,溶解过程所需要的仪器有。
9.物质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KCl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④。
(1)在四种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下同);
(2)四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3)将溶液④降温至10℃,此时溶液的质量是。
10.张老师在讲授溶液时,用固体M做了如下实验,图一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后静置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挥发):
(1)上述烧杯中,溶液质量最大的是(填序号)。
(2)上述实验可以判断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是图二对应的(填序号)。
(3)甲、乙、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的是(填序号)。
(4)根据图二,若要使丁烧杯中的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加入g的M固体。
11.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加入KCl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是g。
(2)实验③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选填“是”、“不是”或“无法判断”)。
(3)实验①、②、③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用“>”“<”或“=”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