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发现 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教案科学初中
光合作用教案科学初中年级:八年级学科:生物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和条件。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 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和条件。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课件展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2. 提问:什么是光合作用?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和条件。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 + 水光能→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3. 讲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叶绿体、二氧化碳、水。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和条件。
2. 提问: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 讲解光合作用的实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 讲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完成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为生物圈提供氧气。
三、实验教学1. 让学生观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并点评。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探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 学生分享探讨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拓展延伸:评价学生在探讨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光合作用教案优秀
光合作用教案优秀【篇一:光合作用探究公开课教学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刘宏新“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节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刘宏新设计说明: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生记住这段历史和结论,而是要将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方法整合其中,充分应用二手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重走科学家之路,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和探索的精神。
本案例中,用二手资料探究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过程,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又可以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并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
一、设计思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科学发现史的探究性学习是实现此课程基本理念的极为有效的载体,生物学史能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来,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素材。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照本宣科介绍几个科学家的实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调动,要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再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为探究的载体,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究的背景,以真正理解探究过程和实验设计策略并学以致用为中心目标,采用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课外”到“课堂”再到“课外”的开放式思想。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第高中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二部分内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3.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原理。
2. 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相关光合作用的课件和资料。
2. 实验材料:绿色植物、酒精、碘液、烧杯、锅、阳光、黑房间、不透光的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绿色植物,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如何生存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生存,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套实验材料。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a. 将绿色植物放在黑暗房间内进行暗处理一昼夜,消耗掉植物原有的有机物。
b. 将植物移到阳光明媚的阳台几个小时,用不透光的黑色纸片遮住一个叶片的一部分。
c. 将遮光的叶片取下,放入酒精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d. 将脱色后的叶片放入碘液中浸泡,观察颜色变化。
四、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发现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2.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存在。
五、拓展思考(5分钟)1. 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在晚上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因为晚上没有光,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存在。
六、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2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5.教学策略:
(1)注重知识整合,将光合作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倾听的能力。
4.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作用的短文,字数在300字左右。
2.选做题(任选一题):
(1)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验证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并撰写实验报告。
(2)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绿色植物,了解它们的光合作用特点,以及如何适应不同环境。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精心设计实验和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予个性化指导,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3.5.1《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以一组展示绿色植物生长的照片导入新课。这些照片将呈现出植物在阳光下的生长状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植物能在阳光下生长得更好?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1.绿色植物是如何利用阳光进行生长的?
2.光合作用是什么?它对生物圈有什么重要意义?
3.我们身边的光合作用实例有哪些?
2.技能点: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问题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设计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2.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3.填空题:填写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应用题: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些光合作用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堂的最后,我将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光合作用知识,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作用。
2.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光合作用的收获和感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定期进行课堂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教学拓展: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进行户外观察等,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生物学科的魅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七年级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七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3. 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能量转换。
2. 光合作用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植物。
2. 光合作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实验材料:绿叶、酒精、碘液、清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提问:植物为什么能生长?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物能生长是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
二、自学(5分钟)1. 学生自学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四、实验(15分钟)1. 教师演示光合作用实验,学生跟随操作。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教师强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和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原因,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通过自学、讲解、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过程和能量转换,以及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表达式、条件、场所以及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表达式、条件、场所。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光合作用的实质。
2.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表达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绿叶、阳光、二氧化碳等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片绿叶,提问绿叶为什么是绿色的?绿叶在光下能做什么?3. 学习光合作用的实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5.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
6. 学习光合作用的场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绿叶的结构,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
7. 随堂练习: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光合作用1. 概念:绿叶在光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储存能量。
2. 实质: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储存能量。
3. 表达式:二氧化碳 + 水 + 光能→ 有机物 + 氧气4. 条件:光照、二氧化碳、水、酶。
5. 场所:叶绿体。
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植物需要光照才能生长?(2)为什么夜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1)植物需要光照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从而生长。
(2)夜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缺少光照,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作为能量来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场所等知识,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3.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的理解。
2. 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光合作用的相关图片或实物。
3. 实验材料(如植物、二氧化碳、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光合作用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15分钟)1. 介绍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分组讨论并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对植物和人类的重要性。
2.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应用光合作用的知识(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
2. 分组讨论并展示光合作用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2. 开展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践活动,如种植绿色植物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理解、应用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光合作用过程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初中光和作用教案
初中光和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条件。
3.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条件。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绿色植物叶片样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提问:你们注意到身边的植物有什么特点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通过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和ATP;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
三、光合作用的意义(10分钟)1. 提问:光合作用对生物圈有什么重要性?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光合作用为生物圈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同时也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条件(10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 介绍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五、实例分析(10分钟)1. 提问:光合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和森林火灾防控的重要因素。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和条件。
2. 强调光合作用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能够设计并完成光合作用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即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载玻片、洋葱表皮细胞、碘液等。
2. 教学材料:PPT、实验指导书、实验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光合作用的已有知识,教师总结并引导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教师巡回指导。
2. 每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光合作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设计并完成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光合作用实验。
2. 学生操作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2. 学生分享总结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应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如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
2. 学生分享应用实例,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总结和反思,教师点评并鼓励。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的光合作用的现象,并和家长分享光合作用的知识。
2.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设计并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篇一:浙科版-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第1课时)】(浙科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光合作用教案第1课时一教材内容本节课位于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第三章第五节,“光合作用”一节共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光合作用的过程;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本节内容为激活细胞器结构功能、能量转换等学生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还是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生物圈等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光合作用是学生学习完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细胞中的能量及呼吸作用后的新知识,在生物学基础和学习方法上有了一定认识,但本内容涉及到一些化学物理知识、且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往往比较抽象,又十分重要,学生掌握好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辨别自养、异养两类生物;说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阶段、场所、产物;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概述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比较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区别及联系;2.能力目标“学生复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列表与绘图,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文图转换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生物为我们制造生产有机物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如何使农作物增产”的讨论,增强学生关心发展农业的自觉意识。
四重点、难点1.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碳反应过程;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2.难点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
五教学策略师生探讨,科学发现过程介绍、教师循环图讲解、比较对比和学生提问等方式。
六教学过程导入上课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统计数据,据相关部门统计,地球上绿色植物每年制造有机物4400亿吨,相当于24万个三门峡水电站所发生出的电力,含有这么多能量的有机物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在初中的科学课程中就学到过,是通过光合作用,从今天开始我们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的内容,概括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6.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梯度性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逐步攻克难点。
7.课后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此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请学生收集有关光合作用的科学史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了解科学家们为探索这一过程所付出的努力。在下一节课上,学生将分享自己的收获,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5.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感悟文章,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生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光合作用的深入理解及实际应用尚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操作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光合作用的学习中,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光合作用的动画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8篇)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8篇)光合作用教案设计篇1一、设计思想【设计理念】“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
最想突出的处理: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2.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
【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整个第三章乃至整个高中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
*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2课时完成,我准备改为3个课时:第一课时只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第二课时“通过实验学习有关光合色素的知识”,第三课时具体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本节教学设计是该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光合作用研究的历史,本来不需一个课时的时间,但我准备让学生以经典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艰辛历程和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①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②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理解假设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关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②讨论科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和实验,避免知识“去背景”和“简单化”。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包括光能转换、化学反应等。
3.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能转换、化学反应等。
3. 光合作用的意义:提供能量、产生氧气、促进生物圈碳氧平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难点: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包括光能转换、化学反应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好奇。
2.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及特点。
3. 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合作用的神奇。
4. 讲解光合作用的意义:阐述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5.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如光能转换、化学反应等。
6. 应用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7.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光合作用过程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光合作用的实例,如绿叶、藻类等。
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生理作用,是植物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以及将其原理应用于教学设计的方式。
一、光合作用原理1.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是一种细胞呼吸的反应。
它是靠叶绿素等色素的作用,在叶绿体内进行的。
2. 在光合作用中,光能被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吸收,光合色素分子被激发后,释放出高能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逐步转移,产生ATP和NADPH。
3. 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叶绿体内膜上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得光合电子传递链激发,产生了足够的电子能量,将ADP和NADP+还原成ATP和NADPH。
4. 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O2和H2O经过多道酶促反应,最终合成葡萄糖和氧气。
这些有机分子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和原料。
二、光合作用应用教学设计1.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叶绿素的作用,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光合作用的过程。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动画和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对光合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更生动地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
3. 进行实地教学,带领学生走进植物园或者田野,观察不同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和生长情况,了解不同环境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影响。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在自然界的作用。
4. 利用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分组进行光合作用相关的研究项目,比如设计光合作用模型或者开展光合作用机理的研究。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共同学习、讨论,更深入地了解光合作用原理。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其对自然生态和植物生长的兴趣,启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光合作用不仅是生物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愿通过本文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光合作用原理。
小学科学科学教学设计通过植物生长观察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小学科学科学教学设计通过植物生长观察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一、引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我们可以通过植物的生长观察来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长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与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与需要的条件。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与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植物种子或小苗。
2. 透明的花盆或瓶子。
3. 直尺、铅笔、纸张等。
4. 充足的阳光或人工光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学生一些问题,引起他们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思考,如:“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植物是怎么生长的?”、“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等等。
2.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放置一株植物在透明的花盆或瓶子中,围绕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学生需要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例如植物的生长速度、茎叶颜色的变化等。
3. 设计实验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植物生长情况,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例如,可以将一小部分植物遮断光线,观察它们与正常生长的植物的差异。
此外,还可以探究不同光线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进行实验按照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可以通过测量植物的大小、颜色、根的长度等来比较被遮断光线的植物与正常植物之间的差异。
5. 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思考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并产生氧气和葡萄糖。
六、知识拓展通过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观察,可以拓展学生对其他相关科学知识的了解。
例如,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等。
七、课堂评价为了检查学生对于光合作用的理解程度,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或解释题来进行课堂评价。
八、总结通过植物生长观察,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光合作用生物教案初中
光合作用生物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重要性;3. 能够说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2. 光合作用的过程;3.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2. 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教材相关章节;2. 实验器材:植物、玻璃试管、盐水、碘液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一颗绿色植物,并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2. 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获取能量的?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2. 介绍光合作用的过程: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3. 分析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植物在光照下释放氧气的过程;2. 让学生观察植物在黑暗中停止释放氧气的过程;3. 总结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只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四、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有什么关系?2. 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探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五、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光合作用为主题,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领悟力。
初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
初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二、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2.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3.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条件三、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3. 熟悉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四、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2. 光合作用的过程解析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光合作用概念、化学方程式和过程2. 实验法:进行一些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光合作用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六、教学过程:1. 导入:师生共同讨论光合作用的意义及重要性2. 学习:介绍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和过程3. 实验:进行模拟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条件及影响因素七、教学评估:1. 学生能准确说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2. 学生能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3. 学生能够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八、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贴合学生学习光合作用的需求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九、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2. 学生可以尝试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十、教学资料:1. PPT课件:包含光合作用的概念、化学方程式和过程2. 模拟实验材料:如透明罐子、水草等3. 学习资料:包含光合作用的实例及其他相关知识十一、教学结束语:通过本次的光合作用教学,相信同学们对光合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进一步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加深对生物学的兴趣与热爱。
愿大家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成为有志于探索生命科学的优秀学子!。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以学生身边的问题入手,以浅入深的问题导向,和
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科学家的实验,从而缩短
科学和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
生自主性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体验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技能和紧密的思维;
的实验,从而缩短科学和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
力。
一、导入新课
老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人类需要从
外界获得哪些东西才能生活?
教学过程
学生可能的回答:米饭、食物、水、空气等 老师总结;我们人类和动物都需要以实物、空气等
来维持生命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一棵小树过些年后
中,学生比较活跃,动手能力强,但是他们不喜欢思考,
所以教学中重在引导,带着学生一起思考一起做。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主要是以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
实施教学,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总结
植物的光合作用。具体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入手,以浅入 教学策略选
深的问题导向,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科学家 择与设计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问
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领悟科学的发展过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怀和创新精神。
通过两个多月学习,学生对学习生物的方法(观察
法、调查法、科学探究方法等)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 学生学习能
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比较活泼好动,因此教学 力分析
本节课搜集的课堂教学信息有:各时期主要科学家
的人生简介及他们的实验过程,以及相关的图片视频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2、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3、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技能目标:
1、尝试解释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2、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断能力、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不要盲目迷信权威。
2、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愿望,增强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表达式。
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光合作用的应用知识。
2、相关课件。
3、小实验:玻璃罩下的蜡烛熄灭。
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光合作用需要水
2、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光合作用是在光下进行的。
4、光合作用的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