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目中国史考试大纲
2017考研政治大纲解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中公考研为考生们提供相关2017考研复习资料、考研辅导、往年考研真题等。
希望2017考研学子金榜题名,考入自己理想院校。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考试大纲终于发布。
为了让考生按照考纲要求有效备考,中公考研政治教研室第一时间对考试大纲中透露的考点与重难点进行解析,并对考生接下来提高冲刺阶段的复习规划提供指导意见。
纵观政治考试大纲,相对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变化较小。
从史纲逻辑框架看,史纲要的整体框架没有变化。
十章的内容在宏观上分为近代史与现代史两部分;在微观上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四个模块。
变化的是第七章新增:“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第八章新增:“《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第十章新增“三件大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史纲第十章新增的“三件大事”与时政热点挂钩,从分析题命题规律看,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容易出分析题。
故第十章新增考点“三件大事”,即党在不同时期的贡献出分析题可能性很大。
关于这个新增考点,考生需要背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三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中国人民做的三件大事。
此外,考生要关注一些有关今年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涉及的考点。
比如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考生要注意辛亥革命这个模块,特别是辛亥革命的定性及历史意义;今年也是西安事变80周年,考生要关注西安事变的历史地位;此外,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95周年,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土地改革70周年,中共八大召开60周年等。
从客观题命题规律看总共有三种题型:基本知识题、抽象知识题、对比知识题,其中基本知识题是最容易的一种题型,对教材有了解就能做到再认。
抽象知识题是最常见的题型。
这类型题比较难的考法是背景理解,因为有些事件背景教材中没有,要求考生熟知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背景。
《中国史》考试大纲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预祝大家考研成功!1育明教育天津分校2015年南开大学考研辅导必备2015年南开大学考研专业课资料14年中国史考试大纲《中国史》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本考试是中国史一级学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
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两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中国史学科基础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中国史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
三、考试基本要求1.具备较为扎实的中国史知识,对学术研究动态的掌握能力。
2.具有古代汉语的基本阅读及较强的理解能力。
3.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预祝大家考研成功!2四、考试形式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中国史基本知识和汉语写作能力。
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论述题、古代汉语的翻译与理解。
总分300分。
I.名词解释1.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对中国史基本知识有较强的了解。
2.题型2要求考生解释涉及整个中国史知识结构的6-8个名词。
每个名词10分,总分50-60分。
考试时间为40分钟。
II.论述题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预祝大家考研成功!31.考试要求该部分要求考生对涉及中国史整体知识结构的5-8个题进行回答,要求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学术性。
2.题型试卷提供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各4题,可以进行选择性回答。
共计18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III.古代汉语1.考试要求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用现代汉语翻译一篇不少于800词的古代汉语短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另一段古代汉语的文字材料,在理解历史背景的同时用现代汉语进行解释。
南开大学2017年中国史考研科目、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资料来源:育明考研考博官网
另外,因为考试临近,考生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专业兴奋程度,积极地和考研盟友针对 某些问题进行辩论,汲取对方的复习心得。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和深化理解。 第四轮复习:考前一周—考前一天如果这个时候还有很多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那么就 不要再费心血去搜集答案了。这是一个博弈的阶段,把自己熟悉的问题尽量把握好才是关键。
南开大学 2017 年中国史考研科目、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01 史学理
论及史学
史
02 历史文
献学
03 专门史
060200 中
04 中国古
国史
代史
05 环境史
06 中国近
代史
07 中国现
代史
①101 思想政治理
论②201 英语一或
Y65M40202 俄语或 203 日
语③706 中国历史
语③706 中国历史
④--无
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 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 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 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 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结合笔记来充实参考书。笔记的搜集方法,一般来说,有的专业比较热门,可以在市面上买 到它的出版物;有的专业笔记在网上也可能搜集到,这需要考生多花一些时间;还有的专业 由于相对冷门,那么考生就需要和该专业的同学建立联系,想办法把笔记弄到手。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83 科目名称:科学技术与国家安全学基础一. 考试要求主要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与国家安全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对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古希腊科学精神的形成和基本内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科学技术、科学革命与近代科学的兴起、近代以来的科技发展、中国火器史、世界火器史的理解与掌握;对科技发展与军事变革的互动过程、模式、机制的理解与掌握;对国家安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国家安全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1.古代科学技术与军事技术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与军事技术、古希腊科学精神的形成和基本内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科学技术与军事技术,中世纪的科学技术与军事技术。
2.近现代科学技术与军事变革科学革命与近代科学的兴起,近代以来的科技发展,热兵器的发展与军事变革,海洋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军事变革的影响,核能的利用与控制技术及其对军事变革的影响,空天技术的运用及其对军事变革的影响,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其对军事变革的影响。
3.国家安全学及其主要内容国家安全学的对象、任务和学科性质,国家安全的产生与发展,国民安全的含义和主要内容,国土安全的含义和主要内容,主权安全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政治安全的含义和主要内容,军事安全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文化安全的含义和主要内容,科技安全的含义和主要内容,生态安全的含义和主要内容,信息安全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安全。
4.世界主要国家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及领导体制,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及领导体制,英、法、日的国家安全战略及领导体制,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及领导体制。
三、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
四、参考书目1.《自然科学与军事技术史》.刘戟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第一版2.《国家安全学》.刘跃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古代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内容,如夏商周历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唐宋元明清历史等。
2. 近代史:主要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内容,如晚清史、辛亥革命与民国史、中共党史、二战和冷战史等。
3. 现代史:主要包括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内容,如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史、当代世界史等。
4. 历史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历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历史学理论体系的知识。
5. 文化史、思想史和社会史:主要包括中国和世界文化史、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内容,如中国古代文化史、西方文化史、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等。
6. 区域历史:主要包括与考生所报考的专业相关的区域史、地方史或者其他特定历史领域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校的考试大纲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内容以考试院校发布的大纲为准。
此外,对于历史学基础考试,平时的历史学习、研究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复试《中国现代史》考试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复试《中国现代史》考试大纲第一章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二)五四爱国运动(三)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第二章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二)华盛顿会议与中国、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三)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和农民运动兴起(四)中国共产党关于革命统一战线方针的确定(五)马列主义宣传教育的开展、“科学和人生观”的论战第三章国共合作的形成(一)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二)广东革命运动的发展(三)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国民会议运动(四)中共第四次代表大会、五卅运动(五)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广州国民政府的建立(六)革命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第四章北伐战争(一)北伐前夕国内政治军事形势(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三)武汉、九江英租界的收回,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四)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和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五章武汉国民政府(一)武汉国民政府的成立及其对内对外政策(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三)武汉地区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四)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五)对甲寅派、现代评论派的批判第六章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建立,红色政权的创立与发展(一)中国工农红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二)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三)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四)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中共在国统区的斗争(五)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反军事“围剿”的胜利(六)国统区文化教育战线上的斗争第七章抗日反蒋(一)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二)日本扶植的“满洲国”及其殖民统治,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三)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和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四)国民党的分化、法西斯化和官僚买办化(五)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发展、遵义会议、二万五千里长征(六)国统区的文化“围剿”和反“围剿”第八章西安事变(一)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二)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三)红军主力长征后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第九章全民族奋起抗战(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二)洛川会议和敌后游击战(三)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战场(四)国民党的内外政策第十章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一)日本侵华政策的新变化(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三)击退逆流和百团大战的胜利(四)毛泽东论新民主主义革命(五)抗日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六)文化思想战线上的斗争第十一章延安的励精图治和重庆的祸国政策(一)皖南事变(二)重庆的腐败和祸国(三)解放区的励精图治(四)反“扫荡”斗争的胜利(五)解放区的恢复和发展(六)解放区文化战线上的新成就第十二章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一)解放区战场的攻势(二)重庆的危机(三)中国的两种命运(四)中美中苏关系(五)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第十三章重庆谈判(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二)争取实现和平与民主(三)解放区和国统区的鲜明对照第十四章全面内战的爆发(一)全面内战的爆发(二)解放区自卫战争的胜利发展(三)少数民族的斗争(四)国统区的危机第十五章国民党统治的总崩溃(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二)解放区的土改、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三)解放区的建设(四)国民党的“行宪国大”和民主运动进一步高涨(五)战略决战第十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二)南京国民党政府的覆灭(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三、主要参考书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1994年(此后多次重印)苑书义等著《中国近代史新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复试《中国历史文选》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古代文化常识约 20 分 古汉语基础知识约 20 分 中国史籍和史家约 20 分 古书阅读能力、文言文理解约 40 分 4)题型结构 简答题: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分析论述题: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旨在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文选的、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考察学生的古书阅读能力、 文言文的理解解能力,考察学生对中国史籍和史家的认识和了解。 1.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选的掌握。 2.考查考生对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掌握。 3.考查考生古书阅读能力、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4.考察学生对中国史籍和史家的认识和了解。 考试内容 一、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1、中国古代历法、纪年纪日方法 2、中国古代职官 3.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 4.避讳 5.中国古代的姓氏和名号 6.汉字的演变和构字方法 二、古汉语基础知识 1、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活用 2.一些重要虚词的用法 3、句式的特点: 宾语前置、 谓语前置、 句子成分的省略、 判断句的表示 被动句的表示 常见的固定结构(关于询问、反问、指代的格式) 三、古书阅读能力、文言文的理解 1.古文今译
2.释词 3.划分段落结构 4.概括大意、提炼中心思想 5.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和分析 四、中国古代史籍和史家 1.纪传体史 史记 汉书 其他正史 2.编年体史 春秋 左传 资治通鉴 3、纪事本末体史 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史 国语 战国策 5.典志体史 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三通”、“九通” 会典、会要 6.其他史籍资料 甲骨文 金文 碑刻文字 出土简牍 吐鲁番、敦煌文书 诗经 尚书 文学总集、别集 7.史学评论 史通 通志总序 文史通义 8.中国古代史官制度 9.重要史家 孔子、左丘明、司马迁、班固、刘知几、杜佑、司马光、郑樵、袁枢、马端临、章学诚 三、主要参考书 周予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张衍田.中国历史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赵淡元主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高振铎主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上、下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
湖南大学2017年硕士《中国教育史》入学考试大纲
湖南大学2017年硕士《中国教育史》入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掌握学习教育历史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教育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启示。
二、考查范围一、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六艺”。
二、战国时期的教育1、私人讲学的兴起2、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3、孟轲的教育思想4、荀况的教育思想5、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6、法家的教育思想7、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尊德性”与“道问学”、学问思辨行;《学记》:学制与学年、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教师。
三、秦汉时期的教育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
2、封建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经学教育;太学;鸿都门学;郡国学。
3、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4、王充的教育思想论人性和教育的作用;培养“文人”和“鸿儒”的教育目标和“博通百家”的教育内容;论学习。
四、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教育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西晋的中央官学;南朝宋的中央官学;北魏的中央官学。
2、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完备;学校教学和管理制度严格;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
3、科举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论士大夫教育;论儿童教育;论学习态度与方法。
5、韩愈的教育思想“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学所以为道”的教育目的;论人才的培养与选拔;论尊师重道;论教学方法。
2017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样题(历史)
2017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样题(文综历史)Ⅰ.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试卷满分为300分,其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试卷结构1.试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组成。
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140分,非选择题135分,共计275分。
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第二部分由历史、地理两个科目的选考题组成,题型为非选择题,共计25分。
必考内容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的必修模块。
思想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地理学科选修模块:“旅游地理”“环境保护”。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
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答者只批阅第一题。
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
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答者只批阅第一题。
2.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Ⅱ.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历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制定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试题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例1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
2017考研大纲
2017考研大纲一、数学基础(一)算术1。
整数(1)整数及其运算(2)整除、公倍数、公约数(3)奇数、偶数(4)质数、合数2。
分数、小数、百分数3。
比与比例4。
数轴与绝对值(二)代数1。
整式(1)整式及其运算(2)整式的因式与因式分解2。
分式及其运算3。
函数(1)集合(2)一元二次函数及其图像(3)指数函数、对数函数4。
代数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3)二元一次方程组5。
不等式(1)不等式的性质(2)均值不等式(3)不等式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简单分式不等式。
6。
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三)几何1。
平面图形(1)三角形(2)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3)圆与扇形2。
空间几何体(1)长方体(2)柱体(3)球体3。
平面解析几何(1)平面直角坐标系(2)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3)两点间距离公式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四)数据分析l。
计数原理(1)加法原理、乘法原理(2)排列与排列数(3)组合与组合数2。
数据描述(1)平均值(2)方差与标准差(3)数据的图表表示直方图,饼图,数表。
3。
概率(1)事件及其简单运算(2)加法公式(3)乘法公式(4)古典概型(5)伯努利概型二、逻辑推理(一)概念1。
概念的种类2。
概念之间的关系3。
定义4。
划分(二)判断1。
判断的种类2。
判断之间的关系(三)推理1。
演绎推理2。
归纳推理3。
类比推理4。
综合推理(四)论证1。
论证方式分析2。
论证评价(1)加强(2)削弱(3)解释(4)其他3。
谬误识别(1)混淆概念(2)转移论题(3)自相矛盾(4)模棱两可(5)不当类比(6)以偏概全(7)其他谬误三、写作综合能力考试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种形式来测试。
1。
论证有效性分析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2科目名称:中国革命与建设史适用专业:政治学理论、中共党史制订单位:沈阳师范大学修订日期:2016年9月《中国革命与建设史》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与目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史》该门课程是攻读政治学理论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
本科目考核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以及当时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基本问题的理解;把握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基本脉络;是否具有史学理论基础。
二、考试基本要求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是否具备硕士阶段学习所要求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史理论水平。
在对中国革命与建设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会议、文献等有清晰了解以及把握历史基本线索和规律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若干重要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和评论。
1、基本概念要准确、清晰。
要求考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把握科学正确,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述基本概念。
2、对中国革命与建设史理论知识要能够综合运用。
考生不仅要注意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把握原理各章节之间的内在关系,切忌死记硬背。
建议考生紧紧抓住中国革命与建设史的基础知识多下功夫,将基本问题吃透,融会贯通。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等。
四、考核评价目标1、学生对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以及当时革命与建设的基本问题应有较深入的了解,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
2、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中国革命与建设发展演化的基本脉络,有一定的对问题整体把握和综合的能力。
3、学生还应具有初步运用马列主义的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探索中国革命与建设发展规律的能力。
五、考核内容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840-1919)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6)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节良好的开局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历史学系硕士初试大纲_华东师大考研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历史学系硕士初试大纲
序号
招生
年
招生
院系代码
及名称
考试
科目代码
级名称
初试范围
12017
102
人文社会
科学学院
历史学系
101
思想政治
理论
教育部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
试大纲。
22017
102
人文社会
科学学院
历史学系
201
英语一
教育部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
试大纲。
32017
102
人文社会
科学学院
历史学系
202
俄语
教育部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
试大纲。
42017
102
人文社会
科学学院
历史学系
203
日语
教育部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
试大纲。
52017
102
人文社会
科学学院
历史学系
242
德语
学校命题,不列考纲。
62017102243学校命题,不列考纲。
人文社会
科学学院
历史学系
法语
72017
102
人文社会
科学学院
历史学系
313
历史学基
础
教育部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
试大纲。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旗下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网。
2017年历史学考研-中国史部分真题详解
2017年历史学考研-中国史部分真题详解作者:凯程陆老师,有问题找我一、统考更“偏”,自主更“热”2017年历史学考研,中国史统考名词解释时段分布均匀,古代、近代、现代名词解释各一个,古代史名词解释仍较为“偏门”。
如今年的统考题名词解释,要求解释东晋南朝的“土断”政策和传教士于光绪年间创办的“广学会”。
各自主命题的名词解释,贴近各校历年史学研究的关注热点,相较于“偏门”的中国史统考更为清晰。
如陕西师大的魏晋玄学、黄宗羲、总理衙门,南京大学的十三行、万国公法、大生纱厂、两广事变等。
各校自主命题显然是更看重考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而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把握能力,这可以从统考的论述题与自主命题的简答和论述题对比可以看出。
统考的论述题,阐述乾嘉学派产生的原因及成就,更为简易,甚至可以说有固定答案,而自主命题的中国史简答、论述更强调对历史知识的“再认识”,如南京大学简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乡村建设运动”,“国民党正面战场情况”;陕西师大论述“导致封建小农经济破产的因素”,高中所学的历史思维以完全不能适应自主命题的“套路”,这种思维只能捡基础分,其抛出耳熟能详的名词,却意在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是值得广大自主命题考生密切关注的。
二、政策导向更明确,特别是西部院校自主命题目前国家正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因此关于边疆史地和少数民族情况成为热点关注对象。
尤其是西部高校,对中亚和中国西北部地区着力关注。
如陕师大简述“两汉对西域的经营”,西北大学名词解释“五代十国”,“华夷之辩”等,而南京大学作为中古史重镇,对西域地区也极为关注,如其名词解释成吉思汗的“长子西征”,“均瑶”,“番汗和合掌中珠”,“东丹国”“呼韩邪单于”;人民大学的名词解释“土司制度”“五代十国”;云南大学简述“元朝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政策”等等,都突显了各学校自主命题对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民族大融合的特点,以及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而这也正是使众多考生“费神”的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历史学初试的难点所在。
中国通史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中国通史》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一、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中国古代史约50%中国近现代史约50%4、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材料分析,论述题二、考查内容(一)中国古代史1.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公元前2070――公元前1046世纪)夏代国家机构的建立及其经济生活商代国家机构的建立及其经济生活和文化艺术成就2.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周初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西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3.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大国争霸的原因、实质和历史意义老子、孔子等人思想的主要内容,轻天重民思想的形成和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春秋时期科技新成就4.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李悝在魏国、吴起在楚国、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运动,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实质和历史意义各国的兼并战争,秦统一六国的条件和历史意义战国时期璀璨的文化,理解战国文化得以创造的历史条件5.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战争(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历史意义,项羽、刘邦领导的反秦战争和秦的灭亡6.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公元前207年――公元25年)“与民休息”、“文景之治”、“昭宣中兴”;西汉政权巩固统治的措施,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的各项措施;理解西汉政权前后治国方针的变化及其原因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西汉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西汉初期的黄老思想,西汉中期儒学的神学化,西汉时期创造的其它文化成就7.东汉豪强地主的经济和政治(公元25年――公元189年)东汉前期政治,巩固王朝的措施东汉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地主田庄经济的壮大,自耕农经济,封建国家所有制经济东汉时期各少数民族和班超出使西域,东汉的对外关系东汉后期的腐朽统治,黄巾起义8.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公元189年――公元581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九品中正制”、“占田制”和门阀制度的形成“五胡之乱”和“衣冠南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意义9.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隋朝政治、经济制度的整顿、改革及其意义隋朝的社会经济的繁荣,江南经济的发展10.唐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公元618年――公元906年)唐代的建立,唐太宗的政治措施和“贞观之治”武则天到唐玄宗的统治和开元改革理解和掌握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尤其它对中国社会人口大迁徙所造成的影响唐代边疆各族的发展及其与内地联系的加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唐代末年的腐朽统治,黄巢起义发生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尤其是对人口迁徙的影响11.五代十国、宋、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重心南移(公元907年――公元1234年)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南方经济的发展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失败北宋经济的发展和封建隶属关系的变化辽夏的兴亡及其边疆各族与宋的关系南宋的建立与宋金和战五代两宋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宋代理学的主要思想12.元朝的统一(公元1234年――公元1368年)蒙古的兴起和蒙古国的建立,蒙古的对外扩张和元朝的建立元朝的政治、经济以及对边疆的治理元朝末年社会矛盾的激化,红巾军起义及朱元璋势力的发展和明朝的建立,元朝的灭亡13.明代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朝初期加强君主集权的政治、经济措施,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明代中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张居正改革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明代的对外关系和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势力的斗争,理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明末农民大起义14.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公元1644年――公元1840年)清军入关初的政策措施,南明的抗清斗争,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收复台湾清朝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措施,理解其怀柔与压迫相结合的思想统治政策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了解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统治的加强明清文化(二)中国近现代史1.清帝国被迫开放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学西方图自强的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3.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19世纪70——90年代的中国边疆危机的表现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百日维新及其历史地位4.庚子国难与清王朝的覆灭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清政府改革的进步意义清王朝的覆亡5.晚清社会风貌与学术思想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近代学术思想的成就6.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政治经济措施军阀政治演变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7.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南京国民政府巩固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改革的历史作用乡村社会的变革红军长征的历史地位8.八年抗战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9.南京国民政府的终结国民党结构性的政治腐败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南京国民政府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建国方略的制定共和国对外关系的重大举措建国初期的国内形势和主要任务恢复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及其经验三、参考书目主要参考书:1.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017年云南大学自命题科目 642-中国史基础 考试大纲
642-《中国史基础》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中国史硕士学位入学考试中国史基础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即从距今200万年到1949年。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中国通史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中国古代史约180分中国近现代史约12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史料标点及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三、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国史的基本知识,把握中国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特别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经济措施、思想文化。
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的基本史料,掌握学习中国史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
4、通过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分析,培养人文精神、民族自豪感和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二、考查内容(一)史前时期1、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直立人及其代表性古人类;古人及其代表性古人类;新人及其代表性古人类;北京人、丁村人、山顶洞人的文化特征。
2、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及其文化特征;新石器时代及其文化特征;北粟南稻及其起源;早期的原始聚落;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的文化特征;文明曙光的出现。
3、传说时代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禅让制;传说的历史学意义。
(二)夏商西周时期1、夏朝文献记载中的夏朝;考古探索中的夏文化;王权世袭制的确立;二里头文化;“九州”;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2、商朝商的起源与建国;盘庚迁殷;武丁中兴;“百辟”;“五服”;青铜冶铸;甲骨文。
3、西周周的起源与建国;周公制礼作乐;封邦建国;宗法制度;厉王弭谤;国人暴动;宣王中兴;平王东迁;井田制。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真题与答案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历史入学统一考试真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是()。
A.仰韶文化B.龙山文化C.马家窑文化D.河姆渡文化2.西汉与匈奴的“和亲”始于()。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元帝3.魏晋时期玄学盛行,玄学家研究的三个重要文本被称为“三玄”,它们是()。
A.《周礼》《诗经》《论语》B.《大学》《中庸》《论语》C.《论语》《孟子》《孝经》D.《老子》《庄子》《周易》4.东林书院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作者是()。
A.李贽B.王守仁C.顾炎武D.顾宪成5.明清之际兴起了一批手工业发达、商业繁盛的市镇,其中号称“天下四大镇”是()。
A.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B.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盛泽镇C.佛山镇、景德镇、盛泽镇、朱仙镇D.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盛泽镇6.普遍装备洋枪洋炮的清朝军队开始出现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B.太平天国战争期间C.中法战争期间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7.下列文献中,首先提出了建立“中华共和国”的是()。
A.《兴中会宣言》B.《警世钟》C.《革命军》D.《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8.袁世凯之后,依次继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是()。
A.黎元洪、冯国璋、段棋瑞、徐世昌、曹锟B.段棋瑞、黎元洪、冯国璋、曹锟、徐世昌C.黎元洪、冯国璋、黎元洪、曹锟、徐世昌D.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黎元洪、曹锟9.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国共合作的方针是在()。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10.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进行以战备为中心的“三线建设”,下列属于“大三线”的省区是()。
A.四川、贵州、云南B.湖北、吉林、云南C.山东、贵州、福建D.四川、江西、贵州11.古埃及新王国时期,曾率军在麦吉多与卡迭什为首的联军会战的是()。
A.图特摩斯一世B.图特摩斯三世C.雅赫摩斯D.拉美西斯二世12.世界历史上已知最早的法典是()。
2017历史考纲解读
2017历史考纲解读一.突出变化1.在考纲宗旨中增加了“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求,突出问题意识,是对能力体系要求的提升:(1)历史学科能力的最高体现(2)能力要求体系更加完整(3)发现问题和创设问题(4)对能力体系的提升2.强化理论指导,明确提出历史学科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1)强调理论在指导历史认识方面的作用;(2)问题意识与理论指导相结合;3.细化能力目标:(1)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2)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3)说明历史现象与历史观点;(4)发现历史问题;(5)论证历史问题;(6)独立提出观点;二.相应对策1.构建贯通中外古今的知识体系,特别注重对历史分期和阶段特征的掌握,用历史分期和阶段特征去引领把握具体的知识点。
在做题时,要把试题套入到知识体系中,对知识的运用要能做到随用随取,活学活用。
在平常做题中,不断用新知识去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
要较熟练地掌握归纳、概括、分析、比较、评价、论述、说明等基本的历史思维方法。
要有一定的证据意识,要能做到以史证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时要有一种时代代入感,从时人面临背景和关注重点去理解认识其所思所想所做。
2.要特别注意提高选择题和开放题的答题能力,这是历史能否打高分的关键。
3.高考是能力选拔考试,历史科目侧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应单纯的刷题,而应研究高考真题及其改编题,据此挖掘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应通过限时训练来加强解题速度,以应对文综合卷后时间把握上的困难;一二轮复习应特别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历史本为整体,只是为了理解的方便才人为的切割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复习过程中应将其糅合为一个整体。
4.在复习三本选修时,应重在史料阅读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训练与提升,以不变应万变。
因为从近年来的选修考题来看,一般都不会就教材内容而考,往往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
5.科学对待历史与运用历史(1)历史知识。
从历史素养的高度看,历史知识既是具体的,也是整体的,既是独立的,也需要前后贯通、上下相连、左右相逢,既要保证知识的完整和独特,也要对它进行消化、加工、提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目“中国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中国史一级学科全日制硕士学位学术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
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两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中国史学科基础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中国史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较为扎实的中国史知识,对学术研究动态的掌握能力。
2. 具有古代汉语的基本阅读及较强的理解能力。
3. 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中国史基本知识和汉语写作能力。
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论述题、古代汉语的翻译与理解。
总分300分。
I. 名词解释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中国史基本知识有较强的了解。
2. 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涉及整个中国史知识结构的6-8个名词。
总分50-60分。
考试时间为40分钟。
II. 论述题
1. 考试要求
该部分要求考生对涉及中国史整体知识结构的5-8个题进行回答,要求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学术性。
2. 题型
试卷提供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各4题,可以进行选择性回答。
共计18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III. 古代汉语
1. 考试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用现代汉语翻译一篇不少于800词的古代汉语短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另一段古代汉语的文字材料,在理解历史背景的同时用现代汉语进行解释。
2. 题型
题目一与二,均是古代汉语原文。
共计60分。
考试时间为50分钟。
六、答题和计分
要求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上。
《中国史》考试内容一览表。